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高原低氧训练对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

高原低氧训练对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高原低氧训练对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在高原地区进行低氧训练的过程中,人体会经历一系列适应性生理变化。
其中,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简称EPO)的分泌被认为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生理反应。
本文将就高原低氧训练对EPO的影响进行探讨,并分析其与红细胞形成的关系。
一、高原低氧训练介绍高原低氧训练是指在高海拔地区进行的一种运动训练方法。
由于高海拔地区氧气含量较低,人体在此环境下进行运动会引起一系列生理适应性变化,其中包括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增加。
二、高原低氧训练与EPO的关系1. EPO的基本认识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由肾脏分泌的激素,它能够刺激骨髓中红细胞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进红细胞的生成。
在高原低氧环境下,由于氧气含量较低,人体为了提供更多的氧气供应,会通过增加红细胞数量来增加氧气的运载能力。
而EPO的分泌正是这一过程的调节因子。
2. 高原低氧训练对EPO的影响研究表明,高原低氧训练可以促使EPO的分泌增加。
低氧环境刺激了肾脏对缺氧的感知,从而导致EPO的合成和分泌增加。
此外,运动本身也能刺激EPO的分泌,高原低氧训练结合了运动和缺氧刺激,因此其对EPO的影响更为明显。
三、高原低氧训练对红细胞生成的影响1. EPO与红细胞生成的关系EPO能够刺激骨髓中红细胞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进而促进红细胞的生成。
因此,高原低氧训练通过增加EPO的分泌,进而刺激红细胞的生成,提高人体的氧气运载能力。
2. 高原低氧训练对红细胞生成的影响机制高原低氧训练通过刺激EPO的分泌来提高红细胞生成的速率。
缺氧环境激活了肾脏的缺氧感知机制,导致EPO的合成和分泌增加。
同时,运动本身也能够刺激EPO的分泌。
因此,在高原低氧训练的双重刺激下,EPO的分泌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而促进红细胞的生成。
四、高原低氧训练的其他影响因素高原低氧训练除了对EPO和红细胞生成有直接的影响外,还可能对其他因素产生影响。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关键词】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组织氧合状态的一种主要决定因素,EPO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EPO-R)而发挥作用,以往认为EPO特异而专一地作用于造血细胞,但目前认识到EPO对其他细胞也有作用,功能性EPO-R除存在于造血系统外,还存在于各种非造血系统,如中枢神经系统(CNS)。
本文对EPO及EPO-R 在CNS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1 EPO和EPO-R的分子结构及其在CNS的分布1.1 EPO和EPO-R的分子结构人类EPO基因定位于7q 11-12 ,含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其序列在哺乳动物种族(人、鼠、猪、绵羊)间有80%~82%同源性。
EPO是一种含唾液酸的酸性糖蛋白,由193个氨基酸序列合成,经过转化其活性蛋白为165个氨基酸,随后被高度糖基化。
天然存在的EPO有α和β两种亚型,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碳水化合物含量不同,而生物学特性和抗原性相同。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是一种通过基因重组DNA技术生产的、含有与天然分离的EPO完全相同氨基酸序列的糖蛋白,生物学活性也相似。
目前已知CNS存在脑源性EPO,其分子量(33kD)较血清EPO(35kD)为小,可能因其唾液酸基较小之故,但作用却比血清EPO为强。
EPO 合成释放受制于多种因素的调节,组织缺氧是主要的刺激因素。
细胞内不贮存EPO,仅在需要时通过增加mRNA的合成而产生。
EPO是一种存活因子,具有抑制细胞凋亡、减少正常细胞丢失的功能,为多种细胞的存活所必需。
EPO必须通过EPO-R才能发挥其功能。
EPO-R基因定位于19p 13.3 ,属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中造血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是一种含508个氨基酸的单链跨膜糖蛋白,其胞浆区中boxl、box2为保守区,为促进有丝分裂与诱导酪氨酸磷酸化配基偶联所必需,胞浆近膜区部分为与JAK2作用所必需。
促红细胞生成素 方法

促红细胞生成素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促红细胞生成素,又称促红素,是一类可以刺激红细胞生成的生长因子。
在人体内,红细胞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细胞,它们主要承担着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功能。
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就是促进骨髓内的造血干细胞向红细胞方向分化发育,从而增加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人体内的红细胞数量会下降,这时候就需要促红细胞生成素来帮助身体恢复正常水平。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种:1. 药物治疗:有些患者因为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贫血,需要通过药物来促进红细胞生成。
常用的促红细胞生成素药物包括: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荷尔蒙、糖皮质激素等。
2. 膳食调理:饮食中含有丰富的铁、蛋白质、叶酸等元素对促进红细胞生成十分重要。
增加这些元素的摄入可以帮助身体更有效地合成红细胞。
注意均衡饮食,避免过量摄入致贫血的食物。
3. 运动锻炼: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红细胞的新陈代谢。
有氧运动特别适合促进红细胞生成,如慢跑、游泳、骑车等。
4. 规律生活: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有利于促进红细胞生成。
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和放松身心对身体健康都有益处。
5. 注意保暖:保持身体温暖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内红细胞生成的功能。
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要注意多穿衣服,避免受凉。
6. 接受医学治疗: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严重贫血、慢性疾病等,可能需要接受医学治疗来促进红细胞生成。
这需要医生的指导和监督,患者要积极配合。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方法各有优劣,具体选用哪种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在选择具体方法前,应该向医生咨询并接受专业建议。
平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饮食,可以有效预防贫血等相关问题的发生。
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增加红细胞数量,改善贫血症状。
使用药物治疗时应遵医嘱,避免药物滥用。
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等,也是促进红细胞生成的重要手段。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慢性贫血患者的疗效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慢性贫血患者的疗效肿瘤相关性慢性贫血(TAC)是一种常见的肿瘤并发症,其特点为血红蛋白(Hb)浓度低于正常范围,并且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
TAC患者往往伴随着疲劳、贫血、进食不良、心悸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TAC的治疗。
本文旨在综述EPO治疗TAC的疗效及安全性。
EPO,俗称造血生长因子,是一种重要的激素,能够促进骨髓内红系祖细胞向成熟的红细胞发展,增加红系细胞的生成及增殖。
临床研究表明,EPO在TAC的治疗中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Hb水平,改善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一项研究表明,使用EPO治疗TAC的患者中,其Hb水平较未治疗组显著升高。
在治疗第12周时,治疗组患者的Hb水平从治疗前的(92.2 ± 12.4)g/L升至(119.9 ± 9.5)g/L,而未治疗组患者的Hb水平只有轻微升高,从治疗前的(90.5 ± 11.2)g/L升至(94.2 ± 9.7)g/L,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此外,治疗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也显著高于未治疗组,表明EPO治疗可显著提高TAC患者的生活质量。
EPO治疗TAC的疗效可能与治疗前Hb水平,治疗剂量和疗程有关。
一项系统综述分析表明,EPO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疗效与治疗前Hb水平相关,治疗前Hb水平低的患者有更高的治疗反应率。
此外,EPO治疗的剂量和疗程也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
低剂量和短疗程EPO治疗可能无法显著提高患者的Hb水平和生活质量。
EPO治疗TAC的安全性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已经发现EPO治疗可能会导致thrombogenic 表型的危险性增加,同时还可能导致癌症的进展速度加快。
因此,在使用EPO治疗TAC时,必须谨慎评估患者的潜在危险因素,并注意监测相关药物的副作用。
尽管存在一些副作用,但EPO仍然是TAC治疗中非常重要的药物之一。
EPO

促红细胞生成素检测1检测目的、原理目的:检测患者体内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含量,辅助临床治疗诊断。
原理:Access EPO 测定是一种双位点酶免法(“夹心法”) 测定。
将样本和包被着小鼠单克隆抗EPO、阻断剂及碱性磷酸酶结合物的顺磁性微粒添加到反应管中。
在反应管内温育完成后,结合在固相上的物质将置于一个磁场内被吸住,而未结合的物质被冲洗除去。
然后,将化学发光底物Lumi-Phos* 530 添加到反应管内,由照度计对反应中所产生的光进行测量。
所产生光的量与样本内EPO 的浓度成正比。
样本内分析物的量由所储存的多点校准曲线来确定。
2方法性能参数不精密度;小于等于10%分析灵敏度:0.6mIU/ml3样本采集及处理1. 血清和血浆( 肝素) 是所推荐使用的样本。
2. 在使用、处理和保存全血样本时,请遵循下列所推荐的方法:• 遵循静脉穿刺所需的常规注意点来采集所有的全血样本。
• 在进行离心操作前需让血清样本完全凝结。
• 总是保持试管塞塞紧试管口。
• 在离心操作完成后的2小时内,将至少500 µL的无细胞样本移入保存用试管内。
完成后,立即将试管口牢牢塞紧。
• 在室温(15 至30°C) 下,将样本保存在塞紧的试管内不得超出8 小时。
• 若在8 小时内无法完成测定,可将样本冷藏保存在2 至8°C环境下。
• 若在24小时内无法完成测定,或样本需要运输,可将样本在-20°C或低于-20°C的环境下冷冻保存。
3. 请勿保存在玻璃试管内。
4. 使用下列准则准备样本:• 在分析前,确保已去除了残余的纤维蛋白和细胞类物质。
• 按采血试管生产商建议的方式进行离心5. 每个实验室需自行判断其所使用的采血试管和血清分离产品的适用性。
会由于生产商的不同以及有时不同的批次而使这些产品存在差异。
6. 冻存样本解冻不超过3 次。
7. 文献中有几篇关于红细胞生成素日间变化的报告。
建议在一天中的稳定时间采集样本,这是很有益的。
epo正常值

epo正常值【原创实用版】目录1.EPO 的含义2.EPO 的正常范围3.EPO 水平的临床意义4.EPO 检测的方法5.EPO 异常的原因6.EPO 异常的治疗方法正文一、EPO 的含义EPO,即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是一种主要由肾脏分泌的糖蛋白激素。
它在人体内起着调控红细胞生成的重要作用,可以促进红细胞的发育和成熟,增加红细胞数量,提高血液携氧能力。
二、EPO 的正常范围正常情况下,成人 EPO 的水平在 8-100 mU/mL之间。
儿童的正常范围可能会略有不同,但总体上,EPO水平因个体差异、年龄、性别等因素而略有波动。
三、EPO 水平的临床意义EPO 水平的检测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EPO 水平的异常,无论是过高还是过低,都可能提示存在某种疾病。
比如,EPO 水平过高可能与肾脏疾病、肿瘤、贫血等原因有关;EPO 水平过低可能与肾衰竭、尿毒症等有关。
四、EPO 检测的方法EPO 的检测方法有多种,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化学发光法、放射免疫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具体选择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和设备条件决定。
五、EPO 异常的原因EPO 异常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肾脏疾病:肾脏是 EPO 的主要产生地,因此,任何影响肾脏功能的疾病,都可能导致 EPO 水平的异常。
2.肿瘤:某些肿瘤,如肺癌、肾癌等,会分泌大量的 EPO,导致 EPO 水平升高。
3.贫血:严重的贫血可能会刺激 EPO 的分泌,导致 EPO 水平升高。
六、EPO 异常的治疗方法EPO 异常的治疗方法主要取决于其异常的原因。
比如,如果是肾脏疾病导致的 EPO 异常,那么治疗肾脏疾病就是首要任务;如果是肿瘤导致的 EPO 异常,那么可能需要进行肿瘤切除或放化疗等。
促红细胞生成素临床应用的进展

促红细胞生成素临床应用的进展1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药理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一种分子量约30~39kD的糖蛋白,为强效的造血生成因子,在0.05~1U/mL时即呈剂量依赖效应。
EPO主要由肾脏的氧感受器受缺氧刺激后产生,由皮质肾单位的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或成纤维细胞合成,也可由肝脏、巨噬细胞、有核红细胞产生,但肾外产生量不足总产生量的10%~15%。
EPO的产生受机体内血容量和氧分压的调节,在失血或低氧的刺激下,EPO水平迅速上升。
EPO活性单一,只作用于骨髓巨核前体细胞,可刺激祖红细胞及早幼红细胞形成成熟的红细胞集落,对红细胞造血过程的调节尚需其他细胞因子(如IL-3、GM-CSF和IL-1等)的协同作用才能完成。
目前关于EPO治疗贫血的机制不清楚,可能的机制有:1)EPO与红细胞干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并激活,使之发展成为成熟的红细胞;2)EPO能够快速启动原癌基因c-myc表达,发挥抗凋亡并维持细胞存活的作用。
EPO并不能直接促进染色体复制和有丝分裂,所以与其说EPO促进了红细胞前体的增殖和分化,不如说是EPO强大的抗凋亡作用,使红系祖细胞得以存活并最终向成熟红细胞分化。
2EPO在肾性贫血中应用的临床价值EPO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细胞因子,是迄今所知作用最单一且安全可靠的升血红蛋白制剂。
对于肾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及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等均有一定疗效。
由于EPO主要由肾小管内皮细胞产生,肾脏疾患引起的贫血是EPO的首选适应证。
目前研究证明,EPO能显著改善肾性贫血患者的生活质量、活动能力、有氧活动水平、性能力和免疫功能。
由于可减少输血次数甚至不输血,使用EPO 后患者输血相关并发症(包括铁负荷过重、血源性感染等)有所减少。
更重要的是,EPO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使左心室肥厚消退,从而有助于尿毒症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因此,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不论是什么年龄、何种种族,均应达到血红蛋白目标浓度。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研究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研究进展XXX(X班 X学院 XX大学 XX 000000)摘要:促红细胞生成素是由肾脏分泌产生的一种特异性糖蛋白,由于其糖蛋白分子结构中特异性的糖链结构能与骨髓红细胞表面的特异性的糖链识别受体结合,促进骨髓红细胞的增殖与成熟。
其最早用来治疗遗传、癌症、慢性肾衰以及其他一些炎症引起的的贫血症,随着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机制与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在神经系统以及血管壁修复、心肌疾病等方面的研究有了新的应用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促红细胞受体(EPOR);生物学活性;信号转导;临床应用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ErythropoietinXxxAbstract:Erythropoietin is produced by the kidneys secrete a specific glycoprotein because of their sugar specificity of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protein, sugar chain structure of the surface of red blood cells with bone marrow-specific sugar chain recognition receptor binding to promote the bone marrow of red blood cells proliferation and maturity。
It used to treat some disease that caursed by genetic, cancer, chronic renal failure and other inflammation caused by anemia. with the mechanism of erythropoietin signal transduction mechanism study of erythropoietin in the nervous system and blood vessel wall repair,so it widely used in many aspect especially in clinical practice.Key words: erythropoietin (EPO); erythropoietin receptor (EPOR); biological activity; signal transduc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调节红细胞产生的必需的细胞因子,在胎儿期主要由肝脏产生,成年肌体主要来源于肾脏,由肾小管及管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与间质细胞合成分泌[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促红细胞生成素——兴奋剂摘要:促红细胞生成素是由肾脏分泌产生的一种特异性糖蛋白,能够促进骨髓红细胞的增殖与成熟。
其最早用来治疗遗传、癌症、慢性肾衰以及其他一些炎症引起的的贫血症,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更新,促红细胞生成素被作为一种兴奋剂逐渐应用于竞技比赛中,造成运动员身体的损伤以及比赛的不公平。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从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起源,解剖,功能及检测几个方面系统的整合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相关知识,为后续读者提供一个较为全面而清晰地学习框架。
关键词:EPO;兴奋剂;运动医学EPO是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的英文简称,自从发现以来被广泛应用于耐力运动项目中。
人体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够促进红细胞生成,明显提高人体的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的含量, 从而提高人体运输氧气的能力,提高人体的最大摄氧量, 所以EPO 与运动尤其是耐力运动关系十分密切。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成功制造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 rhEPO) 后, 有些运动员试图通过服用rhEPO提高运动成绩, 但却忽略了服用rhEPO 的副作用,服用红细胞生成素可以使患肾病贫血的病人增加血流比溶度(即增加血液中红细胞百分比)。
人体缺氧时,此种激素生成增加,并导致红细胞增生。
EPO兴奋剂正是根据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原理人工合成,它能促进肌肉中氧气生成,从而使肌肉更有劲、工作时间更长。
一、EPO历史来源(一)EPO简介促红细胞生成素(EPO,Erythropoietin)也称为红细胞集落形成刺激物(ECSA)和红细胞生成刺激因子(ESF),为哺乳动物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控因子,1948 年Bonsdor 与Jalsvisto 首次发现,并于1977年由Migake从尿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人体内的EPO 为一种糖蛋白激素,大部分是肾脏中的酶样物质红细胞生成酶(Erythrogenin)作用于肝脏所生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Erythropoietinogen)在血浆中转变而成的。
一方面经血液运输到骨髓造血组织,可促进A LA 合成酶的生成。
( r—酮基—8—氨基戊酸) ,促进血红素的合成,血红素生成后迅即与球蛋白结合成为血红蛋白( Hb) ,并释放到血液中,以维持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
另一方面,在肝脏代谢,只有极少量从尿液排出。
影响EPO生成的因素有缺氧、贫血、激素水平、嗜烟习惯、PH值、昼夜节律等。
缺氧是EPO的主要影响因素,急性缺氧1-2小时,循环中EPO即显著升高,同时红细胞血红蛋白也会增加。
雄性激素,甲状腺素,生长激素可加强EPO的分泌,而雌性激素,糖皮质激素则相反。
PH值下降,抑制EPO的分泌,嗜烟习惯者EPO高。
EPO接受两种反馈调节。
机体缺氧时,肾脏反应性地分泌红细胞生成酶,促进EPO 生成,EPO增多一方面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周围血液中红细胞增加,另一方面又反馈性地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使血浆中的EPO水平不致过高。
(二)EPO与运动增加血液的携氧能力是耐力运动员提高运动能力极其有效的一种手段。
相应的方法和药物大致有三种,分别是血液兴奋剂、高原训练法和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法。
1、血液兴奋剂即血液回输与EPO血液回输又称红细胞回授,它是用输血的方法将已作分离处理的浓缩红细胞悬液在冷藏保存一段时间后,再输回到受血者身上,以提高受血者血红蛋白浓度,改善受血者的摄氧能力。
在竞技体育中,多数项目均对参赛者的需氧量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在以耐力为主的竞技项目上。
运动员有氧能力的提高可进一步满足肌肉舒缩对氧的需求量。
肌肉舒缩的直接能源是三磷酸腺苷( ATP) ,而在无氧代谢下,ATP 的生成是非常低下的。
因此,有氧代谢是最为适合产生ATP 的代谢途径。
人机体的氧气输送是以氧合白红蛋白的形式将氧气输送到作功肌产生ATP。
血液回输的意义意味着可人为增加全血中的血红蛋白的含量,这就表明,以血液成份回输的辅助方法可提高人机体的输氧能力。
另言之,如回输500mL 的全血或是275mL 的红细胞悬液,则意味着在已有携氧量的全血中额外又增加了100mL 的氧。
在极限运动时,运动员体内全部血量可每分钟经心脏循环5—6遍。
由于血红蛋白浓度的增加,运动员可获得额外的溶氧量500mLmin。
试验证实,在血液回输调控得当的前提下,可使参赛者在激烈的比赛时每分钟心率有所下降,心输出量增加,乳酸堆积延缓,疲劳产生推后,所获得效果近似于经过高原训练的作用。
血液回输分为异体血和自体血的回输两种,同型血回输是指从同型血的别人或自己身体内抽取一定量的新鲜血液,在赛前较近的一段时间内再输入运动员体内,以达到增加总血容量、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的目的;异体同型输血存在着发生肝炎、细菌感染、血液亚型和其他血型不相配等潜在危险,自体血回输法面临保存血液困难的难题。
2、高原训练①与EPO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调节红细胞生成的激素,其血清浓度随血氧含量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以维持机体在低氧或高氧环境中正常的生理功能,但当它的血氧浓度过高或过低时,会引起红细胞增多或红细胞生成不足。
研究表明,只要血氧浓度下降持续 4 h以上,就会刺激体内EPO合成的数量增加,继之血液中EPO浓度会急剧上升,甚至超过正常基线1000倍以上。
因此各国据此普遍对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以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目前高原训练主要包括高住低练法、间歇性低氧训练法、低压氧仓训练法、呼吸低氧混合气体训练法和模似高原训练场馆等方法。
其中高住低练法( High Live- Low train hypothesis)是由美国学者莱文提出并倡导的一种高原训练方法。
其特点是:让运动员在较高的高度上居住,以充分调动机体适应高地缺氧而挖掘本身的机能潜力;在较低的高度上训练又可达到相当大的训练量和强度。
这种异地住练的结合,可以扬高原训练挖掘潜力之长,又可避免在高原上难提高训练量之短。
它可以促进骨髓干细胞分化为原始红细胞并加速原始红细胞以进化为红细胞,并提早释放网织细胞进入血液循环,使红细胞总体的携氧能力增加;还可以有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
高原训练法的实质是高原训练对人体的影响最主要是通过高原低氧和运动缺氧双重刺激促进体内EPO的分泌。
利用缺氧的环境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产生,从而达到增加红细胞生成的作用,但高原训练法十分麻烦和艰苦。
3、EPO注射EPO注射主要是指将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 注射入人体内。
1985年人类首次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合成了,1989年美国Amgen公司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获得了美国FDA的批准文号,其在临床上应用于慢性血透患者,对肾性贫血和非肾性贫血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但由于rhEPO 可提高最大摄氧量、通气阈、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和力竭时间等,还可使心率下降。
在使用rhEPO 4~ 7天后,rhEPO 已恢复正常水平,应用常规检测的色谱学方法无法查出,通过一般尿检也不易查出,而其功效还可持续①每克血红蛋白的最大氧合量为1.34mL,如充分氧化180g 肝糖的需氧量为192g或为134.4mL 氧气。
假设在海平面状态时,每100mL 血含15g 分子的血红蛋白,这就意味着100mL 全血可输送20mL 的氧,在血红蛋白浓度为16g分子每100mL全血时,可携氧21.44mL,输氧能力的改善则意味着可使更多的A T P 生成。
①上高原后,EPO分泌增加。
1972年Peter报道5名男性运动员进入4300米高原血浆EPO15~39小时达到峰值,4~11天红细胞、血红蛋白显著升高。
四周之久,所以导致rhEPO在运动场上的滥用。
长期注射rhEPO 会对内源性EPO 产生反馈性抑制,剂量越大,抑制效果越明显。
短期影响在于红细胞数量的增多加大了血粘滞度,导致微循环缺氧,心脏负担加重,易出现休克,甚至死亡。
1989年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将rhEPO 等4 种人工合成的肽类激素正式列为违禁药物。
二、EPO的结构与功能(一)EPO的结构EPO是肾脏分泌的一种活性糖蛋白,含165~166个氨基酸残基的肽类激素。
血浆中存在的EPO其肽链是由165个氨基酸组成,在其24、38、83号为点分别为天冬氨酸,糖链以及N糖肽键与天冬酰胺相连-GlcNAC-Asn-X-Thr/Ser,在其肽键165位点的氨基酸以O 糖肽链相连,为-GalNAC-O-Thr/Ser-。
糖链占其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的40%左右,其N肽糖链主要由10-15个单糖单位构成,有一共同核心五糖区域,其余糖链主要以四天线复杂型为主,有部分三天线型与二天线型。
不同的糖链构型使其糖蛋白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四天线复杂性的活性最高,后来发现四天线复杂型与肾脏过滤减少与EPO的归巢有关。
其糖链末端唾液酸残基能被唾液酸酶(又称神经氨酸酶)水解,进而使暴露的半乳糖残基与肝脏内的半乳糖特异性识别受体结合被水解。
根据碳水化合物含量不同,天然存在的EPO 分成两种类型:α型与β型。
α型碳水化合物含量占34%,β型碳水化合物含有26%类。
两种类别在生物学特性、抗原性以及临床效果上均相同。
控制人体EPO产生的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长臂22区,EPO基因的定位使得EPO的大量生产成为可能。
正常人体血浆中EPO 水平相对比较稳定,一般为4*10-3~24*10-3U/ml,在缺氧及贫血时EPO可高达10U/ml。
(二)EPO的功能EPO是肾脏产生的糖蛋白,主要作用于红系祖细胞,促进其增殖与成熟。
在红细胞生成的过程中EPO主要与其它生长因子,如肝细胞生长因子(SCF)、胰岛素生长因子(CIGF-1)共同协同作用于未成熟的红系祖细胞的增殖期与分化期,通过刺激其有丝分裂、激活红细胞特异基因,进而使红细胞大量增殖与分化。
EPO还能特性型阻断红系祖细胞从红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细胞(CFU-E)到早幼红细胞阶段的正常细胞凋亡,促使红系祖细胞的生长与繁殖。
EPO对巨核细胞的生长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实验中单独或与血小板生成素(TPO)一起均可以刺激巨核细胞集落成单位细胞以及胞质裂解形成血小板。
EPO产生受到氧气、多种体液与一些免疫调节的细胞因子等因素影响,其中以机体供氧状况研究最多。
当体液中供氧不足时,就会造成机体氧气分压下降,相应的肾小管间质细胞周围的氧气分压下降造成胞浆中氧化还原状态改变,最终造成EPO合成增加。
Franrey 等用肝细胞癌HepG2进行体外实验时发现:体内缺少过氧化氢酶或者过氧化物酶的患者往往会发现其体内的EPO相应的减少。
EPO的合成亦受到多种体液因素的影响,如:甲状腺素、ACTH、肾上腺皮质激素、催乳素等的影响均会增加机体氧内养的利用进而促使EPO 的合成。
当机体相应的甲状腺功能低下时,造成EPO的生成减少,机体代谢过慢,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消化吸收功能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