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病人麻醉处理与预防(材料相关)
医学交流课件:围术期哮喘、支气管痉挛的麻醉处理

肾上腺素的使用
❖ 肾上腺素:推荐剂量:5—20ug,可以重复使用,或 者连续输注肾上腺素。
❖ 作用机制: 1、能兴奋支气管平滑肌β2受体,解除哮喘时支气管
的痉挛。 2、激动肥大细胞膜上的β受体,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 3、兴奋支气管α受体,使支气管黏膜血管收缩,减少
渗出,减轻支气管粘膜水肿
❖ 哮喘患者围术期遭受手术和麻醉的双重影响,发作 的几率增加,若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
发病机制
❖ 气道炎症 ❖ 神经受体机制 ❖ 免疫学机制 ❖ 气道高反应性
麻醉期间支气管痉挛、哮喘急性发作的诱因
❖ 患者自身状况 ❖ 麻醉手术刺激
术前的高度紧张、恐惧、如浅麻醉下气管插管、拔管、吸痰, 气管导管过深、分泌物的刺激、硬膜外阻滞平面过广(交感 阻滞、迷走相对兴奋)、二氧化碳气腹,消毒剂、输血、体 外循环开放主动脉后、手术刺激等均可诱发气道痉挛 ❖ 药物选择不当如采用阿曲库铵、吗啡或快速输入低分子右旋 糖酐可激惹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
❖ 严重支气管痉挛不适合高浓度吸入麻醉药,因为药物很难在 气道中运输,而且在未达到所需的支气管扩张效果以前可能 已出现严重的低血压;
❖ 正确快速推注糖皮质激素,最好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 100~200mg静注,甲强龙1-2mg/kg
❖ 酌情使用氨茶碱,吸入麻醉可以升高血浆中茶碱的浓度,可 引起心律失常,必要时可少量使用。
❖ 适当的镇静及抗胆碱药,阿托品:有人认为相对禁忌,因为 它可以干燥分泌物加重堵塞,并能导致哮喘严重发作(理论 化)阿托品阻滞环磷酸鸟苷(GMP)的形成,因此具有支 气管扩张的效应
❖ 吗啡可直接作用于气管引起收缩力增强,可能与平滑肌上存 在特异性吗啡受体有关,应避免使用
围麻醉期哮喘支气管痉挛

围麻醉期哮喘支气管痉挛围麻醉期哮喘支气管痉挛是指在麻醉过程中发生哮喘或支气管痉挛。
由于麻醉中常用的镇痛药物、肌松药物等对呼吸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加之术后病人可能出现肺部感染等情况,使其易于发生哮喘和支气管痉挛。
因此,在围手术期应对此类情况做好预防和处理工作。
1、预防哮喘支气管痉挛的发生。
围手术期哮喘支气管痉挛发生与有助于支气管痉挛的因素有关,如可吸入性强刺激物,如抽烟、空气污染、过敏、感冒等。
因此,在术前应对病史进行详细询问,特别是对于哮喘患者,尽可能掌握其平时病情的稳定情况,并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进行相应的预防措施。
在麻醉前,应注意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控制感染等等。
2、防止哮喘支气管痉挛的发生。
在麻醉时应注意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如饱和度,呼吸音,胸部起伏,呼出CO2含量的监测等等。
为减少哮喘的发生,在麻醉前可给予预防性吸入短效或长效β2受体激动药,如沙丁胺醇、布地奈德等等。
术中避免刺激呼吸道,如控制呼吸道分泌物,减少吸烟等等。
在需要肌松的手术中,应选择选择具有吸氧能力的肌松药物,如氟硝西泮,明特罗溴铵等等,同时肌松后及时拔管。
避免高浓度吸入无水乙醇、丝网夹子和强刺激药物,在应用麻醉药时,应依据病情需要,选择锥体外或锥体内进行麻醉。
3、处理哮喘支气管痉挛。
当哮喘支气管痉挛发生时,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如给予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尤其是沙丁胺醇、布地奈德的吸入,可以有效的扩张支气管,缓解症状。
同时,也可结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如地塞米松,甲泼尼龙等等。
在处理时应及时拔管,降低呼吸道压力和减少气管转移。
如病情严重,需要紧急处理,在保证自身安全前提下,可考虑应用催眠药、麻醉反应的药物,如丙泊酚、异氟醚等等,以迅速控制病情。
围麻醉期哮喘支气管痉挛发生机率较高,为避免其发生,应在麻醉前进行充分评估和准备,术中注意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对于患哮喘或支气管痉挛的患者,应在术前制定具体的防范策略,并在术前,术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哮喘患者麻醉管理

呼吸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避免呼吸道阻塞。
监测呼吸功能
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等指 标,及时发现和处理呼吸异常情况。
机械通气
对于严重哮喘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以维持正常 的呼吸功能。
循环管理
监测循环功能
01
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心电图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
哮喘患者麻醉管理
目录
CONTENTS
• 哮喘患者麻醉概述 • 哮喘患者的术前评估 • 哮喘患者的麻醉选择 • 哮喘患者的术中管理 • 哮喘患者的术后管理 • 哮喘患者麻醉管理的未来展望
01 哮喘患者麻醉概述
哮喘患者的生理特点
气道高反应性
哮喘患者的气道对各种刺激因素 异常敏感,易发生气道痉挛和气
06 哮喘患者麻醉管理的未来 展望
新技术的应用
新型吸入麻醉药
随着药物研发的进展,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具有更高选择性 和更少副作用的新型吸入麻醉药用于哮喘患者的麻醉管理。
精准医疗技术
通过基因检测、生物标志物等精准医疗技术,实现对哮喘 患者的个性化麻醉方案,提高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智能监测设备
利用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开发智能化的监测设备,实时 监测患者的呼吸功能和气道反应,为及时调整麻醉方案提 供依据。
02
提高医护人员对哮喘的认识和技 能,加强哮喘患者的教育和宣传 ,促进患者自我管理和预防意识 的提高。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支气管舒张试验
通过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再次进行肺功能检查, 了解患者支气管痉挛的程度和舒张反应。
呼气峰流速仪测定
通过测量呼气峰流速,评估患者的气道通气功能 和呼吸肌力量。
呼吸道疾病哮喘患者麻醉

呼吸道疾病哮喘患者麻醉哮喘(asthma)是一种典型气道高反应(AHR)综合病征,以支气管对物理、化学、药物和(或)免疫刺激呈高反应性为特征。
主要临床症状是发作性呼吸困难或胸闷,胸部听诊可发现弥漫性哮鸣音,呼气期较重。
生理变化为可逆性气道阻塞,可自行消退或用支气管扩张药治疗后消失。
重症哮喘则以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和小气道阻塞为特征,从而导致气体交换障碍。
哮喘急性严重发作,经合理应用拟交感神经药物后24小时内仍不能缓解者为哮喘持续状态(status asthmaticus)。
除了哮喘,在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过敏性鼻炎和上、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也可能出现气道高反应状态。
一、哮喘患者的麻醉实施气道高反应患者全身麻醉的主要目标是防止气道痉挛,如发生痉挛,则应减轻其程度,使之易于逆转。
气道高反应患者施行全身麻醉时应注意:①麻醉诱导:力求平稳,避免浅麻醉引起兴奋和呛咳,达到充分麻醉深度前不宜进行气管插管。
如果需要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则诱导药物宜选用氯胺酮(1~2mg/kg)或异丙酚(2~3mg/kg),而依托咪酯和硫喷妥钠对降低气道反射无效。
②围术期预防支气管痉挛:静注利多卡因(1~2mg/kg)有预防及治疗支气管痉挛的功效,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阻滞了气道对刺激物的反射,局麻药雾化吸入并不比静脉用药更有效,反而可能因为直接刺激气道而诱发支气管痉挛。
全身麻醉前1~2小时应用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对预防亦有利。
③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吗啡增加血浆组胺浓度引起气道的反应,而芬太尼及其衍生物几乎没有组胺释放作用。
应避免将芬太尼引起的躯干肌肉僵硬与支气管痉挛混淆。
④肌松药的应用:肌松剂可促使组胺释放,阻断M2 受体,产生收缩效应,维库溴铵这方面的作用最弱。
使用肌松药还需要考虑拮抗的问题,应尽量避免应用新斯的明,因为其可增加气道分泌物,诱发支气管痉挛。
宜选用短效肌松剂;如果必须拮抗时可用依酚氯铵。
⑤气管拔管:自主呼吸存在,同时又有满意的潮气量,允许在深麻醉下拔管。
哮喘病人的麻醉培训课件

哮喘病人的麻醉
23
全麻诱导原则
麻醉前出现哮喘发作 药物治疗 择期手术应推迟 急诊手术:药物治疗好转后手术, 术中继续药物治疗
诱导原则 阻断气道反射
哮喘病人的麻醉
24
全麻诱导用药
硫喷妥钠:组胺释放
异丙酚:较少引起支气管痉挛。能更 好地抑制气道反射,具有支气管扩张 作用
氯胺酮:非心脏病人可用,2mg/kg, 抑制气道反射;释放儿茶酚胺,扩张 支气管
吸入型制剂 抑制肥大细胞释放IgE
抗胆碱药物-异丙托溴铵
降低迷走张力
哮喘病人的麻醉
1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术前评估
发作史
过敏原 发作频率、症状、体征 最近一次发作时间
用药:品种、时间、是否用激素 近期有无上感 查体:双肺听诊 检查:心肺功能-胸片、肺功能、血气
哮喘病人的麻醉
19
术前准备(1)
哮喘病人的麻醉
9
诊断(2)
实验室检查
痰和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加、血清 IgE 增加 胸片:过度通气 肺功能:阻塞性通气障碍 血气分析:低氧血症、CO2正常或降低
哮喘病人的麻醉
10
鉴别诊断
心源性哮喘 上呼吸道梗阻、气管狭窄 误吸 肺栓塞
哮喘病人的麻醉
11
治疗
教育患者 控制环境促发因素 药物治疗
肌松药
卡肌宁:组胺释放 潘可罗宁、万可松、爱可松:极少组胺释放
哮喘病人的麻醉
27
麻醉维持用药(2)
芬太尼:
缺血性心脏病,诱导前,5ug/kg 肌强直作用,使呼吸阻力增加 文献报导:支气管收缩作用
哮喘病人的麻醉
28
术中哮喘发作
增加麻醉深度,提高FiO2 观察血压、心率等
支气管哮喘患者手术如何实施麻醉与管理

支气管哮喘患者手术如何实施麻醉与管理【术语与解答】①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病或哮喘症)是一种慢性下呼吸道促发性、过敏性疾病,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呼吸道上皮细胞等)参入的下呼吸道黏膜下层弥漫性、变态反应炎性病变;②该慢性炎症致使整个呼吸道处于高反应性与应激性增高状态,当机体或呼吸道遇到相关因素刺激,则可促发双肺弥漫性细小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性收缩及管腔黏膜水肿、充血、渗出,其结果则导致肺泡通气与换气受阻,患者临床表现为喘息或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因机体重度缺氧而窒息死亡;③呼吸道高反应性与应激性增高是该疾病特有性征象,即使在无任何症状的患者,当机体或呼吸道受到某种相关因素刺激后,则可立即发生细小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而通常这些刺激因素对正常人体呼吸道则无任何影响;④支气管哮喘实际上主要是下呼吸道无气管软骨环支撑的细小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性、持续性收缩,从而导致双肺细小支气管管腔缩窄或闭锁,严重者直接造成肺泡通气与换气受阻;⑤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主要特征为反复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等,一般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好转。
1. 发病因素哮喘的病因较为复杂,至今仍不十分清楚,但患者个体过敏体质与外界环境影响和刺激则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多数学者认为与多基因遗传有关,同时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层影响。
①遗传因素:许多调查资料表明,哮喘与遗传关系密切,哮喘患者亲属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群体,且亲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其遗传率约为70%~80%;②过敏体质与环境因素:哮喘的形成与反复发病是许多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大多数支气管哮喘患者属于过敏体质,本身可能伴有过敏性鼻炎或对常见的且空气传播的变应原(螨虫、花粉、宠物、霉菌、烟雾等)、某些食物(瓜果、牛奶、花生、海鲜类等)、气候变化(寒冷季节或秋冬气候转变时较多发病)、运动(哮喘患者在剧烈运动后易诱发哮喘)、药物(心得安、阿司匹林等)等促其诱发。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麻醉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麻醉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一种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以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
哮喘在我国的患病率为1%~4%,儿童发病率高于成人,为3%~5%,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胸闷、咳嗽及呼吸困难。
一、病情特点(一)主要病理生理1.哮喘是一种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的多基因遗传疾病,它的发生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
2.气道高反应性、IgE调节和特异性相关的基因可引起哮喘的发作,环境因素中的花粉、动物毛屑、灰尘、污染物及各种化学剂可引起患者哮喘发作,吸烟以及一些药物、气候的变化、剧烈运动、妊娠也可引起患者哮喘发作。
3.广泛的气道狭窄是产生哮喘临床症状最重要的基础。
哮喘发病早期或急性发作时产生的气道狭窄,多为气道平滑肌收缩和黏膜水肿,此时很少发现器质性改变,气道狭窄有较大的可逆性。
4.哮喘反复发作,即可进入气道不可逆阶段,主要表现为支气管平滑肌肥大,气道上皮细胞下的纤维化及气道重塑,及周围肺组织对气道的支持作用消失,此时即使用大剂量皮质激素,效果仍较差。
(二)临床表现1.哮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胸闷、咳嗽及呼气性呼吸困难。
(1)部分哮喘患者常以发作性咳嗽作为唯一的症状,临床上常易误诊为支气管炎;有的青少年患者则以运动时出现胸闷,气紧为唯一的临床表现。
(2)听诊双肺可闻及以呼气相延长为主的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
(3)发作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个体差异很大,轻者仅有胸部紧迫感,持续数分钟,重者极度呼吸困难,持续数周或更长时间。
2.哮喘症状具有可逆性,即经治疗后可在较短时间内缓解,部分自然缓解。
3.哮喘发作常有一定的诱发因素,不少患者发作有明显的生物规律,在夜间或凌晨发作或加重,一般好发于春夏交接时或冬天,部分女性(约20%)在月经前或期间哮喘发作或加重。
要注意非典型哮喘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哮喘病人麻醉处理与预防
原创:麻醉联盟:黄哲明民营麻醉联盟交流昨天
关注我们就是最长情的告白
每月为你推送最暖心的麻醉故事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哮喘病人麻醉处理与预防
01
支气管痉挛的麻醉影响
(一)麻醉药物
1.静脉麻醉诱导药物
⑴硫喷妥钠/得普利麻:常用诱导剂量硫喷妥钠可保留大部分气道反射完整,如果充分麻醉之前实施气道操作,则可能引起支气管痉挛。
得普利麻似可降低COPD患者气道阻力,可能包括哮喘患者。
⑵氯胺酮:研究建议氯胺酮作为支气管痉挛患者的诱导用药,特别是必需快速诱导时。
预防性应用抗催涎剂如胃长宁可抑制氯胺酮的气道粘膜分泌增加作用。
加大胃长宁剂量(0.5~1.0mg,iv)可进一步防止刺激性支气管痉挛反射。
不少学者认为氯胺酮可能是治疗支气管痉挛患者可选用的药物,尤其是需要快速气管内插管的急诊患者。
⑶麻醉性镇痛药:吗啡可通过迷走神经诱发轻度哮喘患者的支气管痉挛。
一般认为大剂量麻醉性镇痛药可能类似于其抑制心血管反射的方式阻断气道反射。
但是大剂量吗啡与血浆组胺增高有关,因此全身麻醉辅助应用芬太尼或苏芬太尼似乎更合理。
氧化亚氮与麻醉性镇痛药平衡麻醉较浅,可能并不适合用于气道高反应性患者。
2.吸入麻醉药
麻醉浓度下的氟烷可产生支气管扩张作用。
以往认为这种作用是由于β-肾上腺素能反应增强,但是最近一些研究表明气道反射抑制和气道平滑肌直接松弛作用亦是其重要机制。
氟烷的心肌抑制作用以及儿茶酚胺应用下心律失常作用令人担忧。
氨氟醚、异氟醚和七氟醚达到明显麻醉水平(1.5MAC)时亦具有防止和逆转支气管收缩作用。
然而气道疾病患者存在显著的通气-灌注不匹配,妨碍了麻醉药摄入,所以气管插管前可能难以达到上述麻醉深度。
3.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可有效地治疗术中支气管痉挛。
气道操作前静注利多卡因(1~2mg/kg)似可防止支气管痉挛反射,其可能通过阻断迷走传入纤维。
虚弱的老年慢性气道阻塞疾病患者静脉滴注利多卡因(2~3mg/min)亦可能减轻气道反应性。
利多卡因气雾剂并不优于静脉给药,还可能因直接刺激而诱发易感患者支气管痉挛。
4.肌松药
⑴长效肌松药:箭毒可引起组胺释放,诱发支气管收缩,所以一般不用
于哮喘患者,避免用于明显气道阻塞性疾病患者。
潘库溴铵对气流阻力无明显影响,杜什溴铵、哌库溴铵不会引起组胺释放。
⑵中效肌松药:较大剂量或快速注射阿曲库铵和美维松后可引起组胺释
放,宜避免。
维库溴铵不诱发组胺释放,最适用于较短时手术和(或)气管插管。
⑶胆碱脂酶抑制剂:新斯的明的毒蕈碱作用可能引起气道阻塞患者气道
分泌增加,诱发支气管痉挛。
较大剂量胃长宁(>0.5mg)或阿托品(>1.0mg)可明显减轻这种反应。
02
麻醉方法
1.
区域麻醉
区域麻醉可避免气道操作,对气道反射影响小。
然而,区域麻醉用于上腹部手术必需阻滞高平面的感觉与运动神经。
这种感觉阻滞可能会引起哮喘
患者焦虑,诱发支气管痉挛。
更重要的是,气道阻塞性疾病患者的气体充分交换有赖于主动呼气,而高平面运动神经阻滞可使呼气肌肌力丧失,结果可能加重这种患者的病情。
手术体位以及辅助应用镇静药与镇痛药可能进一步加重这些患者的呼吸困难。
2.全身麻醉
气道高反应性患者全身麻醉的主要目标是防止气道收缩;如果发生气道收缩,则应最大程度地减轻其程度,使之易于逆转。
吸入麻醉药只有达到一定深度后通过加强交感神经反应,松弛气道平滑肌以及阻滞刺激性反射才能达到上述目标。
⑴气管插管:达到充分麻醉深度前不宜进行气管插管。
然而,大多数气
道阻塞患者严重通气灌注不匹配,往往使达到该麻醉深度的时间延长。
利多卡因(1~2mg/kg)和胆碱能拮抗剂如胃长宁(0.5~1.0mg)有助于防止气道收缩。
全身麻醉前1~2h应用β-肾上腺素能气雾剂如舒喘宁可能亦有利。
如果必须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则诱导药物宜合理地选用氯胺酮(1~2mg/kg)或得普利麻(2~3mg/kg)取代硫喷妥钠。
⑵气管拔管:同样应注意气道疾病患者的拔管时机。
所谓"深"麻醉下拔
管以最大程度地减轻支气管痉挛往往并不安全。
麻醉药残余作用可持续数小时。
大多数患者在PACU需要通气支持。
可能需要应用静脉利多卡因、抗胆碱能药物、吸入拟交感性药物,甚至小剂量阿片类药物使患者能耐受气管插管而无严重反射性支气管痉挛。
2.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