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开发中替代生境的选择

合集下载

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

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

一、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1.流域自然背景及开发原则2.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特征(1)概况发源于A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坡,是B 密西西比河支流——C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

(2)自然背景二、美国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及其后果三、流域的综合开发及效果1.流域开发的目标:(1)核心是河流的利用与治理。

(2)结合流域的具体特征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

(3)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

2.具体措施:在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等方面实现了统一开发和管理。

3.效果:根治了洪灾,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特别提示】梯级开发是一种常用的开发河流水力资源的方式。

因从上游到下游排列呈阶梯状而得名。

特点是把河流分为若干段,选定适宜的坝址,修建一系列的水利枢纽,逐段地利用河流的水力资源。

目前,我国长江中上游、黄河中上游、红水河流域都在大力开展梯级开发。

【图文拓展】1.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协调系统田纳西河流在流域管理局的指导下,始终以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统一为基础,以工业、农业、城镇和生态环境相和谐为目标,建立自然、经济和社会的治理协调系统。

通过综合开发与整治,田纳西河流域在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生态环境也明显改善,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2.长江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考向一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分析1.流域开发的整体性分析流域自然环境是开发的基础,在对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进行评价时,首先确定流域的自然特征。

一般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资源等方面入手,并结合各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确定河流利用方式和流域开发方向。

2.实例分析——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环境要素流域特征对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流域开发方向地形多山,地形起伏较大陆路交通不便,发展航运修建船闸和水库蕴藏着丰富的水能水能开发,建水电站气候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流域内光、热、水较丰富较早成为发达农业区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降水相对较少河流流量不稳定给航运带来困难,需将修水库和船闸相结合降水季节变化与农作物的季节需水相矛盾修水库蓄水,解决降水与灌溉的矛盾水系水系发达,支流多,水量丰富航运发达大部分可通航,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水量不稳定,流量差异大航运不便修水库,建船闸,促航运矿产矿产丰富,有煤、铁、铜、锌、磷、云母等利于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发展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3.河流航运价值和水力资源的分析思路(1)河流航运价值的分析思路(2)河流水力资源的分析思路一条河流或某一河段水力资源是否丰富,主要看两方面:一是河流水量的大小,二是河流的落差。

黄河流域人口密集区城镇扩张的生境质量影响及空间优化

黄河流域人口密集区城镇扩张的生境质量影响及空间优化

黄河流域人口密集区城镇扩张的生境质量影响及空间优化黄河流域人口密集区城镇扩张的生境质量影响及空间优化黄河流域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黄河流域的人口密集区域中城镇的快速扩张正在对生境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这种影响以及如何优化城镇扩张的空间布局,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黄河流域的人口密集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数百年来一直是主要粮食产区之一。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加速,这一区域的城镇扩张愈发明显,土地利用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

这种城镇扩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导致了土地的大量开垦和破坏,使得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受到威胁。

首先,城镇扩张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不当导致土地质量下降。

大规模的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这导致了农田的减少和土地退化问题的加剧。

土地被不适当地利用,导致了土地肥力和水资源的浪费。

其次,城市扩张带来的土地利用变更和失去的生境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原本存在的湖泊、河流、湿地等自然生境都被城市化所代替,这导致了许多物种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另外,城市扩张还带来了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污染。

随着人口和城市规模的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然而,在城市化过程中,往往没有足够的措施来保护水资源,导致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

这不仅对人类的饮用水安全产生威胁,同时也对生态系统的健康造成重大危害。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空间优化策略来减轻城市扩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首先,应当优先选择已开发区域进行城镇化,以避免进一步占用农田和自然生境。

其次,应当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并采取措施修复和保护退化的土地。

此外,可以通过建立生态廊道和城市绿化带来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同时提供生态服务功能。

最后,应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限制过度抽取和污染,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现状及政策应对??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现状及政策应对??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现状及政策应对??【摘要】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该制度的现状及政策应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文章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为读者提供了研究的必要性和目的。

接着,详细分析了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的现状,探讨了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机制的完善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

提出了未来政策应对建议,包括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政策支持以及促进流域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

通过这些观点的阐述,旨在引发对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深入思考,促进政策的完善与推进。

【关键词】流域生态补偿、生态补偿政策、生态补偿机制、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可持续发展、政策支持、制度改革。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是指通过对生态系统提供金钱或其他补偿措施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是一种重要的环境政策工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我国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破坏,生态系统功能逐渐减弱,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流域生态补偿政策。

研究表明,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的实施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缺乏明确的标准和指导意见、生态补偿资金管理混乱、生态补偿对象难以界定等。

有必要对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如何制定和实施更有效的生态补偿政策,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解决生态补偿的不足之处,提出未来政策应对建议。

这对于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状况,促进流域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2 研究目的1. 分析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2. 研究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情况,分析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3. 探讨生态补偿机制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4. 提出未来政策应对的建议,为流域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2. 正文2.1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现状分析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制度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出现,并在不同时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广和实施。

黄河流域植物群落演替过程

黄河流域植物群落演替过程

黄河流域植物群落演替过程1.引言1.1 概述黄河流域植物群落演替过程是指在黄河流域地区,植物群落由最初的种子萌发、苗木生长,到成年植物形成群落,再到逐渐演替为其他植物群落的过程。

植物群落演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中包含了群落的形成、发展、演变和消亡等多个阶段。

黄河流域植物群落演替具有特定的环境条件和地理背景。

黄河流域位于中国的北方,地势较为平坦,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之一。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黄河流域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土壤、地形等。

在气候方面,黄河流域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这种季节性的气候特点影响着黄河流域植物群落的生长和发展。

同时,黄河流域的降水量较少,地表水资源相对匮乏,植物群落需要适应干旱的环境条件,这也是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土壤条件是黄河流域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黄河流域的土壤富含养分,适合植物的生长发育。

然而,由于不同地区土壤类型和质地的差异,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也会受到土壤条件的影响。

例如,一些植物对于土壤湿度和盐碱度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不同土壤条件下,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会有所不同。

此外,黄河流域的地形和水文条件也对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黄河流域的地势较为平坦,存在一定程度的坡度和高差。

同时,黄河及其支流的水资源在流域内分布不均,形成了湖泊、河流和湿地等多种不同的水生生态系统。

这种地形和水文条件的多样性为植物群落的发展提供了多样的生境。

综上所述,黄河流域植物群落演替过程是一个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动态过程。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黄河流域的植物群落会出现不同的组成和结构。

了解黄河流域植物群落演替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黄河流域植物群落演替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更好地理解和保护这一地区的生态系统。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点: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组织和展开讨论黄河流域植物群落演替过程的内容: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关于河流流域不同河段开发的方向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的题

关于河流流域不同河段开发的方向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的题

关于河流流域不同河段开发的方向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的题一、直接产生生态破坏建设工程的占用土地和开挖,造成对森林、植被和其他生物资源的砍伐和毁坏,直接破坏陆生植被减少陆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和栖息地,导致陆生动植物个体数量的减少,危及重要物种和生态系统的生存和存在。

如澜沧江干流的小湾电站,由于修建大坝和相关的道路建设,对河流两岸进行了大面积的工程开挖,大坝的面山几乎都被铲平,表土完全被剥离,导致原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建设工程附近的动植物失去它们赖以生存的生境。

二、影响生态平衡1、对鱼类和水生生物的影响大坝的修建使河流的鱼类和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及洄路线受到干扰,特别是对洄游性鱼类的影响巨大,大坝阻隔了洞游性鱼类的洞游通道,对其的影响可能将是毁灭性的。

其次,电站建设所引起的河流水文情势变化,如河流的水流变缓,水温和水位等的改变,使河流中原有鱼类和水生生物区系发生改变使原有鱼类的种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将会因大坝的修建改变其生活路线和生活周期,导致鱼类和其他水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发生较大变化。

从而使整个河流的生物生态系统发生变化。

2、外来物种入侵电站水库的形成为人工养殖鱼类等水生经济物种提供了合适的场所,而人工养殖往往会电站水库的形成为人上养殖鱼类等水生经济物种提供了合适的场所,而人上养殖往往会引入一些生长迅速、生命力强的外来物种,这些外来物种一旦适应了当地的环境,大量繁殖和增长,将会通过占据当地土著鱼类的生态位,捕杀十著鱼类的鱼卵和幼鱼等方式使当地十著鱼类数量锐减甚至消失。

3、陆生生物的迁移和交流电站的建设将会形成各种形式的水库。

而大型水库的形成将会截断一些陆生动物的正常迁移路线,使这些陆生生物的基因交流形成阻碍,最终使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4、生物的分布和繁殖大坝的修建和水库的形成,使一些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发生改变,会促使生物的分布和繁殖发生变化。

陆生生物由于水位发生变化而淹没原来的生境,动物可以向更高的地方移动,而植物所受到的影响也许是灭绝性的。

流域水电开发必须进行规划环评

流域水电开发必须进行规划环评

流域水电开发必须进行规划环评- 水利治理未经环评审批、擅自开工建设的华电鲁地拉水电站和华能龙开口水电站不久前被环境保护部叫停。

针对水电开发如何体现又好又快发展战略,流域规划环评如何解决环境保护问题,本文在介绍有关战略环评概念和意义的背景下,对流域规划和开发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并对金沙江中游环评问题做一些讨论。

战略环评的提出及发展战略环评可以弥补单一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局限性;可以对区域开发中多个发展项目的累积影响做出分析,并为管理提供依据。

它是实践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手段之一。

流域水电规划和建设问题对于水资源的生态效应和环境效应重视程度不够;对水电建设造成的环境影响问题认识不足或忽视环境问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一时经济发展;对水电建设的环境监管不力等。

流域水电规划环评经验流域规划环评需要与各部门紧密配合;需要重点关注环境的累积影响;需要注重对鱼类保护的综合措施;应该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环评单位与规划部门应当保持沟通等。

阅读提示对规划进行环评,旨在协助政府在决策中充分考虑环境因素,消除和降低因规划失误和考虑不周造成的环境影响,从源头上控制环境问题的产生。

所谓战略环评,是对政府部门战略性决策行为及其可供选择方案的环境影响和效应进行系统和综合性评价的过程,它先于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为政府政策、规划、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及方案选择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

这就说明战略环评评价的对象具有宏观性、决策性和长期性,是由政府部门制定的规划、计划和政策。

战略环评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可以弥补单一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局限性。

战略环评在决策过程的各层次上前瞻性地考虑政策、规划、计划方案的环境影响,它超越了单一发展项目,可以对区域环境影响做更为系统的考虑。

战略环评最终必然落实于某一特定的空间区域范围,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由于战略环评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更适合于对累积环境影响的考虑,因此战略环评可以对区域开发中多个发展项目的累积影响做出分析,并为管理提供依据;另外,由于战略环评是在决策层次上将环境、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在一起考虑,在不同区域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评价因子,有时是全球性的,有时是区域性的,并可以识别、分析累积环境影响,提出区域发展目标的优化方案和污染治理措施,因而可以成为实践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手段之一。

流域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探讨

流域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探讨
12 借 鉴 国 外 经 验 。 国 应 注 意 的 问 题 . 中
带 来的环 境 影响进 行科学 的分析 、 价和 预 测 , 评 以为政 府
制 定或修改规 划提供 技术支 持 , 源头上 最大 限度 地控制 从
污 染和减少 环境破坏 【 1 是环境 影响评 价在 规划 层次上 】 。它 的应用 , 既包 括规划所 引起 的环境 因子 的改变 及其 程度等
评 价者 ,流域开 发规 划 EA评 价者 的来源 多样 复杂 , I 包 括行政 机构评价 者 、 司法机 构评 价者 、 研究机 构评 价者 、 公 众评 价 者等 , 们从 各 自的 角度 出发 , 他 为规 划 EA方 案 I 的制定提供参 考依据 。 评价对象 , 根据 《 中华 人民共和 国环境 影响评 价法 》 第 七条 及第八 条规 定 , 国务 院有 关 部 门 、 区 的市级 以 上地 设 方 人民政 府及其 有关部 门 , 其组 织编制 的流 域开发 利用 对 规 划 , 在规划编 制过程 中组 织进 行环 境影响 评价 。流域 应 开 发 规划 的环 境 影响 并不 局限 于 本 流域 ,往往 还通 过水 流、 大气 、 壤 、 土 生物等介 质作 用 , 济贸易 、 员往 来等途 经 人 径扩散 到相邻 的其他 区域 。因此 , 域开 发规 划 EA不仅 流 I 包括本 流域 , 应同时也包 括其他受 影响 区域 。
2 技术 路线 包括 流域 资源分 析 、 值评估 、 ) 价 环境 影 响 评价 、 替代方案 的提 出及分 析等。整个 过程中 , 应注重发 挥
么 环境 影响进行 评价 ” 。这 句话 涵盖 了流 域开 发规 划 EA I
公众参与 的作用 。其具 体内容如 图 2 示 。 所

流域开发治理的措施

流域开发治理的措施

流域开发治理的措施1. 引言流域是一个自然水系的地理概念,它由一个主要河流及其支流、湖泊、湿地等组成。

流域开发治理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和管理手段,改善流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质状况、生态环境等,以实现可持续的水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

在当前全球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情况下,流域开发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流域开发治理的一些措施,包括流域规划管理、水资源优化配置、生态修复保护和社会参与等方面。

2. 流域规划管理流域规划管理是流域开发治理的基础和关键。

它包括流域的划分、规划、管理和监测等环节。

2.1 流域划分流域划分是指根据自然地理、水文水资源、社会经济及行政区划等因素,将一个大范围的地区划分为若干个具有较为完整的生态系统和水循环的流域单元。

流域划分可以根据水文地理特征、行政区划、生态保护需求等不同因素进行。

2.2 流域规划流域规划是指根据已经划分好的流域单元,制定出合理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方案。

流域规划需要综合考虑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因素,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2.3 流域管理流域管理是指在流域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管理规则和制度,对流域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调控。

流域管理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加强流域管理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2.4 流域监测流域监测是指对流域水资源、水质状况和生态环境等进行实时、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测和评估。

通过流域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水资源利用和环境问题,为流域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水资源优化配置在流域开发治理中,水资源优化配置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它包括水资源的调度、节约和合理利用等方面。

3.1 水资源调度水资源调度是指根据流域各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状况和优先级,合理调配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

通过建立流域水资源管理系统,对水资源进行监测和调度,以实现水资源的均衡利用。

3.2 水资源节约水资源节约是指通过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域开发中替代生境的选择
摘要:以黑水河干流流域水电规划为例,按替代生境替代的对象不同分为保护鱼类、保护植物、保护动物三类,从这三个方面分析替代生境的选择。

关键词:替代生境;保护鱼类;保护植物;保护动物;
文献标识码:中图分类号:X321
The choice of substitute habitat in Watershed development
Su Yan,Huang Chuanyou
(College of Water Resource and Hydropower, 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610065)
Abstract:As an example of hydropower planning of main stream in the Heishui river basin,we divide alternative objects into three types:protection fishes 、protection animals、protection plants,thenindividually analysis the methods of the choices of substitute habitats from these three aspects。

Keywords:substitute habitat;protection fishes;protection animals;protection plants
英文摘要保留
1、引言
1.1 生态修复存在的问题
流域的规划开发对生态环境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陈秀端提出:“生态修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

”[1]崔宗昌,翟付顺等通过对河流生态修复理念的阐述,提出了河流生态修复的原则、并从缓冲区恢复、植被恢复、生物—生态修复、生态修复耦合系统四个方面对河流生态修复技术进行了探讨。

其自身有着不完善的一面,这就需要在实践过程中积累经验,在积累过程中不断前行。

[2]
我国在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只注重水质的改善,
缺乏生态系统的全局观意识;只注重园林景观的建设,忽视植被生态位和河流生态体系的研究;只注重局部河流的生态修复,忽视全局流域生态体系的综合研究。

[3]
1.2 替代生境及其意义
生境是动植物的个体或种群的天然栖息场所,也是个体或种群生存所需的食物、水、植被及其它资源的必要集合。

这些资源包括生物有机体(部分为食物源),以及气候、水、土壤和植被条件,能满足生物体摄取食物、躲避天敌、繁衍后代的需要。

[4]
近年来,人们在水电规划开发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一个基本可行的解决办法—替代生境,流域开发利用等过程对生境A进行破坏,并且这种损坏状况即使在工程完成后进行环境恢复等措施也无法修复到原来没有破坏时的状况了,我们找一个与这个生境A相似的生境B,生境B没有受到破坏,用生境B替代生境生境A,我们就称生境B为生境A的替代生境,可以说生境B是生境A的缩影。

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替代生境。

在流域规划开发前就找到它的替代生境;规划实施后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则可以在替代生境中找到原型。

替代生境的存在有其重要的意义,它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

流域开发对流域所在区域的经济具有较好的拉动作用,同时对流域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替代生境的研究就成为必须的,替代生境是研究流域生态环境的一个缩影,从众多生境中筛选出来的,能较好的反映流域没有开发前的状态,对生态的研究或者物种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替代生境选的太小,则没有替代的意义;选的太大,则会影响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因此选择一个适中的的替代生境应从多方面考虑。

本文以黑水河干流流域水电规划为例简要分析替代生境的选择方法。

2、案例概况
黑水河属金沙江左岸一级支流,有两源,主源为上游左支西罗河,次源为上游右支则木河,西罗河与则木河汇合后始称黑水河。

本次黑水河干流水电规划上起西罗河与则木河汇合口,下至金沙江干流白鹤滩水库回水末端之间的黑水河干流河段,规划河段全长45km,天然落差347m,梯级电站自上而下依次为苏家湾电站、公德房电站、松新电站、坤顺电站,其中苏家湾、松新为已建电站,本次规划建议择机扩建;公德房电站为在建电站,本次规划对其不做任何变动;而坤顺电站则是本次规划重点开发的电站。

黑水河流域径流主要由降雨形成,其次少量融雪、化冰补给,其年内变化和地区分布于降雨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3、研究方法及分析
本文将替代生境按替代的对象不同分为三个方面:保护鱼类、保护植物、保护动物。

下面分别从这三个方面一一介绍替代生境的选择方法。

3.1替代生境的替代对象是保护鱼类
保护鱼类以其水生生态环境,需要考虑替代生境中三场以及浅滩的分布情况。

黑水河评价河段鱼类种类有31种,无国家级重点保护鱼类;四川省重点保护鱼类1种,即青石爬鮡(Euchiloglanis davidi);长江上游特有鱼种9种,即短体副鳅(Paracobitis potanini)、山鳅(Oreias dabryi sauvage)、宽体沙鳅(Botia reeresne)、中华金沙鳅(Hemimyzon sineesis)、四川华吸鳅(Sinogastromyzon szechuanensis)、钝吻棒花鱼(Abbottina obtusirostris)、短须裂腹鱼(S. wangchiachii)、昆明裂腹鱼(Schizothorax grahami)、青石爬鮡。

并且其中短须裂腹鱼、青石爬鮡还是当地主要的经济鱼类。

支流松新河和龙洞河在调查中均有三成分布,且其汇入黑水河干流河口位于拟建坤顺电站形成的坝区水库内,这就形成了与干流相通的回水静水水体。

龙洞河流域面积146km2,主河道长19km,沟口多年平均流量3.32m3/s;松新河流域面积163km2,主河道长22km,沟口多年平均流量3.71m3/s;相较之下龙洞河则滩多流缓。

经相关专业人员调查发现,裂鳆鱼类常集群于岸边浅水区域索饵,高原鳅类只要在与黑水河干流相通的回水静水体索饵,且多数鱼类鱼类选择滩多流缓的水域产卵。

龙洞河的调查资料表明其满足黑水河干流保护鱼类的三场分布要求,因此本次规划选择龙洞河作为保护鱼类的替代生境。

3.2替代生境的替代对象是保护动物
野生动物的适应性相对于保护鱼类来说较强,但并不是说其不需要替代生境。

它们的替代生境则需要从流域规划对野生动物觅食、居留和繁殖地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

黑水河干流流域调查区内有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1种,即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

流域规划的各电站主要施工区域内自然植被稀少,覆盖度较低,在这些区域活动的动物种类很少,红腹角雉很难到这些地方觅食,其居留地、繁殖地多在远离人类干扰的山体中上部林中,各电站施工期间增加的较强的认为干扰不会影响到其活动场所,对它们的种群不会造成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