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专业主干课程简介-化学化工学院-青海师范大学

合集下载

化学化工学院科研简介

化学化工学院科研简介

化学化工学院科研简介
佚名
【期刊名称】《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43)10
【摘要】化学化工学院现有化学、应用化学和化学工程与工艺(工学)3个本科专业。

化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化学学科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学科培育
学科,应用化学为自治区特色优势专业。

2014年获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化学)研究生培养资格,2018年获批化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总页数】2页(PF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坚持创新式科研致力稳步式发展记青岛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于建强
2.中国梦之科研梦——记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庄小东
3.中国梦之科
研梦--记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庄小东4.践行高校科研使命为国民经济保驾护航记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俞磊5.基于科研项目的本科生自主创新能力
培养路径研究——以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旨在培养学生在化学工程与工艺领域的科学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深入了解化学反应、传质、传热、流体力学、过程控制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和理论基础。

一、化学反应工程
1. 化学反应原理与动力学
- 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
- 反应动力学模型
- 化学反应器的类型及其原理
2. 反应器设计与操作
- 反应器的能量平衡和物质平衡
- I型反应器的设计和分析
二、传质与传热工程
1. 传质过程与传质模型
- 传质过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传质操作设备的设计和优化
- 传热方程和传热模型
三、流体力学与流体操作工程
1. 流体力学基础
- 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程
- 流体输运现象的分析和计算
- 流体运动控制与调节
- 流体操作设备的分类和特点
四、过程控制与优化
1. 过程控制基础
-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 反馈控制和前馈控制
- 控制器的选型和调节
2. 过程优化和先进控制技术
- 过程优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先进控制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以上为本课程的大致内容。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领域的核心理论和实践技能,为日后从事相关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也将为学生提供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高考专业详解-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介绍

高考专业详解-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介绍

化学工程与工艺
一、专业简介
1.专业初识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研究过程技术的基本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建立和解决与研究、设计和生产等有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工程技术专业,是现代科学技术中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的专业之一。

本专业主要研究有机化工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开发、设计与放大以及原料的合理充分和深度加工等,它包括化学工程、化学工艺、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催化科学与工程、精细化工、电化学工程、化工信息技术、环境化学工程等方向。

2.学业导航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工程学与化学工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现有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优化、革新改造,对新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和对新产品进行研制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主要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和一门必选的专业方向课程。

3.发展前景
近年来,化工和材料在理论、实践两方面不断革新与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和现代仪器的运用,使其不断开拓出新的领域。

化学工程与工艺是现代科学技术中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的学科之一。

二、人才塑造
1.考生潜质
对化学感兴趣,关注化学发展新成果,喜欢上化学课,喜欢观察化学反应现象,喜欢进化学实验室,对化学反应原理感兴趣等等。

2.学成之后
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知识的专门人才。

3.职场纵横
本专业毕业生既能在高校和科研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又能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

《化工分析》课程标准

《化工分析》课程标准

《化工分析》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00010,适用专业:化工工艺、石油炼制、有色冶炼、工业分析专业)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化工分析是化工专业学生的主要方向课之一,它的理论和方法不仅是化工专业的基础,也是从事化学化工、生物、地质、环境等学科工作的基础。

通过化工分析的学习使学生充分深人学习化工分析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并初步具有应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化工分析教学在教给学生基本的化工分析原理和方法的同时,使学生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培养学生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二、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技能:理论知识:1.掌握化工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2.掌握分析测定中误差的来源以及初步学会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3.了解定量分析中常用的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其应用;4.熟悉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实践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分析天平、滴定仪器、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等常用分析仪器和分析设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职业素养:学生领悟6S的管理,营造规范、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追求实是求事、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坚持安全、节约、环保意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

学生通过对《化工分析》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使用现代分析仪器对工业产品等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测试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仪器分析测试技术所必备的素质、知识与技能,树立质量管理意识,具备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严格的科学作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为后续的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打下扎实基础。

三、课程结构四、课程内容五、学业质量水平学生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能达到化学分析初级工的学业水平,应具备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和职业技术能力,能够利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从试样处理到仪器操作、数据处理,结果验证的整个过程,准确表述分析结果,能对仪器进行日常维护,分析故障的可能原因,并排除仪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简单故障。

十专业主干课程简介-化学化工学院-青海师范大学

十专业主干课程简介-化学化工学院-青海师范大学

应用化学(非师范)一、培养目标分析与检测方向旨在培养具有现代意识和品德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知识、有能力的德智体美协调发展,掌握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工矿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分析检测、应用开发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分析与检测方向学生主要学习化学与现代仪器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理论基础;2、分析与检测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精细化学品的生产、新药研制、石油炼制和深加工、材料表面处理和盐湖化工等工作,并能在有机化工、无机化工、塑料、化纤、涂料、表面活性剂、电化学处理、生物医用材料等相关领域内进行研究、检测与应用开发,能在相关的行业中承担生产组织、技术管理、科研和生产工作;3. 具备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实验归纳、数据整理、实验结果分析、论文撰写及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了解国家关于科学技术、化学相关产业、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法规;4. 能熟练地应用英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书写论文摘要,并具有一定的语言交流能力;5. 养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健康的文化活动的良好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身心健康。

三、主干学科应用化学四、专业主干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常规仪器分析实验、仪器分析、仪器分析实验、环境化学、化工基础、有机分析、食品分析、水质分析、药物分析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核心课程解读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核心课程解读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核心课程解读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化学、物理、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从事化学工艺和工程设计、工艺流程优化、环境污染控制等相关工作。

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核心课程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将对核心课程进行解读。

一、化工原理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基础课程,它主要介绍了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的计算方法。

这门课程包括化学反应动力学、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以及传质传热等内容。

通过学习化工原理,学生能够了解化工工艺中的基本物理化学过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化工系统的模拟和优化设计。

二、化工热力学化工热力学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另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介绍了化学反应平衡、物相平衡以及相应的计算方法。

学生在学习化工热力学时,会接触到各种热力学模型和方程,如Van der Waals方程、Gibbs自由能等。

通过学习化工热力学,学生能够理解和预测化学反应中的平衡条件,为工艺设计和操作提供理论支撑。

三、化工传递过程化工传递过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主要介绍了质量传递和能量传递的原理与方法。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流体力学、传质、传热和传质传热耦合等内容。

通过学习化工传递过程,学生能够理解各种传递过程的特点和计算方法,为化工设备的设计和工艺流程的优化提供依据。

四、化工过程控制化工过程控制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关键课程,它主要介绍了工业过程中的自动化控制原理和方法。

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将接触到PID控制、先进控制技术以及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试等内容。

通过学习化工过程控制,学生能够掌握工业过程中控制策略的制定和实现方法,提高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五、化工装备与设备化工装备与设备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实践性课程,它主要介绍了化工设备的选择、设计和运行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将学习到不同类型的化工设备,如反应器、换热器、蒸馏塔等,并了解到它们的设计原理和操作技巧。

【免费下载】化学工程与工艺

【免费下载】化学工程与工艺

化学工程与工艺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分离工程、化工传递过程、化工系统工程、催化原理、化工工艺学、化工设计、环境工程、煤化工工艺学、天然气综合利用、燃气输配、炼焦工艺学、化产工艺学、碳素化学、化工技术经济、化工安全工程等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大学英语、电工学、机械制图、CAD、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语言(C语言)、工程力学、工程机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哲学、邓小平理论、管理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理统计与概论等。

包括化学与化工基础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金工实习、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安排40周。

简介:本专业具有两大特色,一是工程特色显著,对化学反应、化工单元操作、化工过程与设备、工艺过程系统模拟优化等知识贯穿结合,使学生具有设计、优化与管理能力;二是专业口径宽、覆盖面广,使学生具有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的能力,在精细化学品、涂料及应用、高分子化工与工艺等方面更有研发和应用能力中文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专业代码:081301一级学科:工学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工程学与化学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现有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优化、革新改造,对新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和对新产品进行研制的基本能力。

三.知识技能1.掌握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化工装置工艺与设备设计方法,掌握化工过程模拟优化方法;3.具有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4.熟悉国家对于化工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化学工程学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简介及其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简介及其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简介及其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1.化学工程与技术是工学科目下的一级学科。

2.化学工程与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化学物质在实际生产和应用过程中的转化、处理、传递和控制。

3.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内容广泛,包括化学反应、传递过程、分离纯化、能源与环境等领域。

4.化学工程与技术是将化学原理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交叉学科。

5.化学工程与技术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化学产品的高效生产和工业化应用。

6.化学工程与技术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7.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学位是研究生教育的最高学位,在该领域深入研究和创新。

8.取得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学位的要求包括完成一定学分课程、通过博士综合考试、完成独立研究和撰写学术论文等。

9.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学位是研究生教育的硕士学位,在该领域进行专业研究。

10.取得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学位的要求包括完成一定学分课程、通过硕士综合考试、完成研究项目和撰写学术论文等。

11.在中国,获得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学位通常需要攻读3-4年研究生课程。

12.在中国,获得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学位通常需要攻读2-3年研究生课程。

13.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生的学习与研究工作包括理论学习、实验研究、科研项目、学术交流等方面。

14.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15.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专门知识和研究方法的专业技术人才。

16.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领域包括化学反应工程、分离纯化工程、化学过程系统工程等。

17.在化学工程与技术领域取得博士学位后,可以从事高校教师、科研机构研究员、企事业单位技术负责人等工作。

18.在化学工程与技术领域取得硕士学位后,可以从事科研、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等专门人才需求较高的工作。

19.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是实验室操作技巧与科研理论结合的学科,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20.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生毕业后,可以在工业界、学术界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化学(非师范)一、培养目标分析与检测方向旨在培养具有现代意识和品德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知识、有能力的德智体美协调发展,掌握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工矿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分析检测、应用开发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分析与检测方向学生主要学习化学与现代仪器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理论基础;2、分析与检测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精细化学品的生产、新药研制、石油炼制和深加工、材料表面处理和盐湖化工等工作,并能在有机化工、无机化工、塑料、化纤、涂料、表面活性剂、电化学处理、生物医用材料等相关领域内进行研究、检测与应用开发,能在相关的行业中承担生产组织、技术管理、科研和生产工作;3. 具备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实验归纳、数据整理、实验结果分析、论文撰写及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了解国家关于科学技术、化学相关产业、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法规;4. 能熟练地应用英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书写论文摘要,并具有一定的语言交流能力;5. 养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健康的文化活动的良好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身心健康。

三、主干学科应用化学四、专业主干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常规仪器分析实验、仪器分析、仪器分析实验、环境化学、化工基础、有机分析、食品分析、水质分析、药物分析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五、学制、修业年限1. 基本学制四年。

2. 修业年限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缩短或延长,最短三年,最长不超过六年。

六、学分要求修完本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至少获得163.5学分。

七、授予学位取得毕业资格,并达到学校规定的授予学位的标准,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十一、专业主干课程简介1.无机化学(1)课程编码180070(2)课程英文名称 Inorganic Chenmistry(3)课程简介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反应的科学,它是化学中最古老的分支学科。

是大学化学各专业的一门主干必修基础课程,于第一学年开设。

根据化学学科自身的特点,《无机化学》对整个化学系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及培养目标的实现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贯穿于化学专业必修课整个环节中重要的环节。

他的开设在于使学生掌握无机化学领域中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同时传授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品质,使学生具备潜在的发展能力和基础,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为开发青海的无机盐资源及矿物资源培养优秀人才。

为西部开发培养人才。

师范院校的无机化学又是和中学化学教学内容关系最为直接和密切的专业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内容包含基础理论和元素化学两部分,它们互相渗透,紧密联系,组成了无机化学课程的整体。

基础理论部分是重要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为元素化学学习奠定基础的,该部分规律性强,易于讲授,便于掌握。

元素化学是无机化学的主体,该部分的特点是内容庞杂、叙说繁琐、知识零散、规律性较少、要记的东西多,长期以来是无机化学教学的难点。

加强元素化学教学可提高学生的基本理论水平,从而提高无机化学教学质量。

(4)教材《无机化学》第四版上下册北京师范大学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参考书目①武汉大学, 吉林大学等校编.无机化学(上、下). (第三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②大连理工大无机化学教研室编,《无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③唐有祺、王虁,《化学与社会》,高等教育出版社。

④周有英,《无机盐工艺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5⑤北京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编. 无机化学(上下). (第三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⑥. [英]N.N.格林伍德, A.厄恩校著. 曹庭礼等译.元素化学(上、中、下),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⑦D.F.Shriver ,P.W.Atkins,C.H.Langford著. 高忆慈,史启祯等译.无机化学(第二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⑧宋天佑. 简明无机化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⑨黄佩丽, 田荷珍编著. 基础元素化学.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⑩尹敬执,申泮文合著. 基础无机化学.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6)主讲教师简介(原则上应是具备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每人150字以内)郭承育:女,汉族,1965年7月出生,理学士,教授。

1985年7月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化学系化学教育专业并获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并从事教学工作,现任青海师范大学化学系化学教育教研室主任。

主讲《无机化学》、《中级无机化学》和《结构化学》等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低温熔盐中稀土合金沉积及机理研究”和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资助“低温熔盐中稀土镁合金电沉积及机理研究”等工作。

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两篇为SCI收录期刊。

2. 有机化学(1)课程编码 18022387(2)课程英文名称 Organic Chenmistry(3)课程简介(150字以内)系统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其及表示方法;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和化学性质;了解糖、蛋白质、高分子的基本化学和物理性质以及其在生命中的作用。

掌握自由基取代、自由基加成、亲电取代、亲电加成、亲核取代(SN1、SN2)、亲核加成、加成消去、消去(E1、E2)、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缩合反应、重排反应、周环反应的历程和反应的立体化学。

(4)教材《有机化学》高鸿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出版(5)参考书目1《基础有机化学》刑其毅主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出版2《有机化学》王积淘主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5 出版3《有机化学》徐寿昌主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5 出版(6)主讲教师简介(原则上应是具备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每人150字以内)尹大学:男,汉族,出生于1964年11月,博士,教授。

从事有机化学教学25年以上。

郭珍:女,汉族,出生于1971年11月,硕士,副教授。

从事有机化学教学15年以上。

3 分析化学(1)课程编码 16000026(2)课程英文名称 :(3)课程简介(150字以内)分析化学是化学类专业的四大基础课程之一,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表征和测量的学科(理论、方法、仪器和实验技术)。

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不仅是分析科学的基础,也是从事生物、环境、医药、化学其它分支学科以及化学教育等相关工作的基础。

分析化学与化学专业其他基础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分析化学基础理论是化学专业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化学的研究方法与检测原理在使学生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培养学生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作风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4)教材《分析化学》(第四版),武汉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化学分析实验》(第四版)南京大学高教京版(5)参考书目1 《分析化学》司学芝主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出版2 《分析化学》李发美主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6出版3 《分析化学》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1出版(6)主讲教师简介(原则上应是具备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每人150字以内)王金贵:男,汉,1967年5月出生,理学士,副教授。

青海师大化学系环境科学教研室主任。

主要从事化学学科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无机及分析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先后承担了本科生的《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无机及分析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食品污染物分析》、《食品检验与分析》和全校公共选修课程《生活中的化学》等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工作。

参与和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项。

阎娥:女,汉,1963年10出生,理学士,教授。

1984年7月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化学系获得理学士学位。

先后承担了本科生的《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仪器分析》、《仪器分析实验》等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工作,从事分析化学教学27年。

4. 物理化学(1)课程编码 18022374(2)课程英文名称 :Physical Chemisitry(3)课程简介(150字以内)物理化学课是化学、化工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属于专业核心课程。

在化学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使培养出的化学人才具有较好的理论素养。

其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对化学科学规律的理解以及终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密切相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学会物理化学研究问题的一些特殊方法(热力学方法、动力学方法等)及其中包括的一般科学方法,在实际工作当中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并且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适应能力强,后劲足,发展潜力大的特点。

(4)教材《物理化学》(第3版)上、下册,上海师大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物理化学实验》(第二版),东北师范大学等校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5)参考书目①傅献彩等编.《物理化学》(第五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②孙德坤等编《物理化学学习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③沈丈霞编著.《物理化学学习及考研指导》,科学出版社,2007④万洪文,詹正坤主编.《物理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⑤陈平初,詹正坤.《物理化学解题指南》,高等教育出版杜,2002⑥印永嘉等编.《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⑦印永嘉等编.《物理化学简明教程例题与习题》,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⑧胡英主编.《物理化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⑨王文清,高宏成.《物理化学习题精解》(第二版)上、下册,科学出版社,2004 ⑩、复旦大学等编.《物理化学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主讲教师简介(原则上应是具备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每人150字以内)陈必清:男,汉族,1963年3月出生,理学士,教授, 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

主要从事物理化学教学和电化学研究工作。

主讲:《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技术》、《物理化学实验》、《环境工程学》、《水污染控制工程》、《绿色化学》等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