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勘探—重力资料的解释

合集下载

重力勘探概述

重力勘探概述
12
2) 地下重力勘探
地下重力勘探是指在钻井、竖井中垂直地 进行,以及在矿区的不同平巷中水平或垂直地 进行的重力勘探。
在钻井或竖井中的重力勘探是研究重力垂 直分量随深度的变化,该变化是有地下密度不 均匀体的垂向及横向位置的变化所引起的。
13
对于一口井而言,重力垂直分量的变化主要是由仪器与 地下密度不均匀体之间垂向距离的变化,以及密度不均匀体 与围岩之间的密度差所引起的,因此井中重力勘探可以提供 垂向的密度变化。
6
1) 地面重力勘探
一、重力勘探的地质任务
① 区域重力调查 ② 能源重力勘探 ③ 矿产重力勘探 ④ 水文及工程重力测量 ⑤ 天然地震重力测量
7
二、重力勘探的技术设计
① 工作比例尺的确定 ② 精度要求及误差分配 ③ 重力测量的方式 ④ 重力测量的有利条件
8
三、仪器的检查与标定
① 重力仪的静态试验 ② 重力仪的动态试验 ③ 重力仪的一致性试验 ④ 重力仪格值的标定
大洋上的重力测量工作,最先是有荷兰大地测量学家 F.A.Vening Meinesz于1923年用海洋三摆仪在荷兰及英、美潜 水艇中进行的。此后,在沿海浅水区域常使用海底重力仪, 利用遥测装置在海面上进行观测。这种重力仪的结构和陆地 重力仪类似,观测精度也较高。由于遥测等技术问题不易解 决,观测时间较长,效率低,所以以后它逐渐被淘汰。第二 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前苏联、日本等国家研制的海洋重力 仪安装在船上,能在航行中进行重力测量,工作效率高,目 前广泛地用于海洋重力测量。
1817年,卡特(C.H.Kater)在重力测量中引进了 可以交换振动和悬挂中心的复摆,这个装置作为重 力调查的主要工具延续使用了一个世纪。
26
重力勘探大约起始于20世纪初。匈牙利物理学家厄缶 (Baron Roland von Eotvos,1848~1919年)在1890年制造出了 第一台测量重力变化率的扭秤。1901年,他使用扭秤在 Balaton湖进行了第一次重力测量,后来用它在捷克、德国、 埃及和美国的石油勘探中寻找盐丘等储油构造获得了成功。 1922年厄缶扭秤由Shell和Amerada公司进口到美国。1922年 12月,横过Spindletop油田的试验性测量,清楚地表明这个构 造能够被扭秤发现,从而开创了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的历史。 1924年末,在美国得克萨斯(Texas)州Brazori县,用Nash盐丘 的一口试验井,验证了重力解释,根据这一结果在世界上首 次用地球物理方法发现了石油。

重力勘探—重力异常的数据处理

重力勘探—重力异常的数据处理

第四章重力异常的数据处理布格重力异常反映了地壳内部物质密度的不均匀性,即从地表到地下几十公里的地壳深部,只要物质密度横向发生变化,在地下不同的空间和范田内形成剩余质量,就可以引起地表的重力异常。

定性解释侧重于判断引起异常的地质原因,并粗略估计产生异常的地质体的形状、产状及埋深等。

定量解释则是通过理论计算.对地质体的规模、形状、产状及埋深等作出具体解答。

重力异常的推断解释的步骤:①阐明引起异常的地质因素具体地说,就是确定异常是浅部因素还是深部因素引起,是矿体还是构造或其它密度不均匀体(岩性变化、侵入体等)的反映。

——定性解释②划分和处理实测异常重力异常图往往是地表到地球深处所有密度不均匀体产生的异常的叠加图象。

为了获取探测对象产生的异常,需要将它们进行划分。

不同的研究目的提取的异常信息不同,例如,矿产调查要提取队是矿体或没部构造产生的局部异常;而深部重力研究的目标正好相反,需要划分出的是反映地壳深部及上地幔的区域异常。

③确定地质体或地质构造的赋存形态一是根据已知地质体或地质构造的形状、产状及埋深等.研究它们引起的异常的特征,包括异常的形状、幅度、梯度及变化规律等。

二是根据异常的形态及变化规律等,确定地质体或地质构造的形状、产状、埋深及规模等。

前者足由源求场,称为止(演)问题;后者是由场求源,称为反(演)问题。

正问题是反问题的基础,而求解反问题则是定量解择的最终目的。

§4.1 重力异常的主要地质原因一.地壳深部因素莫霍洛维奇面:地壳与上地馒之间存在着一个界西地壳厚度各地不同,大陆平原地区大约20~30km,高山区为40~60km,西藏高原达60km以上,海洋区为10~20km,最薄处仅数公里。

这一界面上下物质密度差达0.3g/cm3以上,界面以上的硅镁层密度为 2.8~3.0g/cm3,硅侣层为2.5~2.7g/cm3,界面以下物质密度为3.3~3.4g/cm3。

该界面的起伏引起地表重力变化的特点是导常分布植围广,幅度变化大。

重力勘探法

重力勘探法

重力勘探法重力勘探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

是利用组成地壳的各种岩体、矿体间的密度差异所引起的地表的重力加速度值的变化而进行地质勘探的一种方法。

它是以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为基础的。

只要勘探地质体与其周围岩体有一定的密度差异,就可以用精密的重力测量仪器(主要为重力仪和扭秤)找出重力异常。

然后,结合工作地区的地质和其他物探资料,对重力异常进行定性解释和定量解释,便可以推断覆盖层以下密度不同的矿体与岩层埋藏情况,进而找出隐伏矿体存在的位置和地质构造情况。

重力勘探(gravity prospecting)的历史。

第一个研究和测定重力加速度的是17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G.Galileo)。

以后,比较准确地测定重力加速度的方法是利用摆仪。

19世纪末叶,匈牙利物理学家厄缶,L.von发明了扭秤,使重力测量有可能用于地质勘探。

在20世纪30年代﹐由于重力仪的研制成功,重力勘探获得了广泛应用,并且发展了海洋﹑航空和井中重力测量(见海洋地球物理勘探﹑航空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测井和地下地球物理勘探)。

(1)重力数据的处理和解释野外获得的重力数据要作进一步处理和解释才能解决所提出的地质任务,主要分3个阶段:野外观测数据的处理,并绘制各种重力异常图:重力异常的分解(应用平均法﹑场的变换﹑频率滤波等方法),即从叠加的异常中分出那些用来解决具体地质问题的异常:确定异常体的性质﹑形状﹑产状及其他特徵参数。

解释分为定性的和定量的两个内容,定性解释是根据重力图并与地质资料对比,初步查明重力异常性质和获得有关异常源的信息。

除某些构造外,对一般地质体重力异常的解释可遵循以下的一些原则:极大的正异常说明与围岩比较存在剩馀质量;反之,极小异常是由质量亏损引起的。

靠近质量重心,在地表投影处将观测到最大异常。

最大的水平梯度异常相应于激发体的边界。

延伸异常相应于延伸的异常体,而等轴异常相应于等轴物体在地表的投影。

对称异常曲线说明质量相对于通过极值点的垂直平面是对称分布的;反之,非对称曲线是由于质量非对称分布引起的。

重力勘探精品PPT课件

重力勘探精品PPT课件
• 地球表面约70%的面积被水覆盖,陆地约占30%, 无论陆地还是海底,地形都有高低起伏,十分复杂 ,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精确地描述地球的形状是 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 但是由于各种实际的需要,又必须对地球的形状加 以描述。所有对地球形状的规则性的描述都是对实 际形状的近似。
• 地球表面最高点(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m,最深 处(马里亚那海沟)在水下10830m,相对高差近 20km,但与整个地球的尺寸相比仍是很小的,只 有不到1/300。因而在宏观上将地球近似为表面光 滑的规则形体还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 地球公转轨道面称为黄道面,地轴与地球轨道面的
夹角为66°33’,因而黄道面
与赤道面的夹角(黄赤
地球
夹角)为23°27’。 月球
பைடு நூலகம்太阳
(华东)
3. 地球的形状
• 对于我们身处的世界,人类曾有过错误的认识。
– 许多古老的民族都认为大地是平的,而自己所处的位置是世界的中心,如 中国古代神话中认为其东西南北均为海洋,希腊罗马神话中也描述天有四 角,各有巨人(Atlas)以肩负天。
149600000/6376=23463 149597000/6376=23462.5
• 地球与月球质量比:ME/MM=81.3 • 月球公转轨道半径/地球半径:
384000/6376=60
(华东)
§1.1.2 重力和重力异常
• 主要内容
– 1. 重力(场) – 2. 重力的变化 – 3. 正常重力 – 4. 重力异常 – 5. 重力探测的条件
上地壳:花岗岩类,硅铝层,2.7g/cm3 下地壳:玄武岩类,硅镁层,2.9g/cm3 上下地壳之间的界面为康拉德界面 地壳底界面称为莫霍洛维奇界面

重力勘探测量方法PPT课件

重力勘探测量方法PPT课件

复杂地形地貌的影响
在山区、高原、沼泽等复杂地形地貌地区进行重力勘探测量时,需要克
服地形障碍,保证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03
仪器设备的限制
目前重力勘探测量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比较昂贵,且操作复杂,需要进一
步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测量成本。
重力勘探测量的应用挑战
1 2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在资源开发过程中,需要平衡资源利用与环境保 护的关系,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
精度。
数据插值
对缺失的数据进行插值处理, 填补数据空缺,提高数据完整
性。
异常分离与提取
异常识别
根据重力测量原理和地质特征 ,识别出异常数据。
异常分离
将异常数据从原始数据中分离 出来,便于后续处理和分析。
异常提取
对分离出的异常数据进行提取 ,得到更精确的异常信息。
异常分类
根据异常的特征和性质,对异 常进行分类和标注。
地质解释与推断
地质资料整合
收集和研究相关地质资料,包括地质图、钻 孔资料等。
地质推断
根据解释的异常和地质资料,进行地质推断 和预测。
异常解释
根据地质资料和理论知识,对分离和提取的 异常进行解释。
可视化展示
将处理和分析的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便于 理解和交流。
05 重力勘探测量实例分析
实例一:某地区矿产资源勘探
定义
相对重力测量是使用高精度的测量设 备,在地球上选定具有代表性的点, 测量两点间的重力加速度差值。
目的
方法
常用的相对重力测量方法包括拉科斯 特摆仪法和石英弹簧重力仪法等。
获取地球的重力场变化信息,为地质 勘探、地震监测等领域提供数据支持。

第一章 重力勘探

第一章 重力勘探

一、重力测量的地质任务
根据重力测量或重力勘探所承担的地质任务及勘探对象的不同, 根据重力测量或重力勘探所承担的地质任务及勘探对象的不同,大 体上可以分为:区域重力调查;能源重力勘探;矿产重力勘探; 体上可以分为:区域重力调查;能源重力勘探;矿产重力勘探;水文 及工程重力测量;天然地震重力测量等 及工程重力测量;天然地震重力测量等。 1、区域重力调查可以研究地球深部构造、断裂的展布、研究大地及 、区域重力调查可以研究地球深部构造、断裂的展布、 区域地质构造,划分构造单元,探测、 区域地质构造,划分构造单元,探测、圈定与围岩有明显密度差异的 隐伏岩体或岩层,划分成矿远景区。 隐伏岩体或岩层,划分成矿远景区。 2、能源重力勘探可以在沉积覆盖区快速、经济地圈出对寻找石油、 、能源重力勘探可以在沉积覆盖区快速、经济地圈出对寻找石油、 天然气或煤有远景的盆地; 天然气或煤有远景的盆地;在圈定的盆地内研究沉积层的厚度及内部 构造,寻找有利于储存油气或煤的各种局部构造, 构造,寻找有利于储存油气或煤的各种局部构造,条件有利时可以研 如岩性变化、 究非构造油气藏 (如岩性变化、地层的推覆、古潜山及生物礁块储油 如岩性变化 地层的推覆、 构造等) 并直接探测与储油气层有关的低密度体。 构造等 ,并直接探测与储油气层有关的低密度体。
第二节 重力勘探工作方法简介
从观测地球重力场的变化到得到由地下密度分布不 均匀引起的重力异常, 均匀引起的重力异常,需要必要的观测手段及系统的 野外测量和资料整理过程。具体包括:( :(1) 野外测量和资料整理过程。具体包括:( )高精度的 重力测量仪器;( ;(2)野外重力测量;( ;(3) 重力测量仪器;( )野外重力测量;( )根据测量 的重力值计算重力异常。 的重力值计算重力异常。 重力勘探工作的全过程大致可划分成三个阶段: 重力勘探工作的全过程大致可划分成三个阶段:首 三个阶段 先是根据承担的地质任务进行现场踏勘和编写技术设 第二步是进行野外测量,采集有关的各种数据; 计;第二步是进行野外测量,采集有关的各种数据; 最后是对实测数据进行必须的处理和解释、 最后是对实测数据进行必须的处理和解释、编写成果 图及报告。 图及报告。

重力勘探

重力勘探

三、重力勘探方法技术
h
h′ ρ0 =2.67 T
t′
t
ρ1 =3.27
艾里均衡模式示意图 The sketch4公里 h=3公里
海面 h ′=5公里
D ρ0 =2.67 ρ=2.57 ρ=2.59 ρ=2.76
补偿深度
普拉特均衡模式示意图 The sketch of Pratt model
剩余异常特征;综合地质背景资料。 ④密度界面的求取
密度界面计算采用Parker法、三维密度多界面反演 法等计算密度界面。 采用二度半人机联合解释方法正演计算剖面。用剖 面所计算的各密度界面深度值,综合有关资料,勾绘 各密度界面埋深图。
三、重力勘探方法技术
5、高精度重力测量所解决的石油地质问题
① 在盆地的分析和区带勘探阶段, 解决祥查区选择问题;
重力场的分离
局部重力异常识别使用的主要图件有 ⑴布格重力异常图 ⑵剩余重力异常图 ⑶重力垂向二次导数异常图 ⑷参考图件地质图。 局部重力异常的识别原则是: 在不同方法的数据处理图件上, 异常现象清晰,异常形态、位置、 范围基本近似并能形成独立封闭的异 常,而且在布格重力异常图上能找到 相应的异常现象。
定远县
3600
桑涧子
池河
57
双桥集
长丰县 七里塘
窑口集
朱家集
曹庵
90

47
建设乡
朱湾
红桥
68
岱山乡
仁和
90
九子集
耿巷集
高塘
老人仓
下马铺
堰口集
D 80 老庙集
江黄城

瓦埠镇 湖
向82东乡
新兴
永丰
杜85 集
吴家圩 防修乡

重力勘探在地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重力勘探在地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重力勘探在地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地质构造研究是地球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而重力勘探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地球物理勘探手段,被广泛运用于地质构造研究中。

本文将介绍重力勘探在地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并重点讨论其原理和方法。

一、重力勘探原理重力勘探是利用地球引力场的变化来推断地下构造和密度分布的一种方法。

根据牛顿引力定律,两个物体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地球的密度是不均匀分布的,不同密度的岩石和矿石会对重力场产生微小的扰动。

通过测量地球引力场的变化,可以推断地下构造和岩石密度的分布情况。

二、重力勘探方法重力勘探主要通过测量地表上某一固定点的重力值来研究地下结构。

常见的重力测量仪器是重力仪,它可以测量地表上某一点的重力值,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进行记录。

重力异常是指真实重力场与基准重力场之间的差异,通过分析重力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推断地下构造的变化。

三、1. 地壳运动研究地壳运动是指地壳的变形与演化过程,在地质构造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重力测量可以提供地壳变形的定量信息,通过长期连续的重力观测,可以监测地壳垂直变形的趋势。

通过分析重力场的变化,可以揭示地震活动、火山活动等地质构造运动的特征和规律。

2. 岩石构造研究不同岩石的密度各异,而重力测量可以提供岩石密度的信息。

通过测量岩石的重力异常,可以推断不同岩石体之间的界面位置和形态,进而揭示出地下岩石的空间分布和变形。

这对地质学家探索岩石成因、岩浆作用等问题具有重要帮助。

3. 地质构造探测地质构造是地球上各类地质现象的总称,包括褶皱、断层、断裂等。

重力勘探可以通过测量重力场的异常变化,探测地下的褶皱、断层等构造的存在和分布。

通过与其他地球物理测量数据相结合,可以更全面地研究地质构造现象及其对应的地质事件。

四、重力勘探的局限性和挑战虽然重力勘探在地质构造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挑战。

首先,重力测量所得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噪声和误差,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校正,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 第五章 重力资料的解释 经过各种校正的重力观测数据在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之后、便是局部重力异常(剩余重力异常),它单一地反映了研究对象产生的重力异常场,通过对重力异常场特征的分析,研究引起异常的地质原因,就是重力异常的解释问题。

定性解释主要是推断引起异常的地质原因,确定异常源的

形态、范围、大致埋藏深度。 定量解释是在定性解释的基础上,对异常源的深度、大小、产状等进行定量计算。

§5.1 重力异常解释的基本概念 重力观测资料 校正、处理→局部异常:单一反映研究对象产生的异常。

一、数学物理解释与地质解释 1、数学物理解释 根据异常分布特征和工区的地球物理条件来确定异常质量的形状、大小、埋深和在地面上的投影位置。有条件时进一步确定异常质量的产状要素、剩余质量等。

2、地质解释 结合工区的地质条件和特点,对质量异常作出地质上的判断。→→说明引起异常的地质原因和对异常作出地质结论。

二、正问题与反问题 为了正确地进行解释推断,就必须了解重力异常与各种地质因素(异常场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数量关系。 5-2

1、正问题 根据已知异常源(地质体)的形状、大小、深度、产状和物性,用数学物理方法研究它引起重力异常的分布规律、幅度大小和形态特征等,称为重力异常的正演问题,简称正问题。 解正演问题,一般都把自然界中某些地质休简化为简单几何形体(例如把等轴状的地质体近似地抽象成球休,垂直断层近似为垂直台阶等),这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当地质体的形状和密度分布比较复杂时,技照场的叠加原理,可把它划分成若干简单形态的地质体,然后计算每一部分的重力异常并把它们累加起来,这样简单几何形体的正演问题也就成了复杂形体正演问题的基础。此外,还往往把密度大致均匀的介质宏观上作为均匀介质来研究。由上述可见,当用某种简单形体的物理模型来代替真实的地质体时,总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只不过这种误差不致于影响对重力勘探的要求。

2、反问题 根据重力异常的形态、幅度大小和分布规律等特征,来确定异常源的形状、大小,位置和产状等参数,称为重力异常的反演问题,简称反问题。 目前使用的方法较多,如特征点法,切线法、选择法等。

三、重力反问题的多解性 1、场的等效性:如果不改变包含在引力等位面内物质的总质量,而重新分布其密度,只要使原来的等位面保持形状大小不变,则密度的重新分布与这一等位面和等位面外引力场的分布无关。(不同的物质密度和质量分布可能引起相同的异常场。) 5-3

例如,一个球形矿体,在地表引起的异常决定于它的剩余质量和观测点到球体中心的距离,进行反演计算,不能单独确定它的深度和密度值,从数学上讲,如果保持其剩余质量不变,中心深度也不变.则球体的剩余密度和半径大小可有无穷多个值,但它们产生的异常都是相同的。 2、观测数据总是离散的、有限的:重力测量只能观测到地表的异常值,而不是全部空间的场值;根据片面的场的分布,往往也不能唯一地确定场源的分布情况。 3、实测异常总是包含一定误差。小误差→模型参数大变化。

因此,有必要研究工作地区的地质资料、岩石的密度资料,以及掌握地质规律,从而减少多解性带来的困难。通过对各种资料的综合分析,解反演问题时就可以附加—些条件,以便对反问题的解有某些限制。例如球体的例子,如果密度值确定了,则其半径大小就可以得到唯一解。在有条件的地方,选择有代表性的异常, 5-4

可进行钻探工作加以验证,以提高全区解释的质量。 四、解正演问题的基本公式 地下各种密度异常体在其质量分布区之外引起的重力异常(包括导数异常),都是根据相应的积分公式计算的。在计算中,一般取地面直角坐标系,把地面当成水平面,x轴和y轴位于该平面内,z轴垂直向下,于是地球内部任一密度异常体(如图)

在其外部空间一点A(x,y,z)的引力位为 dVrGrdmGVVV

(1)

式中 dm—密度异常体内部的剩余质量元,dVdm,其坐标为,,; dV—质量元的体积,ddddV;



—剩余密度,把它视为常数;

r—观测点zyxA,,到dm的距离, 5-5

21222zyxr

式(1)在积分号下对被积函数沿z方向求偏导数,即得到该密度异常体在P点产生的重力异常为 



Vzyx

dddzGzVg23222

 (2)

g跟不同坐标方向求偏导数,还可以得到重力位的高阶导数异常的基本公式。

将式(2)对积分,积分区间由到,便可得到沿y轴方向无限延伸的二度体异常的正演公式,即 

ddzxZGg222

(3)

该积分在二度体的整个横截面S上进行。

§5.2 简单规则形体的正、反问题 粗略估计或准确计算地质体的产状要素时,一些规则形体总是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不仅自然界许多地质体可近似作为规则形体看待,而且任何复杂形体部可以分解为许多不同大小的规则形体。 为了简化讨论,我们假设形体孤立存在、密度均匀、地形平坦、所取剖面皆为中心,对于三维体,是指通过其几何中心的剖面,对于二维体,是指垂直于面。所谓中心剖面走向的横剖面。

一、球体(点质量) 自然界中一些等轴状地质体,例如盐丘、矿巢等,都可以近似当作球体来研究。 5-6

ox

zDP(x,0)h

若球的密度大于围岩密度0,则剩余质量M将引起正异常 033

4RM

密度均匀分布的球体可作为剩余质量集中于球心的质点看待,球体在地面某点P产生的附加引力为

2222DyxMGrMGE

 (1)

式中r为P点到球心的距离,E的方向由P指向球心。 如将P点选在x轴上,则y=0,代人(1)式.有

22

DxMGE

 (2)

设E与z轴的夹角为,则有

2/322)(cosDxMDGEg

 (3)

分析: 1)当x=0时,g求得最大值 ..1067.6222maxugDMDMGg M(吨) D(米)

2)当x→∝时,0g 5-7

球体重力异常剖面曲线是一条以纵轴为对称的曲线。 重力异常等值线平面图,该等值线图由一系列以球心在地面的投影为中心、疏密不等的同心圆组成。在球心附近分布较稀,向外变密,然后又变稀。

3)半幅值点横坐标 Dx766.02/1 (4)

4)当M不变时,埋深D增加,g异常迅速衰减,曲线变缓。

5)导数 5-8

2/522)(3DxxDGMVxz



2/52222)(2DxxDGMVzz



2/72222)(323DxxDGMDVzzz

 5-9 二、水平圆柱体 自然界中横截面接近圆形的扁豆状矿体、长轴状背斜、向斜等,都可以当作水平圆柱体看待。沿走向无限延伸的水平圆柱体可视为剩余质显全部集中于其轴线的均匀物质线,无限长水平物质线可视为无穷多个质点(即球体,图中单个圆柱体元相当于一个球体)沿其走向排列而其重力异常应为所有质点的重力异常之和。

ox

zDP(x,0)h

剩余线密度SRDxDGg2222 5-10

222)(4DxxDGVxz



22222)(2DxxDGVzz



32222)(34DxxDDGVzzz



1)当x=0时 5-11

..103.1322maxugDDGg (吨/米) h(米)

2)当x→∝时,0g

重力异常剖面曲线是一条以纵轴为对称的曲线。但在平面图上,g异常等位线是一系列与圆柱体轴向平行而且疏密不一的直线。 3)半幅值点横坐标 Dx2/1 (4)

4)当不变时,埋深D增加,g异常曲线变缓。

三、垂直台阶 断层或不同岩层的接触带都可以作为台阶处理。台阶相当于定向无限延伸的一个无限物质层。

HhxddGg220)(2







hxhHxHhxHxxhHG1-12222tg2tg2l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