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山水画做成水墨画效果印在衣服上

如何将山水画做成水墨画效果印在衣服上
如何将山水画做成水墨画效果印在衣服上

如何将山水画做成水墨画效果印在衣服上

大家应该很有兴趣知道如何将山水画做变黑白述描,并印制在衣服上。在此,本人用PS教导大家如何做。

1 素材准备:寻找自己喜欢图片素材,如下图

2

2 处理一下原图片的不足,不要让原图有太暗的地方,不然后面处理会变暗,可能就看不清了。这边在左下角拉一小块白色渐变,模式选择柔光,让图片右下角变得亮一些

3 新建一图层,按alt+ctrl+shift盖住可以图层,去色,模式选叠加

4 新建一层图,盖住可见图层,点滤镜-水彩,数值选画笔细节14,纹理1

5 先点一下图层3前面的眼睛,新建一层,盖住可见图层,选择特殊模糊,数值选不透明度40%,做完把图层3前面的眼精再点出来

6 新建一层,复制图层2 ,粘贴到图层6,选高斯模糊,数值选1.5,调不透明度40%

7 新那可选颜色调整图层,数值如下:

8 新建饱和度调整图层,提高红色的饱和度

9 新建一层,用白色烟雾笔刷上几笔,远浓近淡。刷可以刷得比较乱没有关系,再用橡皮擦把过浓的或不需要的雾擦掉

10 新建一层,模式正版叠底,用刚才的烟雾或水墨笔刷,用墨色在房顶几处,用红色点灯笼,用灰色晕染墙壁,再用烟雾橡皮擦做细节修饰。

11 在百度上找一下宣传背景,调成如最终效果的那种颜色,正版叠底,锐化。

12 加上诗词之类,复制一层,栅格化,高斯模糊,数值1.5左右。点回下面的方案层,调整不透明度为70%。合关所有图层。

以上资料来自https://www.360docs.net/doc/9e7096079.html,转载请注明

中国水墨画介绍

中国水墨画介绍 水墨画:由水和墨经过调配水和墨的浓度所画出的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更多时候,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表。也称国画,中国画。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与白色,但进阶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后者有时也称为彩墨画。在中国画中,以中国画特有的材料之一,墨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画出不同浓淡(黑、白、灰)层次。别有一番韵味称为“墨韵”。而形成水墨为主的一种绘画形式。 简介 水墨画,是中国绘画的代表,也就是狭义的“国画”,并传到东亚其他地区。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与白色,但进阶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后者有时也称为彩墨画。中国水墨画的特点是:近处写实,远处抽象,色彩微妙,意境丰富。 黑白调子的水墨画早期都是以山水画的形式来表现的,虽然仅有黑与白,但因为纸色的关系,其实是略为偏黄的。彩色的水墨画在近代有泼墨山水的应用,也有水墨动画的应用。 与水墨画有关的还有水墨版画。与一般版画不同的是,水墨版画虽然也是木刻版画,但使用宣纸作为纸材,在不同的地方重复水墨印刷,层层渲染的效果,使得每一张作品都明显不同,也具有水墨画的美感。 中国画的一种。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朝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 “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北宋沈括《图画歌》云:“江南董源传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就是说的水墨画。唐宋人画山水多湿笔,出现“水晕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笔,墨色更多变化,有“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唐代王维对画体提后人宗之。 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着重要地位。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个分支结构,是组成中国画体系的元素之一。从物理的角度,水墨画就是用毛笔蘸着墨和水的合成物,描绘在宣纸上的一种绘画形式。 艺术特征 水墨画是中国汉族特色较强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借助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毛笔、宣纸和墨),表现具有意象和意境的绘画。其特征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工具材料上来说,水墨画具有水乳交融,酣畅淋漓的艺术效果。具体地说就是将水、墨和宣纸的

中国画的空间表现

大 众 文 艺 41 受中国传统时空观念的影响,绘画空间表现在中国传统绘画 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绘画空间经过作画者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将物象表达出来,并给予加工、改造,注入画家的主观感情,使绘画作品以充满节奏感和灵动感的空间彰显宇宙生命的律动,体现物象的生命精神。 中国画空间不是单纯地把绘画空间具体的、立体的表现出来,而是讲求作画者的内心体验和直观感受,同时还提倡“写意”“传神”“气韵”“意境”等在绘画中的表现。画家在作画过程中,不拘泥于对真实空间的描摹,而是以表达空间的意象化,着重心灵深度的表达,使中国画在空间表现中体现出一种主观的、灵动的空间表现特点,从而达到“形神兼备”“天人合一”的意境,使中国画语言表达更加丰富。 一、中国画追求空间表达的意象化 中国画空间不是对实际空间的真实描摹,而是追求空间表达的意象性、灵动性,这样就会使画面更加丰富,更具特色,更符合人的心境追求。 (一)线条和墨色的空间表现 自绘画诞生始,线就已经作为中国画中主要的绘画语言。随着绘画语言的发展,中国画已不是单纯的以线来表达空间的,而是运用线条和笔墨的有机结合所产生的变化多端的线条和墨色来表现现实空间,并不是完全对物象的体积和色彩的真实描摹。画家对客观物象的主观化反映和能动表现,加之线与笔墨的有机结合,便产生了具有超越实际空间以表意为主的意象空间。 譬如在顾恺之的作品《洛神赋图》中,画面的空间表现不是对实际空间的真实再现,而是对实际空间的利用和再创造,这样的空间表现目的是追求“传神写照”的表达和主体精神的体现。画面中人物与树木的大小关系以及人与马的大小关系明显就不符合比例,实际空间与画面空间形态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从画面中人物的形态和生动有趣的描绘来看,空间表现旨在表现人物的神情动态,以抑扬顿挫的线条和灵动委婉的丰富表现力来构建画面空间,画面空间成为一种充满情趣,有着强烈节奏感和韵律感的意象空间。 (二)节奏化流动的空间表现 中国画的空间表现是流动的,画家在表现实际空间时不是站在某一固定视点观察和描绘特定视线内的物象,并不以客观对象为局限,而是随着主体表现的需要进行全面观察并根据形象记忆作主观的调整,加之以自身感悟来表达绘画空间的。 画家郭熙提出的“平远、高远、深远”三远之说,就是指画家在绘画空间表现中,多视点的组合及视点的流动特点。中国传统绘画的这种处理空间的独特方法必然是集不同时空的视觉景象为一体,画面空间也由于视点的不断转变和位置的变换而充分地流动起来。古代画家顾闳中《韩熙载夜图》设计了好几个段落,把韩熙载在夜间一段时间中的活动生动而清楚的表现出来,画面中没有过多的描述背景,而是以人物的动态来渲染其具体的时空背景。打破了空间处理上的固定性,达到以虚带实的效果,使整个画面空间随着主要人物情节和场景的变化而变化。这也充分说明中国画空间表现的高度灵活性。 二、中国画提倡对主观感情的抒发 中国画是作画者通过自我意识与客观物象有机交融的产物。两者浑然一体形成了中国画的语言,使中国画有着丰富的表现空间,同时也推进了中国画向前发展。 (一)中国画提倡对主观感情的抒发和精神主体的体现,以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画家作画时,并不是单纯地将作品中要运用的物象原封不动搬到自己的画面中,而是要抓住自己对具体物象的主观感受。生 活中我们看待事物有多面性,画家在摄取素材时,对物象的观察也有不同的感受,将自己的主观感情注入到画面中,给观者不同的感受,进而引起人们对绘画作品的种种遐想与思考,以使作品表达出其似于不似的意境。 潘天寿先生的作品,他的指画,有些只是寥寥几下,却给人们以新颖和充实的美感。作品《梅花》画幅下端只是露出半根老干,上左角倒垂而下的枝梢上点缀了几朵梅花。这幅画就充分体现了潘天寿先生对于梅花和镜中人的独特主观感受和看法。他的画面虽简约但表达的形神兼备,给人以美好的情境美。 (二)中西方传统美学思想有所不同 中国画追求以形写神,常常摒弃繁琐的细节,不受具体物象的制约,讲究“笔外之意”“虚实相生”,注重“人”与“物”“情”与“理”的统一,追求“似与不似之间”等。西画也注重传神,但神仅是描述客体形骸之真。就山水画而言,中国画追求神似,笔墨写意渗透的是作画者对客观事物进行感受或反思得来的,笔下的山水往往是“似曾相识”,与现实中的山水相比,并不是对号入座。而西画则一般追求对物写生,在现实中感受大自然,依靠丰富的色彩,细微的光感来表达一种真实的自然风光,以此来表达自身对自然物象的理解,甚至会采用不同的绘画手段更直接,更形象,更有效地表现自然。 因此,我们说中国画是作画者通过自我意识与客观物象有机交融的物象。两者浑然一体形成了中国画的语言,使中国画有着丰富的表现空间,同时也推进了中国画向前发展,真正做到“以形写神”以达到形神兼备的最高境界。 三、中国画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整体精神,对追求气韵生动和意境影响深刻 “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的行为与自然的协调,道德理性与自然理性的一致,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主客体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体现的是一种整体意识,让人们用整体的,联系的,注重直观感受和自身体悟的思维方式。 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画也追求生命精神的表现,超越客观物象外在形态和现实空间的描摹,注重表现了事物的生机和主体的内在精神,追求气韵生动和意境。石涛在《画语录》中说:“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他表达的是在主客体交融中,人与天地的精神是互通的。他认为绘画作品应该是客观自然与画家主观情思相统一的产物,绘画作品表现的应该是画家主观情思所感受与熔铸了的客观自然。如:清代画家朱耷的《枯木寒鸦图》,不是具体的描绘冬天的寒冷,而是以枯枝来表达树木的萧条来衬托冬天的气氛,画家的感情和想象有机的结合起来,超越了现实空间的空间表现,有力的表达了画家的精神思想。 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作画者把具体空间抽象到简约空间,从而创造了更为丰富而旷远的空间,突破了具象的局限,使中国画能够自如地表达出画面的意境和神韵。 因此,画家要想创造出更具审美价值的理想空间,必须对现实空间进行加工、概括,使现实空间转换为能充分表达主观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的绘画空间。 参考文献: 1.《美术向导》赵群.论中国画透视与创作.2004年第6期.总第112期.中国美术出版社. 2.《国画学理论》画学概论》著作.王菊生.湖南美术出版社. 3.《中国画构图法则》李峰著.广西美术出版社. 4.《国画家》杨和顺.北窗随笔—谈中国画的虚实相生.2005年4月.总第76期.天津美术出版社. 试论中国画的空间表现 苏燕荣 (广西艺术学院09级研究生 广西南宁 530022) 理论研究·美术

中国的水墨画具有独特的风格

中国的水墨画具有独特的风格,它的特点是运用水墨的浅深浓淡来表达各种事物所具有的光与色。施用水墨,大体可以分为“焦”、“浓”、“重”、“淡”、“清”五种墨度,古代的画论上称作墨“彩”。水墨画在多种多样的中国画中,有其独特的地位。 中国人使用墨作为书画的物质材料起源很早,长沙出土的晚周帛画是不是用墨画的姑且不谈,其它如敦煌一带出土的用墨写的汉代简札(“流沙坠简”有影印本),吐鲁蕃附近出土的“木乃伊”被服白绸上用墨写的东汉初年的年号(有印本),晋唐以来各家的墨迹等等都是研究这个问题最好的例证。中国墨具有以下各特点: 一、用毛笔书画。无论毛的软硬,一律保持运笔的灵活,不粘、不涩、不滞。 二、经过若干年,对于木、绸、纸、绢等物质不发生腐蚀作用。 三、墨色经久不消退不变化。 四、遇日光或热,仍保持黑色。 五、画在纸或绢上,就是画得细如游丝,再经水染,也不动摇,不渗晕。有强韧的凝集附着力量。 “汉宫仪”上说:“尚书令仆丞郎,月赐隃麋大墨一枚,小墨一枚。”隃麇是地名,在今陕西开阳县东.是汉代松烟及墨的产地。后汉许慎作的“说文”上说:“墨者黑也,松烟所成土也。”汉末三国时,皇象论墨说“多胶黝墨”。根据这些古文献的记载已可证明起码在纪元前二百多年——已经在隃麋这地方,用松烟制成“大块”、“小块”的墨。在许慎只说“松烟所成土”。到了皇象,才说明所以制成为“大块”“小块”的是“多胶”的缘故。 东魏(第六世纪)贾思勰作的《齐民要术》里,叙述了制墨的方法。这是记述关于劳动人民如何造墨的最早的文献,书上说:“……好醇烟捣讫,以细绢节于缸内,筛去草莽,若细沙尘埃。此物至轻微,不宜露筛,喜失飞去,不可不慎。墨(按指醇烟)一斤,以好胶五两浸涔皮汁中——木岑,江南樊鸡木皮也,其皮如水绿色,解胶,又益墨色。可以下鸡子白、去黄、五颗。以真珠一两,麝香一两引治细筛,都合,调下铁臼中,宁刚不宜泽(就是说宁可稠不可稀)。捣三万杵,多益善,合墨不得过二月、九月、温时败臭,寒则难干……”由这一段记述里.已可看出创造墨的过程非常复杂,是劳动创造的成果。到了唐代以后关于制墨的“佐料”(烟炱为主,各种药品为佐。)有了变化。唐代是用木皮、皂角、胆矾、马鞭草、醋、石榴皮水、犀角粉、藤黄、巴豆;宋代由于不光用松烟(自五代时起,制烟炱的地方,已由易水地区渡过长江,转移到了徽州黄山)。主要是用油烟(桐油一斤,烧得“上烟”一两有余。)制墨。除上述“佐料”外,还加生漆、牛角胎、猪胆、鲤鱼胆、白檀、丁香、龙脑、地榆、五倍子、黄莲、紫草、茜根、黑豆、苏木、胡桃、乌头、牡丹皮、子仁、青黛、朱砂等“佐料”,元明对于“佐料”,没有记载,只明程君房制墨减为十五六种“佐料”。元明对于制烟炱,都着重用油烟,除桐油外,还有用清油(江南乌臼树子制的油)、麻油、猪油的。又有用败漆烧烟的叫“漆烟”。(以上并见东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宋晁以道《墨经》、宋李孝美《墨谱》、明沈继孙《墨法集要》、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下同。) 烟炱也有好坏——无论松烟、油烟、漆烟——凡烟炱都是用窑烧成的。烧成烟炱,靠近火的叫“身烟”,属下品;在窑中间的叫“顶烟”,属中品;距离火最远,在四边,在窑顶上的叫“上烟”、“头烟”或“顶烟”,是上好的醇烟,属上品。现在我们买墨时,在墨块的上一头.有的写“松烟”,有的写“漆烟”,这是烟炱原料的区别。有的写“顶上”或“顶烟”,有的写“贡烟”(贡是说,上好的烟炱,作为“进贡”给“皇上”用的。),有的写“超贡烟”;这些都是制墨家说他的墨是用上品的烟炱制成的。次些的写“选烟”,绝没有写“身烟”“顶烟”的。目前徽州的胡开文曹素功墨铺所售出的墨.仍然用这些“顶”、“上”、“贡”、“选”等烟来作为墨质好坏的标志。

中国水墨画的意境美

中国水墨画的意境美 摘要:中国水墨画的灵魂就是其意境,对意境的渲染是水墨画家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本文从意境的起源和发展,水墨画意境的内涵及其表现来探讨欣赏水墨画中的意境美,以及画家如何让实现对水墨画意境的营造,从而能引发观赏者无限的审美想象空间。 关键词:水墨画;意境美 中国水墨画中的意境是指在水墨绘画作品中,画家在描绘事物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一种艺术感染力,它所呈现出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能使观赏者通过联想产生共鸣,开拓韵味无穷的审美想象空间。 一、意境的起源与发展 意境一词最早见于唐代王昌龄的《诗格》,其中称:诗有三境,提出了意境、物境、情境三境说:继而中唐诗僧皎然在《诗式》中提出了境这个美学范畴;刘禹锡对境的美学范畴做了最明确的规定:唐末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列举出了二十四种意境;明代朱承爵在《存余堂诗话》中则进一步明确地使用了这一概念,他说: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声音之外,乃得真味。王国维总结了前人成就,结合西方美学的观念建立比较系统的意境说,他在《人间词话》中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已,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 意境是中国古代画论的中心范畴,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叶朗认为,从逻辑的角度来看,意境说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历史的角度看,意境学说的发展又构成了中国古典美学史的一条重要线索。从古至今的艺术实践活动中,意境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意境也由一种审美范畴提升至美学精神。 二、水墨画意境的内涵 意境不仅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它还是画家创作的原则,更是观赏者的欣赏原则。在水墨画中,塑造意境的不是普通的形象,而是富有生命力和感情的形象,它不是满足于对有限的客观事物的外在形式临摹,而是画家在有限的空间之中去表现无限的感情,塑造出意外之意象外之象,因此,意境能体现出主体与客体、虚与实、动与静、情与景等诸方面高度的完美统一,从而能引发观赏者无限的审美想象。 意境是中国水墨画体系的精髓,凝聚着中国水墨画艺术的根本精神,是绘画作品追求的最高境界。李可染说过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萃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中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就叫做意境。郭熙说:千里之山,不能尽奇,万里之水,岂能尽秀&&一概画之,版图何异?由此看出,有意境的水墨画要剪取客观事物中的精华,而决非像图经一样罗列排序,不能仅仅成为自然的模仿,而应表现出作者感情与思想。清代石涛说:夫面者,从于心者也。在水墨画中,精神的渗透才是最为关键的。因此,画家追求的意境,就是追求一种情景交融华物的艺术境界。没有景,情感就不能从主体转为客体表现,因为景物是有形的,而情感是无形的,以情入景、以景载情,就能以形写神,传达出水墨画的精髓。 因此,水墨画中的意境的关键就在于作者不是对景物进行匠气的铺陈、描摹,它不求完全再现,而应该如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给予观赏者无限的遐想空间。 三、水墨画中意境美的体现 水墨画中的意境美,是由画家在水墨画创作的审美意识上具备的两个条件所组成:一是客观事物的艺术再现,一是主观精神的表现,二者有机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水墨画的意境美体现在诗画同源 清代美学家叶燮说:画者形也,形依情则深;诗者情也,情附形则显。苏轼也强调诗与画在创造审美意象方面的共同要求,他说: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他在评价王维的的画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点出了画的意境,道出了中国水墨

国画的23种表现技法

一.揉纸法 将纸揉皱后,一般可在正面刷墨色,背后衬浓墨或浓色;也可根据需要衬淡墨色。 1.全纸揉皱 2.局部揉:熟宣纸常用。主要形象完成后国画,根据需要,揉局部成规则或不规则纹路,展平后处理。 3.先画后揉:画时不必过于具体。正面画反面画均可中国国画,二者可得不同肌理效果。 4.折纸:折成细密的或横或竖的纹路。 5.扎纸:将纸中间提起,握紧其他部分,再展平,刷墨色后,可呈放射状。 6.压纸:将画纸折成或横或竖国画视频国画梅花,喷湿后,滚压,再展平着墨色,可呈更细碎纹理。 二.扎染法 1.画前扎染:扎后浸墨色,或者用笔涂墨色。 2.画后扎染 3.干后展开 4.趁湿展开 三.拼贴挖补法 生宣纸:用干净水将不要的部分圈出,趁湿撕去,理顺毛边后,用另笔蘸白净的浆糊刷上边口,再将同样型号的宣纸粘贴,水洇国画网,撕去多余部分即可。

熟宣纸:剪去多余部分后,洇湿边口,轻撕薄边,粘纸。 也可在补贴后,边缘处略加几点浆糊,使之大体固定国画牡丹,而后补笔或渲染进行调整,使之神完气足国画欣赏,完成后装裱即可。1.把一幅画切割、分解,然后换位或原位(如将一个圆变换角度或反过来贴上)重新组合。 2.或把别的画面某一部分拼在此画面上国画视频,构成新的关系。如用金箔直接贴在画面等。 3.穿插拼贴法(如画芦苇和芦苇后的渔舟)。 四.纸板遮挡法 1.纸筋法:在画纸上加上纸筋,用水粘贴国画网,画后撕掉,可表现山石的纹理与质感。也可在拓印材料上加上纸筋。 2.刻版遮挡法:刻出大雁、白鹭等形象国画视频,再拓印。其它杂物:麻批子、松针等。 3.纸版漏印:此法与遮挡法相反,先在较硬的纸上剪刻出空洞形象字画,用它来刷印或拓印。 五.反衬法 1.在背面勾皴 2.正面勾皴,背后着色 3.正面作画主体,托纸上画背景 六.拓印法 可作拓印的材料有:玻璃、木板、胶合板、塑料板、布料、纸张、石板、铁板等。在玻璃上拓印,可在下面衬一张白纸,以显示墨色之形

国画十八种工笔线描技法图文精选详解

国画十八种工笔线描技法图文详解 十八描是中国传统的线描,指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的各种描法。明代邹德中《绘事指蒙》载有“描法古今一十八等”。分为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等18种。这18种描法,都是根据历代各派人物画的衣褶表现程式,进行归纳为18种,按其笔迹形状而起的名称。当然,现代衣褶描法已有所发展,如现在的面料与古有别,在此不作评述。中国画的白描勾线可分三类:较粗的线条叫琴弦,较细的线条叫铁线,极细的线条叫游丝。不论采用哪种线描,都突“写”字,使每一条线具有书法气韵。1)柳叶描柳叶描,线条如柳叶迎风,故名。因柳叶描似柳叶迎正稿时,先勾头、手部位,再勾衣纹、配件等。勾正稿时,要风,忌浮滑轻薄,吴道子常用此法。其特点,行笔雄浑圆全神贯注,一气呵成,且柳叶描的特征要鲜明。厚,衣纹飘举,很有动感。先作底稿,再将熟宣纸覆其上。勾如图《西施浣纱》,画中转身的姿态使画面呈“s”形构图,身上的衣带随风而飘,手挎竹篮,装束简单,天真烂漫的村姑形象栩栩如生。西施浣纱(柳叶描)2)战笔水纹描它是粗大的减笔,形虽颤颤,可用笔要留而不滑,停而不滞,似水纹流畅之感。线条特点是节奏感强,留而不滑。此描法在《姜子牙》中的须发、披风衣部分,使用得最为充分,且恰到好处,将人物坚毅、

智慧的性格通过笔端巧妙地表现了出来。姜子牙(战笔水纹描)3)竹叶描颐名思义,其线描状如竹叶。一般用中锋来勾勒表现,压力用于线中,且柔而不弱。在具体使用中,短笔可借用竹叶、芦叶描,长笔则如画柳叶描,但较其要刚,变化也大,如同书法中变错力中锋写之。此描法主要适用于人物画中较紧身的短打衣、裤,图中孙悟空那灵活、好动的性格处理得妙趣横生,完全适于此描法。孙悟空(竹叶描)4)减笔描减笔,虽线条概括、简练,但笔简意远,非常耐看。创作时要切记抓住形体,以最简略之笔写之。元代马远、梁楷常用此法。注意线条的起落笔及抑、扬、顿、挫都要清楚可辨,且墨线长而富有变化。在复描正稿时,运笔要干净利索,一气呵成。如图中的钟馗奋髯挥袂,怒目圆睁,手挥宝剑,显得正气逼人,英武挺拔。身上线条简洁,寥寥数笔,却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突出了头部和手,使其更为传神。注意画须发的线要飘逸,衣服的线条要刚劲有力,产生一种对比。5)柴笔描是一种粗大的减笔画描法,刚中有柔,整而不乱。作画时须做到胸有成竹,一气呵成。在选择人物题材上应以刚猛、豪爽性格的为主要表现对象。图中李逵线条坚挺有力,繁简有致,人物造型舒展,画面颇有张力。6)蚯蚓描蚯蚓描,需柔而有骨,有骨而不弱。笔力内含,用笔圆润,可用篆书圆笔为之。孔子形象安静、端庄,服饰宽大飘逸,采用

中班中国画教案设计:动态国画

中班中国画教案设计:动态国画 中班中国画教案设计:动态国画中班美术活动动态国画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通过观察、想象、语言、动作等表现形式,感受动态国画的趣味。多通道参与感受、了解中国画的基本元素。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美术活动课,快来看看中班中国画设计动态国画教案吧。幼儿园中班中国画教案设计:动态国画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想象、语言、动作等表现形式,感受动态国画的趣味。 2.多通道参与感受、了解中国画的基本元素。 3.萌发对中国画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动态国画课件,国画作品。 2.水墨动画片《黑公鸡》或《小蝌蚪找妈妈》。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欣赏动态国画,感受画面的趣味性,激发对国画的兴趣。 (1)分段欣赏部分动态课件:先欣赏静态的图,然后欣赏动态效果。 ①教师出示老虎图:谁来了?它是什么颜色的?它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我们也一起来学学这只大老虎。 ②教师出示鱼虾戏水图:它们在哪里?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虾在水中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你觉得它们的心情怎样?水中除了有虾,还会有什么?看看谁来了? ③教师出示老爷爷拉二胡图:这是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他在干什么?他是怎么拉二胡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2)欣赏其他多幅动态国画,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欣赏兴趣。 2.了解中国画的一些基本元素。 (l)观看教师作画,了解中国画基本元素。 教师:你们知道老师画的这些画叫什么画吗?是怎么画的呢?

教师:国画是用毛笔蘸国画颜料在宣纸上画的。 (2)介绍动态国画。 教师:刚才老师画的国画和你们看的国画哪里不一样?(会动的国画是用电脑在纸质国画的基础上制作出来的) 3.集体欣赏水墨动画片《黑公鸡》或《小蝌蚪找妈妈》,结束活动。 教师:国画不但可以做成动态国画,还可以做成有趣的动画片呢!我们。 【评析】 在收集国画素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种用Flash制作的可以局部做简单动作的国画。这种动态国画颠覆了以往国画只能静态地看、体会,不适合经验相对缺乏的小班年龄段幼儿欣赏的僵局。相对于静止的国画画面,动态国画将国画形式表现得更明显,更利于小班幼儿理解,其本身的形式也易于激发孩子们的欣赏兴趣。

水墨画相关知识与简单教学

什么是水墨画 水墨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更多时候,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表。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与白色,但进阶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後者有时也称为彩墨画。在中国画中,以中国画特有的材料之一,墨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画出不同浓淡(黑、白、灰)层次。别有一番韵味称为“墨韵”。而形成水墨为主的一种绘画形式。 中国画的一种。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北宋沈括《图画歌》云:“江南董源传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就是说的水墨画。唐宋人画山水多湿笔,出现“水晕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笔,墨色更多变化,有“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唐代王维对画体提后人宗之。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着重要地位。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个分支结构,是组成中国画体系的元素之一。从物理的角度,水墨画就是用毛笔蘸着墨和水的合成物,描绘在宣纸上的一种绘画形式。 水墨画的特点 水墨画基本要素有三: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 水墨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传统的水墨画,依南朝谢赫的古画品录评论:讲究“气韵生动”,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讲究笔墨神韵,笔法要求:平、圆、留、重、变。墨法要求墨分五色,浓、淡、破、泼、渍、焦、宿。讲究“骨法用笔”,不讲究焦点透视,不强调环境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的影响讲究空白的布置和物体的“气势”。可以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国画是要表现“气韵”、“境界”。另外,中国画爱写诗词及提字,再加红印签名。 水墨画的工具 “笔墨纸砚”是中国古代文人不可缺少的工具,号称“文房四宝”,其意义不止于书写绘画方面,中国文人对其给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感情,历代文人书画大家和笔墨纸砚相关的故事举不胜举。笔能将墨的神韵最好的发挥出来,且较绢等价格便宜,故现在宣纸几乎已成为国画用纸的代名词。宣纸分生宣和熟宣两种。熟宣是用矾水加工过的,水墨不容易渗透,在上面可以工整细致地描绘,毛笔]]是中国所创,并影响到朝鲜、日本,等亚洲广泛地域的传统书写习惯。毛笔分硬毫,软毫和兼毫,硬毫以狼毫(黄鼠狼尾)为代表,软毫以羊毫(山羊须)为代表,根据写字绘画,种类,以及个人习惯的不同,用笔也不一样,羊毫柔软,狼毫刚健,兼毫柔中带刚。中国的书法和绘画,都是与毛笔的使用分不开的。尤其以湖州(今浙江善琏镇)之湖笔,宣州(今安徽泾县)之宣笔,及江西进贤之笔为上。墨分“油烟”、“松烟”和漆烟三种。油烟墨用桐油或添烧烟加工制成;松烟墨用松枝烧烟加工制成,漆烟是用国漆作燃料,燃烧后的烟垢加胶加工而制作成的。古代徽州所产之墨,历来为文人所喜爱,徽墨有金不换之美称。颜料有两种,使用起来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其一种是植物质的,如花青、滕黄、胭脂、牡丹红等,性能是透明、质细,但年久会褪色;另一种是矿物质的,如朱砂、朱漂、头青至三青、头绿至三绿、赭石、石黄、白粉等,性能是不透明,有覆盖力,年久不褪色。中国画用纸种类广泛。如宣州所产宣纸、四川的皮纸、河南禹县布纸、湖南来阳棉纸等等,推而广之,不但是纸、绫、绢等织物都是绘画的材料。但宣纸种类多,产量高,品质好,其特性将国画要求反复地上色,因此像绢织物一样,适合于画工笔画;生宣是没有经过矾水加工的,水墨容易渗透,落笔为定,无从更改,而且渗透开来,能产生丰富的笔墨变化,所以写意画多用生宣。砚是磨墨用的。要求细腻滋润,容易发墨,并且墨汁细匀无渣。砚以安徽歙县之歙砚、广东端溪的端砚、甘肃的洮砚及山西的澄泥砚,最为名贵,号称四大名砚。常有古人为求一方名砚,不惜倾其所有。除文房四宝之外,印章、印泥、笔架、笔洗、笔筒、文镇等相关绘画用具还有很多,广义的文房四宝也将以上所举列入其中。 水墨画技法 用墨要整体,一般讲,“浓破淡”较融合,而“淡破浓”由于生宣纸有先入为主的特性,尤其是浓墨八成干时再用淡墨或清水去破,这样,先画的就比较清晰。当我们熟悉了这种方法之后,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其效果。画一幅画要有整体设计,墨色要注意黑、白、灰的安排。黑,就是浓墨,灰是淡墨,白是白纸,是空间。人群中的留白和白纸空间要呼应好。还有一点切不可忘记,线的疏密变化也会造成灰的效果,线面搭配要合理。尤其画面人物众多时,更不要在局部过多地找小变化,要在一组一组中找大的对比。 积墨积墨为了使画面厚重,一次用墨不够分量,可反复加强。积墨积在什么地方好呢?这是很重要的。我们在结构素描中讲过,光影素描浓缩于粗线之中,这种浓缩的光影,是积墨最好的方法,但不可一律乱加,尤其结构凸起的地方不能积墨。付强作品 画一个单人时,尽量少用积墨,必要时,应积在前后物体形成空间的地方。画面人物众多时,墨应积在人与人形成的空隙中,大面积积墨要有形状,或方形,或三角形,不可太规则。积墨时,不可太平均,画面上要保

国画的尺寸常识

国画的尺寸常识 作者:‖文章来源:‖时间:2010-03-20 09:25:46 单位:厘米 三尺全开:100 x 55 三尺单条:100 x 27 三尺横批:100 x 55 三尺对联:100 x 27 三尺斗方:55 x 50 四尺全开:138 x 69 四尺单条:138 x 34 四尺横批:138 x 69 四尺对联:138 x 34 四尺斗方:69 x 68 四尺三开:69 x 46 四尺四开:69 x 34 四尺六开:46 x 34 四尺八开:35 x 34 五尺全开:153 x 84 五尺单条:153 x 42 五尺横批:153 x 84 五尺对联:153 x 42 五尺斗方:84 x 77

六尺全开:180 x 97 六尺三开:97 x 60 六尺对联:180 x 49 六尺斗方:97 x 90 七尺全开:238 x 129 八尺全开:248 x 129 八尺屏:234 x 53 一丈二尺:367 x 144 一丈六尺:503 x 193 一丈八尺:600 x 248 国画的尺寸 三尺全开:100 x 55 三尺单条:100 x 27 三尺横批:100 x 55 三尺对联:100 x 27 三尺斗方:55 x 50 四尺全开:138 x 69 四尺单条:138 x 34 四尺横批:138 x 69 四尺对联:138 x 34 四尺斗方:69 x 68 四尺三开:69 x 46 四尺四开:69 x 34 四尺六开:46 x 34 四尺八开:35 x 34 五尺全开:153 x 84 五尺单条:153 x 42 五尺横批:153 x 84 五尺对联:153 x 42 五尺斗方:84 x 77 六尺全开:180 x 97 六尺三开:97 x 60 六尺对联:180 x 49

中国古代著名国画赏析

中国古代著名国画赏析 《松荫会琴图》赵孟頫元代 此图风格承北宋青绿山水画风。石边水畔,古松虬曲偃蹇。高士抚琴动操,知音端坐聆听,悠然神会。侍童侧立,神态专注。远山坡势平缓,渐入烟霭。图以青绿设色,坡脚敷以赭石。右上冯子振跋:“……虞伯士过访,携示赵子昂会琴图,相与嗟赏……”图中部右侧有“郭衢附鉴定”款并跋。 《浴马图》部分赵孟頫元代 此卷画溪水一湾,清澈透明,梧桐垂柳,绿荫成趣,骏马数匹,马官九人。画中马的

姿态各异,神态生动,有的立于水中,有的饮水吃草,有的昂首嘶鸣,有的卧立顾盼。马官们牵马临溪,或冲浴马身,或在岸边小憩。人物、鞍马分别施以不同色彩,丰富浓郁而又清丽,做到了色不掩笔。用笔精细,色调浓润,风格清新秀丽。是代表了赵孟顺人物鞍马画中的典型风貌,是幅形神兼备、妙逸并具、风格高雅的艺术精品。 《秋舸清啸图》盛懋元代 图绘远景山峦平缓,近岸陂陀上树木列植,枝叶茂盛。一艘篷舟缓缓驶来,舟首一位逸士正仰天长啸,身前置放酒皿瓷碗,身后古玩横陈,船尾一童子摇橹。从此逸士的形象看,可能是魏晋时“嗜酒能啸”并善鼓琴的“竹林七贤”之一阮籍的写照。画风与盛氏至正辛卯(1 3 51年)所作的《沧江横琴图》颇为一致。

《幽篁秀石图》顾安元代 图中湖石危立,玲珑剔透;石后丛篁林立,竹竿瘦劲,竹叶上仰,绰约多姿;更有稚笋数双,穿插丛竹间,一派春意盎然之景色。湖石带勾带染,造型隽美,富有立体感和装饰味。笔法道劲,浓淡相宜,为顾氏墨竹画之代表作。自识“东淮顾安定之”。

《葛稚川移居图》王蒙元末 此图表现葛洪携子侄徙家于罗浮山炼丹的故事。画中重山复岭,飞瀑流泉,以细笔勾皴,略带小斧劈;丹柯碧树,用双钩填色;人物虽小但勾描工中带拙,形神兼备。山石纯用水墨,仅树木、人物、屋宇处施以淡赭、花青和红色,是王蒙山水画又一风格之杰作。画右上自识“葛稚川移居图。蒙昔年与日章画此图,已数年矣。今重观之,始题其上。王叔明识。”

国画创作感想

创作感想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学生时代的记忆中,初见这篇文章时觉得有些异类,那哀婉的故事打动过很多人的心,而我尤对开头的那句动人而透着忧伤的句子有了深深的印象,而这就形成了我的作品内容。 我所选的是工笔花鸟,并且用绢作为载体,一对纯白的孔雀,在昂扬的春意里凝视满树花开。这是画中最直观的内容,右上方两只小鸟隐匿枝叶中,好奇的观望着孔雀的举动,整体布局选择的是较为舒适的S型,最开始,并没有左下方的山石流水,但因为我的作品尺幅较大,显得将孔雀“悬空”起来,视觉上很不平衡,于是我借用学习时临摹的明朝著名花鸟画家吕纪的一幅画作上的山石加以结合,吕纪画花鸟画十分出色,他近学边景昭,远师南宋画院体格,敷色绚烂,为明代院体花鸟画家代表之一。 既然提到工笔花鸟就不能不说它的发展史。 绵延的中国花鸟画史上,画派渐成,画风传承。五代黄筌、徐熙并起,渐成两大系统,以后继续衍生。明代花鸟画演变成四大系统,一为边景昭、吕纪的黄氏体,二为林良、徐渭的大写意体,三为陈淳的简笔水墨淡彩小写意体,四为周之冕的勾花点叶兼工写体。 五代黄筌、徐熙两大系统是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的重要的画派衍生。明代花鸟画的四大系统,亦是考察中国花鸟画派衍生之变的重要窗口。边景昭,字文进,博学能诗,擅画花鸟,继承两宋院体工笔重彩的传统,作品妍丽堂皇,精细工致,韩昂《图绘宝鉴续编》称其作品“不但勾勒有笔,其用墨无不合宜”。传世之作有《竹鹤图轴》、《竹鹤双清图轴》(与王绂合作)、《杏竹春禽图轴》、《三友百禽图轴》等。 吕纪画花鸟画十分出色,他近学边景昭,远师南宋画院体格,敷色绚烂,为明代院体花鸟画家代表之一。其作品《浴凫图轴》很好地处理了浴凫与流水的关系,构图大胆,笔墨流畅,设色雅淡,气息清和,体现了明代花鸟画家的娴熟技法和时空营造能力。 林良的花鸟画注重写意,墨气豪放,对于文人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建树,具有启迪意义。他擅画水墨花鸟,其《双鹰图轴》,气势磅礴,鹰目炯炯,枝叶穿插,墨色淋漓,反映了明代院体画之十足神采。 徐渭的大写意体用笔简练,不求像物,重在写其意趣性情,故称“写意”。他的画较之以前的减笔写意画更为简约概括,放逸豁达,故谓“大写意”。徐渭的作品题材囊括花卉、

水墨画入门基础

水墨画入门基础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水墨画入门基础》的内容,具体内容:水墨画:由水和墨经过调配水和墨的浓度所画出的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更多时候,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表。也称国画,中国画。墨水画是中国传统画之一。墨水是国画的起源,以笔墨... 水墨画:由水和墨经过调配水和墨的浓度所画出的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更多时候,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表。也称国画,中国画。墨水画是中国传统画之一。墨水是国画的起源,以笔墨运用的枝法基础画成墨水画。线条中锋笔,侧锋笔,顺锋和逆锋,点染,擦,破墨,拨墨的枝法。墨于水的变化分为五色。画成作品,题款,盖章。就是完整的墨水画作品。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一) 1学习水墨画工具很重要,初学者需要准备 笔:小号羊毫提笔,长锋羊毫笔,长锋狼毫书、狼毫书画笔和小号狼毫笔等。 墨:初学用墨汁即可 纸:需要宣纸(初学练习技法可用普通白纸代替) 砚:砚台、瓷盘。 其他:国画用颜料、笔洗、镇尺等 2水墨画的执笔方法如同书法,也就是指实掌虚的方法,即大拇指、食

指、中指夹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拇指并拢上抵住笔杆。需要悬肘悬腕,初学时最好站着画,一般作画也多为站画。 3用笔方法:中锋运笔,笔杆垂直于纸面,笔尖在墨迹中间运行,适于勾线; 顺锋运笔,运笔时按照常规顺序运行,即为自上而下,自左而右运笔。逆锋运笔,同顺锋运笔相反,即为自下而上,自右而左运笔。 侧锋运笔,书画时笔杆侧向一边,笔尖在墨迹一边运行,适于大笔涂抹。 4墨分5色:焦、浓、重、淡、清。可以根据自己要作画的需要来调出需要的墨色,初学,在墨盘中直接蘸上的墨为焦墨,经墨再蘸上水为浓墨,多加水,墨色稍有变化为重墨,水泡合后出现的墨色为淡墨,将笔上的墨用清水涮净,留下来的墨为清墨。 5水墨画初学可画竹做为练笔。选用大一点的笔,蘸上重墨,以逆锋提笔的方法画竹杆。再在笔节上画出枝。 用锋长一点的笔画画竹叶,竹味的画法有个字法、介字法、人字法等三种常用方法。也可根据自己需要灵活运笔。为了调节竹叶的疏密度,要采取浓墨和淡结合的方法来画。 再画稍干一点后,用重墨点上竹节,可画成几字或八字。 6水墨画初学多颜色画法,可以画简单的花卉,果实为练习。可选用大点的笔以侧锋运笔画叶片,用淡墨画后方的叶,来烘托立体效果。花卉和果实的颜色需要用国画颜料来调。多多练习才能掌握其方法。画稍画一些用重墨画上叶脉。 7水墨画山水的画法分为构图,结构,积墨处理。构图时可先用碳条来

国画赏析

国画赏析 内容摘要:本文从国画的不同角度赏析,通过对画的画法、线条等多方面的不同揭示了画的内容及深度。 关键词:气韵、笔墨、形式、构图 参考文献: [1]郭玫宗,中国画艺术赏析。中国纺织出版社 [2]罗淑敏,对焦中国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民族绘画的统称,也称国画或水墨画。它以墨为主要颜料,以水为调和剂,以毛笔为主要工具,以宣纸和绢帛为载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特有画种。它植根于华夏浓厚的文化沃土之中,跨跃不同时空,历经萌芽、发展、成熟、创新、再发展的诸多不同阶段,形成了融汇民族文化素养、思维方式、审美意识和哲学观念的完整的艺术体系。它与西方的油画形成了两座并峙的艺术高峰。 欣赏中国画要抓住绘画的常理与绳纲。何为绳纲呢?谢赫提出的“六法”论;顾恺之“以形写神”;张彦远“载其容,备其象”;荆浩“六要”原则;齐白石“似与不似之间”,等等。本文研究的重点是以谢赫的“六法”为基础,提出欣赏解读中国画要注重作品的气韵、笔墨、构图和形式,掌握方法后,才能真正读懂作品的底蕴和内涵。 一、欣赏作品要看气韵 早在1500年前,南齐的谢赫就提出了品画艺术的标准“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项法则。气韵生动,是对作品的总体要求,是艺术达到的最高境界,也是品评、赏析中国画的主要原则。 气韵,在传统中国画中,是指神气与韵味的总和。石涛曰“作书作画,无论老手后学,先以气胜得之者,精神灿烂,出之纸上”。元代杨维桢指出:“故论画之高下者,有传形,有传神。传神者,气韵生动是也。”清代唐岱谈到:“六法原以气韵为先,然有气则有韵,无气则呆板矣。”清方薰则说:“气韵生动,须将生动二字省悟,能会生动,则气韵自在”。由于历代艺术家的分析、总结,气韵生动成了绘画的首宗要义,成为画家在创作中追求的最高目标,也成为中国画品赏的主要准则。 二、欣赏作品要看笔墨 “六法”中,谢赫将“骨法用笔”列在第二位。“骨法”在中国画中指的是运用线条作为骨架进行造型的方法。它融合了汉字书法中用笔的规律和美学原则,体现出线条

写意中国山水画图片欣赏

写意中国山水画图片欣赏 在中国写意山水画发展史上宋代是最重要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是中国山水画名家大量涌现、佳作层出不穷的时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的关于写意中国山水画图片,欢迎欣赏学习。 关于写意中国山水画图片欣赏关于写意中国山水画图片1 关于写意中国山水画图片2 关于写意中国山水画图片3 关于写意中国山水画图片4 关于写意中国山水画图片5 山水画构图情趣 中国山水画情趣美是一幅画里情调和趣味所产生出的美感。对情趣美的追求,始于对姐妹艺术的借鉴。民间艺术、儿童画及农民画的直率、天真、稚拙、自由,给“正襟危坐”的正统的中国山水画以启迪。情趣美包括笔墨的情趣美、造型的情趣美、构图的情趣美。传统山水画中对情趣美的认识不足。就笔墨而言,古人是非常重视笔县的。千年以来,对笔墨的锤炼使中国画的笔墨运用炉火纯青。也有些画家在极尽笔扭之能事时,客观上笔情扭趣得到了展现。但就主观而

言。他们还不能意识到这点,即使意识到,也不会以此为追求目的。在传统山水画里,笔墨始终是情意的附庸,是观念的载体,是程式的奴仆。造型、构图也是如此。山水画不一定非要居中而绘,构图方式可以灵活多变,偏山斜水别有情趣。绘画本来就是一种陶冶性情的文化活动,要种类丰富才能称之为胜景。南宋时期有被称为“马一角”的绘画大师马远 与被称为“夏半边”的绘画大师夏圭,合成“马夏”,他们将偏山斜水演绎的饶有意趣,引观者共鸣,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清初画家朱耷的山水画可以说脱尽窠臼,但其冷涩的笔里、怪异的构图、扭曲的造型是表现残山剩水的需要;是写愁寄恨、愤世嫉俗的心态写照。人评其画“墨点无多泪点多”,可见墨 点只是泪点的载体而已。 直到现代,中国山水画的笔墨、造型、构图等形式才得以解放,才有了其本身的情趣可言。和传统画家迥然有别的是,有一些现代画家就是以追求、表现情趣美为目的,是自觉的。比如通过对笔墨的特殊运用(用笔的散锋,用墨的冲破、撒盐等),通过对画面形象的夸张、变形,通过对构图的分割、解构、反常规的处理等。化笔墨为情趣,化景物为情趣,化构图为情趣,使画面呈现出有情趣的美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是综合的,也可能是有所侧重。

2017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翻译练习题:水墨画

2017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翻译练习 题:水墨画 * 请将下面这段话翻译成英文: 水墨画(ink wash painting)是一种毛笔画。基本水墨画只使用深浅不一的黑色墨水。唐朝时,水墨画得到发展。人们普遍认为是王维将颜色加入到当时的水墨画中。水墨画的目标不仅仅是复制物体的外观,还要捕捉它的灵魂。要想画一匹马,水墨画家必须了解马的肌肉和骨骼,更要了解马的气质(temperament)。要想画一朵花,水墨画家并不需要完全描摹它的花瓣和颜色,重要的是传达它的活力和芳香。 参考翻译: Ink wash painting is a type of brush painting.Onlyblack ink is used for the painting of basic ones, invarious concentrations.During the Tang Dynasty,inkwash painting got developed.Wang Wei is generallycredited as the painter who applied color to existingink wash paintings.The goal of ink wash painting is not simply to reproduce the appearanceof a subject,but to capture its soul.To paint a horse,the ink wash painting artist mustunderstand its temperament better than its muscles and bones.To paint a flower,there is noneed to perfectly portray its petals and color,but it is essential to convey its liveliness andfragrance. 1.基本水墨画只使用深浅不一的黑色墨水:该句可以理解为“基本水墨画只可以用黑色墨水来画,而且墨水要有不同的浓度”。 2.人们普遍认为是王维将颜色加入到当时的水墨画中:该句可译为带有定语从句的复合句,主语可定为Wang Wei,谓语则是is generally credited,即“被普遍认为”也有“人们普遍认为”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