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编部编版七年级下第13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精美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精美课件

【代表作】
合作编著《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
编著《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
文学》《负暄琐话》等。
相关介绍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
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
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
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
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之称。
【代表作】 童话集《稻草人》; 长篇小说《倪焕之》;
达标自测
达标自测
4. 下面是“最美教师”颁奖词,请你根据语境, 仿写画线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相同。 三尺讲台,竖起了他们高大的形象,两尺教鞭,挥 洒着他们无悔的人生。加减乘除,算不出他们的奉 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他们用学识与热情打动了学生的心灵,把看似枯燥 的知识绘成了最美的风景。
他是热忱的事业家在编辑部不是做官当老爷而是脚踏实地以身作则放手让青年编辑在实践中锻炼有合理的建议欣然采纳对可用的稿件热诚支持有忽略的地方及时提醒有弄错的地方予以纠正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R·七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表面不动声色,而实际情感真挚,内 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掌握本文以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的详细描述 再现人物全貌的写法。 3.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过人品性及 作文写话的文学主张。
课内精读
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 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 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 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 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 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 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 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 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 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 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 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课件
(忙—芒 深—生 灰—恢 辨—辩 踏—沓)
巩固提升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C ) A.李老师勤勤恳恳,诲人不倦,为教育事业献出了毕生 精力。 B.张叔叔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安定的工作,希望从此可 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 C.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有疑问要不耻下问,老师一定 会耐心解答。 D.教育别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以身作则。
叶圣陶先生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 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等。
忆先生之身影,品先生之形象
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 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 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 一篇文章的标点。
——治学严谨
有事,或无事,到东四八条他家去 看他,告辞,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 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 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 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 ……
• 待人厚: 修改文章 恭送客人 真诚复信
• 律己严: 写文章用写话风格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根据文章内容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得知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 心中罩上“双层的悲哀”。
第二部分:(2)总写叶圣陶先生 品德的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3-5)详写叶圣陶先生在日常 交往中为人宽厚的一面。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语文人教版 七年级下
导入新课
大家都说“见字如见人”,你能从语 文教材封面的“语文”二字,看出写 这两个字的人有什么样的品质吗?
圆润、敦厚,一点也不花哨
知道这是谁写的吗?叶圣陶。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几 件事,了解他的人品。
初读感知
阅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
1、本文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情? 2、作者是怦着一种什么样的情怀来写叶圣 陶先生的? 3、理清课文思路,划分课文层次,并概括 层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理解文章的标题(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理解文章的标题(解析版)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群文阅读小标题,大作用——理解文章的标题本文的标题《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点明了写作的对象和文章内容,使读者一目了然。

【考点解读】标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理解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有助于我们读懂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理解标题的含义及作用,是近几年中考阅读的一个高频考点。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1.联系全文理解标题《××》的含义。

⒉.标题是否能用《××》替换?(或:哪个标题更好?>3.赏析文章标题的妙处。

【技法点拨】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可采用以下方法:1.理解标题的双关义。

有些文章的标题语义双关,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分析。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表层含义是父亲鼓励“我”一步步走下悬崖;深层含义是大目标化成小目标﹐各个击破,取得最后的成功。

⒉.把握标题的象征义。

有些文章的标题具有象征义,要找出本体和象征体之间的共同点进行分析。

3.寻找文章的文眼。

有些文章的标题透露着文章的情感主旨,要围绕文章的主题来分析。

如《秋天的怀念》,题目中的“怀念”就是文眼,透露着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标题常见的作用:1.点明写作的对象,如《邓稼先》《济南的冬天》。

2.点明故事发生的环境或背景,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交代文章主要内容,揭示(暗示)文章中心,如《纪念白求恩孙权劝学》。

4.充当全文的线索,如《散步》。

5.语带双关,如《再塑生命的人》。

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如《窃读记》。

【真题演练】(一)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朱成玉①那时我20岁,却在经历人生的秋天,满目落红,遍地枯草,大有“晚景凄凉”的味道。

在我自己看来,当时的窘境甚至不如隔壁的那个孤寡老人。

②他没有退休金,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

喝酒算是他一天中唯一的一点乐趣吧。

只有在喝点小酒的时候,那院子里才有了点儿活人的气息。

那样的时候,我甚至能听到他哼着一些古老而神秘的曲调。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部编⼈教版语⽂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三事》优秀教案《叶圣陶先⽣⼆三事》教学设计⼀、教材解读:《叶圣陶先⽣⼆三事》这篇课⽂被安排在部编本初中语⽂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课⽂选⾃《读书》1900年第⼀期,有删改。

这篇课⽂是张中⾏回忆叶圣陶的⽂章,是⼀篇写⼈记事的散⽂。

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交往中的⼏件⼩事,表现了叶圣陶严谨⾃律、待⼈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敬仰之情。

《新课标》要求:七年级的学⽣“有⾃⼰的⼼得和体会,能运⽤合作的⽅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同时要求:“有⾃⼰的情感体验并能说出来,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的语⾔,获得有益启⽰。

”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学⽣通过精读和略读领会⽂章主要内容,⼜要引导帮助学⽣进⾏⾃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体会作者在⽂中流露的思想情感,更要善于抓住⽂章中的⼈物形象的特点,⽣发出⾃⼰的体会,获得对⼈⽣有益的启⽰。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对写⼈记事的散⽂不再陌⽣,除了掌握了概述⽂章内容的基本⽅法之外,他们对于⽂章中⼈物特点的写作⼿法也有了⼀定的提升。

这个学段,要求学⽣在继续领会⽂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打开思维,领悟⽂字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借鉴本⽂写法进⾏写⼈记事的记叙⽂写作练习。

所以,在这堂课上,⼀⽅⾯需要深⼊了解课⽂的主旨,另⼀⽅⾯需要重点引导学⽣思考和感悟。

通过这篇⽂章要让学⽣体会到叶圣陶先⽣的精神品质,领会本⽂以⼩见⼤、叙议结合写法的好处,引领学神在学习⼈物美好品德的基础上掌握写⼈写⽂的技巧。

⼆、学情分析七年级第⼆学期的学⽣,在经过半年初中语⽂的学习,在初中现代⽂的学习⽅法层⾯已经有了初步的积累,也渐渐开始有了⾃主合作学习⽅法上的思考。

这个学段的孩⼦具有较强的好奇⼼,价值观也在形成过程中,⼀旦调动起来,课堂效率会⼤⼤提⾼。

本课的出现,对学⽣的做⼈做事都有很多的启发。

所以应该着重打开学⽣的思维,调动学⽣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适当的激励,来让学⽣真正⾼效地参与的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进⽽产⽣⾃⼰的思考和感悟。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秀课件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秀课件

讲授新课
走近叶圣陶
叶圣陶
(1894-1988),名 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 人,著名作家、著名教育 家。早期代表作长篇小说 《倪焕之》。“九一八” 事变后,积极参加爱国抗 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 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片小 说,技巧日臻圆熟。叶圣 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 的拓荒者。
讲授新课
正音识字
商酌:shāng zhuó 仔细地商量、推敲。 譬如:pì rú ①举个例子,打个比方;例如。
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讲授新课
3.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 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 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写话”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 细致恳切,念,顺口, 听,悦耳,说像话还不 够,就是话。还特别重 视“简洁”。
讲授新课
4.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 受到高度重视,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 了论述?
课堂小结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 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 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以 律己,叶圣陶先生做到了,我们能做到 吗?通过本文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在学 习和生活中学习叶先生的品格,宽厚做 人,严格要求自己。
当堂检测
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学习叶先 生的品格,宽厚做人,严格要求自己。通 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说说对如何度过自 己的一生的感悟?
(1)从历史来看,用白话代替文言,言文一致, 是大势所趋,是从理论到实践都已有了答案的, 所以说是“不成问题”。
(2)从现实看,叶先生“写话”主张是切中时症 的。(时症:脱离口语甚至有意远离口语的文风 正在制造“新文言”)
讲授新课
5.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 分层次。
第一部分 (第1段): 谈写作本文的 缘由和选材。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③事》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③事》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③事》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原文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

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

那时候他还没以字行,用叶绍钧的名字。

我的印象,比如与鲁迅、郁达夫相比,鲁迅笔下多锋芒,郁达夫有才任情,叶先生只是平实规矩而已。

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虽然不能说错,也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

《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

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

中国读书人的思想,汉魏以后不出三个大圈圈:儒、道、释。

搀合的情况很复杂,如有的人是儒而兼道,或阳儒阴道;有的人儒而兼释,或半儒半释;有的人达则为儒,穷则修道;等等。

叶圣陶先生则不搀合,而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

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

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

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

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

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

他说:“不必客气。

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

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

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问题·探究
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 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明确:待人厚,律己严。 待人厚:(1)第三自然段:修改文章 (2)第四自然段:送客 (3)第五自然段:复信 (4)第六自然段:会上发言 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 作则,鞠躬尽瘁
问题·探究
3、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 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 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叶圣陶
课堂·小结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 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 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以律 己,叶圣陶先生做到了,我们能做到吗? 通过本文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和 生活中学习叶先生的品格,宽厚做人, 严格要求自己。
字·词·音
自由阅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搀和:chān huo 掺杂混合 东四八条:北京东城区胡同名 冗长:rǒng cháng (文章、讲话等)废话 多,拉得很长,含贬义 著作等身:形容著作极多,叠起来能跟作者 的身高相等。 沾溉:浸润浇灌 高文典册:经典性著作
字·词·音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 我还没有做到。
整体·感知
●本文从结构层次上看,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
人之处。 ●第三部分(从“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至“努力
争取不愧于屋漏”):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 ●第四部分(从“以上说待人厚”至“于是‘做’和‘作’就有了 明确的分工”)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 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 德的思考。
写法·指导
●三是其文风。本文堪称实践叶先生语 文主张的一个范例。其态度诚恳,叙 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 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致 。 ●但因作者并非空泛地叙议,而是通过 一件件具体事例来再现人物,所以仍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B、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待人真诚,关怀备至。
C、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
D、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5、回忆先生的身影
A、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治学严谨
B、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待人宽厚
(三)自由阅读课文,解决重要字词,理解重点词句
(1)正确朗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2)理解以下词语及句子
搀和:chānhuo掺杂混合
东四八条:北京东城区胡同名
冗长:rǒng cháng(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含贬义
著作等身:形容著作极多,叠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沾溉:浸润浇灌
高文典册:经典性著作
3.文中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哪几件事?勾画文中总结提示性的、过渡性的语句。
待人厚:修改文章;恭送客人;真诚复信
律己严:写文章用写话风格;文风方面重视简洁;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4、回味先生的语言,感知形象
A、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待人平易,为学谦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展示了 叶先生的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的品格,表现了叶先生为人谦 和诚恳、平易近人,做事认真 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阐述 叶先生“写话”主张,表达了 对先生的悼念之情。
叶圣陶名言名句
1.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2.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3.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 息的人。 4. 对于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没有一个 地方是荒凉地带。 5、人不能没有理想,没有理想只能糊糊涂 涂的活下去,反省一下就会感到无聊,感到 没意思。
㈢叙议结合,高度评价
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 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 高的评价,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 反复朗读,读出真情实感,对照所 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
(1)“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 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这句话是对叶老过人品行的高度赞扬。 在作者眼中,叶圣陶先生是待人厚的,作者举 了几个例子来说明叶圣陶先生的这一品质。例如 ,吕叔湘先生说,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 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 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 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还有就 是叶先生对普通话生疏,但也不耻下问,让“我 ”给他修润;有人到他家去探望他,告别时,他 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晚 年,记得有两次是已经不能起床,“我”同一些 人去问候,告辞,他总是举手打拱,还是不断地 说谢谢。这都体现了他的待人厚。
3、作者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
• 一层是先生的去世,我失去了 一位良师益友。 • 另一层是先生在这样一个合家 团聚、喜庆欢乐的气氛中永远地 离开了人世,乐景反衬哀情,因 此倍增其哀。
4、本文塑造叶先生的两方面品德 时分别用了哪些事例?
待 人 宽
律 己 严
• 翻开语文课本的封面, 看“语文”二字,知道 是谁写的吗?它出自我 们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 之手。字体浑厚圆润, 气概凛然,正如叶老的 品格:宽厚待人,严于 律己。今天就让我们一 起走进张中行的《叶圣 陶先生二三事》,了解 一下叶圣陶先生看看他 的为人处世。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
散 文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2)“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 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 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句话在文中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承接了上文 叶老为人宽厚的一面,引出下文叶老严于律己的 另一方面,使文章语意连贯,衔接自然。 (3)“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 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 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叶老虽然不在了,但他对写话风格的严格,对 文风简洁的要求,对写作的监督执行,以及对这 种主张贯彻坚持的苦心,一直是我们学习和效仿 的榜样。
读前准备: • 略读:又称跳读或浏览,是一种快速阅读
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
• 略读技巧:
1.不纠缠只言片语,不求理解所有细节,只求 快速掌握文章大意。 2. 利用文章标题、副标题、小标题、斜体词、 黑体词、脚注、标点符号等,对文章进行预 测略读。 3.通过阅读段落主题句和结论句以快速掌握大 意。 4.把握文体要素进行快速阅读,如记叙文六要 素,议论文抓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等。
修润: 修改润色。 商酌: 商量斟酌。 累赘: 指不必要、麻烦。 拖沓: 形容做事拖拉。 妥帖: 恰当,十分合适。 朦胧: 不清楚,模糊.文中指一种美学境界. 恳切: 形容态度诚恳,心情急切的样子.
成语积累 诲人不倦: 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
从不厌倦。 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或辈分、地 不耻下问: 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颠沛流离: 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以身作则: 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付之一笑: 比喻不计较,不当一回事。 用一种学说贯穿一切事物;也 一以贯之: 有自始至终贯彻到底的意思。
(1)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 那我还没有做到。 (2)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 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 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 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 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作者和他文中记述的叶圣陶先生, 都是我国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 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 • 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 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

作者通过对叶先生言行的记述, 赞美了叶先生的高尚品性;同时也 阐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预习检查
修润( rùn ) 生疏( shū ) 商酌( zhuó) 恳切( kěn ) 譬如( pì ) 朦胧( méng lóng ) 累赘( léi zhui ) 别扭( biè niu ) 拖沓( tà ) 妥帖( tuǒ tiē) 诲人不倦( huì) 丁卯(mǎo)年 不耻下问( chǐ ) 繁碎( suì) 颠沛流离(diān pèi) rú 儒家( ) zé 以身作则( )
• 叶圣陶,江苏苏州人,原名叶 绍钧,字秉臣,后字圣陶,著 名作家、编辑家、教育家和社 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 术家”之称。 • 代表作有童话集《稻草人》, 长篇小说《倪焕之》等。 •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 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 总编、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 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 副主席,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四、精读课文,感知形象
①回味先生的语言
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 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 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 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 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 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 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总是将立德放在第 一位,表达了敬仰之情。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 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 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作文、做人力求完 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例如:
“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 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 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 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 这段话写先生送客人出门的场景,全句 直白如话,甚至没有一个形容词,只是 把先生送行时的一系列行动直白地描画 出来,“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 到大门外”“鞠躬”“口说谢谢”“看 着”能让读者看到一个谦恭有礼的先生。
五、写法探究,迁移运用
㈠善用过渡句,结构严谨 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并说明其作用。
①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 宽厚待人 。 ②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 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 ③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 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 承上启下,使文章结构严谨,简洁有力.
(第3段)修改文章 (第4段)恭送客人 (第5段)真诚回信
(第6段)写文如“写话” (第7段)文风重简洁 (第8段)写作求完美 以身作则
5、作者用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 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 课文中的原话回答)本文具有这样的风格 吗? 举例说说。
写话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 念,顺口,听,顺耳, 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在文风方面,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
他不只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 要让 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待人平易,为学谦虚。
——待人真诚,关怀备至。
——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 恳切,念,顺口,听,悦耳。
②回忆先生的身影
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 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 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叶圣陶—— 文章的主人公 先生——感受到作者对叶圣陶的尊敬的情感
二三事——叙述了有关叶圣陶先生的几件事
• 1.学习与运用略读的方式,理清结构, 基本理解文意。 • 2.概括内容,了解文中记述叶圣陶先 生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小事。 • 3.感知形象,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 律己严的品德,了解叶圣陶先生的语 文观点。 • 4.理解因小见大的写法,领悟作者简 洁的表达,体会真挚的情感。
略读具体方法连接
首先以普通速度阅读开头的一二段, 应做到一字不漏。是为了解一下全文的大 意、背景、文体风格等。 中间段落只需要阅读关键句子,当然 要抓住段落大意。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有时 只需要用眼睛粗略地扫一下全段,挑出一两 个重要的词、词组就可以了。 结尾的几段因为经常含有总结性的内 容,恐怕要读得更充分些。略读的重要性在 于要以最快的速度获得作者想要表达的主 要观念,而不应对故事情节发生兴趣。
——治学严谨 有事,或无事,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 告辞,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 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才告别, 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待人宽厚
③理解先生的苦心 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 不像话的人,都 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 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写文章用写话风格,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叶圣陶先生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 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等。
1.理清本文思路,划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 叶老去世自己内心的悲哀 第二部分(第2段) 总写叶圣陶先生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5段) 详写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6-8段) 详写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一面 第五部分(第9段) 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