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番茄灰霉病综合防治技术论文
番茄灰霉病及其防治研究进展(精)

第26卷第2期2005年6月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of I 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Vol.26No.2Jun.2005文章编号:1009-3575(200502-0125-04番茄灰霉病及其防治研究进展3张智1,2,李君明1,宋燕1,云兴福2,徐和金1,周永健1(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2.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呼和浩特010019摘要:本文对番茄灰霉病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病菌株系划分、病菌的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进行了综述,对番茄抗灰霉病育种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番茄灰霉病;生物学特性;株系划分;综合防治中图分类号:S641.2文献标识码: AAN OVERVI E W ON THE GRAY MOLD(B OTR YTI S C I NEREA AN D THE CONTR OL OF I T I N T OMAT OZHANG Zh i1,2,L I Jun-m i n g1,S O GN Yan1,Y UN X i n g-fu2,XU He-ji n1,ZHO U Y ong-ji a n1(1I nstitute of Vegetable of Fl owers,CAAS,Beijing100081,China;2College of Agr onomy,I nner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utt ot 010019,ChinaAbstract:The bi ol ogical characters,strains is olati on,the forecast in the field and the integrated manage ment of botrytis cinerea in t omat o was revie wed in this paper.The p r ogress of t omat o breeding with resistance t o the patho2 gen was als o p resented.Key words:T omat o botrytis cinerea;bi ol ogical characters;strains is olation;integrateal contr ol 番茄不仅可以鲜食而且还可用于加工,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食品之一。
番茄灰霉病的综合防控

2022年第11期 13土肥植保·农技推广番茄灰霉病的综合防控番茄灰霉病在湖南省发生频率高、危害越来越严重。
因该病易引起烂果,会给菜农(尤其是设施栽培的菜农)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现将这一病害的主要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作一介绍。
1.症状 番茄苗期及成株期均可受害,主要发生在花期和结果期。
番茄幼苗染病,叶片和叶柄上产生水渍状腐烂,然后干枯,严重时可扩展到幼茎,使幼茎产生灰黑色病斑,病部缢缩、腐烂折断,湿度大时发病部位产生灰霉(图1)。
成株期叶片染病,叶缘或叶尖感病初期出现水渍状浅褐色病斑,病斑多呈“V”字形(图2),并逐渐向内发展,干燥时病斑呈灰白色,潮湿时病部长出厚厚的灰霉。
花期受害,常使花朵萎蔫枯死,花梗随之缢缩枯萎。
果实染病,多从蒂部残留的花瓣或脐部残留的柱头开始发病,后向果面和果柄发展,受害果实初呈灰白色水渍状,后逐渐软腐,湿度大时病部会出现灰色霉层(图3)。
2.发生规律 番茄灰霉病的病原为灰葡萄孢真菌,该病原菌喜低温高湿的环境,在气温18~23℃、相对湿度90%以上、长时间低温高湿的条件下发病较重;番茄最宜感病的生育期为始花期至坐果期。
通风不良、连作多年、种植密度过大、管理差、有机肥偏少、氮肥偏多等种植环境均会加重灰霉病的发生。
3.防治方法 ①加强栽培管理,降低田间湿度,提高大棚温度。
②及时清除病残体。
在蘸花后7~15天,摘除幼果上残留的花瓣和柱头是防治番茄果实灰霉病较为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发病初期及时摘除含有病斑的花瓣、柱头、病果、病叶,并带出田外集中销毁,防止病原菌进一步扩散到植株其他部位。
③化学防治。
点花时用药。
在配好的2,4-二氯苯氧乙酸或对氯苯氧乙酸稀释液中,加入浓度为0.1%的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然后再蘸(喷)花。
发病前用药预防。
植株定植前,秧苗集中喷施代森锰锌等保护性药剂,用腐霉利等烟剂对设施种植棚进行熏蒸消毒处理。
发病初期用药防治。
在灰霉病发病初期,可选用腐霉利、嘧霉胺、唑醚·氟酰胺、甲硫·乙霉威、啶酰·腐霉利、氟菌·肟菌酯、腐霉·福美双等药剂防治。
番茄灰霉病的防治研究进展

番茄灰霉病的防治研究进展樊平声;沙国栋;陈益芹;冯伟民;卢昱宇【摘要】@@%就番茄灰霉病的发生、番茄灰霉病抗源品种的筛选和利用、化学杀菌剂的使用及其抗性水平、生物防治和生物源诱抗剂等防治方法进行了综述;对番茄灰霉病的安全高效防治工作进行了展望.【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40)004【总页数】3页(P133-135)【关键词】番茄灰霉病;综合防治;抗药性【作者】樊平声;沙国栋;陈益芹;冯伟民;卢昱宇【作者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14;江苏省赣榆县赣马高级中学,江苏赣榆 222100;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由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的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 ex Fr.) 侵染引起的番茄灰霉病是番茄设施栽培的主要病害,该菌可侵染番茄叶、茎、花、果实等不同部位,发病后传播速度快,对番茄生产的威胁极大[1-3]。
番茄灰霉病是设施栽培中高危害、高损失且影响蔬菜产量、品质、安全的最主要病害之一[1-3]。
在我国,番茄灰霉病是设施蔬菜栽培的重要病害之一,一般年份造成产量损失为20%左右,严重的在50%以上[1]。
国内外学者对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工作十分重视,对番茄灰霉病的发生规律及安全高效控制技术在选育抗病品种,化学农药防治、农业措施控制技术,生物农药、生物源诱抗剂和内生菌防治等几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创新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因此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番茄灰霉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病原菌生物学特性1.1 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条件灰葡萄孢菌的菌丝在2~31 ℃之间均能生长,20~25 ℃的条件最为适宜,10 ℃以下和30 ℃以上生长明显减弱;在日光灯和黑暗各12 h交替的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好;最适pH值为5。
温棚番茄灰霉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_古仁刚

2015.01近几年以来,随着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蔬菜灰霉病由原来的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
该病除危害番茄外,还可侵染茄子、黄瓜、韭菜、莴苣、甜椒、菜豆、西葫芦等,发生早、传播快、危害重。
1症状番茄幼苗和成株期均可受害,可危害植株的叶、茎、花和果实,但以花器和幼嫩果实受害最重。
1.1苗期症状苗期多从子叶和下部叶片开始发病,一般叶片先从叶尖开始,形成大型“V”字形病斑,向内扩散,病斑初期成水浸状,边缘不明显,浅灰褐色,后期干枯,潮湿时表面出现灰色霉层,以叶背较多。
1.2花果症状往往先从花开始发病,并从花器蔓延到果实上,果实被害多以青果为主,主要在果顶、果蒂两处发生,多数先侵染青果上残留的花瓣和花托。
花和幼果呈水浸状,淡褐色或褐色,以后病部软腐,表面生有大量灰褐色霉状物,被危害的花和果实脱落。
1.3茎蔓症状常造成茎节腐烂、折断,病部产生灰褐色霉层。
2发生规律番茄灰霉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属真菌,主要以菌核或菌丝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
来年春季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随气流、雨水、露珠及农事作业传播蔓延,尤其是病果采摘后随意扔弃,最易使孢子飞散传播危害。
蘸花是重要的人为传播途径。
花期是侵染的高峰期。
该病发育适温为20~30℃,最高31℃,最低2℃。
番茄生长的各个生育期都能遭受灰霉病,以花期、幼果期受害最重。
在秋季9—10月和春季4—5月最易流行,造成花和幼青果腐烂脱落,甚至整棚毁掉。
据近年观察,灰霉病属高湿性病害,天阴多雨,田间光照不足,相对湿度90%以上有利于该病发生。
相对湿度低于60%~70%时,病害停止发展。
冬春茬番茄不加温的中、小棚和改良棚发病重,常在4月出现中心病株,5月中下旬流行,此时如遇阴雨天气,气温低、光照少、通气不及时,病害会严重发生。
另外,植株密度大、偏施氮肥病情也会加重。
3综合防治技术灰霉病的病原菌极易产生抗药性,药剂复配的效果也不稳定。
探究番茄灰霉病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

DOI:10.16661/ki.1672-3791.2020.13.074探究番茄灰霉病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王欣凯 王硕(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河北保定 071000)摘 要:番茄灰霉病是一种由灰葡萄孢菌感染造成的真菌性病害,这种病害不仅能导致番茄果实的腐烂,而且还会对植株的茎、叶、花产生坏影响,对番茄种植地构成极大的威胁。
番茄灰霉病自发现以来,在我国各番茄种植地均有发生,并逐渐成为番茄培育的重要限制性因素。
该文通过分析番茄灰霉病的生物学特性,阐述了番茄灰霉病生物防治措施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探究并展望了番茄灰霉病的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以供参考。
关键词:番茄灰霉病 生物防治 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6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5(a)-0074-02番茄是我国广泛种植的一种植物,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其果实中所富含的大量维生素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
而在种植过程中,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番茄容易受到病菌的侵害,其中灰霉病作为破坏最严重的一种病害,不但影响番茄的健康成长,还会对所种植地造成严重的生产威胁。
灰葡萄孢菌是番茄灰霉病的源头,在温度气候适宜时能够形成真菌性病害,侵染番茄的根、茎、果实,导致番茄减产或绝收。
为减少病害的侵害,提升番茄的生产量,使用生物防治手段对病害进行控制,因该方法有诸多优点所以成为近年来抵抗治疗灰霉病的有效办法,受到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1 生物学特性1.1 番茄灰霉病病原菌丝萌发条件灰葡萄孢菌是诱发番茄灰霉病的罪魁祸首,当环境不利时以菌丝或者菌核的方式产生休眠体,寄生在病原菌中过冬,并在合适温度与合适气候条件下,萌发病原菌丝,借助生产活动进行病菌的传播。
经研究发展,灰葡萄孢菌在2℃~30℃之间均能萌发与生长,其中19℃~26℃的外部条件生长最快,10℃以下与30℃以上生长减缓。
且灰葡萄孢菌的生长需要光线的照射,以12h交替光照或黑暗的条件下生长速度最快,最适应的酸碱值为5。
西红柿灰霉病的综合防治

西红柿灰霉病的综合防治摘要:西红柿的营养含量是非常丰富的,是当前蔬菜品种中非常受欢迎的一种,因此选择西红柿进行种植的种植户也越来越多,西红柿种植过程中要想能够获得较高的种植收益,除了要不断对种植技术进行完善之外,还需要加强对于各类病虫害的防治以及处理,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导致西红柿的正常生长受到影响。
灰霉病是西红柿生长中感染率最高的一种疾病,且该类病害的发生会对西红柿的产量以及质量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加强对于西红柿灰霉病的控制,对于种植户的经济收益保证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从西红柿灰霉病的防治要求方面入手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为西红柿种植人员的工作开展提供部分参考。
关键词:西红柿;灰霉病;综合防治西红柿作为非常重要的一种日常饮食食材,其内部含有的独特番茄素是为人们提供营养支持的重要基础,番茄素的食用能够起到抑制细菌作的作用,而柠檬酸、苹果酸以及糖类的支持,有助于提升人体的消化水平,具有非常优质的食用价值,灰霉病的发生会对西红柿的正常生长产生严重的影响,要想能够实现高质量的防治管理,需要对该病的发病原因以及病症状况等有一个基础的了解,来进行针对性的防治处理。
1灰霉病发病原因及症状1.1发病原因灰霉病的病菌主要传播的环境为高湿、低温环境,因此每年的春季早期以及秋季晚期均是西红柿灰霉病发病的主要时期,此时期气温的温度一般维持在20℃左右,且空气的整体湿度水平相对来说比较高,是西红柿灰霉病菌孢子萌发的重要时期,且此时期的空气环境变化,也会加重西红柿灰霉病孢子的传播速度,大部分情况下,灰霉病病菌的侵入首选位置为开败的西红柿花朵,且该类病菌孢子的传播速度非常快,能够在短时间内在整个西红柿种植区域内进行大范围的漂移传播,如此时期存在强烈的空气流动或者有农事工作开展,则会加重其传播速度以及传播范围[1]。
灰霉病感染之后其果实会出现严重腐烂,无任何商业价值,一旦出现大范围发病,将会给种植户的经济收益产生严重的影响。
番茄灰霉病的发生与药剂防治

番茄灰霉病的发生与药剂防治番茄灰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病害,在番茄等蔬菜及水果上常见。
该病害的严重程度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且很难被完全控制。
采用药剂防治是降低病害发生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本文中将关注该病害的发生原因、特征及药剂防治方法。
一、番茄灰霉病的发生原因番茄灰霉病是由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引起的,主要传播途径为风、水、虫媒等。
由于该病菌能在多种环境中生存和繁殖,所以番茄灰霉病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多种有害影响。
此外,番茄植株的受损程度、果实的成熟程度都会影响番茄灰霉病的发生。
二、番茄灰霉病的特征番茄灰霉病最常见的症状是病原菌在果实或植株水分丰富的部位形成灰白色霉斑,常出现在腐烂或破碎的部位。
在干燥的天气条件下,霉斑会蜕化并形成黑色肉质结构。
番茄灰霉病的病原菌还会通过感染茎、花和叶片等植物器官导致叶片的损伤、茎高部的腐烂和果实萎缩等问题。
因此,番茄灰霉病会导致严重的产量损失和经济影响。
三、药剂防治方法为了控制番茄灰霉病的发生,药剂防治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番茄灰霉病的初期阶段,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1.使用抗病毒品种。
扩大抗病品种的种植范围是减少番茄灰霉病发生的有效方法之一。
2.合理的灌溉条件。
在生长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植物的水分,避免为病原菌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
3.切勿自己将病菌带入种植区,保持商品制品的高质量。
4.及时垃圾清理。
在生长季节结束后要及时清理植株及周边垃圾,以避免引发次年发生。
此外,药剂防治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其主要原理是在发病前或初期采取药物进行预防或控制。
4.常用的药品(1)腐霉灵腐霉灵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药物,能够有效防治番茄灰霉病的发生。
在使用时,应根据不同的病情和植物生长状态调整使用剂量和时机。
(2)硫酸铜硫酸铜可以对番茄灰霉病的发生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正确使用硫酸铜可以有效地防止茎部受到病菌的感染,进而达到控制病害和减少产量损失的目的。
(3)多菌灵多菌灵是一种具有广谱杀菌作用的杀菌剂,可以有效控制番茄灰霉病、炭疽病、褐斑病等多种病害的发生,其使用方法也和其他药剂类似。
棚室番茄灰霉病的发生及防控技术

人 群 来说 ,养成 良好 的生 活方 式 对预 防 疾病 也 尤 为 重要 。 平 时应 加 强体育 锻炼 ,多休息 ,避免 过度 劳 累 ,尽 量少 去 空气 不流 通和人 群聚 集 的公共 场所 ,尽 量避 免少 接触 动 物 和鸟类 ,保持 良好 的个人 卫生 习惯 等等 。 三 是感 情 与科 学 的关 系 。随 着人 民生 活水 平 的 提 高 , 人们 的文 化 、经 济 条件好 了 ,饲 养宠物 已成 为 年轻 人追 求 时 尚和 老年人 情感寄托 的趋势 。为满足 精神生 活 ,玩 动物 、 养 鸟 、亲 近动 物无 可厚 非 ,但 不要 顾此 失 彼 ,损坏 动物 自 由 ,不 讲科学 。人 们应 尊重 科学 ,爱护 动物 ,人 与动物 和 谐相 处 ,保持 一个 文 明 、环 保 、清洁 、卫 生 、和 谐的地 球 家 园 。如 城 市饲 养犬 类 ,应 严格 执行 当地 政 府制 定 的有 关
XI NNONGC UN
2 20 O1 . 2
有炭疽 病 原体 的畜 产 品 ,通过皮 肤 、呼 吸道 和消 化道 等 途 化 处理 ,以确保 消费者健康 和防止 人畜共 患疾病 的传播 。 径感染 。人 患炭 疽常 引起 皮肤 、肺脏 和肠道 的急性 感染 。 5与宠 物 “ . 亲密 有间 ” 4由真菌 引起 的人 畜共 患疾病 . 宠物 由于 与人 接触 密切 ,且流 动性 强 ,一 旦染 疫 ,特 真菌是 一种 比细 菌 更进 化 了的微 生 物 ,能 用抗 真菌 药 物 控制 ,但 人 与宠 物 一旦 感染 这 类疾 病 ,根治 较 为 困难 , 如 皮 、 黼 别是 人畜 共患 疾病 ,必定 会直 接危 及人 体健 康 ,甚 至造 成 人 畜共 患疾 病 的暴 发 和 流行 。平 常 和动 物 接 触要 有 分 寸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方番茄灰霉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番茄灰霉病是番茄重要病害。
该病侵染番茄多个部位,造成叶片枯死、茎部腐烂、落花和烂果,产量损失达30%~40%。
一、发病特点与规律
1.灰霉病病菌腐生性强、寄主广泛
该病不仅可侵染番茄、辣椒等茄果类蔬菜,还可危害黄瓜、菜豆、草莓、莴苣、韭菜、西葫芦等多种蔬菜,病源广,病菌生命力强,病果在自然条件下存放1a仍可传病,即使在50?c的温箱条件下,病菌仍可存活10d以上。
分生孢子抗旱力强,在自然条件下经138d仍然具有生活力.
2.发病早,发生期长
灰霉病从番茄苗期开始即可发病,直接导致死苗。
花期是侵染高峰期,4~5月份正值大棚早春番茄花期.
3.气候条件适宜
灰霉病病菌发育温度为2~31?c,最适发育温度为20~23?c,28?c以上生长明显减慢,相对湿度90%以上是孢子侵入的必要条件。
因此,灰霉病属于低温高湿病害。
我地春季低温多阴雨气候条件正好满足灰霉病大流行的条件。
此外,棚室外积尘多,棚膜老化,多阴雨光照不足也特别利于此病发生。
4.流行传播快
灰霉病从发病到流行危害一般只需7~12d。
病菌借气流、雨水、农事操作等从开败的花器、伤口、坏死组织侵入危害传播。
大棚早
春番茄生产中必须从事多次整枝打杈、去老叶、打顶、蘸花,穗果膨大期浇水等农事操作,为灰霉病病菌的传播、流行创造了人为的条件。
二、危害症状
1.叶片发病
病斑有v字形、不规则形和圆形轮纹斑等3种形状。
(1)“v”字形。
叶片染病后,病斑呈“v”字形向内扩展,边缘水渍状,浅褐色,后叶片干枯。
(2)不规则形。
番茄底部叶片受肥害后易发病,病斑从叶边缘向叶内发展,呈不规则形。
(3)圆形轮纹斑。
番茄开花结果时叶片感染灰霉病,初期为水渍状小点,后发展为浅褐色近圆形轮纹斑。
2.叶柄发病
初期为水渍状褐色斑块,然后向内和周围扩展,严重时叶柄折断。
茎发病分主干、枝条和茎基发病。
3.主干、枝条发病
病斑长椭圆形、边缘深褐色,病部以上枝条萎蔫,枯死。
4.茎基部发病
土壤中的病菌直接侵染番茄的茎基部,最初呈水渍状病斑,然后向周围扩大,表面生大量灰色霉层(菌丝),严重时病斑扩展绕茎一周,引起番茄茎基部腐烂,全株死亡。
5.花部发病
病菌侵染花瓣,长出淡灰褐色的霉层,引起落花和烂花。
6.果实发病
引起“花果面斑”和烂果。
灰霉病直接在果面侵入,果实上形成外缘白色、中央绿色、直径3~8mm的面斑,俗称“花果面斑”。
病菌侵染番茄果上残留的花瓣或果的柱头,再扩展到果上,引起落果和烂果。
三、防治措施
1.保护地番茄采用生态防治法,加强通风管理。
具体作法为变温管理:即晴天上午晚放风,使棚温迅速升高,当棚温升至33℃,再开始放顶风,31℃以上高温可减缓该菌孢子萌发速度,推迟产孢,降低产孢良。
当棚温降至25℃以上,中午继续放风,使下午棚温保持在25~20℃;棚温降至20℃关闭通风口以减缓夜间棚温下降,夜间棚温保持15~17℃;阴天打开通风口换气。
2.浇水宜在上午进行,发病初期适当节制浇水,严防过量,每次浇水后,加强管理,防止结露。
3.发病后及时摘除病果、病叶和侧枝,集中烧毁或深埋,严防乱扔,造成入为传播。
4.关键期用药。
①第一次用药在定植前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淋番茄苗,要求无病苗进棚;第二次在沾花时带药。
做法是第一穗果开花时,在配好的2,4-d或防落素稀释液中,加铜0.1%的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沾花或涂抹,使花器着药;第三次掌握在浇催果水前1天用药,以后视天气情况
确定,正常年份,可停药,如遇连阴雨天气,气温低,可再防1~2次,间隔7~10d。
②在棚室番茄灰霉病始发期,施用10%速克灵烟剂、45%百菌清烟剂,每亩次250g熏1夜,隔7~8d1次,视病情注意与其他杀菌剂轮换交替使用。
③于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0%速克灵(腐霉利)可湿性粉剂2000~2200倍液、50%扑海因(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施佳乐悬浮剂600~800倍液,隔7~10d1次,共3~4次。
由于灰霉病菌易产生抗药性,应尽量减少用药量和施药次数,必须用药时,要注意轮换或交替及混合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