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主干课程简介

合集下载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引言概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现代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学科,涵盖了电力系统、电子电路、控制系统等多个领域。

学习这一专业需要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工程问题。

本文将介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电气工程基础课程1.1 电路原理:电路原理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学生需要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和计算技巧。

通过学习电路原理,学生能够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1.2 电机原理:电机原理是电气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直流电机、交流电机等不同类型的电机。

学生需要了解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掌握电机的选型、运行和维护技术。

1.3 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分析是电气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涉及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短路分析、潮流计算等内容。

学生需要学习电力系统的建模方法、分析工具和解决方案,为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支持。

二、自动化控制课程2.1 控制系统原理:控制系统原理是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学生需要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和调节技术。

通过学习控制系统原理,学生能够掌握系统的稳定性、性能和鲁棒性分析方法。

2.2 工业自动化:工业自动化是自动化专业的重要课程,涵盖了传感器、执行器、PLC等自动化设备和系统。

学生需要学习工业自动化的应用领域、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为工业生产的自动化提供支持。

2.3 过程控制:过程控制是自动化专业的实践课程,学生需要了解过程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控制策略和调节方法。

通过实验操作和仿真分析,学生能够掌握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调试和优化技术。

三、电气工程实践课程3.1 电路实验:电路实验是电气工程专业的实践课程,学生需要进行电路设计、搭建和测试实验。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加深对电路原理的理解,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

3.2 电机实验:电机实验是电气工程专业的实践课程,学生需要进行电机性能测试、调速控制和故障诊断实验。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引言概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涵盖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电子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专业。

在现代社会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已经成为各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一、电气工程基础课程1.1 电路理论与分析- 介绍基本电路元件的特性和作用- 讲解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强调电路设计的重要性及实际应用1.2 电机与变压器- 研究电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探讨变压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分析电机与变压器在电气系统中的应用1.3 电力系统分析- 理解电力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 学习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探讨电力系统的保护与控制策略二、自动化控制理论课程2.1 控制系统原理- 研究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讨论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和设计方法- 分析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2.2 自动化仪表与传感器- 介绍各类传感器的原理和特点- 探讨自动化仪表的功能和应用- 讲解传感器在自动化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2.3 PLC与工业控制- 学习PLC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 研究工业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流程- 探讨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三、数字电子技术课程3.1 数字电路设计- 理解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和逻辑门- 学习数字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探讨数字电路在电子系统中的应用3.2 微处理器与嵌入式系统- 研究微处理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讨论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方法- 探讨微处理器与嵌入式系统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3.3 数字信号处理- 介绍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算法- 学习数字信号处理的应用场景和技术- 分析数字信号处理在电气工程中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四、电力电子技术课程4.1 电力电子器件与电路- 研究各类电力电子器件的特性和应用- 讨论电力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探讨电力电子技术在电气系统中的应用4.2 变频调速技术- 介绍变频调速技术的原理和分类- 学习变频器的工作原理和调速方法- 探讨变频调速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4.3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研究高压直流输电的原理和优势- 讨论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设计和运行- 分析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和前景五、电气工程实践课程5.1 电气工程实验- 进行各类电气工程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学习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5.2 电气工程设计- 参与电气工程设计项目,锻炼工程设计能力- 学习电气工程设计软件的使用和设计流程- 提高工程设计的质量和效率5.3 实习与毕业设计- 参加电气工程相关企业的实习,了解实际工作环境- 进行毕业设计项目,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结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学习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多个方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是电气工程领域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未来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详细介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

一、课程设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模块:电路理论与分析、电磁场与电磁波、电力系统与电力电子、自动控制理论与应用、电机与拖动、电气测量与仪器等。

这些模块旨在全面涵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电路分析、电磁场理论、电力系统、电力电子、自动控制理论等;2. 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具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实验技能,能够独立进行电气实验和测量;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电路理论与分析:包括电路基本定律、电路分析方法、交流电路分析、数字电路等内容;2. 电磁场与电磁波:包括电磁场基本理论、电磁波传播、电磁辐射等内容;3. 电力系统与电力电子:包括电力系统基本理论、电力传输与配电、电力电子技术等内容;4. 自动控制理论与应用:包括控制系统基本理论、控制系统设计、自动化仪表与调节等内容;5. 电机与拖动:包括电机基本原理、电机控制技术、电机拖动系统等内容;6. 电气测量与仪器:包括电气测量基本理论、电气测量仪器、电能计量等内容。

四、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3. 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4. 论文写作:通过论文写作,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文献检索能力;5. 课外实践:通过参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实践活动和实习,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主修课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主修课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主修课程引言概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门涵盖电力系统、电子技术、控制系统等领域的学科,其主修课程涵盖了广泛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本文将介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主修课程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电气工程基础课程1.1 电路理论:电路理论是电气工程的基础,学生将学习电路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计算技巧,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1.2 信号与系统:学生将学习信号的表示与处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掌握信号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1.3 电磁场与电磁波:学生将学习电磁场的基本概念、电磁波的传播特性,了解电磁场与电磁波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二、电力系统课程2.1 电力系统分析:学生将学习电力系统的结构、运行特性和稳定性分析方法,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运行原理。

2.2 输配电系统:学生将学习输配电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掌握电力系统中输配电设备的选型和配置。

2.3 电力电子技术:学生将学习电力电子器件的原理、特性和应用,了解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三、控制系统课程3.1 控制理论:学生将学习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稳定性分析和设计方法,掌握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和分析技术。

3.2 自动控制原理:学生将学习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调节和优化方法,了解自动控制系统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3.3 数字控制系统:学生将学习数字控制系统的原理、设计和实现技术,掌握数字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四、电气设备与电力系统保护课程4.1 电气设备原理:学生将学习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和特性,了解各种电气设备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4.2 电力系统保护:学生将学习电力系统的保护原理、设备和技术,掌握电力系统保护的设计和实施方法。

4.3 配电网规划与设计:学生将学习配电网的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了解配电网的结构和运行机制。

五、电气工程实践与设计课程5.1 电气工程实习:学生将进行电气工程实习,锻炼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电气工程实践中的各种技术和流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一、课程简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是电气工程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

本课程涵盖了电路理论、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电力系统、机电与拖动、自动控制等内容,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

二、课程目标1. 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电路分析、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电力系统、机电与拖动、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2. 熟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常用工具和设备,如电路实验仪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PLC编程等;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问题,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1. 电路理论:包括电路基本理论、电路元件、电路分析方法、交流电路等内容;2. 电磁场与电磁波:涵盖静电场、静磁场、电磁感应、电磁波等基本理论和应用;3. 信号与系统:介绍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信号的表示与处理、系统的特性与分析等内容;4. 电力系统:包括电力系统的结构与运行原理、电力负荷计算、电力传输与配电、电力系统保护等方面的知识;5. 机电与拖动:涵盖机电的基本原理、机电的转矩与速度控制、机电的选型与应用等内容;6. 自动控制:介绍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控制系统的建模与分析、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试等方面的知识。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基本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相关概念和原理;2.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匡助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培养实际动手操作能力;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4. 课程设计:组织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5. 实践实习:安排学生参预相关实践实习,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什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什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什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门涉及电器技术和自动控制的学科,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电气工程和自动化工程的设计、研发、管理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习的内容。

1. 电气工程基础知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习首先需要掌握电气工程的基础知识,包括电路理论、电机原理、电力系统和配电系统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基础知识,可以了解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电路的组成和运行方式,以及电力系统的构成和运行原理。

2. 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学习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控制网络的建模和分析,以及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等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掌握工程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方法,提高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性能。

3. 电气软件与硬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还涉及到电气软件和硬件的开发和应用。

学生需要学习电气软件的开发工具、编程语言和开发环境,以及电气硬件的设计、制造和测试等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掌握电气软件和硬件开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支持。

4. 电气工程项目实践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习还需要进行一定的项目实践。

学生可以参与电气工程相关的实验和项目,熟悉实际工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项目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电气工程领域的综合知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还需要学习电气工程领域的综合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电气工程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学习相关领域的新知识和新技术。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适应电气工程领域的发展需求。

综上所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习内容涵盖了电路理论、自动控制原理、电气软件与硬件工程、电气工程项目实践以及电气工程领域的综合知识等方面。

通过全面学习这些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能力,为其未来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研究、设计和开发工作提供基础和保障。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介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介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介绍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一门涉及电力、电子、控制、计算机等多领域的交叉学科,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对于想要深入了解这个专业的人来说,熟悉其课程设置是关键的一步。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世界。

首先,我们来谈谈“电路原理”这门课程。

它是电气工程的基础,就像是盖房子时打的地基。

通过这门课,我们会学习到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比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还会掌握电路的分析方法,像是支路电流法、回路电流法和节点电压法。

这些知识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电气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电机学”也是一门核心课程。

电机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从家用电器里的小电机到大型工厂里的巨型电机。

在这门课中,我们要深入了解电机的工作原理、结构和运行特性。

包括直流电机、交流电机,还有变压器。

会学习到电机内部的电磁关系、能量转换过程,以及如何对电机进行控制和调速。

“电力系统分析”则把目光投向了整个电力系统。

我们要研究电力系统的组成结构、运行状态和控制策略。

了解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也就是电力在网络中的分布和流动情况。

还要学习电力系统的故障分析和稳定性分析,这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自动控制原理”教会我们如何让电气系统实现自动控制。

从控制系统的模型建立,到控制器的设计,再到系统性能的分析和改进。

这门课程涉及到很多数学知识和理论,比如传递函数、状态空间法等,但最终的目的是让我们能够设计出性能优良的自动控制系统。

“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充满活力的课程。

电力电子器件,如二极管、晶闸管、IGBT 等,是实现电能变换和控制的关键。

通过这门课,我们将学会如何利用这些器件进行整流、逆变、斩波等操作,实现电能的高效变换和灵活控制。

这在新能源发电、电动汽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让我们走进微控制器的世界。

单片机作为一种小型的计算机系统,可以实现对各种电气设备的智能化控制。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主修课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主修课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主修课程一、课程简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电力系统、机电与拖动、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他们在电力、能源、创造等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基本工具和技术;3. 熟悉电气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4. 能够进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问题的分析和解决;5.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1. 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 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电力系统的调度和控制。

2. 机电与拖动- 机电的原理和分类;- 机电的特性和性能;- 机电的控制和保护;- 机电拖动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3. 自动控制-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模型;-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节;- 控制系统的优化和鲁棒性。

4. 电气工程实践- 电气工程项目的规划和管理;- 电气系统的安装和调试;- 电气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电气工程的安全和环保。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教学,讲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 实验实践:通过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操作电气设备,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 论文写作:要求学生撰写一篇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的论文,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

五、评估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情况评定。

3. 课程设计成绩:根据课程设计报告和实际效果评定。

4. 期末考试:对学生综合掌握课程内容的能力进行考核。

六、参考教材1. 《电气工程基础》(第四版),王明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第三版),李宁,机械工业出版社;3.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第五版),张吉龙,中国电力出版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主干课程简介 1课程名称:C语言结构化程序设计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包括程序设计中的基本概念与应用,如变量、数组、控制结构等;在掌握了这些基本概念与应用的基础上引入函数的结构与应用、指针的概念及其应用、图形用户界面的设计与应用、算法设计与实现、结构型数据的应用及文件的操作等面向应用的知识点介绍;然后在上述知识点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数据结构专题.包括链表、栈、队列和二叉树的概念与应用。 考核与评价方式:作业平时,期终闭卷测试 教 材:《C语言程序设计》 谭浩强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年 参考书目:《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谭浩强 张基温 唐永炎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年

3课程名称:工程制图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研究用投影法绘制工程图样的理论和方法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学习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打下基础。本课程列为必修课的专业有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列为选修课的专业有信息与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与工商管理、应用物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培养绘制和阅读工程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实践性教学内容与安排:本课程安排了模型测绘实践性教学环节 内容:由简到繁两次共测绘1~2个模型。 目的:培养学生测绘和徒手绘图的能力。 要求:测绘的投影图,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图示方法适当、物体的形状表达准确,尺寸标注完整、清晰。 考核与评价方式:作业平时,期终闭卷测试 教 材:1、《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 巩永龄主编 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 2003年 2、《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习题集》 巩永龄主编 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 2003年

4课程名称:电路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电类(强电、弱电)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讨论线性、集中参数、非时变电路的基本理论与一般分析方法,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提高分析电路的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以便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考核与评价方式:作业平时,期终闭卷测试 教 材:《电路》第四版 邱关源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 参考书目:1、《电路分析基础》周 宝编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3年 2、《电路分析基础》李瀚荪编 高教出版社 1993年 3、《电路基础》王定中等编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4年

5课程名称:电路实验

课程简介:本课程通过有计划的培养训练使学生在实验技能方面达到下述要求: (1)能正确使用最常用的电子仪器、电工仪表、电机和电器等设备。 (2)能按实验要求,安排并操作实验电路。 (3)能准确读取实验数据,测绘波形,分析实验结果,编写实验报告。 (4)能阅读简单的电器设备和电子设备的原理电路图。 (5)具有一般的安全用电知识。 实践性教学内容与安排:电路分析实验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主要环节。实验时最好两人一组,确保每个学生有充分的实践机会。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教师要进行检查;实验后要求学生认真编写实验报告。 教 材:自编讲义

课程名称:模拟电子电路及实验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本科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理论课程之一,是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应用技能,使学生能够对各种由集成电路或/和分立元件构成的基本电路单元进行分析和设计,并初步具备根据实际要求应用这些单元电路构成简单模拟电子系统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践性教学内容与安排: 本课程的实验非常重要,实验内容应紧靠理论大纲。每个实验2学时,共16学时。实验应以设计型和综合型为主,以验证型为辅。由于实验技术和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实验应能以最大限度动态地跟踪新技术。 考核与评价方式:作业平时,期终闭卷测试(主卷),实验测试(副卷) 教 材:《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 康华光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 参考书目:1、《模拟集成电路基础》(第二版)冯民昌著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3年 2、《模拟电子电路基础》 张凤言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名称:数字电子电路及实验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本科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理论课程之一,是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字逻辑与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应用技能,使学生能够对各种基本逻辑单元进行分析和设计,学会使用标准的集成电路和可编程逻辑器件,并初步具备根据实际要求应用这些单元和器件构成简单数字电子系统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践性教学内容与安排:本课程的实验非常重要,实验内容应紧靠理论大纲。每个实验2学时,共16学时。实验应以设计型和综合型为主,以验证型为辅。由于实验技术和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实验应能以最大限度动态地跟踪新技术。 考核与评价方式:作业平时,期终闭卷测试(主卷),实验测试(副卷)或课程设计 教 材:《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 康华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 参考书目:1、《数字逻辑与系统》 侯建军主编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3年 2、《模拟电路实验》 自编讲义 3、《数字电路实验》 自编讲义

课程名称:电力电子技术

课程简介:电力电子技术又称为电力电子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利用电力电子器件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技术,包括对电压、电流、频率和相位的变换。电力电子技术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即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电路、电力电子系统及其控制。本课程着重学习器件的特性和对电能进行变换的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本课程开设16学时实验。 考核与评价方式:作业平时,期终闭卷测试(主卷),实验测试(副卷) 教 材:《电力电子技术》 第一版 王兆安 黄俊 西安交大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年 参考书目:1、《半导体变流技术》第三版 黄 俊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电力电子技术》第一版 周明宝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3、《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第一版 张 立主编 科学出版社 4、《电力电子技术习题集》第一版 叶 斌主编 铁道出版社 5、《电力电子技术》第一版 邵丙衡 铁道出版社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

课程简介:自动控制原理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专业基础平台课),是必修课,是以原理为主的理论性课程;主要讲述自动控制原理与控制系统设计、实验等内容。 根据自动控制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自动控制原来可分为古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大部分。 古典控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以传递函数为基础,研究单输入单输出一类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这些理论研究较早,现在已经比较成熟。并且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代控制论是60年代在古典控制论的基础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程实践的需要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其内容主要以状态空间法为基础,研究多输入多输出、变参数、非线性、高精度、高效能等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问题。最优控制、最佳滤波、系统辩识、自适应控制等理论都是这一领域研究的主要课题。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应用数学研究的迅速发展,使现代控制理论又在研究庞大的系统工程的大系统理论和模仿人类智能活动的智能控制、生物控制、模糊控制等方面有了重大进展。本课程实验单独开设。 考核与评价方式:作业平时,期末闭卷考试或课程设计 教 材:《自动控制原理》吴麒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1、《自动控制原理》李友善主编 国防工业出版社 2、《自动控制理论基础》戴忠达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3、《自动控制原理习题集》胡寿松主编 国防工业出版社 4、《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自编教材 5、《自动控制理论》第二版 文锋 贾光辉 主编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2年

课程名称:信号分析与处理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信号的时域分析;信号的频域分析;离散信号的变换域分析;随机信号;模拟滤波器;数字滤波器等。本课程开设10学时实验。 考核与评价方式:作业平时,期终闭卷加实验操作考核 教 材:《信号分析与处理》 姜常珍主编 天津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1、《信号分析与处理》(第二版) 芮坤生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信号分析与处理》 赵光宙 浙江大学等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3、《信号与系统》 王应生等编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课程名称:电机学

课程简介:《电机学》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使学生掌握变压器、交流电机和直流电机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计算方法和一般运行分析问题,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必要的基础。电机实验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电机基本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初步掌握对电机进行一般操作的动手能力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本课程实验 单独开设。 考核与评价方式:作业平时,期终闭卷测试或课程设计 教 材:《电机学》 汤蕴璆 史乃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3年 参考书目:1、《电机学》许实章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3、《电机学习题集》许实章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电机学》 丛望著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3年 3、《电机学》 第三版 周鹗著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年 4、《电机学》 高之梁著 中国电力出版社 1993年 课程名称: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课程简介:本课程在介绍了电力拖动基础知识之后着重介绍了常用的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调速系统,对各种调速系统的构成、运行原理,控制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在直流调速系统中,介绍了v-M单双闭环系统、可逆系统及直流脉宽调速系统。对直流调速系统从基本控制原理到系统的控制规律及其静、动态性能等各方面都作了详细的分析。 在交流调速系统中,介绍了交流调压调速、串级调速、变频调速三种交流调速系统。对变频调速系统按他控式、自控式、矢量控制式的分类方式,介绍了异步电机、同步电机、无刷直流电机、开关磁阻电机、无换向器电机等电机的各种变频调速方案。对交流调速系统以阐述系统的工作原理、介绍控制系统构成、分析其控制规律及控制策略为主要内容。 考核与评价方式:作业平时,期终闭卷测试或课程设计 教 材:《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陈伯时主编 上海工业大学 参考书目:1、《电力拖动基础》 魏炳贵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电力电子学与交流传动》 B.K.BOSS著 朱仁初译 西安交大出版社 3、《电力拖动控制系统》 马志源主编 科学出版社

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课程简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电气信息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微型计算机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技术。课程以8086CPU为典型机作背景组织教学,通过介绍8086微处理器的逻辑结构、工作模式、指令系统、汇编语言、微机I/O接口的基本概念、8255、8253、8259、8251等常用接口芯片的应用技术,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微机接口技术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技巧。本课程开设16学时实验。 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以后,具有阅读各类微机硬件技术资料的自学能力和进行微机应用系统设计的开发能力,并为其它后续课程奠定微机硬件基础。 考核与评价方式:作业平时,期终闭卷考试、实验操作考核或课程设计 教 材:《计算机硬件技术教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贾智平等编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9年 参考书目:1、《从8086到 Pentium III——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马维华等编 科学出版社 2000年 2、《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及应用》 刘乐善等编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0年 3、《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从16位到32位》第二版 戴梅萼等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年 4、《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第三版上册 周明德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年 5、《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 朱德森 温鹏编著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