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国内外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比较与分析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以及不同污染程度,制定更加细致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分类,提高标准的针对性和 可操作性。
建立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动态更新机制
根据环境状况的变化和技术发展的需要,定期评估和更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以保持标准的时效性和科 学性。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
PART 05
结论与展望
REPORTING
WENKU DESIGN
研究结论
国内外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在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阈值设定等方面存在一 定差异,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环境保护需求和政策导向。
国内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但仍有改进空间,需加强与国际标准的对比分 析和经验借鉴。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应随着环境状况的变化和技术进步进行动态调整,以更 好地服务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提高公众对土壤环境保护的意识
加强宣传教育
鼓励公众参与
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公众参与土壤环境保 护活动,监督和评价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工作。
通过媒体、教育机构和社区等途径,普及土 壤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公众对土壤污染危害 的认识。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加强企业环保意识教育,促使企业履行环保 责任,防止和减少土壤污染事件的发生。
PART 03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比较分 析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土壤污染物的种类与限值比较
国内标准
我国土壤污染物种类主要包括重金属 、农药残留、石油烃等,限值根据不 同污染物和土壤用途有所差异,总体 上较为严格。
国外标准
以美国和欧盟为例,土壤污染物种类 和限值与国内相似,但某些特定污染 物限值可能相对宽松或严格。
加大投入力度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 标准修订与完善: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
• 科学性: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 实用性:结合实际情况,确保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监管
• 政策法规制定:制定土壤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确保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有效实施
• 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监管和管理
• 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公开土壤环境质量信息,鼓励公众参与土壤环境保护工作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估与修订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估
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发展历程
•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研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 1995年,中国发布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 2018年,中国修订并发布了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重要性与实施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重要性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实施
准中对铅的浓度限值要求较严格
• 实施方式的差异:国内外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实施方式有所不同,如中国建立了较为完善
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国内外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启示
• 完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结合国内外标准,完善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提高标准的
科学性和实用性
• 加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监管和管理:借鉴国际经验,加强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监管
• 保障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
• 制定具体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
• 指导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工作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EnvironmentalqualitystandardforsoilsGB15618-1995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主题内容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1.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术语2.1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2.2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指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溶液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3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3.1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
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3.2标准分级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3.3各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标准的级别规定如下:Ⅰ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Ⅱ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4标准值本标准规定的三级标准值,见表1。
表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mg/kg级别一级二级三级土壤pH值自然背景<6.56.5~7.5>7.5>6.5项目镉≤0.200.300.601.0汞≤0.150.300.501.01.5砷水田≤15252030旱地≤1540302540铜农田等≤35 50100100400果园≤—150200200400铅≤35250300350500铬水田≤90 250350400旱地≤90150200250300锌≤100200250300500镍≤40405060200六六六≤0.050.501.0滴滴娣≤0.050.501.0注:①重金属(铬主要是三价)和砷均按元素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cmol(+)/kg的土壤,若≤5cmol(+)/kg,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 for soilsGB 15618-1995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达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 术语2.1 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2.2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旨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溶液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防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3。
1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3.2 标准分级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3.3 各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标准的级别规定如下:Ⅰ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Ⅱ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4 标准值本标准规定的三级标准值,见表1。
表1 土壤环境质理标准值mg/kg注:①重金属(铬主要是三价)和砷均按元素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cmol(+)/kg的土壤,若≤5cmol(+)/kg,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
土壤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是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容许含量。
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残留积累,以不致造成作物的生育障碍、在籽粒或可食部分中的过量积累(不超过食品卫生标准)或影响土壤、水体等环境质量为界限。
7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才开始系统研究土壤标准。
我国在近几年已开始对农药和某些重金属元素进行土壤标准的研究。
标准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标准分类:农业土壤化肥标准,颁布日期:1995-1-1,实施日期:1995-12-1,标准类别:GB-国家标准,关键词: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号:GB15618-1995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1 主题内容与适用于范围1.1主题内容本标谁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菜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 术语2.1 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2.2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指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溶液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3.1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I类为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到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土壤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影响着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保护土壤环境,各国纷纷制定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以评估土壤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及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概念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是指规定土壤中各种污染物的允许含量的标准,其主要目的是保护土壤环境的质量,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
通过设定合理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可以有效监控土壤污染状况,预防和治理土壤污染。
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应遵循科学、合理、严谨的原则,具体包括:1.基于科学研究: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应基于充分的科学研究和数据支持,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2.保护人类健康: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应以保护人类健康为首要目标,限制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含量。
3.兼顾生态平衡: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还应考虑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保护,保障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四、常见的土壤环境质量指标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时通常考虑的指标包括:1.重金属含量:如镉、铅、汞等,这些重金属对土壤和生态系统有潜在的危害。
2.有机物含量:如农药、化肥残留、工业废物等有机污染物,对土壤生物和植被的生长有影响。
3.放射性物质含量:如铀、钍等放射性元素,可能对土壤和生物造成辐射危害。
五、世界各国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各国根据本国的土壤特点和环境状况,制定了相应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如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都已建立了完善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和污染物进行限制和监管。
六、中国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主要包括土壤污染物限量标准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如《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等标准,用于监测和评价土壤环境质量及污染程度,保护土壤资源和环境健康。
七、结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对于减少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各国应加强对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共同努力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土壤镉含量标准

土壤镉含量标准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对植物生长和人类健康都有着重要影响。
其中,土壤中的镉含量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镉是一种有毒重金属,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危害,因此对土壤中的镉含量进行监测和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对土壤中的镉含量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以保障土壤质量和人类健康。
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规定,我国土壤中镉的背景值为0.3mg/kg,一级标准为0.6mg/kg,二级标准为1.5mg/kg。
这些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对土壤镉含量对植物生长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充分的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
土壤中的镉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气、废水、废弃物的排放,农药、化肥的使用等。
因此,要控制土壤中的镉含量,首先要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减少镉的排放和输入。
其次,要加强土壤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镉污染的土壤,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此外,还可以通过植物修复、土壤修复等技术手段来降低土壤中的镉含量。
对于土壤中的镉含量,我们不仅要关注其对植物生长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还要关注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土壤中的镉污染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活性,影响土壤的肥力和生态功能。
因此,控制土壤中的镉含量是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举措。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加强对土壤镉含量标准的执行和监督,确保土壤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
同时,还要加强科研力量,推动土壤镉污染治理技术和方法的研发和推广,为保护土壤环境和人类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土壤中的镉含量标准是保障土壤质量和人类健康的重要依据,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加强相关工作,共同努力,为建设美丽中国、健康中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未来的土壤将更加肥沃,生态环境将更加美丽,人民健康将更加幸福。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主题内容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 术语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指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深夜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尖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溶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除外)。
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标准分级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各类土壤环境质量的级别规定如下:Ⅰ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Ⅱ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
4. 标准值本标准规定的三级标准值,见表1。
表1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注:①重金属(铬主要是三价)和砷均按元素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cmol(+)/kg的土壤,若≤5cmol(+)/kg,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
②六六六为四种异构体总量,滴滴涕为四种衍生物总量。
③水旱轮作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砷采用水田值,铬采用旱地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15
4
2 术语
土壤: 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
层。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指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指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
静电引力而对溶液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 静电引力而对溶液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 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防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 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防离子的厘摩尔 按一价离 子计)数表示。 子计 数表示。 数表示
5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
3.1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
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 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 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 原有背景重金属含 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 量高的除外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 保护地区的土壤, 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 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 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 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6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 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 蔬菜地除外)。 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 蔬菜地除外 。土壤质量基 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3.2 标准分级 一级标准 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 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 质量的限制值。 质量的限制值。 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二级标准 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三级标准 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9
级别 土壤pH值 土壤pH值 pH 项目 镉≤ 汞≤ 砷 水田 ≤ 旱地 ≤ 铜 农田等 农田等≤ 果园 ≤ 铅≤ 铬 水田 ≤ 旱地 ≤ 锌≤ 镍≤ 六六六 ≤ 滴滴娣 ≤
一级 自然背景 <6.5
二级 6.5~ 6.5~7.5 >7.5
三级 >6.5
0.20 0.15 15 15 35 — 35 90 90 100 40 0.05 0.05
13
6 标准的实施
6.1 本标准由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 门负责监督实施, 门负责监督实施,各级人民政府的有关行政主管 部门依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实施。 部门依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实施。 6.2 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土 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会同有关部门划分本辖区 土壤环境质量类别,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土壤环境质量类别,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注:
①重金属(铬主要是三价 和砷均按元素量计,适用于阳离子 铬主要是三价)和砷均按元素量计 重金属 铬主要是三价 和砷均按元素量计, 交换量>5cmol(+)/kg的土壤,若≤5cmol(+)/kg,其标准值 的土壤, 交换量 的土壤 , 为表内数值的半数。 为表内数值的半数。 ②六六六为四种异构体总量,滴滴涕为四种衍生物总量。 六六六为四种异构体总量,滴滴涕为四种衍生物总量。 ③水旱轮作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砷采用水田值,铬采 水旱轮作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砷采用水田值, 用旱地值。 用旱地值。
GB土壤环境质量 标准
制作人:第十二小组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2 .术语 术语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 4 .标准值 标准值 5 .监测 监测 6. 标准的实施
2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 维护人体健康, 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
表2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选配分析方法
序号
项目
测定方法
检测范围 mg/kg
注释
分酸(或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 酸)消解后 (1)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 (2)石墨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0.025以上 0.005以上
土壤总镉
①、②
2
汞
土样经硝酸-硫酸-五氧化二钒或硫、硝酸锰酸钾消解 后,冷原子吸收法测定
0.5以上 0.1以上
土壤总砷
①、② ②
4
铜
1.0以上
土壤总铜
①、②
5
铅
0.4以上 0.06以上
土壤总铅
②
6
铬
1.0以上 2.5以上
土壤总铬
①
7
锌
0.5以上
土壤总锌
①、②
8
镍
2.5以上
土壤总镍
②
9
六六六和滴 滴娣 pH 阳离子 交换 量
0.005以上 — —
GB/T 14550-93
10 11
② ③
3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 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 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 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 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5 .监测 监测
5.1 采样方法:土壤监测方法参照国家环保局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 采样方法:土壤监测方法参照国家环保局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 土壤元素的近代分析方法》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的有关章节进行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的有关章节进行。 《土壤元素的近代分析方法》(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的有关章节进行。国 家有关方法标准颁布后,按国家标准执行。 家有关方法标准颁布后,按国家标准执行。 5.2 分析方法按表2执行。 分析方法按表 执行 执行。
0.004以上
土壤总汞
①、②
11
序号
项目
测定方法
检测范围 mg/kg
注释
分析方法 来源
3
砷
(1)土样经硫酸-硝酸-高氯酸消解后,二乙基二 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 (2)土样经硝酸-盐酸-高氯酸消解后,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 土样经盐酸-硝酸-高氯酸(或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解后,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土样经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解后(1)萃取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 (2)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土样经硫酸-硝酸-氢氟酸消解后, (1)高锰酸钾 氧,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测定(2)加氯化铵液,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土样经盐酸-硝酸-高氯酸(或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解后,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土样经盐酸-硝酸-高氯酸(或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肖解后,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丙酮-石油醚提取,浓硫酸净化,用带电子捕获 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测定 玻璃电极法(土∶水=1.0∶2.5) 乙酸铵法等
0.30 0.30 30 40 50 150 250 250 150 200 40
0.60 0.50 25 30 100 200 300 300 200 250 50 0.50 0.50
1.0 1.0 20 25 100 200 350 350 250 300 60 1.5 30 40 400 400 500 400 300 500 200 1.0 10 1.0
7
3.3 各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标准的级别规定如下: 各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标准的级别规定如下:
Ⅰ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 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 Ⅱ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 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 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 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
8
4 标准值
本标准规定的三级标准值, 本标准规定的三级标准值,见表1。 。
12
注:分析方法除土壤六六六和滴滴涕有国标外,其他项目待国家方法标 分析方法除土壤六六六和滴滴涕有国标外, 准发布后执行,现暂采用下列方法: 准发布后执行,现暂采用下列方法: ①《环境监测分析方法》,1983,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局;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局; ②《土壤元素的近代分析方法》,1992,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中国环 土壤元素的近代分析方法》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 境科学出版社; 境科学出版社; ③《土壤理化分析》,1978,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编,上海科技 土壤理化分析》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编, 出版社。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