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方法检测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方法学比较
EPO光激化学发光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 摘
要] 目的 : 建立双抗体夹心模式光激化学发光免疫 ( L i C A) 技术定量检测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 ( E P O) 的方法 , 并对
方法进行 方法学评估 。方法 : 采用棋盘格滴定法 , 用针对 E P O抗原的一个单克隆抗体及两个 多克 隆抗体 , 分别包被发光 微粒 , 及进行生物素化 , 两两配对筛选出最佳双抗体组合 , 进而确定 最佳反应浓度 , 建立光激化 学发 光检测 E P O的方法 , 建立标准 曲 线, 评价该方法 。研究中采用 S P S S 1 9 . 0பைடு நூலகம்件 和 E L 2 S A C a l c进行统计分 析。结果 : 筛 选到一组最适抗 体 , 分别 与发光微粒 和生
C H E NK a i , WUD a n , N I E Q i n g — D o n g, X I A NGP , R E Nf i e , L I H u i — Q i a n g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I mm u n o l o g y , T i a n j i n
The e s t a bl i s h me nt o f l i g h t i ni t i a t e d c he mi l u mi n e s c e n c e a s s a y f o r t he q ua nt i t a t i v e d e t e r mi n a t i o n o f pl a s ma e r y t h r 0 p 0 i e t i n
陈 凯② 吴 丹② 聂庆 东③ 相 平④ 任 杰④ 李会 强
( 天津 医科 大 学 医学检 验 学院 免疫学教 研 室, 天津 3 0 0 1 4 0 )
备课素材:如何判断细胞的活性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如何判断细胞的活性细胞活性是判断体外培养细胞在某些条件下是否能正常生长的重要指标,检测方法如下:一、染色计数法1. 化学染色法染色计数法是细胞培养中检查细胞死活最常用的方法,直接利用死细胞和活细胞对染料的不同亲和力,检查细胞活性,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染色结果。
可分为两类:死细胞着色法和活细胞着色法。
使死细胞着色的常用染料有台盼蓝、苯胺黑、伊红Y。
能使活细胞着色的常用染料有结晶紫、亚甲基蓝、甲苯胺蓝等。
其中最常用的是台盼蓝染色法。
细胞损伤或死亡时,台盼蓝可穿透变性的细胞膜,与解体的DNA结合,使其着色,而活细胞能阻止染料进入细胞内,故可以鉴别死细胞与活细胞。
通过细胞计数可得出细胞的存活率。
本染色法方便实用,价格低廉,操作简单。
但是台盼蓝染色时,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部分活细胞也会着色,会干扰计数。
而且,细胞没有经过固定,形态不清晰。
2. 荧光染色法一些荧光染料对死细胞和活细胞也有不同的作用效果,利用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活性。
如碘化丙啶(PI),被活细胞排斥但能穿透正在死亡或已经死亡细胞的细胞膜,因此活细胞不被染料上色,只有死细胞或凋亡细胞才能被染上红色。
吖啶橙(AO)能透过质膜完整的细胞,嵌入细胞核DNA,使之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
溴乙锭(EB)仅能透过胞膜受损的细胞,嵌入核DNA,发橘红色荧光。
也可应用AO-EB双染法鉴定细胞死活。
这种检测方法相比传统的染料,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结果容易分辨等特点,而且利用双染法还可以分辨活细胞、凋亡早期细胞、凋亡晚期细胞、死亡细胞。
在细胞凋亡的检测上有很广泛的应用。
缺点在于,要求特殊的仪器进行检测,如荧光显微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或流式细胞仪。
而且通过荧光染料具有毒性,操作时需要带手套。
二、克隆(集落)形成试验克隆形成试验是测定单个细胞增殖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单个细胞在体外持续分裂增殖6次以上,其后代所组成的细胞群体,称为克隆或集落。
一般情况,每个克隆可含50个以上的细胞,大小在0.3~1.0mm3之间。
红细胞计数的方法学评价、临床意义

红细胞计数的方法学评价、临床意义红细胞计数作为一项重要的临床检验指标,对于评估人体内红细胞数量的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血液疾病、贫血等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红细胞计数的情况。
本文将从方法学评价、临床意义等方面对红细胞计数进行全面探讨。
一、方法学评价1. 射光法射光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红细胞计数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射光透过血液时的散射原理来计算红细胞的数量。
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的优点,然而在特殊情况下(如血液黏稠度高、红细胞形态异常等情况),射光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 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它利用复杂的激光技术和高级图像处理技术来实现红细胞计数。
该方法可以应对一些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对红细胞形态异常的样本也能够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
3. 自动化计数仪自动化计数仪是一种集成了先进的传感器、光学系统和计算机分析技术的设备,具有高速、高效的特点。
它主要用于血液学检验的自动化分析,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红细胞计数,是目前临床应用中的主流方法之一。
二、临床意义红细胞计数是评估机体贫血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患者红细胞数量的测定,可以了解患者贫血的类型、严重程度,从而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在临床应用中,红细胞计数常常与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一起组成“血常规”检验项目,用于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监测。
在贫血的诊断中,红细胞计数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贫血的类型,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从而更准确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红细胞计数也可以用于监测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如血液透析、输血等治疗过程中,对红细胞数量的监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红细胞计数还可以作为一种健康体检指标,帮助人们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通过定期进行红细胞计数及相关指标的检测,可以帮助人们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预防疾病的发生。
红细胞生成素α的药效学和药动学及其在非肾脏性疾病中的应用

红细胞生成素α的药效学和药动学及其在非肾脏性疾病中的
应用
Markh.,A;罗勤
【期刊名称】《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年(卷),期】1995(022)005
【摘要】红细胞生成素α作为人重组红细胞生成素的一种,在一些非肾脏疾病中的能起到矫正贫血、替代输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作用。
本文就其在艾滋病患者、癌症患者、骨髓发育不良综合征、红细胞增生异常而引起的贫血、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中的应用,及其药效学、药动学和给药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总页数】2页(P299-300)
【作者】Markh.,A;罗勤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9.4
【相关文献】
1.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及其在兽用抗菌药物中的应用 [J], 杨亚军;李剑勇;李冰
2.药动学/药效学原则在多药耐药性不动杆菌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J], 王菊仙
3.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J], 齐娜;冯海萍;徐勤;陆洁
4.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及其在优化渔用抗菌药物给药方案中的应用 [J], 徐丽娟;李梦影;王浩;吕利群
5.微透析技术在药动学及药动学-药效学模型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J], 胡贺佳;陈艳;王爱民;王永林;巩仔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Science:纯化学方法合成重磅生物制品促红细胞生成素

Science:纯化学方法合成重磅生物制品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是一种常见的抗癌辅助药物,用于改善化疗引起的贫血,上市产品有Procrit (Johnson & Johnson)、Epogen (Amgen)、Aranesp (Amgen)。
EPO是一种含166个氨基酸的糖蛋白,Ser126、Asp24、Asp38、Asp83四个位点都能接上不同的糖基,从而产生了多种糖基化形式。
目前生物制品的生产大多依靠基因重组技术,这种方法得到的是多个糖基化形式的混合物,无法得到单一结构的纯品。
然而研究显示,EPO的糖基化形式对活性、稳定性有影响,研究构效关系、寻找最优糖基化形式必须先得到单一形式EPO纯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斯隆-凯特林癌症研究所完成了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全合成,拿到EPO糖基化I型纯品。
关于EPO的全合成见:Science. 2013, 342(6164), 1357-1360.Science对EPO全合成的点评见:Science. 2013, 342(6164), 1332-1333.EPO的全合成得益于自然化学连接技术(native chemical ligation, NCL),在温和条件实现多肽链的选择性连接,突破固相化学只能合成50个氨基酸长度多肽的限制。
传统的NCL技术要求两段多肽链在连接位点有半胱氨酸残基,而EPO则不具备合适的半胱胺酸残基,研究人员应用斯克利普斯研究所报道的脱硫技术(metal-free desulfurization, MFD),在温和条件下将半胱氨酸转化为丙氨酸,从而解决肽链组合连接的问题。
关于自然化学连接技术见:Science. 1994, 266(5186), 776-779.关于NCL-脱硫联用连接肽链技术见:J. Am. Chem. Soc. 2001, 123(4), 526-533.关于多肽合成中的Cys-Ala转化见:Angew. Chem. Int. Ed. 2007, 46, 9248-9252.EPO合成的另一大难点是合成多糖侧链,因为糖环上含有多个羟基,而EPO的N-苷侧链有多个分枝,糖单元数目达到20,选择性精确合成这样的糖链比肽链难得多,没有统一的building block和合成方法。
研究生考试-《西医综合》-生理学-第三章 血液练习题库

[单选题] 11、肝素抗凝的主要机制是( )。 A 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 B 抑制 FⅩ的激活 C 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 D 增强抗凝血酶Ⅲ活性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①肝素具有强的抗凝作用,主要通过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而发挥间接抗凝作用。 ②肝素还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 TFPl 而抑制凝血过程。③在缺乏抗凝血酶Ⅲ的条件下肝 素的抗凝作用很弱。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①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是促进晚期红系祖细胞的增殖,并向原红细胞分化,也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为存活因子抑制晚期红系祖细胞的凋亡而促进红细胞的生成;②EPO 还可加速幼红细胞的 增殖和血红蛋白的合成,促进网织红细胞的成熟与释放;③对早期红系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单选题] 5、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主要部位是( )。 A 腺垂体 B脾 C肾 D 骨髓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A 项,血红蛋白由珠蛋白和亚铁血红素结合而成,血液呈现红色是因为其中含有 亚铁血红素。B 项,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 O2 和 CO2。C 项,红细胞运输 O2 的功能是靠 细胞内的血红蛋白来实现的,一旦血红蛋白逸出到血浆中,便丧失其运输 O2 的功能。D 项, 正常成年男性血红蛋白含量为 120~160g/L,女性为 110~150g/L。
[单选题] 24、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形成主要决定于血浆中的( )。 A 葡萄糖 B 尿素 C Na+和 Cl- D 氨基酸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血浆的渗透压主要来自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由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 晶体渗透压,约 80%来自 Na+和 Cl-。
聚乙二醇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食蟹猴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检测方法

1. JOINN Laboratories Inc., Beijing 100176; 2. Angde Biotech Pharmaceutical Co., Ltd., Dong'e 2522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wo sensitive, specific and rapid ELISA methods for detection of PEGylated
收稿日期: 2017-05-04 作者简介: 李开通 (1985- ) , 男, 硕士研究生, 助理研究员, (E-mail) likaitong@ 通信作者: 孙云霞, (E-mail) sunyunxia@
李开通等: 聚乙二醇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食蟹猴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检测方法
828
doi: 10.3969/j.issn.1009-0002.2017.06.022
生 物 技 术 通 讯 LETTERS IN BIOTECHNOLOGY Vol.28 No.6 Nov., 2017
研究报告
聚乙二醇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食蟹猴体内的 药代动力学检测方法
李开通 1, 徐楠楠 1, 汪宁 1, 肖琳琳 1, 刘海峰 2, 庞甲佩 2, 孙云霞 1
LI Kai-Tong1, XU Nan-Nan1, WANG Ning1, XIAO Lin-Lin1, LIU Hai-Feng2, PANG Jia-Pei2, SUN Yun-Xia1*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sunyunxia@
1. 北京昭衍新药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制品安全性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北京 100176; 2. 昂德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山东 东阿 252201
促红细胞生成素测定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第9卷第06期·总第110期2011年03月·下半月刊78促红细胞生成素测定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程玉萍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检测方法;临床检测;综述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1.06.053 文章编号:1672-2779(2011)-06-0078-02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一种调节红细胞生成的激素。
以往研究认为,EPO在体内的主要作用是与其受体(EPO receptor,EPOR)结合后,促进红系祖细胞分裂分化为成熟的红细胞,抑制其凋亡。
因此,临床上EPO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
近年来研究发现,EPOR还广泛表达于人体内的非造血组织,它们与EPO结合发挥器官保护、免疫调理、抗炎等多种非造血作用,所以EPO被认为是一种多效性作用的细胞因子。
本文主要就EPO及其受体生物学特性,测定方法及其在临床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1 EPO及其受体生物学特性天然EPO是一种含唾液酸的酸性糖蛋白,分子量为34000,在胚胎早期,EPO由肝脏产生,出生以后主要转由肾脏产生。
编码EPO的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由16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由基因重组技术合成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分子量为30400,其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与天然EPO相同。
EPO的生物学活性是通过和EPOR结合而产生的。
研究发现EPO和EPOR可以在人、鼠以及其他成年动物的缺血、缺氧器官的组织细胞中表达。
EPO的产生受组织氧合状态的调节,组织氧的降低可刺激肾脏和肝脏中EPO的产生并使其受体表达增高。
EPOR是由507个氨基酸组成的跨膜糖蛋白。
新近研究发现其具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为同型二聚体(EPOR)2,与EPO造血作用相关。
EPO与其结合后促进红系祖细胞分化增殖,用于各种原因引起贫血的纠正。
同时该功能对心血管疾病的益处在于随着红细胞的增加,可以增加血液携氧能力,从而减少应激对心肌的损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种方法检测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方法学比较698滑膜内大量淋巴细胞,浆液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新生血管和纤维组织增生,其厚度可明显增加.本研究超声检查准确地测量了治疗前后滑膜的厚度,增厚滑膜形态有均匀分层增厚,绒毛样,不规则增厚,在显示滑膜炎改变方面,高频超声比MRI更为敏感fl】.超声对RA患者髌上囊的检测方便,快捷,实用性强,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评价中值得推广和应用.(图1~3见插页)参考文献[1】蒋明,DavidY,林孝义,等.中华风湿病学[M].第1版.北京:华夏出TianjinMedJ,Aug2009,V ol37No8版社,2004:420--435.[2]田平.关节及滑膜囊积液的超声检查明.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1998,7(5):313—315.[3]王振剐,陈秀华,高明.B型超声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积液诊断中的应用fJ】.第一军医大学,2000,16(9):792—794.[4]刘子君.骨关节病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379-386.[5]陈庆,姜凡.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h66—68.(2009—03—24收稿2009—06-05修回)(本文编辑闫娟)两种方法检测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方法学比较李君刘鸿黄义文刘金玲关键词红细胞生成素化学发光测定法放射免疫测定经红细胞增多症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一种调控红细胞生成的糖蛋白激素,促进红系祖细胞存活,增殖,分化和成熟,是诊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及各种贫血的有价值的实验室指标【l】.随着临床检测技术的进步,目前EPO的检测有多种方法并存,选择一种合适的检测方法满足临床需要具有一定的意义.为此,笔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和放射免疫法(RIA)同时测定血清EPO浓度并进行方法学评价.1材料与方法1.1仪器与试剂(1)CLIA法采用天津西门子公司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2)RIA法采用中佳光电GC一1200.y放射免疫计数器,试剂购自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开发中心放免所.1.2标本来源(1)收集我院2006年9月一2008年6月血液科住院患者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16~77岁.依据文献报道,按EPO水平分为高,低含量组,高EPO组共计23 例,其中溶血性贫血1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7例,巨幼红细胞贫血5例;低EPO组10例,均为Pv患者,按住院顺序余后9例Pv患者,因RIA试剂原因,仅用CLIA正常参考区间验证.(2)本院不同职业体检正常者123例,其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检测结果正常,无肝,肾及血液系统疾病,男62例,女61例,年龄24~76岁,每间隔lO岁为1组,24—39岁为1组, 60岁及以上为1组,年龄分布均匀,并剔除数据中离群点标本1例.随机选取其中3O例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样本均在清晨7~10点静脉采血,离心分离血清,于一70℃保存待测.1.3检测方法随机抽取30例正常人,高EPO组23例及低EPO组lO例标本同时用两法检测,其余正常查体者和9例Pv患者仅用CLIA检测;并进行精密度,回收试验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学评价.CLIA和RIA检测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室内质控均合格.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对2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Spearman's等级相关性分析,正态分布行D检验,偏态分布者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多组均值比较行Kruskai—WallisH非参数检验,2组间比较行Mann—WhitneyU非参数检验.2结果2.1精密度检测取高低值2个浓度标本,分别用2种方法同1批内重复检测lO次,批间1次倜,测定5周,见表1.表1CLIA法和RIA法的精密度比较2.2回收试验取高,低2种浓度的混合血清,加入已知浓度的EPO标本.用CLIA和RIA测回收率.结果CLIA法的回收率分别是95.61%,100.23%,平均回收率为97.92%;RIA法的回收率分别是80.48%,110.37%,平均回收率为95.43%.2.32种方法测定结果比较2.3.13组分别采用CLIA和RIA方法测定EPO含量的比较CHA法高EPO组和低EPO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IA法高EPO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EPO组与正常对照组作者单位:30005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特检中心(李君,黄义文,刘金玲);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刘鸿)天津医药2009年8月第37卷第8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2种方法检测3组EPO水平结果P<0.012.3.22种测定方法相关性比较高EPO组2种方法检测结果有相关性r=0.67,P<0.O1),低EPO组和正常对照组2种方法检测结果无相关性(r分别为0.16和0.24,均P>0.05o2.4CLIA检测正常人参考区间123例体检正常者EPO检测结果为偏态分布,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8.71(4.85)IU/L; EPO参考区间为4.o0~20.92Iu/L.其中62例男性的EPO含量为8.70(4.30)IU/L,61例女性为8.60(5.30)IU/L,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2,P>0.05).24~39岁,40~49 岁,50—59岁,6O岁及以上各组EPO含量分别为7.60(2.7), 8.90(5.45),7.95(4.48),8.95(5.97)IU/L,各年龄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0.70,P>0.05).3讨论RIA法检测EPO应用多年,CLIA法检测EPO亦有报道,通过2种检测方法学评价,结果显示CLIA法批内,批间的精密度均优于RIA法.2种方法检测高EPO组有相关性, 而低EPO组和正常组无相关性,考虑可能是CLIA法自动化程度高,检测重复性好;而RIA法低剂量区精密度较差及手工操作有误差等.由于贫血发病机制不同,可致EPO含量不同.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其组织缺氧均可导致肾脏生成分泌EPO增加,EPO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口.本研究显示,2种检测方法高EPO组和正常组EPO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1);提示2种检测方法均可满足高含量EPO检测,为临床贫血分型提供依据.红细胞增多症分为PV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前者PV为一种骨髓增生性疾病,红系克隆性增殖,反馈性抑制EPO的分泌,故Pv患者EPO水平降低,高EPO可排除Pv诊断,故检测患者血清699EPO浓度是鉴别PV有价值的实验室指标.本实验结果显示,CLIA法检测低EPO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RIA法检测低EPO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IA法检测数据显示低EPO组患者中有1例高于正常对照组EPO水平上限,而CLIA法检测低EPO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EPO水平或正常对照组低值范围,与许剑辉等四报道用RIA法检测PV患者42例中有5例高于正常值范围相近.上述检测结果显示CLIA法优于RIA法,更符合临床诊断.一种新检测项目应用于临床,实验室应进一步进行方法学评价并同时确定其参考区间,参考区间是II缶床判断健康与否的关键[61.CLIA检测EPO试剂厂家没有提供明确的参考区间,本实验用CLIA法检测123例正常人标本,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间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PO不受性别及年龄的影响,故将123例正常人标本为1组计算其正常参考范围,用CLIA法所得参考区间为4.00~20.92IU/L.经临床42例患者验证,回顾分析,本室建立参考区间与临床符合,19例Pv患者CLIA法检测EPO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EPO水平或正常对照组低值范围,可初步用于临床.参考文献【1]李蓉生,杨江燕,李琦,等.正常人及贫血患者红细胞生成素水平的观察L玎.中华血液学杂志,1993,14(5):227—228.【2】陈宗铠,曹凤林,杨惠芬,等.贫血患者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与血红蛋白浓度关系的研究[J].天津医科大学,2002,8(2):209—212.【3]MossuzP,GirodonF,DonnandM,eta1.Diagnosticvalueofserum erythropotinlevelinpatientswithabsoluteerythroeytosis[J].Haem—aotologica,2004,89(1o1:1194-1198.【4JSirhanS,FairbanksVF,TefferiA.Redcellmassandplasmavdume measurementsinpolyeythemia[J].Cancer,2005,104(3):213—215. 【5]许剑辉,邵宗鸿,赵艳津.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红细胞生成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7,28(2):119—120.【6]6陈桂山,杨有业,温冬梅,等.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生物参考区间适用性验证探讨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8,31(2):170—174. (2008—10—29收稿2009—02—18修回)(本文编辑孙东建)天津市胸科医院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市长征医院天津市结核病控制中心天津港口医院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天津,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天津医药》协作办刊单位(排名不分先后)天津市儿童医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天津市传染病医院天津市安定医院天津市人民医院天津华立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消息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塘沽医院)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海洋石油总医院天津市大港油田集团职工总医院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市口腔医院天津市公安医院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