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数据处理过程
重力固体潮计算

重力固体潮计算赵卫东(河北省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邯郸056001)摘要重力固体潮改正,是重力数据处理的首要步骤,本文就《重力调查技术规范(1:50000)》(DZ/T0004—2015)中的计算方法,进行解读,详细说明计算过程+正重力固体潮改正是重力测量各项改正中计算较复杂的改正之一,重力测量的原始数据首先进行的就是固体潮改正,只有进行了固体潮改正,才能保证重力测量的精度+能够自行计算固体潮,是基础技术水平的体现。
1月球和太阳对地球上某一点作用值之和即为重力固体潮的理论值+《重力调查技术规范(1:50000"$!DZ/T0004—2015"正式如下:#e b=——3!)—(1.1) G!)=—165.17F($)•(c8/r8)3•(cos2Z8—1/3)―1.3772($)i(c8/r8)4•cosZ”(5cos2Z8―3)—76.087($)•(c s/r s)3i(cos2Z s―1/3)(1.2) #c=—4.83+15.33si=$—1.59sin"$1.3)F($)=0.998327+0.00167c o s(2$)(1.4)式中(葩一固体潮改正值,以上述公式计算的结果,#g*单位为-gal;九一潮汐因子,取1.16;f—地心至月心的平均距离;r m—月心至地心的距离,c m/r m为比值,无;c s—地心至日心的平均距离;r s—日心至地心的距离,cs/rs为比值,无量纲;Z m—月亮对测点的地心天顶距;Z/—太阳对测点的地心天顶距;2—测点纬度;2'—测点地心纬度+从以上公式分析,固体潮#,是测点的位置与时间的函数,测点的位置与观测时间是已知的,式(1.3)、(1.4)可以计算,测点地心纬度与纬度的关系,后面公式(3.5)给出,现在需要确定的是:Cm/rm、c s/r s%osZ m%osZ s,这四个参数。
2天文数据的计算2.观测时刻的儒略世纪数TT=[?0—2415020+(―1)/24./365252.1式中:T。
重力加速度测量实验的详细步骤与注意事项

重力加速度测量实验的详细步骤与注意事项重力加速度是地球上所有物体受到的向下的加速度,对物体的下落速度和特定的运动学实验来说至关重要。
进行重力加速度测量实验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基本物理规律,同时也是学习科学实验和数据处理技巧的绝佳机会。
本文将介绍重力加速度测量实验的详细步骤与注意事项。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测量自由落体的下落时间和距离,计算重力加速度的精确值,并探究重力加速度是否与其所作用物体的质量有关。
二、实验器材1. 一支光滑的竖直直尺2. 一枚小球3. 一台计时器4. 一块纸板5. 一台电子秤三、实验步骤1. 设置实验环境将计时器保持在竖直直尺的底部,并确保其位置固定。
将纸板放在竖直直尺的顶部,作为小球下落的起点。
2. 准备实验数据使用电子秤测量小球的质量,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确保质量数据的准确性。
3. 实验测量a. 将小球从纸板上释放,启动计时器记录下落所用的时间t1。
b. 重复操作3次,记录每次的下落时间。
c. 记录小球下落的距离h1。
可以使用直尺测量竖直直尺的高度,或者利用数值尺等测量工具来准确测量。
4. 数据处理a. 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平均值。
加速度g可通过公式g=2h1/(t1^2)计算得出。
b. 计算测量数据的标准差,以评估测量值的精确性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5. 分析与讨论a. 比较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值和已知的标准重力加速度9.8 m/s^2的差异。
探究差异的原因。
b. 讨论小球的质量在实验过程中对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值是否产生影响。
四、注意事项1. 实验环境应该避免风力和其他干扰因素,确保实验过程的准确性。
2. 在进行实验测量时,要保证小球的下落路径是垂直的,以避免测得的数值偏差。
3. 在计算重力加速度时,取多次实验测得的数据的平均值,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4. 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尽量使用更为精确的仪器,如数值尺,以减小误差的存在。
5. 在进行测量之前,检查并校准计时器以确保其精确度。
重力数据处理与初步解释的基本流程

重力数据处理与初步解释的基本流程## Gravity data processing and preliminary interpretation workflow.Gravity data is a valuable tool for studying theEarth's interior. It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density variations within the Earth, which can provide information about th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the Earth's crust, mantle, and core.The processing of gravity data is a complex processthat involves several steps. The first step is to remove the effects of the Earth's normal gravity field. This is done by using a reference field, which is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Earth's gravity field that has been calculated from a global gravity survey. The second step is to remove the effects of the topography. This is done by using a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which is a digit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Earth's surface. The third step is to correct for the effects of the atmosphere. This is done byusing a model of the atmosphere's density and temperature.Once the data has been processed, it can be interpreted to determine the density variations within the Earth. This is done by using a variety of techniques, including forward and inverse modelling. Forward modelling involves creating a model of the Earth's interior and then calculating the gravity field that would be produced by that model. Inverse modelling involves using the measured gravity field to determine the density variations within the Earth.The interpretation of gravity data can be used to gain a variety of information about the Earth's interior. For example, gravity data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thickness of the Earth's crust, the density variations within the mantle,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Earth's core. Gravity data can also be used to identify geological features such as faults, folds, and basins.## 重力数据处理与初步解释的基本流程。
重力数据处理解释方法

2. 简单规则形体的异常特征及应用 ●Wzz异常及特征应用
2. 简单规则形体的异常特征及应用 ●Wzz异常及特征应用
2. 简单规则形体的异常特征及应用
2)水平圆柱体的重力异常及特征应用
2. 简单规则形体的异常特征及应用
2)水平圆柱体的重力异常及特征应用
2. 简单规则形体的异常特征及应用
2)水平圆柱体的重力异常及特征应用
3. 重力资料高次导数的计算与应用 2)高次导数的计算
3. 重力资料高次导数的计算与应用
2)高次导数的计算
3. 重力资料高次导数的计算与应用 2)高次导数的计算
3. 重力资料高次导数的计算与应用 2)高次导数的计算
3. 重力资料高次导数的计算与应用 2)高次导数的计算
3. 重力资料高次导数的计算与应用 2)高次导数的计算
第三节 正常重力和重力异常
四、重力异常的例子
Rotational Fault
2. 简单规则形体的异常特征及应用 1)球形体的重力异常及特征应用
2. 简单规则形体的异常特征及应用 1)球形体的重力异常及特征应用
2. 简单规则形体的异常特征及应用 1)球形体的重力异常及特征应用
2. 简单规则形体的异常特征及应用 1)球形体的重力异常及特征应用
2. 简单规则形体的异常特征及应用 1)球形体的重力异常及特征应用
异常体分开,压制区域性异常
3. 重力资料高次导数的计算与应用
3. 重力资料高次导数的计算与应用
3. 重力资料高次导数的计算与应用
3. 重力资料高次导数的计算与应用
3. 重力资料高次导数的计算与应用 2)高次导数的计算
3. 重力资料高次导数的计算与应用 2)高次导数的计算
3. 重力资料高次导数的计算与应用 2)高次导数的计算
重力异常数据处理新法

重力异常数据处理新法重力异常数据处理新法重力异常数据处理是地球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它通过测量地球表面的重力场变化,揭示地球内部的结构与成分的分布情况。
在传统的重力异常数据处理方法中,常使用傅立叶变换来分析频谱特征,但该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新方法的重力异常数据处理流程。
第一步:数据收集与预处理在进行重力异常数据处理之前,首先需要收集相应的数据。
一般可以通过重力测量仪器在不同地点进行重力场的测量。
然后,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噪声、校正测量误差等。
这可以通过滤波、平滑等方法来实现。
第二步:建立重力异常模型在重力异常数据处理中,需要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描述地球内部的结构与成分。
常见的模型包括均匀球模型、层状模型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型,并进行参数估计。
第三步:重力异常数据反演通过建立的重力异常模型,可以进行重力异常数据的反演。
反演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是最小二乘法。
该方法通过最小化观测数据与模型计算值之间的差异,调整模型参数,使其逼近真实的地球重力场分布。
第四步:模型验证与优化反演得到的重力异常模型需要进行验证与优化。
可以通过与其他地球物理数据进行比较,如地震数据、磁力数据等,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若存在差异,可以进行进一步优化调整,直至获得较为准确的重力异常模型。
第五步:结果解释与应用最后,根据得到的重力异常模型,可以对地球内部结构与成分进行解释与应用。
例如,可以利用重力异常数据揭示地下矿产资源分布情况、构造活动的特征等。
这对地质勘探、资源开发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基于新方法的重力异常数据处理流程包括数据收集与预处理、建立重力异常模型、重力异常数据反演、模型验证与优化以及结果解释与应用等关键步骤。
通过这一流程,可以更准确地揭示地球内部的结构与成分分布情况,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重力资料处理与分析

异常检测
通过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方法 ,检测重力数据中的异常值, 识别潜在的地质构造和矿产资 源。
模型拟合
利用地球重力模型和地球物理 理论,对重力数据进行模型拟 合,推算地球内部结构和地球
参数。
数据应用技术
地质勘探
利用重力资料分析地壳结构、地质构造和矿 产资源分布,为地质勘探提供依据。
导航定位
利用重力资料辅助导航定位系统,提高定位 精度和稳定性。
地质解释的方法包括绘制地质剖面图、 制作地质图和进行地质填图等,这些 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地 下地质情况。
资源评估
资源评估是重力资料分析的重要应用之一,它 涉及到对地下矿产资源的评估和预测。
资源评估的方法包括绘制资源量图、进行矿产 资源量估算和进行成矿预测等,这些方法可以 帮助研究人员了解矿产资源的分布和规模。
重力资料处理与分析
目录
• 重力资料处理 • 重力资料分析 • 重力资料应用 • 重力资料处理与分析技术 • 重力资料处理与分析的挑战与展望
01 重力资料处理
数据采集
野外测量
通过重力测量仪器在野外实地测量,获取原始重 力数据。
精度要求
保证测量精度,减少误差,确保数据可靠性。
测量环境
考虑地形、气候等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地球科学研究
通过重力资料分析地球重力场变化,研究地 球内部结构和地球动力学过程。
灾害预警
通过分析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发生前的重 力变化,预警和防范地质灾害。
05 重力资料处理与分析的挑 战与展望
面临的挑战
数据量庞大
重力资料数据量庞大,需要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存储技 术来应对。
精度要求高
重力资料分析需要高精度测量和计算,以满足地质勘 探和地球科学研究的需求。
重力梯度数据处理与解释方法研究

重力梯度数据处理与解释方法研究重力梯度数据是探地物理学中的一种重要数据类型,它可以提供地下物质分布的信息。
在地质勘探、矿产资源评价和地震活动研究等领域,重力梯度数据的处理与解释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重力梯度数据的处理流程以及常用的解释方法。
一、重力梯度数据处理流程重力梯度数据的处理流程主要包括数据获取、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和数据解释几个步骤。
1. 数据获取:重力梯度数据通常通过测量仪器获取,这些仪器可以记录不同位置上的重力梯度数值。
常用的重力梯度数据采集方法包括飞行测量、航船测量和陆地测量等。
2. 数据预处理:在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处理前,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
这包括数据的滤波、去噪和校正等步骤,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3. 特征提取:在对重力梯度数据进行处理前,需要提取出其中的有效信息。
传统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Hilbert-Huang变换、小波变换和傅里叶变换等。
4. 数据解释:在完成特征提取后,可以进行重力梯度数据的解释。
这包括地形解释、物性解释和异常体解释等。
地形解释可以通过重力梯度数据反演地表形态特征,物性解释可以识别地下物质的类型和性质,异常体解释可以定位地下的异常体。
二、常用的重力梯度数据解释方法1. 梯度异常推断法:梯度异常推断法是利用重力梯度场的空间变化特征来反演地下构造的方法。
通过对梯度异常场进行处理和解释,可以获得地下构造的类型和分布情况。
2. 数据反演法:数据反演法是通过建立地下模型与观测数据之间的关系来反演地下构造的方法。
常用的数据反演方法包括正演模拟、反演优化和参数反演等。
3. 特征分析法:特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重力梯度数据的特征来解释地下构造的方法。
这包括特征提取、特征分析和特征匹配等步骤,可以提供地下构造的定量信息。
4. 专家系统方法:专家系统方法是利用专家经验和知识来解释重力梯度数据的方法。
通过建立专家系统的规则和知识库,可以从重力梯度数据中提取出地下构造的信息。
重力测量野外数据处理软件设计与应用

4 软 件初 始 化 设 置
41 软件 使用条 件 .
A A B
B
该 系统 级 软件 只适用 于 G 型拉 科斯 特 重 力 仪 ,工作 条件 是相对 重力 联测 。
42 软件 运前 的准备 .
m m 9 9
由于测 量 时 使 用 的仪 器 和 测 点参 数 等 的不 同 ,所 以在应 用 前 需对 程 序 的一些 基 本 参 数 重 新设 置 ,主要 改动 的语 句如下 :
式中:
() 1
式 中 G 为 J 重力 值 ,G 为 i 重力 值 ; I 点 i 点
G _ 为返 程 j 重 力 值 ,G 点 。 为返 程 i 重力 点
值。
G为相应 仪器 读数 的重 力值 ;
F 为 仪 器读 数 每 10个 分 划 间 隔 的整 数 所 0
对 应 的重 力值 ; R为仪器 读数 ;
( )具 备 MS D S中文 操 作 系统 平 台 ,采 2 —O
收 稿 1 期 :2 1 — 2 0 3 001—5 修 订 日期 :2 1 - 2 1 0 10 - 2
将 仪 器 的 观测 值 转 换 成 重力 值 ,采 用 直 接
换 算 法 ,根据 地震 研 究 所 给定 的仪 器 格 值 表将 仪 器读 数换 算为 相应 的重 力值 。
3 0
4 0
18 00
使 J ( )和 w ( N N)中 的 N 为最 大点 号 数
改 变 循 环 使其 在 测 点 范 围内
测 区 的 潮 汐 因子
17 15 16 25 17 22
仪 器 格值 范 围 第 一 台仪 器号 第 二 台仪 器号
行 了多 次 重 复试 验 和 调整 ,运 算 结 果完 全 达 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处理与异常推断解释
一、数据处理方法的选择
实测的重力异常是地下由浅至深各类地质体的物性差异在地面综合叠加效
应,其中包括界面起伏,岩性不均匀等诸多地质因素在内。
为了从实测异常中提取和强化有用信息,压抑干扰噪声,提高重力勘探综合地质解释的能力,故需对
实测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和综合分析。
1、数据处理目的
通过不同的数据处理手段,达到突出区域重力场信息、突出与强化断裂带异常信息、突出局部重力异常信息,有效地克服或压制不同干扰异常。
顺利达到完成区域重力场特征分析、提取剩余异常、断裂构造划分与分析,圈定钾矿成矿有利部位等地质任务。
2、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推广的多元信息处理系统软件—GeoExpl及中国地质大学MAG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的目的是在消除各类误差的基础上从叠加场中分离或突出某些目标物的场,并使其信息形式(或信息结构)更易于识别和定量解释。
常用的处理方法有:各种滤波、趋势分析、解析延拓(上延和下延)、导数转换(水平和垂直导数)、圆滑(圆环法和窗口法)、多次切割、差值场法、小波多尺度分析法等方法。
(1)、数据网格化
为空间分析模块及其它数据处理提供数据源。
本次采用克里格法,200米×200米,搜索半径1500米。
(2)、异常分离
采用不同滤波因子的正则化滤波、差值场法、小波多尺度分析法、向上延拓等,可分别求取“区域场”和“局部场”,达到异常分离目的。
(3)、延拓处理
向上延拓:压制了浅部小的地质体场的干扰,了解重力异常衰减规律,随着上延高度增加,突出了深部大的地质体的场。
区域场反映了测区深部地质环境和
地质构造特征的差异性,为测区地质构造分区划分提供了重要信息;本次向上延拓自100 m、200 m、500 m、1000 m、2000 m,共5个高度。
向下延拓:利用向下延拓可以分离水平叠加异常。
密度体埋深大,异常显得宽缓。
越接近密度体,异常的范围越接近其边界。
本次向下延拓自100 m、200 m、300m、500 m四个高度。
(4)、水平方向导数及水平总梯度
为了准确划分断裂构造,可求取不同方向的水平方向导数、水平总梯度,以及必要时进行“线性增强”处理。
△gu=(Vxz2+Vyz2)1/2。
其中Vxz是重力异常沿X方向的一阶导数,Vyz是重力异常沿Y方向的一阶导数。
水平总梯度与水平方向导数结合,可以更加准确划分和解释断裂构造。
(5)、垂向导数
垂向导数不仅在局部异常分析中起重要作用,主要突出浅源异常,而且垂向二阶导数的0值区(线)与岩体边界关系密切。
(6)、小波多尺度分析法
把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应用于重磁测资料处理,野外观测值ΔG经一阶小
波分解,得到局部场ΔG
局1和区域场ΔG
区1
,把ΔG
区1
作二阶小波分解得ΔG
局2
到和ΔG
区2,再把ΔG
区2
作三阶小波分解可得ΔG
局3
和ΔG
区3
,…,还可以继续分
解下。
分解阶数视异常的特征和地质情况来决定,解释时赋于小波逼近部分和各阶的细节明确的地质意义。
根据小波多辩分析的原理,及小波细节的微分特征,实现对位场的多尺度分解及断裂分析。
根据本次1:2.5万重力调查工作的目的任务,重点在于提取可靠的局部重力低值异常,因此,在异常分离上采用多方法进行处理,对比选择抗干扰能力强的方法提取弱局部重力异常。
二、重力异常定性解释
重力异常的解释必需以地层岩石物性资料为基础,注重平面与剖面相结合,定性解释与定量解释相结合,正演与反演相结合。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不断实践—认识—再实践的反复过程。
同样,对重力资料的处理解释亦是如
此,需要对成果进行不断修正和完善,多次反馈,以便获得一个合理的解释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