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合集下载

50年代中国为什么会选择社会主义

50年代中国为什么会选择社会主义

问题1:
如果没有苏联成功走向社
会主义道路的这个重要借 鉴,中国还会如此坚定地 选择社会主义吗?





当时在中国有三条道路: 第一条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而这条道路是走不通的;邓小 平同志指出:“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中国不搞社会 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来, 中国是不是也能翻身?让我们看看历史吧。国民党搞了二 十几年,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证明资本主义道 路在中国是不能成功的。 第二条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互不相干,长期平行发展, 这条道路实际上也行不通,不是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 就是资本主义战胜社会主义,二者之间没有调和的余地; 唯有第三条道路,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经 济,走社会主义道路。才符合中国的国情,符合生产关系 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社会发展的规律。 所以即使没有苏联作为借鉴,中国还是会选择社会主义道 路。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不得到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拥护,绝不轻 易谈改造。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衡量一种社会制度是否符合一个国家、一 个民族的利益,最根本的是看在多大程度 上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 平的提高。
在60多年前的那个中国,资本主义道路 只能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

总结
过渡时期

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社会主义具有优越性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1840年鸦片战争 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试图按图索骥,依照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来改造 中国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 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工商管理0901 赵奇0906040114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毛泽东同志庄严宣告下正式成立了;1956年,我国完成了三大改造,正式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于是我们不禁会想,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回答这个问题,我想我们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是20世纪50年代;二是为什么是社会主义。

1、为什么是20世纪50年代?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就开始了长期的抗争于探索。

从三元里人民起义,到太平天国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渐渐从麻木中醒过来,渐渐开始抵御列强的侵略。

1840年至19世纪50年代,鸦片战争爆发后,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的半封建社会,与列强的矛盾开始爆发,期间虽有小规模的抗争,但大都是零散的,没有统一领导的,他们无法完成革命任务;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我国与列强矛盾进一步加深,人民与清政府矛盾也在不断加深,最后终于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这时虽然有了统一的领导,可是农民阶级由于其自身无法弥补的阶级局限性,无法最终取得胜利,同时封建统治者也开展了洋务运动,名义上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实际上是封建统治者的自救,最后由于主客观原因,洋务运动还是惨遭失败;19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末期,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广泛活动,特别是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寻找救国之路,1898年戊戌变法艰难的开始了,可是又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以及力量不够强大,再加上列强的政治军事压力,他们同样无法完成革命任务。

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无产阶级正式登上了政治历史舞台,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更是给中国革命送来了曙光。

虽然有了共产党的领导,可是她也有一个成长的历程,他需要从一个婴儿成长到成年人,这个过程花了14年,直到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才开始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这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以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开辟新纪元、走上新道路,经过艰辛探索、艰苦奋斗,开创新的局面;为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紧密的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奋发图强,积极进取,沿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辉煌成就而努力。

要想取得这些成就,就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之所以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经历了长期斗争的考验。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只有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才能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从晚清时期的戊戌变法开始,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有志之士希望通过此次运动将中国引向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戊戌变法终在多方阻挠之下夭折了。

而之后由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所取得的将中国变为资产阶级社会的努力也在辛亥革命之后化为乌有。

五四运动之后,受到苏联的苏维埃政府社会主义思想的感染,中国开始认清一点: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之后,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中国开始向着社会主义的道路迈进。

为了走向社会主义,第一步是实行新民主主义,第二步才是社会主义。

然而,在抗战胜利之后,国民党又发动了内战,妄图恢复封建资本主义,结果当然是失败的。

邓小平同志在概括中国这段历史发展过程时指出:“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中国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来,中国是不是也能翻身?让我们看看历史吧。

国民党搞了二十几年,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不能成功的。

”“中国搞资本主义不行,必须搞社会主义。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决定了中国必须义无反顾的他上社会主义的道路。

2. 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是广大中国人民的决定,经历了广大人民的慎重选择。

中国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封建统治时期,人民在封建时期经历着由社会等级、财富地位等局限的不公平待遇,身心都受到严重压迫。

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中叶选择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重大意义

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中叶选择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重大意义

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中叶选择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重大意义摘要: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中期选择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这其中有一定的必然性。

当时资本主义陷入空前的危机,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蒸蒸日上,局部战争演化为世界大战,第三世界处于革命的边缘,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国内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过渡到社会主义,充分考虑了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并且对后代有着重大的影响。

关键字:20世纪社会主义必然意义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世界历史深入发展的结果。

一方面,落后国家跳跃性发展的可能来源于文明的相互借鉴和效仿。

在前资本主义时期,由于交往的局限性,使每个民族都在走着自己孤立的发展道路。

文明的创造在每个地方都是单独进行的,因而尽管人们每天都在重新发明和发现,但创新往往是重复别人已经走过的艰辛之路。

世界性的交往和竞争,不但使文明的成果得以普遍交流,而且也使各个民族或国家可以在科学技术、经济生产、甚至政治制度上,直接借鉴已有的文明成果,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发展方式。

这样,在世界历史形成之后,跳跃性发展就成为历史的一个常规和普遍的现象。

避免重复和少走弯路正是后起国家能够很快赶上和超过先进国家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还同两极性的世界分工密切相关。

两极性的世界分工也是世界历史的产物,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发展的直接结果。

虽然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世界日益走向整体化,但各个民族或国家的发展在整体化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出不平衡性。

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

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先发优势对落后国家进行剥削和掠夺,从而造成了世界性的两极分化,使落后国家依附于先进国家,使殖民地依附于宗主国。

两极性的世界分工为落后国家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必要性。

由于在资本主义世界分工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落后国家不可能通过资本主义道路来富强自己,这就促使它们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发展自己。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评析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评析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评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意识到了在中国资本主义是行不通的,社会主义才是中国的救命稻草。

因此,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

想要使社会主义具有中国自己的特色,就要了解中国当初为什么会选择社会主义,即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想要使中国人民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正确认识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本文分别从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背景、经济动因及人类发展的基本规律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标签:中国;社会主义;必然性一、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背景社会主义扎根于中国已有近百的历史。

当时中国的特殊国情及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条件是中国放弃资本主义,选择社会主义的主要缘由。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央人民政府出现在了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各种政治势力的较量导致了这种结果的产生,这种结果是中国历史发展中不可避免的。

凭着中国共产党人所特有的意志、能力、理想与信念,建立了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领导中国人民前进,并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统一。

正如吉尔伯特·罗兹曼所说:“消除分裂并建立起强大而整齐划一的中央政府,这是一种深深根植于中国历史传统之中的民心所向”,“这种民心所向一旦变成现实,它就具备自身向前发展的原动力。

”〔1〕起初一些国内外人们怀疑共产党能否搞好经济,但在建国后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采取了各种有力措施,使他们不能不表示钦佩。

犹如学者詹于虹所说的:“中国共产党用事实证明了‘打天下并不容易,治天下也不是难得没有办法’。

”〔2〕中国共产党执政后,以其雷厉风行的“三反”运动,宣告其对党自身建设的重视,并表明党惩治腐败的决心。

种种事例表明,中国共产党是经得起考验的、无产阶级的新型政党,它有领导人民夺取政权、治国安邦的能力;它是中国工人阶级利益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代表者。

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追求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威望及其执政能力是分不开的。

中国为什么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

中国为什么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

时代背景
国际: 冷战开始,北约、华约形成,社会主义浪潮在全世 界兴起,东西方形成对立,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独立浪潮。
政治上
通过“三反”、“五反”,我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很大变 化。民族资产阶级已经结束无产阶级的领导,社会主义倾 向日益明显;土改后,农民更加拥护共产党,工农联盟出 现了非常好的局面,党在实践中已形成了工人阶级的领导 地位,具备了进行重大社会变革的阶级基础。
第一,社会主义的产生,彻底改变了人民群众受压迫受剥削的社会地 位,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保证了工人、农 民、知识分子和一切爱国人士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权力和他们的民 主权利。 第二,社会主义不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而主要是在公有制的基 础上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 之间的矛盾,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第三,社会主义提倡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不断扩大社会福利 ,实现社会平等,避免两极分化。 第四,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在对内剥削、对外掠夺的基础上,并用 低价商品摧毁弱小国家的民族企业,用坚船利炮把它们变为自己的附 属,尤其是对第三世界国家实行不等价交换。而我们的社会主义,主 要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通过充分利用 本土资源,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
经济上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3年努力,国民经济已得到全面恢复和 初步发展,工农业总产值超过了新中国成立前的最高水平 。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和对工商业进行初步改造,国营经济 已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为我们党有计划的开展 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准备了基本的经济条件。同时,随着工 业国家化目标的提出,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已经难以满足 城市和工业发展的需要,城市私营企业的生产效益普遍比 国营企业差,生产难以为继。当时只有通过技术和生产关 系的变革,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工农业生 产的发展。

中国为何在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

中国为何在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

中国为何在50年代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要解释中国为什么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从原始社会起,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的提高,生产关系先后建立原始社会生产关系,奴隶制生产关系、封建制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最后是共产主义生产关系。

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原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基础应该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上的。

但回顾历史中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建立在并不发达的的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上的。

社会主义理论和现实的矛盾呈现在我们面前,难道真的是历史性的错误吗?这就促使我们去思考,为什么在1945年-1949年四年国共内战期间,中国人民用实际行动选择了共产党呢?到底是哪些中国人选择了支持共产党呢?让我们先来看一看,在1949年10月1日前的中国社会现状吧。

一、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

二、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是,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是很软弱的。

三、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

四、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的力量。

五、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或半统治之下,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

中国拥有四亿五千万人口,差不多占了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

在这四亿五千万人口中,农民在全国总人口中大约占百分之八十,大约有3.6亿,是当时中国国民经济的主要力量。

农民的内部又有富农、地主一起共约占农村人口百分之十左右,大约三千六百万。

中农在中国农村人口中约占百分之二十左右,大约七千多万。

中国的贫农,约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七十,大约两亿五千万。

贫农是没有土地或土地不足的广大的农民群众,实际上是已经破产和将要破产的农民。

而当时两党的政策方针又有什么区别呢?国民党作为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他们当时的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是什么呢?这个在中国大陆现在很少报道,我也不知道。

中国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1

中国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1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
辛亥革命
❖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 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 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 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 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 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 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农民起义
❖ 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中叶中国的一场大规模反 清运动。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 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 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对满清朝廷的武力对抗,后建国 号“太平天囯”,并于1853年攻下金陵,号称天京 (今南京),定都于此。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 京陷落,洪秀全之子兼继承人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 虏。1872年,最后一支打着太平天囯旗号作战的太 平军部队,翼王石达开余部李文彩,在贵州败亡。
中国为什么选择 了社会主义道路
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
❖ 一、正视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是中国历 史的必然选择。
❖ 二、正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有着 无比的优越性 。
❖ 三、正视伟大成就: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 中国。
❖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 度,都是与其历史发展走向密切相关的,都 有其历史决定性。邓小平同志指出:“人们 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中国不搞社会主义, 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站 起来,中国是不是也能翻身?让我们看看历 史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国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结合我国实际,系统地回答了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和怎样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一个根本问题。

邓小平同志在概括中国这段历史发展过程时指出:“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中国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来,中国是不是也能翻身?让我们看看历史吧。

国民党搞了二十几年,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不能成功的。

”“中国搞资本主义不行,必须搞社会主义。

”由此可见,世界历史理论为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合理解释:不是某些人或某个党派的主观意愿,而是世界历史的文明借鉴和两极分工,才使中国跨越了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义无反顾地走向社会主义。

中国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过渡到社会主义,充分考虑了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由于现代工业的固定资产中官僚资本占80%,国家没收这一部分庞大资本,不仅建立起了在国民经济中起领导作用的社会主义经济,而且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物质基础,因而成为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开端。

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内在要求。

第三,建国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创造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确当时中国也已经具备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历史条件,这主要是:经济上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占了主导地位,政治上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全国的领导地位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文化上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国际上苏联社会主义的榜样。

社会主义应该创造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生产力,具有更显著的优越性。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了旧社会所无法想象的巨大成就,这是举世瞩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