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的主要战略思想
综述《孙子兵法》中未战先胜的思想内容

综述《孙⼦兵法》中未战先胜的思想内容综述《孙⼦兵法》中未战先胜的思想内容 孙武被誉为“兵学⿐祖”,受到后世推崇,并不仅仅因为他的军事指挥才能,⽽是因为他为后⼈留下的那部惊世骇俗的兵学圣典《孙⼦兵法》。《孙⼦兵法》以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从战争的实际出发,总结和揭⽰了战争的普遍规律和基本的战略战术原则;同时在于它具有着深刻的谋略内涵、道德内涵和哲学内涵,具有超越所处时代的思想性和创造精神。下⾯转回正题,让我简要综述《孙⼦兵法》中未战先胜的思想内容:孙⼦兵法原⽂中关于未战先胜的内容有哪些?兵者,诡道也。故能⽽⽰之不能,⽤⽽⽰之不⽤,近⽽⽰之远,远⽽⽰之近。利⽽诱之,乱⽽取之,实⽽备之,强⽽避之,怒⽽挠之,卑⽽骄之,佚⽽劳之,亲⽽离之。攻其⽆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夫未战⽽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况于⽆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如果我们把“未战先胜”理解为“胜兵先胜⽽后求战,败兵先战⽽后求胜”,孙⼦在全篇各处对这个观点从不同的⾓度强调。孙⼦是说:⼀定要在交战前,选择、创造、具备胜利的条件。举个很简单的例⼦: 两个同档次的商店或餐馆,⼀个设在⾼收⼊居民区,另⼀个设在低收⼊居民区。如果这两个商店或餐馆是⾼级档次,谁具备胜利的条件是显⽽易见的。⼜如: 两种同类产品,⼀个是⽣产⼯艺落后、不节能环保,另⼀个技术先进、节能环保。它们投⼊同⼀个市场。市场对这类产品的标准规范或政策有利于落后产品的应⽤。这两种产品之间的竞争,谁胜谁负也是不⾔⾃明的。另外孙⼦认为:“胜兵先胜⽽后求战,败兵先战⽽后求胜。”这⾥的“先胜”是指在战争之前就使⾃⼰具备取得战争胜利的条件。⼀是要知彼知⼰。孙⼦⾼度重视彼⼰双⽅优劣强弱这⼀决定战争胜负的客观基础,深刻指出在战争指导上,关键是“知彼知⼰”,才能“百 战不殆”。知彼知⼰不仅要从战略⾼度上了解和把握“五事”、“七计” ,⽽且要了解了掌握作战全过程中敌对双⽅不断变化着的各种具体情况。这是贯穿全书的⼀个基本思想,也是这部兵书的精髓所在。《孙⼦》所以强调知彼知⼰,⽬的是为了先胜。⼆是进⾏“庙算”。 翻翻古书,所谓“庙算”就是中国古时候凡国家遇及战事,都要告于祖庙,设于明堂,是⼀种分析形势,制定战略的仪式。《孙⼦兵法:计篇》中说:“夫未战⽽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庙 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个战略概念。孙⼦认识到,是不是很好地进⾏战前的战略分析,直接影响到战争胜负。因此,要根据掌握的敌我双⽅的情况,⽴⾜于已有的物质条件和战争潜⼒,从道、天、地、将、法 等⽅⾯进⾏系统⽐较,分析形势,对军事⾏动产⽣的各种可能性进⾏充分估计,制定预案,作出决策.综上, 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孙⼦兵法》中“未战⽽先胜”的思想内容说的就是:在还没有打仗之前,⾸先考虑的是如何保存⾃⼰不要被对⽅打败。在此基础上谋划怎样战胜对⽅。 “先为不可胜”的战略可包含相互关联的三层重要思想,⼀是使敌⼈不可能战胜⾃⼰;⼆是造成不被敌⼈战胜的条件;三是能否战胜敌⼈取决多种因素,⽽不被战胜这⼀条是⾃⼰能够把握的。
三国兵法孙子兵法在三国时期的应用

三国兵法孙子兵法在三国时期的应用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乱和割据势力的时期,三国魏、蜀、吴之间争斗激烈,谋略和战争技术水平的提升成为各势力争胜的关键。
在这个时期,孙子兵法成为了三国时期军事战略的重要参考,被各个势力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战略原则以及在三国时期的具体应用等方面,探讨孙子兵法在三国时期的应用。
一、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孙子兵法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兵书之一,它所阐述的战争思想和战略原则对于决胜千里之外的战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中最核心的思想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即通过智慧和谋略,避免正面冲突而达到战争目的。
这一思想在三国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二、孙子兵法具体应用于三国时期1. 魏国的应用魏国统治者曹操一方面善于挑动各个势力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消耗,另一方面运用了孙子兵法的思想,采取暗中埋伏、出奇制胜的战术。
其中最经典的例子就是曹操击败袁绍的官渡之战。
曹操先后利用耐心等待、围魏救赵、抢夺粮道等策略,最终取得了胜利。
2. 蜀国的应用蜀国统治者刘备在北伐中也运用了孙子兵法的战术。
刘备得到诸葛亮的建议,采取了避实就虚,缓兵之计。
他通过以退为进的战术,逐渐吸引敌人深入川地,并采取地利之战,最终击败了曹操的大军。
3. 吴国的应用吴国统治者孙权在对抗曹魏的过程中,也充分地应用了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
他广泛征集人才,重用了诸葛瑾、周瑜等谋士,将兵权交给优秀的将领,通过谋略和兵力的灵活运用,最终在赤壁之战中击败了曹操的强大军队。
三、三国时期的战争格局对孙子兵法的应用产生了影响三国时期的战争格局是一个多变而错综复杂的局面,各个势力之间相互角逐,所以孙子兵法的应用也表现出了多样性和创新性。
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被广泛运用于情报收集和分析,通过了解敌人的情况和意图,来制定出更准确的战略和战术。
此外,孙子兵法的“以逸待劳”、“兵不厌诈”等思想也在三国时期的战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各势力的统治者往往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敌人的弱点,有针对性地运用这些战法,使得战局更有利于自己。
孙子兵法核心思想核心篇

孙⼦兵法核⼼思想核⼼篇《孙⼦兵法》的核⼼在于挑战规则,出奇制胜,规则就是没有规则,讲究谋略。
《孙⼦兵法》表明从宏观上我们需要在出兵前对敌我双⽅决定胜负的政治、军事、兵⼒等条件进⾏⽐较、分析和研究,估算出战事的发展进程以及胜负的可能性,再制订作战计划,这是战前⽤兵的要领。
⽽孙⼦兵法的伦理思想具有明显的齐⽂化伦理思想的特点,即讲“仁”,但是“仁”主要⽤于对⼠卒的管理和教育⽅⾯,同时还要符合战胜敌⼈、维护国家利益的要求才能再“仁”。
创作背景:孙武辗转到吴国时,适逢公⼦光政变。
公⼦光即位后,伍⼦胥听说其才能,向吴王推荐。
孙武带着这13篇晋见吴王,获得重⽤。
《汉书·艺⽂志》记载:“兵权谋家吴孙⼦兵法⼋⼗⼆篇,图九卷”。
⼋⼗⼆篇中的⼗三篇著于见吴王前;见吴王后⼜着问答多篇。
晚⾄唐代,流传的孙⼦兵法共三卷,其中⼗三篇为上卷。
还有中下⼆卷。
注家杜牧认为,曹操将⼋⼗⼆篇孙⼦兵法删节为⼗三篇;但其他注家认为⼗三篇出⾃孙⼦本⼈,不是曹操删节的结果,是由孙武草创,后经其弟⼦整理成书。
1、孙⼦兵法的核⼼思想是“全”。
2、《孙⼦兵法》中的孙⼦军事思想博⼤精深,其战略战术原则备受⼈民的推崇。
孙⼦在《孙⼦兵法》中对于战略战术的总结主要有:1.避实击虚。
在《孙⼦兵法》中,孙⼦指出,战争中兵⼒的布置是战争指挥者依照所掌握的实际情况⽽定的,其兵⼒必定是有强有弱。
我⽅在作战中应当避开敌⼈兵⼒强⼤的部分,⽽重点进攻敌军兵⼒薄弱的部分,这样就能夺取战⽃的胜利。
这⼀点,孙⼦在其兵法《虚实篇》中有精辟⽽形象的阐述。
孙⼦说:“夫兵形象⽔,⽔之⾏,避⾼⽽趋下;兵之形,避实⽽击虚。
”同时,对于如何实施之⼀作战原则,孙⼦也提出了⼀些具体的办法。
如集中优势兵⼒,攻其所不守;避其锐⽓,击其惰归。
总之,这⼀原则的关键是集中⼒量,寻找弱点并迅速出击。
2.致⼈⽽不致于⼈。
《孙⼦兵法》的另⼀作战要点是:致⼈⽽不致于⼈。
“致⼈”,即调动敌⼈,让敌⼈依照我的意图⾏事;“致于⼈”,即被敌⼈调动。
孙子的军事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一些主要观点

孙武被誉为“兵学鼻祖”,受到后世推崇,并不仅仅因为他的军事指挥才能,而是因为他为后人留下的那部惊世骇俗的兵学圣典《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共十三篇:《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它言简意赅,内容博大精深,可以说字字玑珠,是国内外公认的“世界古代第一兵书”。
《孙子兵法》以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从战争的实际出发,总结和揭示了战争的普遍规律和基本的战略战术原则;同时在于它具有着深刻的谋略内涵、道德内涵和哲学内涵,具有超越所处时代的思想性和创造精神。
孙子的军事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一些主要观点:(一)重战慎战──孙子的慎战论《孙子兵法》开宗明义,首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把战争与国家命运,人民的生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指出战争在国家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且也明确指出战争的政治目的在于确保国家的生存和发展。
这就把战争推到了国家大事的首要位置。
“兵者,国之大事”,道理非常浅显,但并不见得为所有的治国者所深知。
在这方面,《孙子》的基本思想就是要重战、慎战、备战,以确保“安国全军之道”。
不仅在《始计篇》从生死存亡的战争后果论述了重战的思想,在《作战篇》又从战争与经济的关系上进一步阐述了战争后果的严重性,反复指出:“带甲十万”要“日费千金”,“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兵外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同样,出于战争后果的考虑,《火攻篇》则告诫人们:“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由此可以看出,以利为动,是孙子重战慎战思想的核心,是《孙子》对待战争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思想。
(二)“胜兵先胜”──孙子的先胜论孙子认为:“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孙子兵法的哲学体系

孙子兵法的哲学体系《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书的代表,它不仅是一本关于战争策略的书,更是一部关于生命哲学的经典。
孙子兵法的思想深邃、博大,它所蕴涵的哲学思想体系,不仅适用于战争,也可以应用于其它领域,如政治、经济等。
以下是孙子兵法哲学体系的相关内容。
第一、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是“胜不过众智、不损士气”。
孙子认为,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于树立信心、提高士气、盼望胜利,因此不可让士兵感到挫败和低落。
此外,孙子还阐述了“计谋精巧,全能够胜。
”的道理,即集中优势从而摧毁敌人的弱点实现胜利。
第二、孙子兵法的哲学思想孙子兵法所蕴涵的哲学思想包括:1、“兵者,国之大事”孙子认为战争是国家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因此必须认真对待。
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强调,必须深入了解自己和敌人的情况,才能在战争中取胜。
3、“以战止战”孙子认为,如果有可能,应该尽量通过谈判和妥协解决争端。
如果不行,再采取军事手段。
4、“攻守兼备”孙子认为,必须既善于进攻,又善于防守。
5、“用逆而遂其逆”孙子认为,在战争中,有时需要采取相反的方法解决问题,这种方法被称为“逆用”。
6、“速战速决”孙子认为,战争必须要快速决定胜负,因此应该采取“速战速决”的策略。
第三、孙子兵法的价值孙子兵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战争哲学孙子兵法是一部最早的军事典籍,提出了许多有效的作战策略,不但用于征战历史,更有教育价值。
2、领导智慧孙子兵法也被广泛地应用于政治、经济等领域,其中孙子的战略思想引申到领导、管理、经营上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3、团队建设孙子兵法所强调的“信任、合作、认同”的核心思想,为现代团队建设提供了思想支持等方面。
总之,孙子兵法虽然是一部关于战争的著作,但其所阐述的哲学思想体系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借鉴,为我们现代人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知识,其思想历久不衰,超越时代。
孙子兵法十三篇慎战思想

《孙子兵法》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兵书,古人云“其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遗孙子”。
而以色列战略学者克里默德则说:“在所有的战争研究著作中,《孙子兵法》是最好的,而克劳塞维的《战争论》只能居第二”。
也就是说,《孙子兵法》堪称世界上最伟大的兵书,而不仅仅是中国的。
《孙子兵法》虽然是一本兵书,但孙子对战争却一直保持一种谨慎的态度。
《孙子兵法》开篇(即《计篇》)即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随后即提出“五经七计”作为估算战争能否胜利的重要标准;接着又阐述了“庙算”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战争前对各方面进行了全面而周详的分析,战争取胜的把握才会大。
《计篇》作为开篇,对整本书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以下十二篇都是在《计篇》的基本思想下延伸发展的。
如在《谋攻篇》中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在《地形篇》中“知天知地,胜乃可全”,在《军争篇》中“避其锐气,击其遁归”……无不是对“慎”的具体阐述。
孙子的慎战思想中“慎”大致可以归纳为:一,对是否进行战争的谨慎;二,对如何进行战争的谨慎。
对于是否进行战争,孙子认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对于如何进行战争,“兵贵胜,不贵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等更是数不枚举。
以下是我对孙子慎战思想产生的原因及意义的简要分析。
浅谈孙子兵法中的全胜思想

浅谈<<孙子兵法>>中的全胜思想周强060210043孙子的全胜思想是关于以万全之策力争用最小的代价获取全局胜利的理论。
它要求决策者利用全破辩证关系,最大限度地使敌人屈服而把敌我双方的损失减少到最小,它的核心思想是谋全局,懂全破,定全策,即谋划要从全局出发,这就要懂得全与破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万全之策。
其手段主要有伐谋、伐交与伐兵相结合。
孙子认为:"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这里所说的"全"是保全,"破"是用武力将敌人击败。
孙子这段话中包含这样的思想:最理想的目标是使敌人整个国家都投降;不行,就破敌一军,使敌人一国投降;次之,破敌一旅,使敌人一军投降;再次,破敌一卒,使敌一旅投降;乃至破敌一伍,使敌一卒投降。
这就是孙子的"全胜"思想。
可见,孙子"全胜"概念确切含义是指最大限度地减少牺牲而获得全局性胜利。
他已认识到了"全"与"破"相反相成的关系,在指导思想上力争完满的"全";在实践中,则主张"全""破"结合,以"小破"求"大全",其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使敌屈服于我,而把敌我双方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这就在全破问题上实现了理想与实践的辩证统一。
孙子虽然提出了全胜思想,但对如何实现全胜,讲得不够具体,后人对此进行了补充和发展。
其中比较突出的有攻心战、经济战、联盟战等。
攻心是达成全胜目的的重要手段。
目前,所见我国最早的兵书《军志》中就有"先人有夺人之心"的话;《孙子兵法》中也讲到"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攻心"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是孙膑最早提出来的。
重温经典战略之作最佳注释版本孙子兵法回顾与评析

重温经典战略之作最佳注释版本孙子兵法回顾与评析《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兵书,被誉为兵学的经典之作。
它由孙武所著,共有十三篇。
这部兵书以其独特的思想和策略,影响了中国军事历史,并对现代战争策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回顾《孙子兵法》的基本思想。
这部兵书强调了军事战略中的“以奇胜”的原则。
孙子认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方式,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
他主张充分利用敌人的弱点,避开敌人的强势,从而达到以小胜大的目的。
其次,孙子强调了兵员的重要性。
他认为,兵员是军队的基础,只有具备优秀的兵员,才能打赢战争。
他提出了“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观点,强调了军队的统一指挥和士兵的战斗意志。
此外,孙子在《孙子兵法》中还介绍了诸多的战略原则和技巧。
他强调了情报的重要性,认为掌握敌情是制胜的关键。
他提出了“五虚、五实”的原则,即通过虚实的变化来迷惑敌人。
他还强调了灵活运用兵力和战术的重要性,主张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来迅速击败敌人。
对于《孙子兵法》这部经典之作,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析。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孙子兵法》在战略思想方面的独特性。
孙子以其独特的视角,提出了许多新颖的战略思想,如“以奇胜”、“以少胜多”等。
这些思想不仅在古代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也对现代战争策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孙子兵法》在指挥战斗方面的独到见解。
孙子强调了统一指挥和士兵的战斗意志,认为只有在统一指挥下,士兵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这一观点在现代军事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孙子兵法》中看到孙子对兵力和战术运用的重视。
他提出了灵活运用兵力和战术的原则,认为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可以迅速击败敌人。
这一观点在现代战争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孙子兵法》作为一部重要的兵书,具有独特的思想和策略。
它不仅影响了中国军事历史,也对现代战争策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任何研究军事战略的人来说,《孙子兵法》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子兵法主要有四条核心战术思想
第一:孙子兵法不是讲以弱胜强的,而是讲以强胜弱的。
孙子兵法讲,有把握了再出手,不要拿国家民族的命运,去赌小概率事件,也就是以弱胜强。
创业者也应该这样,要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做自己能搞的定的事情,慢慢的实力增加了,自己就可以去做对应实力的事情了,这样自己的信心也会增加,企业也没什么风险。
如果养成了以弱胜强的性格,就算一时得手,也不可能每次都得手,迟早是要倒霉的。
第二:凡事要计算代价,不要光想着赢,要算账,值不值得打。
杀敌一万,自损八千,赢了不一定有多大利益;输了,可能国破家亡,命都没了,最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样,胜利了,他的兵,我们能收编过来,成为我们的兵,我们的军队就会更加强大。
伟大的共产党就是这样打仗的。
我们做企业的时候也应该这样对待竞争对手。
第三:先计算自己一定会胜利,才发动战争,平时主要修炼自己,而不是惦记着打败敌人。
让自己本身很强大,成为不可战胜的一方。
让自己没有漏洞,等着敌人出漏洞,然后抓住机会就打。
而不是自己冲上去就打,在打的过程中找胜利的机会,那就危险了。
李嘉诚先生收购别人的企业的时候,在别的企业财务状况不好的时候,李嘉诚就出手了,平时就只管强大自己的实力。
第四:孙子兵法不是教你打赢,而是首先教你认输。
为什么人们都喜欢听“永不服输”,因为人们不喜欢听坏消息,不愿意听到对自己不利的真相。
都想自己赢。
其实“认输才会赢”,深入一点讲,认输才会赢还不牛逼,要真的能接受失败的人,才会赢。
司马懿对阵诸葛亮,司马懿高挂免战牌,关好军营大门,诸葛亮羞辱司马懿,送件女人的衣服给司马懿穿,说司马懿没种,不敢出来打一架。
司马懿直接穿上这件女人的衣服,并且说非常的合适。
所以,诸葛亮被司马懿直接给拖死了。
其实,当老板也是这样,不行的事情,你别接手,接到手,你干不下来,后果就非常严重。
要坦然接受自己的失败,要学会认输,把精力专注到自己能干的事情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