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治疗研究进展
不可逆电穿孔治疗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

不可逆电穿孔治疗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摘要:前列腺癌是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其治疗方式有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及局部微创介入治疗等。
传统前列腺癌根治术和放疗对癌症的控制效果较好,但会引起侧支组织损伤且有较强的毒副作用;而局部热消融的精度不高,易导致消融不完全。
不可逆电穿孔作为一项先进的介入技术,具有消融范围精准和消融效果良好的优点,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开展相关临床研究。
本文就不可逆电穿孔消融的原理及其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主要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前列腺癌;不可逆电穿孔;介入治疗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最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
在中国,PCa是继肺癌后,男性死亡率最高的癌症。
PCa主要的治疗方法有外科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及局部微创介入治疗。
前列腺近端有许多重要结构,如直肠、尿道、神经血管束等,PCa根治术作为常规治疗方法,易对上述结构造成破坏,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以能量效应为基础的微创介入疗法,包括冷冻消融、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等,为避免并发症,靠近血管及邻近正常组织器官的肿瘤常常消融不完全。
不可逆电穿孔(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IRE)是一种新的非能量消融方式,它利用强有力的电脉冲,在细胞膜上产生不可逆的穿孔,使得细胞内外物质自由流动,从而导致细胞内物质紊乱,进而导致细胞凋亡。
与热消融相比,IRE的机制是不受能量影响的,这使得在热敏感结构附近的肿瘤也可消融完全。
优化后的脉冲参数和电极布置使治疗期间的血管和神经得以保护,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
这些优点使IRE在临床中得以广泛应用。
1.临床研究2015年,Ting等[1]第一次对IRE治疗PCa的结果进行研究,他们选取了32个未经手术治疗的中等风险的PCa患者,使用3-6个电极以5mm以上的安全距离排列消融肿瘤。
随访调查并发症,术后6个月进行MRI检查、术后7个月进行活检,并将治疗区域内的发现细分为内野、临近区域和外野。
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研究进展

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研究进展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是一种高度依赖激素的癌症类型,在治疗中通常使用激素治疗。
由于长期使用激素可能导致耐药性的出现,因此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下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研究的最新进展。
一、新型激素治疗方法1. 靶向雄激素受体:目前研究人员发展了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即通过直接靶向雄激素受体来抑制雄激素的作用,从而阻断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目前已有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为ENZALUTAMIDE的药物,可以有效靶向雄激素受体,用于治疗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
2. 雌激素治疗:研究发现,一些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在接受雄激素治疗后会出现雄激素受体的突变,导致治疗失败。
研究人员尝试使用雌激素代替雄激素进行治疗。
目前,已经有一些临床试验证实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例如使用雌激素治疗后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PD-1和CTLA-4是目前研究比较广泛的免疫检查点。
临床研究发现,使用PD-1或CTLA-4抑制剂来治疗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还有一些研究人员尝试使用CAR-T细胞疗法来治疗该疾病,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治疗效果。
三、综合治疗策略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发现单一治疗方法往往难以完全控制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因此综合治疗策略逐渐被提出和采用。
综合治疗策略包括激素治疗、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方法的联合应用,旨在通过不同的途径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的治疗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目前,新型激素治疗方法、免疫治疗以及综合治疗策略等一系列方法的应用使得患者的生存率得到了提高。
由于目前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研究人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更多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MRS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MRS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进展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常规磁共振成像能较好地显示前列腺病变,但其在前列腺疾病的临床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部分病例对良性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鉴别有一定困难。
此外前列腺癌体积较小、多灶性及不同病灶具有不同的恶性发展潜力等特点会影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直肠指诊、经直肠超声(transrectal ultrasound,TRUS)引导穿刺活检等检查手段的评估。
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通过观察体内的代谢物质显示病变,与信号的对比无关,能够无创伤地反映活体代谢变化,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常规MRI的不足。
1 MRS原理和方法MRS形成的原理包括化学位移现象和J-耦合两种物理现象,前者是MRS 的理论基础。
在均匀磁场中,由于原子核周围电子云的结构、分布和运动状态不同,产生的屏蔽作用不同,原子核周围的磁场强度会发生细微的改变,不同化合物的相同原子核共振频率会出现差异,这种现象称为化学位移现象。
波谱的某一窄波的峰下面积与共振核的数目成正比,反映化合物的浓度。
MRS要求外加磁场非常均匀。
MRS定位技术常用的方法有点分辨波谱(point resolved spectroscopy,PRESS)和激励回波采集模式(stimulated echo-acquisition method,STEAM)技术,以PRESS应用较广。
MRS主要采集人体内除水和脂肪外的其他化合物原子核中1H或31P等的MR信号,因此需行水和脂肪抑制技术,目前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应用较为普遍。
将MRS的信号变化标记到MRI图像上,称为MRS成像(MRS imaging,MRSI)。
2 前列腺MRS技术进展高分辨率MRI检查时,采用体线圈激发,经直肠内线圈(endo-rectal coil,ERC)及相控阵线圈(phased array coil)接收信号,可获得高信噪比、高分辨率的图像;而MRS采用体线圈激发,ERC单独接收信号,明显提高了对代谢物的敏感性。
前列腺癌的机理研究进展

前列腺癌的机理研究进展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虽然治疗技术不断进步,但该疾病的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给男性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前列腺癌的机理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1. 前列腺癌的形成机制前列腺癌的形成机制至今仍不清楚。
但从基因水平上分析,前列腺癌的发生与多基因相关。
一些致癌基因突变的结果导致肿瘤抑制通路的失活,另外一些突变则增加了一些信号通路的激活。
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平衡被打破,导致癌症细胞的产生与累积。
此外,前列腺癌的发生也与雄激素有关。
前列腺从雄激素依赖性转变为自身發生雄激素依赖性以及雄激素非依赖性的。
雄激素可以维持前列腺组织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但也是导致前列腺癌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不过,雄激素并不是唯一一个可以影响前列腺癌形成的因素,其他激素、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也都参与其中。
2. 前列腺癌乳酸酸化机制前列腺癌细胞在缺乏氧气和养分的情况下,通过琥珀酸、丙酮酸进行糖分解产生ATP来供能,但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乳酸。
这个现象称为乳酸酸化,是前列腺癌的一个重要特征。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乳酸酸化过程与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因此,乳酸酸化机制成为了治疗前列腺癌的新靶点。
3. 新药物的研究进展前列腺癌是一种缓慢进展的癌症,治疗效果也随之受到限制。
传统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引起许多不适和副作用。
近年来,一些新型的药物被研究人员开发出来,为前列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
一种新的药物是阿帕替尼,可以减缓前列腺癌发展的速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此外,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也是现代治疗前列腺癌的新方向。
这些药物可靶向病原体,依托肿瘤的分化程度、累积负荷及致癌基因突变情况来进行治疗,且由于不同类别的先导化合物可同时治疗不同患者的前列腺癌,这样的治疗策略给防治前列腺癌带来更多的启示和方向。
4. 免疫疗法的进展免疫疗法是前列腺癌治疗的新趋势。
它通过针对癌细胞表面的新抗原逐渐地提高身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前列腺癌的筛查和治疗进展

化学治疗
化学治疗是前列腺癌的主要 治疗方法之一
化学治疗通过使用抗癌药物 来杀死癌细胞或抑制其生长
化学治疗可以单独使用,也 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 用
化学治疗可能会引起一些副 作用,如恶心、脱发、免疫 力下降等
激素治疗
原理:通过调节体内激素水平,抑制肿瘤生长 药物:如抗雄激素药物、雌激素药物等 效果:可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副作用:可能导致性功能障碍、骨质疏松等
与其他筛查技术的结合:可与PSA检测、超声检查等结合,提高筛查准确性
超声成像技术
原理:利用超声波探测体 内组织结构
优点:无创、无痛、无辐 射
应用:检测前列腺癌的早 期病变
局限性:对操作者的技术 和经验要求较高
核磁共振成像
原理:利用核磁共振现象,通过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的氢原子核,产生信号,通过计 算机处理得到图像
PART 04
前列腺癌治疗的 新进展
免疫疗法
免疫疗法的原理:利用人体自身 的免疫系统来攻击和杀死癌细胞
免疫疗法的效果:在部分前列腺 癌患者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提 高了生存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免疫疗法的类型:包括免疫检查 点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肿 瘤疫苗等
免疫疗法的局限性:并非所有患 者都适合免疫疗法,需要根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选择
手术风险:出血 、感染、尿失禁 、性功能障碍等
术后恢复:பைடு நூலகம்要一 段时间的恢复,包 括尿道扩张、膀胱 训练等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的原理:利用高能量射线杀死癌细胞 放射治疗的类型:外部放射治疗、内部放射治疗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的优点:精确度高,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 放射治疗的副作用:可能会引起皮肤反应、恶心、疲劳等副作用
人类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

人类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前列腺癌是一种常见的男性疾病,是由前列腺发生恶性肿瘤引起的。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也越来越成熟。
在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的努力下,前列腺癌的治疗和预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基因检测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前列腺癌的遗传因素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研究显示,前列腺癌与遗传因素有关。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利用基因检测来预测前列腺癌风险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基因检测可以检测出前列腺癌的环境和遗传风险因素,及早发现前列腺癌患者,对于前列腺癌的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基于基因检测技术,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前列腺癌的基因异常。
在研究中,一些基因被发现受到了突变或表达失调等异常,这些异常往往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有些患者的前列腺癌可以通过基因测序来确定最佳治疗方案,因此基因测序可以用于个性化治疗前列腺癌。
药物治疗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药物治疗是一种常见的前列腺癌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通常是将抗癌药物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方式注入体内,通过进入血液循环来杀死癌细胞。
在前列腺癌的药物治疗中,主要涉及到的是激素治疗和化疗。
激素治疗主要是通过抑制男性激素的作用来达到控制前列腺癌的目的。
这些药物通常是抑制睾酮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减缓前列腺癌的进展。
此外,激素治疗还可以预防前列腺癌的转移。
化疗是在前列腺癌的发展过程中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的方法。
化疗的作用是杀死癌细胞。
然而,由于化疗药物的毒性较大,往往会对健康的细胞造成损害。
靶向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
靶向药物是指能够针对特定分子或信号通路进行作用的药物。
在前列腺癌的研究中,靶向药物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治疗手段。
针对某些特定的基因异常或表达异常的靶向药物,可能很快地纳入到临床治疗中。
放疗和手术治疗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前列腺癌的放疗和手术治疗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治疗方法。
放射治疗是一种无创性的治疗方式,可以通过外部放射线照射前列腺癌区域,破坏癌细胞而不影响周围健康的组织。
手术治疗则是通过手术切除前列腺癌组织,控制前列腺癌的发展。
前列腺癌治疗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前列腺癌治疗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前列腺癌是一种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前列腺癌是男性尿道下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男性中发病率排名第二的癌症,仅次于肺癌。
近年来,随着研究技术和治疗手段的不断提高,前列腺癌的治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那么,现在前列腺癌的治疗现状和未来趋势有哪些呢?一、前列腺癌治疗现状1.手术治疗对于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来说,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传统手术切除(前列腺全摘术)具有完全切除的优点,但是由于手术须通过腹部或直肠进入,并且要切除包括前列腺在内的多个组织,因此术后并发症、功能障碍等问题比较严重。
随着微小侵袭性前列腺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和机器人辅助的微小侵袭性前列腺切除术(robotic-assisted laparoscopic prostatectomy)等技术的出现,手术切除的治疗效果和术后生活质量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2.放疗治疗对于无法手术的患者或术后复发的患者来说,放射治疗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放疗可通过高能量射线破坏前列腺癌细胞,达到治疗的目的。
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更新,例如加速器放疗(IMRT)和质子治疗等,放疗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都得到了提高。
3.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治疗方法之一。
药物治疗可通过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目前,前列腺癌的药物治疗主要有雄激素剥夺治疗(ADT)和化学治疗两种,其中雄激素剥夺治疗是最常用的一种药物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晚期前列腺癌。
二、前列腺癌治疗未来趋势1.个性化治疗由于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治疗效果因个体差异很大。
因此,未来前列腺癌治疗的重心将从一般性治疗向个性化治疗转变。
个性化治疗将根据患者的基因特征、生物标志物等个体差异进行治疗,通过找到“准确”的治疗方法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副作用等。
2.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一种较新的治疗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杀死前列腺癌细胞。
中国前列腺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中国前列腺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前列腺癌是一种在男性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呈上升趋势。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威胁男性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因此,对中国前列腺癌流行病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中国前列腺癌流行病学研究的进展,包括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流行趋势、影响因素、筛查与早期诊断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前列腺癌的病因、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回顾和分析近年来的相关文献,本文发现,中国前列腺癌流行病学研究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发病率和流行趋势方面,通过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揭示了前列腺癌在中国的发病特点和流行趋势,为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影响因素方面,深入探讨了年龄、遗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对前列腺癌发病风险的影响,为预防和控制前列腺癌的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筛查与早期诊断方面,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提高了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率,为前列腺癌的早期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
然而,尽管中国前列腺癌流行病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许多挑战和问题。
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前列腺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方法仍有待改进和完善,以提高早期发现率和治疗成功率。
前列腺癌的预防和控制策略也需要不断更新和优化,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群需求的变化。
中国前列腺癌流行病学研究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前列腺癌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提高前列腺癌的诊疗水平和预防控制能力,为保障男性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前列腺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学研究主要依赖于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包括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性流行病学以及实验流行病学等。
这些方法在前列腺癌的研究中各有侧重,共同推动了对前列腺癌病因、发病机制和预防策略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列腺癌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郭文
来源:《上海医药》2011年第01期
中图分类号:R9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1)01-0023-02
前列腺癌在男性的致死性癌症中居第二位。
由于前列腺癌的绝对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大呈线性增加,老年人患病的几率非常大。
近年来,社会老龄化现象又在日趋严重,因此,庞大且持续增长的患者群使得前列腺癌治疗领域颇具开发潜力。
尽管有着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但由于前列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体组织,常规的抗癌化疗药物很难渗入其内部并发挥疗效,这对治疗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也导致到目前为止,有效的治疗药物寥寥无几。
因此,如何开发有效的治疗药物刻不容缓。
近来,美国丹德里昂公司(Dendreon)获批的前列腺癌疫苗Provenge和美国安进公司(Amgen)的单克隆抗体Prolia由于独具特色的治疗优势从而成为倍受瞩目的焦点,给前列腺癌治疗带来新的希望和曙光。
1流行病学
如今,前列腺癌已快速上升为全球性的疾病。
尽管该疾病的发病率曾经仅在欧美发达国家较高、在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较低,但随着亚洲及拉美国家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逐渐欧化,使得这些国家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过去几年里亦在急剧增高。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统计资料,仅中国、印度和日本这三个远东主要经济大国,每年新增的前列腺癌患者总数就有数百万之众,再加上欧美和拉丁美洲的前列腺癌患者,估计全球前列腺癌患者总数将超过1000万人。
另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在美国新诊断出罹患前列腺癌的患者约为19.2万例,且其中约2.7万患者因该疾病而死亡。
前列腺癌有效治疗药物较少,这是因为:治疗前列腺癌主要考虑患者的年龄以及健康状态和疾病恶化率。
生长缓慢的肿瘤可以通过持续观察,早期的肿瘤可以通过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合并辅助放射来治疗;而对于晚期患者来说,激素治疗则是一线疗法。
当发生去势治疗失败或者采用传统的激素治疗方法失败时,则只能采用化疗的方法。
由于前列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体组织,其外面包裹着一层坚韧的脂膜,使得药物分子很难渗入到前列腺组织内部,这就为前列腺癌的治疗带来极大困难,常用的抗癌化疗药物对其根本无效,而手术治疗也存在伤及尿道组织的缺陷。
因此,开发有效的药物来降低前列腺癌刻不容缓。
2Pmvenge
Provenge(sipuleucel-T)是采用抗原传递盒(Antigen Delivery Cassette)技术开发的一种肿瘤免疫治疗药物。
该产品由位于美国西雅图的丹德里昂公司研制开发,在获得快通道审批资格后,于2010年4月通过了FDA审批,作为一线治疗药物用于无症状或症状极轻微的转移性、去势治疗无效的(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CRPC)患者的治疗。
FDA的这项批复成为了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福音,使其在当前有效的治疗药物中新添了一种治疗选择。
同时,Provenge成为首个在美国被批准的治疗性疫苗,从而开启了人类癌症免疫治疗的新时代。
与传统意义上的疫苗不同,Provenge为一种新型的自体源性细胞免疫治疗药,主要通过刺激和调动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对抗前列腺癌。
Provenge由自体外周血单核细胞构成,其中包括在与重组抗原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rostatic acid phosphatase,PAP)培养时已被激活的抗原表达细胞,PAP在近95%的前列腺癌细胞中都有表达。
该疫苗与辅助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一起给药,注射时,PAP激活的树突细胞将T细胞激活,从而识别靶标抗原并杀死前列腺癌细胞。
在2010年的美国泌尿协会年会中,丹德里昂公司公布了关于Provenge的Ⅲ期枢纽性临床研究的安全性数据。
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研究,纳入512名激素治疗无效的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用于评价Provenge的疗效。
结果显示,接受Provenge治疗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5.8个月,而与之相对照的未接受该药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则仅21.7个月。
研究中,几乎所有接受Provenge治疗的患者都曾发生过某种不良反应。
已报告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寒战、疲劳、发热、背痛、恶心、关节痛和头痛。
大部分不良反应为轻度或中度。
在大约1/4接受Provenge治疗的患者中已报告的严重不良反应包括急性输注反应和中风。
在Provenge组中3.5%的患者被观察到有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包括出血性和局部缺血性中风,而对照组为2.6%。
为了满足FDA的药品售后监测要求,Dendreon将继续招募1500名患者,开展4项临床试验,以进一步检测该产品的安全性。
3单克隆抗体Prolia
前列腺癌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可并发骨流失和骨相关事件,骨相关事件包括骨裂、放疗和手术引起的骨骼和脊髓压迫,其中任何一事件与转移并发都会使前列腺癌患者的一年死亡率增加6,6倍,虽然静脉注射双磷酸盐可以有效降低骨相关事件,但是只有29%的前列腺癌患者和转移性骨疾病的患者使用双磷酸盐。
作为首个和唯一获批的特异性靶向RANK配体的药物,Prolia(denosumab)因为其独特的作用机制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该产品为全人单克隆抗体,由美国安进公司研制开发,于2010年5月28日获得了欧盟委员会批准,主要用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以及前列腺癌患者激素抑制相关骨丢失的治疗,以降低患者骨折的风险。
但在美国,现阶段该产品只被批准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而其对于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并发的骨流失症的适应证暂时还未得到批准。
Prolia的新药申请包含6项Ⅲ期临床研究数据。
其中两项关键性Ⅲ期研究评价了该产品在骨质疏松症和前列腺癌患者中降低骨折风险的疗效。
结果显示,每六个月给予本品60mg皮下注射,可降低患者骨折发生的几率。
而全部6项研究亦表明,该产品能增加所有检测骨骼部位的骨密度。
尽管在现阶段,Prolia用于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以及前列腺癌患者激素抑制相关骨丢失的上市申请正在多个国家接受当地药监部门的审批,但是在前列腺癌治疗领域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亟待填补的市场空间双重作用下,一旦其用于前列腺癌患者激素抑制相关骨丢失的适应证获得广泛许可被允许添加到治疗用途中,该适应证将有望成为Prolia的巨大市场潜能。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