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传统工艺的介绍和未来之路的研究

合集下载

山西非遗现状分析报告

山西非遗现状分析报告

山西非遗现状分析报告山西非遗指的是山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技艺、传统表演艺术、传统音乐舞蹈、传统节日及习俗等。

山西非遗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是山西文化的瑰宝。

目前,山西非遗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传统技艺的传承面临困难。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和技术逐渐被机械化取代,手工艺人的数量减少,传统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其次,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机制不完善。

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非遗保护政策和法规,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资金不足、保护措施不到位等。

再次,非遗的传播面临困难。

虽然现代化的交通和通讯手段使得非遗的传播更加便利,但是由于非遗的传统性和独特性,宣传和推广的难度较大。

然而,山西非遗也有一些积极的发展趋势。

首先,一些非遗项目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例如,山西木版年画、古城平遥的古建筑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次,非遗产品的创新和推广,使得非遗在市场上得到了一定的认可。

一些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利用现代化的设计和生产方式,创造出了一些具有现代风格的非遗产品,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

再次,一些非遗项目在旅游业中得到了发展。

山西非遗项目作为旅游资源的一部分,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进一步推动了非遗的传承和发展。

为了进一步发展山西非遗,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大对传统技艺传承人的培训和扶持力度。

政府可以提供资金和场地等支持,为传统技艺传承人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

其次,加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机制。

政府可以加大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力度,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和保护机构,加强非遗项目的整理和研究。

再次,加强非遗的宣传和推广。

政府可以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加大非遗项目的宣传力度,提高非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最后,发挥旅游业的作用。

政府可以将非遗项目与旅游业相结合,打造非遗旅游品牌,提升非遗的价值和知名度。

总之,山西非遗的发展面临一些困难,但也有一些积极的发展趋势。

通过政府的支持和各方的努力,相信山西非遗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山西民间剪纸的传承与发展

山西民间剪纸的传承与发展

山西民间剪纸的传承与发展山西民间剪纸是一种民俗艺术。

它产生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直接受当地的地理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生活于黄河流域的山西人朴实、豪爽。

他们将自己的情意和憧憬都寄托于剪纸当中,形成了独特的地域风俗,彰显出极高的审美情趣。

剪纸艺术遍布山西全省各地,类型和表现形式大体一致,但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

吕梁剪纸质朴、雄浑,颇具汉代石刻的特色;晋南剪纸酣畅淋漓,粗中见细;雁北剪纸既有关内的艳丽,又不乏塞外的奔放;晋中剪纸则具有精细、圆润的特点。

山西民间剪纸,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婚嫁、节日、丧葬、生日等都能见到剪纸的伴随。

可以说,生活习俗决定了剪纸的艺术形式和内容,而剪纸艺术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一、山西传统民间剪纸的传承山西民间剪纸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经过长期的发展流传至今,显现出极强的生命力。

剪纸艺术的传承是这门艺术的文化演变过程,传统社会稳定的经济基础和文化结构,使这门艺术得以稳定地延续下来。

剪纸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已经在民众心中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审美意识,并固化在人们心中。

由于剪纸材料不易保存,以及传统传播方式的限制,口传心授成了传统剪纸的主要传承方式。

传统民间剪纸传承,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亲缘传承,如婆媳、母女等有亲缘关系的人之间代代相传。

中国传统社会人际关系以血缘为基础,很适合技艺的亲缘传承,不少剪纸口诀都是由家庭成员代代相传的。

二是业缘传承,即通过行业组织传承剪纸艺术。

这种传承方式一般以行业为中心,通过拜师学艺的方式进行。

三是地缘传承,这是一种横向传播,主要因人口迁移或商业流通而形成,在一些交通便利的地方比较明显。

一些大城市甚至还有贩卖剪纸的艺人。

农业文明是传统民间剪纸传承方式的社会文化基础。

传承人的技艺特长来源于他们的生活实践。

剪纸艺人们在相互接触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逐渐形成了特定的艺术风格。

不过,这种传承方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生活范围的局限,剪纸艺术传播范围一般较小,其艺术风格的创新也需要加强。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相关问题研究——以山西省传统民俗剪纸为例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相关问题研究——以山西省传统民俗剪纸为例

2021-06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民族文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相关问题研究———以山西省传统民俗剪纸为例谢然然(东北大学,辽宁沈阳110819)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保护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新时期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发展的分析表明,当前传承与保护的难点主要是社会、教育和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措施的不完善。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国的历史和民族精神,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文章中以剪纸为例,探索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传承与保护中图分类号:G8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18-0126-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18.062一、前言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用灵巧的手工艺品,比如剪纸等,通过社会生产和实践活动创造出来的绝妙的艺术作品。

这些民间技艺和作品不仅是历史文化的见证,也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然而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部发展动力不足和外部发展环境恶化的双重影响下逐渐衰落和消失。

随着政府和社会开始从各个层面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人们认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价值。

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传承保护体系。

中国民俗剪纸是中国国家无形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

它显示了人们勤劳质朴的品质,这是对中国国家文化发展的历史性见证。

①二、山西剪纸在艺术传承发展中的现状文化遗产的终极价值体现着国家的精神文化。

山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包括生日、丧礼以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剪纸艺术。

它起源于古代工人对土地和火的崇拜,具有几千年的社会文明和艺术价值。

此外,还有江威彩绘、刺绣、布匹雕刻等。

可以说,山西的民俗无形文化遗产是在漫长的历史中由不同地域的人们创造出来的历史,留下了悠久的地域历史、文化、人文科学、艺术发展的痕迹。

山西的彩灯描述

山西的彩灯描述

山西的彩灯描述山西的彩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是山西省民间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彩灯通常是在传统节日、庆典或民间活动中展示,其制作工艺精湛,设计独特,色彩艳丽,寓意深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山西的彩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展现了当地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本文将从山西的彩灯的历史渊源、传统技艺、文化内涵和现代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探讨山西彩灯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

山西的彩灯起源于古代,据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山西地区就已经有制作彩灯的记载。

那时的彩灯制作工艺还比较简单,主要以竹篾、纸张等简单材料制作,形态也比较朴素。

随着时代的演变,山西的彩灯制作工艺逐渐发展和完善,从简单的手工制作逐渐转变为精湛的工艺技术。

制作彩灯的工艺师傅们不断探索创新,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更加精美绚丽的彩灯作品。

在山西的彩灯制作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剪纸彩灯和灯笼彩灯。

剪纸彩灯是山西彩灯中的一大特色,它以传统的剪纸技艺为基础,通过剪、雕、刻、涂等工艺技术,将各种花鸟、神话传说、人物形象等栩栩如生地表现在灯罩上,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寓意深刻。

灯笼彩灯则是山西另一种常见的彩灯类型,它的灯笼形态多样,有方形、圆形、多层次等不同形式,制作工艺繁复,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一盏精美的彩灯。

无论是剪纸彩灯还是灯笼彩灯,都体现了山西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除了制作工艺精湛外,山西的彩灯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彩灯的主题多样,既有反映农民生活、劳动民俗的作品,也有描绘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的作品,更有表现当代社会、科技、民族风情等元素的彩灯作品。

这些作品反映了山西人民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展现了山西彩灯在文化传承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从彩灯的图案造型中,我们不仅可以窥见山西人民的审美情趣,还可以了解到他们对生活、自然、历史的理解和感悟,这种文化内涵是山西彩灯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浅析山西布老虎手工艺的传承与保护

浅析山西布老虎手工艺的传承与保护

浅析山西布老虎手工艺的传承与保护【摘要】山西布老虎手工艺源远流长,传承至今。

手工艺传承对于文化保护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山西布老虎手工艺的历史背景,阐明手工艺传承的重要性。

传统手工艺技艺解读和手工艺品制作流程分析展现了这一独特技艺的魅力。

手工艺品市场现状和面临的困境也需要关注。

为了保护手工艺,我们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

山西布老虎手工艺的传承与保护重要性再次得到强调,展望未来手工艺发展,总结全文观点。

通过本文,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这项传统手工艺的关注与热爱,为其传承和保护助一臂之力。

【关键词】手工艺传承、山西布老虎手工艺、历史背景、重要性、技艺、制作流程、市场现状、困境、保护措施、建议、发展展望、观点总结。

1. 引言1.1 介绍山西布老虎手工艺的历史背景山西布老虎手工艺源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布老虎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据传布老虎手工艺最早可追溯到明代,经历数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工艺风格和技艺特点。

布老虎手工艺以其精湛的工艺技艺和独特的设计风格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山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特点是选取优质的天然棉布作为原料,经过手工刺绣、织布、染色等多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

布老虎手工艺品造型独具特色,色彩鲜艳,寓意吉祥。

布老虎手工艺在历史上曾经一度兴盛,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用品、礼品、装饰品等领域。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工业化生产的普及,传统手工艺逐渐式微,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为了传承和保护山西布老虎手工艺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加强对其历史背景的挖掘和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和重视这一传统工艺,为其传承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1.2 阐明手工艺传承的重要性手工艺传承的重要性在于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维护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的传统。

手工艺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传承的内涵。

通过传承手工艺,可以延续和传承先人智慧和技艺,保留历史的记忆,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浅谈山西传统文化和雕刻技艺

浅谈山西传统文化和雕刻技艺

浅谈山西传统文化和雕刻技艺一、美轮美奂的彩塑艺术山西的古建筑庙宇文物精品很多,俗话说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素有中国彩塑艺术博物馆之誉,散布于境内各处历朝寺观中的彩塑造像多达13000余尊,上迄唐、辽、五代,下至明清、民国涵盖了1100多年间各个历史时期的经典之作,构成了一条完整而系统的华夏传统彩塑艺术脉络。

山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其雕刻艺术是分外夺目的,无论是砖雕、木雕、石雕还是彩塑艺术都可谓是颇具特色。

平遥古城,据今有27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中国至今保存完好的古城之一。

完好的巍峨城墙和城楼给我一种古朴之感,纵横交错的街道,街道两边尽是古色古香的建筑,我在一年之内两次来到平遥古城,两次的心情截然不同,上次是穿梭在繁华的主干道,这次走在没什么游客的城东城墙下,细细品位古代民居的建筑,与城中心喧嚣的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抬头望去到处雕梁画栋,砖雕,木雕,石雕让人目不暇接,处处体现文化内涵。

下面欣赏几处山西著名的彩塑庙宇。

双林寺位于平遥县城西南桥头村,素以精湛的彩塑艺术为世人所瞩目,有世界珍宝、东方彩塑艺术宝库的美称,始建于北魏,双林寺彩塑保存非常完美,现有的彩塑2052尊,完好的有1566尊。

踏进双林寺的古老山门,便看见天王殿廊下的四大金刚,每尊像高3米有余,一字排开巍然端坐,四人的动作姿态各不相同,或瞪目张口,或闭嘴下视,或扶杵缩臂,或左手施与愿印,右手执金刚杵,锋举向上,个个雄健威武,气势逼人。

释迦殿内四壁布满悬塑,释迦殿影壁墙厚后的渡海观音、罗汉殿内的十八罗汉、千佛殿的韦陀都是双林寺的明代彩塑中少见的艺术杰作。

观者向上仰视,所有在高处的佛像都向下倾斜,这也是古人的智慧,由于构图复杂,年久不易清理灰尘。

向下倾斜一个是体现层次感,另一原因就是不易落灰尘,保持了彩塑的颜色不退。

这些彩塑都是古代不知姓名的民间艺术大师,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并且具有十分深厚的艺术功底,也倾注了他们的心血和汗水、创造出不朽的艺术杰作,形神兼备、高度写实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艺术精品当之无愧。

山西民间剪纸艺术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山西民间剪纸艺术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山西民间剪纸艺术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4)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5)二、山西民间剪纸艺术概述 (6)2.1 山西民间剪纸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7)2.2 山西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与价值 (8)2.3 山西民间剪纸艺术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9)三、文创产品设计现状及需求分析 (10)3.1 文创产品市场现状 (11)3.2 文创产品设计的需求分析 (12)3.3 文创产品设计与传统文化的结合趋势 (14)四、山西民间剪纸艺术在文创产品中的传承策略 (15)4.1 剪纸艺术元素的提炼与应用 (16)4.2 剪纸图案在文创产品中的设计体现 (17)4.3 剪纸技艺在文创产品制作中的传承 (19)五、山西民间剪纸艺术在文创产品中的创新实践 (20)5.1 创新设计理念在剪纸艺术中的应用 (22)5.2 剪纸艺术与现代设计手法的融合 (23)5.3 创新设计案例分析 (24)六、山西民间剪纸艺术在文创产品中的传承与创新效果评估 (26)6.1 传承与创新效果的评估标准 (27)6.2 传承与创新效果的实证分析 (29)6.3 成功案例的经验总结与推广 (30)七、结论与展望 (31)7.1 研究结论 (32)7.2 研究不足与局限 (33)7.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34)一、内容概览引言:介绍山西民间剪纸艺术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价值,阐述其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

山西民间剪纸艺术概述:分析山西民间剪纸艺术的风格特点、表现技法以及艺术价值,探讨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现状。

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山西剪纸艺术元素:分析在文创产品设计过程中,如何提取山西剪纸艺术中的典型元素,如图案、色彩、造型等,并将其融入产品设计之中。

山西剪纸艺术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传承:探讨如何通过文创产品设计,将山西剪纸艺术的传统技艺、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得以传承和延续。

山西的非遗文化

山西的非遗文化

山西的非遗文化山西的非遗文化山西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也是中国非遗文化发源地之一。

山西的非遗文化极具特色,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

本文将为您介绍山西非遗文化的四个方面。

一、纸雕艺术山西纸雕艺术始于唐朝,有着千年的历史。

山西纸雕以其造型精美、工艺精湛的特点,成为中国传统工艺中的一朵奇葩。

传统的山西纸雕制作工艺相对复杂,需要涉及到设计、描绘图样、切割、拼装、上色等多个环节。

纸雕作品造型多样,有人物、花鸟、景物等多种类型,被誉为“纸中艺术品”。

二、太行山木版年画太行山木版年画是山西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种民间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于世。

太行山木版年画创作以民间故事、传说、神话和家庭生活为主题,用鲜艳的颜色和鲜明的线条表现,给人以视觉冲击。

太行山木版年画在现代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影响了中国美术的发展。

三、绣球艺术绣球艺术是山西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起源于宋代,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山西绣球的制作手法非常独特,需要先用丝线捆绑绿叶,再将绿叶染成各种颜色,并在叶片上绣上漂亮的图案,最后将绿叶撕去,只剩下精美的绣花球。

山西绣球制作精美、花色繁多,多用于祈福、祭祀、婚礼等场合。

四、民间剪纸山西民间剪纸是一种以刻、剪、点为主要手段的传统民间艺术,有着800多年的历史。

其特点是花纹丰富、造型优美,刀法娴熟、技艺精湛,是山西传统文化中最具民间色彩的艺术形式之一。

山西的民间剪纸种类繁多,有“形剪”和“镂花”两大类,分别以剪出尖角棱线和在纸面上切割出对称的花纹著称。

总之,山西非遗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传承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

这四种非遗文化分别代表了山西特色文化的不同方面,多样化的文化形式和多彩的文化内涵让我们更加爱上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省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山西传统工艺的探索和未来之路的研究 摘要:通过对山西工艺文化全面的了解后,发现它拥有传统手工艺发展的宏厚条件。它不仅拥有雄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而且拥有的是惊人的经商智慧。我相信只要让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的完美结合,再加上广泛的宣传和重视之后,它一定能在山西放出惊人的光彩。 一.对山西的整体介绍 (1) 历史悠久的山西: 山西是个历史名省,有这么一句话:二十年风景看深圳,一百年风景看上海,五百年风景看北京,五千年的风景看山西。 山西现存的古建筑18118处,建筑种类应有尽有,其中一部分还是中国乃至世界建筑艺术的孤例。目前已被确认的金代之前的木构建筑全国共有146座,而山西境内就有106处,其中的7处是唐、五代的遗存,文物和艺术价值弥足珍贵。存留至今的唐朝木构建筑除敦煌196号窟檐仅存的柱斗、河北正定开元寺钟楼的下半部分外,较完整的四座唐朝木构建筑是五台山的南禅寺正殿和佛光寺东大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和平顺天台庵正殿。可以说,中国现存结构完整的唐朝木构建筑的大殿都在山西。唐以后的五代十国时期战火不断,山西却保存了这个时期的三座木构建筑:平顺的龙门寺西配殿、大云院正殿和平遥镇国寺万佛殿,这些都堪称古代东方艺苑的珍品。山西是现存古代长城时间跨度最大的地区,保存了战国以来两千余年的长城2500多公里,其中东魏、北齐、隋、宋四朝的长城为山西独有。

山西现存唐朝以来的彩塑作品12712尊,是国内寺观彩塑最多的省份之一。山西的石窟艺术成就非常突出。北魏至明清的石窟寺多达300余处,其中的云冈石窟、龙山石窟、天龙山石窟为国家级的文物保护石窟,艺术价值极高。

山西还是中国戏曲的发源地之一。历代剧作名家辈出,戏曲舞台遍布村镇,戏曲文物丰富多彩,有着“中国戏曲艺术故乡”的美誉。尤其晋南临汾一带,自古经济富庶,文化昌盛,成为宋元戏曲艺术成长的一片沃土。

三晋大地,人杰地灵,两千多年来,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著名的人物。他们之中,有著名的君主晋文公、我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著名的政治家蔺相如、狄仁杰、毕士安、田呈瑞、杨深秀,著名的军事家和将领廉颇、卫青、霍去病、关羽、薛仁贵、杨业,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和学者王勃、王之涣、王维、王昌龄、柳宗元、白居易、司马光、米芾、白朴、关汉卿、郑光祖、罗贯中、傅山、阎若璩,地图学家裴秀,治黄专家贾鲁……他们仿佛历史长河中灿烂的群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给当时的社会留下较为深远地影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不仅如此,要知道仅仅山西运城有一个县历史上就有100为宰相!

(2)山西的经济底蕴无地能比: 余秋雨曾在《抱槐山西》一文中写过这样的一段话: “在上一世纪乃至以前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最富有的省份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想象的那些地区,而竟然是山西!直到本世纪初,山西,仍是中国堂而皇之的金融贸易中心。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里那些比较像样的金融机构,最高总部大抵都在山西平遥县和太谷县几条寻常的街道间,这些大城市只不过是腰缠万贯的山西商人小试身手的码头而已。” 明朝初年(14世纪初),山西商人以明朝北部边塞巨大的军事需求和“开中”盐法的推行为契机,开始经营粮和盐,渐渐崛起。其后不断扩大经营地域。二三百年间,足迹遍及全中国,采取多种经营,开拓对外贸易。“晋商”称富海内,名闻天下,成为明清时代最重要的商帮之一。 清道光年间(19世纪),晋商创办“票号”,构筑起了四通八达的经济金融汇兑网络,使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融为一体,执金融界牛耳近百年。 二:山西手工艺介绍 山西的传统手工艺很丰富:如历数百年仍能光洁如新的平遥推光漆器、立文房佳品之林的绛州澄泥砚和五台山台砚、有"雕漆绝技"之称的新绛云雕、"千金之宝"侯马蝴蝶杯、民间艺术之花--山西剪纸、高洁明朗,小巧玲戏,色彩典雅,刻工细致的皮影艺术等等。 ▪ 在此我只能详细介绍一下山西传统工艺的一种——山西晋中翔龙黑陶:黑色陶器。出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距今4,5千年前)、屈家岭文化和良渚文化等遗址中。春秋战国年间达到成熟的辉煌时期黑陶的烧成温度达1000度左右,黑陶有细泥、泥质和夹砂三种,其中以细泥薄壁黑陶制作水平最高,有“黑如漆、薄如纸”的美称。这种黑陶的陶土经过淘洗 ,轮制,胎壁厚仅0.5-1毫米,再经打磨,烧成漆黑光亮,有“蛋壳陶”之称,表现出惊人的技巧,饮誉中外。这时期的黑陶以素面磨光的最多,带纹饰的较少,有弦纹、划纹、镂孔等几种。 ▪ 在器物烧成的最后一个阶段,从窑顶徐徐加水,使木炭熄灭,产生浓烟,有意让烟□熏黑,而形成的黑色陶器。它是继彩陶之后,中国新石器时代制陶业出现的又一个高峰。 ▪ 制作工序:要经过手工淘洗、拉坯、晾晒、修整、压光、绘画、雕刻等数十道工艺,最后采用独特的“封窰熏烟渗碳”等数十道工艺烧制而成。仅仅淘泥就得要两个多月,而一旦遇上下雨或其它天气,都将严重影响黑陶的制作。而成品的黑陶黑如漆、明如镜、硬如瓷、声如磬四大特色,及其精致的制作、优美的造型,更为世人所倾倒,正因为此被中外史学家称为“原始文化的瑰宝”。

这样曾经在各个朝代曾经灿烂的工艺文化,如今却在我们的社会中走向衰退。不可否认,如不是老师让我们介绍家乡的传统手工艺,我们从中的大部分人竟然不知道家乡的手工艺如此灿烂,它并没有形成一种文化的流传。而今仅有一小部分人在维持,维持传统手工艺的传奇绝活,说到发展,我真不敢大放厥词。

三.在手工艺社会中形成的价值观在工业社会中如何延续和发展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与发展,我们不在为生产速度过慢,物质的生产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为难。然而在满足的同时,我们的追求也开始了变化。 现今的我们已不再满足工业社会下大批量,过度单一的东西,而是开始了个性与独特的追求。这一表现不仅从年轻一族能表现出来,各大企业也在追求自己品牌的独特,如各大品牌各大企业也推出了一系列新的项目,如限量版的推生,各个企业服饰珠宝的博物馆的产生,还有各个行业用极其优美的复杂的手工艺作为镇店之宝的产生。无一不再说明我们现今的时代是追求个性与特别的年代。 所以不像大部分人担忧的那样,在工业社会中工艺业无法有效地发展。不用担心手工艺制品不能批量生产,成本过高。在工业社会逐渐饱和,人们逐渐富裕的情况下,这些都不是问题。然而恰恰相反,在先今的阶段,正好是手工艺制品的发展期。

然而如何真正让家乡的手工艺发展起来呢? 让我们先看看山西的手工艺协会做出的一些努力和对未来的一些发展路线的阐述。 (1)编写《山西工艺美术大全》、《山西工艺美术史》、《山西工美百艺名人录》。 (2)山西省工艺美术馆的建设与管理。(这次回家特意去参观了山西省博物馆,管内的建设和展览布置都是非常之经典) 。 (3)山西工艺协会网站的制作,发展和延续(已建的比较成熟) (4)建立山西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基金,主要用于抢救、挖掘、保护我省失传和濒临失传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种与技艺;征集、收藏、奖励、宣传、出版传统工艺美术技术资料和优秀工艺美术珍品。 (5)开展传统工艺美术学术和技艺交流;组织工艺美术大师和中高级工艺美术师。

看过这些之后,我有很多感想,工艺美术协会的工作者们大部分人在对已有的历史工艺在做阐述或者是保护工作。而对现今手工艺发展也只是做交流,颁奖的一些皮毛工作。真正内在的发展宣传工作他们并不没有实施开来。

对山西手艺发展之已见 (1) 懂得用挖掘历史文化和用历史创造名声: 我们现今的手工艺,有一些是已经要失传或是现今的还达不到古人的传承制作。所以我们必须先把古人的一套绝活掌握好,再掌握好的基础上我们再提高。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悠久的历史来创造出一个人人叫好的品牌。 (2)对设计的重视: 真正的去做去想如何把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的完美结合。当然这也要求各个大学的老师与领导引起重视,在课程的安排中积极发挥发挥大家的智慧与创造性。并将学生的作品与企业或者是展览会多加交流。真正把设计抓起来。 (3)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让政府部门引起重视的原因:(1)山西自古就是历史名城,拥有多种手工艺的历史底蕴。让山西的手工艺之崛起可以弘扬山西文化。(2)现今的手工业衰败,多半是因为政府部门看不到手工艺的历史发展前景。所以我们必须让政府部门看到传统手工艺的经济效益在哪里。有了经济效益的命脉,没有不重视的政府。 引起山西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之后,我们的手工艺就有了一个高度的平台和发展空间,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4)三高政策: 这里指的高有三点:首先是面对高端人群发展,给自己的产品一个高的起点,这样才能保持自己的产品以精细和独特别名。否则大部分产品都是给别人劣质抵挡的感觉。低档,廉价的原因也是是由于我们曾经老一辈的艺术家,手工艺绝活者一直处在社会的底层,他们一辈子过的都是清贫的生活。所以就是现在与有一身绝活的人都说手工艺不赚钱。 其实不然,如果手工艺品完全可以变成一个奢侈品来对待。 再有就是要利用高的平台发展,最近我逛街的时候,发现南京路上的一家美特斯邦威总店的5层,开启了自己的博物馆。博物馆展出的包括中国古代服饰,少数民族缝刺的经典物件,少数民族银器展,民间鱼皮衣和各种奇特的衣服展。展会中不仅有静态的展览还有动态的影视放映,更为奇特的是博物馆中特意请来了当地的少数民族姑娘当场缝秀,可以说展厅中各个物品都以精,细,美,少为甚,叫人惊叹。如果深思想想为什么美特斯邦威要以这样高的代价来制造一个衣服的博物馆?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他们也看上了中国的传统手工艺。他们用这些经典的东西达到了自己的经济效益。他们这样一个以工业制胜的产业也懂历史懂独特。 然而就是这些企业的认知和觉悟为我们的手工业也崛起了更高的平台,作为手工艺的发展和发扬者,我们也必须懂得怎么与知名企业嫁接来创造出更高更快更广的传统手工艺的美誉。

(5)发展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艺术结合的企业 如果发展企业最重要的是企业家的独特创新和高级管理人员的领导能力,再有就是独特的销售方式。 我们在发展手工艺企业之时,也必然要发展一些稍微低端的产品,用来维持我们的企业,还有打造企业知名度和推广的目的。但是这个度一定要把握好,不能过于低略,在消费者能承受的程度之上开发。还有我们也必须确保这些产品的质量和创造性。低端产品并不代表略质,我们必须维持一个高,精,美,独特的产品目标。

四.现代设计如何得益于传统手工艺 现代设计的特点可以说大部分是接受了西方美学和设计学的教育。但是不肯否认这种强式的文化被在被广泛的群众所接受着,欣赏着。 因为它会表达内心感情,是活跃,是奔放,是寂寞。 它会不断的反映现实,反映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时尚,我们的流行。 它蹦放着我们的青春和活力。 它是跳跃的音符!

然而传统的手工艺也有它本身的特点: 它们拥有无可比拟的文化历史性,传承性,文化性。每一件工艺品或是每一个传统工艺的身上无不散发着历代工匠师的智慧与精华和浓缩了当时历史社会的背景。每一个图腾,每一个色彩,都寄托当时人们的希望和他们的智慧。 然而它们又是经历了多少祖祖辈辈一代一代延传至今。不可否认就是在现在我们在参观博物馆时还会惊叹于他们的能工巧匠和当时那样的社会环境是怎么做出这么多惊人美丽的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