三年级语文上册拉萨的天空教案苏教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文 7 拉萨的天空》示范课教案_11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文  7 拉萨的天空》示范课教案_11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教学的本质是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为了体现这一全新的阅读理念,本教学设计立足于“阅读文本”,引领学生反复触摸文本语言,“披文入境”、“潜心会文”,实现教学的和谐互动,使阅读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动态性的、生成性的对话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审美情趣在这个对话的过程中得以培养与提升。

二、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朗读品味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拉萨天空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难点:反复的朗读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拉萨天空的美。

四、教学评价设计:
1.通过检查学生预习、针对学困生加强指导训练,落实字词、读书的教学目标。

2.在读书感悟中,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背诵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读写结合的小练笔活动,促进学生对写作方法的习得和运用。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鼓励性评价。

五、教学过程:
7、拉萨的天空
湛蓝、透亮
纯洁、明净
蓝晶晶神往
圣地的窗帘
七、教后反思:。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 7拉萨的天空(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 7拉萨的天空(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

7 拉萨的天空《拉萨的天空》是一篇写景美文。

本文语言优美,饱含深情地向我们展现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展现了布达拉宫的雄伟、壮丽、圣洁;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

文章语言生动优美、清新凝练,插图精美,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获得阅读的乐趣与美的熏陶,是一篇培养学生观察、朗读、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教材。

纵观这第二单元三篇课文,都是写景美文,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祖国的思想感情,写法也相似。

而《拉萨的天空》位于本单元三篇课文中的末篇,它已从学习知识转化为学习方法,因此教学此文应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并借助音乐和图片感悟、想象、体验课文的意境,通过多种方式品读词语“纯净”“明洁”等,丰富语汇,感受语言美,能用朗读或描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3.通过讨论、朗读、想象等方法,体会拉萨天空之蓝、之美以及布达拉宫的雄伟、壮丽,产生对拉萨的这种圣洁的美的向往与追求,体会作者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自己对美好的事物热爱向往之情,善于观察身边美好的事物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第1自然段是总起段落,第2~4自然段分别从三个角度赞美了拉萨天空的蓝,理清文章写作的顺序。

2.在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湛蓝”“纯净”“明洁”等词语。

通过语言体会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进而体会拉萨天空的美丽。

【难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品读语言,想象句子所表现的意境,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1.通过检查学生预习、针对学困生加强指导训练,落实字词、读书的教学目标。

2.在读书感悟中,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背诵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读写结合的小练笔活动,促进学生对写作方法的习得和运用。

【配套K12】[学习]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 7拉萨的天空(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

【配套K12】[学习]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 7拉萨的天空(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

7 拉萨的天空《拉萨的天空》是一篇写景美文。

本文语言优美,饱含深情地向我们展现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展现了布达拉宫的雄伟、壮丽、圣洁;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

文章语言生动优美、清新凝练,插图精美,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获得阅读的乐趣与美的熏陶,是一篇培养学生观察、朗读、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教材。

纵观这第二单元三篇课文,都是写景美文,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祖国的思想感情,写法也相似。

而《拉萨的天空》位于本单元三篇课文中的末篇,它已从学习知识转化为学习方法,因此教学此文应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并借助音乐和图片感悟、想象、体验课文的意境,通过多种方式品读词语“纯净”“明洁”等,丰富语汇,感受语言美,能用朗读或描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3.通过讨论、朗读、想象等方法,体会拉萨天空之蓝、之美以及布达拉宫的雄伟、壮丽,产生对拉萨的这种圣洁的美的向往与追求,体会作者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自己对美好的事物热爱向往之情,善于观察身边美好的事物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第1自然段是总起段落,第2~4自然段分别从三个角度赞美了拉萨天空的蓝,理清文章写作的顺序。

2.在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湛蓝”“纯净”“明洁”等词语。

通过语言体会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进而体会拉萨天空的美丽。

【难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品读语言,想象句子所表现的意境,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1.通过检查学生预习、针对学困生加强指导训练,落实字词、读书的教学目标。

2.在读书感悟中,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背诵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读写结合的小练笔活动,促进学生对写作方法的习得和运用。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苏教版(1).doc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苏教版(1).doc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由诵读的过程屮,初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感情,通过阅读体会作者语言的精妙、准确。

在读屮体会作者对拉萨天空的喜爱,在读屮学会优美的语言】2、拉萨的天空是湛蓝的、透亮的,还是什么样的?你能读出来吗?(多媒体展示)“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教师板书)纯净、明洁师:(展不图片)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说一说你的感受吗?师:蓝得这么纯净、这么明洁的天空,相信我们一定也能把这句话读得美美的。

指名读。

师:纯净和明洁是一组近义词,你还能找到其它两组近义词吗?(越发一更加,映衬一对照)3、拉萨的天空是美丽的,作者乂是怎样描写的呢?哪位同学读一读。

岀示1 “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仲岀手来能摸到蓝天。

”师:声音真能碰到蓝天吗,手能摸到蓝天吗?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出示2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师:蓝天真的可以洗脸吗?教师展示图片同学们,我们仰望天空,望着蓝蓝的天空,你有什么感觉?(好像一片清澈的湖水,这不是湖水,这是蓝蓝的天空,是不是感觉“太妙了”)你能把这种奇妙读出来吗?师:“掬”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动作表达出来吗?(学生做出从上到下捧水洗脸的动作)4、这么美丽的天空,有白云、草地、绿树、红花的映衬,它并不显得单调,此情此最,你有什么感想?请齐读第三自然段。

读出“神往”的感觉。

5、拉萨的天空是蓝的,蓝的让人心醉。

在这蓝天的映衬下,布达拉宫给我们什么印象?哪位同学读一读?出示:“一年四季中,不管是隆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

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1)、展示布达拉宫在蓝天映衬下的图片(2)、你们看,它耸立在山顶之上,头顶着蓝天,你有什么感觉呀?你能把这种气势读出来吗?(全体同学齐读,读出布达拉宫雄伟、壮丽的气势。

)6、同学们,面对湛蓝湛蓝的天空和蓝天下碧绿的草地,面对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呀?学生交流。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拉萨的天空》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拉萨的天空》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拉萨的天空》教案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拉萨的天空》教案华罗庚实验学校尹文琴一、文本分析:本文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

这是一篇散文,文笔优美,课文的语文优美,用词准确、生动,比喻贴切,对拉萨的天空的描写细致而且形象。

二、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3. 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第二课时一、精读课文,体会美拉萨的天空真蓝啊!真美啊!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把拉萨的天空写得那么蓝,那么美的呢?流程一: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你眼前的拉萨的天空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

湛蓝究竟是什么样颜色呢?(出示蓝宝石图)同学们,你们瞧,这就是蓝宝石,蓝得多深、蓝得多浓、多纯啊!这就是湛蓝。

这宝石,已经蓝得这么清澈了,如果再用清水洗过,那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这就是透亮。

真是太美了,我们来有滋有味地将第一自然段读一读。

拉萨的天空为什么蓝得这么深,这么亮呢?书上怎么说?(生读第一句)第一课时我们已经了解到拉萨地形特别高,阳光非常灿烂。

这与天蓝、天亮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出示补充资料。

)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

原来就是因为拉萨独特的地理位置,天空才这样与众不同。

流程二:1.自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拉萨的天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你是从哪些词句里得到这个印象的?2.2.同学们,你们看,湛蓝的天空原本就这么纯净,有了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就显得越发纯净,湛蓝的天空原本就明洁,有了草地的对照显得更加明洁。

这就叫红花虽美还需绿叶配衬啊!美美地读读这一句。

3.这样的天离我们真近啊!难怪有人说:声音真的能碰到,伸手真的能摸到?(这是人的感觉,天离你很近很近)读这两句老师想起了李白的一首诗,叫《夜宿山寺》,我们一起背一背。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文 7 拉萨的天空》示范课教案_18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文  7 拉萨的天空》示范课教案_18

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

教材简析: 《拉萨的天空》是一篇散文,文笔优美,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课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比喻贴切,对拉萨的天空描写细致而且形象.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审美情趣的好文章. 设计理念: 教学的本质是对话。拉萨对于学生来说,一切都显得陌生而遥远。它的天空蓝得如何独特,学生没有真切的感受。因此,我利用多媒体充分地向学生展示各种拉萨蓝天的图片,同时播放《香格拉并不遥远》这首拉萨歌曲,把学生引领进辽阔、纯净、如仙境般的天地。本教学设计旨在引领学生反复触摸文本语言,“披文入境”“潜心会文”,实现教学的和谐互动,使阅读教学过程呈现为一种动态性的、生成性的对话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审美情趣在整个对话的过程中得以培养与提升。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图片能够背诵课文。 2.通过交流,图片展示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湛蓝,让人神往,掬”等。 3.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拉萨的天空》。读题。 (意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教学伊始,引导学生与课题进行对话,让学生透过“眼睛”窥见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紧扣“蓝得让人神往”,品读文本的语言,感悟拉萨天空的美 1.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读一读课文,告诉我那里的天空有什么特别之处? 2.(蓝粉笔板书:蓝)是啊,拉萨的天空让人最特别的就是它的“蓝”了。作者说:(出示句子,指名读) (板书:让人神往) 再读读这句话中,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种向往的确是发自内心的? 3.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蓝,竟能如此“紧紧”、“久久”的吸引着人!(出示自读要求) (意图:教学中,我抓住“蓝”这一特点,在设计上有意识让学生去体验感悟这些优美语句,同时以“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这一句话链接全文的教学,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互动探究 指名交流。“我读了……这一句话,感受到拉萨的天空的确蓝得让人神往。” ▲交流第一自然段 生:“那里的天空总是……蓝宝石一样。”(媒体出示第一段) (1)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从这句话中能读出拉萨的天空有什么特点? (2)怎样的蓝叫“湛蓝”?(交流) (3)那么透亮呢?明白吗?(交流) (4)这块蓝宝石,已经蓝得这么诱人,如果再用清水洗过,你想想看,那会是怎样?(交流)(很美) 天空好像 ,多么 !(生说话) (意图:对于词语教学,本册教材第二课介绍了“无字词典”。在本课的生词教学中,也可以利用了“无字词典”的理念。课文中一些词语,如“湛蓝”“纯净”“明洁”“蓝晶晶”就可以利用了课件中的图片去理解。) (5)指名读,挑战读,女生读,齐读 (6)拉萨的天空为什么蓝得这么深,这么亮呢?(出示补充资料。) 过渡: 这段话写得多美啊!关于这“蓝”,有没有写得更妙的话呢? ▲交流第二自然段 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媒体出示:) 你觉得哪个词用的最好? (1)“掬“是什么意思啊?(捧)做动作 (2)谁想掬一捧来洗一洗脸?(指名读) 你看,蓝天伸手就可以“掬”到,拉萨的天空真的离我们 很近 , (3)谁能用你的书声表达出来? (意图:一个“掬”展示了天空如水一般的清洁,蓝的那么透明,那么近在咫尺,似乎伸手可得,而教师让学生通过双手动作来读这句话,更是设计精妙。) (4)课文还有哪里写出了拉萨地理位置之高? 出示: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①指名读 ②声音真的能碰到?手真的能摸到?〔不是〕, 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让我们觉得 ▲(媒体出示,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 在白云的映衬下,湛蓝的天空(……),在草地的对照下,湛蓝的天空(……)。 (1)蓝天虽美,可如果天地间只有湛蓝一种颜色,那多单调呀,看,有谁在陪伴它? (2)上有蓝天,白云,下有湖畔、草地,此时你就站在这碧蓝的草地上,面对着蓝天,你想说什么? (3)请大家静静地欣赏一下美丽的图片,把这种美看到心里去,再用心读一读。再一次看图,练背! (意图:集体欣赏图片,更好地理解课文描绘的意境,通过交流补充和朗读感知语言,在读中解疑,又在读中获得言语美感。这种美感包含在言语所指的内容上,即拉萨的天空本身就是美的;其次还包含在言语的形式上。) ▲交流第四自然段 过渡: 说到拉萨就不得不提那标志性的建筑——布达拉宫。 (1)(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名读。 (2)能不能把“蓝晶晶的”换成 “蓝色”? (3)从(“不管…还是…,…总是…”)中你又读懂了什么?师生交流,相机板书:久远 (4)指名读,齐读。 5.同学们,在王宗仁先生的原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补充资料) 配乐朗读 (意图:通过朗读和交流,能使在读中解疑,又在读中获得言语美感。这种美感包含在言语所指的内容上,即拉萨的天空本身就是美的;其次还表现为课文遣词造句上质朴的美。) 三、天空之蓝,拉萨之美 1.其实,拉萨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2.你们看,这窗帘有什么作用?(出示课件窗帘) 3.拉开这湛蓝的窗帘,我们将会看到—— 是呀,巍峨的布达拉宫,其实又何止是布达拉宫。 我们会看到——欢畅的拉萨河,无忧无虑快乐地流淌; 我们会看到——节日的拉萨城成了歌舞的海洋; 我们会看到—— 四、深入情境,由情感 1.此时此刻,你还想说什么? 拉萨的天空,我爱你,因为你是那样的湛蓝、透亮。 2.这是我们集体的杰作,题目就叫《拉萨的天空,我爱你》,一起朗诵吧! (意图:欣赏一组不同时候的拉萨天空的图片,让学生得到完整的认识,自然而然流露出“拉萨的天空,我爱你,因为你是——”的情感。) 五、课外延伸 课后请同学们也能掀开这窗帘,走进西藏,走进拉萨,走进布达拉宫,去收集一些关于拉萨的图片和文章,让这美丽,神圣的拉萨永驻我们心中! 六、作业(选择一项认真完成) 1. 背诵这篇课文给家长听,让他们感受和分享拉萨天空的美。 2. 课外搜集相关的图片和资料,自己制作一张“我眼中的拉萨”的专题手抄报。 3. 搜集有关家乡风景名胜的图片和资料,与同学合作出一张“美丽的家乡”的专题手抄报。 七、板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拉萨的天空 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拉萨的天空 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拉萨的天空教案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拉萨的天空]教案7. 拉萨的天空一、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语言的生动优美,积累描写天空的语言。

2. 朗读品味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拉萨天空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3. 在朗读中,读懂课文内容,初步体会比喻、夸张等写法的生动,感受作者对拉萨天空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课文通篇均以优美的文笔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这么美的文章只有让学生以声如文,读中赏析才能感悟情景,因此,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就是本课的重点。

难点:只读不讲,学生就会对文中大量生动贴切的描述缺乏真切的感悟,如何让学生建立起感性,理解课文语言中的意蕴和情感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评价设计:1. 通过检查学生预习、针对学困生加强指导训练,落实字词、读书的教学目标。

2. 在读书感悟中,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背诵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通过读写结合的小练笔活动,促进学生对写作方法的习得和运用。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鼓励性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搜集有关拉萨的资料。

教师:1. 教学课件;2. 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同学们,在遥远的青藏高原有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拉萨,它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找到拉萨所在的位置)2. 拉萨是我国西部一座有名的‚日光城‛。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拉萨,去欣赏那里别具风情的迷人风光,去仰望那与众不同的天空。

补充板书:的天空3. 学生自我介绍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7拉萨的天空_苏教版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7拉萨的天空_苏教版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7拉萨的天空_苏教版7 拉萨的天空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3.品读语言,感受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流程一、初读课文,感知美1.揭示课题。

拉萨是我国西部一座有名的日光城。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道走进西部,走进拉萨,欣赏那里的迷人风光。

揭示课题后,可问学生:从课题看,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让学生简单说说。

2.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这里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朗读时间)(2)认读生字新词。

拼音去掉,用开火车领读的方式,读生字新词(相机引导学生要读出感情来)。

你们能为这些生字再找些新朋友吗可让学生在黑板上写下来。

3.交流反馈。

(1)指名朗读课文。

(2)交流读书收获。

3.精读第五自然段。

先看图,再读文,图文结合体会意境,感悟比喻的精妙。

4.让学生说说自己精读课文后的感受。

三、诵读课文,传达美1.创设情境,并自主诵读。

同学们,刚才我们在作者的引领下一同走进了西部,走进了拉萨,欣赏了拉萨的天空,感受到了拉萨天空的迷人风采。

现在有一批外国友人要去拉萨观光,你们何不借此机会先向他们介绍一下,使他们对拉萨的天空有个鲜明的印象。

想一想,怎么介绍才能把拉萨天空的美传达给他们?2.模拟情境,尝试介绍。

(让部分学生扮演游人)四、开设作业“超市”,自主选择练习1.小组之间开展写字或听写词语比赛。

2.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

3.写两个打比方的句子。

4.把这篇课文背诵给家长听,让他们感受和分享拉萨天空的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拉萨的天空》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

2.通过初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录音磁带;有关拉萨的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有关拉萨的音像资料。

2、拉萨是我国西部一座有名的目光城。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西部,走进拉萨,去欣赏那里别具风情的迷人风光,去仰望那与别处不同的天空。

板书课题:7、拉萨的天空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认读生字新词,了解词意。

(1)去掉拼音,读准生字。

(2)给生字找朋友。

(3)读准新词,并再回到文中,读懂新词。

(4)小组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3、先练读课文,再把你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4、初步感知课文。

读了课文,你想说什么?
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相机引导。

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忍:上面是“刃”,写好“丶”的样子,摆好“丶”的位置。

线:右半部的“戋”中的斜钓要有顶天立地之感,要写得舒展。

晶:是品字形结构的字,借此可帮助学生复习入种字的结构。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的赞美来表达对拉萨的无限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拉萨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二、精读感悟。

1、轻读第一自然段,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⑴拉萨的天空的特点:湛蓝、透亮
⑵品读比喻句。

把“拉萨的天空”比作什么?由此你体会到什么?
⑶怎样读好这句话?
⑷小结:这一段是全文的总起,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令人神往的拉萨,走进那片圣地,去仰望享受那与众不同的蓝天。

2、自读二至四自然段,用笔勾画最能体现拉萨天空特点的语句。

⑴小组交流,并读一读。

⑵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⑶全班交流品味,学生读句,谈体会。

⑷图片展示
3、齐读第五自然段。

准确、形象的比喻,点明了拉萨天空的美,表达了对拉萨的热爱。

三、品读模拟,拓展眼界。

1、齐读课文,让我们在作者的引领下,再次走进拉萨,欣赏拉萨的蓝天。

2、模拟情境。

假如你是一名拉萨当地的导游,今天你要接待一批游客,请你着重带领大家欣赏拉萨的蓝天,并有机地介绍有关拉萨的其他内容。

四、指导背诵:1、可提供关键词语,理清层次,逐步背诵。

2、可借助各种拉萨天空的图片资料,以境助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