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动物的生境选择和领域行为
动物的领域行为

动物的领域和领域行为杨万坤114120238 11应用生物教育A班摘要:领域是被动物所占有和保卫的空间(或区域),而动物占有和保卫领域的行为就叫做领域行为。
动物在其领域内进行捕食、求偶、生殖、防御等多种行为,研究动物的领域行为有助于研究动物的行为学,了解动物的活动规律,动物的生态保护、物种多样性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领域、领域行为、领域标记引言:关于领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直到20域的研究逐渐地从定性发展到定量分析,鸟类领域行为的描述,以介绍。
正文:领域(terjtory) 一词曾有过各种解释,如“领域是受动物所保卫的一个区域”(G“领域是不允许竞争对手闯入的一块禁地”(J.L.Brown和G.H.orians,1970)他个体侵入,(如食物、有些生态学家对领域的解释则不那么严格,认为只要动物之间(间)所间隔的距离大于它们在随机占有适宜生境时所间隔的距离,就可以认为是占有领域(N.B.Davies,1978),保卫一定的空间,领域现象在各类动物之中是普遍存在的,哺乳动物,其中,鸟类的领域行为最发达,分布也最普遍;在啮齿动物和猿猴中,群体领域比较常见。
很多无脊椎动物也有领域,比如昆虫中的蜻蜓等膜翅目昆虫、蝇类和蝶类、甲壳动物中的招潮蟹、端足类,软体动物中的笠欠、石鳖和章鱼,以及帚虫等。
领域是动物竞争资源的方式之一,是动物(个体、家庭或集体)排他性地占有并积极保卫的一个区域,这个区域不允许其他动物侵入,其内则含有占有者所需要的各种资源。
领域的主要特点有三:第一,领域是一个固定的区域(可随时间而有所改变)不重叠的,如果重叠也是少量和暂时性的,用,但是所利用的时间是不同的。
领域的分类标准很多:根据领域的作用可分为摄食领域、繁殖领域、配偶领域及群体领域;根据领域占有的时间长短可分为永久性领域、临时性领域等。
领域的大小在某种程度上和动物的种类、领域的作用和动物身体的大小、食物需要量、生活习性、性别以及动物群体的大小有关。
第6章生物的进化ppt课件

启动 RNA
RNA 原始生命系统
蛋白质
DNA 生命系统
DNA → RNA
蛋白质系统
6.3.2 从原核细胞到真核细胞
在多分子体系中, “DNA→RNA→蛋白质生命系统”的 建立, 就意味着原始细胞生命,即原核细胞的诞生.
6.3.2.1 原核细胞的进化
原始的地球环境是无氧环境,最初的原核生物要经过如 下进程:
➢ 异养细菌(以有机物为养料进行无氧呼吸)→导致有机物 减少→代谢途径变化→自养的蓝细菌(光合作用)出现
→二者构成了原核生物时代的生态系统(突破营养控制
的重大飞跃) →蓝细菌发展→氧气浓度增加→臭氧层( 为真核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 氧气→限制厌氧生物→需氧生物→多样的代谢方式(光 自氧型、光异氧型、化能自氧型和化能异氧型等)
(Triticum monococcum) 2n=14 (Aegilops speltoides) 2n=14
↓
属间杂种(2n=14, AB)
↓加倍
拟二粒小麦 (AABB) ×方穗山羊草 (DD)
(T.dicoccides) 2n=28
(A.squarrosa) 2n=14
↓
属间杂种(2n=21, ABD)
似显著大于它们与其他群个体的相似. 2、生殖种(reproductive species)/生物学种(biological species)
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间可以进行自由杂交,个体间存在基因流,而 不同物种个体间的杂种后代是不育的,种内个体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
3、生态种(ecological species) 物种是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单位,每个物种占有一个生态位,并在生
(a)器官相关定律: 有机体都是一个完整而严密的体系,它的 各部分都是相互适应的, 任何一部分的改变都引起其他部分的 改变. 因此,看到一部分就可以判明其他部分.
昆虫记每章内容概括

昆虫记每章内容概括昆虫记。
第一章,昆虫的生态环境。
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之一,它们生活在各种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包括森林、草原、湿地、沙漠等。
本章将介绍昆虫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生存方式,以及它们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章,昆虫的形态结构。
昆虫的形态结构非常复杂,包括头部、胸部、腹部等部位,每个部位都有其特定的功能。
本章将详细介绍昆虫的各个部位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不同种类昆虫的形态特征。
第三章,昆虫的生命周期。
昆虫的生命周期通常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不同种类的昆虫在这些阶段中展现出不同的特征和行为。
本章将介绍昆虫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生理和行为特点,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第四章,昆虫的食物和营养。
昆虫是杂食性动物,它们以植物、其他昆虫、腐肉等为食,不同种类的昆虫对食物的选择和获取方式也各不相同。
本章将介绍昆虫的饮食习性、消化系统和营养需求,以及其在食物链中的地位。
第五章,昆虫的行为和社会性。
昆虫的行为包括觅食、繁殖、迁徙、群居等各种活动,有些昆虫还表现出一定的社会性。
本章将介绍昆虫的各种行为特点,以及一些昆虫的社会结构和分工合作方式。
第六章,昆虫的保护和利用。
昆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农业、森林、环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章将介绍昆虫的保护意义和方法,以及人类对昆虫的利用方式和意义。
结语。
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之一,它们的生态、形态、生命周期、食物和行为都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
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和保护昆虫,让它们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六章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陆地植物
Galapagos 群岛
0 325 Preston(1962)
北方森林中的鸟
美国
0 165 Brown(1978)
北方森林中的哺乳动物
美国
0 326 Brown(1978)
浮游动物
美国纽约州湖泊
0 170 Browne(1981)
蜗牛
美国纽约州湖泊
0 230 Browne(1981)
4 库萨伊岛 Kusaie 5 图木图群岛 Tuamotu 6 马贵斯群岛 Marquesas 7 法属社会群
岛 Society lslands 8 波纳佩岛 Ponape 9 马里亚纳群岛 Marianas Islands 10 汤加岛
Tanga 11 加罗林群岛 Caroline Iqlands 12 卑硫群岛 Pelew Palau Islands 13 圣克
计算时所取单位为平方英里
动物或植物
岛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z 值
来源
甲虫
西印度群岛
0 340 Darlingion(1943)
蚁类
美拉尼西亚群岛
0 300 Wilson(1992)
两栖和爬行动物
西印度群岛
0 301 Preston(1962)
繁殖的陆地和淡水鸟
西印度群岛
0 237 Hamilton 等 1964
斯群岛 New Hebrides 23 布鲁 Buru 24 希兰岛 Ceram 25 索罗门群岛 solomons
如果这一关系用一曲线表示 我们就可得到生态学中的所谓 物种 面积曲线
Species-Area curve 图 2
动物行为学——生境选择和领域行为

对生境的不同偏爱有时表现在种内,同一物种的不 同族群有时会表现出对不同生境的偏好。 动物的早期生活经验对生境选择具有一定影响,在 昆虫、鱼类、两栖类、鸟类和哺乳动物中都有发现。 动物对生境的选择也可以通过学习和社会文化继承而有所 改变。 例如:槲鸫,在德国最初只栖息在针叶林内,到1925年人 们发现这种鸟已经开始出现在农垦区的小片阔叶林中并能 在那里营巢生殖,后来又发现它们在城市公园中繁殖了起 来,与此同时,槲鸫种群的分布区迅速扩大,数量也增加 的很快,显然,这种变化是通过学习和子代对亲代的文化 继承而引起的。
• 栖息地的选择必须满足动物的生活需要。
• 通过对蜜蜂选择栖息地的研究发现,至少有三个选择标准:
•
⑴能够避免不良气候的干扰;
•
⑵地点的大小能容纳群体中所有的个体;
•
⑶与旧巢之间的距离尽可能远一些,以避免食物竞争。
• 二、栖息地选择的适应意义
• 动物对栖息地的选择常常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迁徙性鸟类 在冬季和夏季所选择的栖息地往往不同,有些个体在不同 的年份所选择的栖息地也不相同。这种灵活性在多大程度 上是由栖息地选择和种间竞争所决定的,目前还不十分清 楚。
在实验中如果把两个相互竞争物种中的一个移 走,那么就可能对竞争的排除作用提供直接的证据。 例如:研究小哺乳动物。
田间试验表明,平鼠和鹿鼠常因田鼠的存在而无 法进入草原,但如果在一个人工围场内把田鼠移走, 平鼠和鹿鼠就会自然迁入,同样田鼠也会因为平鼠 的存在而不能进入森林。
• 对生境选择产生影响的因素
三、遗传因素和后天获得性:
• 动物对生境的选择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
例如:把从未在自然植被中生活过的蓝山雀和煤山雀 关在同一个鸟舍中,鸟舍内放置栎树枝和松树枝,观 察表明,煤山雀大部分时间都停栖在松树枝上,而蓝 山雀则主要停栖在栎树枝上。这种不同的选择同这两 种山雀在自然条件下对生境的不同偏爱是一致的。
第6章: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常用的为两因素的综合优势比(SDR2),即在密度比、盖度比、 频度比、高度比和重量比这五项指标中取任意两项求其平均 值再乘以100%, 如:SDR2=(密度比+盖度比)/2×100%。
三、种间关联
❖ 在一特定的群落中,如果两个种出现在一起的次数比期望的 更频繁,它们就具正关联;如果它们共同出现的次数少于期 望值,则它们具负关联。
标,常用单位面积干重表示(g/m2)。 7. 体积(volume)——生物所占空间大小的度量。
(二)种的综合数量指标
1. 优势度(dominance)—— 表示一个种在 群落中的地位与作用。
具体定义和测度指标目前尚不统一: 一些学者认为盖度和密度为优势度的度量指标。 也有的认为优势度即“盖度和多度的总和”或“重量、盖度
公式表示: d=N/S
式中:d——密度; N——样地内某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S——样地面积。
• 相对密度(relative density): 样地内某一种的个体数占全部种 个体数的百分比。
• 密度比(density ratio):某一种的密度占群落中密度最高的 物种密度的百分比。
测定方法: 以m2或km2为单位随机选定若干样方(sample plot),通过 对样方物种的计数来统计和计算整体区域的种群密度
• 群落的不同层次可以有各自的优势种,比如森林群落中, 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分别存在各自的优势 种。
建群种(constructive species)—— 其中优势层的优势 种(此处为乔木层)常称为建群种。
亚优势种(subdominant species)—— 指个体数量与 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 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植物种。
水生生物的生态适应和生境要求

气候变化对水生生物群落的影 响
01 水生生物分布区域的影响
气候变化会导致水生生物原有分布区域发生 变化,某些物种可能会往高纬度或海拔移动。
02 水生生物生态位及食物链的变化
气候变化将影响水生生物的生态位和食物链 结构,可能会导致某些物种生存压力增大。
03 水生生物种群数量和多样性的影响
气候变化可能对水生生物种群数量和多样性 造成重大影响,生物多样性可能会受到威胁。
水生生物群落的 保护与管理
保护水生生物群落对 维持生态平衡至关重 要。有效的管理措施 包括建立水域保护区、 减少污染物排放、控 制过度捕捞等。水生 生物群落管理面临着 来自气候变化、生物 入侵等挑战,但保护 工作仍有良好的前景。
生物群落保护措施
水域保护区 建设
限制人类活动
控制过度捕 捞
维护生态平衡
水生生物与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对水生生 物群落的影响和挑 战
探讨生态旅游对水生生物 生境的影响
分析生态旅游可能带来的
挑战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 展与水生生物生态 系统的平衡
探讨如何实现生态旅游的 可持续发展
保持水生生物生态系统的
平衡
生态旅游促进水生生 物保护与研究的作用
强调生态旅游对水生生物 保护的促进作用 推动水生生物研究的发展
水生生物的生态适应
01 水质适应能力
不同水生生物对水质的适应能力不同
02 环境因素适应
水生生物的适应能力包括水温、光照等
03 生态特征和策略
不同类型水生生物有不同的生态特征和适应 策略
水生生物的生境要求
水生物生境 选择
水生生物对生境 的要求和选择
影响因素
生境改变对水生 生物的影响
动物的哺乳动物生物学

04、
神经系统
猴类的大脑发达,智商较高;马的脊髓较长,控 制四肢运动灵活
● 03
第3章 哺乳动物的行为学
哺乳动物的社会行为
01 群体生活
协作生活的形式
02 交流行为
信息传递的方式
03 社会等级
群体内部的地位关系
哺乳动物的繁殖行为
● 05
第5章 哺乳动物的进化与适 应
哺乳动物的进化 史
哺乳动物的进化历程 可以追溯到古代,经 过漫长的时间逐步适 应不同的环境。适应 性的进化使得哺乳动 物在各种环境中生存 繁衍。
哺乳动物的器官适应
高温适应
如何应对炎热环 境
高海拔适应
如何适应缺氧环 境
低温适应
如何在寒冷条件 下生存
哺乳动物的行为适应
01 狩猎行为适应
捕食技巧、狩猎策略
02 迁徙行为适应
长途迁徙、季节性迁徙
03 栖息地适应
选择合适的栖息地、建造巢穴
哺乳动物的基因适应
01、
基因变异
适应环境变化
提高生存机会
02、
遗传突变
增加种群多样性
促进进化进程
03、
表观遗传学
环境因子引发基因表达变化
适应外界环境
04、
总结
哺乳动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通过器官、行为 和基因等多方面的适应,成功繁衍生存。适应性 进化让它们在地球上占据重要地位,也为生物学 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案例。
动物的哺乳动物生物学
汇报人:XX
2024年X月
目录
第1章 什么是哺乳动物 第2章 哺乳动物的解剖生理学 第3章 哺乳动物的行为学 第4章 哺乳动物的生态学 第5章 哺乳动物的进化与适应 第6章 哺乳动物的保护与利用 第7章 结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领域一般不重叠,若重叠,则利用时间不同。
(三)领域类型:
类型A——生殖和取食领域:动物要在领域内 求偶,交配,营巢和取食,领域面积很大;
类型B——生殖领域:动物只在领域内进行求 偶和生殖活动,而取食活动主要不在领域内,领 域面积较大;王海欧Amblyornis inornata
德州地鼠龟
山 狗
(五)影响领域大小的因素:
为动物提供全部所需资源的领域要比只为满 足动物生殖需要的领域面积要大
领域的大小同资源状况有关
食物密度越大,所需领域面积也就越大
食物的营养质量对领域面积的大小也有关
动物依据历年最坏年份决定战有利于的大小
种内或种间竞争对领域的大小也有影响
刺蜥Sceloporus species
一雄多雌现象大都发生在环境资源呈不规则,小集 团分布的生境内,这里雄性动物的领域在质量上必 定存在着差异。 雌性动物一定会选择那些拥有高质量领域的雄性动 物作为配偶。 一雄多雌制中雌性动物的适合度一般不会低于一雄 一雌制中的雌性动物。
领域与配偶竞争(二)
无资源领域:雄性动物往往聚集在求偶场中 各自占据一小块地盘,并以炫耀自己的行为
The Gannets are very busy pair bonding, squablling over territory, preening and incubating their eggs..
(四)领域的大小
Grizzly Bear Giant Panda Gray Wolf Gray Wolves Coyote Chimpanzees Texas tortoise Golden Mouse As much as 800 square miles 3.9-6.4 km2;3.3-29 km2(10.62km2) 10 square miles for one wolf 460 square miles for average pack From 5 to 26 square miles 黑猩猩 2 About 7 km Male: 7-46 ha; Female: 3-9 ha From 0.33 to 2.82 ha
第一节 动物的生境选择
什么是生境选择 对生境选择产生影响的因素
生境选择的适应意义
在生境选择上的泛化种和特化种 生境选择和物种形成
生境选择
是指动物对生活地点类型的选择或偏爱。 动物对生境的选择具有多方面的效果。动物选
择什么样的生境来栖息, 其表现型相应产生定向
的适应性改造。
类型C——群体营巢领域; 类型D——求偶和交配领域:只在求偶和交配 用,如动物的求偶场。
园丁鸟Prieelvogel voor zijn求偶交配场 园丁鸟Amblyornis inornata
王海欧Thalasseus maximus
白鹭巢
印度黑羚Antilope cervicapra
保卫领域是有三道防线:
1)靠鸣叫对
可能入侵者
发出信号和
警告;
2)当来犯者不顾警告非法侵犯到领域边界时便采取各种 特定的行为炫耀来维护自己的领域;
3)如果入侵者仍然坚持侵犯领域的话,领域主人便采取
驱赶和攻击行动。
Krebs的大山雀试验
Ⅰ播放大 山雀叫声
a)8个领域的雄
大山雀被取走
Ⅲ无声 Ⅱ哨声
(六)领域形成和作用
动物建立领域通常是为了排斥同种其他个体利 用领域内的资源,因为同种个体之间往往对资 源有共同的需求。
但是也排斥异种的潜在竞争者
领域的作用:保证资源;减少干扰;调节密度; 促进扩散;防止疾病传播;心理支持等。
二、领域的保卫
动物保卫领域的方法主要是依靠声音炫耀、行为 炫耀和气味炫耀,很少发生直接的接触和战斗, 除非是在第一次建立领域的时候。
2.
对生境选择产生影响的因素(三)
遗传因素和后天获得性:动物对生境的选择 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
例如:把从未在自然植被中生活过的蓝山雀
和煤山雀关在同一个鸟舍中,鸟舍内放置栎
树枝和松树枝,观察表明,煤山雀大部分时
间都停栖在松树枝上,而蓝山雀则主要停栖
在栎树枝上。这种不同的选择同这两种山雀
在生境选择上的泛化种和特化种
泛化种指的是广生境物种;特化种指的是窄 生境物种。 一种动物所利用的生境宽度当然要受到构成 物种的个体行为的影响。 生态位变异学说:由于岐化选择的作用,具 有广生态位的物种比具有窄生态位的物种更 容易发生变异。
生境选择和物种形成
物种形成过程只有在种群中的一部分个体与其
海豹、吼猴、长臂猿 和猩猩叫声传的很远 鱼类也有用声音标记
领域的标记--气味标记
嗅觉发达的兽类 尿:猫科、犬科、犀牛、 原猴亚目、小鼠Mus musclus 倭狐猴Microcebus murinus
粪便:河马
唾液:几种有袋类、啮齿 动物 肛腺、眶前腺:印度黑羚Antilope cervicapra、奥羚 Ourebi ourebi
领域行为对种群密度是有一定限制作用的。
领域行为与种群密度调节
B
A
五、动物的个体间隔
Hediger依据个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分
接触性动物:个体之间可彼此忍受身体的相互接触;
间隔性动物:个体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一旦超 越这个距离就会受到攻击。
真正的接触行为可能是出于对外来危险的防护而 进化来的。如麝牛、帝企鹅等。 个体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对于确定每1个体在其周围 拥有一个只供“私人” 利用的空间(其中有食料 或食物)起着重要作用,这可大大减少外来干扰。
b)分3部分实验 c)随着时间的推 移ⅡⅢ去逐渐被 先占领,I区被
占领的时间大大
推迟
一般来说
Carolina Wren
鸣声的多变性是衡量它作为 配偶或领域保卫者质量高低 的一个标志; 生殖领域,雌鸟主要从事生 殖活动的,雄鸟主要承担保 护; 一夫一妻制公共承担保护繁 殖领域,但雄性只驱赶雄性。 卡罗来纳鹪鹩Thryothorus
他个体产生生殖隔离的时候才能发生,而生殖
隔离主要是由于地一个有效机制。
如果一种动物占有两个或更多的生境并因此产
生了一些遗传差异,我们就可以把这看成是物
种形成的早期阶段。
生境选择的例子
走鸻
城市中的黑兀鹫 红鹳
蟹鸻
第二节 动物的领域行为
领域 ∝1/食 物 雄领域 =2*雌领 域 一种雀Ammospiza maritima:生活在盐性草地 领域面8781±2435m2;生活在非盐性草地领域 面积1203±240m2。相差7倍。
燕雀Melospiza melodia
生活在北美西海岸的岛 屿上; 领域可以相差13倍 取决其他小型鸟的数量 林莺Parula americana 黄尾莺Dendroica coronata
ludovicanus
一般来说
个体领域中,雌性动物只 有靠自己的力量保卫,红 松鼠Tamiasciurus hudsonicus
一夫多妻,雌性承担保卫 防止雌性,红翅乌鸦 群体领域全家出动,樫鸟
狒狒群中,个体大者保卫
领域的标记--视觉标记
领域占有者常借 助一些明显的炫
耀行为来让其他
视觉信号标记的优点在于,可马上显示局部领域 的位置,在短距离内最为有效。
为什么领域侵犯者总是退却?
在自然界,动物为争夺资源而进行的战斗大都被仪 式化了,在严重的格斗发生之前几乎总有一方首先
撤退,因为严重的格斗会使两败俱伤双方都得不到
好处。
一般说来领域主人是既得利益的保卫者,熟悉领域 情况及其价值,因而战斗意志较强;而领域侵犯者 没有既得利益,不熟悉环境情况,因此战斗意志较 弱或根本不愿交战,常常采取撤退的对策。
领域行为对动物适合度的影响
一般说来,动物对不可测资源和集团分布资源 所作出的行为反应是趋向结群生活;
而对可预测资源和分散分布的资源所作出的行 为反应,则是加大并保持个体间距离。
领域行为可使动物在获取食物方面得到好处。
为什么动物不极力扩大其领域?
Brown(1964):领域行为对动物有利也有弊。 动物只有从领域中得到的好处大于为保卫领域 所付出的代价时,领域现象才能存在。
领域 领域的保卫和标记 领域与配偶竞争 领域行为与种群密度调节 动物的个体间隔
一、领域territory
(一)概念
概念:被动物所占有和 保卫的空间或区域,在 此范围内含有占有者所 需要的各种资源,并且 不允许其他个体侵入, 这种行为和现象就叫做 领域行为和领域性。
蟌Calopteryx
(二)领域的特征
在自然条件下对生境的不同偏爱是一致的。
生境选择的适应意义
为了证明生境选择具有适应意义,就必须证 明动物所选择的生境能够最大限度地有利于
动物的生存和生殖。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个适应性特征也必须 是能够遗传的。生境选择也和任何其他表现 型特征一样,可通过多种方式传递给后代。
研究实例:桦尺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