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2020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

合集下载

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新版

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新版

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各题。

一位新锐设计师受梵高名画《星空》的启发,设计出一条“夜光自行车道”,路面上镶嵌着成千上万颗发着蓝绿色微光的小石头,如同银河洒落人间,令人叫绝。

设计师认为,技术不应是坚硬麻木的存在,而应“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

的确,技术并不只具有实用价值,亦可以是审美价值的摇篮。

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皆因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得益彰。

技术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艺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融合,更能熏染出高品质的生活。

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发现,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力。

国内外一些城市,涌现出一种叫做“垂直森林”的新式建筑,层层种下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让绿植充满建筑空间。

传统观念里,城市的钢筋水泥风格同绿色自然格格不入,“垂直森林”的建筑设计却成功地让人与自然超越空间局限融合在一起,为“诗意的栖居”创造了无限可能。

在南方医科大学人体标本陈列馆,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钟世镇院士创新标本制作方法,让各类人体铸型标本如珊瑚、水晶般精美,令参观者心情放松,不仅摆脱了对“解剖”的莫名恐惧,更对探索人体奥秘充满了兴趣。

科学同样要有美感,技术创新也能很诗意。

如果把科技比作繁茂的大树,效率和性能是其树干,人文要素则近乎于树枝和树叶。

没有树干,枝叶无所依存;剥掉树皮,去除叶子,树干不过是根木头。

科技不能只有理性思维而缺少“诗性思维”,否则就难免枯燥无趣。

以城市规划来说,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宽度、公共广场都唯宽大是从,不仅不讲科学,实际上也诗意无存,既浪费也没有特色。

“技术的诗意”,其实不是铺陈、夸张、搞怪,而是“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

如同庖丁解牛,始终按照其结构特征用刀,在顺应自然求至善中尽显智慧和技艺。

绵阳市2020年(春秋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

绵阳市2020年(春秋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

绵阳市2020年(春秋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一上·西安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先秦文士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苏秦、张仪,,没什么操行,只要有官做,能富贵,既可以悬头于梁、刺股以锥,也可以朝秦暮楚、。

而他们中的走运者,最终也进入了实际的政治生活,成为了统治者中的一员。

孔墨孟荀等属于第二类人,他们并不随波逐流,他们有自己坚持的价值观,且还有一种“有道则出,无道则隐”的气节,有如身家性命,故而也就只能常常不得志,常常对诸侯发牢骚,对第一类人吹冷风了。

他们眼看着人家把天下闹得、一塌糊涂,而自己的呼声愈来愈被淹没,愈来愈受诸侯的白眼,便只好把满腔不平和才气都写在竹简上,给后世留下一部部著作。

而第三类凤毛麟角,除了一些在历史典籍中忽隐忽现的隐者外,有大著作、大人格并且以大背影遮挡后世的,就只有那位表情古怪的冷嘲大家庄周先生了。

当别人在都市中热闹得沸反盈天时,他独自远远地站在野外冷笑,而当有人注意他时,()他是乡野文化的代表,他的作品充满着野味,如遍地野花,在晨风中仪态万方,令人目眩神迷。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唯利是图卖友求荣动荡不安扑朔迷离B . 见利忘义苟且偷生内忧外患扑朔迷离C . 唯利是图苟且偷生动荡不安眼花缭乱D . 见利忘义卖友求荣内忧外患眼花缭乱(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他们有自己坚守的价值观,有如身家性命,且常常不得志,故而成就“有道则出,无道则隐”的气节B . 他们有一种“有道则出,无道则隐”的气节,且还有自己坚持的价值观,有如身家性命,故而也就只能常常不得志C . 他们有自己坚守的价值观,有如身家性命,且还有一种“有道则出,无道则隐”的气节,故而也就只能常常不得志D . 他有一种“有道则出,无道则隐”的气节,有如身家性命,且还有自己坚守的价值观,故而也就只能常常不得志(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他也被官场接纳,成为统治者中的一员。

2020年高二语文下册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八)

2020年高二语文下册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八)

2020年高二语文下册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八)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3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120分),共10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回答第Ⅰ卷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回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内。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卷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一概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30分)一、语言基础知识运用(共15分,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赦.免(shè)亲.家 (qìng) 埋.怨(mái)江堤.(dī)B.刽.子手(guì)棱.角(líng) 羝.羊(dī) 闷.热(mèn)C.天堑.(qiàn) 蛮横.(hèng) 吮.吸(yǔn)恸.哭(tòng)D.喟.然(kuì)旃.毛(zhān) 篆.文(zhuàn)纶.巾(guān)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寒喧度假村杳无音信前合后偃B.国萃舶来品礼上往来冠冕堂皇C.针砭水龙头耸人听闻委曲求全D.恢谐明信片出奇不意发扬光大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华裔球员林书豪通过刻苦训练,在NBA这座篮球殿堂开辟了一方新的天地,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球迷的喜欢。

如今他在休斯顿火箭队可以算得上是炙手可热....的人物。

B 近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会见记者时称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中方对日本的危言危行....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并对此提出抗议。

C.你放心,我们这么多年的好朋友了,你买房子的事我一定鼎力..相助。

...D. 在起跑时,他身体过于前倾,以致..冲出去的时候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22届高二下期末达标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22届高二下期末达标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22届高二下期末达标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论“入迷”茅盾①有多种多样的“入迷”。

②吉诃德①先生看武侠小说把一份家产几乎看光,还嫌不够,还要出去行侠,终于把一条老命也赔上。

这是“入迷”的一种。

③《红楼梦》上香菱学诗,弄得茶饭无心,梦里也做诗。

这也是“入迷”。

但据说香菱居然把诗做好了。

④乡间有伧夫②读《封神榜》,搔头抓耳,心花大放,忽开窗俯瞩,窗下停有馄饨担,开了锅盖,热气蓬蓬直上;伧夫见了,遽大叫道:“吾神驾祥云去也!”跨窗而出,把馄饨担踹翻了。

这又是一种的“入迷”,然而程度远在吉诃德先生之下。

⑤吉诃德先生的“入迷”,结果是悲剧。

乡间伧夫的“入迷”,结果是喜剧。

香菱的“入迷”,结果不悲不喜,只成了一篇平凡的故事。

⑥就“入迷”而论,吉诃德先生实在是伟大的:你看他始终不动摇。

乡间伧夫那一幕喜剧,叫做一时发昏,也许他赔偿了馄饨担以后就发誓不再看《封神榜》了。

但当他高叫“吾神驾祥云去也”,而且撩衣跳窗的时候,他那态度倒也是“严肃”的,他确实“走进了《封神榜》”,不自知其非书中人了!至于香菱,她茶饭无心地读杜工部温飞卿的时候,她唯一目的是自己也做个诗人。

使她着了“迷”的,不是杜工部他们的作品,而是她自己想做诗人这一念的“虚荣”。

故就“入迷”而论,香菱的,便是最下乘!⑦有些人一拿起小说来读,便在心里说:“小说家言,岂能当真。

”于是他带着怀疑的微笑,被动地看下去了。

有些人进了戏园,就自己提醒自己道:“这是做戏呀!”于是他让戏拉着,坐到终场。

他们自视为绝顶聪明的人,视吉诃德先生为天字第一号笨伯。

可是我们说,真正含有严肃的人生意义的小说或戏曲,原来不是给此等人看的!此等人看小说进戏园只是糟蹋时间罢了!读小说或观剧,一定得有几分“入迷”──就是走入作品中,和书中人一同笑一同哭,这才算不负那小说或戏曲,而小说或戏曲也没有白糟蹋了他的光阴。

⑧一位作家写作品的时候,也非“入迷”不可。

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新目标版

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新目标版

2019期末联考高二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醒醒吧,知识付费只是一种学习幻觉近年来,互联网的风口刮向知识付费产业。

一时间,各大宣称知识付费的平台纷纷出现,迅速累积起成千上万用户。

这不禁让人们感叹,知识终于值钱了。

目前,知识付费主要包括两种模式。

如有些平台的模式是平台花钱请一些“答主”,聚拢人气和流量,接下来才会考虑向用户收费的问题。

而类似“得到”“小密圈”这样的付费专栏,则直接在用户和作者之间建立了金钱协议关系。

所谓“1000个铁粉”定律,就是指你的专栏只要售出1000份,每份199元,一年能有20万的收入,似乎是一个“知识人”体面的保证。

薛兆丰的专栏卖出20万份,可以说是知识人里面的富翁了,更新了人们对教授的观念。

不管模式是什么,“知识付费”的核心观念就是花钱获得阅读特权,从而节约自己的时间。

某APP中的听书服务,受众群很大。

一本书有20万字,先找人整理一个5000字的干货,再制作成语音。

你听一本书,只需要花一元钱和半小时的时间,因此,朋友圈突然就有了一些一年“读”200本书的读人,那不是自己读,而是听别人读出梗概。

到底什么是知识?就这个根本问题,人们都无法达成一致。

但是,不管你是听很多书,或者追随薛兆丰这样的名家,阅读一年的专栏,你获得的都不是整体性知识,而是一堆“知识”的碎片,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比如,薛兆丰会根据一些热点问题,做出经济学的解读,但那并不是经济学本身。

如果你要真的提升自己的经济学知识,还必须自己下功夫获得。

人们用“海洋”这个词来形容知识,说明个人无论如何所掌握的知识都是有限的。

对一个人来说,关键是结合自己的兴趣,构建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或“阅读谱系”。

人和人最根本的不同,就是知识体系的不同。

人有了知识体系,就能获得一个思考的支点,此后,你只需要不断延展它、丰富它。

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一检测语文试卷

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一检测语文试卷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统一检测高二语文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长12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疫之为病,历史悠久。

据《中国疫病史鉴》载,从西汉到清末,中国至少发生过321次大型瘟疫,其中不乏十分严重的情况。

中医人与各种瘟疫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生死对决,在疫情的控制和疾病的治疗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古代中医是如何认识疫病的呢?受传统文化与认知条件的限制,古人在很长时期为其发病的怪异所迷惑,认为疫病是由鬼神所为。

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这种蒙昧的观点逐渐发生了改变,进而出现疫病是由自然界.“疠气”所为、与鬼神毫不相干的认识。

如《礼记》有“孟春行秋令,则民大疫”“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的记述,古人已认识到疫与气候异常有关。

《素问•本病论》认为因天地气交异变,破坏了四时节序,影响万物生化规律,进而致疫病发生。

明末清初的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明确指出:“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

”此外,还有一种能致疫病的瘴气,又称山岚瘴气、瘴毒、瘴病等,主要指南方山林中因动植物腐烂、温热蕴蒸致病的毒气。

上述疫病之源往往自口鼻而入,因而疫之致病多犯肺系与脾胃。

古代医家认为疠气大都毒烈,但并非染之皆病。

普通人是否感染疫病与毒性强度及染毒程度相关,更与人体正气有密切关系。

同样环境条件下,正气亏虚的人更容易感染。

那么古人又是如何防治疫病的呢?《内经》中确立的防疫基本思想主要有两点:一是避毒,因疫性大都毒烈,在疫已至而未感时,“避其毒气”就成为简单实用的明智之举;二是养正,即顾护正气。

后世医家还根据疫之种类与特点。

摸索出许多避疫的方法,如选用芳香辟秽的苍术、木香,以毒攻毒的雄黄,清热解毒的贯众、升麻,补气之人参等药物或制剂加以防护。

在治疗疫病时,中医多采取扶正祛邪、整体调理.顺势而为的方针,其辨证论治的举措蕴含着谋略与智慧。

黑龙江省2020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

黑龙江省2020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

黑龙江省2020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8分)1. (2分) (2019高三下·柯桥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磨砺三十年,陈长方的书法融真、草、篆、隶于一炉,走出窠( kē )臼,自成遒劲风骨,其作品《观云》“提顿藏露,张弛有度”,已初臻(zēn)“拙、重”的真妙。

B . 一些人虽然每天花费不菲(fěi)的时间阅读报刊,但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各种奇闻逸事、庸俗的雷人八卦(guà),这种阅读行为,一言以敝之可称为“浅阅读”。

C . 昔日,放爆竹和吃饺子是过年的盛事。

而今,观看春晚也算一大盛景。

政府想着办法尽(jìn)可能给百姓准备一场晚会。

晚会明星荟萃,载(zài)歌载舞,精妙绝伦。

D . 被称为主子的人背对沉默,玉树般挺拔的身躯俨如高垣睥(pì)睨的城墙巍然屹立。

面容被一张雍华威武的金模(mú)面具掩盖着,黑洞洞的眼眶有说不出的森冷。

2. (4分)(2020·漯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祭侄文稿》改后定稿234字。

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法作品,更不能为一次普通的艺术创作,而是一篇字字血泪,激情汹涌,忠肝义胆,的英雄史诗!颜真卿时年五十岁,以他浓烈的家国情坏、非见的书法动力和深厚的思想文化积累,完成了中国文化史、中国书法史上前无古人的三重书写:它的第一重书写是历史书写为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留下了千古镜鉴;它的第二重书写是精神书写,为中华民族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伟大奋斗精神、牺牲精神抒写了英雄礼赞;他的第三重书写是文化书写,为中国书法写下了至刚至烈、真气充满的不朽篇章,创造了中国书法史上跨越千年的辉煌与感动。

()。

颜真卿出身名门望族。

颜氏家族,自西晋迄唐,以儒雅传家,重在学识,尤以训诂、书法见称于世。

2020-2021年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20-2021年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思想,要求各种审美形式,都以温柔折衷为主调,必须要“中和”,不走极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而不喜欢“怪力乱神”。

从《诗经》到《古诗十九首》的一脉传统,集中体现了这种美学需求。

而在宋、元以后勃发起来的戏曲艺术中,这种美学追求就体现得更为显著了。

元代戏曲批评家钟嗣成,把“中和美”阐释为“和顺积中”。

“和顺积中”,就是要如同孔子评《关雎》所言:“哀而不伤,乐而不淫。

”在结构上要把握“务使一折之中,七情俱备”(李渔《闲情偶寄》)。

要通过悲喜交集的手法和大团圆的结局,来使人们的情感得以“中和”,求得欣慰。

如《窦娥冤》的伸冤昭雪,《赵氏孤儿》的报仇雪恨,《汉宫秋》的“团圆梦境”,《琵琶记》的“玉烛调和”,《长生殿》的“蟾宫相见”,《祝英台》的蝴蝶双飞,等等。

讲究“团圆之趣”已经成为我国极为普遍的传统审美心理现象。

即使是《石头记》里的林黛玉不能与贾宝玉团圆,但后来还是有了《后石头记》《红楼圆梦》等书,把林黛玉从棺材里掘出来同贾宝玉团圆。

再比如像《桃花扇》,结局本是侯朝宗没能与李香君团圆,可顾天石却为其翻案“补恨”,在《南桃花扇》里让侯朝宗与李香君当场团圆。

可见,由悲转喜,由缺转圆,对圆的崇尚似乎已成了一种弥撒性的文化--审美理想的规范,“大团圆”既是审美主体对规范的崇尚和屈从,也是审美主体对传统规范的迎合和妥协。

德国美学家费里德兰德有一句名言:“艺术是一种心理产物,因此可以说,任何艺术都是心理的。

”圆在中国哲学中意味着道境、神境、禅境。

不论是《周易》中解读宇宙人生奥秘的太极,还是儒家的不偏不倚的中庸,或是道家的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甚至是佛家的因果报应的轮回观,都存在于同一个圆的图示之中,具有深刻的美学内涵。

我国古典戏曲多以结局团圆为尚,在悲剧中如此,喜剧中更是如此。

如大家所熟知的《西厢记》,从《佛殿奇遇》到《长亭送别》,喜剧情节此起彼伏,环环相扣,并从心理与行动的相悖造成了喜剧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牡丹江市2020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6分) (共3题;共36分)1. (9分) (2020高三下·江苏月考)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领袖为何缺位丁东谢泳丁:这些年,不断有画家表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从中年的陈丹青,到老年的吴冠中,他们的言论非常真诚,其他门类的文学艺术家很少见。

巴金去世以后,文艺界很少有人再提“说真话”,我们习惯了做聪明人。

由此,我想到一个问题,我们这个时代,为什么没有众望所归的文化领袖出现?谢:你提到文化领袖,我想起恩格斯在评价欧洲文艺复兴的时候说过,那是一个需要巨人,也产生了巨人的时代。

他说的巨人,和我理解的文化领袖,可能比较接近。

他们在本身的专业上,都取得了很高成就,同时,保持一贯的社会关怀。

他们的声望,不是依赖于体制安排的官职或变相的官职,而是来源于公众对他们文化成就的敬意和人格力量的认同。

公众往往把他们当作某种精神的象征。

丁:在传统社会中,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从孔子到朱熹,承担过文化领袖的角色。

他们追求仕进,却绝不依附于政治权力。

政府行为正确时他可以支持,政府明显的失误,他也敢于批评。

在20世纪上半叶结束以前,中国也是出现过一些文化领袖的。

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陈独秀、胡适、鲁迅,先后都成为某一时期的文化领袖。

他们在重大问题上有独立见解,敢说真话,受到社会各界的尊重,并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

谢:近代中国,往往是政治家的主张左右了社会的文化导向。

从孙中山、蒋介石到毛泽东,大体都是这样。

胡适是民国时代中国知识界产生的一位文化领袖。

政权易手,他已经离开大陆。

但20世纪50年代,还是发起了对胡适的批判运动,在学术上、思想上肃清他的影响。

这倒说明,我们没有低估他的实际影响力。

可以说,到了50 年代,纯粹的文化领袖已经缺位。

丁: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国出现了又一次思想解放。

虽然还没有产生公认的文化领袖,但已经出现了一些具有相当社会感召力的学者、艺术家,为民立言的作家,威望不低。

如果假以时日,其中可能产生社会公认的文化领袖。

可惜,历史进程不能假设。

谢:文化领袖是自然形成的,不只需要本人的天赋和努力,公众认同还有一个时间过程。

路遥知马力。

光凭一件事、两件事,不足以积累起文化领袖所需的声望。

丁:我们处在新旧转换的时代。

经济飞速发展,政治、文化的脚步相对滞后,恩格斯说的那种巨人还没出现,也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特征。

以平庸为荣,小胜则喜,娱乐至上,玩世不恭,精神上其实很空虚。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化领袖难以产生,也不奇怪。

文化领袖的长期缺位,有可能导致民族文化精神的飘移,在复杂多变的格局中失去定力。

谢:当今中国的政治家,已经意识到软实力的重要性,很想在文化建设上有所作为。

不谈文化领袖吧,起码也想推出一批国内公众和国际社会认可的大师级人物。

然而不论是一流的科学家,还是一流的艺术家,都不是政治权力打造出来的,也不是金钱堆积起来的。

政府给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以高规格礼遇不是坏事,但政治家应当知道行政力量的有限性。

丁:文化的发展和建设,需要广阔的天地、自由的空间,需要法治和宪政环境的保证。

虽然政治权力和金钱的力量不能打造公众认可的文化领袖,但政治宽容却是文化领袖产生和存在的空气和土壤。

索尔仁尼琴可以算是俄岁斯的文化领袖吧,在勃列日涅夫时代,不得不背井离乡,到普京时代才受到应有的尊重。

(节选自《文化十日谈》丁东、谢泳著)(1)下列对文中“文化领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文化领袖有很高的专业成就,在重大问题上有独立见解,敢说真话。

B . 文化领袖的声望来源于公众的敬意和认同,与体制和官职毫无关系。

C . 文化领袖不反对正确的政府行为,也敢于批评政府明显的失误。

D . 文化领袖为民立言,被公众当作某种精神的象征。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与其他门类的文学艺术家相比,这些年画家对人文关怀的关注度更为显著。

B . 肃清胡适在学术上、思想上的影响的批判运动,影响了大陆纯粹的文化领袖的诞生。

C . 政府给予的高规格礼遇未必能打造出国内公众和国际社会认可的大师级人物。

D . 索尔仁尼琴的背井离乡造成勃列日涅夫时代俄罗斯文化领袖的缺失。

(3)请结合全文,概括由于哪些方面的因素致使我们这个时代没有众望所归的文化领袖出现。

2. (12分) (2019高三下·贵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网红”机器人成为讲解员,智能家居令人耳目一新,自然语义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广泛应用……从电子产品、汽车、医疗产品到人工智能服务解决方案,从台前的展品到后台的服务,在前不久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人工智能成为一大亮点。

有关人工智能的话题,也再次引发社会关注。

目前,人工智能已在全世界范围引起重视,被认为是科技创新的下一个“超级风口”。

1956年美国达特茅斯会议首次提出“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的概念时,互联网还没有诞生;今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算法、大数据、5G等词汇已为公众所熟知。

回溯历史,如果说工业革命是机器替代了人类的体力,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解放了生产力,那么展望未来,人工智能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人类的脑力,大幅提高人类社会的思考能力、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

事实上,随着算法、数据、计算能力等关键要素的积累和突破,人工智能正在加速拓展应用场景,日益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如今,人工智能早已不再是科幻小说中的专有名词,它已经突破了从“不能用、不好用”到“可以用”的技术拐点,进入了爆发式增长的时期。

因此,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我们才能紧紧抓住这个战略制高点。

有人说,谁把握住了人工智能,谁就把握住了未来。

人工智能是我们这一代人不能错失的宝贵机遇。

不断优化制度环境,夯基垒台、补齐短板,激发人工智能的“头雁效应”,相信我们一定能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让智慧之光照亮未来之路。

(摘编自李浩然《激发人工智能的“头雁效应”》)材料二:国际会计和咨询公司普华永道在大连达沃斯论坛期间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2030年全球生产总值(GDP)将增长14%,这意味着至2030年人工智能将为世界经济贡献15.7万亿美元,超过中国与印度这两国目前的经济总量之和。

该报告认为,从地域分布来看,中国和北美有望成为人工智能的最大受益者,总获益相当于10.7万亿美元,占据全球增长比例的近70%。

在人工智能发展初期,由于技术成熟度较高,且大批工作均可为发达技术替代完成,因此当时北美的生产力增长速度高于中国。

但十年之后,中国完成了相对缓慢的技术和专业知识积累,则将开始赶超美国。

报告指出,深入分析2016—2030年人工智能将带来的各经济增长数据会发现,多于一半的增长将归功于劳动生产力的提升,其他则主要来自于人工智能激发的消费需求的增长。

报告称,总体而言,由于人工智能将提高生产力和产品价值,并推动消费增长,因而零售业、金融服务和医疗保健将是最大受益行业。

至2030年,随着人工智能驱动消费大幅上升,产品性能得到更好完善,消费需求与行为随之转变,这将促使GDP增长9万亿美元。

(摘编自路透中文网《报告:2030年人工智能将为全球经济贡献15.7万亿美元》)只需5秒钟,人工智能机器人就能为你创作一首诗;25秒,就能自动编写一条新闻消息;“AI合成主播”像真人一样播报新闻,且不知疲倦……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日益突破人们的想象力边界,有人开始担心: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事实上,历史上每一次科技进步,都会带来类似的困扰,但人类社会进步的节拍并没有改变。

世界经济论坛不久前的一份报告显示,自动化每夺走一个岗位,就会两倍地创造出新兴工种;2022年,新兴工种的就业占比将从当前的16%提升至27%。

技术将催生新的商业机遇,并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人工智能的发展,意味着我们要面对一个更加丰富的世界,这个世界需要法律、规则和伦理的维护,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

党的十九大提出“智慧社会”的建设目标,这离不开一套包容创新、完善监管的制度体系。

在透明性、算法公平、AI伦理、监管和责任等问题上,需要从政府到企业、从社会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提高新兴技术研发和应用的透明度,使其对社会产生的不利影响最小化。

立法和人工智能政策在促进创新的同时,有必要保持一定的灵活度,对技术快速发展予以充分关注。

除此之外,还应在全社会开展相关教育普及活动,避免出现“数字鸿沟”;推进伦理教育和安全意识教育,警惕技术被滥用的潜在风险。

总而言之,在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中,需要把握住以人类价值观为导向的方法论,充分考虑人的良知和情感,避免出现安全失控、法律失准、伦理失常等问题。

(摘编自白龙《万物互联尤需“人的在场”》人民日报2018年12月06日09版)(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国际会计和咨询公司普华永道最新报告指出,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2030年全球生产总值(GDP)将增长14%,这意味着至2030年人工智能将为世界经济贡献15.7万亿美元。

B . 在人工智能发展初期,北美的生产力增长速度高于中国的原因是技术成熟度较高,且大批工作均可为发达技术替代完成。

C . 该报告指出,深入分析2016—2030年人工智能将带来的各经济增长数据会发现,多于一半的增长将归功于人工智能激发的消费需求的增长。

D . 该报告认为,从地域分布来看,中国和北美有望成为人工智能的最大受益者,在度过人工智能发展初期,中国完成了相对缓慢的技术和专业知识积累后,生产力的增长速度将开始赶超美国。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 人工智能已在全世界范围引起重视,展望未来,人工智能则会完全替代人类的脑力,大幅提高人类社会的思考能力、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

B . 普华永道的报告指出,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至2030年人工智能将为世界经济贡献15.7万亿美元,超过中国与印度这两国未来的经济总量之和。

C . 在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中,需要把握住以人类价值观为导向的方法论,充分考虑人的良知和情感,避免出现安全失控、法律失准、伦理失常等问题。

D . 人工智能的发展,意味着我们要面对一个更加丰富的世界,这个世界只需要法律和规则的维护,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

(3)面对正在到来的“智慧社会”,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人工智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说明。

3. (15分) (2019高一上·北仑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青草寂静鲍尔吉·原野①早上,山坡上的青草刚刚醒来,张着晶莹的眼睛向四外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