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亚健康与治未病
“亚健康”与中医“治未病”

就会 导致 脏腑 气血 升 降及气 血 运行 的紊 乱 , 而产 生一 从
系列 病理 变化 。“ 不治 已病 治未 病 ” 的理 论 , 是 重视 内 就 因—— 人 体正 气在 防病 益 寿 延 年 的重 要作 用 。这种 以 内因为主 的观 点 , 出表现 在养 生 防病方 面 。重视 情志 突 的调 节 , 真气 的保 养 , 及 主要脏 器有 : 、 、 。肝主 涉 肝 脾 肾 疏泄 、 条达 、 喜 畅通 气 机 。肝 藏 血 ; 为后 天 之 本 , 脾 主运 化 , 气 血生化 之 源 , 统血 ; 为 脾 肾为先 天之 本 , 主藏精 ( 藏 精 有二 , 为先 天 之精 , 为后 天之 精 ) 主 生 殖 , 水 , 一 二 , 主 主髓 , 主骨 , 于脑 。肝 藏血 、 藏精 , 者 均 系人 体 重 通 肾 二 要 的物质 精华 , 且相 互 化 生 , 有 “ 癸 同源 ” 论 。从 故 乙 之
黄丸合小 柴胡汤 ; 阳虚 者 用 金 匮 肾 气 丸 合 小 柴 胡 汤 。
很 好 。有 1 的 人 处 于 被 确 诊 为 患 病 , 于 不 健 康 状 5 属
态 , 7 的人 处 于 “ 健 康 ” 态 。“ 健 康 ” 一 种 而 O 亚 状 亚 是 临界状 态 , 处于 亚健 康 的人 虽 然 没 有 明确 的疾 病 , 却 但 已经 出现精 神及 适应 能力 下降 , 如果 这 种状态 不 能得 到 及 时 的纠正 , 常容 易引起 心 身疾病 。 通 祖 国 医学对 “ 亚健 康” 早有 论述 ,黄 帝 内经 》 :是 《 日 “ 故 圣人 不治 已病 治 未 病 , 治 已乱 治 未 乱 , 之 谓 也 。 不 次 夫 病 已成 而 后药之 , 已成 而后 治之 , 犹渴 而穿井 , 乱 譬 斗
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防治

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防治当今社会,人人关注健康,追求健康,何为健康?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三方面的完美状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观的变化,医疗模式正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的模式。
20世纪末,全球医学界大讨论的最终结论是:最好的医学不是治好病的医学,而是使人不生病的医学。
亚健康是处于疾病与健康间的不良状态,任其发展,后果堪忧。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亚健康是21世纪威胁人类的头号杀手。
如何尽早发现和干预,使其恢复健康,已是世界各国人民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亚健康的形成和危害亚健康状态的人群特征是:精神欠佳,机体活力降低;反应能力减退;待人处事较差,适应能力下降等。
据统计,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已超过7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0%~70%。
亚健康状态会明显影响工作、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在亚健康人群中,高级管理人员、机关干部、脑力劳动强度大的人群占了很高比例,可导致社会创造能力和正确决策能力的下降。
亚健康作为不适状态,如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往往会转化为器质性疾病,大多数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均是从亚健康状态转入的,个别会出现无病兆猝死、过劳死等现象。
当今社会,慢性病和亚健康的高发生率,已成为广大人民健康的威胁,也是导致医疗费用大幅上涨和“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之一。
因此,重视亚健康,干预亚健康,已成为社会和个人的共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更高的健康水平;重大疑难疾病治疗的困境需要医疗重心前移;减少医疗投入、减轻经济负担需要对亚健康进行积极的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
大量的临床调查和研究表明,亚健康的形成,绝大部分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通过改善生活方式,80%的心脏病和糖尿病、70%的中风、50%的癌症是可以避免的。
在如何维护健康方面,世界卫生组织在2000年提出了“合理膳食,戒烟,心理健康,克服紧张压力,体育锻炼”等促进健康准则。
“治未病”与亚健康干预

“治未病”与亚健康干预*导读:中医学治未病思想在防治亚健康状态方面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内容,为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中医学自身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与挑战。
*有关概念《内经》中广义的未病概念,除了包括健康状态,以及机体阴阳、气血、脏腑、营卫失衡但尚未达到病的状态,还包括了已病防传阶段、慢性病的缓解期及瘥后正虚防复的阶段。
就中医理论而言,亚健康是身体已经出现了阴阳、气血、脏腑、营卫的不平衡现象,但尚未发展到已病状态而已。
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亚健康状态的干预,大体包含两个层面:从健康到亚健康的预防和从亚健康到疾病的防治,此即所谓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未病先防,即在亚健康发生之前,通过各种措施,做好预防。
中医主张以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为指导,强调通过主动地调摄情志、适度劳逸、合理膳食、谨慎起居,以及气功、导引、太极拳等健身方法和针灸、推拿、药物等医疗调养方法,达到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精神与身体的和谐统一,从而提高机体正气抗邪的综合能力。
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中医学的养生之道及医疗调养不仅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与整体健康水平,还对亚健康的预防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明显的优势。
既病防变,是指早期诊治亚健康,并掌握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及传变途径,以阻断其发展与传变。
亚健康处在健康与疾病的中间状态,中医学在治未病指导思想下,根据辨证论治判断亚健康可能的发展方向,并采取上述积极有效的预防手段,从而阻止其向疾病转变。
*治未病在亚健康方面的干预1.辨证施治从整体出发,针对出现的异常感觉和特征,分析、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并根据证候有的放矢地进行各种治疗。
这样,在无明确病因的症状出现之初,即可进行治疗,能够对亚健康状态进行及时有效地干预,阻止其向疾病转变。
与现代医学针对病原的治疗方法相比,中医的辨证论治,能够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目前,亚健康状态尚无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临床常见虚证、虚中夹实之证,根据辨证结果运用疏肝行气、健脾益胃、养心安神、滋补肝肾、养血活血通络等治法,或是使用针灸疗法,以使气血阴阳归于平衡,促进脏腑功能趋于正常,使身体机能达到和谐的健康水平。
最新中医治未病与健康教育

中医治未病理念融入健康教育
治未病理念强调预防为主,通过调整饮食、起居、情志等,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健康 教育则是以传播健康知识、培养健康行为为目标,促进个体和群体的健康。将治未病理念融入健康教 育,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掌握预防疾病的方法,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治未病在现代的实践与应用
治未病理念在现代中医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针灸、推拿、中药调理等。
治未病理念也与现代医学的预防医学思想相契合,因此在公共卫生领域也得到了广 泛应用。
通过推广治未病理念,可以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和传播。
02
中医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提高公众健康意识
中医健康教育网络建设
总结词
中医健康教育网络建设是通过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等技术手段,搭建一个覆盖广泛的中医健康教育平台 。
详细描述
利用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的优势,建立中医健康教育网站、微信公众号、APP等平台,提供在线咨询、 健康教育课程、健康管理等服务,方便公众随时随地获取中医健康教育的信息和帮助。
04
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引导公众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饮食、适量 运动、规律作息等。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健康教育,改善公众的生活质量,增强身心健康,提高 幸福感。
03
中医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普及
总结词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普及是中医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旨在提高公众对中医 养生保健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详细描述
通过开展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编写相关科普读物、制作宣传资料等方式, 向公众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如四季养生、饮食调理、运动养 生等。
中医治未病理念如何指导亚健康干预

中医治未病理念如何指导亚健康干预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亚健康状态已经成为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许多人常常感到疲劳、焦虑、睡眠不佳,身体机能也不如以往,但去医院检查却又查不出具体的疾病。
这时,中医的“治未病”理念就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价值和指导意义。
中医“治未病”理念源远流长,其核心思想在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强调在疾病尚未形成或处于萌芽状态时就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这一理念与亚健康干预的需求高度契合。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亚健康。
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诊断,但身体和心理上已经出现了各种不适症状。
比如,经常感到疲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情绪波动大、睡眠质量差、容易感冒等。
这些症状可能是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不良的生活习惯、环境污染、不合理的饮食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那么,中医治未病理念是如何具体指导亚健康干预的呢?其一,中医强调养生保健。
中医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顺应自然规律是保持健康的基础。
比如,根据四季的变化调整饮食和起居。
春季万物生发,适合多吃一些具有生发之性的食物,如豆芽、春笋等;夏季炎热,要注意防暑降温,饮食宜清淡;秋季干燥,应多吃润肺滋阴的食物,如梨、百合等;冬季寒冷,可适当进补,食用一些温热的食物,如羊肉、核桃等。
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避免熬夜。
其二,中医注重情志调节。
情志失调是导致亚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医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过度都会损伤相应的脏腑。
例如,长期的愤怒会伤肝,过度的忧虑会伤脾。
因此,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可以通过听音乐、读书、旅游等方式来放松心情,减轻压力。
当出现不良情绪时,要及时进行疏导,避免长期积压在心中。
其三,中医倡导适度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促进气血流通,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但运动要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
治未病与亚健康.

治未病健康工程的目的是:不断提高中医预防 保健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 的多层次多样化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需求。 治未病健康工程的载体是:以国家中医药管理 局已经确定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为 主体,并根据发展要求和条件基础,在严格把 关指导下,逐步扩大试点单位。
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 基本规范(试行)
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平台建立
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平台指提供中医预防
保健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成立背景
在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吴仪
副总理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 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开创 性地提出了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和 完善中医保健服务体系的要求,并就此 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200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在全国 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
三、服务流程
健康状态信息采集、健康状态信息管理
(建立健康状态信息库)、健康状态辨识、 健康状态评估、健康干预方案制定、健 康干预措施实施、干预效果评估等。
四、服务区域及其基本要求
(一)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管理区域。主要用于采集和录入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信 息。 健康检查(体检)区域应当满足设备与功能需要,可整合本单位的其他相关资源。 (二)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区域。主要用于分析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信息 并进行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应当相对独立,每间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至少 有一间。 (三)健康咨询与指导区域。主要用于根据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 估结果,制定健康干预方案,指导服务对象进行健康干预,接受服务对象的健康 咨询。应当相对独立,若因条件限制,也可与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区域合 用,但区域面积应当满足开展业务工作的需要。 (四)健康干预区域。主要用于根据健康干预方案,为服务对象提供各种中医特 色的健康干预服务。应当相对独立,区域面积应当满足开展业务工作的需要。各 种干预方法的服务区域应当相互隔开,服务环境的私密性能有效保护服务对象的 隐私。 (五)辅助区域。主要用于服务对象的等候休息,开展健康宣教、服务管理以及特 需服务等。区域面积应当满足开展业务工作的需要。
“治未病”观在亚健康人群中的中医护理指导

“治未病”观在亚健康人群中的中医护理指导治未病”是中医文化中的一项重要理念,强调预防和调理,旨在通过调养气血、调整情志、调和阴阳等方法,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疾病的发生。
在当代社会,亚健康问题日益严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亚健康状态特指机体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但尚未引起疾病。
采用中医护理指导对亚健康人群进行“治未病”观的调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将就“治未病”观在亚健康人群中的中医护理指导进行探讨。
一、亚健康的定义亚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功能未完全康复但又未发展成慢性病的一种中间状态。
通俗的理解,亚健康状态是指身体出现一些轻微的功能和器官异常,但并未到达疾病的临界点。
亚健康状态是一个过程,有一定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亚健康的边界是不确定的,体现出一个较大的波动区间,是由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而形成的。
亚健康状态可能表现为疲劳,失眠,头晕,食欲减退,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等症状。
二、中医“治未病”观中医“治未病”,是中医药预防疾病的重要概念,其思想核心是坚持治未病、调理存中。
它主张通过调整体质、调理气血、调和阴阳等手段,增强人体抵抗病毒入侵的能力,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中医“治未病”的核心是预防为主。
中医强调“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未病,下医治已病”。
强调了对未病状态的重视与关注。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中医提倡养生保健,调节身体平衡,提高免疫力,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三、中医护理指导1. 调理情志中医认为情志的不调会影响脏腑的功能,进而导致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人群应该保持情绪平稳、避免压力过大,可以借助中医养生之道,如打坐、静坐、听音乐、读书等方式,来调理情志,保持身心健康。
2. 调养饮食中医认为“药食同源”,食物对身体有很大的调理作用。
亚健康人群应该注意饮食的调理,多食用一些有益身体的食物,如绿色蔬菜、水果等,注意平衡营养,避免过量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
避免熬夜、不规律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
亚健康与中医“治未病”

亚健康与中医“治未病”亚健康是一种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如精力下降、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抑郁及抵抗力差等。
目前,现代医学对此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以休息及服用各种维生素,对于重症患者劝服小剂量抗抑郁药物,效果多不明显。
传统中医学在调治亚健康状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素问•四气调神论》中就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祖国医学“治未病”的学术思想及养生健体防病之法,对于亚健康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体检,即是通过中医体质辨识来确定每个人的体质特征,然后根据体质分型的结果,对受检者日常生活、饮食、情绪、起居等进行恰当的指导,这就补充了西医体检在亚健康诊断和干预方面的不足。
中医体质学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
体质是可以调整的,它既禀于先天,又关系于后天。
重视体质差异,实施人体化诊疗,贯彻“因人治宜”的思想,根据不同体质类型或状态,或补气,或养阴,或温阳,或利湿,或开郁,或疏血,以调整机体阴阳失衡,这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治疗原则。
及早发现、干预体质的偏颇状态,进行病因预防、临床前期预防、临床预防,实现调质拒邪、调质防病及调质防变,以实践中医“治未病”。
如阳虚体质怕冷的人,可多食牛肉、羊肉、韭菜、生姜等温阳之品,少食梨、西瓜等生冷寒凉食物,少饮绿茶,还可食用当归生姜羊肉汤等。
湿热体质的人,饮食以清淡为主,可多食赤小豆、绿豆、芹菜、黄瓜、藕等甘寒的食物,可进行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等活动。
气郁体质的人宜多食黄花菜、海带、山楂、玫瑰花等具有行气、解郁、消食、醒神作用的食物,要多参加群众性的体育运动。
“治未病”不只包含未病先防这一个层面,还包括有病早治、已病防变、病盛防危、新愈防复等层面,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应用于临床,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健康与治未病亚健康与治未病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出现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
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是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移状态”、“灰色状态”等的称谓。
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我国称为“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自测方法1、是否经常吃油炸食品、高热量食物、腌制食品?2、是否经常抽烟、喝酒、熬夜、作息时间不规律?3、是否经常便秘,大便臭味、冲不净,脸上长斑、长痘、皮肤灰暗?4、是否有脑供血不足,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肢体麻、胀、痛,步态不稳等?5、是否有心慌、胸闷、胸口痛,有时是左上肢及背部痛,进一步会出现上楼或劳动出气困难,严重时可能会有绞痛感等。
6、精神压力大、烦躁、焦虑易激怒、情绪低落、悲观、厌世,不愿与外界接触。
7、免疫力差,浑身乏力、易疲倦,经常性感冒、口腔溃疡等。
8、性能力下降。
中年人过早地出现腰酸腿痛,性欲减退或男子阳痿、女子过早闭经,都是身体整体衰退的第一信号。
9、“将军肚”早现。
25~50岁的人,大腹便便,是成熟的标志,也是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冠心病的伴侣。
10、脱发、斑秃、早秃,每次洗发都有一大堆头发脱落。
我们可以对照以上“信号”自我检查,具有上述两项或两项以下者,则为“黄灯”警告期,目前尚无需担心,具有上述3~5项者,则为一次“红灯”预报期,说明已经具备“过劳死”的征兆;6项以上者,为二次“红灯”危险期,可定为“疲劳综合征”———“过劳死”的“预备军”。
另有三种人易“过劳死”:一是有钱(有势)的人,特别是只知道消费不知道保养的人;二是有事业心的人,特别是称得上“工作狂”的人;三是有遗传早亡血统又自以为身体健康的人。
健康状态1.健康状况应有的状态⑴体重基本稳定:一个月内体重增减不超过4kg,超过者为不正常。
⑵体温基本在37℃左右:每日的体温变化不超过1℃,超过1℃者为不正常。
⑶脉搏每分钟在75次左右:一般不少于60次,不多于100次,否则为不正常。
⑷正常成年人每分钟呼吸16~20次:呼吸次数与心脉跳动的比例为1:4,每分钟呼吸少于10次或多于24次为不正常。
⑸大便基本定时:每日1~2次,若连续3天以上不大便或一天4次以上为不正常。
⑹每日进食量保持在1~1.5kg左右:连续一周每日进食超过正常进食量的3倍或少于正常进食量的1/3为不正常。
⑺一昼夜的尿量在1500ml左右:连续3天24小时内尿量多于2500ml,或一天内尿量少于500ml为不正常。
⑻成年女性月经周期在28天左右:超前或推后15天以上为不正常,常有痛经伴随。
⑼正常成年男女结婚后能生育:夫妻生活在一起未避孕,3年内不育为不正常。
⑽每日能按时起居:睡眠6~8小时,若不足4小时或每日超过15小时为不正常。
2.亚健康测试[方法一]⑴“将军肚”早现。
25~50岁的人,大腹便便,是成熟的标志,也是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冠心病的伴侣。
⑵脱发、斑秃、早秃。
每次洗发都有一大堆头发脱落,这是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所致。
⑶频频去洗手间。
如果你的年龄在30~40岁之间,排泄次数超过正常人,说明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开始衰退。
⑷性能力下降。
中年人过早地出现腰酸腿痛,性欲减退或男子阳痿、女子过早闭经,都是身体整体衰退的第一信号。
⑸记忆力减退,开始忘记熟人的名字。
⑹心算能力越来越差。
⑺做事经常后悔、易怒、烦躁、悲观,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⑻注意力不集中,集中精力的能力越来越差。
⑼睡觉时间越来越短,醒来也不解乏。
⑽想做事时,不明原因地走神,脑子里想东想西,精神难以集中。
⑾看什么都不顺眼,烦躁,动辄发火。
⑿处于敏感紧张状态,惧怕并回避某人、某地、某物或某事。
⒀为自己的生命常规被扰乱而不高兴,总想恢复原状。
对已做完的事,已想明白的问题,反复思考和检查,而自己又为这种反复而苦恼。
⒁身上有某种不适或疼痛,但医生查不出问题,而仍不放心,总想着这件事。
⒂很烦恼,但不一定知道为何烦恼;做其他事常常不能分散对烦恼的注意,也就是说烦恼好像摆脱不了。
⒃情绪低落、心情沉重,整天不快乐,工作、学习、娱乐、生活都提不起精神和兴趣。
⒄易于疲乏,或无明显原因感到精力不足,体力不支。
⒅怕与人交往,厌恶人多,在他人面前无自信心,感到紧张或不自在。
⒆心情不好时就晕倒,控制不住情绪和行为,甚至突然说不出话、看不见东西、憋气、肌肉抽搐等。
⒇觉得别人都不好,别人都不理解你,都在嘲笑你或和你作对。
事过之后能有所察觉,似乎自己太多事了,钻了牛角尖。
我们可以对照以上“信号”自我检查,具有上述两项或两项以下者,则为“黄灯”警告期,目前尚无需担心,具有上述3~5项者,则为一次“红灯”预报期,说明已经具备“过劳死”的征兆;6项以上者,为二次“红灯”危险期,可定为“疲劳综合征”———“过劳死”的“预备军”。
另有三种人易“过劳死”:一是有钱(有势)的人,特别是只知道消费不知道保养的人;二是有事业心的人,特别是称得上“工作狂”的人;三是有遗传早亡血统又自以为身体健康的人。
[方法二]对照下面的这些症状,测一测自己是不是处于亚健康状态。
如果你的累积总分超过50分,就需要坐下来,好好地反思你的生活状态,加强锻炼和营养搭配等;如果累积总分超过80分,赶紧去医院找医生,调整自己的心理,或是申请休假,好好地休息一段时间。
⑴早上起床时,常有较多的头发掉落。
5分⑵感到情绪有些抑郁,会对着窗外发呆。
3分⑶昨天想好的事,今天怎么也记不起来了,而且近些天来,经常出现这种情况。
10分⑷害怕走进办公室,觉得工作令人厌倦。
5分⑸不想面对同事和上司,有自闭症趋势。
5分⑹工作效率下降,上司已对你不满。
5分⑺工作一小时后,身体倦怠,胸闷气短。
10分⑻工作情绪始终无法高涨。
最令人不解的是无名的火气很大,但又没有精力发作。
5分⑼一日三餐,进餐甚少,排除天气因素,即使口味非常适合自己的菜,近来也经常味同嚼蜡。
5分⑽盼望早早地逃离办公室,为的是能够回家,躺在床上休息片刻。
5分⑾对城市的污染、噪声非常敏感,比常人更渴望清幽、宁静的山水,休息身心。
5分⑿不再像以前那样热衷于朋友的聚会,有种强打精神、勉强应酬的感觉。
2分⒀晚上经常睡不着觉,即使睡着了,又老是在做梦的状态中,睡眠质量很糟糕。
10分⒁体重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早上起来,发现眼眶深陷,下巴突出。
10分⒂感觉免疫力在下降,春、秋季流感一来,自己首当其冲,难逃“流”运。
5分⒃性能力明显下降。
10分[方法三]透过食欲可知你的健康状况:⑴食欲旺盛且容易饥饿,身体日渐消瘦,伴有口渴、多饮、多尿,这很可能是患了糖尿病。
⑵近期内食欲旺盛,但体重下降,并伴有乏力、怕热、易出汗、易激动等症状。
如果出现眼球饱满并稍微向外凸出,可能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
⑶进食大量油腻食物之后,出现食欲明显减退,并伴有腹胀、胸闷、阵发性腹痛等症状,则可能是消化不良造成的伤食。
若食欲尚可,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右上腹疼痛,这可能是胆囊出了毛病。
⑷.暴饮暴食后突然发生上腹部剧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发热,服用止痛剂不能缓解症状,可能是急性胰腺炎的表现。
⑸突然食欲减退,见食生厌,尤其是见了油腻食物就恶心,全身疲乏,腰酸无力,尿色深黄如浓茶,并见眼白发黄,可能是患了病毒性肝炎。
⑹食欲差,见食生厌,大便不正常,进食油腻食物就腹泻,这是消化不良的表现。
⑺食欲不正常并有腹胀,且多在食后加重,平卧时腹胀可减轻,并伴有恶心、胃痛等症状,这可能是患了胃下垂。
⑻40岁以上的人,在没有任何原因的情况下,食后腹部饱胀,同时伴有倦怠、食欲下降,身体日渐消瘦,可能是患了食道癌或胃癌,应及早去医院诊治。
心理亚健康心理亚健康是指在环境影响下由遗传和先天条件所决定的心理特征(如性格、喜好、情感、智力、承受力等等)造成的健康问题,是介于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
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
想了解你自己是否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问题,那么可以通过以下五个心理亚健康的表现来进行判断,如果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建议及时的进行心理健康保养,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有条件的话,可以进行一下心理辅导。
心理亚健康状态表现:1、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是否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老是忘记很多事情,在进行学习工作时,容易走神,无法集中自己的精力?其实这些都是心理亚健康的一种表现,它在提醒你,你的状态已经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要注意调整!2、思维缓慢、反应迟钝。
如果发现自己想问题时有些困难,与人交流时,脑海中偶尔“短路”大脑的反应变慢,与人交谈时,总会慢上半拍时,那么就说明你是处于一个亚健康的状态了。
3、长时间的不良情绪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出现不良情绪,一般来说都能自我调整,但是如果不良情绪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无法自我调整,那么这时就需要注意了,如果不及时的注意心理保健,有可能就会恶化,出现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4、不自信,安全感不够如果你发现最近越来越不自信,总是对未来优虑,喜欢独处,回避社会,那么你就要小心了!诱发原因⒈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办公室桌子靠桌子,使人们生活工作的物理空间过份窄小,独立的空间往往成为奢望。
⒉废气、垃圾、工业、噪音及射线等等污染,严重损害人们的生存环境,宁静祥和的环境往往被喧嚣和污浊所代替。
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收入逼迫人们过份地劳作,出现身心情“ 透支” 现象;金钱往往逼迫人们成为它的奴隶。
⒋竞争的年代、改革的年代,人们面临着被“ 炒鱿鱼” 和下岗的威胁,为了保持岗位,不得不承受越来越重的压力,陷入越来越多的矛盾。
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变化加速,使得终身学习成为必然的要求,因此,学习新知识,创造新思维,成为人们越来越重的压力和负担。
6、由于种种利益交织冲突,社会人际关系变得复杂,使得每个人建立和处理人际关系变得更加谨慎和困难。
⒎机械化、形式化的生活和工作、学习,占去了人们的大部分时间,使得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空乏,孤独成为人们生存的显著特征。
⒏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多变性,给人们的恋爱、婚姻、家庭生活的稳定性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冲击,使得人们之间的情感联系薄弱,情感受挫的机会增多,从而降低了人们对感生活的信心,影响了人们情感生活的质量。
⒐人们自身的某些不足和遗憾,往往成为自我折磨的理由。
⒑躯体生命的偶然性和暂时性,在深层次上淡弱人们奋斗进取的激情,荒诞、无谓,往往成为人们对生命真谛的体验。
另外,从事电脑工作的IT工作者也是亚健康的主要群体,由于长期操作电脑,易引发很多电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