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结构耐久性影响因素分析
浅谈地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意义

开裂 的恶 性循 环[ 6 1
构及其 构件 能在 规定 期 限 内维 持所 需技 术性 能 ( 安 如
全 性 、 用性 ) 适 的能力 。 大量 的混凝 土结 构 由于 各种 原 因没有 达到 预期 的设计 使用 年 限而 提前失 效 , 中有 其 部分 是设 计不 当造 成 的 。 而更 大部 分则 是 源 于混 凝土
与 其他 材 料 不 同 , 混凝 土 材 料 最 为经 济 和 耐 久 。 因此成 为现在 最 为广泛 使用 的建 筑材 料之 一『 然 而 , 1 1 。 由于混凝 土结 构材 料 自身 和使用 环境 的特 点 , 得混 使 凝土 结 构仍不 可避 免地存 在 着耐 久性 的 问题 。 于混 关 凝 土结 构 耐久性 的 含义 , 混凝 土结 构 耐 久性 设 计 与 《 施工 指南 》 中有 着全 面 和准确 的定 义[ 结 构及 其 构件 2 1 :
收 稿 日期 : 0 7 1— 5 2 0 — 0 2
作者简介 : 程学 昌(9 5 ) 男 , 17 一 , 安徽安庆人 , 工程 师 , 硕士 , 现任 广州
市 地 下 铁 道 总公 司 建 设 事 业 总 部 项 目经 理 .从 事 地铁 工 程 项 目管 理 工 作 。
胀, 另一 方 面则 降低 了构 件来自的承载 能力 。当膨胀 应力
极 限值 时 , 引起 该组 分 由高 钙 向低 钙 转 化 , 重新 将 并
持其原 有性 能 的能力 。在 结构设 计 中 。 结构 耐 久性 则 被定 义为在 预定 作用 和 预期 的维修 与使 用条 件 下 , 结
建筑工程的耐久性设计原则

建筑工程的耐久性设计原则建筑工程的耐久性设计原则是指在建造建筑物时,考虑到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恶劣环境和外力作用,采取一系列设计和施工措施,以确保建筑物能够长期使用而不受损坏。
在现代建筑工程中,耐久性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下面就建筑工程的耐久性设计原则进行详细的探讨。
1.材料选择建筑工程的耐久性设计首先需要考虑材料的选择。
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该选择质量优良、耐候性好、抗腐蚀能力强的材料,以保证建筑物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例如,钢结构在抗风压、耐震、自重等方面表现出色,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中;水泥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结构构件中。
2.结构设计耐久性设计中的结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建筑物的结构体系应满足荷载传递、变形限制、地震响应等要求,确保建筑物在恶劣环境下依然稳定可靠。
在结构设计中,应考虑建筑物的整体性、刚度、变形控制等因素,采取有效的结构措施,以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
3.防水设计建筑工程的耐久性设计中,防水设计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常常面临雨水、地下水等水的侵蚀,如果不进行有效的防水设计,将导致建筑物出现漏水、渗水等问题。
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应采用各种防水材料和技术,对建筑物的地下层、屋面、墙体等部位进行细致的防水设计,确保建筑物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
4.维护保养建筑工程的耐久性设计并不仅仅是在建造过程中考虑,还需要在日常的维护保养中加以重视。
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气候、环境、外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物的各种构件可能会出现老化、损坏等问题。
因此,建筑物的定期维护保养是确保其耐久性的重要保障措施,只有加强维护保养,才能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在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耐久性设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通过合理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防水设计和维护保养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确保建筑物能够安全、稳定地长期使用。
地下室砼外墙开裂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地下室砼外墙开裂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一、原因分析:1、地下室墙体薄弱:地下室墙体厚度不够或设计不合理,承受不住地下水的压力,导致墙体开裂。
2、材料影响:使用的混凝土质量不达标,如水泥标号低、砂石质量差等,导致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和抗裂性能不足。
3、施工不当:施工时没有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例如施工缝处理不当、振捣不密实等,导致墙体出现裂缝。
4、环境因素:地下室周围的环境变化,如地下水位上升、地面沉降等,也会导致墙体开裂。
二、预防措施:1、优化设计:在设计地下室墙体时,应考虑地下水的压力和地质条件等因素,合理设计墙体的厚度和强度。
2、提高材料质量:选择优质的水泥、砂石等材料,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抗渗性能。
3、规范施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施工缝处理得当、振捣密实。
4、加强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养护,防止墙体出现裂缝。
5、控制环境因素:在施工前应了解地下水位和地质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地下水位上升和地面沉降等环境因素。
地下室砼外墙开裂的原因有很多,但只要在设计、材料、施工等方面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就可以有效地减少墙体开裂的可能性。
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监测和养护,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确保地下室的安全使用。
地下室外墙裂缝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一、引言随着地下空间的广泛利用,地下室外墙的裂缝问题成为了建筑工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更严重的是,它们可能导致漏水、结构安全等问题。
因此,对地下室外墙裂缝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二、地下室外墙裂缝的原因分析1、温度变化:由于地下室外墙长期处于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其内部温度和外部温度差异较大,导致墙体的热胀冷缩效应。
当温度变化过大时,墙体材料可能产生裂缝。
2、土壤压力:在地下,土壤压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土壤压力可能会使地下室外墙产生裂缝。
特别是在雨水丰富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土壤压力可能增加裂缝的风险。
混凝土的变形,耐久性

第三节混凝土的变形性能混凝土的变形包括非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和荷载作用下的变形。
非荷载作用下变形又包括:化学收缩、塑性收缩、干湿变形、温度变形;荷载作用下变形包括:短期变形和长期变形。
一.混凝土在非荷载作用下的变形1.化学收缩在硬化过程中,由于水泥水化产物的体积小于反应物(水和水泥)的体积,会引起混凝土产生收缩,称为化学收缩。
其收缩量随混凝土龄期的延长而增加,大致与时间的对数成正比。
一般在混凝土成型后40d内收缩量增加较快,以后逐渐趋向稳定。
这种收缩不可恢复,化学收缩值很小,对混凝土结构没有破坏作用,但在混凝土内部可能产生微细裂缝。
2.塑性收缩混凝土成型后尚未凝结硬化时属于塑性阶段,在此阶段往往由于表面失水而产生收缩,称塑性收缩。
新拌混凝土若表面失水速率超过内部水分向表面迁移的速率时,会造成毛细管内部产生负压,因而使浆体中固体粒子间产生一定的引力,便产生了收缩。
如果引力不均匀作用于混凝土表面,则表面将产生裂纹。
预防塑性收缩的方法是降低混凝土表面失水速率、采取防风、降温等措施。
最有效的方法是凝结硬化前保持表面的润湿,如在表面覆盖塑料膜、喷洒养护剂等。
3.干湿变形主要取决于周围环境湿度的变形,表现为干湿缩胀。
干缩对混凝土影响很大,应予以特别注意。
混凝土处于干燥环境时,首先发生毛细管的游离水蒸发,使毛细管内形成负压,随着空气湿度的降低,负压随之增加,产生收缩力,导致混凝土整体收缩。
当毛细管内水蒸发完后,若继续干燥,还会使吸附在胶体颗粒上的水蒸发。
由于分子引力的作用,粒子间距离小,引起胶体收缩,称这种收缩为干燥收缩。
混凝土干缩变形是由表及里逐渐进行的,因而会产生表面收缩大,内部收缩小,导致混凝土表面受到拉力作用。
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
此外,混凝土在干缩过程中,骨料并不产生收缩,因而在骨料与水泥石界面上也会产生微裂纹,裂纹的存在,会对混凝土强度,耐久性产生有害作用。
影响因素有:水泥用量、品种、细度;水灰比;骨料的质量;养护条件。
建筑结构_设计使用年限_的几个问题讨论

381.“设计使用年限”的起源与作用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建设工程的设计文件中开始标注 “设计使用年限”。
这一概念起源于1997年4月1日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第六十条:“建筑物在合理使用寿命内,必须确保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的质量”。
第六十二条关于建筑工程实行质量保修制度的规定:“建筑工程的保修范围应当包括地基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屋面防水工程和其他土建工程,以及电气管线、上下水管线的安装工程,供热、供冷系统工程等项目。
保修的期限应当按照保证建筑物合理寿命年限内正常使用,维护使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确定。
具体的保修范围和最低保修期限由国务院规定。
”根据该法的规定,国务院2000年颁布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以下简称为《条例》),在第四十条中明确规定:“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建设工程最低保修期限为:(一)基础设施工程、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的最低保修期为设计文件规定的该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二)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为5年;(三)供热与供冷系统,为2个采暖期、供冷期;(四)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为2年。
其他项目的保修期限由发包方与承包方约定。
建设工程的保修期,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
”建筑物寿命是指从规划、实施到使用、毁坏的全部时间。
建筑物的合理使用寿命是指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建筑附件、建筑设备等不同类别的使用寿命期。
在《条例》第四十条保修期的具体规定,我们不难看出,建筑附件、建筑设备的保修期限均在3-5年,说明它们的合理使用寿命较短,而基础设施工程、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应由设计文件规定。
因为此类工程结构的使用寿命是其质量得以量化的集中表现,工程结构的实际使用年限或者说设计使用寿命应该是工程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预期目标。
根据《混凝土耐久性设计规范》条文说明,建筑物的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在量值上与建筑物的合理使用年限相同。
沿海地下结构的混凝土腐蚀机理

修 和 重建 的费 用预计 高 达 3 0 ( O o5美
元 ”。 国 外 有 学 者 曾 用 “ 倍 定 律 ” 五 形 象 地 描 述 了 混 凝 土 结 构 耐 久 性 劣 化 所 造 成 的 损 失 。 世 界 各 国 均 面 临 着 日益 严 重 的混 凝 土耐 久性 问题 , 其 中 地 下 结 构 耐 久 性 劣 化 问 题 尤 为
水 化硫 铝 酸 ( C O ・ 1 ・ C 3 a A O 3a
S 3H )是溶 解度 极 小 的盐 类矿 O ・2 O
物 , 由于 它 结 合 了 大 量 水 分 子 ,钙 矾 石 的 体 积约 为原 水 化 铝酸 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25 , . 倍
加 之 它 又是 呈针 状 结 晶 ,在 原 始 含 铝
张 莹 孙 帅
混凝土耐久性能不 良引起的适用性 、安全性问题 已引起广泛 的关注 。针对上部结构耐久性问题 , 国 内外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取得 巨大成就 , 而对地下结构耐久性问题的研究相对比较欠 缺。地下结构 因其服役环境特殊 , 势必将面临 比一般上部结构更为严重的耐久性 问题。本文综合 分析了沿海地下结构所面临的环境及腐蚀机理 , 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中 只 考 虑 了 地 下 结 构 内 部 ( 气 环 大 境 )耐 久 性 劣 化 状 况 , 而 很 少 研 究
成 膨 胀 内 应 力 ,当膨 胀 内 应 力超 过 混
凝 土 的抗 拉 强度 时就 会 导 致混 凝 土 的
土 壤 腐 蚀 网 站 分 别 在 沿 海 地 区 、 酸
性土 壤 地 区和 西部 地 区建 立 了 一批
些典 型 严酷 土 壤 中新 建 一批 重 点实 验站 。通 过分 期 开挖 和分 析 研 究 , 取得 了 宝贵 的 腐蚀 数 据 ,了 解 了重
隧道结构耐久性的预测及评估

数学模型方法预测 的可靠 程度 与模型 的合 理性 以及 材料 与 隧道及 地下工程是人类 利用地下空 间而建造的土木工程 , 是 环境参 数的选取有关 。现 已发 展 了不 同劣 化过程 的模 型用于结 很多模 型也 可 以用 于隧道 衬砌 寿命 的预测 , 这些 人类挑战生存空 间 的一种 重要 方式 。改 革开放 2 0多年来 , 国 构 寿命 的预测 , 我 模型 主要考虑不 同的侵蚀 介质 如化 学侵蚀 、 碳化等 。 的隧道及地下工程快速发展 , 了令世界 瞩 目的成就 。现 在隧 取得
影响结构未来使用寿命的因素。 据已有的经验和相关 的材料 劣化及 钢筋锈蚀 模型 , 预测隧道 衬砌 和将来 的劣化 速率 ; 在根据 隧道的重要性及相关原则确 定衬砌的失效标准后 , 对 在设计基准期 内的安全 系数 的降低情 况。
1 隧道 衬砌 耐久 性 的预测 和评 估方 法
的耐久性时 , 主要 通过 分 析混 凝土 材料 性 能的 变化 对其 做评 应
累, 对使用寿命做 半定 量 的预测 。该 方法几 乎完 全依 赖于经 验 , 价。对钢筋混凝 土隧道衬 砌的 耐久性进 行 预测 时应充分 考虑 混 但也包含一定 的科学推 理。如果 隧道 的环境条件 恶劣 、 用寿命 使 凝 土材料 的劣化对 钢筋锈蚀的影响。 较长或者是遇 到新情 况而又缺乏经验 , 这种 方法 就不可靠 。 对 于已经建成 的隧道 , 耐久性评估是 预测 的基 础。与耐久性
引言
道的设计使用年限一般为 10年 , 0 这就对其 耐久性 提出 了更 高的 2 隧 道衬砌 破坏 标 准的确 定 要求 。对 已建隧道衬砌 的耐久 性作 出评 估及 对拟 建混凝 土衬砌 已建 隧道 衬砌 耐久 性预测 和评 估是 指对 现有 的隧道 通过适 当的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及其控制措施的探讨

性硫酸盐 ,广泛存在 于某些地下水 中,如粘土含 量较 高的土壤 中、海水 中、工业 废料 ( 如矿 渣 、
尾 矿 )所 处 地 区 的地 下 水 中。 化 学 工 业 如 纤 业 、
能提高耐久性 的有效措施。例 如,对 于重要性等 级为一级的混凝土结构 ,其保护层厚 度是重要性
构安全正常使用…。在不 同复杂因素的长期作用
下 ,混凝 土 和 钢筋 材 料 出现 劣 化 而 引 起 其 各 种 性
能逐渐衰减 ,导致混凝土结构及其构件逐渐丧失 承载力而失效 的过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在其
整个服役过程 中起着关键 性的作用 ,结构耐久性
不 足可造 成 非 常 严 重 的后 果 。美 国混 凝 土 工 程 中
[ ]R di e ,R mlzE,G nde .Me osf tdigcr s ni en re oce 2 or uzP a r g e ozl JA z t d o s yn or i nrif cd cnre h r u oo o t
・
5 6・
九 江学院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耐久性 的原因和作用机理进行 了 究,提 出混凝土结构的表面采用保护层 ,预 防钢筋锈蚀 研 的措施 ,改 变结构形 式等其 他措 施 的建议 。
关 键 词 :混凝土 ,结 构 ,耐久性 ,控 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 :T 35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4 94 21)0 —0 一 (3 U7 6 —5 02 2 05 7 5( 4 0)
等级 为二级 的 14倍 ;当混 凝 土表 面采 用 有 效 的 .
制盐、肥皂工业等排 出的污水也含有硫 酸盐。混 凝土冷却塔用水 由于蒸发而产生 的硫酸盐逐渐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结构耐久性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地下结构具有设计标准高、建设周期长、施工困难多、投资额巨大等特点,加上地下空间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被开发将不能恢复到以前的状态,因此地下结构的耐久性对城市的长期建设影响很大。
所以,研究如何降低环境对地下结构的损害,延长地下结构的使用年限,提高地下结构的耐久性,是地下结构施工设计时不可忽视的研究内容。
关键词:耐久性;地下结构;因素分析
引言
地下结构具有设计标准高、建设周期长、施工困难多、投资额巨大等特点,加上地下空间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被开发将不能恢复到以前的状态,因此地下结构的耐久性对城市的长期建设影响很大。
所以,研究如何降低环境对地下结构的损害,延长地下结构的使用年限,提高地下结构的耐久性,是地下结构设计时设计不可忽视的研究内容。
随着对地下空间的不断开发,耐久性下降已是影响地下结构使用重要因素,研究地下结构的耐久性,提出地下结构地耐久性设计措施,对地下结构的使用和后期维护、最大限度地延长其使用年限、发挥其经济效益,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和研究前景。
目前,国内外对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问题在实践和理论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其研究成果还是主要应用在地
面结构和水工结构方面,对于地下结构来说由于其长期埋置于岩体中(同时可伴有地下水) ,耐久性影响因素相对于地面结构更具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目前研究工作也多停留在材料层面上,对结构层次(包括荷载、应力应变、差异沉降、地下水渗流、施工过程等) 的研究还很不够;同时在地下结构耐久性技术规范及标准的制订方面也很欠缺,没有统一的标准,造成目前地下结构耐久性相比地面结构的相对落后。
在考虑影响地下结构的耐久性因素问题时,应从地下结构内在和外在因素出发,做到多因素综合考虑。
根据地下结构材料和赋存环境的损害,主要分析以下因素的影响:①材料内部缺陷的影响(包括碱-集料反应和岩土体的内部缺陷);②应力变化的影响(包括施工、地震、地层沉陷等);③水的影响;④土的影响。
1.材料内部缺陷的影响
地下结构支护的主要材料是混凝土,而混凝土耐久性的下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混凝土材料内部结构的缺陷和损伤。
混凝土材料内部包含粗、细骨料和水泥等固体颗粒物质,游离水和结晶水等液体,以及气孔和缝隙中的气体等所组成的非均质、非同向的三向混合材料。
混凝土内部的孔隙是其施工配制和水泥水化凝固过程的产物。
因此混凝土材料是一种非均匀的多相介质,在构件承载之前,混凝土不同层次的界面及水泥浆本身,已经存在着大量的各种尺度的随机分布裂纹,即初始损伤。
这些初始损伤不仅
在荷载作用下进一步扩展,而且对混凝土破坏起着关键性的控制作用。
这些损伤使混凝土结构具有多孔性和渗透性。
一般而言,因混凝土的密实度差,即内部孔隙率大,则各种液体和气体渗透进入其内部的可能性大,渗透的数量和深度都大,因而将加速混凝土的冻融破坏、碳化反应层更深,增大化学腐蚀,钢筋易生锈,因此,内部原因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原因。
2.应力变化的影响
应力变化主要包括施工荷载变化及水土荷载变化。
由于工程建设施工和环境水土的变化, 地下结构承受荷载相应发生变化, 结
构物各部分的应力状态随之变化,从而导致拉、压区及受弯区或剪应力区的状态和范围都会有所变化。
地下结构的耐久性与混凝土材料的孔隙率(或渗透性) 关系密切, 而其受力状态则能影响材料的渗透性。
不同的应力状态将使混凝土孔隙率发生变化甚至产生裂缝。
在拉应力区, 材料的孔隙率大,渗透性也将明显提高,混凝土易于碳化,氯化物等侵蚀性物质也易于通过受拉区混凝土到达钢筋,
从而引起钢筋锈蚀。
曾有人通过试验证明, 在无筋混凝土试件中(水灰比为0. 47) ,当压应力约为0.7 rup (压应力极限强度) 时,co2气体的有效扩散系数可降低一个数量级; 而当拉应力为0.7 rp (拉应力极限强度) 时, 则将增加1~2 个数量级。
另外,地下水运动及渗流耦合效应规律也将影响到土体及结构的应力应变和耐
久性能。
应变变化主要是周围围岩的不均匀变形和基底的不均匀沉降。
由于地下结构所处的周围岩土体的不均质性(包括固结度、压缩系数等),围岩应力应变的分布不断变化,以及周围动荷载的作用,直接导致结构受力不均,变形非连续,结构不均匀沉降,使结构内的各构件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应力,并可能形成裂缝,这种裂缝在结构的交接处更为明显。
因此,要对结构的不均匀沉降进行控制,监控周围岩土体的变化,避免结构构件之间的相互挤压。
3.水的影响
地下工程大多数都和地表水、地下水接触,这些水都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对地下结构和支护结构产生作用,如果不及时采取防水措施,结构就会渗漏,轻则影响使用,或缩短结构的使用年限,重则淹没毁坏整个地下工程,影响地面建筑和周围环境,因此加强地下结构的防水技术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水对地下结构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水对地下工程支护结构的影响、地下水渗流对地下结构的影响、地下水水位变化对地下结构的影晌。
为了保证地下结构的防水质量,除合理设计地下水的设计水位外,还应从工程位置选择、总平面布置、建筑防水、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
从防水的角度看,地下结构的设计基本要求如下:
避开地质构造比较复杂的地带,如岩石的断裂和破碎带、土层
中的含承压水粉沙层等;选择地势较高的地形,使地下结构的埋置深度既符合使用要求,又处于设计地下水位以上,以简化防水措施;避开地面上容易积水的低洼地形;避开地下水严重污染或地下水的水质对结构有腐蚀作用的地段,同时避开地面上有较强震动的地区。
结构的外形尽量整齐简单,减少凹凸部位;岩石中的地下结构,主要洞室的地面标高应略高于洞口外的地面标高;对与防水的薄弱环节,应从建筑布置上加强防水措施。
在选择结构形式时,应有利于防水构造和防水施工;按照地下水在设计时的静水压力,保证结构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防止裂缝,同时应防止地下水因受水的浮力而丧失稳定时,使防水构造受到破坏;应防止地下结构发生不均匀沉降,避免结构开裂导致防水构造破坏,必要时应设置沉降缝,过长的地下结构如地铁、隧道等应考虑适当设置温度收缩缝。
4.土体的影响
由于地下结构埋置于岩土体中,土体特性对地下结构的耐久性有重要的影响,土在受到竖向附加应力作用后,会产生压缩变形,引起基底沉降。
土体在压力作用下体积减小的特性称为土的压缩性。
土体积减小包括三部分:①土颗粒发生相对位移,土中水及气体从孔隙中被排出,从而使土孔隙体积减小;②土颗粒本身的压缩;
③土中水及封闭气体被压缩。
由于土的压缩,会造成地下水的排出、
结构的不均匀沉降,降低结构的可靠度和使用年限。
土是具有连续孔隙的介质。
土孔隙中的水当有水头差作用时,会发生流动。
上游的水就在水头差的作用下,通过土的孔隙而流向下游,这种现象叫做土的渗透性。
如果地下结构处于水位较低处,上游的水就会向地下结构所在处流动,造成水位变化,影响地下结构的正常使用。
5.结语
地下结构耐久性的影响因素众多,很多因素尚不明确或研究不够,例如岩土体本身相对于混凝土材料的复杂性、屈服准则和本构关系的不定性,而且地下结构的耐久性是随着围岩与支护的相互作用而不断改变,这就造成了地下结构耐久性设计一直滞后于地面结构。
地下结构耐久性影响是一个综合因素影响的过程,本文仅对各自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存在一定的粗糙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