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炮制学

名词解释:

中药炮制: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学: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

科。

净度:饮片(炮制品)中所含杂质及非药用部位的限度

灰分:将药物或饮片在高温下灼烧、灰化,所剩残留物的总量

生理灰分:将干净又无任何杂质的合格炮制品高温灼烧所得的灰分

对抗同贮法:采用两种以上的药物同贮或采用一些有特殊气味的物品同贮而起到抑制虫蛀、

没变的贮存方法。

饮片切制:将净选后的药物进行软化,再切成一定规格的片、丝、段、块等炮制工艺。

把活:需要打成一把进行切制的药材。

个活:单个进行切制的药材。

掉边片:饮片的外层与内层相脱离,成为圆圈和圆芯两部分的现象。

翘片:饮片边缘卷翘而不平整,亦或呈马鞍状的现象。

油片:饮片的表面有油分或粘液质渗出的现象。

清炒法:药物不加辅料的炒法。

火力:火苗的大小或温度的高低,可分为文火、中火、武火。

火候:药物炮制的温度、时间和程度。

炒黄:用文火将药物炒至表面呈黄色或颜色加深,或发泡鼓起,或爆裂,并逸出固有气味的

方法。

炒焦:用中火或武火将药物炒至表面呈焦黄或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并具有焦香气味。炒

焦的目的主要是增强药物消食健脾的功效或减少药物的刺激性。

炒炭:用武火或中火将药物炒至表面焦黑色或焦褐色,内部呈棕褐色或棕黄色。炒炭可使药物增强或产生止血、止泻作用

炒炭存性:药物在炒炭时只能使其部分碳化,更不能灰化,未碳化部分仍应保存药物的固有

气味。

麸炒:净选或切制的药物用麦麸熏炒的方法。

煅淬:将药物在高温有氧条件下煅烧至红透后,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骤然冷却的方法。发

酵法:经净制或处理后的药物,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利用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

使药物发泡、生衣的方法。

发芽法:将净选后的新鲜成熟的果实或种子,在一定的温度或湿度条件下,促使萌发幼芽的方法。发芽温度一般以18~ 25℃,水量控制在42~45℃为宜。发芽率在85%以上。芽长至0.2~ 1cm 为标准。

贝水飞法:某些不溶于水的矿物药,利用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将不溶于水的矿物、

壳类药物经反复研磨,而分离制备极细腻粉末的方法。

干馏法:将药物置于容器内,以火烤灼,使产生汁液的方法。蛋黄油 280℃左右,竹沥油 350~400℃左右,豆类一般 400~ 450℃ .

简答题:

1、我国古代的炮制专著有几部?说出著作的名称、作者及成书年代。

答:我国古代有三部炮制专著。

(1)南北朝(刘宋)·雷敩《雷公炮炙论》——总结前人的炮制经验撰写而成的。为我国医

药史上的第一部制药(炮制)专著。( 2)明代·缪希雍《炮炙大法》——为我国医药史上第

二部炮制专著。( 3)清代·张仲岩《修事指南》——为我国医药史上第三部炮制专著。

2、中药炮制技术发展大体分为几个阶段?扼要说明其主要特点。

答:大体分为 5 个阶段。

(1)中药炮制的起始期(春秋战国~唐代):这段时期,中药炮制的发展取得了两方面的成就。一是将唐代以前的炮制方法,归纳成较为系统的炮制通则;二是文献中已出现了专门论述炮制内容的章节和专门的炮制著作。《五十二病方》是最早有炮制内容记载的医方书。

(2)中药炮制的形成期(五代~宋代):这段时期,各种炮制方法、炮制选择、炮制品种已

初具规模。

(3)中药炮制理论的形成期(金元~明代):这段时期,前人零散的炮制经验,得到了比较系

统的归纳和概括,成为后世的炮制理论,如陈嘉谟的炮制理论。

(4)中药炮制技术的沿用和炮制品种的扩大期(清代):在归纳和概括炮制理论上有所发挥,

增加了许多炮制品种,并对某些中药的炮制工艺和方法是否妥当提出了某些看法。但从总体上看,清代的炮制基本是沿用了元、明时期的理论和技术,而创新较少。

(5)中药炮制技术及理论的整理提高期(现代):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炮制研究方法、饮

片生产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3、中药炮制应遵守的主要法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全国中药炮制规范》、《中药饮片质量通则》(上下两部)。

4、简述中药炮制的原则并举例?。

答:相反为制: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包括药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如用辛热

升提的酒来炮制苦寒沉降的大黄,使药性转江为升;用辛热的吴茱萸炮制黄连,可杀其大寒之性;用咸寒润燥的盐水炮制益智仁,可缓和其温燥之性。

相资为制: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如用咸寒的盐水炮制苦寒的知母、黄柏,可增强滋阴降火作用;蜜炙百合可增强其润肺止咳的功效;蜜炙甘草可增强补中益气

作用。

相畏(或相杀)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生姜能杀半

夏、南星毒(南星、半夏畏生姜)。

相恶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如麸炒枳实可缓和其破气作用。

相喜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或中药来炮制,以改善中药的形色气味,提高患者的信任感和接受度,利于服用,发挥药效,增加商品价值。

5、中药炮制生熟理论并举例。

答:生泻熟补:生用偏于清泄,制熟长于补益。如地黄鲜用味甘、苦,性寒。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功效;产地加工炕干为生地黄,味甘性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能;生地

黄蒸制成熟地黄后,药性由寒转温,味由苦转甜,功能由清转补,具有滋阴补血,填精益髓

的作用。

生峻熟缓:生品药性峻烈,制熟后作用缓和。如大黄生品苦寒沉降,气味重浊,走而不守,直

达下焦,泻下作用峻烈,具有攻积导滞,泻火解毒的功能。炮制后可明显缓和泄泻作用,经长

时间蒸炖炮制成为熟大黄后泻下作用、腹痛之副作用消失,并增强活血祛瘀之功。

生毒熟减:生品毒性或刺激性大,炮制后毒性降低或缓和。如苍耳子、苦杏仁、斑蝥、红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