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诊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势病种——眩晕(原发性高血压)诊疗方案(2012)

一、疾病诊断

(一)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眩晕》(ZYYXH/T18-2008),第一诊断为眩晕(TCD编码:BNG070)。诊断要点:头晕目眩,轻则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舟车,甚则昏仆;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虚证者可见沉细弱脉,实证者以弦滑脉多见。

(二)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高血压》(ZYYXH/T67-2008)。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诊断要点:以静息、非药物状态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多次重复血压测定所得平均值作为依据。收缩压≥140mmHg或(和)舒张压≥90mmHg即诊断为高血压。

二、证候诊断

1、肝阳上亢证

主症:眩晕;头痛。

次证: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腰膝酸软;潮热盗汗;耳鸣健忘。

舌脉: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诊断:主症中1项+次症中2项,结合舌脉。

2、痰浊内蕴证

主症:眩晕;头痛。

次证:头重如裹;呕吐痰延;口淡粘腻;胸脘痞闷;肢体困重。

舌脉:苔白腻;脉弦滑。

诊断:主症中1项+次症中2项,结合舌脉。

3、瘀血阻络证

主症:眩晕日久;头痛明显。

次证:口唇紫暗;爪甲紫暗;舌质暗或有瘀斑瘀点;舌下静脉迂曲、怒张、色紫暗。

舌脉:舌苔薄,脉涩。

诊断:主症中1项+次症中1项,结合舌脉。

4、肾精不足证

主症:眩晕耳鸣;精神萎靡;腰膝酸软。

次证:心悸健忘;失眠梦遗;口干口渴。

舌脉:舌红,脉细数。

诊断:主症中1项+次症中1项,结合舌脉。

5、气血两虚证

主症:眩晕时作;短气乏力;面色少华或萎黄。

次证:神疲健忘;心悸失眠;腹胀便溏;舌质淡。

舌脉:苔薄白;脉细弱。

诊断:主症中1项+次症中1项,结合舌脉。

三、治疗方案

(一)分型论治

1、肝阳上亢证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杂病证治新义》天麻钩藤饮加减,基本方:天麻12g,钩藤后下12g,石决明先煎15g,栀子9g,黄芩9g,川牛膝9g,杜仲9g,益母草9g,桑寄生12g,夜交藤15g,茯苓9g。

加减:兼便秘者可加大黄后下6g,芒硝冲服6g,以通腑泄热;若阳亢化风者,宜加羚羊角粉冲服0.6g,牡砺先煎10g,代赭石15g以镇肝息风;若兼阴虚者,加龟甲先煎10g,鳖甲(先煎)10g,制何首乌10g,生地黄10g以滋阴潜阳。

2、痰湿壅盛证

治法:燥湿化痰,健脾和胃。

方药:《医学心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基本方:半夏15g、白术15g、天麻15g、茯苓30g、蔓荆子30g、藿香15g、佩兰12g、木香6g、砂仁12g、石菖蒲15g。

加减:眩晕较甚,呕吐痰涎者,可加代赭石15 g,旋覆花10g,胆南星6g 以化痰降逆;属痰郁化火者,宜用温胆汤加黄连10g,黄芩10g以化痰清热。

3、瘀血阻络证

治法:活血通络。

方药:《医林改错》通窍活血汤加减,基本方:桃仁15g,红花10g,当归12g,生地黄12g,葱白10g,赤芍12g, 赤芍12g,甘草6g。

加减:兼身倦乏力,少气自汗者,加黄芪10g以补气行血;兼畏寒肢冷者,可加附子先煎6g,桂枝10g以温经通络。

4、肾精不足证

治法:滋养肝肾、益精填髓

方药:《景岳全书》左归丸加减,基本方:熟地24g,山药12g,枸杞子12g,山茱萸肉12g,川牛膝9g,菟丝子12g,鹿角胶12g,龟板胶12g。

加减:真阴不足,虚火上炎者,去枸杞子,鹿角胶,加女贞子10g,麦门冬12g以养阴清热;气虚者,加人参9g以补气。

5、气血两虚证

治法:补益气血、调养心脾

方药::《济生方》归脾汤加减,基本方:党参6g,茯苓9g,白术9g,黄芪12g,龙眼肉12g,酸枣仁12g,远志6g,当归9g,炙甘草3g。

加减:神经衰弱,夜寐不安者加合欢皮6g,夜交藤6g以安眠。

(二)辨证论治创新点

在高血压眩晕的证素研究中,我们发现心虚证>肝虚证、肾虚证,血瘀证>气虚、阴虚、阳虚证。心主血脉异常为高血压病的病理病机之一,血瘀证普遍存在于高血压病患者中。从心论治活血化瘀治疗高血压,尤其从益气活血化瘀角度治疗高血压,创制了降压通脉方,提高了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气虚血瘀证

主症:眩晕;头痛。

次症:A、神疲乏力;气短懒言。

B、面色晦暗;唇甲紫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舌下静脉迂曲、怒张、色紫暗。

舌脉:舌苔薄;脉沉弱或涩。

临床诊断:主症中1项+次症A中1项+次症B中1项,结合舌脉

治法:益气活络活血通窍

方药:降压通脉方加减,基本方:黄芪30g、党参15g、桃仁15g、红花

12g、丹参15g、川芎12g、赤芍15g、三棱12g、莪术12g、鸡血藤30g、牛膝9g。

(三)降压药物使用

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5)。将降压药分为:

钙离子拮抗剂(CCB):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

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等。

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ARB):氯沙坦,缬沙坦,替米沙坦等。

β阻滞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等。

α阻滞剂:酚妥拉明,哌唑嗪等。

利尿剂:氢氯噻嗪,螺内酯等。

(四)中成药辨证选择

1、肝阳上亢证:天麻钩藤颗粒、杞菊地黄丸、清肝降压胶囊、脑立清、清脑降压片、脑立清、强力天麻杜仲胶囊等。

2、痰湿壅盛证:牛黄清心丸、安脑丸、牛黄降压丸、脑立清等。

3、瘀血阻络证:愈风宁心片等。

4、肾精不足证:健脑补肾丸等。

5、气血两虚证:归脾丸等。

(五)眩晕的中医药综合疗法

1、针灸疗法

(1)主穴:百会、风池、头侠、太阳、悬钟。

(2)辨证论治:肝阳上亢者,加太冲、行间;气血亏虚者,加气海、足三里;痰浊内蕴者,加内关、中脘、丰隆;瘀血阻络者,加血海、膈俞;肾精不足者,加肾俞、太溪。实证针用泻法,虚证针用补法。

(3)耳针:选穴:肾上腺、皮质下、降压沟、心、交感区及耳尖。每次选

4~5个穴,用5分毫针刺,每穴捻1分钟,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

(4)刺血疗法:选穴:大椎、百会、十二井穴。持三棱针,局部消毒后,点刺上述穴位出血,每穴出2~5滴血,每隔3~5天刺疗1次,5次为1疗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