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总结

合集下载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总结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总结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总结姓名:王少轩专业:中国画学号:2011011891摘要:新民主主义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领导",就是说新民主主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

正当中国革命前途茫然之际,国际局势发生的重大变化以及中国内部发生着的政治、经济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动促成了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也表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鸦片战争;旧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族;无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为了打倒八股派,而打倒的就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

桐城派是八股文的最典型代表,我想楼主既然问这个问题,不会连桐城派都不晓得吧。

如果真的不知道,就去看看胡适,林语堂,鲁迅等大家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写的一些炮轰桐城派的文章,林语堂更是公然在文章里骂”桐城八股遗老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及其启示:自鸦片战争以来,旧中国由于本身制度的落后等多方面原因受尽压迫,传统的封建制度已经极大的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为了推翻腐朽的封建统治,民族资产阶级发动了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称之为旧民主主义革命。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即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

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大国,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逐渐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使本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中国,沦为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原有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很大的解体作用,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的发展,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为有了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旧民主主义革命经验教训及给我们的启示

旧民主主义革命经验教训及给我们的启示

历史作业:旧民主主义革命经验教训及给我们的启示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总的理解: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79年,即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

分为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中国人民反抗斗争两个时期。

该时期主要事件: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阶级各阶层的探索与主张1、地主阶级主张:①鸦片战争时期,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开始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但未付诸实践,但启迪着后人继续寻求强国救国之道。

②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继承发展了抵抗派向西方学习科技的思想并付诸实践。

洋务运动虽然是一次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但它涉及军事、外交、经济、教育等各方面改革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但由于其没有从根本抛弃封建制度,最终失败。

③戊戌变法运动是得到一些开明地主拥护,光绪帝支持的爱国运动,但由于顽固派破坏,最终失败。

2、农民阶级主张:①太平天国领袖接受了西方基督教的某些教义,创立拜上帝教,企图建立人间天国。

他制定《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农业社会主义方案,当然是一种无法实施的空想。

②洪仁玕提出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它顺应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愿望,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也没有实施。

③义和团农民阶级提出“扶清灭洋”口号,虽然反映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ဠဠ喍眀☀☀☀奍☀☀slx㳋捌㳋㳋捋㔀ဠ礀䵁††††ဠ摪㳋捌ဠ㳋㳋捋㔀††††☀가☀☀가ဠဠ敼cod㳋㳋捋䘀☀佄ဠဠ☀䱘☀†가㳋㳋捋䀀가ဠ喍☀嘀摫㳈㶹㩢䭁㳋㳋捋吀가撢㳋捌ဠ†ဠဠ☀d.가㩔☀葎가☀☀☀☀☀☀㩢䭁☀가摱㳉☀ဠ喍ဠ☀☀S가经命革ဠ☀☀xco가䥎㭎㭬教训及给즾ㅾ佄⁃᐀祉㳋㳋硆㳋敶붶가葎☀㩔ဠ☀.txt 가㭬㭎䥎ཎ☀革命经验教训及给즾ㅾ塔☀☀祉㳋㳋礅㳋斂㣽가葎☀㩔ဠ戀.doc 가㭬㭎䥎ཎ革命经验教训及给즾㉾佄⁃祉㳋㳋礋㳋斆쨀,不但有掌握全国政权、作为封建势力中心的清朝统治者,而且还有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

旧民主主义革命史总结

旧民主主义革命史总结

旧民主主义革命史总结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19世纪中下半叶爆发的一系列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革命运动。

这些革命运动主要出现在欧洲、拉丁美洲、东亚等地区,其背景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兴起和资产阶级政治力量的崛起。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特点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力图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这些革命运动的目标包括废除封建特权、解放劳动人民、建立宪政制度、实现平等、自由和民主。

这些运动的核心阶级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他们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事件和领袖人物有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国太平天国起义、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等。

这些事件和人物在当时的历史进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程和变革。

总体来说,旧民主主义革命是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和社会革命,是资产阶级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反击。

这些革命运动的主要成果是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治体制和民族独立国家,同时也为20世纪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历史经验。

旧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与教训一、旧民主主义革命1.定义: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79年,即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

分为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中国人民反抗斗争两个时期。

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主要事件: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3.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只有辛亥革命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笼统地说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似有不妥。

二、主要的代表: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

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

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是旧民主主义中比较典型的革命失败的原因:①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纲领。

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反对中华民族的主要敌人帝国主义。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还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

没有认清真正的敌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终归失败的原因之一。

②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纲领。

三民主义没有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资产阶级革命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得不到农民的支持。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没有农民的支持就无法战胜强大的敌人。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概念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概念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概念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背景下,一系列革命以推翻君主制度和实现民主政治为目标的运动,是对封建君主制的反抗和反动。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首先,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是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资本主义的出现使得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大量的工业企业的兴起,使得工人阶级的规模迅速增加,使得封建式社会制度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此外,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孕育了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成为了社会的新兴力量,要求政治权力的参与和更大的自由。

其次,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推翻封建君主制度。

在封建君主制度下,国家权力掌握在国王或皇帝手中,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国家统治呈现出绝对的专制和封建化的特征。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运动旨在打破这种权力集中的体制,实现政治权力的分散和人民对政治的参与。

在这个过程中,资产阶级成为了推动革命的中坚力量,因为他们希望改变政治制度,建立一个能够保护自身利益的新政治秩序。

其三,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手段主要是暴力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表明,当社会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升级,和平改革和谈判已经无法解决问题时,人民群众通常会选择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通过军事反抗来推翻统治者的统治。

这种革命方式的典型代表是法国大革命,通过启蒙思想的宣传、康德式的道德束缚以及暴力行动等方式,最终推翻了旧制度,建立了起源于人民的全民国家。

此外,俄国十月革命、中国辛亥革命等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例证,它们的成功为其他国家的民主革命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最后,旧民主主义革命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旧民主主义革命不仅改变了统治阶级,也对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文化变革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政治方面,旧民主主义革命使封建专制制度逐步被民主政治所取代,人民的政治权利得到了扩大。

在经济方面,旧民主主义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和环境,为市场经济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旧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分期界标
基本线索 主要矛盾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 1 同:任务(反帝反封建)、主力军(人民群众) 2 异: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指导思想(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前途(资
本主义—社会主义)
侵略史、抗争史、探索史 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总之,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继续是指:(1)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的相同: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家的商品市 场和原料产地。
(2)战争性质相同:都是殖民掠夺战争。 (3)战争的手段相同:都是靠坚船利炮,武力征服。 扩大是指:(1)从战争进程来看:侵略力量扩大;侵略时间增长;侵略区域扩大;协约国和条约增多。 (2)从危害和影响来看:开放的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中国主权遭到更多破坏;同鸦片战 争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考点 18 第二次鸦片战争 火烧圆明园 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时间
1856——1860 年
目的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原因
1 国际:①19 世纪 50 年代,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迫切要求扩大海外殖民地市场, 企图通过“修约”扩大侵华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根本原因。
②1856 年 3 月,英法与俄的克里米亚战争结束,使英法得以腾出手来发动侵华战争。 2 国内:①清政府正倾尽全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②清政府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心怀疑惧,拒绝修约──直接原因。
考点 21 洋务运动 经济工业化的开端
概念
洋务运动是指 19 世纪 60~90 年代,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旗号,采用西方先 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掀起的一场运动

2023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04.旧民主主义革命

2023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04.旧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一、鸦片战斗〔时间:1840-1842〕〔一〕背景1.国际〔根本缘由〕:英国完成工业革命,需要商品市场、原料产地。

2.国内:清朝政治腐败,军备废弛。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虚骄自大,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二〕导火索〔直接缘由〕:林则徐虎门销烟〔三〕结果:1842 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及附件1.南京条约内容①割让香港岛②五口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③. 赔款银元2100 万元④协商关税2.附件〔《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内容:①领事裁判权〔也叫治外法权,侵害我国司法主权〕②片面最惠国待遇〔一体均沾的原则〕③通商口岸居住、租地〔后进展成租界〕〔四〕影响1.政治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开头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头解体,被卷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二、思想的萌发〔时间:19 世纪40 年月〕〔一〕缘由1.主要缘由:鸦片战斗后,清王朝面临着严峻的政治危机和民族危机。

2.直接缘由:鸦片战斗的战败,西方坚船利炮的刺激。

3.主观缘由: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向西方学习,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二〕代表1.林则徐:①设译馆②《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③《各国律例》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2.魏源:①《海国图志》——介绍世界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②.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三〕作用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三、太平天国〔时间:1851-1864〕缘由:1.主要缘由:鸦片战斗后,中国面临的民族冲突和阶级冲突空前激化2.直接缘由:连年自然灾难四、其次次鸦片战斗〔时间:1856-1860〕〔一〕缘由1.根本缘由: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想进一步翻开中国大门。

2.直接缘由:列强向清政府提出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

〔二〕过程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2.俄国侵占大片领土〔三〕结果1.1858 年签订《天津条约》内容:①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增开十处通商口岸③赔偿巨额白银④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⑤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2.1860 年签订《北京条约》内容:①成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 万两白银〔四〕影响1.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峻的侵害。

简述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

简述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

简述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
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是中国人
民在近代史上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一次伟大斗争。


次革命的历史背景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实,而革命的目标
则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政治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清朝封建王朝的统治,建
立一个民主的共和国。

这一任务在辛亥革命中得到了实现,清朝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

但是,由于国内外各种原因,中华民国政府的建
立并没有使中国真正实现民主和自由,国家政治仍然受到帝国主义和
封建势力的控制。

经济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经
济控制,实现国家独立和经济繁荣。

这一任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得
到了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长期的斗争中,推翻了帝国
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国家独立和经济繁荣。

文化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文
化控制,实现文化独立和文化自由。

这一任务在新文化运动中得到了
实现,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反对封建文化和帝国主义文化的运动,它推
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和民族化,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总之,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为中
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为中国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总结姓名:王少轩专业:中国画学号:2011011891摘要:新民主主义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领导",就是说新民主主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

正当中国革命前途茫然之际,国际局势发生的重大变化以及中国内部发生着的政治、经济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动促成了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也表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鸦片战争;旧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族;无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为了打倒八股派,而打倒的就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

桐城派是八股文的最典型代表,我想楼主既然问这个问题,不会连桐城派都不晓得吧。

如果真的不知道,就去看看胡适,林语堂,鲁迅等大家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写的一些炮轰桐城派的文章,林语堂更是公然在文章里骂”桐城八股遗老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及其启示:自鸦片战争以来,旧中国由于本身制度的落后等多方面原因受尽压迫,传统的封建制度已经极大的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为了推翻腐朽的封建统治,民族资产阶级发动了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称之为旧民主主义革命。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即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

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大国,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逐渐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使本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中国,沦为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原有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很大的解体作用,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的发展,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为有了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一、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是一个特殊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其主要特点是:(1)、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侵犯了中国的主权,控制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操纵着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使中国在实质上丧失了从前完整的主权国和独立国的地位,但在表面上,它仍然保持着独立国的形式。

(2)、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著的优势。

(3)、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是,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是很软弱的,它的大部分同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4)、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或半统治之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地域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5)、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和激化,就不能不造成日益发展的革命运动,这就是中国革命的深刻的社会根源。

近代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和性质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不仅成为中国革命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同时也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和性质。

那就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民主,这两大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是民族民主革命的统一。

近代中国革命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八十余年中国人民与外国侵略者及其走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戊戍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但是,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

历史表明,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阶级的局限性决定了它们担负不了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任务,改变不了中国的命运。

中国革命需要新的阶级政党来领导,需要新的思想指导,需要寻找新的出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也就成为必然。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转变为新民主主义,是中国近代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辛亥革命及后来多次斗争的失败,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北洋军阀对内独裁专制,卖国对外投降造成的严重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预示着新的革命的发生和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新的生产力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和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而唤起的中国人民及其先进分子的新觉醒、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的形成,又使得中国革命实现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转变成为可能。

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实现是通过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创立而完成的。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使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发生了在本质上有别于过去八十余年的一切革命运动的历史性飞跃:中国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一批受十月革命影响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始终站在斗争的前列,成为运动的指导力量,五四运动因而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自从有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中国革命进入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领导",就是说新民主主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

二、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呢?(1)、中国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这是近代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资产阶级应当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重任,中国资产阶级也确曾为此努力过、奋斗过。

但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使中国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历史证明,中国资产阶级没有能力担负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

中国革命客观上要有新的领导阶级,走新的道路,中国无产阶级正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2)、中国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这也是由中国无产阶级的自身优点决定的。

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和彻底的革命性,高度集中,容易团结形成强大的战斗力,与农民有天然的联系,便于与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三大特点,这些优点,必然使它成为近代中国一个特别能战斗的最革命的阶级,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3)、中国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是坚持无产阶级对于民主革命的领导权这条马克思主义原则的要求。

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无产阶级领导的实质就是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能了解中国社会与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能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能够始终站在革命运动的最前头,把革命一步、一步引向胜利。

从客观上说,辛亥革命发生于帝国主义时代,而帝国主义是决不容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从而使自己失去中国这个占世界人口1/4的剥削、奴役的对象和市场的。

因此,它们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财政等各种手段来破坏、干涉中国革命,扶植并支持它们的代理人袁世凯夺取政权。

帝国主义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齐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三、从主观方面来说,这场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主要是:(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他们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甚至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承认和支持。

他们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并没有认识到必须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致使一些汉族旧官僚、旧军官也混入革命的营垒。

受当时政治局势的左右和妥协退让思想的支配,革命党人最后甚至还把政权拱手让给了袁世凯。

后来,孙中山在回顾辛亥革命的历程并总结有关教训时说过:“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

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

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

”“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

在革命的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派虽然也曾经联合新军(多数是穿起军装的农民和学生)和会党(以游民和破产农民为主体的秘密结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动员了群众的力量,但在清政府被推翻之后,他们便把群众抛弃了。

他们不但不去领导农民进行反封建的斗争,反而指责农民“行为越轨”,并派兵加以镇压。

正因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没有被动员起来,这个革命的根基就显得相当单薄。

“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

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

”①(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同盟会内部的组织比较松懈,派系纷杂,缺乏一个统一和稳定的领导核心。

甚至有人主张“革命军起,革命党消”。

有的还另建党派,自立山头。

孙中山指出: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非袁氏兵力之强,乃同党人心之涣散”。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正因为如此,辛亥革命仅仅赶跑了一个皇帝,却没有能够改变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治的统治基础,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四、正当中国革命前途茫然之际,国际局势发生的重大变化以及中国内部发生着的政治、经济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动促成了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也表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其必然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在经济上,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短暂而迅速的发展,中国有了一定程度发展的资本主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不可或缺的经济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