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民居天井空间研究
传统住宅天井的研究与探析

传统住宅天井的研究与探析摘要:传统住宅天井作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一颗明珠,具有独特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本文通过对传统住宅天井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以及文化内涵的简要介绍,运用文献调研、实地考察、图像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传统住宅天井的空间形态、建筑结构、装饰艺术等方面。
进一步对传统住宅天井进行分析和探讨,阐述其应用价值、文化内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研究发现,强调传统住宅天井在建筑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传统住宅天井;建筑艺术;研究;应用价值;文化内涵传统住宅天井作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天井的独特空间形态、建筑结构以及装饰艺术等,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研究价值。
本文通过对传统住宅天井的深入探究,旨在挖掘其潜在的应用价值,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灵感。
传统住宅天井起源于汉代,盛行于明清时期。
在地理位置上,天井多分布于江南地区,如浙江、安徽、江苏等地。
这些地区气候湿润,雨水充足,为天井的营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传统住宅天井在文化内涵上与风水、五行等传统文化密切相关,被视为住宅的“呼吸之地”。
本文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考察、图像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传统住宅天井进行深入探究。
文献调研主要涉及古代建筑志、地方志、文学作品等相关资料。
实地考察则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年代的天井进行测绘、拍照等手段,获取第一手资料。
图像分析则通过对天井的平面图、立面图、透视图等进行分析,深入了解其空间形态和建筑结构。
传统住宅天井的空间形态呈矩形或方形,四周为房屋或墙体围合,形成相对封闭的空间。
在尺度上,天井的大小和高度需根据住宅的规模和使用需求进行变化,形成宜人的空间比例。
同时,天井与住宅之间的关系也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日照、气候等条件进行设计。
传统住宅天井的建筑结构多采用木结构和灰砖石板相结合,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在空间布局上,天井四周的房屋多采用“间”为单位进行组合,形成对称、有序的空间关系。
中国传统民居中的天井与院落关系之初探

中國傳統民居中的天井與院落關係之初探學生:9633725王俊凱指導:楊裕富博士前言天井與院落皆為中國民居宅住的中樞,也是吐故納新的空間。
但天井與院落的不同之處,除了在尺度上較不受限,院落大多大於天井;而天井往往受室內空間的制約。
根據《理氣圖說》井形如船槳,長寛約四至五比一。
歷代建築中,除了透過了「井」與「院」來表徵了居住的生活模式,與規劃設計的秩序感或審美感,建築可透過「井」與「院」產生了不同的小氣候。
院多存在於北民多雪少雨的民居,形成「宅中有院,院中有園」。
而天井則普遍存在南方溼熱多雨的氣候。
1.南方建築特色南方民居的重要特點是以天井為特點的四合院平面佈局。
民居朝向以東或東南向為主,充分利用自然日照,並順應當地主導風向,以利於形成室內自然通風。
房屋進門多為天井,利用天井採光,光線通過二次折射,少有眩光且具有柔和感;通過天井合理組織室內自然通風、匯集雨水、夏季遮陽,室內設水池盆景綠化調節室內濕度,冬暖夏涼,可謂古代的天然空調。
一般正屋面闊三間,中間堂屋面臨天井敞開,是一家生活起居活動中心(圖1)。
兩邊廂房,堂屋兩邊的次間是臥室,臥室一般向外牆都不開窗,但均有開向天井一面的花窗,既滿足防盗安全的需要,又能減少通過窗散失熱量,也符合聚財的思想。
屋內的採光、通風、排水全依賴於天井,天井的設計,即“四水歸堂”的格局,有“肥水不外流”之意。
民居平面形狀大都為矩形,柱與柱間的尺寸接近現代模矩,開間不大,進深較大,使住宅的傳熱耗熱值較,能耗較少。
“四合院”建築通過其建築形式實現了建築與自然環境的有機結合和天然的生態節能思想。
圖1徽州民居常見平面佈局南方古民居天井上都開鑿有水池,在風水理論中,“天井”和“財祿”息息相關,除了有蓄存積水的功用,但更重要的恐怕還是一種象徵符號,表示把財氣完全蓄積在家中而不外洩。
石板圖案雕成古錢形,寓意從漏下的雨水全是財氣之水,仍然留家中。
天井上的石板有深、有淺,學者的研究,發現了徽州古民居天井上的石板有“深度隨著朝代的更替變遷而逐漸減小直到為零”的規律。
浅析徽州明清民居天井与庭院文化特征

浅析徽州明清民居天井与庭院文化特征一、天井与庭院的概念徽州明清民居由一个很特殊的天井构成室内空间来满足采光、通风和排水之用,却由另一个室外空间庭院来改善环境供户外活动的场所,使民居形成完美的内外空间。
“天井”一词最早见于《孙子行军篇》载:“凡地有绝涧天井、天陷、天隙,必然远之勿近也。
”注释天井是四面陡峭、溪水所归、天然之井。
徽州明清民居天井上由屋顶四周坡屋面围合成一个敞顶式空间,形成一个漏斗式的井口,汇四水归堂(塘),下底设池塘、留沟防、变路径、安石埠,立基划界“以滴水为界的天然之井”,故也取名“天井”。
庭院与天井是两个不同形式的空间图型,构成不同性质的概念:(1)尺度不同:庭院可取“百尺为形”,用地不求规则,布局较灵活,其位置可布置在屋前或屋后,亦可在屋之两旁。
而天井往往受容身于“丈室”的制约。
《论衡·别通篇》曰:“宅以一丈之地为内”。
民间《理气图说》曰:“天井之形要不方不长,如单棹子状”。
何谓单棹子?就是划船的单桨。
桨板长宽比约5:1。
民居天井形状为狭长形,长宽尺变也近似单棹子5:1的比例。
(2)空间性质不同:庭院空间是室外开敞空间,作为室外露天活动场所。
而天井却是室内空间一个组成部分,天井与明堂、廊庑组合为一体,是“无”具象界面的泛空间。
建筑俗语称“虚无”,当其无而却有建筑之用的形态。
《理气图说》曰:“天井主于消纳,大则泄气,小则郁气,其大小与屋势(房屋格局)相应为准。
”庭院虽设有围墙围合封闭,却能通过围墙景洞、漏窗来借景、对景,构成灵活向外延伸空间。
天井与庭院不但在功能上有所差异,其文化内涵也不尽相同,本文将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简析分述如下:二、天井构成的阴阳关系阴阳哲学作为中国哲学之母,浸透于诸多事物的创造之中。
民居建筑文化自不例外,天井空间构成在组合上也遵循阴阳法则。
其一,天井民居在形态上由四周高墙相围合,外实内虚。
实为阳,虚为阴,构成一对阴阳关系。
其二,天井组合依据“门堂制度”,在轴线上依主次排列为前门厅、后正堂,配以两厢。
传统民居天井的特点及现代建筑中庭空间设计

传统民居天井的特点及现代建筑中庭空间设计住宅天井庭院空间是室外开敞空间,作为室外露天活动场所。
而天井却是室内空间一个组成部分,天井与明堂、廊庑组合为一体,是“无”具象界面的泛空间。
建筑俗语称“虚无”,当其无而却有建筑之用的形态。
《理气图说》曰:“天井主于消纳,大则泄气,小则郁气,其大小与屋势(房屋格局)相应为准。
”天井空间“气”场原理风水学主张“生气乃第一义”,故有“气”为阴阳之精髓,民居大小庭院均可视为功能各异之大小气场,门廊通道则为气流要道,相互联成一气,天井乃中心气场,令居宅充满生机与活力,气场原理重在三点:1、天井通天接地,上通天纳气迎风,下接地除污去秽,使住居环境中不断新陈代谢、循环流转。
其中蕴含深刻设计哲理,就是天井气场强化沟通天地阴阳之气的功能,如“天井”一词,建筑文化意义是“通天设计”的意思。
2、气口循环,风水学认为门乃气口,控制着气流的引导和循环。
门窗的设计意念更强调其通气“虚”的一面,使整个民宅内通道路线形成气流网络。
3、藏风聚气,房舍高低与大小是关键,居宅形态空间比例对内藏风聚气十分重要,过于空旷失去亲合力,院落适当紧凑可藏风聚气性能好,空间又不可太小,但必须要通气才能吐故纳新。
民居选址之气场原理空间并与当地气候环境相配合,构筑成不同性质的气场原理。
住宅天井风水禁忌有哪些1.忌围墙过高有碍美观之前的室第,围墙的模式是按照身份、地位、格调来决定的,要求和谐相等。
若围墙过高与室第不配合,在风水学中是属于带来贫乏的不吉之兆。
在现代建筑中,围墙首要功能为所属界限的标示划分,因此围墙过高也属于凶相,理由有二其一:小偷经常入侵,高耸的围墙正好挡住了外面的视线,使其盗窃的行动不易被人发现。
其二:有碍美观,从天井外部来看,围墙与建筑应当是一体的。
远眺可模糊瞧见房舍门窗。
过高的围墙不仅破坏了美观的画面,让人嫌恶,更显得主人心胸狭小,缺少修养。
但是围墙还有防止噪音,尘埃进入的感化,为防止此类公害,围墙也不宜太低。
巴渝传统建筑天井空间特点分析

巴渝传统建筑的天井空间特点分析在巴渝地区,早起的民居建筑以干栏建筑居多,合院形式的建筑无论是在其形制上还是规模上都不如北方合院或其他南方井院式建筑完善。
到了明清时期,包含天井的建筑才逐渐增多。
“天井”原指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也是作为一种独特的空间形态而存在。
天井建筑在巴渝地区成长起来,一方面是本地建筑形式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对天井空间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主要由于其他地区天井建筑形式向本地建筑形式的渗透,对本地天井建筑的形成起着极高的作用。
天井与院落都是传统建筑中组织建筑单体或群体空间的一种有效手法。
它们都特别适合用于创造具有内向性的空间和公共交往的空间。
由于天井的形态与院落有一定的相似性,对于天井的定义历来比较模糊,例如“庭院规模狭小者,俗称天井”。
一、内聚形的几何形态巴渝地区是道教发源地,历史上长期受道家思想熏陶,天井建筑融合了道家“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观念,它呈现为方形封闭空间,同时具有对外封闭和内向开放的特点,表现为内聚的几何形态。
然而,由于巴渝地区独特的地形条件,因此天井建筑并不拘泥于传统中国建筑那样南北向中轴线相联系的纵深空间意识与对称的平面布局模式,而是结合着本地的地形、气候、文化习俗,处处体现着灵活与实用的特点。
(图1)图1二、巴渝传统天井建筑的模式在巴渝地区的老镇街道上,我们最常见到的建筑形式是店居式。
通常店居式可以分为下店上寝式和前店后寝式。
虽然受到地形的限制,实际上这类型的建筑少有天井出现。
但是巴渝地区传统建筑善于利用建筑适应特殊的地形,亦有这种类型的实例出现,多为房屋依附崖壁而建的形式(图2)。
天井建筑的模式还有坊居式和宅居式。
坊居式是将作坊与住宅以店面综合为一体的天井建筑。
既可以天井中晾晒、堆放材料、工具等又可以利用天井将各个功能分区自然而然的分隔。
(图3)但是这一类型的天井建筑随着手工业的衰退现在极少存在了。
宅居式即是纯住宅型的天井建筑,一般屋主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浙西传统民居中天井对建筑舒适度的影响研究

浙西传统民居中天井对建筑舒适度的影响研究摘要:传统民居作为古代建筑智慧的结晶,依然有着不少值得发现与研究之处,本文基于对浙西传统民居的实地走访和测绘,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浙西传统建筑中天井对当地居民舒适度的影响。
运用实地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并结合现行的建筑规范与标准,对建筑的空间布局,温湿度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以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天井;舒适度;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室温调节引言衢州位于浙江西部(以下简称浙西)这里历史悠久,至今保存着一大批完好的古民居,作为此次项目的研究对象,古民居保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为测绘调研带来了有利条件。
通过对传统民居的尺寸,面积,空间形态,以及室内布局的研究,确定当地民居的基本特性,并进而分析其温湿度以及通风对当地居民舒适度的影响。
1.浙西传统民居空间形态的分析天井住宅的主要平面布局形式大体有以下两种情况:一种主要是由一面正墙与三面房屋组成,房屋三开间对称排列,中间较大为堂屋,两边作为厢房分别位于堂屋两侧,堂屋对面为高墙,墙上开门,本文统称为三间两搭厢的空间形态。
另一种为合院式民居,其空间布局基本为将四周的房屋建筑互相交叉连通,在中间围成了一个小天井,又称为"天井院"住宅,层数基本为两层[1]。
其中,第一种房屋空间形态的布局所占的比例远要大于第二种空间形态。
虽在调查中可知,浙西地区还存在其他类型的民居空间形态,但无论哪种布局,都以天井空间为核心,组织其他的空间结构,在纵横结构复杂的传统民居中将空间连成一个整体,四周高大的马头墙,其构造随屋面坡度层层迭落,既保持民居内部环境的私密性又赋予空间层次的美感,同时满足了居民的社交属性。
2.天井在功能上对居民生活的舒适度影响2.1 天井的遮阳采光浙西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要遮挡过强的阳光,冬季则要采暖保温。
通过对浙西天井的深入研究,总结出影响传统民居遮阳采光的两个因素,即屋顶天井结构的建筑尺寸和建筑所用材料表面结构对光能量的反射比[2]。
祠宅一体型民居天井空间格局分析——以江西省宜丰县下屋古村为例

中图分类号 TU24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1)11-0066-04 收稿日期 2020-04-26摘 要 天井式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南方民居的代表。
其中赣西地区天井式民居在原有基础上衍生出了祠宅一体式的亚类型,具有一定的独特风格。
该文以具有祠宅一体化空间格局的天井式民居聚落——宜丰县下屋村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历史变迁、社会伦理、自然环境、建筑技术等多个角度对天井式民居的形成进行阐述,并以其中柏东翁祠为对象,利用Ecotect软件进行采光模拟,探索祠宅一体、多天井、高寝等地域化空间格局的衍生原因。
关键词 天井 祠宅一体 民居文化 采光分析Abstract The courtyard type residen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residence, and it is also the representative of southern folk residence. Among them, the patio style folk houses in western Jiangxi area have derived the sub-type of the ancestral house, which has a certain unique style. Taking the courtyard-style residential settlement: Xiawu Village, Yifeng Coun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e mainly expound the formation of patio-style residential buildings from historical changes, social ethics, natural environment,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building technology, using the Ecotect software to simulate the daylight, then we explore the derivative causes of regional spatial patterns such as ancestral houses, multiple patios, high-rise and so on.Keywords Patio, Ancestral temple and residence, Residential culture, Daylight analysis马 凯 | Ma Kai杨亚楠 | Yang Ya'nan 孟令腾 | Meng Lingteng祠宅一体型民居天井空间格局分析——以江西省宜丰县下屋古村为例An Analysis on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Patio of Ancestral Temple and Residence: A Case Study of Xiawu Village, Yifeng County ,Jiangxi Province1 简述在中国历史发展的绚烂画卷上,古建筑艺术可谓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徽派建筑中天井空间的特色研究

徽派建筑中天井空间的特色研究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流行于明代晚期至清代中期的安徽地区,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优美的空间布局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中,天井空间是徽派建筑最为特色的设计之一,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建筑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传统审美观念。
一、徽派建筑的背景徽派建筑是由明代安徽州的元谋阁官员和士庶兴修所主导,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和手工艺术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安徽地区的地理特征决定了徽派建筑的特殊性,这里山清水秀,人文气息浓郁,有自然景观和古代文化底蕴等诸多优势,因而形成了独特的建筑热潮。
二、天井空间的设计理念天井是徽派建筑中的一种空间布局,其布置方式常用于住宅内部和宅院中,既起到遮阳、采光和通风的作用,又具有休憩、观赏和审美的效果。
与其他建筑形式相比,天井空间更具有独特的设计理念:1、构建空间层次徽派建筑的天井空间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即以平面布局为主或者一部分为三层式构造。
上层为露天空间,下层为闭合空间,中层通常为半封闭式空间,形成了从开放到封闭的空间序列,充满了层次感和渐变。
2、提高生活品质天井空间的设计不仅可以创造出健康、卫生、舒适的居住环境,还可以增强人们居住的情趣和趣味,提高其生活品质。
在徽派建筑中,天井不仅是一种装饰手段,还是一种功能空间,人们可以在这里进行小型园林布置或各种红白喜事的举行,增加了室内外顺畅的联系和各种活动的举行空间。
3、体现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徽派建筑中的天井空间在设计之初就注重了文化理念的体现,其中包括“玄旨”、“法器”等。
玄旨是指“天地大旨”;法器是指“中国文化经典中所凭仗的量度与计算器具”,均具有西农、舜甸、低头、讲究、神秘等的愉悦体验。
三、天井空间的建筑形式徽派建筑中的天井空间有多种建筑形式,典型的如:1、四合院式天井四合院式天井是徽派建筑中常见的一种形式,通过两条交错的天井把房间布置在四周,从而形成一个围合的空间构造。
该形式的布局通常具有对称性,能够使空间呈现出和谐、稳重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历史..Architectural History·民居·鄂南刘家桥古民居天井空间研究Courtyard Space of Traditional Houses in Liujiaqiao of Southern HubeiProvince刘端.. LiuDuan中图分类号 TU24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3-739X(2008)04-0091-04摘要该文以鄂南刘家桥.. “父子宅.. ”古民居为例,从风水观、血缘观及人合观的角度比较全面地分析了天井空间形成的诸多因素。
这些因素体现了天井这一.. “虚.. ”空间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对于当今乡土建筑的研究也极具意义。
关键词刘家桥古民居天井空间..AbstractTakingLiu’sTraditionalHousesinLiujiaqiaoofsouthernHubeiProvinceforanexample,thisarticleana lyzesmanyfactorsofformingcourtyardfromFengshuiview,bloodrelationshipviewandharmo niousviewwhichshowthehistory,artandsciencevalueofthiskindcourtyardspace,andhavegreatsenseforstudycurrentvernaculararchitectures.KeyWordsLiuJiaqiao,Traditionaldwellinghouses,Courtyard,Space作者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邮编430072电子信箱liuduan80@收稿日期2007 12 10刘端,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研究生,读研期间参与导师研究项目:河南安阳彰德路城市设计,厦门住区环境设施配置研究,福建莆田秀屿区笏石组团南片区城市设计。
刘家桥,位于湖北省咸宁市南20 km处,距武汉市90 km,在古代和近代与通山县交界,它是江西兴国、修水一带到咸宁、汉口的主要通道,也是一个古老的单姓聚居的村落,根据中华民国己巳年续修的刘家桥《彭城刘氏宗谱》记载,刘家桥古村落始建于明成化年间,为汉高祖刘帮的同父异母小弟彭城王主刘交第59代后裔刘伯常始建,原本属于江西瑞州彭城刘氏一支。
通过现场调研及对建筑风格的比较也可看出其建筑形制源于赣体系。
在这个聚族而居的村落里,房屋大多成片相连,天井空间则作为极活跃的因子穿插其中,它虽“空无”却因见证着世世代代居住于此的居民们的生活印象而显得“真实”。
本文将以刘家桥古民居上新屋“父子明经”宅的其中一个单元为例(以下简称为“父子宅”),对天井空间作以研究分析。
“父子宅”位于白泉河西岸的上新屋区块,该组建筑约建于明崇祯年间,因宅前高悬的“父子明经”扁额而得名,此扁额是咸丰年间刘氏父子先后同任文史主簿而被赐予的,这也足以显示出刘氏家族当时的显赫与富足,天井更是这种显赫与富足的表现载体之一。
“天井”作为房与房之间所围合的矩形空间,它起到了统率“门”、“房”等要素,联系建筑的内外空间及沟通天、地、人的作用。
..1 父子宅天井空间的“风水观”古代的风水相宅理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风水竭力按照阴阳五行、八卦一类的宇宙图式来把握和经营环境,表达天人相感应。
从古至今,风水中追求理想的生存环境主题是永恒的,倘若剔除其中牵强附会与荒谬怪诞成分,亦有其深邃智慧。
父子宅的建筑选址与内部空间营造也遵循了传统风水相宅的模式:1.1 背靠青山,负阴抱阳父子宅背靠青山,负阴抱阳,占据了极有利的地理位置。
这也体现出了其对风水相宅理论的注重,因为在古代风水观念中,前代表祖先,后代表子孙,所以在地形选择时往往前低后高,即北靠青山,希望藉此表达子孙能往高处爬、青出于蓝的意义。
另一方面,背靠青山,其科学的价值是:有利于抵挡冬季北来的寒风,纳夏日南来的凉风, 改善居住环境的小气候。
1.2 四水归堂的风水理论水在风水理念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无论流进或流出的水都需要守护。
父子宅的天井空间也体现了这一点,即天井和“财禄”相关,营造天井,使天降的雨露与财气,不至于流向别处,四水归堂,如同四方之财源源不断地流入自己的家中。
1.3 天井空间的身体宇宙《中国古代风水与建筑选址》一书中曾将四合院的空间作了身体宇宙的图解(图1),那么,在父子宅天井空间中也同样体现了这一理第26卷.. 4/ 2008 HUAZHONG ARCHITECTURE华中建筑论,天井的围合空间就像人体的头、胸、手的合抱之势。
这也正是聚族而居的民居空间的精髓,天井所围合出的空间为整个家族提供了一个个聚合的场所,使一家老少和睦。
..2 父子宅天井空间的“血缘观”“父子宅”体现了传统民居“以家族为中心”的营造规制,天井空间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角色,它是家族聚居的“黏合剂”。
天井的存在使“父子宅”在保证内向性和完整性的同时,满足了伦理、秩序、家族内居所既可合,又可分,聚则一族,散则为家的建筑形制。
如果以“一明两暗”作为一个家庭单位,那么,为了满足使用的需要,可以通过对它横向的复制,使原本薄弱的家庭式居住得以升华,组成庞大的聚居群。
2.1 父子宅天井类型特点父子宅的平面组接,即是以天井为联系纽扣的,通过不同单元民居的纵横向组合,将大约37 m 进深,20 m面宽的建筑连接成一个复杂的平面整体。
其空间模式中轴对称,主次分明,主要建筑依中轴线布置,次要建筑分布于轴线两旁。
本次研究单元进深为两进,前后天井的形式,天井类型主要为土形天井和虎眼天井。
中轴线上为前后的土形天井,两侧则为左右对称、大小相同的虎眼天井;其中前天井2个(1个土形天井,1个是左侧的虎眼天井,右侧与其对称的虎眼天井根据现场考察在后来被填埋覆盖了),后天井3个(1个土形天井,2个虎眼天井)。
“这种中间结心者,即有一块高出的‘埠’,四周为排水沟的天井即为土形天井(图2)。
在横向连接处的贴墙天井,则称虎眼天井(图3)。
”.. ①两种天井形式共同构成了民居内部的主要空间(图4~图5)。
图1身体宇宙图(资料来源:一丁,雨露,洪涌. 中国古代风水与建筑选址.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图3左右侧虎眼天井平面(资料来源:同图2)2.2 父子宅天井空间组合如果我们将父子宅的天井空间作为建筑空间组合中的一个主要的模块单元抽出,可以看到如下的结构体系:先由前后向的土形天井组成纵向递进的序列,再由左右两侧的虎眼天井联系横向的建筑,形成贯穿组合以及虚实相生的空间布局形式。
天井空间使分隔开的各单元犹如有序的音符,通过其主体模块的核心指挥,形成房房相连,房厢相接,廊道相通的总体格局(图.. 6、图.. 7)。
这种格局使得即便几十户聚居往来,亦能足不出户、雨不湿鞋,完全满足了居民对内向性与交往性的需求,这也正是刘家桥天井空间的独特魅力。
图2前后向土形天井平面(资料来源:刘端实地测量绘图)2.3 父子宅天井空间的语言父子宅天井空间在住宅的公共与私密性之间起着承接过渡的作用,一方面它衔接了室外完全公共空间与室内完全私密空间;另一方面则又很独特地创造出了第二完全公共空间,使居民关上门之后亦能领会“天外有天”的意境。
同时,它以明晰的手法表达了“拥有权”和“领地”的语言,从入口的完全公共空间,通过半公共空间的门厅,过渡到半私密空间的天井和堂屋,再到完全私密的厢房,这样一个空间序列清晰地给出了“拥有权”和“领地”的信息,流畅而雄辩地向外人诉说着空间语言。
尽管没有明确的划分界线,但是却因天井的存在造就了具有血缘关系聚族而居的人们潜意识中的秩序。
..3 父子宅天井空间的“人合观”天井把人的视线,意绪引向苍天,让人能足不出户而感受各时景象。
白天汲取日之光华,昼夜遥望璀灿星空,雨天感受流水清音。
这样的一图4土形天井空间图5虎眼天井空间92华中建筑.. HUAZHONG ARCHITECTURE 4/ 2008 第26卷图6父子宅民居单元模块(资料来源:刘端、张戎共同测绘,刘端绘图)图8土形天井屋顶图6父子宅民居单元模块(资料来源:刘端、张戎共同测绘,刘端绘图)图8土形天井屋顶图7单元模块的组合(资料来源:同图6)图9虎眼天井屋顶图10螃蟹口图11雕刻装饰第26卷.. 4/ 2008 HUAZHONG ARCHITECTURE华中建筑图12 住宅与环境的融合个内向性空间完全满足人们对私密性的追求,也成了一家人平时活动的共享空间。
无论是对居住生活方式的追求,或是对采光、排水、通风的安排,亦或是雕刻的装饰都是人们对于人合的一种追求,即与人合,与屋合,与己合的思想观念。
3.1 与人相合的思想观念本文所研究的单元内现住着两户人家,分别以前后天井为界。
在对居住其中的刘昌炎老先生的访谈中得知,现年已80岁高龄的刘老先生,27岁时就离开了刘家桥,退休后仍选择回到了这所祖上遗留的屋业。
刘老先生亦称之所以选择回来养老,是因为这里空气清新,环境宁静,自己的根在这里。
可以看出,天井更类似于居住于此的民众的一种精神体验场所;也是那些“少小离家老大归”的人们记忆深处的印痕。
刘老先生表示闲下来之时经常坐在天井旁,与老伴和邻居们聊聊天,邻里之间都很和睦,不同于城市中人与人的隔离。
在考察调研过程中,也看到民众在天井旁打牌娱乐的,谈天说地的,或者是隔着一些距离互相打招呼..,正如亚历山大所言,“空间应该温柔地邀请,而不是刻意地支配行为模式”。
天井空间做到了,由此也足见得天井这样一个空间让人在情义上得以契合,也使偌大的住宅有一种隐约中的平衡性与稳定感。
3.2 与屋相合的思想观念居民为了迎合鄂南地区的多雨潮湿的气候,使住屋能显得更舒适,重点考虑了通风、采光、94华中建筑.. HUAZHONG ARCHITECTURE 4/ 2008排水等措施,因此,天井也是人们在寻找一种更理想的生活方式中逐渐演变形成的。
“父子宅”这种前后天井式格局也容易使37 m进深的建筑形成穿堂风。
也难怪好多外国专家将建有天井的古民居形象地称作“会呼吸的房子”。
在他们看来,天井是天然的空调,除了风水和采光,更主要的是利用了空气动力学的原理,冷空气从地面进入,暖空气从空中跑掉,自动调节了气温。
“父子宅”采光的重要手段是通过前后2个天井,引入大量的光线分散到室内各房间(图8);又通过两侧的虎眼天井反射更多光线进入室内(图9)。
而天井两侧的厢房则以隔扇窗的形式最大限度地让光线进入厢房内空间。
又因为天井的大小限定避免了光线过于刺激,前后天井大小约为5 400 mm×3 300 mm,两侧天井则为1 500 mm×2 900 mm,从而使光线显得温和而静谧,而四时光影的流动、明暗交织的效果更令人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