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任何人的主观意志,而是符合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革命发展规律的,是历史作出的选择,是无产阶级的选择。
这条道路必将引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顺应历史潮流,是历史作出的选择。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独立的封建中国逐渐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此后,帝国主义列强接踵而至,加速了侵略的步伐。
中国的主权丧失、领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人民被压榨。
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为了救亡图存,寻找一条适合当时中国生存、发展的道路,近代的仁人志士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进行了各种尝试。
资产阶级共和方案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人们追求的方法。
1851年,农民出身的洪秀全掀起了一场历时14年,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农民革命运动,但由于小农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最后也只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1860年,洋务派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
他们企图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来拯救清王朝,结果在中日甲午战争的炮火中破灭。
1895年,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为主要代表的维新派发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他们试图在不推翻清王朝的前提下,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但由于封建保守势力的强大与维新派严重脱离群众,戊戌变法仅仅持续了103天就以失败而告终。
1911年,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但辛亥革命最终的成果被清王朝的旧臣袁世凯所窃取。
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连年混战,人民仍然处于水生火热之中,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面貌没有改变。
正当中国的先进分子对国家的命运彷徨和思索的时候,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1919年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深受着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在1921年,无产阶级成立了自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他们奋斗的目标。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政法学院法学姜梦1120300052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一)历史必然在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我国所形成的是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还需要有一个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程,如何实现这一历史性的转变,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历史性课题。
为了解决这个课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上,首先对建国初期的基本国情作了深入而系统的分析,提出了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科学理论,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这种必然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2、民主革命胜利后,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必须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解决;3、从国际环境看,中国也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首先,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的必然趋势。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不仅为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这种转变创造了条件。
在政治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新生的人民政权日益巩固和强大起来,人民民主专政的上层建筑以其巨大的能动作用影响了社会生产关系的改变,为从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在经济上,国营经济的建立并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为中国革命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提供了物质前提。
在经济恢复工作中,中央人民政府实行了全国财政经济的空前统一,使国民经济开始走上计划经济的道路。
这一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成为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
在恢复经济的过程中,国家通过合理调整工商业,帮助民族资本主义私营企业拜托了停工歇业的困境,但同时也把他们初步纳入到了国家资本主义计划经济的轨道中来,使随后到来的社会主义改造具备了现实的条件。
浅谈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浅谈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现在很多人有这么一个观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基础应该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上的。
而共产主义生产关系更应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上的。
而现实是中国的生产力水平比美国的生产力水平低了很多很多。
但是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而美国却是资本主义国家。
也就是说中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在并不发达的的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上的。
因而,现在中国不应该去建设社会主义,而应该去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只有建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要发展,要先补上资本主义这一课。
这种观念,不仅在理论界很有市场,在党和国家的各级干部当中,也很有市场。
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我可以告诉大家: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他是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
中国不需要再去补资本主义这一课,也无法利用补这一课来发展生产力。
既然如此,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有这种错误观念呢?归根到底,就是因为我们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什么是共产主义生产关系?”、“什么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错误理解所造成的。
第一、我们要正确理解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力”是什么呢?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这种说法过于笼统,理解起来太空虚。
我是这样理解:生产力是社会公民利用科技知识,加工自然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加工品,生产产品,来满足社会公民生活需要的一种能力。
生产力有两大要素:1、社会公民的劳动积极性。
2、社会公民掌握科技知识水平的高低。
说起生产力的两大要素,不能不想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话,其实这句话是错误的。
生产力是公民利用科技知识搞生产的能力,战斗力是军人利用军事装备打仗的能力。
如果有人大肆宣传“军事装备是第一战斗力”,我想全国人民都会笑了,拥有第一战斗力绝对优势的蒋介石国民党怎么会被毛主席共产党用小米加步枪打得落花流水,逃跑到台湾去了呢?当然,在当时知识分子被打成臭老九,科技知识作为生产力的重要要素被严重轻视的情况下,用这句话来提高知识分子的地位,解放生产力,也无可非议。
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和历史的必然选择

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和历史的必然选择摘要: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社会逾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由新民主主义直接进入社会主义,中国人民对社会公正的不懈追求在这一历史选择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充分地考察、对比、认识资本主义不公正丑恶本质和社会主义的公正本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有利条件,理性地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关键词:社会主义道路;必然性;发生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地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部分进步的中国人开始思考和探索一个问题:中国该走什么样的道路。
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中我们看出封建专制统治阶级矛盾突出,软弱无能,让人民认识到了封建统治的不可延续性;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的迅速流产诠释了没有触及到统治阶级的基础的变革是多么苍白无力;以至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也是因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从根本上决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生存、发展起来的,这就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经济上不发达和政治上软弱的状况。
同时,在近代中国,外有帝国主义的侵略、内有封建势力的残酷统治,中国民主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和残暴的。
因此,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也没有能力打败强大的敌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国民党搞了二十几年资本主义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毛泽东思想,走自己的道路,终于赢得了中国革命历史上的成功。
历史以其血的代价告诉我们,在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一方面,封建主义不愿意走资本主义道路。
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达两、三千年,在中国形成了世界上最完备也最顽固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
虽然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封建势力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不允许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论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_兼驳资本主义_补课论_曾长秋

第15卷第4期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l.15No4 2009年8月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Aug 2009论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兼驳资本主义“补课论”曾长秋(中南大学政治学院,湖南长沙,410083)摘要:马克思提出的经济落后国家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而进入社会主义的理论,在中国得到了实现。
毛泽东创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邓小平等阐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则回答了经济和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两次飞跃,论证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关键词:跨越“卡夫丁峡谷”;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驳“补课论”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09)04−0464−061881年3月,马克思在给俄国女作家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中,提出了经济落后国家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而进入社会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理论。
经过从列宁到毛泽东、邓小平等人近130年的探索,不仅在理论上论证了其正确性,而且在俄国、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得到了证实。
从理论上讲,列宁在20世纪20年代初指出,殖民地和落后国家在先进国家无产阶级的帮助下,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过渡到苏维埃制度;毛泽东创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邓小平等阐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则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和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在进入社会主义以后,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一系列基本问题。
从实践上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两次飞跃,进一步夯实了马克思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理论基础。
现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了。
历史已经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不能实现,是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不容许,世界无产阶级不援助,中国工农大众不答应。
历史小论文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我的映映大国,中华民族是有着几千年党派灿烂文化的悠久民族。
她曾经为中国及至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四大发明早已斐声中外,就是一例。
然后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没落,中国近代落伍了。
强盗的入侵,列强的欺凌,让中华民族饱尝了幸酸与屈辱。
无数志士仁人,奔走沥血,都失败了,唯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才将中华民族拯救于灾难之中,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使中国走向独立、富强、光明的道路。
在那不堪回首的岁月,鸦片战争的炮声,扣开了中国沉重的闭关自守的大门,从此列强纷至沓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中国由开始认为半殖民地到完全成为半殖民地。
赔款总额达13亿两白银之多。
租界的开辟,工厂的兴办,华人与狗牌子的竖立,中国已国将不国。
然而那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中华民族,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斗争,尤其是那些仁人志士,为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而前仆后继。
金田起义的烈火,揭开了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波澜壮阔的农民革命运动——太平天国革命的序幕,斗争达十几省,坚持战斗14年,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但洪秀全的“天国”理想,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了。
历史证明,农民阶级“天国”设想不可能领导中国走向胜利。
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面对日益严峻的民族危机。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积极倡导民主立宪,并进行一百零三天的“百日维新”,虽然在当时起了社会启蒙作用,但最终由于顽固反动势力的强大,以戊戌六君子血洒菜市口而宣告结束,说明改良主义的君主立宪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人们探索着、抗争着。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资产阶级的壮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积极倡导民主共和国,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尽管都失败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最终点燃了武昌革命的熊熊烈火,终于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近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选择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必然选择

选择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必然选择回首中国坎坷的岁月历史,中国就是再一次又一次的思想大潮的洗礼下,不断向前探索,不断向前迈进。
然而最后是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救国强国的梦想,再一次又一次的思想革命中,历久铭新,夯实毅力于先进思想之林。
中国选择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是否具有历史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有历史必然性吗?答案是肯定的。
纵观历史,自1840年起,我国就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
西方列强以及恶毒的封建统治者的压迫使亿万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奴役生活。
当然。
中国人民也进行了多次反抗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黄海战役,然而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又签下了一条有一条卖国求辱的不平等条约。
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日益加深。
除此以外,我们还试图像西方资本主义看齐、学习。
进行了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等民主革命,试图将中国引入资本主义道路来拯救中国。
然而事实告诉我们,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因为,中国资本主义是在帝国主义以及封建势力双重压迫的夹缝中诞生的,他有自身的软弱性、妥协性以及依赖性,是一个发展不良的畸形主义形式。
自然不能过带领中国走出困境,走向繁荣昌盛。
1919年5月4日,中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的革命运动,由青年学生起先锋作用,工人起主力军作用,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思想解放运动。
他也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从次,中国开始了从旧民族主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最开始,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慢慢被更多的先进知识分子所熟悉与接纳,渐渐深入人心。
又有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大大的鼓舞了中国人民抵抗外敌的信心。
从此,中国又开始效仿苏联成功的范例,一步一步的走,攻打主要城市、攻打敌人主要力量的道路。
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然而这条道路走的并不顺利。
再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中共领导人总结出了并不能完全照搬马克思主义在苏联的胜利例子,应该要考虑中国国情,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总结出一条最适合中国革命的道路。
再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
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 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
有序地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的伟大
国1.7万人对本国现状满意度的民调结果,显示中国人的
去,直至发生了“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全局性悲剧。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_.fl晴。”以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为转折,我们党义无反顾地带领人民走上了改革
I
满意度最高,为接受调查的中国人的81%,而俄罗斯为
万方数据
节串周茎瓣口矗
I
32%、美国和德国为29%、日本为27%、法国为20%。(《参
社会主义也是对时代潮流的遵循。“社会主义早产论”、“选 择社会主义是历史的歧途论”等是完全错误的。
二、现实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 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
以社会主义为发展前途的。用一种形象化的说法,它是通 向社会主义的“直通车”。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在 1949年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理论与实践在中
国大地上彻底破产了。
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从新中国建国初期不足l%.
上升到2008年的6.4%。30年间GDP年均增长9.8%,较
会主义”吗?【2]其实,美国的所谓“社会主义”,只是体现它 在经济上推行了一些国家干预和国有化政策,其真实目的 是为资本主义危机制造者打造“黄金降落伞”,并非对资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个政党或者一部分人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近代革命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正确的策略和中国人民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根本行不通。
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至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社会一直在封建君主专制体制下循环,尽管一个朝代替代另一个朝代,但封建体制一直没有改变。
1840年的鸦片战争,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历史,中国进入了近代。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英帝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中国由此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此后,帝国主义列强接踵而来,中国的主权丧失、领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人民被压榨。
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为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近代的仁人志士遍寻救国方案,资产阶级共和方案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目标。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向封建等级制度挑战,但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历经14年而失败。
1860年,洋务派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开始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
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落后的封建体制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以实现“富国图强”的目标,结果在中日甲午战争的炮火中破灭。
1895年,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走上历史舞台。
维新派指点江山,抨击时弊,开始了戊戌变法运动,如果成功,中国也许可能走向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但由于强大的封建保守势力和维新派严重脱离群众,戊戌变法失败。
1905年,孙中山组织同盟会,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同盟会组织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但辛亥革命最终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
袁世凯死后,军阀连年混战,国家一盘散沙,人民生灵涂炭。
中国社会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中国人民悲惨的命运没有改变。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就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共产党依靠自身的力量克服和纠正了“左”、右倾错误,深入到农村去发动、组织、武装和教育农民,在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自恃有优势的兵力和美国的支持,悍然发动了丧失民心的内战;共产党率领人民军队,依靠人民群众,为中国光明的道路而斗争。
国共两党为中国的前途命运而展开的大
决战。
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
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
”既然如此,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由新民主主义成功地过渡到社会主义,也就成为顺理成章之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共产党人具有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优秀品质,敢于正视和纠正自己的错误,善于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以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践证明,这是一条继毛泽东等革命先辈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后的又一条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否定社会主义。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我们经受住了各种政治风浪的严峻考验。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我们战胜了经济社会领域和自然界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自1840年以来,近代中国面临的一个永恒主题就是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历史雄辩地证明:在当代中国,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没有别的什么道路能够解决中国的发展进步、实现民族复兴问题。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得出的历史结论,值得我们永远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