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生产的现状共78页

合集下载

河北省易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建议

河北省易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建议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4年1月刊46水 土 工 程DOI:10.16815/ki.11-5436/s.2024.01.022河北省易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建议杜永亮1,公衍华2(1.中农环境工程设计河北有限公司,石家庄 050000;2.沂水县水利工程保障中心,山东 沂水 276400)摘要:河北省易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近年来持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该文介绍了当地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现状,分析发现仍存在规划设计不完善、建后管护不到位、农业水利设施建设薄弱等问题。

可通过科学制定施工方案、完善建后管护机制、提高农户参与意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强化农业基础建设等措施,进一步推进易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地保障。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设计;管护;水利设施;节水灌溉;农业基础设施;易县杜永亮,公衍华. 河北省易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建议[J]. 农业工程技术,2024,44(1):46~47+62.2023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这是连续第12年在中央1号文件中提出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

国务院相关部门也相继制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指导意见,充分说明高标准农田建设事关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国家粮食安全考核的重要内容[1]。

在水资源紧缺、建设用地需求增加、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粮食生产制约日益凸显的形势下,立足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走内涵式、集约式发展粮食生产道路势在必行,是提高全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必然选择。

1 易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易县位于河北省中部,总面积 2534 km 2,辖 28 乡镇(处),共469个行政村,总人口 58 万,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典型农业县。

易县为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和高爽,冬季寒冷少雪;日照充足,多年作者简介:杜永亮(1986—),男,河北石家庄,工程师,学士,主要从事农业工程、水利工程设计等工作。

粮谷类生产情况汇报

粮谷类生产情况汇报

粮谷类生产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粮谷类生产情况呈现出一系列积极的变化。

首先,粮食产量持续稳步增长。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粮食总产量已经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19年更是达到了1.35万亿斤,创下历史新高。

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广高产优质种子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其次,粮食品质逐步提升。

随着科技进步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革,我国粮食的品质得到了显著改善。

粮食的营养成分更加丰富,口感更佳,外观更加美观。

特别是优质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品质不断提高,为保障国民的口粮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再者,粮食生产结构不断优化。

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粮食生产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结合、农业与农村旅游的融合、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等,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高了粮食生产的整体效益。

最后,粮食生产的生态环境保护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方式也在不断转变,绿色有机农业逐渐兴起。

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农民们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推广生态种植、有机种植等新型农业生产方式,为粮食生产注入了更多的绿色元素。

综上所述,我国粮谷类生产情况呈现出了一系列积极的变化,产量稳步增长,品质逐步提升,生产结构不断优化,生态环境保护得到更多关注。

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相信我国粮食生产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粮食作物生产情况汇报

粮食作物生产情况汇报

粮食作物生产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粮食作物生产情况呈现出一系列积极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首先,我国粮食作物的总产量持续增长,连续多年保持在较高水平。

2019年,我国粮食作物总产量达到了6.64亿吨,比上年增加了0.9%。

这一成绩的取得,为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我国粮食作物的生产结构不断优化,粮食品种多样化和生产方式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我国粮食作物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传统的人工耕作逐渐被机械化作业所取代,大面积的粮食作物种植采用了精细化管理和现代化技术,提高了粮食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再者,我国粮食作物的生产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改善。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政府的政策支持,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逐渐减少,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粮食作物的生产效益,也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为可持续的粮食生产奠定了基础。

最后,我国粮食作物的市场销售和出口情况也呈现出积极的态势。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粮食作物出口量持续增加,粮食作物的国际市场地位不断提升。

同时,国内市场对粮食作物的需求量也在持续增加,粮食作物的市场前景广阔。

总的来说,我国粮食作物生产情况呈现出了积极的发展态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和生产方式改革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提高粮食作物的品质和安全,促进粮食作物生产和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我国粮食作物生产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乡村振兴的劳动力基础:现状与变迁

乡村振兴的劳动力基础:现状与变迁

第 33 卷第 5 期2023 年Vol.33 No.52023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JINAN(Social Science Edition)DOI:10.20004/ki.ujn.2023.05.011乡村振兴的劳动力基础:现状与变迁杜鹏,李子洋(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872)[摘要]乡村振兴是奋斗出来的,有多少人参与其中是核心和关键,因此认清中国乡村振兴的劳动力基础,了解其现状与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1990—2020年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系统分析了我国农村生产人口和农业人口的最新形势,明晰我国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劳动力基础。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劳动力人口总量自90年代中期以来持续减少,但第三产业在最近十年成长为最强劲的就业增长点;农村农业劳动力结构持续老化,当前已呈现与城镇就业人口完全不同的年龄峰值;尽管农业女性化趋势在最近10年实现整体逆转,但其就业不充分、更易从事农业生产的现象依然显著。

基于此,未来要通过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进中西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重视老年人在农村中的经济价值、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做好农村公共服务、释放农村人力资源等方式夯实乡村振兴的人口基础、劳动力基础,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及共同富裕。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农业;农村劳动力;结构变迁[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842(2023)05-0106-12一、问题的提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作为顺应亿万农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重大行动战略与历史任务,乡村振兴是奋斗出来的,在这一奋斗过程中,有多少人参与其中是核心和关键。

因此,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学界在讨论乡村振兴的基础条件——人口要素时,就将重点集中于劳动力人口,基本形成了“农村人口长期下降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的外流削弱了乡村振兴的基础”①的共识。

粮食生产状况及进展

粮食生产状况及进展

粮食生产状况及进展粮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国计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国粮食生产取得了显著进展。

一、粮食生产状况截至201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已达到1.3万亿斤左右,创历史新高。

其中,稻谷产量为2.18亿吨,小麦产量为1.33亿吨,玉米产量为2.54亿吨。

年均粮食产量增长率约为3.3%左右,稳居世界第一。

同时,我国粮食生产品质也有了不小的提升。

根据国家农业部门发布的数据,我国优质米种植面积占全国稻谷面积的比例已经从2013年的20%提高到了2019年的45%左右。

而且,我国一些粮食品种的营养成分也有所提高。

例如,转基因水稻就是一种富含维生素A的改良品种,能够帮助人们预防夜盲症,并提高免疫力。

二、造成粮食生产困境的原因尽管我国粮食生产有所提高,但实际上粮食生产面临着较多困境。

这些困境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资源受限。

我国的耕地面积相对较小,很多地区耕作土地还受到城镇化等因素的影响。

2.水资源短缺。

我国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短缺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这也制约了粮食生产的增长。

3.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各种极端灾害频繁发生,如干旱、洪水等,这会对粮食绿色生产、品种改良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

三、政府鼓励粮食生产的措施为了应对粮食生产中的种种困境,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鼓励粮食生产。

1.实施土地流转政策。

政府允许农民通过流转土地的方式获取资金,帮助他们扩大种植面积和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粮食总产量。

2.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

通过采用滴灌、微灌等先进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降低耗水量,以突破我国粮食生产中的瓶颈。

3.改良品种。

国家加强对粮食种植品种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大量培育和推广新的粮食种植品种,为粮食生产提供优良的种植基础。

4.加强政策引导。

为了鼓励农民积极投身到粮食生产中去,政府加强对农村人口的扶持力度,为农村劳动者提供福利保障和政策引导,让他们更加心甘情愿地从事农业。

2022年中国粮食生产现状分析

2022年中国粮食生产现状分析

粮食生产的地区分布
中国粮食生产现状分析
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的粮食生产将继续增长。以下是一些预测数据
1.2022年中国粮食历史性丰收
2.粮食生产面临挑战,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地方经济发展忽视粮食生产
3.《中国粮食生产现状分析》呼吁关注粮食安全
粮食生产的现状
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
2022年中国粮食实现历史性"十九连丰",气候因素成重要影响因素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为68653万吨,比上年增加368万吨,增长0.5%。其中,夏粮产量14740万吨,增长1.0%;早稻产量2812万吨,增长2.7%;秋粮产量45101万吨,增长0.3%。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中国粮食生产的地区分布如下:
1)东北地区:产量为14737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1.04%,较上年增长1.29%。
3. 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也对中国的粮食生产产生了重大影响。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如干旱和洪涝灾害,导致农作物受损和产量下降。此外,气候变化还可能影响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品种选择,进一步增加了粮食生产的复杂性。
4. 病虫害和农业技术的挑战:病虫害和农业技术的挑战也对中国的粮食生产产生了影响。尽管中国的农业科技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在某些地区,病虫害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此外,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也面临着一些困难,这可能会限制粮食生产的增长。
农业部表示,今年中国粮食生产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粮食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优质、专用品种种植面积增加,有利于提高粮食质量和营养价值;二是耕地质量稳步提升,农田水利建设持续加强,为粮食稳产丰产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科技支撑能力不断提升,良种良法配套取得明显进展,农业生产效率稳步提高。

甘肃陇南市小麦生产现状、存在问题与优化措施

甘肃陇南市小麦生产现状、存在问题与优化措施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1年11月刊15产 业 发 展DOI:10.16815/ki.11-5436/s.2021.32.008甘肃陇南市小麦生产现状、存在问题与优化措施杨小江,杨 波*,王凤林,赵新兰,王素琴(甘肃省陇南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甘肃 陇南 746000)摘要:该文介绍了目前陇南市小麦生产现状,分析了陇南市小麦生产中的制约因素和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耕地保护、加大优良品种推广力度、改变生产方式、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治、强化政策扶持和激励保护等优化措施,以期为推动陇南市小麦生产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麦;生产现状;存在问题;优化措施;陇南市杨小江,杨 波,王凤林,等. 甘肃陇南市小麦生产现状、存在问题与优化措施[J]. 农业工程技术,2021,41(32):15~16.小麦是陇南市主栽粮食作物之一,主要分布于海拔800~2500 m 区域内。

近年来,陇南市小麦在农民增收致富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抓好小麦生产工作对促进陇南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冬小麦生产现状1、播种面积和产量根据表1可知,陇南市2016年小麦播种面积约147万亩,总产量约37.5万吨;2017年小麦播种面积约147万亩,总产量约38.3万吨;2018年小麦播种面积约127万亩,总产量约29.4万吨;2019年小麦播种面积约125万亩,总产量约29.5万吨;2020年小麦播种面积约124万亩,总产量约29.9万吨。

近5年,陇南小麦播种面积、总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除去气候影响外单产并未降低,这主要是由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实施[1]。

蚜虫、红蜘蛛、吸浆虫等病虫害进行防治。

近几年主要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依托专业化防治组织进行统防防治。

二、存在问题1、耕作管理粗放陇南耕地以山地为主,小麦种植区域以山区为主,交通不便,地面坡度较大,播期降水偏多,土壤黏度大,机械耕作困难,大多以撒播为主。

粮食的情况汇报

粮食的情况汇报

粮食的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粮食产量稳步增长,粮食供应总体充裕。

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了6.3亿吨,比上年增加了2.5%,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在6亿吨以上,粮食生产形势整体向好。

首先,粮食播种面积持续扩大。

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我国粮食播种面积不断扩大,2021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到了1.4亿公顷,比上年增加了1.8%,为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粮食品种结构不断优化。

我国加大了对粮食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力度,推广了一系列高产、优质、抗逆的新品种,提高了粮食的产量和品质,为粮食供应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另外,科技进步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农业现代化、智慧农业等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粮食生产效率,减少了劳动力成本,推动了粮食生产的持续增长。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粮食生产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粮食生产面临着土地资源的压力,农田面积受到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利影响,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日益凸显。

其次,气候变化给粮食生产带来了不确定性,极端天气频发,自然灾害频繁,给粮食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另外,粮食生产中农业劳动力的不足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智能化水平;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实施更加精准的农业生产措施,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监测和预警,建立更加健全的自然灾害应对体系,提高粮食生产的抗风险能力;加大对农业劳动力的培训和引导,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素质,推动农业劳动力的现代化转变。

总的来说,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要始终保持对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全面推动农业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粮食生产的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