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和姜夔词的比较论
周邦彦词的历史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

周邦彦词的历史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
张代平
【期刊名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26)007
【摘要】周邦彦的词技巧很高,不论长调、小令,均见功力,影响深远.后世评家多有褒评,可见周在词的发展方面贡献之大.周精通音律,其词善于融化唐人诗句隐括入律,典丽精工,法度缜密,后人多尊为词家正宗,以为词家之有周邦彦,犹如诗家之有杜甫.周词亦有缺点,如较少反映当时现实,思想性不高,过分追求词藻.
【总页数】2页(P13-14)
【作者】张代平
【作者单位】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语言与艺术系,河南,三门峡,47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3
【相关文献】
1.轮回般的近似,精妙处的相异——周邦彦词与姜夔词的比较 [J], 张勤
2.柳永词"市井气"与周邦彦词"书卷气"的比较 [J], 陈洁
3.从王国维“词中老杜说”论周邦彦词 [J], 王静
4.从王国维“词中老杜说”论周邦彦词 [J], 王静
5.论周邦彦沉郁顿挫词风对张元幹的影响 [J], 罗方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雅俗共赏的艺术——从柳永和周邦彦的词看宋词的雅与俗

雅俗共赏的艺术——从柳永和周邦彦的词看宋词的雅与俗陈琦
【期刊名称】《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8(000)004
【摘要】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道绚丽的彩霞,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享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与唐诗,元曲,明清小说并重.宋词又大致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柳永及周邦彦是婉约派中常常被同称并举的两位著名词人,两人在词的创作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词品上也属于同一风格,对宋词的发展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都是里程碑似的人物.本文主要从他们词中所体现出来的雅与俗的艺术特点进行讨论,探讨宋词的雅俗共赏.【总页数】4页(P14-17)
【作者】陈琦
【作者单位】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三明分校,福建三明,36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3
【相关文献】
1.从宋代水路交通看柳永、周邦彦的羁旅词 [J], 许菊芳
2.从柳永、周邦彦、姜夔恋情词看宋词中女性形象之流变 [J], 王梦
3.通俗·典丽·醇雅 --柳永、周邦彦、姜夔与宋词词风变化 [J], 王宝琴
4.从两首圣寿词看柳永“赋笔写词”的艺术手法--兼与张先、晏殊的圣寿词比较[J], 朱绍雨
5.从柳永、苏轼、李清照词看北宋词的审美取向 [J], 马继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清空骚雅”在姜夔词中的呈现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第20卷第2期2020年2月Vol. 20 No. 2Feb. 2020文章编号:2096-3874(2020)02 -0117 -06论“清空骚雅”在姜夔词中的呈现赵娅楠(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0)摘要:姜夔词被后人称为“白石体”,具有“不惟清空,又且骚雅”的艺术特色。
其“清空” 的审美风格在词中主要表现为意象的清冷及意境的清旷;其“骚雅”的审美风格在词中则主要表 现为咏物词皆有所寄托及用事的委婉含蓄。
姜夔的“清空骚雅”为宋代词体风格注入新的美学思想,不仅迥异于前人,更对后世词的创作影响深远。
关键词:姜夔;清空;骚雅中图分类号:1222.8 文献标识码:A姜夔,字尧章,一字石帚,别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是南宋时期“于美成外独树 一帜”⑷的词作名家。
其“夔”字指的是虞舜的乐官夔,单从名字上可以看出来他的家庭是非常崇 古的,这种家庭观念对姜夔的思想有着或深或浅 的影响。
又因其词名为《白石道人歌曲》,历代刻本多以《白石词》为名,因此后人多道他为“姜白石”。
姜夔精通音律,艺文博通,诗词皆善,尤善填 词及自度新曲,备受时人推崇。
姜夔善移诗法入词,其词的创作风格能自成一格,被称之为“清空 骚雅”。
对此,夏承悉先生指出姜夔:“以江西诗硬瘦之笔救周邦彦的软媚,又以晚唐诗的绵邈风神 救苏辛派的粗犷流弊。
”⑵姜夔词的独特风格,在宋末词坛上独树一帜。
一、“清空骚雅”之释义张炎在《词源》中首次提出姜夔词“清空骚雅” 的词风:“词要清空,不要质实。
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
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迹 ……”⑶《说文•水部》云:“澈,清也”,指河水清透见底。
禅宗则认为,“空”是梵我相依的一种自 在状态。
后人对“清空”的概念有着各自的见解: 如清代沈祥龙在《论词随笔》中曰:“清者,不染尘 埃之谓,空者,不著色相之谓,清则丽,空则灵,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人间词话》评析转(5)

《人间词话》评析——转(5)《人间词话》评析——转(5)《人间词话》是一部文学评论,自出版后就可谓读书人的必读书,极受学术界重视。
它集中体现了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历史上里程碑式的重要作品。
作者王国维更是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界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
41卷上手定稿写情、写景之不隔【原文】“生年不满百,常怀干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①,“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②,写情如此,方为不隔。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③,“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④,写景如此,方为不隔。
【注释】①“生年”四句:出自《古诗十九首》第十五:“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②“服食”四句:出自《古诗十九首》第十三:“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圣贤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③“采菊”四句:出自东晋诗人陶潜《饮酒诗》第五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④“天似”五句:出于北朝诗人斛律金《敕勒歌》:“敕勒川,阴川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译文】“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写情像这样,才为不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景像这样,才为不隔。
【评析】此则是对“隔与不隔”说的补充。
因为此前言及隔与不隔,侧重在写景或咏物方面,此则将重点转移到写情方面。
南北宋词差异论

南北宋词差异论导语:词在宋朝达到鼎盛时期,而北宋词与南宋词又呈现出两个完全不同的风格,前者趋于豪放,后者偏向细腻。
究竟南北宋词谁优谁劣,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南宋」与「北宋」词可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风格类型:一重自然的感发,一重人巧的精思;北宋浑涵,南宋深美,各有所长。
所谓「绵密工丽有余,而高情远致微减」,正可概括南宋典雅派词的长处和缺点。
最后总结全文,以为本文在设计上,由词笔势态、词情体貌到风格类型,兼顾了形式与内容、个别家派与时代风格等层面,正扣紧了「南宋」、「姜吴」、「典雅」等概念,不但厘清了各种相关论说的理论层次,也具体反映出南宋姜吴典雅派词的风格特质及其时代意义。
一、南北宋词的不同特色《北宋词史》写到结束的时候,南宋词人的创作已经隐约可见。
这里应该对南北宋词不同特征做一个回顾与总结,以为进入《南宋词史》阅读的过渡。
首先,南北宋词的不同来自于音乐的演变。
词,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音乐文学,词的诸多变化都与音乐的嬗变息息相关。
古代社会,缺乏科学的音乐曲谱记录方法,音乐的传授或教学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许多优美的曲调都是依赖歌妓和乐工之口耳相传。
于是,新的曲谱乐调的不断涌现,必然淹没大量的旧曲调,许多当年盛极一时的流行音乐,最终消失在历史的河流之中。
南宋许多词虽然还可以合乐歌唱,但是“旧谱零落,不能倚声而歌也”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
南宋末年词人张炎《国香·序》说:“沈梅娇,杭妓也。
忽于京都见之,把酒相劳苦。
犹能歌周清真《意难忘》、《台城路》二曲,因嘱余记其事。
词成,以罗帕书之。
”可见“旧谱零落”,时能唱周邦彦某几首曲子者,便是凤毛麟角。
“诗歌总是先从歌中借来适当的节奏,并直接继承其抒情的性格。
在适应了这种节奏以后,诗和歌便进入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最后变成不歌而诵的徒诗。
”北宋词人,多应酒宴之间歌儿舞女的要求,填词当筵演唱。
北宋词人作词,是随意性的应酬,是业余的娱乐消遣,是逢场作戏,是私生活的真实描写,是无遮掩性情的流露。
周邦彦与姜夔词的比较

4 鲁 军 -
( 化 学 院文 学与 传 媒学 院 绥
关键字 : 邦彦: 夔: 周 姜 词 中图分 类号: 0 1 7 2
黑 龙江 1 2 0 ) 0 0 5
摘 要 : 文 从 词 风 .题 材 艺术特 色等 方面对 周邦彦 与姜 夔的词作 了比较 ,以揭 示 两位词人 词的异 同点 。 本
文 献标识  ̄ : 5 -A
文章编号 :6 3 0 9 2 1 1 - 0 0 0 1 7 — 9 2( 0 1 0 0 ~ 1 0 2
宋 代 的词与 唐代 的诗 ,经常 相提并 论 ,它们 都是代 表一 个时 代 的文艺 形式 。北 宋后期 词坛 出现 了两 大创作 全体 ,一是 以苏 轼为领 袖 ,以黄庭坚 ,秦观等 为羽 翼 的苏门词 人群 ;二 是 以周 邦彦 为主 帅 的大 晟 词人 群 。他们 各 自开辟 出不 同创 作 方 向对 词 坛 发展 影 响 深 远 。在 后 来 的南 宋词 坛 上 也先 后 出现 了两 代 词人 ,一 是江 湖 词 人
一
骚 雅 同派 的词 作创 作 虽 与 周邦 彦 很 相似 ,但 也有 很 多差 别 之 处。以 “ 雅词 ”典 范的姜 夔 为例 ,他的词 作 内容上 大多 为记 游 及咏 物 之作 ,所表 现 的感 情也 多为 身世飘 零 和情场失 意 的感叹 。虽然 在 题 材上没 有什 么拓 展 ,仍 然是 沿着周 邦 彦的路 子写 恋情 和咏物 ,但 艺 术上颇 为精 致 。他 的词 一个 突 出的特 色是音 节谐 婉 。同时 ,也讲 究用 字 ,善于 渲染气 氛 。当然 ,最 能代 表姜夔 词特 色的就是 张炎 所 说的 “ 清空 ” ,即在情感 上 主要抒 发高 洁的 士大夫 情怀 ,艺术 表现 上 避实就 虚 ,侧重 于空灵 的境界 ,色 彩上偏 于素净 。 周 邦 彦 和姜 夔 的词 都 以 咏 物为 题 材 ,周 邦 彦所 作 咏 物词 既 丰 富 ,如 咏新月 、春 雨 、梅 花 、梨花 、杨柳 等 ,又将 身世飘 零之感 , 仕 途沦落 之悲 ,情 场失 意之 苦与所 咏之 物融 为一体 。而 姜夔 的咏物 词 ,往往 别有 寄托 。他 常常将 自我 的人 生失意 和对 国事 的感慨 与咏 物 融为一 体 ,写 的空灵蕴 藉 ,寄托 遥深 。如 《 齐天 乐 》中 “ 声声 一 更 苦” 的 “ 音 ” ,渗 透着 词人 自我凄 凉 的感 受 ,但又很 难说 哪一 哀
论周邦彦与姜夔词之异同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论周邦彦与姜夔词之异同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论周邦彦与姜夔词之异同内容摘要:周邦彦与姜夔是宋代词坛婉约词派的两位杰出词人,他们都重视格律,且精通音乐,主张作词须弃俗从雅。
在创作上,姜夔一定程度上受到周邦彦的影响,但两人创作却同中有异,各有特色。
以题材内容而言,两人词作中恋情、羁旅行役及咏物之词均占据大部分内容,然而表达方式、侧重内容却各有不同;以章法结构而言,两人都重视章法结构的组织安排,但周词长于铺叙,章法严密,结构繁复多变,姜词则化实为虚,密中求疏,且精心作序;以艺术风格而言,周词浑厚和雅,姜词清空疏宕;以音律特色而言,二人均擅长自度曲,作词上追求音律和谐,但周邦彦先曲后词,姜夔则偏爱先词后曲。
他们的创作,对作为词正统的婉约词的继承和发展,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关键词:格律题材内容章法结构艺术风格音律特色周邦彦与姜夔是宋代词坛婉约派的两位杰出词人,他们的创作,对作为词正统的婉约词的继承和发展,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词论家们往往喜欢把他们相提并论。
他们作词都重视格律,精通音乐,主张作词须弃俗从雅。
周词在创作上一定程度地影响着姜夔,但二人的创作在题材内容、章法结构、艺术风格和音律特色方面却同中见异,各有特色。
题材内容怀人相思、羁旅行役、咏物叹怀历来都是婉约词派的传统主题,周邦彦、姜夔二人在题材上也并无太大拓展与创新,依然延续恋情、羁旅行役及咏物等传统题材。
虽然二者在题材内容上没有太大差异,但在创作数量和表达方式上却不尽相同。
首先是在创作数量上。
在周邦彦所处的时代,“词为艳科”的统治局面虽已被打破,词的表现力也逐渐扩大,但词体的应用范围却依然相对局限,因此,恋情、女性与羁旅行役仍占据周词绝大部分内容。
写得最好的十首宋词,排名第一的不是苏东坡词

写得最好的十首宋词,排名第一的不是苏东坡词唐宋两朝都是才子辈出佳作如云,所以文学史家把唐诗宋词相提并论。
王勃《滕王阁序》说“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好像就是在称赞唐诗宋词。
中国历史上只有这两朝文学旗鼓相当,下面是我心目中的宋词十强。
一、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二、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和蒋捷《一剪梅》(一片春愁待酒浇)并列。
四、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和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五、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和苏东坡《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六、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七、姜夔《踏莎行》(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和周邦彦《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
八、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和吴文英《踏莎行》(润玉笼绡,檀樱倚扇)。
九、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和陈与义《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
十、史达祖《双双燕》(咏燕)。
排名说明第一名,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王安石《桂枝香》在宋词的待遇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在唐诗的待遇很像,长期遭到忽略却是真正的无冕之王。
这首词上阕渲染金陵的山川壮丽,“彩舟云淡,星河鹭起”;下阕总结南京的王朝更替,“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前者写景之美无与伦比,后者把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融合无迹。
笔力之雄健感慨之深沉超越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所以我认为它是当之无愧的宋词压卷之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邦彦和姜夔词的比较论【摘要】:周邦彦、姜夔都是非常重视格律并且精通音乐的词人,他们的创作都各自有属于自己的艺术特色。
在语言风格上,周邦彦的词色泽艳丽,而姜夔的则色调清幽;在思想内容上,周邦彦的词大多都是没有寄托的,而姜夔的词旨趣深远;在艺术特点上,周邦彦的词工丽、丰腴,姜夔的词则清空、瘦劲。
他们的创作,对作为词正统的婉约词的传承和发展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周邦彦姜夔语言风格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朴实丰腴清空瘦劲一、语言风格周邦彦和姜夔这两位,都是南宋诗词大师。
我认为姜夔的风格更开阔些、直抒胸臆,如:“淮南明月冷千山”;而周邦彦的风格更细腻些、委婉且深邃,如:“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
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姜夔词与周邦彦词相较,周词的语言色泽艳丽,①他的词作中多出现:新月、春雨、梅花、梨花、杨柳等词语,如春日牡丹般华丽;姜词的语言色调清幽,如他偏爱冷香、冷云。
冷月、冷风、暗柳、暗语等词语,似雪中寒梅般幽韵冷香。
周词多融化前人诗句,用的是江西诗派“点铁成金”的方法;姜词则是自铸新辞,吸取的是江西诗派清刚峭拔的精神,改变了历来“婉约”词语言软媚柔弱的原质。
姜词因语雅、调雅、味雅,而被宋末词人奉为雅词的典范。
清真与白石均为宋代婉约派之大家,和柳永一起为婉约词风的发展演变作出了卓越贡献。
在这新生体由浅入深,由粗变细,由俗变雅的过程中,从清真到白石成功的完成了婉约词体的传承与创新。
二、思想内容上的无所寄托和旨趣深远周邦彦和姜夔的题材相对来说都比较狭窄,内容比较单一薄弱。
但是与姜夔相比,周邦彦词的内容显得更加薄弱。
他词作题写较多的,为男女恋情、羁旅愁思、咏物咏节序三大类,另外有少量的登临怀古和闲居自适之作。
这些词以内容言,多是从一个侧面抒写个人的情怀,很少有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的渗透。
其词,只有个人闲情逸趣、喜怒哀乐生活的彰显,很少有个人高远情志的抒发,对重大的社会问题则少有关注。
在他的词中,实在看不到社会巨浪的一点影子。
而姜夔的词,内容虽然贫弱,但其人品、眼力似比周高,他能关注个人以外的社会生活,他对社会现实生活的感受似比周深,其词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与现实,他的《扬州慢》、《满江红》,都有较深厚的社会内容。
虽然还没有表现出高扬的爱国热忱,但对社会也绝非完全冷漠,而是有些热情并对国事深有感触。
周邦彦词的主体是羁旅词与恋情词。
在他的词中,充斥着羁旅的哀愁、恋情的悲欢以及为咏物而咏物的词作。
其中与妓女的恋情词,几占全部词作的一半。
在他笔下,大写特写其与歌儿舞女的悲欢离合,抒发对异性的欣赏与挚爱,没有比兴,没有寄托,没有反映较深刻的社会内容。
在内容上没有什么突过前人之处。
但总的来说,比温庭筠略少闺阁脂粉,比较有生活情趣,比柳永则洗涤了市井尘俗之气,更增添了深情雅致。
②批评周邦彦词“意趣不高远的”的,是宋人张炎。
他说道:“词欲雅而正。
志之所之,一为情役,则失之雅正之音。
耆卿、伯可不必论,虽美成亦有所不免”,并指出摘学清真词者“多效其体制,失之软媚,而无所取”。
总的来看他所谓的“意趣不高远”是跟格调软媚、不够雅正紧密相联系的,而“雅正之音”失落的原因则在于“志”为“情”役。
此外,还有清人刘熙,他在《艺概》中强调指出:“论词莫先于品。
美成词信富艳精工,只是当不得个“贞”字。
”又说:“周美成律最精审,史邦卿句最警炼,然未得为君子词者,周旨荡而史意贪也。
”姜夔的词作在题材上并没有什么拓展,沿着周邦彦的路子写恋情和咏物。
虽然内容也比较薄弱,但是他的词作往往都是有所寄托的。
因为他关注社会境况,关注个人以外的社会生活,他的词大部分都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例如他的《扬州慢》和《满江红》都有很厚实的社会内容。
他虽然没有像唐朝的大诗人杜甫那样高度的爱国情怀,但是他对社会也是具有一定的关注和寄托。
他常常将自我的人生失意和对国事的感慨在词作里融为一体,写得空灵蕴藉,寄托深远。
如《齐天乐》咏蟋蟀的鸣声,全词充溢着“一声声更苦”的“哀音”,渗透着词人自我凄凉身世的感受,但又似乎寄托着靖康之变中徽、钦二位帝王蒙难的国耻,但其寓意又绝非此一事所能涵盖。
正如宋翔夙曰“词家之有姜白石帚,犹诗家之有杜少陵,继往开来,文中关键,其流落江湖不忘君国,皆借托比,兴于长短句寄之。
”这对姜夔词作的旨趣深远寄托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三、艺术特点⑤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曰:“词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苏、秦之终;复开姜、史之始,自有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
后之为词者,亦难出其范围,然其妙处,亦不外沉郁顿挫,沉郁则极深厚,顿挫则有姿态,词中三昧亦尽于此矣。
”周邦彦在词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被诵为“集大成者”,成为后世词人之典范。
总的来说,他的艺术特点大致有如下四个:⑥1、浑成沉挚,善于铺设周美成词全篇用事完整,有境界,有感慨,通俗却不忘典雅,抒情却不忘声律,铺设得法,曲尽奇妙。
如《金陵怀古》一词。
这首词坐着借古标题,用了很多事来铺设,层次连接紧凑,毫不牵强附会,而且善于用古人诗句,不着痕迹。
2、融化自然,推陈出新正如张炎《词源》所说:“美成词浑厚和雅、善于融化诗句。
”历代诗人,词家都善于引用和融化前人诗句,但均不如周美成词自然、从容;他的诗不但毫无破绽,而且能推陈出新,自成境界。
如《应天长》词作中“又见汉宫传烛,飞烟王侯宅;青青草,迷路陌”一个“又见”,一个“飞烟”使整首词推陈出新,层层深入,融化自然,毫不牵强,余味无穷,更觉意境盎然。
3、精炼工丽,风格遒劲如他的《蝶恋花(月皎惊鸟栖不定)》“鸟啼”、“残漏”、“辘轳”等词便成了惊梦之声。
“执手”是分别时刻的动作,写出了依依不舍之情。
言简意深,精炼工丽,周美成善于用前人绝构,略加点染,便遒健劲达,富有韵味。
4、炼字度句,皆有法度周美成长于音律、精词法,下字用韵,多有法度。
正如南宋时沈义文道:“凡作词当以清真为主。
盖清真最为知音,且无一点市井气,下字连意,皆有法度。
往往自唐、宋诸贤诗句中来,而不用经史中生硬字面,此所以为冠绝者也。
”⑦戈载曰:“白石之词,清气盘空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其高远峭拔之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真词中之圣也。
”姜夔的词虽然受清真词的影响,但却不死守着周成美词的方法,他秉承周邦彦字炼句琢的创作态度,借鉴江西诗派清劲瘦硬的语言特色来改造传统艳情词、婉约词华丽柔软的语言基调,而创作出一种清刚醇雅的审美风格,所以其风格上较之周词更加空灵含蓄。
如他的《念奴娇》层层铺设,辞句工巧,声调和谐,清空峭拔,其高美出清真不及。
在主观情感的支配下,表现手法上姜夔更致力于打造“清空”词境。
他善于创造清冷的词境。
他极喜用“寒”、“清”、“冷”、“凉”等字眼来描摹“云”、“月”、“柳”、“雨”等意象,如《点绛唇》:“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这些诗句都体现了姜白石在艺术特点上的清空和瘦劲。
正如宋四家词选序论:“白石脱胎稼轩,变雄健为清刚,变驰骤为疏荡。
”又如张炎:“白石词如疏影、暗香、扬州慢、一萼红、琵琶仙、探春、八归、淡黄柳等曲,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跃。
”“暗香”、“疏影”两高的评价。
他说:“词之赋梅,惟姜白石‘暗香'、‘疏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新立意,真为绝唱。
”他还善用虚处传神的手法。
⑧如毛晋曰:“范石湖评尧章诗云:‘有裁云缝月之妙手,敲金戛玉之奇声,'予于其词。
”又如陈锐《碧斋词话》说:“白石拟稼轩之豪快,而结体于虚。
”在白石词中往往不直接抒发自身情感,而是借景言情,更加之以典故,使其情事扑朔迷离,隐约含糊。
如其《点绛唇》“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将人生凄凉的感伤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通过拟人手法寓情于景物。
大雁的自由自在,云彩的飘逸闲适,山峰的孤耸寂寥,暮雨的冷清凄苦,作者内心欲抒的情感与这些能够传达情感意蕴和内涵的景物相互碰撞,抓其特征,取其神韵,借景而抒情,但不直接取景,而从侧面着笔从其“神理”切入,从虚处传达其无穷感伤,使其意境空灵,含蓄蕴藉,更显“清空”特质。
而且姜夔善于摄取梅、荷等物入词来寄托其高远情志,如其名作《暗香》、《疏影》、《念奴娇》。
梅花的凌冰雪而独开,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清冷幽香,傲含风骨。
在暗合作者气质品格的同时更营造出“清幽”词境。
通过以上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清真与白石在宋词创作上的各自成就,正如⑨陈廷焯所说:“美成、白石,各有至处,不必过为轩轾。
顿挫之妙,理法之精,千古词宗,自属美成;而气体之超妙,则白石独有千古,美成亦不能至。
”不可否认二人在其词作中也存在着缺点和不足,但在宋词的传承与开拓进程中二人的地位与作用是他人无法取代的。
注释:(1)(3)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蒋哲伦著:《词别是一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4)陈廷焯著:《白雨斋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5)(6)(7)(8)(9)汪纪泽选注:《清真词选释》,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