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CP+EST+LC联合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评估

合集下载

EST与LC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观察

EST与LC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观察
著低于对照组( 00 ) P< .5 。治疗组术后禁食 (.2± 20 05 ) 、 后排 气时 间为 (98 47 ) 、 便 时间 .7 d术 1.0± .5 h排
[ ]于进 , 3 张玉清 , 明. 冀 腹腔镜联合 内镜治疗胆囊胆 总管结石疗效
观察 []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 0 ,( ) 5 . . J. 2 68 8 : 5 0 56
19 20 98— 0 9年 , 我们 采用 十二指 肠 镜 下十 二指 肠 乳头 括约肌 切开术 ( S ) 合腹 腔镜 胆 囊切 除术 ET 联
( C 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4 L) 5例 , 效果较 满 意。 现报告 如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11 临床 资料 9 . O例在我 院 拟行 手术 治 疗 的胆 囊 结石合 并 胆 管结 石 患者 中 , 5 男 4例 , 3 女 6例 ; 龄 年 (56±1. ) ; 发 6 4. 48 岁 单 3例 , 多发 2 7例 ; 石直 径 结 0 3— . m。均经 B超 、 T或经 内镜逆 行 胰胆 管 . 2 5c C 造影( R P 确诊。均无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排 除 EC) 合并有严重内科疾病影响预后者及 中转开腹未能完 成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 、 肺气肿 3 , 例 高血压 2 1 例, 糖尿病 1 例 , 2 肝囊肿 5 , 例 肾结石 6 例。既往有 上腹部 手术史 l 。9 患者 随 机 分为 治疗 组 和 4例 0例 对 照组 , 4 各 5例 。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先行 E T 留置鼻胆 管引 . S, 流, 术后 病情 稳 定 2— 5 d行 L 4孔 法 ) C( 。对 照 组 行传 统开腹 胆 管探查 T管 引流术 。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 . 并发症、 胃 肠道 功能恢 复 时间和平 均住 院时 间。 14 统 计学 方法 采用 S S 1. 计软件 。数据 . P S30统 分 析用 F检 验 、 q检验 和配对 t 验 。d= .5 检 00。

ERCP技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

ERCP技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

ERCP技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王小刚;唐恭正;刘三刚;张来茂;王秀华【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年(卷),期】2015(000)032【摘要】目的:探讨ERCP技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胆囊结石并胆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收治胆囊结石并胆管结石患者25例,先用ERCP技术取出胆管结石,放置鼻胆引流管或塑料支架引流;术后1~7 d,患者无腹痛、发热,白细胞计数正常,再行LC。

结果:22例(88%)成功完成ERCP取石术,21例置鼻胆管,1例置塑料支架,2例仅造影诊断,1例因解剖变异插管失败。

22例患者完成LC手术,1例患者行开腹手术,1例患者因心肺功能差无法耐受手术行塑料支架植入术。

无ERCP技术和LC手术相关并发症。

结论:ERCP技术联合LC 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是外科微创术式的可靠、可行的选择。

【总页数】2页(P35-36)【作者】王小刚;唐恭正;刘三刚;张来茂;王秀华【作者单位】622150四川省梓潼县人民医院;622150四川省梓潼县人民医院;622150四川省梓潼县人民医院;622150四川省梓潼县人民医院;622150四川省梓潼县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术中ERCP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Meta分析[J], 于愿;何秉;董嘉天;高斌;潘杰;柯重伟;王从俊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ERCP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分析 [J], 徐志鹏; 张道建; 郭久冰3.分析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 [J], 余晓峰4.分析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 [J], 余晓峰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分别联合LCBDE与ERCP/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对比 [J], 邓锋;米凯;刘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LC联合ERCP、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附26例病例报告

LC联合ERCP、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附26例病例报告

胰腺炎、 胆汁逆行性胆管炎 、 乳头狭窄等并发症 , 无
肝胆外科 杂志 2 1 0 1年 4月 第 1 第 2期 9卷
Jun lfHp tb i yS rey Vl1 , o2,p 0 1 ora eaoia ugr,o,9 N . A 2 1 o lr
1 21
肝外 胆管 结石 残 留。
血, 术后常规放置鼻胆管引流、 禁食 、 监测血尿淀粉 酶、 常规 应 用抑 酸 、 制 胰 腺 分 泌制 剂 , 抑 可减 少 并 发
症 的发生 。
其对 胆囊 已经切 除 , 不伴 明 显 胆管 狭 窄 的胆 总管 结 石 患 者 行 E T取 石 已经 得 到 公 认 。 L S C联 合 E C RP
1 6  ̄mo L。 8 L/
粉酶血症 3 , 例 经禁食水 , 应用生长抑素、 制酸剂及 抗生素 , 均在 2 3d — 恢复正常; 取石术后行 L c的时 间为 2~ ,4例全部顺利 行 L , 5d 2 C 无并发症发生 ,
手术 时 间 3 9 n ( 16±1. ) i, 院 时 间 O~ 0mi,5 . 3 8 mn 住 6~1 ,94±15 d C术后 2~3天 常 规 行 鼻 2d ( . . ) 。L
肠 乳 头 括 约 肌 切 开 术 ( n ocpcp ic rt , ed so i hn t o my s e o
径 <15c 的结 石 , . m 直接 用 取石 网篮 取 出或气 囊 拖 出 ; . m 的结 石 , 用 碎 石 器 或 碎 石 网 篮将 结 >15e 先 石 粉碎 后再 取 出 。取 石后 常 规造 影检 查有 无结 石 残 留, 常规 留置鼻 胆管 引流 。 取净 结 石 后禁 食 l 4 2— 8 h 补液 , 用抑 酸 药 、 生 素 、 长 抑 素 预 防 胰 腺 炎 , 应 抗 生 和胆管 炎 。E T术 后 4h 1 、4h4 测 血 淀 S 、2h 2 、8h监 粉酶 ; 检查 血 、 尿淀 粉酶 正常 , 发 热 、 痛 术 后 2~ 无 腹

ERCP+LC与LC+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比较

ERCP+LC与LC+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比较

ERCP+LC与LC+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比较代俭华;刘丹峰;陈龙江;章新桥;孙礼侠;刘昌阔【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ERCP+LC)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LC+LCBDE)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ERCP+LC组62例和LC+LCBDE组5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一次性结石取净率、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胆总管结石数等指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ERCP+LC组与LCBDE组在手术成功率(83.87%vs 90.00%)、术后住院天数[(7.86±3.41)d vs(6.31±2.95)d]、一次性结石取净率(98.3%vs97.8%)、30 d内再入院率(3.4%vs 2.2%)相关指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ERCP+LC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较LC+LCBDE组高(25.4%vs11.1%,P=0.042);ERCP+LC组并发症主要包括高淀粉酶血症、急性胰腺炎、出血及感染,后者并发症则为胆漏、胃肠功能恢复欠佳及出血.结论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ERCP+LC)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LC+LCBDE)这两种微创术式均是处理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有效的方式,具体术式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及医院自身技术和设备条件合理选择.%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and safety of ERCP+LC and LC+LCBDE in the treat-ment of gallbladder stones with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112 cases of gallbladder stones with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treated with ERCP+LC(n=62) and LC+LCBDE (n=50) between Jan. 20l4 and Nov. 2016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success rate, duration of hospitalization,disposable stone clear-ance rat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able in respects of sex, age, number of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and so on. Between ERCP+LC group and LC+LCBDE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erms of the success rate (83.87% vs90.00%), duration of hospitaliz ation [(7.86±3.41) d vs (6.31±2.95) d], disposable stone clearance rate (98.3% vs 97.8%), and re-admission rate within 30 d (3.4% vs 2.2%). However, the total complication rate in ERCP+LC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LC+LCBDE group (25.4% vs 11.1%, P=0.042). The mai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hyperamylasemia, acute pancreatitis, bleeding, biliary and infection in ERCP+LC group; whereas bile leakage, poor recovery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and bleeding were found in LC+LCBDE group. Conclusion Both ERCP+LC and LC+LCBDE are safe and effec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gallbladder stones with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Both of which can be selected depending on the individual condition of the patient and the skill and equipment conditions.【期刊名称】《肝胆胰外科杂志》【年(卷),期】2017(029)005【总页数】4页(P377-380)【关键词】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微创;多镜;疗效【作者】代俭华;刘丹峰;陈龙江;章新桥;孙礼侠;刘昌阔【作者单位】皖南医学院附属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安徽芜湖 241000;皖南医学院附属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安徽芜湖 241000;皖南医学院附属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安徽芜湖 241000;皖南医学院附属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安徽芜湖 241000;皖南医学院附属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安徽芜湖 241000;皖南医学院附属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安徽芜湖 2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4+2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and safety of ERCP+LC and LC+LCBDE in the treatment of gallbladder stones with common bile duct stones.MethodsClinical data of 112 cases of gallbladder stones with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treated with ERCP+LC (n=62) and LC+LCBDE (n=50) between Jan. 20l4 and Nov. 2016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success rate, duration of hospitalization, disposable stone clearance rat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able in respects of sex, age, number of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and so on. Between ERCP+LC group and LC+LCBDE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erms of the success rate (83.87% vs 90.00%), duration of hospitalization [(7.86±3.41) d vs (6.31±2.95) d], disposable stone clearance rate (98.3% vs 97.8%), and re-admission rate within 30d (3.4% vs 2.2%). However, the total complication rate in ERCP+LC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LC+LCBDE group (25.4% vs 11.1%, P=0.042). The mai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hyperamylasemia, acute pancreatitis, bleeding, biliaryand infection in ERCP+LC group; whereas bile leakage, poor recovery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and bleeding were found in LC+LCBDE group. Conclusion Both ERCP+LC and LC+LCBDE are safe and effec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gallbladder stones with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Both of which can be selected depending on the individual condition of the patient and the skill and equipment conditions.Key wordsgallbladder stones with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minimal invasive; multiple endoscopy; curative effect肝外胆道系统结石是肝胆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如不及时手术处理,可能带来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ERCP、EST联合LC治疗胆管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ERCP、EST联合LC治疗胆管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据有关统计 ,15% ~18%的胆囊 结石 患者合并 有胆总管 类适应证患者 6O例 ,其 中男 27例 ,女 33例 。年龄 18~77岁 ,
结石ll】,以前对此类患者需采取开腹 手术 ,即行 胆囊切除 +胆 平均 54岁 。患者均为 MRI检查证 实胆囊结石合并 胆总管 中
总管切开取石 +T管 引流术 ,手术创伤 大 、住 院时间长 、并发 下段结石 的患者 ,胆囊 结 石 1枚 或多枚 ,胆 总管直径 1~2.1
[5] 王质刚主编.透析与肾移植实用手册[M].北京 :北京科学技术 出版 社 ,2007:399. (收稿 日期 :2011—09—26) (本文编辑 白晶晶)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第 9卷第 6期 (下半月版
· 63 ·
+EST手术成 功后 ,无特殊情况下 ,即刻继续行 LC。
参 考 文献
[1] 胡毅敏 ,李 杰 ,李辉文 ,等.预防血液透析病人 深静脉 置管感 染的护理体会 [J].海南医学 ,2009,20(5):326—328.
[2] 张琳西 .中央静脉插管感染 的发病机理及预防 [J].国外医学护
要注意保护留置管 ,以免置管打折或脱 出,女性颈静 脉置管患
石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 性分析 2010年 8月  ̄2011年 7月符合该 手术适应证的 60例患者行 ERCP+EST+Lc术的护理体验。结果 :通过术
前专科知识宣教和心理护理 、术后 临床观察和护理,减轻 了患者痛苦 ,使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康复 ,节省了住院费用。结 论:ERCP+EST+LC术
症多 ,尤其是术后 T管要放 置 2~3个 月才 可拔除 ,很多患者 cm,胆总管结石直径 0.6~2.1 cm,数 目 1~4枚 。

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应用两种微创术式治疗的效果比较研究

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应用两种微创术式治疗的效果比较研究

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应用两种微创术式治疗的效果比较研究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应用两种微创术式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择本院中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间收治的86例老年胆囊结核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方案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43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采用ERCP和EST联合LC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LCBDE和LC联合缝合术进行治疗,根据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一次清除率及中转开腹率和及手术相关指标进行对比。

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一次清除率及中转开腹率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者的手术和住院时长及费用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但LC和LCBDE在手术和住院时长优势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但还需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关键词:老年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微创术式;治疗效果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较为常见的疾病,据相关研究显示进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合并胆结石的概率很高,且该病随着年龄越大,发作率也越高,所以该病大部分是老年患者[1]。

传统手术治疗方式虽然治疗效果不错,但对老年患者来说创口较大,又由于老年患者还可能患有其他慢性疾病,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2]。

本次研究中,选择本院中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间收治的86例老年胆囊结核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应用两种微创术式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中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间收治的86例老年胆囊结核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方案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43例患者。

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17例,年龄56-72岁,平均年龄(59.6±7.5)岁,实验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20例,年龄59-75岁,平均年龄(62.1±7.9)岁。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应用ERCP联合LC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应用ERCP联合LC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应用ERCP联合LC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王建超;张怀波;白英伟【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科学》【年(卷),期】2024(47)2【摘要】目的:评估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CL)患者应用十二指肠镜下胆总管取石术(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濮阳市油田总医院于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CCL患者(n=116),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64)。

对照组患者实行腹腔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联合LC治疗,观察组患者实行ERCP联合LC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临床恢复情况、术前术后白细胞数量和炎症因子[包括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35.26±28.96)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97.52±18.16)min(P<0.05),术中出血量为(58.32±15.63)mL少于对照组的(103.52±32.85)mL(P<0.05),治疗总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恢复、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总住院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白细胞数量和炎症因子含量均明显高于手术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白细胞数量和炎症因子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CL患者应用ERCP联合LC治疗对比LCBDE联合LC治疗,两种手术方法各有优势,ERCP联合LC治疗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长,手术费用也更高,但能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损伤,降低炎症反应程度。

ERCP+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

ERCP+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
s re te ita p rtv n o tp rt ec n iin ,a d ma e e c c o aid ev h n ro eaie a d p so eai o d t s n d f a y c mp re .Re ut :T eb o d ls fsu y go p v o i sl s h lo o so t d u r
t n swih c mmo ied c tn sa d g l ld e tn sn i u o ptlfo Oco e 0 8 t c mb r2 1 r i i t t o e n bl u tso e n a b a d rso e i n o rh s i rm tb r2 0 oDe e e 0 0 we ed - l a
p rso i c oeytco y(C t a n a ba drs n scmm nbl d c s n s Meh d :O eh n rd a dtnp - aocpc h lcsetm L )r t ggl ld e o e o o i u t t e. to s n u de n e a ei l t e o
00 ) .5 。结论 : 内镜 逆行 胰胆 管 造影 联合 腹 腔 镜胆 囊 切 除术 治疗 胆囊 结 石并 胆 总管 结 石安 全有 效 , 大 了腹 腔 镜胆 经 扩
囊切 除的 范 围 , 患者 术 后恢 复 快 、 伤小 , 创 值得 应 用 。 【 关键 词】经 内镜逆 行 胰胆 管 造影 ; 腹腔 镜胆 囊切 除 术 ; 囊结 石 ; 总 管结 石 胆 胆
tec nrlgo p tedf rn ew ssai i l i icn (< . ) a d n b iu o l ain nb t ru s b t h o t ru , h iee c a tt t al s nf a t 尸 00 ; n oo v scmpi t si oh go p , u o f sc y g i 5 o c 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RCP+EST+LC联合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评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属于肝胆外科高发疾病,多采用手术治疗。

随着腹腔镜與内镜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广泛应用,ERCP、EST、LC微创术逐渐成为临床研究新课题,且在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取得了满意效果。

而本文笔者则结合临床实践操作经验,将ERCP+EST+LC联合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69例的手术操作过程以及治疗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21年5月-2021年1月汕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中随机选取69例作研究调查对象,其中男35例、女34例,年龄28-66岁,平均(45.6±1.3)岁,病程6个月-13年,平均(8.3±1.2)年。

临床表现:51例患者主诉剑突下及右上腹部阵发性绞痛,24例患者表现出寒战高热症状、19例患者黄疸明顯,所有患者均经B超与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检查确诊为胆囊并胆总管结石,均行心肺功能检查未见明显手术禁忌证。

1.2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利多卡因胶浆局麻下进行ERCP,造影找到胆总管结石后,依照情况选择EST或网篮取石,结石较大(直径超过1 cm)或乳头水中狭窄即用碎石器碎石并取出。

用庆大霉素多次冲洗胆道,再用取石球囊清理胆道,造影未见充盈缺损,放置鼻胆引流管,再用去甲肾上腺素喷洒切口止血。

术后常规禁饮、禁食,抑酶(思他宁、善宁),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做好血常规、血尿淀粉酶的监测。

若病患无任何不适且血尿淀粉酶正常,24 h后即可适量食用流食。

若患者出现淀粉酶升高、腹痛、血红蛋白下降等症状,需及时作出处理。

通常情况下ERCO术后2~7 d,即可在全麻条件下行四孔法或三孔法LC,保持气腹压力约12-15 mmHg,病患取头高脚低左
倾斜位。

把胆囊朝右上方牵拉,充分暴露三角结构,在近肝总管端用可吸收生物夹依次夹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近壶腹端胆囊管则用钛夹夹闭。

两夹间剪断胆囊管。

远端胆囊动脉则用电钩凝断,用电钩分离胆囊床,成功切除胆囊,经剑突下套管置入有齿抓钳抓住胆囊颈,把胆囊拖至套管中,连同套管同时取出。

术中依照病患病情决定是否需要放置腹腔引流管,若放置腹腔引流管,应在术后48 h拔管。

2.结果
所有患者均主动配合手术直至调查结束,LC术前69例患者中63例行ERCP+EST成功取石,胆总管结石完全排出,成功率为91.3%,ERCP治疗时间约42-93 min,ERCP术后2例出现胆管炎、2例胰腺炎,均给予针对性治疗,治愈后行LC,前后手术时间间隔为2-7 d,LC术后6 h可下床活动,术后1d可进食低脂半流质食物,总住院时间为8-15 d,平均(7.6±1.3)d。

6例ERCP插管未成功者后改用胆囊切除与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治疗,均成功治愈并出院。

3.讨论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为我国常见多发疾病,发病病机可能与营养条件、饮食习惯、胆道病理变化、地理环境与身体代谢活动等多因素紧密相关。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与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发病率逐日增加。

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传统手术疗法为胆总管切开取石、开腹胆囊切除术、T管引流。

在基层医院与经济欠发达区域,此种手术疗法的应用仍较广泛,也属于微创手术治疗失败后的最佳选择。

本文中6例微创插管失败者后均改用胆囊切除与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治疗。

不过此种手术疗法创伤较大,术后伤口感染几率高,恢复慢,伤口疤痕突出,影响美观。

长期留置T管,为病患与家属均提出较高护理要求,且T管引流会导致大量胆汁丢失,易导致水、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对病患消化吸收功能均造成不良影响,降低了患者食欲,不利于病情恢复甚至加重病情。

T管长期刺激胆总管,会导致胆管壁肥厚、增生,胆总管周围出现疤痕、粘连,术后可能还会发生其它不良现象(如放置不当、T管滑脱,会引发胆漏、弹道梗
阻、拔管困难等)。

随着腹腔镜、十二指肠镜及胆道镜等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因其特有的安全性高、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逐渐被应用于临床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中,提高了手术合理性,减轻了患者痛苦,操作更安全、可靠。

本研究结果见前文详述,由此可得出ERCP+EST+LC联合在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疗效显著,手术操作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可促患者尽快康复。

但笔者在临床操作中还发现ERCP+EST+LC联合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顺序共可分作三种,即:①先行ERCP+EST术,再行LC术。

此种手术操作顺序的优点是先取出胆总管结石,便于LC 术前初步评估胆道情况,更利于LC术的开展。

②先行LC术,再行ERCP+EST术,此种手术操作顺序的优势在于先切除胆囊,有效预防胆囊结石滑落至胆总管再次形成结石的风险,而缺点为若EST术操作失败,则不得不行开腹再次手术行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反而增加了病患痛苦;③ERCP+EST+LC同时进行。

此种手术顺序的优势在于可一次性解决胆囊结石与胆总管结石问题,若微创手术失败,也可在术中立即改成中转开腹治疗。

但缺点即对手术操作者的技术要求相当高,操作难度大,需经验丰富的多名临床医师配合进行,在国内医院的普及与推广受限。

因此临床在该疾病治疗中应正确权衡手术不同操作顺序利弊,选择最适宜的手术操作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