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生物学绪论

合集下载

生物全息学说原理

生物全息学说原理

生物全息学说原理生物全息学说原理全息生物学是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初创立的一门生物学新学科,在20世纪生物科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21世纪也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学科之一。

全息生物医学是专门研究人体各相对独立器官与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并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科学。

张教授发现在人手部第二掌骨侧存在着一个新的有序穴位群,他称之为“第二掌骨侧的全息穴位群”,第二掌骨的远心端是头部,近心端是足部,其骨侧的穴位分布结果,恰恰像是整个人体在这里的缩影,也就是说第二掌骨侧包含着人体整体各个部位的生理病理信息(图2-3)。

生物全息疗法认为:人体有8个部位分布反应全身状况的全息穴位群,分别在头部、躯干部、上臂、前臂、手部、大腿部、小腿部和足部,它们都分别反映头、颈、上肢、心、肺、肝、胃、十二指肠、肾、腰、下腹、腿、足12各区域的生理状况。

上述这些全息穴位群代表人体各部位的生理病理信息。

也就是说,生物体的每一个组成部分,甚至小到一个细胞分子,都隐藏着整体生命最初形态的基本特征。

生物体的每一个局部,实际上是一个缩小了的整体,以周围的部分有明显的界限。

因此,人体的双足有70多个反射区,与机体各个相对的脏器组织相关联,而且各反射区间有较明显的界限。

这些反射区的病理变化(压痛反应或组织变异)能准确反应其相关脏腑器官的疾病。

例如:人体肝脏发生器质性病变时,只有在其右足肝反射区有明显的压痛和出现组织变异,而在左足同样的位置是心脏的反射区(左心脾、右肝胆),在此按压就没有上述情况出现。

这就说明,机体各组织器官有无病理变化,只有在各自的反射区内加以按摩判断,在其他反射区是无法判断的。

因为人体每一个组织器官在其双足只有单一的反射区,一般不会超出这个区域。

足部按摩临床上就是根据这些区域的精准位置来诊断疾病和治病保健的。

摘自《足部反射区按摩法---丁元根》p97。

医疗卫生基本概念系列:全息生物学

医疗卫生基本概念系列:全息生物学

医疗卫生基本概念系列——
全息生物学
医疗卫生是人类文明之一,
尤其是在抗击非典和新冠疫情中,东方传统医学起了决定性的治疗作用。

本文提供对医疗卫生行业基本概念
“全息生物学”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全息生物学
是研究全息生命现象的科学,是现代生物学的一个新分支。

它用生物全息现象统一人类历史上对生物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种种生物学关系的个别认识;用生物全息律拓展认识生物全息现象的表达方式;用全息胚学揭示生物全息现象的原因。

全息生物学反映了一个全新的生物整体观,对医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遗传学、植物学、动物学、农学、园艺学、兽医学、古生物学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全息生物学者认为全息胚是生物体上处于向着新个体发育的某个阶段的特化的胚胎,又是生物体的结构单位。

生物体上任何一个结构上和功能上与周围的部分有着相对明确的边界并有着内部相对完整性的单位都是全息胚。

生物全息论

生物全息论

生物全息论
生物全息论是一种关于生物系统的探讨和研究方法,该理论认为生命
体系不仅仅是单个组成部分的简单堆叠,而是由多个层次组成的,具有相
互关联和相互反馈作用的系统。

这些层次包含了微观和宏观等不同层次,
包括了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个体和生态系统等。

生物全息论强调生物系统内部的复杂性和互动性。

在这种系统中,不
同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反馈和控制机制,这是生命体系能够自我调
节和适应变化的关键。

例如,血液中的荷尔蒙可以通过调控身体内不同器
官的功能来维持人体的稳态。

生物全息论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自适应性”。

生命体系通过不断的
适应和调整来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这种适应性是由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
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同时,生物系统中不同层次之间也有着自适应性,例如,细胞可以自我调节活性和代谢路径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生物全息论也揭示了生物系统中存在着多样性和关联性这两个互相作
用的特征。

每个生态系统都是由多种不同生物体构成的,它们之间具有协
同作用和相互依赖关系。

当一个物种消失时,整个生态系统都会受到影响。

因此,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可以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最后,生物全息论也在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不同于
传统的“减少到简单”的分析方式,这种全息的研究方法更注重了整体性
和相互作用性,能够帮助生物学家更深入地理解生命体系的本质和规律。

总之,生物全息论是一种相对较新的生物学研究方法,它强调生物系
统内部的复杂性和互动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为研究生物系统的本
质和规律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框架。

浅谈全息生物学原理与应用

浅谈全息生物学原理与应用

浅谈全息生物学原理及应用【摘要】:全息生物学是张颖清教授在研究了大量的生物现象和生物学事实的基础上,发现了生物体中普遍存在的介于细胞与整体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提出了全息胚的概念,创立了全息胚学说,并以此为中心创立了全息生物学。

全息胚学说与细胞学说之间是包含关系。

全息胚学说认为,全息胚是作为生物体组成部分的处于某个发育阶段的特化的胚胎,一个生物体由处于不同发育阶段和具有不同特化的多重全息胚组成。

在生物体中,整体是发育程度最高的全息胚,细胞是发育程度最低的全息胚,真正的胚胎是全息胚的特例,而一般的全息胚是生物体上结构和功能与周围有相对明确边界的相对独立的部分,全息胚内部又有结构和功能的相对完整性。

【关键词】:全息;细胞全能;克隆;形态学;目录一、全息生物学发展简介 (2)二、全息胚胎学说 (3)三、全息生物学在各方面的例证 (6)四、全息生物学的贡献及其应用前景 (8)参考文献: (9)一、全息生物学发展简介系统论指出,复杂系统是由多个物质层次组成的,每个层次有自己特殊的运动方式。

但是,不同层次之间在运动规律上有相似性。

人们称它为“自相似性”。

这实际上是我们早已经知道的一条辩证法原理:复杂系统不同层次之间的“统一性原理”。

没有事物之间的特殊性,就没有世间的事物差别,没有事物之间的统一性,特殊性质的新生事物也不会出现。

矛盾的转化,新质的出现,都是依靠这个统一性。

这个原理应用在社会生活中还能够让人理解,但是,因为没有必要的研究,在物质领域,在自然科学中还没有应用的可能。

近几十年世界科学在系统理论方面的进步,终于在物质世界发现了与社会科学中同样的辩证法理论。

只是名称不一样。

一个叫辩证法,一个叫系统论或者混沌论之类。

20世纪80年代,张颖清创立了全息生物学,全息生物学是研究全息胚生命现象的科学。

张颖清经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发现了生物体新的统一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全息胚。

张颖清指出:全息胚是作为生物体组成部分的、处于某个发育阶段的特化的胚胎,一个生物体是由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具有不同特化程度的多重全息胚组成的。

全息生物学--绪论

全息生物学--绪论




2全息生物学的哲学意义 1)生物全息律揭示了生物有着相同的物质全息 分布规律、相同的地物质构成原则,从一侧面也 证明了物质统一性原理。 2)全息生物学很好解释了宇宙与小宇宙,系统 与子系统之间整体与部分的全息关系,给这一对 古老的哲学范畴增加了新的内容。 3)全息生物学揭示了部分与整体在时间序列中 的关系。事物的发展阶段作为整体发展过程的一 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也是整个发展过程的缩影。
第二节全息生物学概述

1全息概念

2全息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 1)以多细胞生物体的整体与在整体控制 下具有高度分化的相对独立部分为研究 对象,研究生物体部分与整体、部分与 部分之间,宏观层次、中间层次、微观 层次之间的全息现象,全息相关性及全 息规律。


2)研究生物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 间在生物学上的特性,提出了生物全息 律,全息形态原理,全息生化原理,全 息生理原理及全息遗传原理。 3)研究中间层次遗传信息流,提出了广 义中心法则和广义逆中心法则,合理解 释了获得性遗传。

4全息生物学的奠基人
张颖清,1947年生,生物学家,山东 大学教授,山东大学全息生物学研究所 所长,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全息生物学的创始人。2004年10月20 日病逝。 专著有《全息生物学》上册(1989)、《生物体结构的 三定律》(1982)、《全息胚及其医学应用》(1992)、 《新生物观》(1991)、《生物全息诊疗法》(1987) 等五部专著,后三部专著已出版了英文版,其中三本英 文版专著的情况被美国权威机构ISI出版的Current Contents:Life Sciences收录。
第二节全息生物学概述1以多细胞生物体的整体与在整体控制下具有高度分化的相对独立部分为研究对象研究生物体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之间宏观层次中间层次微观层次之间的全息现象全息相关性及全息规律

中国人创立的新学科──全息生物学

中国人创立的新学科──全息生物学

中国人创立的新学科──全息生物学
赵彤堂
【期刊名称】《四川林业科技》
【年(卷),期】1993(014)003
【摘要】对生物学的发展产生过根本影响的理论屈指可数。

19世纪以来,这样的理论主要有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孟德尔遗传规律、沃森和克里克的双螺旋结构。

本世纪80年代,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创立的全息生物学将人类对生物统一性的研究和认识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现作简要介绍,以引起林业工作者对这一新兴学科的兴
趣和重视,推动全息生物学在林业上的应用。

张颖清发现,在生物体上,任何一具有
明显边界的相对独立的部分,如植物一个果、一片叶、一根枝条,不仅仅是过去人们
认识到的并给与了解剖学命名的部分或器官,而且是具有统一属性,即胚胎性质的同
一种机能单位,拿一根杨树枝条来说,它是整株杨树的一个结构单位,
【总页数】2页(P77-78)
【作者】赵彤堂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18
【相关文献】
1.从物元分析到可拓学:中国人创立的新学科 [J], 蔡国梁;廖靖宇
2.全息生物学的创立和发展 [J], 肖效武
3.中国人的生物学新概念“全息胚”与针灸术之关系 [J], Z.Garnuszewski;刘运兴
4.张颖清和他创立的全息生物学 [J], 董学清
5.新学科的全息相——《当代新学科手册》刍评 [J], 刘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息生物学的科学与哲学探讨

全息生物学的科学与哲学探讨

全息生物学的科学与哲学探讨
叶永在;卢继传
【期刊名称】《自然辩证法研究》
【年(卷),期】1995(11)4
【摘要】全息生物学的科学与哲学探讨叶永在,卢继传1980年,张颖清发表“生物全息律”一文,1986年,他提出建立“全息生物学”后曾引起社会的关注,如果说,这个领域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的话,是国内许多学者共同探索和实验的结晶,并非仅仅他个人的成绩。

然而,他不能...
【总页数】5页(P57-61)
【关键词】全息生物学;生物学;科学;哲学
【作者】叶永在;卢继传
【作者单位】福建农业大学,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06
【相关文献】
1.全息生物学的哲学意义 [J], 李进保
2.全息原理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论全息诊疗法、全息生物学及尺度对应现象 [J], 吴月明;赵晓立;王秀强
3.浅谈全息生物学的哲学意义 [J], 陈建国
4.评大卫·霍尔的生物学哲学——从系统科学和科学哲学的观点看 [J], 傅静;桂起权
5.生物学哲学的特异性——狭义的科学哲学意义上的生物学哲学 [J], 傅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物全息律理论课件

生物全息律理论课件

腿 穴
生物全息律理论
头穴
心肺穴 腰腹穴 下腹穴 足穴
颈肩穴
腿 穴
生物全息律理论
பைடு நூலகம்
生物全息律理论
生物全息律理论
生物全息律理论
生物全息律理论
人体全息不全的特点
1、全息穴区分布不全:生物全息律和全息胚在穴区定位方面主要针 对大的单一节段和组织器官,不同的全息单元穴位面大小差异太大, 穴位名称笼统,信息量大,有时无法区别细微的差别 2、全息穴区功能不全:一是全息穴区一直处于隐性状态,即全息胚 信息在此全息穴区不表达,所以在穴区治疗不一定有疗效。二是脏 腑组合的生理病理疾病没有反应到某一全息元的穴位上,一直处于 隐性而表达的状态。故有时在某一全息元找不到疾病诊疗的指针。 这就要求在诊疗时互相参详辨证,亦即全息元之间要对比,找出最 敏感诊疗穴位,只有这样临床上才能达到最佳诊疗效果。
生物全息律理论
生物全息律理论
泛胚性
低等生物的泛胚性决定了全息元与整体之间的全息对应性。在 群体性十分明显的低等生物,组成群体的各个小个体通常具有 发育成新整体的能力,即各个小个体都可看作一个胚胎,从而 胚胎在群体个体中广泛存在着,这就称之为泛胚性
生物全息律理论
全息元分段
头穴 心肺穴 腰腹穴 下腹穴 足穴
颈肩穴
生物全息律理论
生物全息律理论
(一)全息的来源
生物全息律的“全息”一词,来源于激光全息技术, “全息”是“信息全息”。
生物全息律理论
(二)生物全息律 生物全息学说是研究生物体的部分与整体、局 部与局部之间全息对应性,揭示相关部位有序 的全息分布形式。
生物全息律理论
(三)全息元
是指生物体具有一定形态和基本功能的结构单位,能反映整个机体的信息, 且与其周围的部分有相对明显的边界。 全息元是生物体基本结构单位,全息元上的各 个部位, 都分别在整体或其他全息元上有各自的对应部分: 各部分在全息元上的分布规律与各对应部位在整体上或其他全息元上的分布规律相同。 在不同生物学特性的全息元上分布的结果在不同程度上成为整体信息的缩影, 并且各全息元之间也在不同的程度上是相似的。功能相同的全息元之间,有着高度的全 息相关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全息生物学的创立 1诞生背景: 1)科学方法的移植,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
边缘学科和分支学科的不断பைடு நூலகம்生。 2)古老的中医学理论 3)对生物机体各器官之间,部分与整体之
间相互关系的认识深入。
4全息生物学的奠基人
张颖清,1947年生,生物学家,山东 大学教授,山东大学全息生物学研究所 所长,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全息生物学的创始人。2004年10月20
第三节全息生物学的科学意义
1全息生物学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1)解释生物体形体结构,揭示生物体有着相同
的物质排布规律。 2)遗传势理论,全息定域选择原理在农业生产
实践中的应用。 3)广义中心法则和广义逆中心法则,合理解释
了获得性遗传。 4)提出穴位是与特定部位化学组成相似程度较
大的细胞群,而经络就是这些细胞群的连续。 5)对其他学科的影响 。
日病逝。
专著有《全息生物学》上册(1989)、《生物体结构的 三定律》(1982)、《全息胚及其医学应用》(1992)、 《新生物观》(1991)、《生物全息诊疗法》(1987) 等五部专著,后三部专著已出版了英文版,其中三本英
文版专著的情况被美国权威机构ISI出版的Current Contents:Life Sciences收录。
3)研究中间层次遗传信息流,提出了广 义中心法则和广义逆中心法则,合理解 释了获得性遗传。
产生获得性遗传可能原因
1朊病毒: 只有蛋白质 没有核酸
2转座子 3内含子
4)从生物体结构三定律导出遗传势理论, 发现全息定域选择原理和技术 ,发现了
新的微针系统——第二掌骨侧穴位群、穴 位全息分布规律。
第二节全息生物学概述
1全息概念
2全息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
1)以多细胞生物体的整体与在整体控制 下具有高度分化的相对独立部分为研究 对象,研究生物体部分与整体、部分与 部分之间,宏观层次、中间层次、微观 层次之间的全息现象,全息相关性及全 息规律。
2)研究生物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 间在生物学上的特性,提出了生物全息 律,全息形态原理,全息生化原理,全 息生理原理及全息遗传原理。
2全息生物学的哲学意义
1)生物全息律揭示了生物有着相同的物质全息 分布规律、相同的地物质构成原则,从一侧面也 证明了物质统一性原理。
2)全息生物学很好解释了宇宙与小宇宙,系统 与子系统之间整体与部分的全息关系,给这一对 古老的哲学范畴增加了新的内容。
3)全息生物学揭示了部分与整体在时间序列中 的关系。事物的发展阶段作为整体发展过程的一 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也是整个发展过程的缩影。
第四节全息生物学的发展
1.古代全息思想的萌芽 《黄帝内经》《齐民要术》 2近代全息思想元素 若尔施居维叶的器官相关定律;拉马克
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3《生物体结构三大定律》的出版标志着
全息生物学的创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