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药炮制学复习资料(1)

合集下载

中药炮制学复习重点

中药炮制学复习重点

中药炮制学第一节概述中药必须经过炮制之后才能入药,这就是中医用药得特点之一。

中药炮制就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得需要与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得不同要求,所采取得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学就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得学科、上述概念可在A型题与X型题中出现。

汉代所说得“角发”“燔治”即就是最早得炭药--血余炭、“口父咀”即就是当时得切制饮片、到刘宋时代,雷敩撰成《雷公炮炙论》,就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明代李时珍得《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其中有330味中药记有“修治"专项。

明代缪希雍撰得《炮炙大法》就是我国第二部炮制专著,并将前人得炮制方法归纳为:雷公炮炙十七法、清代张仲岩著《修事指南》为我国第三部炮制专著,其中多源于《证类本草》与《本草纲目》,张氏认为炮制在中医药学中非常重要,她说:“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则汤方无准而病症无验也”。

多出A或B型题。

第二节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及其对药性得影响1.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中药炮制就是中医长期临床用药经验得总结。

炮制工艺得确定应以临床需求为依据。

炮制工艺就是否合理、方法就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中药得净制、切制、加热炮制与加辅料制均可影响临床疗效。

加热就是中药炮制得重要手段,其中炒制、煅制应用广泛。

许多中药经炒制后,可杀酶保苷,如芥子,牛蒡子等;煅制常用于处理矿物药,动物甲壳及化石类药物,能使质脆易碎,而且作用也会发生变化。

如白矾煅后燥湿、收敛作用增强、血余煅炭后能止血。

川乌、草乌加热煮制后,其毒性显著降低,保证了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中药经辅料制后,在性味、功效、作用趋向归经与毒副作用方面都会发生某些变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

多出X型题。

2、炮制对药性得影响炮制对药性得影响包括对性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得影响等。

(1)炮制对四气五味得影响一就是通过“反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以缓与药性。

如栀子姜汁制后,能降低苦寒之性,以免伤中;二就是通过“从制”,使药物得性味增强,增强疗效。

中药炮制学复习资料 (1)资料

中药炮制学复习资料 (1)资料
6.米泔制去燥性和中;7.吴茱萸汁制抑苦寒而扶胃气;8.土制补中;
9.猪胆汁制泻胆火而达木郁,牛胆汁制去燥烈而清润;
10.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11.蜜制甘缓增益元阳;12.黑芝麻制润燥益阴;
12.麦麸皮制抑酷性和胃(健胃);13.乌豆汤、甘草汤解毒缓性,14.矾汤制去辛烈减毒、安胃;
15.糯米制润燥而择土。
盐制—盐炙、盐蒸
2.工艺为纲辅料为目的分类方法
净制、切制、炒、炙、煅、蒸、煮、复制、发酵、发芽、制霜、提净、水飞等.
3.特点:反映本学科技术特点,较好体现炮制工艺的系统性、完整性、条理性、指导性
附:《药典》炮制通则分类
七、净洁药物,利于贮藏。
杀酶保苷、保存药效—黄芩、苦杏仁、芥子
八、矫臭矫味,利于服用。
酒蒸——紫河车
清炒——鸡内金
九、制成中药饮片,提高商品价值。
药材经炮制后,全面提高了药材的内在质量和外观,在其中加入了工人的劳动和辅料的价值,从而提高了商品价值。
2.中药炮制通过哪些途径影响药物理化性质?
第四章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
1.生清(泻)熟补:如地黄、甘草、何首乌;2.生峻熟缓:如大黄、麻黄、巴豆等;
3.生毒熟减:如乌头、附子;4.生行熟止:如蒲黄、益智仁、木香。
5.生升熟降(气厚味薄者):如莱服子;6.生降熟升(味厚气薄者):如苦寒药,大黄、黄连等。
1.如何理解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
组方用药的要素。依据整体观念及辩证施治的原则。
3.相畏(或相杀)为制:指用辅料或药物来制约毒副作用。如生姜、白矾制天南星降毒。
4.相恶为制:是中药配伍“相恶”的延伸应用。指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作用降低或功效丧失。如米泔水制苍术缓和其燥烈性。

中药炮制学复习思考题(新教材)

中药炮制学复习思考题(新教材)

课后作业及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言一、填空题1.“炮制”一词,古代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多称_________。

2.中药炮制中的“炮”是指________________,“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药炮制是随着__________而产生的,其历史可追溯到_____________。

4.中药材必须经过___________才能入药。

5.治半夏最早记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中药炮制的起源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阶段。

7.中药炮制形成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国古代第一部炮制专著是_________朝_________著的______________。

9.我国古代第二部炮制专著是_________朝_________著的______________。

10.我国古代第三部炮制专著是_________朝_________著的______________。

11.目前发现中药炮制始载的医方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

12.设合和分料治法始见于___________________。

13.“有须烧炼炮炙,生熟有定”是________________提出的。

14.陈嘉谟在《本草蒙荃》中提出“凡药_______,贵在_______,不及则__________,太过则___________……”。

15.柏子仁如用于宁心安神需避免服后产生___________的作用,通过__________即可消除此副作用。

16.中药炮制的分类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药炮制学复习材料

中药炮制学复习材料

中药炮制学复习材料一、中药炮制的基本原则1.合理选择药材:应选择正品、无虫蛀、霉变和破损的药材作为原料,以保证中药的质量。

2.根据药品特性选择炮制方法:根据所选药材的特性,如性味、功效和药理作用,选择适当的炮制方法,包括酒炙、炭炙、水炮、蒸炮等。

3.控制炮制工艺参数:炮制过程中需要控制一些参数,如温度、时间和湿度等,以确保药材的制作质量。

4.注意安全卫生:中药炮制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和卫生,如使用清洁的器具和容器,避免交叉污染等。

5.合理储存和包装:中药炮制后应储存在干燥、通风和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同时,应使用适当的包装方式,避免氧化和水分吸收。

二、中药炮制的常用方法1.酒炙:将药材与酒相结合,经过一定时间的浸泡和炮制,可改变药材的性味和药效,常用于温阳解毒、化痰止咳的药材,如附子、吴茱萸等。

2.炭炙:将药材放在炭火上炙烤,使其产生一定的膨胀和形态变化,有助于激发药材的药效,常用于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药材,如干姜、陈皮等。

3.水炮:将药材放入锅中,加水煮沸,然后晾干,使药材的水分蒸发,常用于清热利湿、止血的药材,如地黄、黄芩等。

4.蒸炮:将药材放入蒸锅中,加水蒸煮,使药材受热蒸发水分,常用于行气活血、温中散寒的药材,如川芎、炙甘草等。

5.曝晒:将药材晒干,使其水分蒸发,常用于祛风解毒、活血化淤的药材,如玄参、地龙等。

三、炮制药材的特点和应用1.酒炙药材的特点:经过酒炙的药材性温,偏寒的药性被转化为温热性,可温阳解毒,适用于寒湿病、寒疝病等。

2.炭炙药材的特点:经过炭炙的药材性味偏热,性温和寒,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寒湿痹痛、脾胃虚寒等。

3.水炮药材的特点:经过水炮的药材性味偏凉,有清热利湿、泻火明目的功效,适用于热淋涩痛、目赤肿痛等。

4.蒸炮药材的特点:经过蒸炮的药材性温,有活血散淤、温中散寒的作用,适用于瘀血病、寒疝病等。

5.曝晒药材的特点:经过曝晒的药材性温,有祛风解毒、活血散淤的作用,适用于风湿痹痛、疮疡肿毒等。

中药炮制学复习材料

中药炮制学复习材料

中药炮制学复习材料第一部分:中药炮制的概述1.中药炮制的目的和意义-提高药效:炮制过程中可以改变药材的性味、药效,增加药物疗效。

-增加安全性:去除有毒成分,减轻副作用,提高药物的安全性。

-方便使用:炮制药材可以降低药材的料性,方便制剂的制备和用药。

2.中药炮制的方法和原则-干炒:用火烘干药材,强调药材的燥热性质,增加药效。

-炙炒:用火烘烤药材,重视药材的温热性质,增强功效。

-煅炼:用火炼烧药材,加大药材的温燥性质,增加药效。

-焙烧:用火反复烘烤药材,突出药材的温热性质,增强药效。

-酒制:用酒浸泡药材,以增加药物的温热性质,提高疗效。

第二部分:中药炮制的药材分类与特点1.干炒类药材-代表药材:干姜、生姜、细辛、五味子等。

-特点:能温阳散寒、解表发汗、化痰止咳等作用。

2.炙炒类药材-代表药材:甘草、人参、黄芪、白术等。

-特点:能补益气血、健脾益胃、提升阳气等作用。

3.煅炼类药材-代表药材:赭石、雄黄、砂糖、龙骨等。

-特点:能镇静安神、平肝潜阳、软堵散结等作用。

4.焙烧类药材-代表药材:炙甘草、炙白术、炙麦芽、炙黄芪等。

-特点:能温里行气、补脾和胃、固表止汗等作用。

5.酒制类药材-代表药材:当归、白芍、酒芩、熟地黄等。

-特点:能活血调经、益气补血、滋阴补肾等作用。

第三部分:炮制过程中的特性变化1.总论-性味变化:通过炮制过程,药材的性味可由寒凉转为温燥,或由寒凉转为温和。

-药效变化:药材的药效可以得到增强、减轻或改变。

2.中药炮制的化学变化-火力引发的化学反应:干炒、炙炒、煅炼和焙烧过程中,热量可以引发药材内部的化学反应,改变药材的物质组成。

-酒精提取的化学反应:酒制过程中,酒精可以提取药材的有效成分。

3.中药炮制的理化变化-药材的颜色、形态和气味等在炮制过程中会发生变化,如颜色由原来的黄色转为黑色,气味由原来的刺鼻变为芳香。

以上是中药炮制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祝你取得好成绩!。

中药的炮制学复习资料1

中药的炮制学复习资料1

1.中药炮制的含义: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中药炮制学的含义: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3•我国古代三部炮制专著的名称、成书年代及作者:答:(1)南北朝(刘宋)•雷敩《雷公炮炙论》一一总结前人的炮制经验撰写而成的。

为我国医药史上的第一部制药(炮制)专著。

(2)明代•缪希雍《炮炙大法》为我国医药史上第二部炮制专著。

(3)清代•张仲岩《修事指南》一一为我国医药史上第三部炮制专著。

4•简述中药炮制的分类及其主要内容。

答:中药炮制的分类及其主要内容:工艺与辅料结合分类法 1.辅料为纲工艺为目的分类法: 酒制法一酒炙、酒炖、酒蒸;醋制法一醋炙、醋煮、醋蒸法;盐制一盐炙、盐蒸。

2•工艺为纲辅料为目的分类方法:净制、切制、炒、炙、煅、蒸、煮、 复制、发酵、发芽、制霜、提净、水飞等.5 •简述中国药典药材炮制通则三类分类法的的具体内容。

答:中国药典药材炮制通则三类分类法的的具体内容: (1 )净制----挑拣、筛选、水洗、风选、剪切等 (2) 切制----浸泡、润、切、粉碎等(3) 炮炙----炒、烫、煅、蒸、煮、炖、酒制、醋制、蜜炙、姜汁炙、盐制、制炭、水飞、燀、制霜等。

6 •中药炮制有哪些传统的制药原则及具体制药方法?其含义?举例说明。

答:(一)制药原则:来源:[清]徐灵胎(大椿)《医学源流论》(1 )相反为制(反制):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包括药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

如:酒制大黄、 萸制黄连、盐水益智仁。

(2 )相资为制(从制):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 女口 :胆汁炙黄连、盐水制知母酒炙仙茅/阳起石、蜜炙百合/甘草。

(3)相畏(或相杀)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

如:生姜制半夏(4 )相恶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或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以免损伤正气。

中药炮制学复习总结学习资料

中药炮制学复习总结学习资料

中药炮制学复习总结学习资料中药炮制学是中医药专业的重要一门课程,它主要研究中药的加工制备方法和技术。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了解中草药的炮制过程,掌握中药炮制的原则和方法,在工作中正确地进行中药的炮制操作。

下面是我对中药炮制学进行复习总结的学习资料。

一、中药炮制的基本原则1.质量原则:选用优质的草药材料,控制质量合格。

2.方法原则:根据不同的草药特性和炮制要求选择合适的炮制方法。

3.时间原则:掌握炮制时间的长短,保证中药品质的稳定。

4.温度原则:根据炮制要求选择合适的温度,控制药材的温度。

二、中药炮制的常用方法1.干燥法:包括晾晒法、通风法和烘干法。

适用于新鲜草药的初步处理和提高草药材料的质量。

2.蒸制法:将草药材料放入蒸锅中,经过蒸煮处理,然后晾干。

适用于炮制一些具有毒性的中草药。

3.水煎法:将草药材料与水一同煮沸,然后过滤、浓缩、干燥。

适用于制作水煎剂和浓缩丸剂。

4.醇提法:用醇类溶剂浸泡草药材料,然后浓缩、蒸馏、干燥。

适用于提取草药中的有效成分。

5.浸泡法:将草药材料浸泡在水或溶剂中,使其炮制后呈饱满、颜色均匀。

适用于制作丸剂和颗粒剂。

6.炒制法:将草药材料放入锅内,用中小火快速炒制,变色即可。

三、中药炮制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1.时间不足:草药炮制时间过短,导致中药的药效不充分。

解决方法是延长炮制时间,达到合适的药效。

2.温度过高:炮制过程中温度过高,导致草药有效成分的损失。

解决方法是控制好炮制温度,避免过高温度的损伤。

3.材料不匹配:草药材料不匹配,可能导致中药的炮制效果不佳。

解决方法是选择合适的材料组合,保证中药的炮制效果。

4.炮制方式选择不当:不同的草药需要不同的炮制方式,如果选择不当,可能会影响中药的质量。

解决方法是根据草药特性选择合适的炮制方式。

四、中药炮制的应用1.提高草药材料的质量:通过炮制,可以降低草药的水分含量、消除杂质,提高草药的纯度和质量。

2.改善草药的药效:通过不同的炮制方式,可以改变草药中有效成分的比例和活性,提高草药的药效。

《中药炮制学》复习重点

《中药炮制学》复习重点

《中药炮制学》复习重点
《中药炮制学》复习重点一、选择题:
1、中药炮制的历史可追溯到( )
A.汉代B.秦代C.周代D.原始社会
2、大黄酒炙属于下列何种制法( )
A.相资为制B.相反为制C.相畏为制D.相恶为制
3、具有防腐作用的辅料是()
A.白矾B.豆腐C.蛤粉D.滑石粉
4、莱菔子、车前子除去杂质常用的方法是()
A.挑选B.风选C.水选D.洗法
5、炒苍耳子应用的火力是()
A.武火B.中火C.文火D.微火
6、下列药物不常用清炒法炮制的有()
A.千金子B.苍耳子C.决明子D.冬瓜子
7、热壅上焦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及赤白带下,宜选用()
A.生黄柏B.酒黄柏C.盐黄柏D.黄柏炭
8、淫羊藿用羊脂油炙的目的是()
A.增强祛风湿作用B.增强温肾助阳作用
C.增强止咳平喘作用D.缓和药性
二、填空题:
1、传统制药的原则是()()()();具体方法为()()()();
2、检查药材软化程度的方法主要有()()()()等。

3、炒黄程度的判断方法有()()()()。

三、名词解释:
1、浸润
2、炒焦
3、闷煅法
4、煮法
四、简答题:
1、何为中药炮制学?
2、何为清炒法,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3、山楂、焦山楂的功效有何区别?
4、简述油脂涂酥的操作工艺。

5、简述胆南星的炮制作用。

五、论述题:
试述中药炮制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炮制学复习资料(1)课件复习思考题总结第一章炮制绪论⑴何谓中药炮制及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要求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历史又称炮炙、修治、修事、修制。

今多用“炮制”和“炮炙”。

中药炮制学——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⑵简述中药炮制的起源及发展概况。

⑶我国古代炮制专著有几部?写出其成书年代及作者。

刘宋·雷敩《雷公炮炙论》——总结前人的炮制经验撰写而成的。

为我国医药史上的第一部制药(炮制)专著。

明·缪希雍《炮炙大法》——为我国医药史上第二部炮制专著。

清·张仲岩《修事指南》——为我国医药史上第三部炮制专著。

⑷中药炮制的相关法规有哪些?《国家药品标准》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中药炮制规范》是中药饮片炮制必需遵循的法规。

第二章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1、如何理解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1.组方用药的要素依据整体观念及辩证施治的原则。

综合考虑病情的性质、个体以及气候环境的差异。

中药一药多效的药性作用特点。

2、炮制对中药性能影响的内容有哪些?举例。

1)根据病情需要,通过炮制对中药性能和作用进行调整,以适应临床治疗的要求。

(1)益智仁生品辛温燥烈,温脾止泻、摄涎唾(益智散)。

(2)盐炙后则主入肾经,温肾涩精、缩尿(缩泉丸)。

(3)生黄柏:苦寒,泻火解毒(黄连解毒汤)。

(4)酒黄柏—:引药上行,清上焦燥湿(上清丸)。

(5)盐黄柏—:引药下行,泻肾火,清下焦湿热,退虚热(大补阴丸)。

2)通过炮制来调整中药的性能以适应气候、环境及个体的差异(1)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利水(冬季)(2)炙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3)麻黄绒---作用较麻黄缓和,用于老人,虚人外感风寒(夏、秋季)(4)炙麻黄绒---作用更缓和,用于表解,体虚喘咳的病人3)降低毒副作用,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1)半夏生品毒性大,多外。

制后(净制除外)毒性降低,可供内服3、简述传统制药原则的内容。

举例。

1.相反为制: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或药物来制约偏性或改变药性。

如酒制黄连缓和其苦寒性。

2.相资为制: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药物来增强药效。

如米炒党参增强补脾止泻作用。

3.相畏(或相杀)为制:指用辅料或药物来制约毒副作用。

如生姜、白矾制天南星降毒。

4.相恶为制:是中药配伍“相恶”的延伸应用。

指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作用降低或功效丧失。

如米泔水制苍术缓和其燥烈性。

第三章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⑴中药炮制的目的有哪些?举例说明一、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

巴豆——去油制霜,降毒,缓和药性。

马钱子——砂炒、油炸,降毒。

二、转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第一种由寒转温生地黄地黄由温转凉天南星制南星第二种缓和药性麻黄蜜麻黄三、增强药物疗效。

1、羊脂炙淫羊藿——增强补肾壮阳2、醋制延胡索——增强活血止痛四、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

酒制升提—大黄生用治下焦实热,酒炙引药上行,清上焦实热。

五、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

1、醋制入肝:如柴胡、香附醋炙引药入肝2、盐制入肾:小茴香、砂仁盐制引药入肾六、便于调剂和制剂。

1、体长的药材——紫苏、藿香2、个大的药材——葛根、乌药3、质地坚硬的药材——羚羊角、珍珠、磁石、自然铜、龟甲、鳖甲等七、净洁药物,利于贮藏。

杀酶保苷、保存药效—黄芩、苦杏仁、芥子八、矫臭矫味,利于服用。

酒蒸——紫河车清炒——鸡内金九、制成中药饮片,提高商品价值。

药材经炮制后,全面提高了药材的内在质量和外观,在其中加入了工人的劳动和辅料的价值,从而提高了商品价值。

第四章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1、试述各种炮制分类方法的内容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一、雷公炮炙十七法出于明缪希雍《炮炙大法》二、明·陈嘉谟《本草蒙筌》提出三类分类法火制—煅、炮、炙、炒水制---渍、泡、洗水火共制---蒸、煮特点:基本反映炮制工艺特色,但不够完整。

三、中药行业五类分类法▪五类分类法:修治特点:对炮制方法有较全面的概括。

但未能体现各工艺技术特点。

火制水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四、药用部位的来源分类法▪现今各<炮制规范>用此法分类,便于查阅。

内容为:根及根茎类、果实种子类、花叶类、全草类、藤木类、皮类、动物类、矿物类等。

▪特点:方便查阅,未反映炮制工艺的系统性五、工艺与辅料结合分类法1.辅料为纲工艺为目的分类法酒制—酒炙、酒炖、酒蒸醋制—醋炙、醋煮、醋蒸盐制—盐炙、盐蒸2.工艺为纲辅料为目的分类方法净制、切制、炒、炙、煅、蒸、煮、复制、发酵、发芽、制霜、提净、水飞等.3.特点:反映本学科技术特点,较好体现炮制工艺的系统性、完整性、条理性、指导性附:《药典》炮制通则分类▪定义:药材炮制系指将药材通过净制、切制、炮炙处理,制成一定规格的饮片,以适应医疗要求及调配、制剂的需要,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

▪内容1. 净制----挑拣、筛选、水洗、风选、剪切等2.切制----浸泡、润、切、粉碎等3.炮炙----炒、烫、煅、蒸、煮、炖、酒制、醋制、蜜炙、姜汁炙、盐制、制炭、水飞、燀、制霜等。

2、常用炮制辅料有哪些?其主要作用是什么?常用炮制辅料➢(一)液体辅料:酒、醋、蜂蜜、食盐水等➢(二)固体辅料:麦麸、土、河沙、蛤粉等液体辅料:(一)酒炮制作用:增强疗效,助溶,矫味矫臭作用。

(二)醋炮制作用:引药入肝、增强疗效、助容、解毒、矫味矫臭。

(三)蜂蜜炮制作用:增强疗效、缓和药性、解毒、矫味矫臭。

(四)食盐水炮制作用:引药入肾,增强疗效,缓和药性等。

(五)生姜汁炮制作用:降低毒性、缓和寒性、增强疗效等。

(六)甘草汁炮制作用:缓和药性、降低毒性。

(七)黑豆汁性味功效:甘平,滋补肝肾,养血祛风,活血,利水解毒。

用其炮制可达增效,解毒作用。

(八)米泔水性味功效:甘凉。

清热凉血,利尿和中,吸附油脂等(九)胆汁炮制作用:降低毒性,缓和燥性,增强疗效等。

(十)食用油脂炮制作用:酥脆体质、降低毒性作用,用于制备油沙,提高润滑性。

固体辅料:(一)稻米炮制作用:增效、降毒、吸附。

炮制进程的附加指征(二)麦麸炮制作用:增效、缓和燥性、消除腥臭气味、附加判断指征。

(三)白矾(又称明矾)炮制作用:降低毒性,防腐烂,增强疗效等。

(四)豆腐炮制作用:降毒、吸附、去除污垢。

(五)土炮制作用:增效、降低刺激性、吸附、中间传热体等。

(六)蛤粉炮制作用:作中间传热体使药受热均匀、增效、吸附等(七)滑石粉性味功效:甘寒,清热利尿、解暑。

炮制作用:同蛤粉项(八)河沙炮制作用:作中间传热体使药受热均匀。

(九)朱砂性味功效:镇惊、安神、解毒。

炮制作用:增效第五章炮制品的质量要求及贮藏保管⑴试述炮制品质量要求的具体内容。

一、净度:指炮制品的纯净度,亦即其杂质和非药用部位的限度。

二、片型及破碎度三、色泽(含光泽):指某种炮制品应有其独特的色泽,是炮制品内在质量标志之一。

四、气味:指炮制品原有的气味,与内在质量密切关联。

五、水分:一般炮制品绝对含水量在7%-13%间。

六、灰分:干净、无杂质的炮制品高温灰化所得之灰分称“生理灰分”,同一品种生理灰分在一定范围内,测定灰分可评价炮制品质量和净度。

七、浸出物:测定炮制品浸出物含量是其质量的一项指标,通常有水溶性浸出物和醇溶性浸出物。

八、有效成分:测定有效成分的含量是评价炮制品质量的最可靠、最准确的方法。

九、有毒成分十、有毒物质:建立有毒成分的限量是保证用药的安全。

包括:重金属含量、砷盐、农药残留量等。

十一、卫生学检查:细菌数、霉菌数、活螨、大肠杆菌等。

十二、包装物的检查⑵中药常见的变异现象有哪些?举例。

常见的变异现象有:虫蛀、霉变、泛油、变色、气味散失、风化、潮解溶化、粘连、挥发、腐烂等。

(一)虫蛀:中药及其炮制品被害虫蛀蚀的现象。

(二)发霉:药物表面或内部寄生或繁殖了霉菌。

(三)泛油:系指含挥发油、油脂、糖类成分的药物,因受热或受潮后其表面出现油状物质、返软、发粘、色泽变深、发出油败气味等现象。

(四)变色:指药物固有的色泽发生了变化。

(五)气味散失:指药物原有气味变淡或消失。

(六)风化:指某些含结晶水的矿物药,在干燥环境,结晶水慢慢散失,变成粉末状态。

(七)潮解溶化:某些矿物药吸收潮湿空气中的水分,使其表面湿润甚至溶化成液体。

(八)粘连:指某些药物受热变软,相互粘结的现象。

(九)挥发:指某些含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因受温度和空气的影响或贮存不当,使失去油润,重量减少或失尽、或干枯破裂等现象。

(十)腐烂:指鲜活药物出现腐败霉烂现象。

⑶简述气调贮藏保管方法的含义及原理。

气调养护法:是通过对环境的空气组成调整管理,在密闭条件下人为地造成低氧或高二氧化碳状态,使害虫或霉菌窒息或死亡,达到防治目的。

原理:降氧充氮,或降氧充二氧化碳第七章净选加工⒈试述净选加工的含义和目的。

含义:药物在切制、炮炙、调配、制剂前,选取规定的药用部位,除去非药用部分、杂质、霉败品、虫蛀品、灰屑等达到药用的净度标准,称之净制加工。

目的:➢⑴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⑵除去非药用部分➢⑶清除杂质、霉败品、虫蛀品等➢⑷将药物大小分档⒉麻黄、紫苏、莲子、茯苓用什么方法分离何种药用部位?各部位功效有何不同?麻黄:麻黄根能止汗,茎能发汗解表制作:一般采用剪切、搓揉、风选、挑选等。

紫苏制作:风选莲子:莲子心能清心热,除烦,莲子肉能补脾涩精制作:去心茯苓⒊中药净制的具体要求和内容是什么?➢操作要求:(1)清除杂质(2)分离不同药用部位(3)除去非药用部分(4)大小分档➢主要方法:挑选、洗漂、筛选、风选、刷净、刮除、剪切、火燎、压碾、燀、摘、揉、擦、挖、砻、剥、水飞等。

思考:酶解法和发酵法去除残肉筋膜的利弊。

酶解法:优点是产品色泽好,无残肉,易裂开,胰脏易得,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时间短,但对产品质量有影响。

发酵法:其优点是酵母菌净制法比原来传统净制法时间可缩短5-6倍,设备简单,去腐干净,对有效成分(动物胶)无损失,出胶率比传统净制品还高,适应大量生产。

第八章饮片切制⑴何谓饮片?饮片切制的目的是什么?狭义:为制备汤剂二切制成的片状药物。

广义:凡是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中成药生产用的所有药物,统称为饮片。

饮片切制:将净制后的药物进行软化,切成一定规格的片、丝、块、段等的炮制工艺。

饮片切制的目的➢1、便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2、提高煎药质量;➢ 3、利于进一步炮炙;➢ 4、利于处方调配和贮存;➢ 5、便于药材鉴别;➢ 6、便于制剂。

⑵药材软化的方法有哪些?各适应于哪些药物?(一)淋法(喷淋法)适用:气味芳香、质地疏松的全草类、叶类、果皮类及有效成分易流失的药物。

如薄荷、陈皮、枇杷叶、麻黄等。

(二)淘洗法(抢水洗)适用:质地疏软,吸水性强及有效成分易溶于水的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