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工业经济情况介绍

合集下载

郑州城市发展史

郑州城市发展史
郑州市辖6个市辖区、5个县级市、1个县: 中原区、二七区、金水区、惠济区、管城区、 上街区,巩义市、新郑市、登封市、新密市、 荥阳市,中牟县,另设省级新区郑州新区(含 郑东新区) 、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综合保 税区、1个国家级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 其中 郑州都市区规划面积1700平方公里、郑州市区 面积1010.3平方公里,郑州中心城区规划面积 98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73平方公里。
近现代
1912年,日本经济学者林重次郎在其著作《河 南省郑州商情》中称郑州为:中国的芝加哥。
1913年,郑州被撤销市制改为郑县。 1920年,河南省议会大罢工在郑县发起。 1923年3月,北洋政府正式下文将郑县开辟为商
埠,在郑县设立商埠督办公署。
郑州地处中国地理中心,是全国重要的铁 路、航空、高速公路、电力、邮政电信主枢纽 城市,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目前有 汽车、装备制造、煤电铝、食品、纺织服装、 电子信息等六大优势产业。氧化铝产量占全国 总产量的50%,拥有亚洲最大、最先进的大中 型客车生产企业,冷冻食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
行政划分
铁路的发展与郑州城市的兴起
1952年10月31日,毛泽东主席莅临郑州车站视 察,对郑州车站建设作出指示,从此,国家对 郑州车站建设投资逐年加大,站舍不断更新, 站场逐步扩容。
铁路发展与郑州城市的形成
★ 1928年6月,国民政府将北京改为北平,京 汉铁路改为平汉铁路。
★ 1945年8月,陇海铁路连云港——天水全线 建成。
★ 1948年10月,郑州解放。中原陇海、平汉 铁路联合管理委员会成立,建立联合委员会党 委。12月,陇海、平汉铁路职工总会筹委会成 立。
★ 1949年1月31日,郑州成立陇海、平汉铁路 管理局,同时成立中共陇平铁路管理局委员会。

郑州市统计局关于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郑州市统计局关于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郑州市统计局关于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郑州市统计局•【公布日期】•【字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郑州市统计局关于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2001年是“十五”计划的起始之年。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认真贯彻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实施科教兴郑、开放带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开拓进取,努力克服国内外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加快城市化进程,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结构优化,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十五”计划开局良好。

一、综合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据初步统计,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822.1亿元,比上年增长10.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7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401.9亿元,增长9.6 %;第三产业增加值376.5亿元,增长12.7%。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7∶49.2∶45.1变化为5.3∶48.9∶45.8。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2225元。

在国民经济总量中,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全年完成增加值289.4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35.2%,比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

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54.7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30.9%,占非公有制经济的88.0%,分别比上年提高4.9个和0.8个百分点。

市场价格稳定。

全年中心城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7%,八大类价格除衣着类价格下降2.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下降2.2%,交通和通讯下降4.1%外,多数商品价格高于上年水平(分类价格见附表1)。

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44.8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05.7万人,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10.4万人。

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44.9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97.3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02.6万人;三次产业从业结构比例是:42.0∶28.2∶29.8。

郑州市情简介

郑州市情简介

郑州市情况介绍郑州是河南省省会,地处中华腹地,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接黄淮平原。

现辖6区5市1县和郑东新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

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010.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94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735.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50.8万人。

郑州是我国第一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城市,是中华民族主要发祥地。

早在8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生息繁衍;5000年前,人文始祖黄帝就出生和生活在郑州;3600年前,商代中期的都城建在郑州。

可以说,中国的商业,包括商业文明,是从郑州开始起步的。

郑州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最主要的有嵩山文化、黄河文化、黄帝文化、商都文化等,几千年来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同时郑州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近年来郑州经济发展迅猛,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2006年,全市GDP突破2000亿元,达到2001.5亿元,2007年达到2421.2亿元,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位居第17位,在27个省会城市中位居第9位;地方财政收入277.6亿元,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位居第7位。

郑州是全国主要的纺织工业基地、重要的冶金建材工业基地和成套装备制造业基地,已形成了汽车、煤电铝、装备制造、食品、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等六大优势产业,拥有中铝河南分公司、宇通、日产、三全、思念等一批大型企业集团,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到6户。

郑州交通通讯发达,区位优势突出。

是全国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城市,贯通全国的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电力、电信主干线在此交汇。

京广、陇海两大铁路构成了最为核心的交通优势,拥有3个铁路特等站、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及全国最大的零担货物中转站;107、310国道和京珠、连霍高速公路以及境内18条公路干线,构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为全国7大公路交通主枢纽城市之一;郑州空港已与境内外30多个大中城市通航;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工程均从郑州经过。

郑州市经济发展现状

郑州市经济发展现状

(三)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共进,促进社会全面发展1、实施科教兴郑战略,文化卫生健康发展。

一是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职业与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全面发展。

认真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目前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在郑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人数达7万人左右,占总人数的93%。

加快市区中小学校建设,确定今后3年内市区新建39所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今年首先建设22所,其中小学11所,初中11所,总投入5.94亿元。

二是大力发展科技事业。

2004年,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左右。

全市拥有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17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国家“863”计划转化基地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孵化中心3个。

2、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我们按照把郑州建设成为国家区域性文化中心和文化强市的目标,一是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建设郑州广电中心等一批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

二是抓好商城遗址为代表的历史传统文化的规划保护,突出郑州文化特色,培育郑州文化品牌。

三是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整合报业和广电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四是实施文艺“精品工程”,创造了“绿色周末”、“广场文化”等一系列知名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丰富和活跃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

由郑州歌舞剧院创作并演出的大型舞剧《风中少林》是河南历史上第一部原创舞剧。

3、开展“四城联创”,构筑和谐郑州。

为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构建和谐社会,今年,我市集中开展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内容的“四城联创”工作,力争在年底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保持“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明年创建成为“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两三年内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

为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四城联创”领导小组,下设4个创建办公室,分别由一位副书记、副市长负责,省、市、区三级联动,市、区分工,明确责任,“四城联创”工作将整体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城市文明程度,大大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

2022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尊敬的市民朋友们,各位代表,各位委员,今天,我代表郑州市政府向大家作2022年度市政府工作报告,感谢大家对市政府工作的监督和支持。

一、总体情况2022年,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时期,也是郑州市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之年。

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努力,郑州市经济蓬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形势依然任重道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依然很多。

2022年,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发挥好市政府的职能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转型升级。

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全方位的目标奋斗。

二、经济建设作为一线城市,经济始终是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指标。

2022年,我们2019年经济总量(地区生产总值)的10%的增长目标依然和去年一样,同时还将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绿色发展”的方针,加强我们在环保方面的努力,保护我们的国土绿色生态,推进绿色、低碳经济高速发展。

1. 新增投资:我们将面向全国和世界范围寻找新的投资项目,同时升级我们现有的投资项目,这样我们就能大幅提升我们的GDP以及市场竞争力。

2. 三大产业:我们要强化三大产业,分别是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农业。

其中,我们将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金融、商贸、旅游、文化等领域的支持,同时在高端制造业方面,我们要加快推进新基建和新材料的应用,加强智能制造的能力和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整合,提高科研和技术创新水平。

在现代农业方面,我们将大力推进农产品的品牌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同时大力推进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特色农业等方面的发展,建设一批现代化的农业示范园区。

3. 招商引资: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陈敏尔书记重要批示,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思路,加大与优质企业对接,向各种资源的整合等多种方式实现招商引资。

三、民生建设市政府一直把民生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2022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民生保障和改善力度,促进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的提升。

郑州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郑州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郑州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郑州市统计局•【公布日期】2005.03.07•【字号】•【施行日期】2005.03.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郑州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郑州市统计局2005年3月7日)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实施“五个一百”工程为重要举措,团结奋斗,锐意进取,促进了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全市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科技、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城乡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全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

一、综合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再上新台阶。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达到1375亿元,比上年增长15.5%,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市经济增速最快的一年。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1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738亿元,增长18.5%;第三产业增加值576亿元,增长14%。

产业结构调整有新的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5∶51.9∶43.6变化为4.4∶53.7∶41.9。

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000美元,达到2350美元。

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完成增加值687亿元,增长25%;在经济总量中的份额达50%,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

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年末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58.0%,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市场价格涨幅较大。

全年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3.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6.9%,居住上涨4.1%,烟酒及用品上涨1.7%,衣着和交通通讯分别上涨0.4%和0.2%,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则分别比上年有所下降。

郑州市市情介绍

郑州市市情介绍

郑州市市情介绍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地处中华腹地,九州通衢,北临黄河,西依嵩山。

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人口735.6万,其中建成区面积294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354万人。

现辖6区5市1县和2个国家级开发区、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

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

郑州历史悠久。

早在3600年前,这里就是商王朝的都邑,夏、商、管、郑、韩5次为都,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在此设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和“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

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给郑州留下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全市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3处。

以少林寺、中岳庙、中岳嵩山为主的嵩山风景名胜区,以黄河风景名胜区、大河村原始村落遗址为主的黄河历史文化风景名胜区以及轩辕黄帝故里、北宋皇陵、河洛汇流、浮戏山、康百万庄园等名胜古迹,吸引着八方来客。

郑州交通地位重要。

是我国公路、铁路、航空、通信兼具的综合性交通枢纽。

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穿城而过,正在建设中的中国南北、东西方向的两大高速铁路干线也在郑州交汇。

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

公路交通方面,107国道、310国道和京珠、连霍高速公路,以及境内18条公路干线,交织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全国7个公路交通主枢纽城市之一。

航运方面,郑州新郑机场是4E级国际机场,每周都有与国内几乎所有的主要城市往来的定期航班,并且有到达香港、澳门、韩国首尔、泰国曼谷、新加坡等国家及地区定期航线或包机航线以及到达日本等国家的不定期航班。

此外,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工程在此经过。

郑州极具发展活力。

近年来,郑州市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市场机制健全,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郑州市工业体系健全,门类众多。

拥有工业企业5万多户,100多个工业门类,形成了汽车、煤电铝、食品等六大优势产业,拥有宇通、日产、三全、思念等一批大型企业集团。

郑州市商贸优势突出,每年举办全国性、区域性大型商贸活动上百次,是中国最佳会展城市、中国最具潜力的会展新锐城市,郑州国际会展中心被授予中国展馆新锐奖,郑州商品交易所是国务院确定的我国第一家期货市场试点单位,“郑州价格”成为中国粮食生产和流通的指导价格。

郑州发展概况

郑州发展概况

郑州发展概况郑州是河南省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科教中心。

现辖6区5市1县和郑州新区、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10.3平方公里;总人口863万人,其中市区人口425万人。

郑州地处中国地理中心,是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电力、邮政电信主枢纽城市,新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经济中心。

处于全国三大经济增长极—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的中间位置。

未来郑州将成为全国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网中唯一的“双十字”中心,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半小时经济圈”和全国“3小时经济圈”。

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中心,一个半小时航程内覆盖全国三分之二的主要城市、五分之三的人口。

郑西客专投入运营,石武客专、郑民高速、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公路客运站等工程顺利推进,郑州至焦作、郑州至开封城际铁路相继开工建设,黄河公铁两用桥公路桥和花园口互通式立交新建工程主线建成通车。

郑州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

目前汽车、装备制造、煤电铝、食品、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等六大优势产业。

氧化铝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0%,拥有亚洲最大、最先进的大中型客车生产企业,冷冻食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0%以上。

郑州历史上就是著名商埠,1997年被批准为国家商贸改革试点城市,2010年被确定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现代物流、会展、文化旅游、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是中部地区最大的物资集散地,每年举办全国性、区域性大型商贸活动上百次,是“中国最佳会展城市”、“中国最具潜力的会展新锐城市”。

其中郑州商品交易所是三大全国性商品交易所之一。

郑州商品交易所是我国第一家期货市场,“郑州价格”一直是世界粮食生产和流通的指导价格。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是中部地区唯一的综合保税区,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区成为我市对外开放的三大平台。

2010,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8亿元,增长19%;市属及以下企业出口总额达到33.1亿美元,增长62.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日产是东风、日产双品牌LCV产品的主要发 展基地,高档皮卡车市场占有率持续保持在55%以上, 高档运动休闲车市场占有率近40%。
以跃博汽车电器为代表的汽车电子产品畅销全国各 大汽车集团。
全市工业基本情况(重点产业—汽车产业)
万辆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2010年 2011年 24 40
全市工业基本情况(重点产业—电子信息产业) 目前,郑州市共有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127家。 主要包括通信设备制造、家电、应用电子、软件和信息 服务、信息安全、半导体照明、新型显示、集成电路、 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其中应用电子和信息安全产业在全 国具有较强竞争优势。 2010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06亿元 ,上市企业5家(汉威电子、辉煌科技、思达高科、新 开普、新天科技)。
郑州市工业经济情况介绍
汇报提纲
全市工业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当前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2012年工业经济工作的初步打算
全市工业基本情况(工业企业概况)
2010年底,全市工业企业达到6.5万户,其中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20户。
全市超亿元企业1206户,超百亿元企业达到7
点,煤炭工业拉动3.2个百分点,三个行业共计拉动
11.2个百分点。
工业用电保持快速增长
1-10月份,全市完成发电量31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2%。1-10
月份,全社会累计用电量379.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5%,其中工业用 电量271.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3%。
工业用电量增幅(%) 16 14 12 10 8 6 4 2 0
当前工业经济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有利条件
国务院关于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将
新型工业化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把“加快新型工 业化进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独立篇章,并 明确指出了河南和郑州工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和有 关要求。
指导意见的重点方面 “一廊” “两带” “三融合” 建设郑洛工业走廊 陇海产业带和沿京广产业带
全市工业基本情况(重点产业—煤电能源产业)
我市已探明煤炭储量50亿吨,年产能7000万吨。郑煤集团 为我市最大的煤炭生产企业,年产能2000万吨以上。2010年 ,煤炭行业增加值168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为10.5%。
全市拥有裕中能源、新力电力、国电荥阳、泰祥热电等17 家电厂,主要电厂装机容量661万千瓦。电力行业完成增加值 41.7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的2.6%。
造业;以电线电缆等为主导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和以锅炉、阀门、泵等为主导的通用设备制造业等四
大主导行业。
郑煤机是我国最大的煤炭综采设备生产企业,液压 支架和刮板输送机等产品年产能达到15000架(台), 市场占有率多年位居国内第一。
恒天重工的化纤、印染、织造、非织造布、烘燥等 大型纺织成套设备占全国产销量的70%,位居国内同行 业第一。
在创新方面,提出建设推动郑州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 产业创新中心,构筑区域性自主创新体系。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强调提升郑州信息集散中心和通信 网络交换枢纽地位等。
全市工业基本情况(重点产业—铝及铝加工行业)
由于我市地处中原,交通便利,同时又有着丰富的煤炭、 铝土矿等资源,已形成了从矿山采剥到氧化铝生产、铝锭冶炼 、铝材加工等完整的生产系统。电解铝生产企业大都以煤、电 、铝为一体发展,部分企业已建立了铝型材加工基地,初步形 成了生产、加工区域经济带。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规模以 上铝及铝加工企业105家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有:中国铝 业河南分公司、河南豫联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登封电厂集团公 司河南明泰铝业有限公司、郑州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等。
河南生茂光电有限公司LED光电发光产品,河南市 场占有率达70%以上。
河南思维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河南辉煌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铁路信号 监测调度指挥系统等为主的铁路系统测控产品,国内市 场占有率分别达60%、50%以上。
全市工业基本情况(重点产业—食品行业)
目前,截止2010年底,全市共有食品工业企业 1300多家,从业人数30多万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 213家。 2010年,食品行业完成增加值183.5亿元, 占全市工业比重的11.5%。
910.4亿元,同比增长37.9%,其中利润618.9亿元,同比增长41.1%。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1-2月 1-3月 1-4月 1-5月 1-6月 1-7月 1-8月 1-9月 1-10月 1-11月 1-12月
35.4 32.8 26.2 33.1 33.2
35.8
31.8
,已成为全国六大男裤生产基地之一。
全市工业基本情况(重点产业—纺织服装行业)
纺织企业主要是嵩岳集团改制后,延续的纺织企 业,目前锦艺集团下辖郑州第一纺织和宏业纺织2家 企业运行较好。
全市工业基本情况(重点产业—建材耐材行业)
截止2010年底,全市规模以上的建材耐材工业企业800家,主要产品水泥、高 温材料、磨料磨具、陶瓷和玻璃。水泥年产量2000万吨(含熟料加工),陶瓷4.7 万件,磨具10万吨,玻璃3.6万吨。天瑞水泥的日产1.2万吨生产线,是目前亚洲最 大一条单产生产线。2010年,建材耐材行业完成增加值454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 的25%左右。
户,超200亿元企业达到3户 。 河南中烟、郑煤集团、豫联集团、宇通集团
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全市工业基本情况(2010年数据)
全部工业增加值1996.4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9.9%。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56.1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6828.8亿元。
利税总额1140.4亿元,其中利润690.6亿元 。
31.5
主要工业指标预计
预计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00亿元,
增长22%左右。 预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7500亿元,增
长35%以上,实现利税总额1200亿元,增长35%以
上,其中利润830亿元,增长40%以上。
重点产业拉动作用明显
今年前10个月,工业经济增速较快的主要拉动 行业是汽车、电子信息、煤炭行业。其中:汽车产 业拉动2.6个百分点,电子信息行业拉动5.4个百分
工业用电保持快速增长 工业项目投入快速回升
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
1-10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 加值1905.2亿元,同比增长21.2%,高出全国平均 增速(14.1%)7.1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增速 (19.6%)1.6个百分点。
1-10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21.2%,居全省第5 位(前四位是驻马店、新乡、开封、周口)。
正星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加油机行业的龙头企业, 在世界范围内排前5名,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8年保持行 业第一。
全市工业基本情况(重点产业—装备制造业)
另外,自动化混凝土搅拌楼(站)系列成套设备、 各类型号的水利启闭机和水工金属结构闸门等均居国内 同行业前列;粮食机械中,挂面机占据国内市场60%, 食品刀具、制面设备、食品搅拌机、烘干机等均在国内 市场有较高的占有率。勘察机械、水工机械在同行业都 位居第一;荥阳、上街的工业阀门均占全国同类产品市 场份额的40%以上。2010年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 179.4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的11.2%。
郑州是全国最大的速冻食品生产基地,现有三全、思 念、笑脸、云鹤、胖哥等生产企业30余家,2010年产 量超过100万吨,“三全”、“思念”等企业的速冻食 品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超过40%,分居行业第一、第二 位。
方便面行业,现有白象、天方、康师傅、国华等 企业16家, 2010年加工量44.5万吨。
全市工业基本情况(重点产业—纺织服装行业)
目前,全市有各类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2400多
家,从业人员35万人,其中规模以上92家(含鞋帽生 产)。我市是全国最大的女裤生产、加工、流通基地 和全国重要的男裤生产基地之一。行业拥有省著名商 标服装企业20家;渡森、纽伦、梦舒雅、娅丽达4个 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生产的女裤年产超亿件,占居 全国化纤女裤市场的半壁江山,男裤年产2000多万件
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 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 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融合
郑州汽车制造基地 郑州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六基地”
郑州生物产业基地 现代装备制造基地 精品原材料基地 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
在产业集聚区建设方面,重点是“两区一基地”:支持设
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升级为 国家级开发区,建设一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30 25 20 15 10 5 0
3 5
2
全省平均增速
4
1
郑 州
开 封
洛 阳
安 阳
鹤 壁
新 乡
焦 作
濮 阳
许 昌
漯 河
南 阳
商 丘
信 阳
周 口
平 顶 山
三 门 峡
驻 马 店
济 源
1-10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905.2亿元,在中 部六省省会城市排第2位(武汉市2017亿元 )。
亿元
2500 2017 2000 1500 1000 603 500 0 552 1905 1636 1214
全市氧化铝产能260万吨,中铝河南分公司氧化铝 产量位居亚洲第一 。
目前我市电解铝生产企业共有5家,电解铝生产能 力达到100万吨左右,主要有河南豫联能源集团有限公 司、河南永登铝业有限公司、郑州发祥铝业有限公司、 郑州龙祥铝业有限公司、河南鑫旺集团有限公司。
铝材加工能力超过200万吨,代表企业有河南豫联 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河南明泰铝业有限公司等。2010 年,铝及铝加工产业完成增加值91.7亿元,占全市工业 比重的5.7%。
1月 1-2月 1-3月 1-4月 1-5月 1-6月 1-7月 1-8月 1-9月 1-10月 1-11月 1-12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