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课主要矛盾长期性的展示.共22页文档
毛概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P163-166)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党的“八大”制定的经济建设指导方针既方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3、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P147)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4、毛泽东初步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成果(P112-113)理论成果:《论十大关系》、《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5、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及其意义(P117-122,122)提出:为了推动全党对社会注意进行再认识,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意义: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为我们寻找一种能够从更深层次认识社会主义,从而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改革开放中探索出一条发展更快,人民享受到社会主义建设成果最大,能够充分体现出对资本主义优越性的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6、社会主义本质论中揭示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辩证统一关系118-1227、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P198-200)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程。
讲求效率才能增添活力,注重公平才能促进和谐,坚持效率和公平有机结合才能更好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我们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总之,我们必须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实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广大人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既要高度重视通过提高效率来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又要高度重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实现社会公平来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人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走向共同富裕,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毛概答案总结(1)

简述毛泽东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地得到解决。
二、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主要矛盾: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的实现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需求和不能满足人民经济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
根本任务:把主要精力转到经济建设上来,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毛泽东同志指出,在我国社会中存在着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一类是敌我之间的矛盾,一类是人民内部的矛盾。
在现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四、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1。
在思想领域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2.在经济工作中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3。
在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4。
在少数民族问题上,坚持民族团结5。
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
它同资本主义社会等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是根本不相同的。
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另一回事,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呈现出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虽然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了,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
除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这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外,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我们必须按照具体情况,解决上述各种矛盾.但是,在解决了这些矛盾以后,又会出现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又需要人们去解决。
毛概课本主要主要问题

第一章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论成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科学发展观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实事思想路线第二章关键词:新主义理论体系新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主义革命的道路和经验第三章关键词:新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第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涵、含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三步走、小康、中国梦}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改革时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对外开放:{开放有两个对外开放对开放}第一章一、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3页两点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在要求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什么?{科学涵} ?第4页第一段有两层意思+ 三点参考答案: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二、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乐见闻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改革、建设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三点具体展开的容在第4页第一、第二、第三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论成果?第5页最后一段{思想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五、什么是思想?第6页第一段注意: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不是个人的思想。
也不是的思想。
但可以说思想主要是同志个人的正确思想。
思想是科学的思想。
其他的说法都是错的。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思想是一脉相承又创新发展的关系。
毛概

三农问题、医改问题、食品安全问题、腐败问题、道德 严重滑坡问题、央企改革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科技 问题、稳定问题、调动人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问题、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等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归根到底,都取决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 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个主要矛盾的解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表述,基于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现阶段,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由于剥削阶级已经消灭, 阶级斗争虽然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但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 不是阶级斗争。二是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低,较 落后于发达国家,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再加上社会主 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比较低。所以为 了摆脱贫穷和落后,尤其要把经济建设(即发展生产力)作 为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中心。其它工作都要服从服务于经济 建设,争取加快发展速度。
非到这一过程完结之日,是不会消失的。从时间上
讲,不只一百年,两百年,甚至还要更长一些。 解决这个基本矛盾的过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社会的过程,就是从“事实上不够格”的社会
主义走向“够格”的社会主义的过程。
结束语:
同任何事物一样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是 在矛盾中前进。只要我们发扬“实事求是” 的精神,不是害怕矛盾,回避矛盾,而是正视矛 盾 , 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解决矛盾 , 我们的 事业就一定会从胜利走向胜利。
论 如 何 看 待 主 要 矛 盾 的 长 期 性
社会主要矛盾的含义与内容
为什么要提出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提出与形成
1957年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 盾。关于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社会矛盾,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敌我矛 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在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 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 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一般来说,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 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不具对抗性。敌我之间的矛盾则是对抗性的矛盾。敌我矛盾和人 民内部矛盾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用专政 的办法解决;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和说服教育的方法解决。两类矛 盾是可以转化的,在我国,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产力只是同一个阶 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联系到一起的认识,明确 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仍然有一个解放生产力的 问题,从而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毛概复习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2、答: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这里的基本矛盾书上没有提到,书上只提到了主要矛盾,所以,我怀疑这里说的基本矛盾有可能是指基本路线或基本纲领,可能是老师打错字了。
)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书上147页到148页:第一,建设……第四,“自力更生,……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奋斗精神。
)基本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书上151页,第二、三、四、五段)2、党的“八大”制定的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答:大会在总结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3、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答: 网上抄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毛泽东开始提出以苏联为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1956年党的八大也提出了正确的路线。
但是,由于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党对当时的形势做出了一些错误判断,八大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1958年5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创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这条总路线的基本点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在继续完成经济战线、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同时,逐步实现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在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条件下,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在集中领导、全面规划、分工协作的条件下,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通过这些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具有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和现代化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主要矛盾
时间:2000年-2020年
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发展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 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政策措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 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背 景和原因
第三章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 国经济持续高速 增长成为世界第 二大经济体
科技进步和创新能 力不断提升涌现出 一批具有国际竞争 力的企业和品牌
基础设施建设不 断完善交通、通 信、能源等领域 取得显著进展
教育、医疗、文 化等社会事业快 速发展人民生活 水平不断提高
矛盾转化: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原有的矛盾逐渐转化为新的矛盾需要 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如何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第五章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 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创新驱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实现经济持续健 康发展
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社会公平 正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 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创新 提高国家科技实力和竞争力
有利于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步
有利于更好地 推动经济社会 发展全面进步
有利于更好地 满足人民日益 增长的美好生
活需要
有利于更好地 促进社会公平
正义
认识和把握我国发 展的阶段性特征有 助于更好地制定和 实施相关政策。
毛概论文(关于矛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校:xxx院系:xxx班级:xxx学号:xxx姓名:xxx指导老师:xxx2012年12月24日星期一矛盾论【摘要】矛盾存在于社会发展之中,贯穿于每一件事情发展过程的始终。
从历史的不同时期,都可以看到社会的矛盾。
矛盾一方面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又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社会主义的矛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决定着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发展方向。
正确看待社会主义矛盾不仅是社会主义基本要求,更是顺利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认识【正文】矛盾一词出自于《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于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科学范畴,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双方既有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与趋势,又有两个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与趋势。
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中,而且贯穿于每一件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低,文化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再加上社会主义局以制度还不完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依然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在解决这个矛盾的过程中,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任务都要服从于这个中心,又产生了其他一系列矛盾。
最突出的是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各种社会资源的分配加速化,导致了城乡、地区之间发展失衡,不同人群、不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日益突出。
自民主革命以来,我国社会矛盾丛生、此起彼伏,一直伴随着社会的发展。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1)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的瓦解,促使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主义社会变成了半封建社会;但另一方面,他们残酷的统治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
毛概ppt课件第六章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 距大等问题。
内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旨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其核心内容包括经济 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以及资 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
管和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04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 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它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方向和根本任务 。
地区发展不平衡
由于历史、地理、政治等多方面原因,我国地区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这也是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一个重要矛盾。
优化资源配置
优化资源配置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 要手段,应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 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利用。
05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 治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民主政治建பைடு நூலகம்的重要性
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建设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
政治协商制度
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的另一重要制度,通过协商民主的方式,促进不 同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在实施过程中,中国经济 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势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已经基本实现,下一步将 朝着实现第二个和第三个 目标迈进。
“新三步走”发展战略是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的指导思想,为中国经济 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 保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提出和内容
总结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