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市场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电商市场环境分析

中国电商市场环境分析

中国电商市场环境分析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电商市场也日益壮大,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市场之一。

本文将对中国电商市场的环境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个市场的特点和趋势。

一、市场规模1.1 中国电商市场规模巨大,持续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电商市场规模已超过数万亿元人民币,占领全球电商市场的相当大份额。

1.2 电商用户数量庞大,覆盖面广泛。

中国拥有数亿的网民,其中大部份都是电商用户,他们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在线购物,促进了电商市场的繁荣。

1.3 挪移互联网的普及推动了电商市场的发展。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通过挪移设备进行网购,这也为电商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二、竞争格局2.1 电商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巨头占领主导地位。

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巨头在中国市场占领着绝对的率先地位,拥有强大的资源和用户基础。

2.2 电商平台之间展开激烈的价格战。

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和定单,各大电商平台时常推出促销活动和优惠政策,导致价格竞争愈发激烈。

2.3 电商市场涌现出大量新兴玩家。

除了传统的电商巨头外,还有许多新兴的电商平台和创新型企业涌现,它们通过不同的模式和策略寻求突破和发展。

三、政策法规3.1 中国政府对电商市场进行监管和规范。

为了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规范电商企业的经营行为。

3.2 电商领域的监管日益加强。

针对电商市场中存在的一些乱象和问题,政府加大了对电商平台和商家的监管力度,促进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3.3 政策环境对电商市场的影响日益显现。

政策的变化和调整会直接影响到电商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因此企业需要及时了解并适应政策的变化。

四、消费者需求4.1 消费者购物需求多样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变得更加多样化,追求个性化和定制化的产品。

4.2 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服务的要求提高。

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产品的质量和性价比,同时对售后服务和物流配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网络的高速发展,中国的互联网络行业也迅速崛起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报告旨在统计和分析中国互联网络的发展状况,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一、互联网络用户数和普及率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11.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85.8%。

其中,城市用户占比为72.6%,农村用户占比为27.4%。

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持续增长,已经超过10亿人,占比达84.2%。

二、互联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中国互联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网络带宽得到了显著提升。

截至2021年底,全国范围内光纤接入用户数量已经超过3亿,4G网络用户数量超过8亿。

5G网络的建设也在各地快速推进,部分城市已经开始试点商用。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5G技术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三、移动互联网应用发展移动互联网应用在中国用户中的普及率不断提高。

各类社交媒体、实时通讯工具和移动支付应用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微信为例,截至2021年底,其月活跃用户数已经达到11亿人,拥有79.8%的市场份额。

此外,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也在快速增长,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是最主要的两个支付工具。

四、互联网经济发展中国的互联网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50.3万亿元,同比增长16.1%。

同时,通过互联网销售的传统产业也不断壮大,数字经济对GDP的贡献率提高到38.8%。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也在互联网经济中得到广泛应用。

五、互联网络安全保障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互联网安全,加强网络安全监管和防范措施。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网络安全威胁呈现持续下降趋势,网络攻击事件得到有效控制。

同时,多方参与的互联网安全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与国际社会开展了广泛的信息安全合作和交流。

结语中国互联网络的发展状况持续向好,用户数量和普及率不断增长。

同时,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中国互联网安全行业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展望分析

中国互联网安全行业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展望分析

中国互联网安全行业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展望分析互联网安全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互联网上的信息安全。

凡是涉及到互联网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

一、网民网络安全事件发生状况截至2021年12月,过去半年在上网过程中未遭遇过网络安全问题的网民占比62%,与2020年12月基本保持一致;遭遇个人信息泄露的网民比例高达22.1%;遭遇网络诈骗的网民比例为16.6%;遭遇设备中病毒或木马的网民比例为9.1%;遭遇账号或密码被盗的网民比例为6.6%。

除网络购物诈骗外,网民遭遇其他网络诈骗的比例均有所下降。

其中,虚拟中奖信息诈骗占比为40.7%,较2020年12月下降7.2个百分点;遭遇网络购物诈骗的比例为35.3%,较2020年12月提升2.3个百分点;遭遇网络兼职诈骗的比例为28.6%,较2020年12月下降4.7个百分点;遭遇冒充好友诈骗的比例为25.0%,较2020年12月下降6.4个百分点;遭遇钓鱼网站诈骗的比例为23.8%,较2020年12月下降0.9个百分点;遭遇利用虚假招工信息诈骗的比例为19.8%,较2020年12月下降1.1个百分点。

2021年,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总计监测发现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753018起,较2020年同期减少589226起,同比下降43.9%。

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威胁和漏洞信息共享平台收集整理信息系统安全漏洞143319个;其中,高危漏洞40498个,占比28.26%;中危漏洞86217个,占比60.16%;低危漏洞16604个,占比11.59%。

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威胁和漏洞信息共享平台总计接报网络安全事件88799件,较2020年同期减少138063件,同比下降60.9%。

截止2021年12月,全国各级网络举报部门共受理举报16622.4万件,较2020年同期增加303.2万件,同比增长1.9%。

2023年互联网+白酒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互联网+白酒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互联网+白酒行业市场规模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白酒行业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

同时,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的推进也为白酒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引领着白酒行业进入“互联网+”时代。

本文将对互联网+白酒行业市场规模进行分析。

一、互联网+白酒行业的发展现状互联网+白酒行业是指通过互联网及数字化手段来帮助品牌商、生产商实现产业升级和商业模式升级的新兴业态。

目前,我国互联网+白酒行业正在逐渐崛起。

1. 直播带货成为主流直播带货已成为白酒行业的主流销售方式。

通过直播带货,企业可以与用户建立起更为紧密的联系,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促进产品销售。

一些大型酒企已经开始布局直播带货业务。

2. 移动互联网成为渠道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白酒行业的一个主要渠道,通过手机端销售产品,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消费者流量。

目前,一些白酒企业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移动端销售平台。

3. 大数据助力市场分析大数据分析已经成为白酒行业的一个重要工具。

通过对用户数据的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从而开发更适合市场的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

二、互联网+白酒行业的市场规模1. 白酒行业总体市场规模白酒行业是中国传统的文化产业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的饮品之一。

据中国白酒流通协会发布的报告,2019年中国白酒市场规模约为5700亿元。

2. 互联网+白酒行业市场规模随着数字化的推进和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互联网+白酒行业正在逐步崛起。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9-2023年中国白酒电商市场研究报告》,2018年中国白酒电商市场规模为1135亿元,预计到2023年将达到2000亿元。

三、互联网+白酒行业的发展趋势1. 多元化的产品线布局随着消费者不断提高对品质、品牌的要求,白酒企业在产品线布局上不断开发出新型酒品及不同档次酒品。

并且,通过通过用户反馈及数据分析,研发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2. 强化品牌建设品牌是白酒企业的核心资产,白酒企业需要注重品牌建设,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传播品牌价值,增强品牌的认知和影响力。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目录一、概述 (2)1. 报告背景与目的 (3)2. 报告范围与方法 (4)二、中国互联网发展概况 (4)1. 互联网用户规模 (5)2. 网络普及率 (6)3. 地域发展差异 (7)三、互联网接入情况 (8)1. 上网方式 (9)2. 接入速率 (10)3. 移动互联网发展 (11)四、互联网应用状况 (12)1. 社交媒体 (13)2. 网络购物 (14)3. 在线教育 (15)4. 网络娱乐 (16)五、电子商务与移动支付发展 (18)1. 电子商务市场规模 (19)2. 移动支付用户规模 (20)3. 移动支付市场规模 (21)六、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 (22)1. 网络安全事件 (24)2. 用户隐私保护意识 (25)3. 网络安全法规政策 (26)七、未来展望与建议 (27)1. 发展趋势预测 (29)2. 政策建议 (30)3. 企业应对策略 (31)一、概述在当前全球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互联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深刻地影响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

本报告旨在全面、深入地阐述中国互联网络的发展状况,分析发展趋势,揭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业界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从规模与普及程度来看,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持续增长,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成为网民的主要接入终端,推动了互联网应用的广泛普及和快速发展。

从基础设施建设角度看,中国在网络技术、设备研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网络带宽不断提升,网络速度和网络稳定性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数据中心、云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从互联网应用角度看,中国在互联网产业创新方面表现突出。

电子商务、社交媒体、在线支付、共享经济等新兴业态在中国得到快速发展,推动了中国数字经济的壮大。

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产业升级和转型。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摘要:互联网络在中国的发展迅猛,网络普及率不断提高。

本报告通过对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并分析了互联网络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一、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概况截至2019年底,中国互联网络用户总数达到了9.32亿人,互联网络普及率为66.6%。

互联网络的普及率和用户数量在过去十年里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

其中,手机互联网用户占比最高,达到了95%以上,而PC端和平板端的用户数量在逐渐减少。

二、互联网络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一方面,互联网络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出口的增长。

中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已经超过了全球其他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

另一方面,互联网络的发展也带动了新兴产业的兴起,如在线教育、共享经济和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

三、互联网络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互联网络的普及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首先,互联网络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快速和广泛。

这种信息的自由流动也给互联网用户提供了更多的知识和机会。

其次,互联网络的发展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人们可以更方便地与朋友、亲人和同事保持联系。

最后,互联网络的发展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服务领域。

四、互联网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中国互联网络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互联网络的普及率仍然存在着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差距。

尽管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超过了一半,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还存在普及率低和网络质量差的情况。

其次,网络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网络犯罪、个人信息泄露等事件时有发生。

此外,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给互联网络的监管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五、未来互联网络发展的展望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政策的支持,中国的互联网络发展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未来几年,互联网络的普及率将进一步提高,并且新的技术和应用将不断涌现。

中国互联网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互联网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互联网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突飞猛进,成为了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

互联网产业创新不断,出现了众多的互联网巨头,如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它们所带动的数字经济更是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本文从互联网产业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互联网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互联网产业现状中国互联网产业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截至2020年,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9.05亿人,其规模巨大且不断扩大。

同时,中国拥有庞大的移动互联网用户,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8.14亿,占总人口数量的58.6%。

互联网产业所涉及的领域也十分广泛,包括电商、社交媒体、游戏、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

其中,电商是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先行者之一。

目前,中国的电商市场已经超过全球其他国家的电商市场规模之和。

以阿里巴巴为例,其市值已经超过5000亿美元,虚实结合的新零售模式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和市场的青睐。

其次,社交媒体是中国另一重要的互联网产业领域。

如今,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中国各年龄层次人群的重要社交工具。

中国社交媒体的代表企业是微信和QQ,它们已经成为了各种应用的中心,甚至为中国人提供了丰富的日常生活服务。

这也促进了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

再来看游戏,中国游戏市场已经排名全球第一。

据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游戏用户规模已经超过6亿人,且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而且,由于近年来游戏中加入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游戏体验,游戏产业的发展趋势不仅仅是规模的扩大,而且更加关注用户体验和积极向上的竞技氛围。

总结来看,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模式多样、受益面广泛、创新能力强、活力充沛。

而其背后的原因,则是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在不断创新、积极探索的同时,政府尤其是央行、工信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扶持。

二、互联网产业未来趋势随着技术创新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产业的未来将会呈现出哪些趋势呢?1.云计算将成为核心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云计算正在迅速崛起。

CNNIC发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CNNIC发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CNNIC发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一、本文概述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该报告全面梳理和分析了中国互联网络在过去一年中的发展态势,揭示了网民规模、互联网应用、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的最新数据和趋势。

作为互联网行业的权威报告,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的窗口,也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提供了决策参考和战略指引。

报告指出,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网络应用不断丰富,互联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随着新技术、新应用的不断涌现,中国互联网产业也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和创新。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互联网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推动中国互联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将对CNNIC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进行解读和分析,重点关注网民规模、互联网应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数据变化和趋势,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互联网发展信息,促进中国互联网行业持续繁荣和发展。

二、报告概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39次发布,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精心编制。

这份报告全面、深入地剖析了中国互联网在各方面的最新发展动态,反映了中国网民的网络生活行为、互联网行业的创新进展以及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

报告首先概述了截至报告发布时,中国互联网的总体规模和发展速度。

这包括互联网用户数量、网络接入方式、域名和网站数量等基础数据,这些数据均反映了中国互联网市场的活跃度和普及程度。

报告对各类互联网应用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包括搜索引擎、即时通信、网络新闻、网络视频、网络游戏、网络购物、网上支付、网络社交、网络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等在内的各类互联网服务的发展情况都被详细呈现,为读者提供了了解中国互联网应用市场的全面视角。

报告还关注了互联网行业的创新动态,包括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的出现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互联网市场分析 网民人数、上网计算机数、域名数、网站数、网络国际出口带宽以及IP地址数等信息可以从整体上反映一个国家的互联网络发展程度与普及程度。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历次调查中这些基础性统计数据的深入分析,有助于从宏观角度更深刻地认识互联网络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1.网民人数 截止到2006年6月30日,中国的网民总人数为12300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000万人,增长率为19.4%,同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的62万网民人数相比,现在的网民人数已是当初的198.4倍(如图5.1所示)。可以看出中国的网民发展走势良好。

图1 历次调查网民总数 其中专线上网网民人数为2860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10万人,同比下降3.7%;拨号上网网民人数为4750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750万人,同比下降一三.6%;宽带上网网民人数为7700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400万人,增长率为45.3%(如图5.2所示)。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网民总数保持增长的情况下,使用不同方式上网的网民人数却有增有减。随着中国网络发展的整体走势变化,使用专线及拨号上网的网民人数有所减少,而使用宽带上网的网民人数保持高速增长。

图2 历次调查不同上网方式网民人数 分析网民人数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如图5.3所示)可以看出,本次调查网民增长率略有回升。 图3 历次调查网民人数增长率 中国网民总数的快速增长已被世界所瞩目,但12300万网民在中国一三亿的总人口中仅占9.4%。这说明尽管中国的网民总数大,但互联网的普及程度目前还很低,未来的发展空间比较大。 2.上网计算机数 截止到2006年6月30日,中国的上网计算机总数已达5450万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890万台,增长率为19.5%,是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结果29.9万台的一八2.3倍(如图5.4所示)。可见中国上网计算机总数始终保持增长态势。 图4 历次调查上网计算机总数 其中专线上网计算机数为625万台,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45万台,同比下降6.7%;拨号上网计算机数为2010万台,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60万台,同比下降2.9%。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宽带上网计算机数为28一五万台,在我们所调查的不同方式上网计算机数中所占比例最高(如图5.5所示)。通过调查结果可见,虽然上网计算机总数保持增长,但专线上网计算机数、拨号上网计算机数仍然为负增长,而宽带上网计算机数增长迅速。 图5 历次调查不同方式上网计算机数 与去年同期相比,本次调查结果中上网计算机总数的增长率仍然呈现下降趋势,但降幅减小。而专线上网计算机数和拨号上网计算机数继续呈现负增长的态势(如图5.6所示)。

图6 历次调查上网计算机数增长率 3.中国各类域名数 截止到2006年6月30日,中国域名总数(包括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N和通用顶级域名COM、NET、ORG等通用顶级域名)为2,950,500个。从分类角度来看,以COM结尾的英文域名总数为1,435,768个,占域名总数的48.7%;以CN结尾的域名数为1,190,617个,占域名总数的40.3%;以NET结尾的英文域名数为249,555个,占域名总数的8.5%;以ORG结尾的英文域名总数为74,560个,占域名总数的2.5%(如图5.7所示)。

图7 中国域名分类分布 截止到2006年6月30日,中国CN下注册的域名数为1,190,617个,与去年同期的622,534个相比,增加了568,083个,增长率为91.3%,同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结果相比,域名总数已是当初4,066个的292.8倍。从分类的角度来看,以ACx结尾的英文域名总数为1,855个,与去年同期的887个相比增加了968个,增长率为109.1%;以COMx结尾的英文域名总数为389,895个,与去年同期的226,595相比增加了163,300个,增长率为72.1%;以EDUx结尾的英文域名总数为2,740个,与去年同期的2,358个相比增加了382个,增长率为16.2%;以GOVx结尾的英文域名总数为25,527个,与去年同期的19,802相比增加了5,725个,增长率为28.9%;以NETx结尾的英文域名总数为56,316个,与去年同期的28,325个相比增加了27,991个,增长率为98.8%;以ORGx结尾的英文域名总数为20,429个,与去年同期的12,116个相比增加了8,3一三个,增长率为68.6%;以行政区域名结尾的英文域名总数为28,175个,与去年同期的38,859个相比减少了10,684个,同比下降27.5%;x二级域名数为665,680个,与去年同期的293,592个相比增加了372,088个,增长率为126.7%(如图5.8所示)。整体而言,CN下注册域名数增长势头强劲。 CN域名注册保持快速增长,CN域名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已成为国内企业注册域名的首选,另一方面,CN域名的各种应用价值被充分挖掘,特别是博客应用和独立域名邮件应用促使网民注册并拥有自己的CN域名。 图8 历次调查CN下注册的域名数 从中国域名总数的地域分布可以看出,华北、华东、华南的注册域名数占注册域名总数的比例为83.6%,东北、西南、西北的注册域名数只占注册域名总数的14.0%,所占比例非常小(如图5.9所示)。从CN下注册域名的地域分布可以看出,华北、华东、华南的CN下注册域名数占注册域名总数的比例为82.4%,东北、西南、西北的CN下注册域名比例同历次调查结果相类似,只占11.6%,所占比例仍非常小(如图5.10所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地区之间的互联网发展水平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图9 中国域名总数地域分布

图10 CN下注册域名地域分布 4.网站数 截止到2006年6月30日,中国网站数为788,400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10,900个,增长率为16.4%(如图5.12所示)。 按类别划分网站,CN下的网站数为342,419个,占网站总数的43.4%;COM下的网站数为352,301个,占网站总数的44.7%;NET下的网站数为74,304个,占网站总数的9.4%;ORG下的网站数为19,376个,占网站总数的2.5%(如图5.11所示)。

图11 中国网站分类分布 从网站的域名类别分布来看,同CN下注册的二级域名数获得较快增长一致,x下的网站数为174,865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64,875个,增长率为59.0%;x(COMx)下的网站数为480,485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1,064个,增长率为6.9%;.NET(NETx)下的网站数为89,173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1,391个,增长率为14.6%;.GOVx下的网站数为11,978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25个,增长率为1.9%;.ORG(ORGx)下的网站数是26,140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4一三个,增长率为10.2%;行政区域名下的网站数为5,321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886个,增长率为20.0%;ACx下的网站数为438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46个,增长率为11.7%(如图5.12所示)。

图12 历次调查网站数 从网站数的地域分布可以看出,同历次调查网站数的地域分布一致,华北、华东、华南的网站数比例占86.0%,仍占据主要地位;东北、西南、西北网站数所占的比例同以往调查相比没有太大变化,为11.5%(如图5.一三所示)。同CN下注册域名的地域分布情况一致,这也说明中国互联网发展水平区域差距较大。 图一三 历次调查网站数地域分布 5.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 截止到2006年6月30日,中国国际出口带宽的总容量为214,175M,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一三1,558M,增长率为一五9.2%(如图5.14所示)。可见,中国国际出口带宽增长非常迅速。 图14 历次调查中国国际出口带宽 6.IPv4地址数 IPv4地址是与域名、网站紧密相关的互联网地址资源。截止到2006年6月30日,中国大陆IPv4地址数已达84,786,688个,折合5A+一三B+190C,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6,486,656个,增长率为24.1%(如图5.一五所示)。中国的IP地址资源近几年增长较快,在数量上达到了一定的规模。IPv4地址近几年的快速增长,反映出在我国的ISP已经对APNIC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IP地址分配政策和IP地址申请步骤较为熟悉,这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IP地址分配联盟对中国多个ISP的积极指导以及各ISP的积极配合是密不可分的。 图一五 历次调查中国IPv4地址数 从IPv4地址在中国各地区的分布情况看(如图5.16所示),北京、广东、江苏、浙江、上海以及山东等省市IPv4地址拥有数量依旧占据全国的前6位,地址数之和占全国IPv4地址总数的49.4%。由此可见,与中国域名、网站、网民的分布情况相似,中国IPv4地址的地域分布也同样存在不均衡现象。IPv4地址分地区统计从一个侧面更加深入的反映出了各地区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情况,经济发达地区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要比经济欠发达地区高出很多。改变地区互联网发展不均衡的现象,需要加大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欠发达地区对于IP地址分配政策和申请流程的不熟悉,也是造成IP地址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