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层岩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石广西出露的岩石有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其中沉积岩最发育,分布占全区面积的88%;岩浆岩主要分布于桂东南、桂东北和桂北占全区面积的9.03%;变质岩仅见于桂北及桂东南局部地域,其分布占全区面积的2.9 7%。

一、变质岩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在变质作用条件下,使地壳中已存在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及先前已形成的变质岩)变成具有新的矿物组合及变质结构与构造特征的岩石,是组成地壳的三大岩类之一。其岩性特征,一方面受原岩的控制,而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变质作用的改造,在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上具有与其他岩类不同的特征。

广西变质岩在元古界至中生界均有分布,其根据变质作用类型和成因,可划分为区域变质岩、混合岩、接触变质岩和动力变质岩四种类型,其中以区域变质岩分布最广。区域变质岩主要分布在桂北、桂中、桂东及桂东南地区;混合岩主要分布于陆川—岑溪断裂带中;接触变质岩分布于广西各期次岩体接触带,以及部分隐伏岩体的顶盖围岩上;不同地区变质作用程度差别较大,其中桂东南地区分布少量达角闪岩—麻粒岩相的中—高级变质岩和混合岩,桂西地区主要分布沸石相、葡萄石—绿纤石相极低级变质岩,其它地区的变质程度仅达绿片岩相。变质作用时代集中在吕梁期、四堡期、晋宁期、加里东期和印支期。

(一)区域变质岩

区域变质作用是一种大面积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一种变质类型,为广西境内主要的变质作用。区域变质岩主要分布于桂北、桂中—桂东、桂西和桂东南地区,面积为56688km,约占全区面积的24%。按变质程度、岩石组合和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可分为桂北、桂中—桂东、桂西和桂东南四个变质岩区。

桂北变质岩区分布于柳州—桂林一线以北,受区域变质的地层主要为中—新元古界和下古生界。主要经受了四堡期和加里东期低压型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的改造。区域变质岩类型较简单,主要有:变质砂泥岩、板岩、千枚岩、变质基性—超基性岩、片岩、绿泥透闪石岩和大理岩等。中元古界相对比新元古界和下古生界的变质程度深,其中中元古界中出现的变质矿物有:绿泥石、绢云母、白云母、黑云母、阳起石、透闪石、绿帘石、斜黝帘石、石榴石和钠长石等,可划分出绢云母—白云母带和黑云母带两个变质带,属低绿片岩相—高绿片岩相,

变质时代为四堡期;新元古界和下古生界中仅出现绿泥石、绢云母和白云母等变质矿物,基本属于低绿片岩相的绢云母—白云母带,变质时代为加里东期。

桂中—桂东变质岩区分布于西大明山、镇龙山、大瑶山、海洋山、鹰扬关一带,受变质的地层主要为青白口系、南华系、震旦系、寒武系和奥陶系,主要经受了晋宁期和加里东期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的改造。变质岩类型简单,主要为轻变质砂泥岩、轻变质泥灰岩、变细碧—角斑岩、板岩、千枚岩和片岩等,在桂东鹰扬关一带的青白口系变质程度相对较高,泥质变质岩中普遍出现绢云母、绿泥石、白云母和钠长石,基性变质岩中普遍出现绢云母、白云母、绿泥石、钠长石、绿帘石、阳起石和斜黝帘石等变质矿物,属低绿片岩相—高绿片岩相,变质时代为晋宁期;而青白口系之上的南华系、震旦系、寒武系和奥陶系变质程度明显较低,变质矿物主要为绢云母,有时有微量白云母、黑云母雏晶及绿泥石出现,属低绿片岩相,变质时代为加里东期。

桂西变质岩区分布于桂西右江盆地中,受变质的岩石主要为三叠纪陆源碎屑浊积岩,主要经受了印支期埋藏型极低变质作用的改造。变质岩类型主要为沸石相和葡萄石—绿纤石相极低级埋藏变质岩,由于变质改造不彻底,其与原岩难以区分开来。可划分出低级成岩带(<150℃)、高级成岩带(150~200℃)、低级浅层(近)变质带(200~250℃)、高级浅层(近)变质带(250~350℃)和浅变质带(>350℃)等五个变质亚带。其中三叠纪岩层最下部(含晚二叠纪碎屑岩层)的古温度局部可达350℃,静岩压力约为195MPa,伊利石(白云母)b0值累积频率曲线图显示为低压环境,具高热流、高古地温梯度(40~43℃/km),反映了伸展型盆地内部与沉积—埋藏深度相关的热流状态。说明极低级变质作用的主要控制因素是伸展的构造体制、高的热流状态和巨厚的岩层自身负荷。

桂东南变质岩区分布于钦州—梧州一线之东南部,是广西变质作用演化最复杂的地区。受变质的地质体主要为古元古界—下古生界和新元古代变质深成侵入岩。其中古元古代深层次结晶基底主要由黑云(二云)(石英)片岩、长石黑云(石英)片岩、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二长片麻岩、黑云钾长片麻岩、黑云变粒岩、黑云斜长变粒岩、辉石(角闪)斜长变粒岩、长石石英岩、浅粒岩及少量变质碳酸盐岩、石榴辉石岩、透辉石岩等岩石组成。岩石变质程度高,普遍达角闪岩相(局部达麻粒岩相),经受了吕梁期区域中高温变质作用的改造;中—

新元古代褶皱基底主要由绢云石英千枚岩、云母(石英)片岩、(含铁)云母(长石)石英岩、大理岩类和少量钙硅酸盐岩、变质基性火山岩等岩石组成,岩石变质程度相对较低,主要经受了四堡期和加里东期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的改造,并形成一系列绿片岩相—角闪岩相的递增变质带;早古生代盖层变质程度低,变质岩类型简单,主要为轻变质砂泥岩、轻变质泥灰岩、板岩、千枚岩及少量的片岩等,主要经受了加里东期低绿片岩相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的改造。

混合岩是由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岩石,其基本物质由基体和脉体两部分组成。广西的混合岩主要分布于桂东南云开地区,根据成因可分为三种类型:①区域混合岩,主要发育于古元古界天堂山岩群中,岩石已遭受了角闪岩相(局部达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改造,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长英质脉体本身变形较强烈,并与“基体”一起发生强烈(剪切)流变褶皱,按照浅色组分和暗色组分的排列关系,可以分为肠状混合岩、条带状混合岩、网状混合岩、角砾状混合岩等类型(图1);②边缘混合岩,主要发育于无片麻理的花岗岩岩体围岩中,与岩体的侵入作用有关,且形成的长英质脉体较平直,无变形现象,成分上与岩体相近;

③动力变质形成的混合岩,主要发育于新元古代变形变质深成侵入岩强变形部位,它是花岗质岩石在递进变形过程中,随着应力的增强的同时,温度也具增高趋势,当温度达到矿物熔点时,岩石开始出现部分熔融现象,并形成一些长英质脉体沿面理贯入形成的一种混合岩。

(二)动力变质岩

动力变质作用是机械过程占主导的一种变质作用,大部分发生在地壳活动地带,主要表现为岩石破裂、韧性变形和重结晶的过程。广西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可分为脆性动力变质岩和脆韧性、韧性动力变质岩两大类。前者是脆性断裂作用的产物,在全区主要断裂带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岩石类型有:构造角砾岩、碎裂岩、超碎裂岩、断层泥等;后者是韧性剪切作用的产物,主要分布于桂东南、桂北和桂东的一些韧性剪切带中,在桂西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的韧性剪切带中亦见有少量发育。按韧性变形的强度可分为糜棱岩化岩石、初糜棱岩、糜棱岩、千糜岩、超糜棱岩、糜棱片岩和糜棱片麻岩等岩石类型(图2)。

接触变质岩由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接触变质岩。主要分布于全区各期次岩浆岩侵入体的围岩中,环绕侵入体分布,尤其是在桂东南大容山—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