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与创造ppt课件

4
4 收敛思维和发散思维 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律解决
问题。 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众多的信息。
5
5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6
(二)思维的特征 1.概括性 2.间接性 3.时代性 4.思维与语言
7
二、创造性思维的概念
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 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 和思维方式。
发明创造的负面影响
35
二、创造学及其研究内容
创造学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新兴的一 门以人类创造活动、创造过程、创造成果、 创造环境、创造者人格、创造力及人类实践 经验等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36
核心是对创造力开发的研究。 宗旨是开发人类的创造力、培养创造性人才 研究与实践的两个层次: 一是理论研究 二是开发研究 两大支柱:创造工程学和创造思维学
14
7、综合性 创造就是重新组合。 既是各种知识的相互渗透,相互结合,也是
多种思维形式和方法的综合。
15
8、联动性 善于由此及彼产生连贯的思考,从一类事物
联想到另一类事物,从一个思路到另一个思 路。
16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的理论基础和作 用
一、哲学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二、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三、创新思维的环境与条件
21
3、哲学与创新思维 一方面,创新思维给哲学带来了丰厚的礼物
,使哲学恢复了自己的本意。 Philo爱-sophy智慧
22
另一方面,哲学也给创新思维带来了丰厚礼 物。
首先,哲学给创新思维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 础。
其次,哲学史创意思维开阔了视野,拓展了 领域。
创造性思维原理与创新方法概述(PPT 68页)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能够产生以前没有过的新想法, 达到新的认识水平的思维。
我们可以把创造性思维简单地理解为新想法。
综述:就形式而言,创造性思维是某种思维基本形式 的有效展开或多种思维基本形式的有效综合,而且往 往以后一种情况为主。
钱学森指出“实际上的每一个思维活动过程都不会是 单纯一种思维在起作用,往往是两种甚至是三种先后 交错在起作用。比如人的创造思维过程就决不是单纯 的抽象(逻辑)思维,总要有点形象(直感思维),甚至要 有灵感(顿悟)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定义
[例] 怎样庆祝元旦?
南京金陵中学学生头脑风暴会的成果:
1、举行联欢会
2、包饺子会餐
3、到郊外旅游
4、慰问老师
5、参加义务劳动
6、为希望工程募捐
7、骑自行车绕城一圈 8、集体冬泳横渡长江
9、到美国去举行篮球友谊赛
10、到月球上去探险
设想1-6的内容都是重复性的非创造性思维
设想7-10的内容均为首次提出创造性思维
(三)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关系
1.发散思维是集中思维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以发散思维为基础,集中思维才能有效地展
开。 2.集中思维是扩散思维的目的。 发散思维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过程; 3.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是开发创造性的有效途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
提出问题---起点 思维发散---探索可能的(并列因素)解决办法 思维集中---选择较佳的(最佳的)因素 如此反复直至解决问题---终点 科学的发明或发现,即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一般不
2、作用:
(1)产生大量设想,提供更多选择机会 (2)摆脱习惯性思维束缚,破除思维定势
2)发散思维的作用 (1)产生大量设想,提供更多地选择机会。 比如: 砖的作用。
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创新思维

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创新思维科学研究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培养创新思维则成为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创新思维,并探讨创新思维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一、理解创新思维的含义创新思维是指能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在科学研究中,创新思维意味着不仅要能够熟练掌握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有能力提出新的观点和理论,解决前人未能解决的问题,并开创新的研究领域。
二、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创新思维的方法1. 多角度思考。
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要能够多角度思考问题。
在科学研究中,问题往往有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而对同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并产生创新的解决方案。
2. 集思广益。
在科学研究中,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与其他科研人员的讨论和合作,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观点,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从而激发出更多的创新思维。
3. 经验总结与思考。
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总结对于培养创新思维非常重要。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思考,及时总结和归纳研究中的问题和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通过反思和改进来提升创新能力。
4. 鼓励尝试与失败。
创新思维需要勇于尝试和接受失败。
在科学研究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和挑战,但是只有敢于尝试并接受失败,才能积累经验、发现问题,并从中汲取教训,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
三、创新思维的重要性1. 推动科学进步。
创新思维是科学进步的源动力。
只有不断提出新的观点和理论,才能推动科学研究的前进,拓宽研究领域,促进科技的发展。
2. 解决复杂问题。
在科学研究中,常常需要解决复杂问题。
而创新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和理解问题的本质,并通过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来解决这些复杂问题。
3.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创新思维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能够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
4. 提升综合素养。
科学科学研究与创新思维

科学科学研究与创新思维科学,作为一门系统性和创造性的知识体系,需要通过科学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创新思维的引导来不断推动其发展。
科学科学研究与创新思维之间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科学领域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科学科学研究和创新思维的关系,并阐述它们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科学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科学研究的方法是通过一系列系统的步骤和规范的程序来进行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的方法包括观察、假设、实验、分析和总结等环节,具有循序渐进和反复验证的特点。
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科学家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和整理数据,推导和验证假设,最终得出科学结论。
科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从真实世界中获取可靠的科学知识,以进一步推动科学的发展。
二、创新思维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创新思维在科学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创新思维是指对问题的独特、新颖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和解决方法。
科学研究需要科学家通过创新思维,对传统观念和方法进行质疑和超越,以发现新的科学规律和问题的解决方案。
创新思维使科学家能够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提出新的观点和思路,为科学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三、科学科学研究和创新思维的互动关系科学科学研究和创新思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科学研究提供了创新思维的基础和依托,而创新思维则促使科学研究不断进步和发展。
科学研究通过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为创新思维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和实验基础,从而推动了创新思维的发展。
而创新思维则引导科学家思考新的科学问题和解决方案,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四、科学科学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科学科学研究和创新思维在科学发展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科学科学研究的方法确保了科学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使得科学结论更加客观和准确,从而提高了科学研究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科学研究方法确保了科学研究的结果能够在同行评议的过程中得到认可和接受。
其次,创新思维为科学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创新思维推动科学家对传统观念和方法的质疑和突破,引导科学家勇于探索和创造。
论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思维自然辩证法学习札记

第9卷第2期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1年6月V01.9No.2JournalofBeijingInstituteofGraphicCommunicationJun・2001=——=—====——====—=============—================一文章编号:1004—8626(2001)02—0043—04论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思维——自然辩证法学习札记吴松梅,张殿清(北京印刷学院,北京102600)摘要: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创造活动的灵魂和核心。
科学研究需要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科学工作者。
创造性思维是非逻辑方法和逻辑方法的辩证统一。
非逻辑思维形式包括想象、直觉和灵感,在科学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逻辑思维形式包括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类比,是科学思维最基本、最普遍的类型,应当重视逻辑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的作用。
在任何科学创造过程中,两者都是互为补充的。
与生俱来的创造性思维和独创能力是罕见的,往往需要经过后天有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创造性思维;科学研究中图分类号:B804.4文献标识码:A科学研究是创造性的探索活动。
无论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都是探索未知的过程,都是为了解决尚未解决的问题。
可以说,创造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毛泽东曾精辟地指出:“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
因此,人类总得不断的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转引自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三届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在人类不断的创造中实现的。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创造活动的灵魂和核心。
1创造性思维是非逻辑方法和逻辑方法的辩证统一创造性思维是指为了在科学思维中实现创新目的所必须遵循的途径、必须采取的手段和步骤等。
本世纪初以来,许多学者对创造过程进行过探索,提出了不少经验模式。
英国心理学家沃勒在1926年出版的《思考的艺术》一书中提出,任何创造过程一般都要经历四个阶段:(1)创造的准备期。
科研的创新思维

科研的创新思维科学研究是人类探索未知的过程,其核心在于创新思维。
通过创新思维,科研人员能够找到问题的新角度、提出全新的解决方案,从而推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就科研中的创新思维进行探讨。
一、创新思维的定义与重要性创新思维是指能够超越常规思维模式,寻求新颖、独特和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的思维方式。
在科研中,创新思维是实现科学突破和重大发现的关键。
它能帮助科研人员突破传统思维的局限,挖掘问题的潜在因素,并提供前沿的研究方向。
创新思维在科研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科学研究是为了解决问题和改善现状,而创新思维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和革新现有的研究方法和结论,推动科研的深入发展。
其次,创新思维能够挑战传统的研究思路和常识,帮助科研人员避免陷入思维定势,从而找到更准确、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最后,创新思维能够激发科研人员的潜能,提高他们的创造性和研究能力,对于培养一流的科研团队和推动学科进步有着重要作用。
二、创新思维的要素与方法实现创新思维需要具备一定的要素和方法。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方法,供科研人员参考。
1. 多元化思维:多元化思维是指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
科研人员可以尝试从其他学科、不同的领域或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寻找灵感,借鉴他人的经验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2. 反思与质疑:反思与质疑是激发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
科研人员应时刻审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方法,发掘其中的不足和问题,并勇于提出质疑,寻找改进的机会。
3. 小组合作:创新思维常常通过协作和合作得以实现。
科研人员可以与同行、其他学科领域的专家或智库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思考和解决科学难题。
4. 勇于尝试:科研中的创新思维需要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技术。
科研人员应紧跟科学进展,学习新的工具和技术,勇敢地探索和试验,从而提升研究的水平和质量。
三、培养创新思维的策略与措施为了培养和发展科研人员的创新思维,以下是几个策略和措施,供科研机构和个人参考。
1. 鼓励创新:科研机构和导师应鼓励学生和科研人员提出新颖的观点和想法,提供充分的学术自由和创新空间,为他们展示和实现自己的创意创新搭建平台。
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论课件 创新和创造性思维

究,他在该领域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为现代物理的发展做出 了杰出的贡献.1924年11月,德布罗意在博士论文中阐述了
著名的物质波理论,并指出电子的波动性.这一理论为建立
波动力学奠定了坚实基础.由于这一划时代的研究成果,使 他获得192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同时也使他成为第一个以 学位论文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学者。
缺乏自信
1)关注自己的优点 “自信的蔓延效应”。这一效应对提升自信效果很好。
2)与自信的人多接触-----“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自我心理暗示
不断对自己进行正面心理强化,避免对自己进行负面强化。 4)树立自信的外部形象 5)不可谦虚过度
谦虚是必要的,但不可过度,过分贬低自己对自信心的培 养是极为不利的。 6)扬长避短
惠更斯: 光是波
爱因斯坦:光既 有粒子性,又有 波动性。
扩展性综合
1923年德布罗意 根据几何光学中已证明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而推断物质粒子也具有 波粒二象性。他的物质波假说,1927年在电 子单晶衍射实验中得到了证实。
路易斯一维克多·德布罗意(Louls-Victorde Broglie 1892 - 1987 ) 是 法 国 著 名 理 论 物 理 学 家 , 物 质 波 理 论 的 创 立
综合就是创造
综合了生物学— DNA是携带遗传信息的 物质。综合了生物化学 家分析DNA各种成份的 大量材料,特别是综合 了威尔金斯等人的DNA 晶体X射线衍射光谱图 样和实验数据,把DNA 的整体结构完整地再现 出来。
(8)联动性
•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联动性思维。它善于由此及 彼产生连贯的思索,从一类事物联想到另一类 事物,从一个思路到多个思路,由正向到逆向, 从纵向到横向,引起一系列“连贯反应”,体 现出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流畅性,产生奇 妙的效果。
创造性思维及创造.ppt

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等, 是抽象思维中常用的方法。
2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一种表象——意象的运功。 通道实践出感性阶段发展到理性阶段,最 后完成对客观世界的理性的认识。在整个 思维过程中一般不脱离具体的形象。通过 想象、联想、幻想,常伴随着强烈的感情、 鲜明的态度,运用集中概括的办法而进行 的思维。
创造型人才的内在、外在素质与活动特征,大致表现为以 下几方面:
(1)准备并乐于接受新观念、新经验;接受社会变革, 兴趣广泛,强烈好奇;
(2)头脑开通,思路开阔,高度敏感,并富于弹性。对 各种意见与态度均有所理解;
(3)能面对现实,预测未来,注意实践,认真探索,会 有效地利用前人成果去创造;
创造性思维及创造技法
一、创造性思维的一般含义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它既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又能动地反作用于客 观世界。“思维”是人类智力活动的主要表现方 式,是精神、化学、物理、生物现象的混合物。 “思维”通常指两个方面,一指理性认识,即 “思想”;一指理性认识的过程,即“思考”。
5 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或辐射思维。它 不受现有知识和传统观念的局限与束缚, 是沿着不同方向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 去探索的思维形式。往往由此能有新的设 想、新的突破和创见产生。
6.收敛思维
收敛思维亦称集中思维、求同思维或定 向思维。是以某一思考对象为中心,从不 向角度、不同方面将思路指向该对象,以 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的思维形式。
11设问法
设问法可围绕老产品提出各种问题,通
过提问发现原产品设计、制造、营销等环 节中的不足之处,找出需要和应该改进之 点,从而开发出新产品。有“5W2H法”、 “奥斯本设问法”、“阿诺尔特提问法”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