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颈动脉斑块特征可改善ECST模型对脑缺血性事件的预测能力

颈动脉斑块特征可改善ECST模型对脑缺血性事件的预测能力

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研究通过5年临床随访和2年影像随访,评估颈动脉斑块特征与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联性,发现斑块内出血和斑块总体积与其发生存在相关;研究同时将斑块的2个特征与现有预测脑缺血性事件的ECST模型结合,发现斑块特征可以改善ECST模型对缺血性事件的预测能力。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重要病因之一,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70%患者,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具有临床获益。

对于<70%颈动脉狭窄患者,虽然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带来的获益有限,但其缺血性卒中发生率为2.6-3.0每百人年。

仅评估颈动脉狭窄,无法从其中确定缺血性卒中复发高风险人群。

得益于影像技术发展,在评估颈动脉狭窄时,也可以进一步评估斑块的易损特性如斑块内出血、斑块溃疡、斑块相对钙化体积和斑块负荷,但该类斑块特征是否能够改善缺血性卒中预测模型,缺乏相关证据,仍需进一步研究。

对轻中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多模态成像,其影像标记物是否可以改善对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患者的识别。

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研究纳入244例症状性轻中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标准化CTA扫描方案评估同侧症状相关的颈斑块的钙化比例和溃疡特征,在3T磁共振设备上进行多参数增强扫描方案评估颈斑块的斑块内出血和斑块总体积(见图1),同时进行超声评估斑块,经颅超声监测微血栓。

斑块内出血定义为与邻近胸锁乳突肌相比,斑块大部分呈现高信号;斑块溃疡定义为碘对比剂在至少2个正交切面,侵入斑块内至少1mm。

钙化比例定义为通过半自动斑块成像软件,CTA上斑块总体积与钙化体积比。

所有患者在基线和2年后进行了多模态影像检查。

终点事件为复合终点,5年随访中出现同侧复发性脑缺血卒中或单眼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终点),2年磁共振随访时同侧脑部出现新的无症状性缺血灶(影像终点),本研究分别进行了临床终点和影像终点事件的统计学分析。

临床终点与斑块特征关联通过Cox 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影像终点与斑块特征关联性通过逻辑回归模型统计分析。

动脉粥样斑块新生血管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斑块新生血管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官 近年来 大量 研究 表 明 内膜新 生 血管是 动 脉粥 样硬 化疾 病普遍 存在 的特 征 ,它 是动 脉 粥样硬 化 发生 发展 的重 要危 险因 素 .而且 新生 血管 在不 稳 定性 斑块 及斑 块 的易损部 位 更为 明显 ,与 临床 心脑 血管事 件 的发生 显著 相关 I 1 1 。因此 应用影 像学 技 术评 估斑 块 内新 生血
解标 本 中斑 块 内新生 血 管 , 估 斑块 的稳 定性 , 评 因此 在
移 、 殖 与基质 重 塑等过 程 而产生 的新血 管 , 年人生 增 成
理性 的新 生血 管仅 见于 月经 期 和哺乳 期 的女 性生 殖器
临床 应用 中受 到一 定 限制 。而人 们 对新 生 血管 在动 脉
粥样 硬 化 中重要 作 用 的认 识 促 进相 关 影 像学 的发 展 ,
密切 相 关 [ 破 裂 型斑块 中新 生 血管密 度 最 高 , 稳 定 4 1 , 为
性斑 块 的 4倍 : 易损斑 块 中新 生 血管 密度 也 明显增 加 ,
粘 附分 子 ) 与相关分 子 特异 性结 合 , 可 为新 生 血管 的显 像 开拓 了新 的领域 。
( ) 一 超声
管 , 辨识 斑块 稳 定 性 , 测 临 床治 疗 疗 效 , 测 心脑 在 监 预 血管 意外 的发生 及早 期 预防 等方 面具 重要 作 用 。但 目
前对斑 块 内新生 血管 的影 像 学检 查还 并不 完 善 。主要 包 括超 声 、T、 I C MR 及放射 性 核素 显像 。近年 来分 子影
理想 状态 的一 种 显像 技 术应 是无 创 的 , 重 复性较 高 , 可
适 用 于各 部位 ( 括浅 表 血 管 、 脏 、 部 血管 等 ) 时 包 心 腹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风险评估及防治策略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风险评估及防治策略
• 病理学上,不稳定斑块具有薄纤维帽、大脂质核心、表面溃疡、斑块内新生血管形 成或出血等特征。目前常用的检查方法均以管腔显像为主,对斑块成分评估能力有 限,而超声造影、高分辨率斑块磁共振成像(HR-MRI)等新技术能提供更多斑块内 部结构的信息,可为基于斑块性质的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斑块分类及风险评估
• 在超声检查结果不肯定或者拟行血管 重建的患者,应进一步行CTA检查。 由于该检查需使用碘化造影剂,肾功 能不全为相对禁忌证。
常用影像学检查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 颈动脉MRA成像范围与CTA相当,能准确识别颈动脉狭窄和闭塞,且无射线 辐射。
• 常规MRA检查时,缓慢或复杂血流可造成信号缺失,夸大狭窄。 •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可以显示斑块形态、斑块体积,分析斑块
常用影像学检查
CT血管造影(CTA)
• CTA可清楚显示颈动脉管腔、邻近软 组织和骨性结构,对显示钙化病变具 有独特优势,并通过三维成像重建直 观展现颈动脉狭窄的形态特征。其成 像范围大于颈动脉超声检查,除颈段 颈动脉,还可评估颅内血管和主动脉 弓。
• CT血管分析可以根据斑块区域的CT值 测量动脉粥样斑块体积、斑块构成及 斑块类型。
• (1)合理膳食:合理膳食主要包括增加新鲜蔬菜、全谷物、粗杂粮等纤维摄入, 减少饱和脂肪酸、食盐(<5 g),控制胆固醇、碳水化合物以及避免反式脂肪 酸摄入等。地中海饮食可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尤其是卒中,其主要成分有全 谷物、坚果、蔬菜和水果,辅以橄榄油、鱼类和红酒等,还包括少量家禽、奶 制品和红肉。一般人群膳食建议如下:全谷物 250~400 g/d,蔬菜水果≥500 g/d,鱼类≥300g/周,肉类40~75 g/d,蛋类3~6个/周,大豆25 g/d,坚果 50~70g/周,液态奶150~300 g/d,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067000)
ABSTRACT: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has become a difficult problem in China and the world. Carotid lesion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roke. Carotid stenosis an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are gradually being paid attention to by clinicians. KEY WORDS: stroke; carotid artery; plaque stability; imaging diagnosis
106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21 Vo1.21 No.6
·综述·
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安阳 1,张弘 2*,马宁 1,杜文兴 1,刘晟宇 1,陈庆矿 1
(1. 承德医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2.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 承德 067000)
Imaging Diagnosis of Carotid Plaque
AN Yang 1, ZHANG Hong 2*, MA Ning 1, DU Wen-xing1, LIU Sheng-yu1, CHEN Qing- Kuang1 (1. Chengde Medical College, Chengde Hebei 067000; 2. Chengde Medical CollegeAffiliated Hospital, Chengde Hebei
含脂质的核心 ),正的血管壁重塑,噬菌斑长度和斑点钙化等。 但富含脂质斑块在 IVUS 提示低敏感度,对纤维性、脂质性和 纤维脂质混合性斑块分别能力不佳。基于 IVUS 发展出来的 虚拟组织学 IVUS(virtual histology ,VH-IVUS) 将斑块成分分 为:纤维状,纤维脂状,钙化坏死和钙化 [20,21]。Liu F'Y 等 [22] 应 用 VH-IVUS 评价斑块显示出检测坏死核心的敏感性,特异性 和预测准确性分别为 67.3%,92.9% 和 88.3%。然而 IVUS 为 有创检查,故临床上不被大多数病人接受 [23]。Schmidt[24] 等人 运用该技术发现了斑块内增强与小的未成熟微血管数目 ( 直 径在 20-30 µm 之间 ) 之间的相关性,这些研究表明斑块内 增强与新血管生成之间存在直接相关性 [25]。Kim[26] 等人使用 不同造影剂发现 CEUS 的斑块增强与基质金属肽酶 9(MMP-9) 的血液水平之间存在直接关系。同时神经科常使用的经颅超 声多普勒 (Transcranial Doppler,TCD) 颈动脉微栓子检出有一 定意义。Almekhlafi 等 [27] 研究证实,恶性微栓子 ( 如恶性肿 瘤等 ) 可预测新发脑损害,且微栓子与颈动脉溃疡型斑块或 管腔内血栓有关。但该研究仍需大量临床数据加以印证 。 [28]

《黄芎抗栓胶囊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临床疗效评价及机制研究》

《黄芎抗栓胶囊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临床疗效评价及机制研究》

《黄芎抗栓胶囊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临床疗效评价及机制研究》一、引言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特点是斑块不稳定,易发生破裂、脱落,引发血栓形成,从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黄芎抗栓胶囊作为一种具有活血化瘀、抗栓作用的中药制剂,被广泛应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治疗。

本文旨在评价黄芎抗栓胶囊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二、黄芎抗栓胶囊的临床疗效评价1.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黄芎抗栓胶囊治疗组和对照组。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影像学检查等数据,评价黄芎抗栓胶囊的临床疗效。

2. 临床疗效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黄芎抗栓胶囊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如头晕、头痛、耳鸣等。

同时,治疗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等影像学指标也得到显著改善。

与对照组相比,黄芎抗栓胶囊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提高。

三、黄芎抗栓胶囊的作用机制研究1. 活血化瘀作用黄芎抗栓胶囊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改善微循环,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患者的症状。

2. 抗栓作用黄芎抗栓胶囊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从而起到抗栓作用。

此外,该药物还能够促进纤维蛋白溶解,进一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3. 抗炎作用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形成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黄芎抗栓胶囊具有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四、结论黄芎抗栓胶囊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活血化瘀、抗栓和抗炎等方面。

通过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度、抑制炎症反应等作用,黄芎抗栓胶囊能够减轻患者症状,改善影像学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因此,黄芎抗栓胶囊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治疗的有效药物之一。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用于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新生血管检测及临床意义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用于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新生血管检测及临床意义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用于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新生血管检测及临床意义目的:分析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定量检测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新生血管的价值。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45例急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患者为观察组,52例无脑梗死症状的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经颈动脉超声获取软斑形态及声像学特征,并通过三维造影成像技术对软斑造影相关参数进行分析。

结果:超声三维造影增强后,观察组中Ⅲ、Ⅳ型新生血管居多,对照组中Ⅰ、Ⅱ型新生血管居多,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指数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的软斑体积、斑块最大厚度及横截面积狭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三维造影成像技术能检测并定量分析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新生血管,对于评价斑块稳定性,早期诊断及预测脑血管病具有积极意义。

标签:超声三维造影成像技术;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新生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原因,由于斑块不稳定、出血、破裂(尤其是软斑块及易损斑块)而引起的心血管事件逐年增加,有研究报道,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约有63%以上均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改变[1-2]。

斑块稳定是决定病情严重程度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证明,新生血管形成是导致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疾病的进展有显著影响。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能检测斑块内新生血管,且安全无创,受到了临床广泛关注[3]。

本研究运用超声三维造影成像技术定量检测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新生血管,以期探讨其临床应用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45例(软斑45块)急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患者为观察组,脑梗死诊断均符合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4],全部经颅CT或MRI确诊,超声检查显示一侧(近颈动脉分叉处)颈动脉存在软斑块,厚度>2.5 mm,其中软斑回声特点为:内部回声较低,低于血管壁回声,且后方不伴声影。

cta和MRA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

cta和MRA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

万方数据
塞垣耋生匿堂!!!!生!!旦筮!!鲞筮!塑堕堕睦亟坐:旦!!!翌鲢!!Q!Q:!型:丝:№:垒
453
为74.3%和97.6%,CE—MRA为 97.1%和95.2%,3支完全闭塞血 管CTA和CE—MRA均完全评价准 确。对重度狭窄者在CE—MRA上 仅有1例狭窄为70%者低估为 65%,CTA上有9例被低估;对中度 狭窄CE.MRA有2例66%~67% 的过度评估为70%~75%,CTA上 有7例过度评估;在有斑块溃疡的 5例中,CE—MRA完全检出,而CTA 仅检出其中的3例。
在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 时,CTA主要应用的重组技术包括 多平面重组(muhiplanar reforllla- 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 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和容 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 MPR显示软斑块较MIP和VR方 法优越,同时MPR可以分辨动脉管 腔和动脉内支架的情况;MPR的不 足是缺乏整体感。MIP评价颈动脉 狭窄有一定的限度。MIP图像上颈 动脉狭窄被判断错误的主要原因 是:(1)动脉壁钙化的存在,阻碍了 狭窄处残留血管腔的显示;(2)MIP 在显示动脉软斑块方面的能力有 限。与MPR、MIP相比,VR具有一 定的优势:(1)图像数据利用充分; (2)通过调节不同的参数使得狭窄 显示得更加清晰;(3)空间解剖关 系清楚,可将病变更清晰地显示出 来。研究表明,即使有严重的钙化 存在,VR也能精确评价颈动脉病 变,对发现颈动脉斑块内溃疡有一
我国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 的发生率较高,约70%~80%…, 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脑 卒中的一个重要因素。颈动脉粥样 硬化所致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狭窄的 严重性以及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有 密切关系。颈内动脉狭窄越显著, 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越高,重度狭 窄患者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 70%一90%【l引。粥样斑块的性质、 状态和动脉内膜表面的情况与缺血 性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通常认为 当纤维帽很薄、不完整,有溃疡或炎 性细胞浸润,坏死脂核较大或有斑

超声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研究进展

超声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研究进展

超声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研究进展李文兰;朱叶锋;冉海涛【摘要】颈动脉易损斑块易发生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且与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检测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可为脑血管疾病患者早期风险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颈动脉超声检查具有无创、价格低廉、可重复性高等优势,是检测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重要方法.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各种超声技术在检测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Carotid artery vulnerable plaque is prone to rupture and thrombosis,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of stroke.The detection of carotid plaque vulnerability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early risk assessment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Carotid ultrasound is noninvasive,less expensive and with high reproducibility,therefore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method for detecting the vulnerability of carotid artery plaque.The progresses of ultrasound technique for detection of carotid vulnerable plaque in recent years were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期刊名称】《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年(卷),期】2018(015)001【总页数】4页(P55-58)【关键词】颈动脉;斑块,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作者】李文兰;朱叶锋;冉海涛【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影像研究所,重庆400010;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科,重庆400010;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影像研究所,重庆400010;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科,重庆400010;超声分子影像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10;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影像研究所,重庆400010;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科,重庆400010;超声分子影像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5;R445.12013年全球约有650万人死于脑卒中,脑卒中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死因[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ia hn
[ b tat C rba i hm cso e a h hic ec a , obd y m r ly adhg cr nert. A s c] eer ce i t k s J i ne t m rii , oti , n ihr ur c e r ls r h 【 n d g re t at e e a

8 ・ 4
C ieeJu a o e l i l e in , nay2 1 V lm N mbr hns or l f w Ci c dc eJ u r 02, o e5,u e n N naM i a u 1
m r rnt a oio a t m oa i h d n J . ei r a e i h d g s u y r t i ci r [ ] Pd t k e i n sf c e c d i n le s a
T e v l e a l t e o ce t lq e o a o d a tr s te man fc o h t n u n e ic e c srk .S sg e t h u n r b e ah r s lr i pa u fc r t r y i h i a trt a f e c s h mi t e o i i r a o c i e il o t sg i c n al d n i i g c r t u n rb e p a ef ra ue sr k rv ni n inf a t o e r ie t y n a i v l e a l lq o c t t e p e e t .T i r ce r ve st e p o e s i t y f o d u o o h sa t l e i w h rg s i r
di1.9 9ji n 17 30 .02 O .7 o:0 36 /. s.64— 8 62 1 .13 s
A v nei n g dan s f un rbe teoceo cpa u fa oi r r 1 a —i ,H N i d a c h a  ̄ ig oio v lea l ah rslrt lq e cr t at y _ nq g Z O GWe n s i o d e JL n — za g eate tfN uo g ,h ep ’ si l u nx ha gA tnm u ei , ann 3 0 1 h n .Dp r n erl y t Pol 5 pa G a gi u n u o o s go N n i 50 2 , m o o e e Ho t o f Z o R n g
i edan s f un r l l e rm teapc f l aon , Tag gah , nt goi o vle epa o seto t ud C ni py M砒 , itl us af na g h i s b a u q f h s ur s o r d a sb ̄ co i 百 i n -


吕文娟 ]
2 何颜霞. 3 危重患儿糖 代谢 紊乱及处 理 [ ] 中国4 J 急救医学 , J. ,L
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影像 学诊 断研究进展
李兰晴, 钟 维章( 综述)
作者单位 : 30 1 南宁 , 502 广西壮族 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作者简介 :李兰晴( 96一 , , 18 ) 女 在读研究 生 , 研究方 向: 脑血管疾病 。Em i j 一2 6 .o . ・ a :l 1 l z @13 t m 通讯作 者:钟维章( 9 2 , , 1 一)男 大学本科 , 医师 , 6 主任 硕士研究生导师 , 研究方向 : 管疾病 的介入诊疗 。Em i z nw h 6 .o . 脑血 - a : o g z@13 tm lh
o r p y a d mo e u a gn . g a h n lc l ri i g ma
[ ywod ] C ri t rsl i; V leal paus Soe I g g Mo cl i oy Ke rs a t a eoc ms od h e s u rbe lqe ; tk ; mai ; n n l u r o g e a bl
C ri ,0 52 ( )4 ado 2 0 ,6 1 :5—4 . l 9
2 0 ,3 2 :O . 0 6 1 ( ) lO
2 李永辉 , 4 谢
3 6.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迪, 刘德举 , 手足 口病并发肺水肿的临床特点及 等.
2 李定国. 1 诊断学 [ . M] 北京 : 民卫生出版社 , 0 : 7 2 8 人 2 12 — 3 . 0 3
[ 要] 缺血性脑卒 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 摘 致残率、 死亡率及高复发 率 , 动脉易损斑块是其 主要 原因。 颈 因此早期正确诊断易损斑块 , 对于急性 脑卒 中的防治 具有重大意义 。该文从 超声 、 T MP 、 C 、 d 脑血管造 影等方 面对易损斑块的诊断进展进行综述 。 [ 关键词 ] 颈动脉粥样硬化 ; 易损斑块 ; 脑卒 中; 影像学 ; 分 子生 物学 [ 中图分类号 ] R4 5 [ 4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7 3 0 (0 2 O 0 8 o 6 4— 86 2 1 )1— 0 4一 4
2 赵淑艳 , 佳梅. 童应激性 高血 糖 [ ] 中国实用 儿科 杂志 , 2 李 儿 J.
2 0 ,3 4 :1 . 0 8 2 ( ) 36
胸部影像学 特征 [ ] J .贵 阳医学 院学 报 , 0 0 3 ( ) 3 3— 2 1 , 5 3 :1
[ 收稿 日期 2 1 — 6— 3 [ 0 1 0 1 ] 本文编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