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临床诊疗论文
颈椎病治疗分析论文

颈椎病治疗分析论文【关键词】振颤手法以指或掌吸附于治疗部位,做频率密集的快速振颤动作的手法称为振颤法,又称振法或颤法[1]。
笔者多年来运用推拿中的振颤手法治疗各型颈椎病,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00例,男90例,女110例。
年龄最大82岁,最小25岁,平均54岁;25~40岁,占15%;41~82岁,占85%。
其中神经根型为112例,占56%;交感神经型为8例,占4%;椎动脉型20例,占10%;混合型为32例,占16%;脊髓型28例,占14%。
病程最短7天,最长10年,疗程最短5天,最长120天。
全部病例均经X线片、cT或mRI与临床检查确立诊断。
.2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推拿学》[2]中颈椎病的诊断标准。
.3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先为患者做放松手法,然后做颈部拔伸法,最后做振颤手法。
步骤如下:(1)患者正坐,医者分别按揉风池、天鼎、肩井、天宗、肩中俞、肩外俞、曲池、手三里、合谷、内关、外关等穴,约5min。
(2)医者站于患者背后,用法放松颈肩部、上背部及上肢的肌肉,约5min。
随后拿揉颈项部并配合推桥弓、推肩臂部,约5min。
(3)做颈项部拔伸法:嘱患者正坐,医者站于患侧,右肘关节屈曲并托住患者下颌代写论文,手扶健侧颞枕部,向上缓缓用力拔伸,并做颈部左右旋转活动,另一手拇指置于患处相应椎旁,随颈部的活动在压痛点上施按揉法,约2min。
(4)上述手法完成后,医者将手掌心即劳宫穴着力于患者大椎穴,意念集中于手掌心,而后前臂和手部的肌肉强烈地做静止性收缩,使手臂发出快速而强烈的振颤,并使之通过手掌心传递到机体内,医者施术时除前臂和手部肌肉静止性用力外,其他部位均要放松,不可屏气。
施术时着力部位均不离开施术部位,动作要连贯,持续。
双手可交替振颤。
一般要求10min以上,使振颤持续不断地传递到机体内,在治疗部位内产生舒松和温热感。
频率要求300~400次/min[1]。
最新医学论文-浅谈颈椎病治疗的心得体会精品资料

摘要:目的.对颈椎病的几种类型临床常规治疗后疗效的体会。
方法:将300列患者进行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均采用牵引、针灸、理疗、推拿、脉冲、等治疗。
观察配合颈肩部功能锻炼、治疗疗程。
结果:两组治疗疗效明显(p<0.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半年后随访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采用牵引、针灸、理疗、推拿、脉冲、等治疗颈椎病具有很好疗效,配合颈肩部功能锻炼及颈部保护措施可明显提高远期疗效,并降低复发率是颈椎病人预后的好方法。
关键词:颈椎病治疗.牵引、针灸、理疗、推拿、脉冲、功能锻炼一、资料与方法:1. 2009年至2010年在我院住院的颈椎病,300例男172例,女128例,年龄在22至72岁,35至45岁占80%,病程3天至三十年,其中颈部僵硬98例伴单侧及双侧上肢疼痛麻木占156例,伴头疼呕吐眩晕46例。
2. 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有x片检查确诊,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无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改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长期伏案工作,习惯长期看电视,呈慢性发作。
3.颈肩背疼痛伴颈部僵硬。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在颈部棘突,患侧肩胛区内上角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臂丛牵拉实验阳性,压头实验阳性。
3. 纳入标准:1.符合颈椎病标准并有颈痛着,2.年龄在大于18岁,小于65岁以下,3.意识清醒无智力障碍能配合治疗,4.知情同意。
二 .治疗方法1.1药物骨松宝胶囊(贵州富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3?24粒/盒)1.2服用方法骨松宝胶囊,每次2粒,一日三次,开水冲服,4周为一疗程,1.3疗效判断标准优:症状、体征消失,颈部活动正常,不影响活动及工作,良: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仅在劳累或天气变化有轻度症状,不影响活动及工作,中:症状、体征减轻,活动有影响,无效:症状、体征、,颈部活动无改善。
1.4(对照组)采用苏州产华佗牌一次性管针(长40mm,直径0.35mm)。
颈椎病治疗分析论文

颈椎病治疗分析论文2000字颈椎病是一种高发性疾病,常见于在企事业单位工作、长期坐姿、低头玩手机等工作方式下。
它的症状有颈部疼痛、颈肩部僵硬、头痛、肩背疼痛等,严重的会导致上肢无力、手指发麻等,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
因此,颈椎病的治疗受到了广泛关注,有多种方法可以治疗颈椎病。
保守治疗是颈椎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它的优点是无创、安全、经济等。
常见的保守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按摩、理疗等。
其中物理治疗是最常用的保守治疗方法之一,包括热敷、冷敷、牵引等。
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冷敷可以减轻炎症、肿胀等;牵引可以扩大椎间隙,缓解神经根受压等。
药物治疗包括止痛药、消炎药、肌肉松弛剂等,可以缓解疼痛、减轻炎症、缓解肌肉紧张等。
按摩和理疗则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纠正错误姿势等。
手术治疗是治疗颈椎病的另一种选择,尤其适用于严重或难以控制的病例。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神经根受压、恢复椎间隙等。
手术方法有多种,如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微创手术等,根据患者的个别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综合治疗是治疗颈椎病的最佳选择,可以同时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方法。
通过保守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减少手术风险;通过手术治疗可以达到根治、恢复功能等效果。
综合治疗需要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病程、年龄等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预防是治疗颈椎病的长期措施之一,预防颈椎病的发生和发展是更为重要的。
一般建议平时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低头玩手机或长时间坐姿,定期进行颈部锻炼等。
综合以上分析,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同时注意预防颈椎病的发生,以保证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状态。
颈椎病门诊病例范文

颈椎病门诊病例范文英文回答:Neck pain is a common complaint among patients whovisit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As a physician, I have encountered numerous cases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also known as neck arthritis. This condition occurs due to the wear and tear of the cartilage and bones in the neck, causing pain, stiffness, and reduced range of motion.One patient I recently treated was a middle-aged woman who presented with chronic neck pain. She described the pain as a dull ache that radiated to her shoulders and upper back. Upon physical examination, I noticed tenderness and muscle spasms in her neck area. I also observed that her neck movements were limited and she experienced pain when trying to rotate or tilt her head.After discussing her symptoms and conducting a thorough examination, I diagnosed her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Iexplained to her that this condition is commonly seen in individuals over the age of 40 and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degenerative changes in the spine. I reassured her that it is a treatable condition and that we would work together to alleviate her pain and improve her quality of life.I recommended a combination of treatment modalities to manage her neck pain. This included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to reduce inflammation and relieve pain. I also advised her to incorporate gentle neck exercises and stretches into her daily routine to improve flexibility and strengthen the muscles supporting her neck. Additionally, I suggested using heat or cold packs, as per her preference, to alleviate pain and reduce muscle spasms.In order to provide her with a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plan, I referred her to a physical therapist who could guide her through specific exercises tailored to her condition. I also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maintaining good posture and avoiding activities that may strain the neck, such as prolonged sitting or carrying heavy loads.During her follow-up visits, I assessed her progress and adjusted her treatment plan accordingly. Over time, her pain gradually subsided, and she regained a greater range of motion in her neck. She expressed her gratitude for the personalized care and the improvement in her quality of life.中文回答:颈痛是门诊患者经常抱怨的症状之一。
中医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颈椎病作为现代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人们工作生活。
在不断诊治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西药治疗颈椎病效果不佳,在初次及短期的用药时,对病症的缓解有一定的效果,但在长期反复使用后发现,用药效果降低或甚至无效。
因颈椎所处部位重要,解剖结构精细,多数以保守治疗为主,中医在治疗颈椎病方面,疗效确切且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从辨证论治思想出发,能够从根本上有效地治疗和改善患者的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其复发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经过对各类文献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许多中医药内治及外治方法治疗颈椎病有显著疗效。
因此,笔者对近年来有关颈椎病的中医药治疗进行综述,以供同道参考。
关键词:颈椎病; 中医药治疗; 研究概况颈椎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由颈椎间盘及颈椎组织退行性改变而引起,继发病理改变可对轴位组织结构产生影响[1]。
颈椎病病因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普遍认为与长期低头、内外平衡力失衡等密切相关,如颈部软组织异常、颈部不正确姿势及过度活动等[2-3]。
随着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人们的低头的机率大大的增加,颈椎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呈逐渐年轻化趋势[4]。
颈椎病是除了心脑血管疾病之外的第二高发病,长期低头工作的白领、计算机工作者及常时间使用手机者为本病高危人群。
中医药治疗颈椎病有着明显的优势,现本文将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颈椎病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颈椎病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历代医家对颈椎病有各自的认识和见解,但本质乃本虚标实。
当机体遭受头颈部外伤、感受风寒或慢性劳损等原因,造成机体抗病能力下降时,风、寒、湿邪便乘虚入侵。
孔小宝等[5]认为颈椎位于督脉循行路线上,督脉痹阻不通,经络瘀滞不畅为颈椎病的主要病机。
贾福奎等[6]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由于肝、肾、脾虚,风、寒、湿邪入侵,痹阻太阳经脉,使筋脉失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陈建鸿[7]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应为颈部劳损,肝肾亏虚,经脉失养而成其本。
颈椎病诊治的临床研究进展

颈椎病诊治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处在21世纪的我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极大的提高与丰富,然而在日新月异的今天,随着人们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颈椎病发病率居高不下,日益被人们所重视。
现代医学研究中,颈椎病的诊断,常常需要依赖影像学的辅助,康复治疗方法以理疗、运动疗法和消炎止痛药物为主。
手术仍采取开放式为主,临床上继续优化治疗方案仍具有重要意义。
现笔者就颈椎诊病的诊治进展进行概述,未临床提高参考。
关键词:颈椎病;康复治疗;运动疗法;前言:在理疗科、康复科、中医科及骨科门诊的日常工作中,颈椎病是常见的疾病;由于患者的体制、生活习惯、工作性质的不同,患者症状个体差异较大。
目前颈椎病的病因多认为与不良生活习惯、颈部软组织慢性劳损、颈椎骨质退行性改变、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等因素有关。
研究发现,颈椎病的患者不仅会出现下肢乏力、颈背疼痛等症状外,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还还会合并视力、吞咽障碍;下肢瘫痪等并发症[1-2]。
甚至有的患者会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状况,产生失眠、社交恐惧等症状。
全国各地区的颈椎病流行病学研究不尽相同,但多数统计均显示颈椎病发病率逐年增长且有明显年轻化趋势。
60岁以上的无症状人群中86%的人有颈椎退行性变[3]。
目前临床上颈椎病治疗方法报道很多。
通过检索文献,本文就临床医学对颈椎病的评估及治疗情况进行归纳总结。
希望对广大同仁有所帮助。
1、临床医学研究1.1 诊断与分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指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或颈椎病理改变导致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如神经、血管等)损伤,流行病学显示我国颈椎病发病率高达 20%且有明显年轻化趋势[4]。
2018年发布的《颈椎病的分型、诊断及非手术治疗专家共识》将颈椎病分具体分化为神经根型、颈型、脊髓型、其他型四大类别[5]。
(1)颈型:颈椎病一般症状较轻,好发于与中青年,典型症状为颈部、肩部活动障碍,查体可见局部肌肉存在明显压痛,神经根牵拉试验、压颈试验为阳性,影像学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退行性改变。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论文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治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7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手法、牵引以及药物治疗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其汀和西比灵进行治疗。
结果:观察组治愈10例,显效20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9%,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14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4.6%,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显著。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多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着独特的优势,临床效果显著,为此,2010年2月~2011年11月收治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0年2月~2011年11月收治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78例,男32例,女46例;年龄30~78岁,平均56.9岁;病程1个月~6年,平均4.3年。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两组在年龄、性别、颈椎疼痛情况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方法:观察组采用手法、牵引以及药物治疗进行治疗。
具体:⑴中药辨证用药:根据中医进行分型:1痰饮内停型:患者一般出现四肢麻木乏力,恶心呕吐,心悸胸翳,头晕目眩,纳呆少气,苔白滑,舌质淡白,脉沉弦。
其主要原因是优于痰湿内盛,脾肾阳虚,气机受阻导致的。
治疗原则是温阳利水,益气健脾,可以选用真武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可加黄芪、党参、砂仁等。
2气血亏虚型:患者四肢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头晕目眩,舌淡苔少,脉细弱。
治疗原则是大补气血。
可以选用十全大补丸加减。
可加法夏、远志、天麻等。
3肝肾不足型:患者肢体麻木,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耳鸣口干咽干,眩晕头痛、舌红少津,脉弦细。
治疗原装滋水养肝、清心宁神。
可以选用《养肝体清肝用方》加减(野菊花、生地、桔梗、羚羊骨、钩藤、石决明等)。
颈椎病医学的临床治疗论文(共2篇)

颈椎病医学的临床治疗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颈椎病医学中的临床治疗长时间姿势不当是大多数颈椎病患者的常见发病原因,长期保持相同的姿势会压迫颈部神经系统,同时影响颈部、肩部以及脑部的血液循环;而且还会导致颈部肌肉僵硬、痉挛,并对椎体造成牵拉,造成不同程度的脊柱扭曲、侧弯等变形,引发关节紊乱。
手法推拿与颈部按摩能够明显矫正脊柱的变形状况,并帮助颈部紧张、僵硬的肌肉得到放松,还会纠正错位逆乱的组织和关节,以达到舒筋活络,气血通畅,理筋整复的功效;另外还会提高颈部的血液循环功能,改善头晕、肢体麻木等临床症状。
通过牵引治疗能够减轻变形的脊椎对神经与脊髓的压迫与刺激,而且通过加大椎间隙与椎间孔空间有助于颈椎关节滑膜复位。
中药熏蒸是传统中医治疗手段,通过熏蒸可以将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经患者的颈部皮肤直达病灶,能够保证药效的持久,而且可以缓解肌肉痉挛,松弛颈部组织粘连,从根本上改善颈、肩部的血运状况,同时还可以改善局部充血水肿,缓解疼痛与酸胀的感觉。
针灸疗法是治疗颈椎病的常用方法,具有活血通络的功效,通过对患处进行针刺可以使阳气在患处聚集,疏通经脉,益气活血,以达”针引阳气”的功效;同时,针刺可以改变颈椎病变部位的微循环,刺激体内类吗啡样物质的释放,加快患处炎性渗出物及致痛物质的吸收,提高患者疼痛阈值,增加耐受力,有效改善临床症状[6-7]。
另外,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告知其日常生活习惯对颈椎病治疗与转归的重要性,每天坚持进行适当的的体育运动[8]。
本组研究中,经治疗,观察组中痊愈7例,有效3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8%,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的证候总积分为(±)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针灸疗法联合推拿、热敷、牵引等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椎病的临床诊疗【摘要】颈椎位于头部、胸部与上肢之间,又是脊柱椎骨中体积最小,但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负重较大的节段由于承受各种负荷、劳损、甚至外伤,所以极易发生退变。
大约30岁之后,颈椎间盘就开始逐渐退化,含水量减少,并伴随年龄增长而更为明显,且诱发或促使颈椎其他部位组织退变。
生物力学角度来看,第5-6、第6-7颈椎受力最大,因此,颈椎病的发生部位在这些节段较为多见。
有统计表明,50岁左右的人群中大约有25%的人患过或正患此病,60岁左右则达50%,70岁左右几乎为100%,可见此病是中、老年人常见和多发病。
作者总结近三年接诊的112例颈椎病患者的诊疗过程进行讨论。
【关键词】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综合治疗中图分类号:r681.5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101-02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成,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
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本文结合三年来对112例颈椎病患者的诊疗过程,采用多种治疗措施,取得较好疗效。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64名,女性48名,年龄82~31岁,平均57岁。
其中颈型45例,神经根型39例,脊髓型13例,椎动脉型11例,交感神经型3例,其他型1例。
经我科临床治疗治愈87例,有效23例,无效2例。
1.2 临床症状颈椎病的症状非常丰富,多样而复杂,多数患者开始症状较轻,在以后逐渐加重,也有部分症状较重者。
这是与所患颈椎病的类型有关,但往往单纯的类型少,以一个类型为主暨有一个到几个类型混合在一起,称之为混合型颈椎病,所以说症状是非常丰富,多样而复杂的。
它的主要症状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脖子僵硬,活动受限。
颈肩酸痛可放射至头枕部和上肢,有的伴有头晕,房屋旋转,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卧床不起,少数可有眩晕,猝倒。
有的一侧面部发热,有时出汗异常。
肩背部沉重感,上肢无力,手指发麻,肢体皮肤感觉减退手握物无力,有时不自觉的握物落地。
另一些病人下肢无力,行走不稳,二脚麻木,行走时如踏棉花的感觉。
当颈椎病累及交感神经时可出现头晕、头疼、视力模糊,二眼发胀,发干二眼张不开、耳鸣、平衡失调、心动过速、心慌,胸部紧感,有时甚至出现胃肠胀气等症状。
有少数人出现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碍,甚至四肢瘫痪。
也有吞咽困难、发音困难等症状。
这症状与发病过程、发病时间长短,个人的体质有一定关系。
多数起病时轻且不被人们所重视,多数能自行恢复,时轻时重,只有当症状继续加重而不能逆转时,影响工作和生活时才引起重视。
如果疾病久治不愈,会引起心理伤害,产生失眠、烦躁发怒、焦虑、忧郁等症状。
临床出现颈椎病的症状,但也要与非颈椎病引起的症状相鉴别。
如同样有眩晕症状,应先排除耳源性眩晕,美你攸氏症,前庭功能紊乱,听神经瘤等。
还有脑源性眩晕,眼源性眩晕。
此外同样是颈肩上肢痛,也要与诸如落枕、肩周炎、胸廓出口综合症,网球肘,腕管综合症。
风湿性肌、关节炎,脊柱炎肿瘤等相鉴别。
1.3 临床检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3.1 压痛点椎旁或棘突压痛,压痛位置一般与受累节段相一致。
1.3.2 颈椎活动范围即进行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活动的检查神经根型颈椎病者颈部活动受限比较明显,而椎动脉型颈椎病者在某一方向活动时可出现眩晕。
1.3.3 椎间扎挤压试验让患者头向患侧倾斜,检查者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头顶部,右手握掌轻叩左手臂背侧,如出现根性痛或麻木则为阳性。
在神经根症状较重者则双手轻压头部即可出现疼痛、麻木表现或加剧。
1.3.4 椎间扎分离试验对疑有根性症状者,患者坐位,双手托住头部并向上牵引,如出现上肢疼痛麻木减轻者则为阳性。
1.3.5 神经根牵拉试验:又称臂丛牵拉试验,患者坐位,头转向健侧,检查者一手抵住耳后部,一手握住手腕向相反方向牵拉,如出现肢体麻木或放射痛即为阳性。
1.3.6 霍夫曼民征检查右手轻托患者之前臂,一手中食指夹住其中指,用拇指叩击中指指甲部,若出现阳性即四指屈曲反射,则说明颈部脊髓、神经损伤。
1.3.7 旋旋颈试验又称椎动脉扭曲试验,病人坐位,做主动旋转颈部活动,反复几次。
若出现呕吐或突然跌倒,即为试验阳性,提示为椎动脉型颈椎病。
1.3.8 感觉障碍检查对颈椎病人做皮肤感觉检查有助于了解病变程度,不同部位出现的感觉障碍可确定病变颈椎的节段疼痛一般在早期出现,出现麻木时已进入中期,感觉完全消失已处在病变的后期。
1.3.9 肌力的检查颈椎病损伤神经根或脊髓者,肌力均下降,若失去神经支配则肌力可为零。
根据各肌肉支配的神经不同可判断神经损伤的部位及节段。
1.4 临床诊断颈椎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影像检查。
2 治疗措施2.1 颈椎病的传统治疗方法2.1.1 口服药物治疗内服药物通过肠胃吸收、消化、分解,最后通过血液循环,才可将药物输入给局部,整个过程需要通过层层屏障才能到达病灶部位,然药效已所剩无几,因此效果极为缓慢且低效,且临床应用这些方法只能缓解疼痛症状,功能康复是无法逆转的,骨质修复更无从谈起。
而且口服药对肝、肾、胃损伤极大。
2.1.2 牵引法通过牵引力之间的相互平衡,使头颈部相对固定于生理曲线状态,从而使颈椎曲线不正的现象逐渐改变,但其疗效有限,仅适于轻症患者;且在急性期禁止做牵引,防止局部炎症、水肿加重;牵引期活动受限。
2.1.3 理疗法理疗法是物理疗法的简称。
就是应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种物理因子,如声、光、电、热、磁等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但其作用也较微弱,不能从根本上治疗,且经常理疗易对皮肤产生烫伤,甚至导致癌变。
2.1.4 推拿法推拿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治疗时不用吃药和打针,仅凭推拿医生的双手和简单器械在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穴道,沿经络循行的路线,气血运行的方向,施以不同的手法,达到治疗目的。
但在急性期或急性发作期禁止推拿,否则会使神经根部炎症、水肿加重,疼痛加剧。
颈椎病伴有骨折、骨关节结构紊乱、骨关节炎、严重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等,推拿可使骨质破坏,感染扩散,应禁此疗法。
2.1.5针灸法根据中医基础理论,颈椎病的发生多由于风寒侵袭、气血不和、经络不通所致,因此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针灸达到舒筋活血的目的。
针灸对患者来说有一定的痛苦,甚至有的患者有晕针、惧怕扎针的情况,且针灸会导致一些并发症。
2.1.6 椎间孔阻滞(硬模外腔阻滞)和椎旁交感神经阻滞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反复单次阻滞或置管连续注药,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单次阻滞每周两次,5次为一个疗程,硬模外腔置管者可每日注药一次,每5次为一个疗程,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对治疗交感型颈椎病有特效(一般配合椎间孔、颈部痛点阻滞)。
神经阻滞疗法常用于第一次阻滞治疗后即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多不能维持长久的疗效,故反复施术以巩固效果,至少须连续治疗2-4个疗程。
2.1.7 手术法手术法的原理注药是减轻压迫,消除刺激、增进稳定,防止进行性损害。
但手术并发症与禁忌症较多,危险高痛苦大,全身或局部的情况不适宜手术的患者,如年龄偏大、身体欠佳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或糖尿病,或者有麻醉禁忌症的患者不宜手术治疗。
2.2 颈椎病的微创臭氧治疗在激光自动定位c型臂引导下穿刺,精确、安全,臭氧只消髓核,不损伤髓核周围组织及神经,多余臭氧逐渐变为氧气被身体吸收,无体内残留。
对高龄及糖尿病患者尤为安全适用。
3 颈椎病的预防3.1 要注意头颈部的正确姿势,每天坚持做前倾,后仰,左右旋转1-2次减持10分钟。
3.2 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势,最好采用质地柔软的元宝型枕头,以维持颈椎棘突向前的生理弧度。
3.3 枕头的高度应在10厘米左右为宜。
3.4 平时工作的体位,做到既不抬头又不低头的舒适姿势。
长时间工作时1小时要活动一下头颈部,使颈韧带肌肉得到适当休息。
3.5 仰头看电视时勿使颈部疲劳,最好与眼睛保持同一水平。
这些措施不仅可以预防颈椎病,还可以防止颈椎病的复发和病情加重。
4 讨论颈椎病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男多于女。
近年来,由于临床对该症的病理机制有了深入的了解和先进的诊断手段,特别是影像学的发展,使该症的发现(诊断)率不断提高,而且患该病的年龄也逐渐年轻化,已不单属中老年常见疾病。
颈椎病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凡颈项部有强硬的感觉、活动受限、颈部活动有弹响声,疼痛常有向肩部和上肢放射,手和手指有麻木、触电样感觉,可因颈部活动而加重。
也就是说不同的病变累及不同的部位,就出现不同的症状,晚期可导致瘫痪。
颈椎病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即可明确诊断、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尤其是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有时确诊并非容易。
由于颈椎病为机体退变为主要原因引起的疾病,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难以根除,尤其是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其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因此重视颈椎病的预防工作,则可以使其发病率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有保守和手术治疗之分。
绝大多数病人经保守治疗能够缓解症状甚至治愈不发。
但每一种治疗方法均有其独特的操作、作用和适应症,而且有一定的疗程。
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药物、牵引、推拿、针灸封闭等法,适用于初发或病情较轻的病例。
其疗法目的是促使突出部位回纳,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大椎间隙以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刺激,但此疗法多数不能彻底消除和回纳突出的椎间盘。
目前具备相当科研实力的机构,均要求保守治疗结合其他治疗同时进行,方可取得出众效果。
手术治疗时,对病人实行开放性手术消除突出的椎间盘,已达到治愈的目的。
虽然效果显著,但手术往往难度大,危险性极高,且创伤较大,更有甚者会影响到脊柱的稳定性,并可能留下后遗症,患者往往惧怕开刀,通常术后恢复期为3个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学习生活。
颈椎病是由椎间盘退化开始的,其退化后环状环状纤维将不断地被撕裂,髓核也失去水分并沿着此裂隙向外移动,进而形成颈椎间盘突出。
在此同时,椎间隙也发生相应变小,其高度较前明显降低,甚至出现椎体间滑移椎间不稳的现象。
颈椎病的康复是一项多重疗法综合运用的系统工程,需要在综合治疗技术配合下,根据患者不同体态特征及术后恢复情况,由专业医师制定相应完整的治疗与康复方案,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