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传统
举例论民间故事的叙事艺术及其文化价值

举例论民间故事的叙事艺术及其文化价值民间故事作为一种传统的口头叙述艺术形式,在世界各地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价值。
这些故事通过人们的口头传播和叙述,被代代相传,成为了一个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间故事的叙事艺术是其独特之处之一。
这些故事通常以简练的语言、生动的描写和情节的推动来吸引听众。
通过夸张、幽默或戏剧性的手法,民间故事能够打动人心,给人以强烈的情感体验。
叙事的技巧包括情节的扣人心弦、角色的塑造和对周围环境的描绘,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另外,民间故事往往具有一定的寓意和启示,常常通过寓言和象征的方式表达智慧和价值观念。
这些叙事技巧使得民间故事在文化传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民间故事的文化价值不容忽视。
首先,它们是一个民族或社区的文化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和情节,人们可以了解到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
通过代代相传,这些故事能够保留下来,并且传承给后代,使得一个文化传统得以延续。
此外,民间故事也是一种文化表达和交流的方式。
通过听取、讲述和分享故事,人们可以在交流中建立联系和理解他人。
这种交流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沟通,更是一种文化间的交流和共通理解。
最后,民间故事也具有娱乐性和教育功能。
通过故事的情节和人物,人们可以获得娱乐和乐趣。
同时,故事中的寓意和启示也能够教育人们,引导他们思考和理解世界。
举例来说,中国的《红楼梦》是一部著名的民间故事。
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描写和情节的推动,这个故事让人们深入了解了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活和人情世故。
同时,故事中也融入了许多中国古代文化的元素,如儒家思想和传统的婚姻观念等。
通过《红楼梦》,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多样性。
总而言之,民间故事的叙事艺术和文化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它们通过叙述技巧和寓意启示,成为一个民族或社区的文化记忆、文化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同时,民间故事也能够给人们带来娱乐和教育的体验。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和保护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好莱坞三幕剧与中国叙事传统的结合

好莱坞三幕剧与中国叙事传统的结合1. 引言1.1 介绍好莱坞三幕剧和中国叙事传统的背景好莱坞三幕剧是一种叙事形式,通常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引子、发展和高潮,随后是结局。
这种叙事结构在好莱坞电影中非常常见,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成功的作品中。
好莱坞三幕剧的特点包括清晰的起承转合、明确的主线和支线故事、以及情节的高潮和转折点等。
与之相比,中国叙事传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叙事通常包括多个线索和人物,情节复杂且富有戏剧性。
中国叙事传统的特点还包括注重角色形象的描绘、情感的细腻表达以及道德和价值取向的体现。
将好莱坞三幕剧和中国叙事传统进行结合,既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又可以创造出全新的叙事方式。
这种结合方式不仅可以丰富影视作品的呈现形式,还可以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理解。
通过深入探讨好莱坞三幕剧与中国叙事传统的结合方式,可以更好地挖掘出两种叙事形式的潜力,为影视创作开拓新的可能性。
2. 正文2.1 好莱坞三幕剧的特点好莱坞三幕剧是一种叙事结构,通常由三个重要的部分组成:引子、发展和结局。
这种结构能够帮助故事更加清晰地展开,让观众在短时间内体验到情节的高潮和转折。
好莱坞三幕剧的特点包括:1. 紧凑的故事结构:好莱坞三幕剧通常在90到120分钟内完成,因此故事情节需要紧凑且高效地进行展开,避免冗长和拖沓的情节,让观众更容易沉浸在故事中。
2. 引人入胜的发展:好莱坞三幕剧在展开情节时通常会通过引人入胜的场景和对话来吸引观众的注意,让他们快速投入到剧情之中,不容易产生倦怠感。
3. 明确的转折点:在好莱坞三幕剧中,每个幕之间都会有明确的转折点,让故事情节更加连贯和引人猜想,增加观众的观影乐趣。
4. 强烈的情感冲突:好莱坞三幕剧通常会通过强烈的情感冲突来展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对立,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和具有张力。
2.2 中国叙事传统的特点中国叙事传统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其中最为显著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重视情节设置:中国叙事传统注重情节的建构,故事情节通常扣人心弦,环环相扣,使得故事更加紧凑,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传统文化创新的叙事力量:讲述文化故事的新时代

传统文化创新的叙事力量:讲述文化故事的新时代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与传统文化的联系越来越淡,文化衰败的声音甚嚣尘上。
然而,在文化遗产日渐流失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更多了解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努力。
在新时代,传统文化不仅是重要的精神瑰宝,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融通世界、跨越时空的思考方式。
文化通过叙述故事的形式向世界传递,而传统文化在这方面拥有独特的叙事力量。
无论是古代神话、传说,还是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它们都记载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和文化内核。
传统文化中追溯历史的内容丰富多彩,如中国的《史记》、《资治通鉴》等经典历史著作,通过丰富生动的文字和故事,让读者走进历史,认识历史,从而对自己的身世与国家变迁有更深刻的认识。
除了历史之外,传统文化中还传承了众多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更是我们认识传统文化、了解世界文化的重要途径。
民间故事虽然可能缺乏公认严谨的呈现形式,但它们具有独特的韵味和底蕴。
来自《西游记》的孙悟空、《红楼梦》的大观园,以及《三国演义》的关云长等人物形象,已成为中华文化中独具魅力且影响广泛的符号和代名词。
传统文化中的叙事力量,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历史,更有助于我们在全球化、信息化趋势下,以更宽广的胸怀和视野看待世界、体验人生。
文学大师木心曾说:“一个民族(有没有)它自己的传统文化,这文化代表着他一定的时代、一定的民族、一定的情调、一定的个性。
”维护好传统文化中的叙事力量不仅我们自己的历史变得更加丰富和多维,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意识到历史中各民族、各文化之间的关系和共存。
在新时代,传统文化应该怎样创新?首先,是要找到新的传播方式。
如今,互联网的普及和全球化交流的加强,挖掘、推广传统文化已经具有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定期举行文化活动、改变古籍阅读难度、加强轻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都是有效的手段。
其次,更应在创造力上下功夫,通过推广当代创新作品来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在传统文化中取得不朽成就的哲学思想、精神观念、美学表现等等,都可以服务于当今社会人们的精神需求,结合时代特征,塑造新时代的精神图腾。
传统叙事的解构——《人生如此》中的叙事特征

作者 简介 :刘俊 梅,安徽 大学 英语教 学部 讲师 , 主要研 究英 美文 学。
Ti t l e : The d e c o ns t r u c t i o n o f t he t r a d i t i o n a l na r r a t i o n - - - on t he na ra t i v e f e a t ur e s of Su c h S I Li f e Ab s t r a c t :Su c h I s Li 诧 i s he t ma s t e r pi e c e o f J o s e p h F ur p h y , t h e f a mo u s Aus t r a l i a n wr it e r i n he t 1 8 9 0s F u r p hy i s a u ni q u e n a t i on a l wr i t e r i n he t Au s t r a l i a n l i t e r a t u r e . Hi s wo r k Su c h s 工 o I ve r t h r o ws he t p a r a di g ms of he t t h e n p o p ul a r c o l on i a l n o ve l s a n d r e a l i s t i c no v e l s b ot h i n t h e c o nt e n t a nd t h e f o r m.I n t h e n a r r a t o r ’ S u nr el i a b i l i t y ,s t r u c t ur e , i t s n a r r a t i v e p a t t e r n ,a nd n o n — n a ra t i v e di gr e s s i on t h e n o ve l s u pa r s s e s t he t r a d i t i o n o f t he 1 8 一 c e n ur t y Br it i s h no v e l s , wh i c h ma ke s t he no v e l p os s e s s s o me c ha r a c t e r o f mo de m no v e l s .
浅谈中国文学史抒情和叙事两大传统

浅谈中国文学史抒情和叙事两大传统作者:侯常恺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14期摘; 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学史也是中华文化传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文学分为东方文学和西方文学,其中中国文学总体以抒情的形式体现,和西方文学有着很大的区别。
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一“抒情传统”论首先是由陈世骧提出的“抒情传统”论。
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以完整的形式对抒情传统论的展示。
同时也将推动中国文学和艺术研究的发展[1]。
中国文学史上叙事传统和抒情传统的融会贯通是《中国文学叙事传统研究》的观点。
两者相互弥补了彼此的欠缺,达到了熠熠生辉的效果,探讨了不同文体中抒情和叙事两大传统的结合,突出重视了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同时对结论进行了总结并探讨了通过两大传统使中国文学史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国文学史;抒情;叙事作者简介:侯常恺,男,生于1968年9月,汉族,祖籍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本科,高校讲师,现从事写作教学和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4-0-01从不同的角度上来看,例如中国文学史的现况或是文字,都充分支撑了抒情传统在中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并拥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中国文学史抒情传统的表现手法也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运用,但是早前并没有收到学者与社会的关注与重视。
而且对于抒情传统和叙事传统两者之间的论证也不够明确与充分[2]。
最近几年人们对文学史的重视越发提高,在此也意识到了两个传统之间的关系并存与互补的。
而且大众也时刻关注着文学史的研究,这使得学者们越发思考中國文学史传统是否真正存在抒情传统。
同时也令他们反思是否真的彻底了解中国文学史的本质及特征等一系列问题。
一、站在抒情的角度审视中国文学史从事文学研究的学者需要思考的本质问题应该为“中国文学史传统到底是什么?”。
只有对这个问题有了一定的认知之后才能够正确地确定该向何方向进行研究。
认为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抒情作品为大多数的学者是大多数的,他们认为内心与外物的关系应该是:外物引发情感,情感促进创作文学[3]。
叙事学与中国叙事传统——傅修延教授学术思想访谈

学术访谈叙事学与中国叙事传统—傅修延教授学术思想访谈唐伟胜1傅修延2(1.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江西师范大学叙事学研究中心,江西南昌330022)摘要:本篇访谈围绕傅修延教授的学术思想展开,包括叙事学研究方法、中国叙事学与西方叙 事学之间的关系、生态与叙事的关系、学问与社会的关系等。
傅教授所说的“做学问需要接地 气”为我们提供了 一个富有逻辑的参照点来理解他的学术观点和学术立场:叙事学研究应该有 温度,因为讲故事本身就是群体维系的重要手段;西方叙事学需要作用于中国叙事传统的研究 才会更有价值;从本地生态叙事传统中获取解决现实生态问题的良方;象牙塔内没有真正的生 活,学问要与事功相结合。
关键词:傅修延;西方叙事学;中国叙事学;生态叙事On Narratology and Chinese Narrative Tradition:An Interview with Prof. Fu XiuyanTANG Weisheng FU XiuyanAbstract:This interview focuses on Prof. Fu Xiuyan's academic thoughts on suc h issues as approaches to narrative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estern and Chinese narratolog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system and narrativ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ing and social practice. The belief “ Learning is about solving real problems” advocated by Prof. Fu provides us with a consistent point of reference to understand his academic thoughts and stances:Narrative studies should be done in a warm way since story-telling is itself a way of maintaining a community;Western narratology can be of greater value when it is usefully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Chinese narrative tradition ;the solution to the作者简介:唐伟胜,男,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首席教授,博士,博导,主要从事叙事学、现当代美国文学和 比较文学研究。
试析中国传统戏剧的叙事性

试析中国传统戏剧的叙事性中国传统戏剧叙事性的特点之一是注重人物的塑造和情感的传达。
在中国传统戏剧中,人物形象丰满而生动,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特点和命运,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充满着矛盾和冲突。
通过人物的行为、语言和表演,观众能够深入了解每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和价值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剧情的发展和故事的内涵。
另一个特点是讲究情节的安排和构思。
中国传统戏剧的叙事结构通常是扣人心弦的,由一个一个的情节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使得整个剧情紧凑而且引人入胜。
这些情节既可以是主线情节,也可以是支线情节,它们相互交织,相互牵引,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而在叙事过程中,剧作者常常会运用比喻、象征和对比等手法,以增加故事的艺术感染力和意味深长。
中国传统戏剧还注重场景的营造和情绪的表达。
在剧院中,舞台上的布景、道具和服装等艺术元素都与剧情相契合,共同构建了一个特定的戏剧空间。
这种环境的创设常常通过夸张的手法和富有象征意义的布景来实现,以便能更好地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和情感共鸣。
中国传统戏剧中表演者对情感的表达也非常强烈而且细腻,在表演中常常运用表情、动作和声音等多种手段,以展现出人物内心的矛盾与苦闷,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投入到故事情节当中。
中国传统戏剧中叙事性的特点不仅体现在剧本和表演中,还体现在舞台上观众的参与和反应中。
在传统剧场中,观众多数时候是站着或坐着观看戏剧表演的,他们可以自由地欣赏表演,并发出称赞、喝彩或者嘘声等各种反应。
而在有些戏剧中,观众还有机会亲自上台参与与演员互动,使得戏剧叙事更具现场感和互动性。
这种观众的参与和反应不仅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和娱乐性,也意味着观众对于剧情和人物的情感投入度和认同感更高。
中国传统戏剧的叙事性具有人物形象的丰满与情感的传达,情节的安排与构思,场景的营造与情绪的表达以及观众的参与与反应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中国传统戏剧能够在古老的文化传统和现代观众的需求之间取得平衡,同时也使得中国传统戏剧成为了一种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
《大地雅歌》古典叙事传统的整合

《大地雅歌》古典叙事传统的整合继《水乳大地》《悲悯大地》之后,范稳完成了“藏地三部曲”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大地雅歌》。
关于“藏地三部曲”的主题,范稳曾有过简单概括。
他说,《水乳大地》侧重表现多元文化的灿烂与丰厚,描绘多元文化的砥砺、碰撞、坚守与交融;而《悲悯大地》则以一个藏人的成佛史,阐释藏民族宗教文化的底蕴。
不过,相比较而言,《大地雅歌》的内容要更斑杂些。
《大地雅歌》内容分为“大地”、“雅歌”两部分,叙述了西藏解放前夕到本世纪初西藏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
参照中国古典小说的叙述传统,仔细揣摩《大地雅歌》,可以清晰地发现,《大地雅歌》其实借鉴了多种古典叙事传统。
具体而言,《大地雅歌》借鉴的古典叙事传统包括才子佳人小说、英雄传奇小说、志怪小说的叙事传统。
才子佳人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重要叙事类型。
“才子佳人”语出唐吵李隐《潇湘录?呼延冀》:“妾既与君匹偶,诸邻皆谓之才子佳人。
”这类小说故事的开头一般是才子与美丽的小姐相遇,二人私定终身。
古代才子佳人小说叙述模式结尾,才子大都修成正果,取得功名,最终与佳人有情人终成眷属。
《大地雅歌》的前半部分是典型的才子佳人小说。
扎西嘉措是一位流浪诗人,在民间颇有声誉。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走进了康普土司的家,说唱藏族的创世纪。
他才华横溢,说唱激情澎湃,打动了康普土司姨妹央金玛的芳心。
央金玛深深地爱上了扎西嘉措。
古代才子佳人小说所表现的大都是世俗爱情。
同样,《大地雅歌》表现的同样是世俗的爱情。
当扎西嘉措以其惯用的手法博得了央金玛的好感后,他又以惯用的伎俩,得到了央金玛的肉身。
在月华满地的夜晚,央金玛的闺房外的核桃树,就是扎西嘉措和央金玛的婚床。
最终,央金玛放弃优越的生活,与扎西嘉措私奔。
在教堂村,扎西嘉措皈依基督教,改教名为史蒂文。
央金玛也皈依基督教,教名为玛丽亚。
随后,史蒂文和玛丽亚举行了婚礼。
《大地雅歌》还借鉴了中国古代英雄传奇小说的叙事传统。
“英雄传奇”的概念是郑振铎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率先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