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话和普通话差异

合集下载

语言变异考察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与语言规范

语言变异考察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与语言规范

语言变异考察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与语言规范语言是人类社会交流的重要工具,随着地域、文化等因素的不同,语言也会出现变异。

方言和普通话作为中国的两种主要语言形式,在语言变异方面有着明显的异同。

本文将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探讨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同时也会对语言规范进行一定的探讨。

一、语音方面的异同方言和普通话在语音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

方言往往具有浓重的地域特色,发音更为独特。

以江苏方言和普通话为例,普通话中的鼻音音节常常没有强调,而江苏方言中则较为明显。

此外,方言中的声母、韵母的发音方式也与普通话有所不同。

方言的语音较为接近当地人的发音习惯,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区别方言的使用者。

二、词汇方面的异同方言和普通话在词汇方面的异同主要体现在词汇的使用和词义的理解上。

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差异,方言中存在一些独特的词汇,这些词汇在普通话中并不常见。

例如,四川方言中的“嘚瑟”一词,在普通话中并没有明确的对应词汇。

此外,方言中也存在一些词义上的差异,同样的词汇在方言和普通话中的含义可能并不相同。

这需要使用者在不同语境中灵活运用。

三、语法方面的异同方言和普通话在语法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方言往往有着更为灵活的语法结构,而普通话则更为注重语法的规范性。

例如,广东话中可以用“个”作为量词,而在普通话中则需要使用具体的量词。

此外,方言中一些特殊的语法结构,如四川话中的“了哦”表达否定,也与普通话存在差异。

语言规范是保持语言纯净和交流准确的基础,无论是方言还是普通话都需要遵守规范。

在方言的使用上,需要注意使用场合和语境,避免过度使用方言。

对于普通话来说,要注意语法和发音的准确性,避免非标准用法和发音,保持良好的语言规范。

总之,方言和普通话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异同。

方言往往具有浓重的地域特色,而普通话则更强调语言的规范性。

无论方言还是普通话,合理运用并遵守语言规范是保持语言交流准确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语言变异的考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并为语言规范的传承提供参考。

四川方言与其他少数民族语言

四川方言与其他少数民族语言

四川方言与其他少数民族语言四川方言与其他少数民族语言2010-09-19 13:17四川方言四川话在西南地区有很大的影响,属于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语音、词汇、语法等和普通话有很大的一致性,也有自己不同的特点,而以语音方面的差异最大。

四川话语音系统共有20个声母、36个韵母、4个声调,还有韵母儿化现象。

声母四川话有20个声母,总数比普通话少。

只有舌尖前音,没有舌尖后音。

[n]与[l]不分等特点。

韵母四川话有36个韵母,总数比普通话少。

声调四川话通常有阴平、阳来、上声、去声4个声调,古入声字绝大多数归入阳平调。

4个声调的调值分别为55、21、53、213,在条目中,本馆以1、2、3、4分别表示。

名词名词约占四川话方言条目总数的三分之一,特点是其与普通话的词干相同,词缀不同。

四川话常在名词后加"子"、"巴"等词尾构成方言。

动词四川话的普通话差异较大,有的与普通话的动词貌似相同,但词义和使用范围不同;有的由于语音和词义不同。

四川话中动词一般不用重叠式。

短暂动作常用动词后面加"一下[i21 xa213]"来表示,例如"转一下"、"看一下",不用"转转"、"看看"。

形容词四川话里的形容词,有的用特有的方言字来表示,如莽[man55](意:傻、憨、身材粗壮等)。

有的借用普通话中的同音字,如汤水[tan55 suei53]。

四川话中形容词的生动形式相当丰富,在形容词词根的前后都可加单音节或多音节词缀构成生动形式,表达各种不同的状态、感情色彩。

如"瓜(傻)",除了"瓜稀稀",还常说"瓜不稀稀"、"瓜眉瓜眼"、"瓜眉日眼"等形式。

代词四川话的代词主要有哪个[na53 ko21](谁)、啥子[sa213 ts53](什么)、哪阵[na53tsen213](什么时候)、咋个[tsa21 ko213]、啷个[nan53 ko213](怎么)等。

普通话与四川话

普通话与四川话
甲乙两人来到了天安门广场,看
着人来人往,两人一时无语.......... 甲:"你啷个不开腔喃?" 乙:"你都不开腔我啷个敢开喃?"
话音刚落,又被广场群众扭送至
公安机关。
一周后两人走出了看守所大门,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甲:“这哈安逸了,包包都遭整空 了,哪点去搞点子弹嘛?”...... 武警冲上来就将两人按倒。
老师感言
• 学好国语,讲好普通话,我们的发 展空间就会更广阔。
• 记住乡愁,不忘乡音,我们的灵魂 就会有归属感。
• ④四川话里还保留了j q x的另一种读音,即将j q x分别念成g k h,如:
• 房间( gan)街道(gai )解手(gai )鞋(hai) • 敲打(kao )项链(hang )家婆(ga)窖(gao)
四川方话普通话韵母区别
• ①in和ing;en和eng不分。如,印象,映象 • 长根;长庚 • ②Ying念成en,如:硬,樱,杏 • ③e念成uo或ei, 如:各自(guo zi)大河
•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 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 民族共同语。
分别用普通话和四川话朗读《北风 和太阳》,体会两种语言有何特点?
普通话
典雅 纯正 标准
四川话
幽默 俚俗 独特
四川话与普通话声调区别
• 普通话:
四川话:
阴平(妈)====阴平(妈)
阳平(麻)====阳平(马)
家家 • 3. 四川话加“些”表人或事物的多数 • 如:学生些、东西些、东西些
• 二、动词 • 1.词缀:倒 →鼓倒”(逼迫)“谙倒”(猜
测)、 “默倒”(以为)“审倒”(小心)

四川方言-普通话发音对照表

四川方言-普通话发音对照表

四川方言-普通话发音对照表四川方言翻译1:“鼓到”:意思是强迫、让别人做不愿意的事情。

例如:他鼓到要喊我去打牌。

2、“弯酸”:指挑剔的意思!比如:你这人怎么这么弯酸啊,我都给你弄了几道了,你还弯酸人!3:“萨过”:意思就是说事情已经过去了,结束了的意思。

比如:“今天的会就萨过了,就到这里!”4:“几哈些”:是催促别人快点的意思!比如:“快,几哈些吃完哈,人家等到起的”5:“巴郎(喜)不得”:就是别人想的和做的正好是自己想的!比如:“他倒巴郎不得和你去去吃饭哦”6:“掘货”:意思就是此人很没水准,很不入流。

比如:“你个掘货!”7:“斩劲” 意思是用劲,努力做好一建事情。

比如:“要斩劲抬哦,抬完了就吃饭了“8:“苟“ 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很吝啬的意思。

比如:“你不要看大哥那个样子,其实是个苟的很!”9:“歪”:形容一个人很凶的意思!或者是种表面怕心头怕的一种牵强!比如:“你很歪哦!!知道我是干啥子的不哦?(其实自己啥子都不是!)”10:“狗儿麻糖”:是说很杂乱的意思!比如:“今天老子去上网,啥子狗儿麻糖的人都有。

“11:、“绵” 意思是表达一个事物和一个人做事情很拖,性格很慢,很缠绵!比如:“你做事情不要那么绵嘛要的不哦?快点!”12:“求” 取代“什么”的意思!比如:”你求都不懂!”13:吃刹午” 意思就是吃中午饭的意思。

一般出现在农村大人喊小孩吃饭的场境。

比如:二娃子,莫放牛啦。

快回来吃刹午!14:、“一哈” 就是一起或者一块的意思!比如:“今天去吃饭,把他们一哈都喊上!”15:毛焦火辣” 形容一个人烦躁,急躁的意思!比如:“你的牌打得好差哦,输的我毛椒火辣的!”16:、“落教”: 就是说这个人比较懂事,听话。

旺苍人常常来比喻孩子!比如:“那娃儿还比较落较!说了他就不闹了”17:“打捶” 意思是打架的意思。

比如:“你两个一天到黑都在打捶常用语言翻译巴倒——粘住了板眼儿——搞笑、喜剧、花样多帮翘八硬——很硬帮重——很重包谷——玉米背时——倒霉,活该鼻达龙——流着并不时地吸着鼻涕的人不摆喽——太厉害了,太好了不得——不会,不可能不得了——了不得了,很厉害了,受不了了出租车= 猪儿小纸条=飞飞儿胖子= 闷墩儿闪电=火闪风筝=风曲儿地方=踏踏里面=吼头青蛙=切猫儿赖蛤蟆=赖格宝螃蟹=盘海鹦鹉=恩儿蜻蜓=丁丁猫儿蚯蚓=曲蟮儿,曲蟮子蟋蟀=赵机子老婆=老妞儿,婆娘接吻=啃兔儿脑壳,打波儿,亲嘴儿内裤=遥裤,火炮儿手肘=倒拐子膝盖=客西头儿小便=屙尿/改手拖鞋=杀板儿孩中间商=川川儿板车=甲甲车石头剪刀布=石砌儿(石qu'er)看=QIO、捏=RUA提=DIA东西少=滴点儿全部=一哈一巴掌=一耳屎好了=归意了打架=打锤,格捏冷=冰欠非常黑=区马黑场面宏大=好大的阵仗形容满的=扑修闷嫌搓澡=搓夹夹直走=抵拢转弯=倒拐说话=开腔打扮=妖艳儿天气冷=冷飕飕形容急忙慌慌的=惊风火扯撵趟趟儿=跟斗儿扑爬麻烦=恼火衣服穿的紧=鼓丁暴涨形容身上摸的钱了=分儿都不分儿了形容东西煮得很软=稀溜pa形容做事情很投入=眯到脑壳胡牌=guo了听牌=下叫吃多了不消化=丁到了东西少,小气=扣扣儿恶心=挖连不踏实=李扯火打哈欠=打豁孩显怂相=TOU怂躲起=强起装怪=der啊当的买便宜货=买乡因/买欺头关紧(门窗等)=关得清死严缝/关得帮紧经常=环是,崩程反而=颠转很可能=多半故意=利边狼吞虎咽=穷劳饿瞎一只眼的人=边花儿一只脚有问题的人=掰掰儿形容一个人不修边幅=日不笼耸/鬼迷日眼不懂事的人=广儿石试一下=告一哈没关系=莫来头,不存形容一个人厉害=歪得很对自己孩子的爱称——幺儿闲谈=摆龙门阵吹牛=冲壳子开玩笑=涮坛子不务正业=打滥仗吵架/闹矛盾=扯筋/扯皮赤条条的=光懂懂四川话与普通话的对比四川话,又称四川方言、巴蜀方言,属汉语西南西南官话的主要使用地区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北大部、湖南西北部、广西西北部的语言。

浅谈宜宾四川话和北京普通话的异同

浅谈宜宾四川话和北京普通话的异同

浅谈宜宾四川话和北京普通话的异同作者:杨柳黄朝勇聂金凤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03期摘要:现当代社会研究者的方言调查成果很多,国家和社会对方言也比较重视。

在我看来,方言很重要,记录方言是为了增加文化的多样性和保持文化的活跃性,同时也有益于当地语言的继承和发展。

在此以一个宜宾人的身份浅谈宜宾四川话与北京普通话的异同。

关键词:宜宾四川话;北京普通话;异同中图分类号:H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9-0115-01一、宜宾四川话与北京普通话的区别按照从小到大自己所说的宜宾四川话和听宜宾老人所说的宜宾话,宜宾四川话与北京普通话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同一个事物,写法一样,但方言的发音不同说的是同一个事物,但听的人有可能无法理解,这就与宜宾方言和普通话在读音上的区别有关。

宜宾四川话将普通话里的“个gè”读成“个guò”,“鞋子xié zi”是“hái zi”等。

从这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宜宾方言和普通话在同一事物上的发音有很大的不同。

只要明白这些差别,对于宜宾四川话的意思就能很好掌握。

(二)同一个事物,意思一样,写法不同在四川“5.12”地震悼念活动中,有一些横幅写的是“雄起,四川!”,这样的横幅镜头出现在电视新闻中,“雄起”究竟是何意,估计有些省份的电视观众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其实“雄起”就是普通话“加油”的意思。

于是可以看出,宜宾四川话在表达相同意思的事物上,写法是不一样的。

比如,宜宾四川话的“摆龙门阵”是“聊天”的意思,“爸爸”喊做“老汉儿”等等。

这些属于同一事物意思相同但写法不同。

这些反映了宜宾方言的地方性。

(三)宜宾四川话的单向性宜宾人很难将平舌的“z、c、s”与翘舌的“zh、ch、sh”区别开来,同时鼻边音一般也宜宾人是学习普通话的老大难问题。

因为宜宾四川话一般会将该读翘舌的音读作平舌,把该读鼻音的音读作边音。

四川方言

四川方言

四川方言导言四川方言区作为四川的六大方言区之一,在中国各类方言系统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其重要地位可见一斑。

本文从语音,词汇,语法,历史渊源等多个角度进行论述。

四川话字词的音节与普通话在n和l,z/zh,c/ch,s/sh,等方面有着差别。

四川话的词汇量融合了多个地区的方言在历史上形成,进而有着特殊的词汇,其意义更是令人费解。

在语法上,随着现代汉语的发展,四川话与普通话的语法更是并未有所不同。

首先,何谓四川方言?简言之,即四川话,又称巴蜀方言,是流行于中国四川省及重庆市境内的语言,属汉语西南官话,和湘语,客家话、粤语、赣语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保留了大部分ng声母),是一种带有过渡性质的南方官话。

大致包括西南官话成渝片(成渝话)四川话从来就没有所谓的标准音,不像广东人将广州话作为粤语标准音,这是由于四川话本身就是由各地移民方言演变融合而成的。

那么四川方言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从历史渊源的角度分析,即可知道。

宋代以前的四川方言和元代至今的四川话截然不同,依据宋代文献显示,当时的学者把四川方言与西北方言合称为“西语”,属同一方音语系。

蒙古人和女真人两次北方民族的入侵,给四川地区带来了灾难性的人口剧减。

到清朝初年,四川人口甚至不足五十万。

从1671年开始大规模移民,到1776年为止,105年内四川合计接纳移民623万人,史称湖广填四川。

现代四川话,就是在这次大规模的移民运动中形成的。

然而除却自身的影响之外,外来的方言对于四川方言的影响也举足轻重。

吴语:抗战时期、三线建设时期、以及入川的建设兵团中,有很多吴语人口。

主要集中在重庆市、绵阳市、安顺市等。

共计660万人,占吴语使用人口的8%。

其中重庆市有吴语人口115万,占重庆市总人口的11%。

因此吴语很大程度改变了重庆市的语言,而重庆话作为四川话标准音之一,又进而改变了整个四川话的面貌。

如:“格势”(标致,新潮,源自上海话)“行势”(能力强,源自苏州话)(“行”读音同“银行”的行)“乘”(念“神”,语音源自吴方言)“宝器”(源自上海、苏州话”宝货“,比喻人傻,白痴,不懂事等)粤语: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深刻地影响了四川话的面貌。

方言变成普通话的例子

方言变成普通话的例子

方言变成普通话的例子
方言是中国的一种语言形式,由于地域和文化的不同,各地的方言有着各自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

但是,在中国普通话逐渐普及的背景下,许多地方的方言逐渐被普通话所替代。

下面是一些方言变成普通话的例子:
1.四川话
四川话是中国方言中的一种,其特点是声调韵母多变,语速较快。

随着四川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普通话逐渐普及,四川话逐渐被普通话所替代。

2.广东话
广东话是中国方言中的一种,其特点是语音较为清晰,词汇丰富。

在香港、澳门等地,广东话仍然是当地通用的语言,但是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广东话的地位逐渐下降。

3.湖南话
湖南话是中国方言中的一种,其特点是声音婉转,语调优美。

随着湖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普通话逐渐普及,湖南话逐渐被普通话所替代。

4.上海话
上海话是中国方言中的一种,其特点是语音清晰,语调尖锐。

在上海地区,上海话仍然是当地通用的语言,但是随着普通话的普及,上海话的地位逐渐下降。

总之,方言变成普通话是中国语言形式的发展趋势之一,这种趋
势是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虽然方言的地位逐渐下降,但是方言仍然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该得到保护和传承。

四川话 - 简介

四川话 - 简介

四川话开放分类:文化语言四川话,又称四川方言、巴蜀方言,属汉语西南官话。

西南官话的主要使用地区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北大部、湖南西北部、广西西北部的语言。

大致包括西南官话成渝片(成渝话)及赤灌片(赤灌话)。

四川话目前约有1亿2千万的使用者,成都话是川剧和各类曲艺的标准音,绵阳话是四川省的标准方言。

四川境内的汉语方言中,除了绝大部分四川人说四川话外,还有大约150万人口说“客家话”,主要是广东东部和北部移民的后裔;沱江中上游丘陵地区和边远山区约有90万人带“永州腔”,是湖南永州府和宝庆府的移民后裔。

在四川盆地的周边山区或高原地区,还存在其他多种民族和语言。

四川境内,四川话外,主要的语言,盆地的西边,即川西高原,有彝语、藏语、羌语;盆地的南边,有苗语;盆地的西南边,有土家语。

四川话在西南地区有很大的影响,属于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语音、词汇、语法等和普通话有很大的一致性,也有自己不同的特点,而以语音方面的差异最大。

四川话语音系统共有20个声母、36个韵母、4个声调,还有韵母儿化现象。

由于四川人口众多,而且外出打工的人也很多,使得四川方言让很多人熟知。

只要语速不过快,四川话基本上还是四川话是古蜀语融合巴语以及中原汉语,尤其融入了元末明初和清前期的两次湖广大移民的移民方言逐步形成统一的四川话。

宋代以前的四川方言和元代至今的四川话截然不同,依据宋代文献显示,当时的学者把四川方言与西北方言合称为“西语”,属同一方音语系。

蒙古人和女真人两次北方民族的入侵,给四川地区带来了灾难性的人口剧减。

到清朝初年,四川人口甚至不足五十万。

从1671年开始大规模移民,到1776年为止,105年内四川合计接纳移民623万人,史称湖广填四川。

现代四川话,就是在这次大规模的移民运动中形成的。

古代的巴蜀地区,由于邻近的地缘关系,以及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与楚国与秦国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语言方面,与楚国、秦国相近,如陕西治中地区与蜀地“梁益之间”的语言相近,川东与楚接壤,“巴蜀多楚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勤加练习,试着在不同场合规范使用普通话词汇,要求每位同学用规范的普通话介绍一道菜。
实训:四川方言与普通话在名词、动词、动词短语、形容词方面的对照,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每一组完成一项,比比哪组完成得最好。
一、名词方面的对照练习
1、差异较大的常用名词和名词性短语朗读教材第211页至214页
2、词根相同、词缀不同的名词 朗读教材第215页至216页
3、四川话里的叠音形式的名词 朗读教材第217页至218页
2、量词
朗读教材第248页
五、四川话常用的助词、语气词、叹词和普通话的重要差异
六、四川方言和普通话在句法方面的主要差异
七、怎样做好四川方言与普通话词汇的转换?
1、了解两者的区别和联系,熟练记着某些特殊的词汇;
2、多加练习,让,并加以辨析。
二、动词方面的对照练习
朗读教材第223页至232页
三、形容词方面的对照练习
1、义项不太多的形容词和形容词短语 朗读教材第235页至237页
2、四川话的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是多义词 朗读教材第238页
3、四川话和普通话在形容词生动形式方面的差异 朗读教材第240页至241页
四、量词、代词方面的对照练习
1、代词
甲乙两人来到了天安门广场,看着人来人往,两人一时无语..........
甲:"你啷个不开腔喃?"
乙:"你都不开腔我啷个敢开喃?"
话音刚落,又被广场群众扭送至公安机关。
一周后两人走出了看守所大门,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甲:“这哈安逸了,包包都遭整空了,哪点去搞点子弹嘛?”......
武警冲上来就将两人按倒。
教学主要内容:
导入:方言笑话
两个四川人到北京观光旅游,由于对北京的地理环境不熟悉,就在公交车上打开地图研究。
甲:“我们先杀(去)到天安门,然后再杀到毛主席纪念馆,最后杀到中南海...”
乙:“要得嘛,我们就按到你说的路线一路杀过切。”
不幸被同车群众举报,下车后即被扭送至公安机关,交代了若干小时情况后才被放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