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版注射技术篇

合集下载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药物治疗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药物治疗

作用机制 抑制 DPP-4,升高内源性 GLP-1 的水平
低血糖风险 单独使用不增加低血糖风险
注意事项
需减量:在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西格列汀、沙 格列汀、阿格列汀和维格列汀时 不需调整剂量:在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利 格列汀时
以肠促胰岛激素为基础的治疗
进餐
肠道 Incretin
释放
GLP-1 类似物
起始剂量为0.1~0.3 U/(kg·d) 根据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通常每3~5天调整1次,
根据血糖的水平每次调整1~4 U,直至空腹血糖达标 如3个月后空腹血糖控制理想但HbA1c不达标,应考虑调整胰岛素治疗方案
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法
预混胰岛素
包括预混人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可选择每日1~2次的注射方案

效 类似物
门冬胰岛素
赖脯胰岛素
胰岛素 分类
谷赖胰岛素



效 短效胰岛素
预 混
预混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短效/速效+中效
动物来源普 通胰岛素、 重组人短效
胰岛素
(30/70,25/75,50/50)
胰岛素常规治疗路径
胰岛素起始治疗
1型糖尿病患者 新发2型糖尿病有明显高血糖症状、发生酮症或酮症酸
肾脏葡萄糖最大重吸收量取决于肾糖阈 当超过肾糖阈,过量葡萄糖从尿排出
葡萄糖的过滤率 / 重吸收率 / 排泄率 (mmol/min)
• 肾糖阈指血糖逐渐升高时引起糖尿现象时的血糖浓度,正常值为8.88-10.55mmol/L,血糖超出肾糖阈,
肾葡萄糖转运体饱和导致糖尿
排泄阈 3
饱和阈
开始出现糖尿

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11版(节选)

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11版(节选)

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11版(节选)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期刊名称】《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年(卷),期】2012(011)005
【摘要】注射技术rn注射技术在糖尿病药物注射治疗中扮演重要角色,涉及注射部位的选择和轮换、捏皮的手法、注射角度的选择和注射器械的废弃等多个方面.rn一、注射部位的选择rn根据可操作性、神经及主要血管之间的距离、皮下组织的状况,人体适合注射胰岛素的部位是腹部、大腿外侧、上臂外侧和臀部外上侧,如图1所示.rn尽管透过衣物注射不会引起不良后果,但当用这种方式注射时,患者无法捏起皮肤以及观察注射部位,因此这种注射方式并不理想.
【总页数】3页(P319-321)
【作者】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11版(节选) [J],
2.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出台 [J],
3.2016版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解读 [J], 贾芸
4.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诊疗指南2011版(节选) [J],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
5.《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出台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

中国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

中国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中国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前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患病人数逐年上升。

为了提高我国糖尿病的诊疗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指南在总结近年来我国糖尿病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提出了最新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从事糖尿病临床诊疗和预防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同时也可供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参考。

目录1. 糖尿病定义与分类2.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3. 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4. 糖尿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5. 糖尿病的治疗5.1 生活方式干预5.2 药物治疗5.3 并发症的防治6. 糖尿病的监测与评估7. 糖尿病的护理与教育8. 特殊人群的糖尿病管理9. 糖尿病研究与展望1. 糖尿病定义与分类1.1 糖尿病定义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血糖控制不当可导致全身多个器官损害和功能障碍。

1.2 糖尿病分类1.1型糖尿病(T1DM):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2.2型糖尿病(T2DM):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

3.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遗传性、自身免疫性、药物或病理性糖尿病等。

2.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2.1 发病率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超过10%。

2.2 危险因素1. 遗传因素:家族史、种族等。

2. 生活方式: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肥胖等。

3.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

4. 性别:女性在绝经后患病风险增加。

5. 种族:我国汉族、蒙古族等民族糖尿病患病率较高。

3. 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3.1 1型糖尿病(T1DM)1. 自身免疫: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2. 遗传因素:多个基因变异与T1DM发病相关。

3. 环境因素:病毒感染、化学物质等。

3.2 2型糖尿病(T2DM)1. 胰岛素抵抗:脂肪、肌肉等组织对胰岛素反应减弱。

2016版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解读

2016版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解读

2016版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解读
贾芸
【期刊名称】《上海护理》
【年(卷),期】2018(18)4
【摘要】作为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胰岛素药物的使用在我国已经相当广泛,胰岛素注射装置和注射技术作为胰岛素治疗的重要环节也受到临床护理人员的广泛重视。

2011年出台的第1版《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针对糖尿病药物注射装置、注射技术等多方面给出了指导性的规范。

近年来,随着全球及中国循证医学证据的增加,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对指南进行了第2次修订。

本期特邀上海市护理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糖尿病护理学组组长、资深糖尿病护理专家贾芸老师,就新指南的相关内容进行详尽解读,旨在帮助广大护理人员更好地掌握注射技术规范,使更多患者受益。

【总页数】5页(P5-9)
【作者】贾芸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 20012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相关文献】
1.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11版(节选)
2.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出台
3.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11版(节选)
4.查检表在提高低年资护士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中的应用
5.《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出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胰岛素注射技术指南最新版

胰岛素注射技术指南最新版

胰岛素注射技术指南最新版哎呀,今天咱们来聊聊胰岛素注射这件事。

很多朋友一听到这就有点紧张,其实这没什么可怕的。

就像打针一样,咱们都经历过吧?不过呢,注射胰岛素可不是随便来就行的,得有点儿技巧,咱们来一块儿瞧瞧。

选个好地方。

这可重要了,注射的位置可影响胰岛素的吸收。

手臂、肚子、大腿,都是不错的选择。

尤其是肚子,简直是“黄金地带”,因为吸收快。

不过要记得,别老是扎同一个地方,来回换换,这样皮肤才不会“抗议”。

就像咱们吃饭,今天吃这个,明天换个口味,才能吃得开心嘛!咱们说说设备。

胰岛素针头有很多种,细细的、粗粗的,样样都有。

通常说,越细越好,扎下去感觉像蚊子叮一下,轻轻松松就搞定。

不过,别忘了提前检查一下,针头是否干净,是否过期。

小心谨慎,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就像骑车出门,检查一下车子,才能安全到达目的地。

咱们得聊聊注射的姿势。

放松!紧张可不行,越紧张越容易抖。

这时候,你可以深吸一口气,想象一下自己是在海边度假,心情就会轻松不少。

然后用手指轻轻捏起皮肤,像夹一个小肥肉那样。

迅速扎下去,感觉像是在拍蚊子一样,不要犹豫,果断一点。

然后慢慢推注,速度可以控制在“心里默念一首歌”的时间内,这样胰岛素才会稳稳地进去。

注射完了,别急着走,最好停留个十秒钟,等胰岛素都进去再拔针。

就像喝水,得慢慢咽,才能舒服。

拔针后可以轻轻按压注射的地方,防止出血。

千万别忘了,打完针要好好洗手,别让细菌来捣乱。

注意自己的血糖哦。

胰岛素是朋友,但也得听话,不然它可会闹脾气。

如果你觉得血糖有点低,记得随身带点儿糖果。

小心驶得万年船,千万别让自己“饿肚子”。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照顾好自己最重要。

跟家人聊聊,分享你的经验,别一个人默默扛着。

好朋友、家人能给你支持,甚至陪你一起打针。

这样,打针的感觉就没那么孤单了。

说白了,打针这事儿就像上台表演,前面紧张得不行,但一旦开始,咱们都能轻松应对。

所以,胰岛素注射其实也可以很简单、有趣。

就像泡茶,掌握了方法,泡出来的茶才香醇。

胰岛素注射技术指南最新版

胰岛素注射技术指南最新版

胰岛素注射技术指南最新版嘿,朋友们,今天我们聊聊一个特别的主题,没错,就是胰岛素注射的那些事儿。

大家都知道,胰岛素是糖尿病患者的好伙伴,它能帮助咱们调节血糖,保持身体的健康。

但说到注射,有些人就开始紧张了,心里想:“这玩意儿疼不疼呀?”“我该怎么弄啊?”放松放松,咱们慢慢来,今天就像喝茶聊天一样,轻松聊聊这个话题。

咱们得说说准备工作。

这可不是随便来一针就行的事儿。

你得先准备好胰岛素笔或者注射器。

这玩意儿就像咱们的武器,得好好对待。

拿出胰岛素时,先看看它的外观,确保没有变色,摇一摇,看是不是均匀的混合物。

别忘了,保质期也是个大事,过期的可别用啊,能让你心痛一辈子的那种。

然后,洗手这步可不能省。

洗手就像打怪之前要装备好武器一样重要。

用肥皂搓一搓,把手上的小细菌统统赶跑。

找个舒适的地方,确保你心里踏实。

有人喜欢在家里舒舒服服地注射,有人则爱在外头大大方方地来一针。

随你高兴,只要你觉得自在就好。

再说说注射的部位。

胰岛素注射的地方一般是腹部、大腿、手臂这些。

特别推荐腹部,打在那儿,感觉就像在给自己的肚子开个小派对,嘿嘿。

不过,要注意换地方,不要每次都扎同一个点,皮肤可受不了,容易出现小硬块。

就像咱们吃火锅,吃多了得换换口味,才能保持新鲜感。

好啦,到了关键时刻,准备好就可以开始了。

先用酒精棉球消毒一下要注射的地方,这就像给皮肤做个小美容,干干净净的才能上阵。

拿起注射器,调整好角度,推荐45度或者90度,视乎你自己的情况。

然后,一鼓作气地扎下去,快狠准,别磨蹭,给自己一点勇气,心里想着:“我可是勇士!”注射后,稍微按压一下,然后慢慢拔出。

哎,别担心,疼的感觉就像蚊子叮了一下,没那么夸张。

注射完之后,千万别忘了好好照顾自己。

可以轻轻揉一下注射的地方,帮助药物吸收。

然后,扔掉用过的针头,别留着,以免引发麻烦。

安全第一嘛,对吧?记得定期检查血糖,保持对自己身体的敏感,万一哪里不对劲,及时就医。

保持积极的心态。

注射胰岛素不是一件丢人的事,而是为了自己的健康而战。

2016版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解读

2016版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解读

2016版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解读贾芸【期刊名称】《上海护理》【年(卷),期】2018(018)004【总页数】5页(P5-9)【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注射技术;指南【作者】贾芸【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 2001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指南解读·编者按:作为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胰岛素药物的使用在我国已经相当广泛,胰岛素注射装置和注射技术作为胰岛素治疗的重要环节也受到临床护理人员的广泛重视。

2011年出台的第1版《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针对糖尿病药物注射装置、注射技术等多方面给出了指导性的规范。

近年来,随着全球及中国循证医学证据的增加,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对指南进行了第2次修订。

本期特邀上海市护理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糖尿病护理学组组长、资深糖尿病护理专家贾芸老师,就新指南的相关内容进行详尽解读,旨在帮助广大护理人员更好地掌握注射技术规范,使更多患者受益。

2010年全国性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中国18岁以上成人糖尿病估测患病率为11.6%,而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仅有25.8%,其中血糖达标的人数只有39.7%[1]。

胰岛素治疗是实现良好血糖控制的重要措施之一。

然而,已经接受胰岛素治疗3个月和6个月的患者,血糖达标率仅为36.2%及39.9%,患者注射技术的不规范是重要原因之一[2]。

2008—2009年开展的全球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技术调查发现:患者的注射技术现状不容乐观,其中注射部位轮换不规范、注射笔用针头重复使用率高、注射手法错误、所接受的注射相关教育不充分等问题较为突出。

这反映出医护人员对于“注射技术对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等方面认识存在一定局限性,提示无论医护人员还是患者对于如何规范注射胰岛素均存在误区[3]。

来自全球医疗护理、心理、教育领域的专家根据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制定了“全球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新推荐”。

2024年糖尿病诊疗指南

2024年糖尿病诊疗指南

家属参与,共同促进康复
家属教育培训
对家属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教 育培训,让他们了解如何更好地
照顾患者。
家属参与监测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血糖监测、饮 食控制等过程,提供必要的支持和 帮助。
共同制定康复计划
医生、患者和家属共同制定康复计 划,明确治疗目标和行动计划。
06
患者随访与效果评价
定期随访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回顾
强调自我管理重要性
02
教育患者认识到自我管理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关键作用,并鼓励
他们积极参与。
提供个性化指导
03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针对性的饮食、运动、药物等方面
的指导。
培训患者自我监测技能
教授血糖监测方法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血糖仪,掌握血糖监测的时机和频率。
培训并发症识别能力
教育患者识别低血糖、高血糖等常见并发症的症状和处理方法。
2024年糖尿病诊疗 指南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 糖尿病概述与流行病学 • 药物治疗与进展 • 非药物治疗方法与技术 • 并发症筛查与处理原则 •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支持 • 患者随访与效果评价
01
糖尿病概述与流行病学
糖尿病定义及分类
定义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 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 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导致。
分类
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糖尿 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 病、妊娠期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 型糖尿病。
流行病学现状分析
01
02
03
发病率
全球范围内糖尿病发病率 持续上升,与生活方式、 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
地域差异
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糖 尿病发病率存在显著差异 ,与经济发展水平、饮食 习惯等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