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与略读》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七语上 第三单元 整本书阅读 《朝花夕拾》 精读、略读、浏览【第一课时】课件

(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 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
(6)《父亲的病》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 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 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7)《琐记》回忆了隔壁家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 太,描写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
03
评价式
对文章中某一事物、用语、 修辞或写法的评价性文字。
概括式
02 对层意、段意、文章主要 内容与中心思想的归纳。
04 疑问式 理解文章的过程中产生的 疑难点的文字记录。
自主探究
批注角度:探究鲁迅的童年 批注范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批注内容示例
阅读评价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 吃了便可以成仙, 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 牵连不断地拔起来, 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 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
小结:
鲁迅先生的童年既有天真烂漫的百草园生活, 又有严肃认真的学习经历。随着时光的流逝,少年 鲁迅逐渐成长,从一个稚嫩无邪的孩童成为心系天 下的爱国志士,这一切的发展正源于《朝花夕拾》 中的点点滴滴。
人物画廊
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
请用一两句话概括他(她)的外貌特征,并 说明喜欢的理由。
猜猜她是谁?
七年级语文上册
整本书阅读 《朝花夕拾》 精读、略读、浏览
第一课时
本课目标
1.了解《朝花夕拾》的基本内容。 2.用圈点批注法,探究鲁迅的童年。 3.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
下面哪一幅图更适合放在《朝花夕拾》的封面上?
图一
图二
标题解读
朝花夕拾
早晨的花晚上拾起
(6)《父亲的病》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 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 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7)《琐记》回忆了隔壁家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 太,描写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
03
评价式
对文章中某一事物、用语、 修辞或写法的评价性文字。
概括式
02 对层意、段意、文章主要 内容与中心思想的归纳。
04 疑问式 理解文章的过程中产生的 疑难点的文字记录。
自主探究
批注角度:探究鲁迅的童年 批注范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批注内容示例
阅读评价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 吃了便可以成仙, 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 牵连不断地拔起来, 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 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
小结:
鲁迅先生的童年既有天真烂漫的百草园生活, 又有严肃认真的学习经历。随着时光的流逝,少年 鲁迅逐渐成长,从一个稚嫩无邪的孩童成为心系天 下的爱国志士,这一切的发展正源于《朝花夕拾》 中的点点滴滴。
人物画廊
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
请用一两句话概括他(她)的外貌特征,并 说明喜欢的理由。
猜猜她是谁?
七年级语文上册
整本书阅读 《朝花夕拾》 精读、略读、浏览
第一课时
本课目标
1.了解《朝花夕拾》的基本内容。 2.用圈点批注法,探究鲁迅的童年。 3.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
下面哪一幅图更适合放在《朝花夕拾》的封面上?
图一
图二
标题解读
朝花夕拾
早晨的花晚上拾起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教学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朝花夕拾》一共收录十篇散文,有的侧重写人,有的侧重记事,有的侧重议论或记事兼议论,你能把这十篇文章分一下类吗?
《阿长与<山海经>》
《藤野先生》
《范爱农》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琐记》
《狗·猫·鼠》
《二十四孝图》
《父亲的病》
第一类:侧重写人——主要挖掘普通人身上朴实、善良等美好品质,流露出作者的真挚感情。
是新鲜的,也是屈辱的,更是励志的
《朝花夕拾》中,鲁迅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有些在生活上给予他帮助,有些带给他情感的慰藉,有些对他精神的成长产生过影响,还有一些仅是他生命中的匆匆过客,却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任选书中的一个人物,精读与之相关的内容,分析其性格特点,为他制作“人物名片”。
任务四:识·鲁迅笔下的“那些人”
文章表达了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与悼念,揭露了封建社会对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摧残。
第二类:侧重记事——记叙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表达对旧日美好生活的眷恋,也有对旧礼制的批判。
篇目
辨识关键词
内容简介
主旨情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何首乌、赤练蛇、“美女蛇”、“张飞鸟”、捕鸟、画画
任务一:学·精读略读浏览方法
如何做好精读?
任务一:学·精读略读浏览方法
略读和浏览,与精读相比有何不同?
任务一:学·精读略读浏览方法
阅读《朝花夕拾》这本书,可以怎样运用精读、略读、浏览这三种读书方法?
1926年,鲁迅先后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并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1928年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朝花”何以“夕拾”呢?我们进行探究。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整本书阅读 《朝花夕拾》 精读、略读、浏览 课件(共26张PPT)

表达了鲁 迅对童年 玩乐与读 书生活的 怀念,对 失去童年 美好、纯
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这东西”是三味书屋读 真生活的 书之趣的象征,此句饱含 怅惘。
鲁迅对儿时生活的眷恋,
对童趣不再的叹惋。
210 01
认识鲁迅
原文
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 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 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 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 思。……我至今一想起,还 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 候叫我来背书。
新课导入
在本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学习中,我们初步了解了 《朝花夕拾》和鲁迅,知道了《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少年、青年时期生 活的散文集。
那么,这本书到底记载了鲁迅先生怎样的人生历程,回忆了哪些人与 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鲁迅先生走进那些难以忘怀的记忆吧。
210 01
整体感知
你是怎样理解书名“朝花夕拾”的?
文章
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
《从百草园 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中玩耍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 到三味书屋》 时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
重点回忆作者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 《父亲的病》 的情景,描述了两位“名医”的行
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
揭露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 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琐记》 回忆了作者家隔壁表面对孩子好, 刻画了一个自私自利、奸诈、
文章
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
《狗·猫·鼠》
记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 个形象,刻画出其主要特征。
讽刺了生活中“猫”一类的人。
《阿长与 〈山海经〉》
《〈二十四孝 图〉》
记述作者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 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重点描写了作者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 揭露了封建孝道的 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产生的强烈反感。 虚伪和残酷。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课件(共43张PPT)

《藤野先生》
文章回忆了“我”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了在 仙台学医时解剖学老师藤野先生对“我”的教诲,通过 “讲义事件”和“幻灯片事件”不仅批判了当时日本那 些所谓的“爱国青年”,更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动因。 文章突出表现了藤野先生严谨、正直、热忱、没有民族 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我”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浏览重在了解全书基本面貌,以便迅速找到 所需的内容,因此可以先阅读书的各个部件, 如序言、目录、后记等,对全书的创作背景、 内容主题有大致的把握;然后快速翻阅全书, 可以暂时略过与阅读目的无关、自己不感 兴趣或觉得不好理解的内容,以最快的速度 完成阅读。
要点梳理
作品简介
文章通过写作者“仇猫”以及童年时 关于隐鼠的回忆,表达了对“猫”一类 的人“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 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
寿 镜 吾
人物简介 寿怀鉴,字镜吾,书塾的先生。对学生要求严格,思想 却也开明,对爱玩的学生并不严加斥责。 性格特点 方正、质朴、博学,对学生要求严格 相关事件 ①鲁迅向他询问“怪哉”虫的事情,他面带怒色,拒 绝回答 ②循序渐进教鲁迅读书。 ③学生们跑到书屋后面的园里玩耍,耽误了上课, 他也不会严厉呵斥
性格特点
粗俗守旧、愚昧好事,但又朴实善良、勤劳忠厚、热心真诚
相关事件
①教给鲁迅一些传统的习俗和规矩。比如正月初一早上第一句话要说“阿妈恭喜恭喜”,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 福橘;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 ②给鲁迅讲“长毛”的故事。 ③主动为鲁迅买来他心心念念的绘图的《山海经》。 ④踩死了鲁迅养的隐鼠并嫁祸给猫。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文章由两部分构成,“百草园中的游戏玩乐”和“三味书屋中的读书学 习”。两部分内容前后衔接,表现了一个儿童的成长过程,文章的前半部 分,通过描绘百草园的美好景物、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雪后捕鸟 追忆了百草园的乐趣。文章的后半部分,选取行礼拜师、问“怪哉”虫、 大声读书三个片段写“我”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文中渗透着对人 生的思考,展示着极其复杂的心理和情绪。
《精读与略读》ppt课件

速度与效率平衡
结合精读与略读,根据阅读目的和文本难度灵活调整阅读策略, 实现速度与效率的平衡。
增强理解能力与记忆力
深入理解
01
精读有助于深入理解文本,把握作者观点、情感和写作意图。
记忆强化
02
通过精读与略读的结合,加强对关键信息和重要细节的记忆。
批判性思维
03
培养批判性思维,对文本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提高阅读质量
对未来学习的建议与展望
1 2
深化阅读策略研究
建议进一步研究不同阅读策略的应用场景和效果 ,为学员提供更个性化的阅读指导。
增加实践训练环节
建议增加更多的实践训练环节,让学员在实际操 作中巩固和提升阅读技能。
3
拓展跨学科应用领域
展望将精读与略读技巧应用于更多学科领域,如 文学、历史、科学等,提升学员的综合素养。
逻辑结构分析
分析文章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把 握文章整体脉络。
判断文章重要性与价值
信息筛选
根据阅读目的和需求,筛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
价值评估
判断文章所提供信息的价值,确定是否需要深入阅读。
重要性与相关性判断
分析文章内容与个人兴趣、需求的契合程度,判断其重要性。
略读实例分析
实例选择
选择不同领域的略读实例,如新闻、学术论文等 。
略读方法
运用快速阅读技巧,如扫读、跳读等 ,迅速获取文献的主要信息和观点, 提高阅读效率。同时,结合文献的摘 要、目录、关键词等辅助信息,对文 献进行初步筛选和分类。
05
精读与略读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提高阅读速度与效率
精读训练
通过逐字逐句仔细阅读,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高阅读准确性。
略读技巧
结合精读与略读,根据阅读目的和文本难度灵活调整阅读策略, 实现速度与效率的平衡。
增强理解能力与记忆力
深入理解
01
精读有助于深入理解文本,把握作者观点、情感和写作意图。
记忆强化
02
通过精读与略读的结合,加强对关键信息和重要细节的记忆。
批判性思维
03
培养批判性思维,对文本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提高阅读质量
对未来学习的建议与展望
1 2
深化阅读策略研究
建议进一步研究不同阅读策略的应用场景和效果 ,为学员提供更个性化的阅读指导。
增加实践训练环节
建议增加更多的实践训练环节,让学员在实际操 作中巩固和提升阅读技能。
3
拓展跨学科应用领域
展望将精读与略读技巧应用于更多学科领域,如 文学、历史、科学等,提升学员的综合素养。
逻辑结构分析
分析文章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把 握文章整体脉络。
判断文章重要性与价值
信息筛选
根据阅读目的和需求,筛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
价值评估
判断文章所提供信息的价值,确定是否需要深入阅读。
重要性与相关性判断
分析文章内容与个人兴趣、需求的契合程度,判断其重要性。
略读实例分析
实例选择
选择不同领域的略读实例,如新闻、学术论文等 。
略读方法
运用快速阅读技巧,如扫读、跳读等 ,迅速获取文献的主要信息和观点, 提高阅读效率。同时,结合文献的摘 要、目录、关键词等辅助信息,对文 献进行初步筛选和分类。
05
精读与略读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提高阅读速度与效率
精读训练
通过逐字逐句仔细阅读,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高阅读准确性。
略读技巧
第三单元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 精读、略读、浏览 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1)

略读和浏览
略读和浏览都是“检阅式”的阅读,只求多多收益,不求句句确解。略读实际 上是我们日常阅读中最常用的方式,速度比较快,可以让我们大致了解一本书的主 要内容在较短时间内增加阅读量。
我们在日常阅读中,不妨将精读、略读与浏览结合起来。比如阅读《朝花夕 拾》,可以先测览目录、小引和后记,了解本书的创作背景、鲁迅的创作初衷,再挑 选自己感兴趣的篇目精读,略读其他篇目。
探究鲁迅笔下的人物
范爱农
人物 简介
性格 特点
鲁迅的同乡,与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相识。最初与鲁迅有 过嫌隙。回国后受到排挤,十分潦倒。他是一位觉醒的 知识分子,但无法在黑暗的社会立足,痛苦失意,最终 溺死(鲁迅疑心是自杀)。
孤傲、正直、倔强、疾恶如仇,内心痛苦、悲凉。
憎恨--相知 --怀念
相关 事件
①留学时期,在同乡会上和鲁迅发生争执;②他因没有 学费而无法继续留学,回国后在故乡受到排斥、迫害, 只好躲在乡下教书;③与鲁迅在故乡的酒楼重逢,两人 叙谈各自经历;④辛亥革命后,他热情高涨,身兼数职 ,做了很多事,却卷入报馆案风波;⑤鲁迅离开绍兴后 不久,他便失业,穷困潦倒,终日借酒浇愁,最终溺死 。
忐忑 担心
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 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 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 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焦急 无奈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 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 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读书方法指导 精读
首先,要做到细品,即逐字逐句地认真阅读,把书“读懂”。比如《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中,作者在告别百草园时,为何连用两个感叹句,表达那样强烈的不舍 之情?这就需要细读后文所写“我”在三味书屋的经历才能体会,原来百草园的 自由与快乐是那么珍贵。 其次,也要做到精思,即边读边思考,对书中的内容提出疑问,把书“读深”。比 如阅读《范爱农》,想想鲁迅对范爱农的态度前后有怎样的差异,推究其中的缘 由,就能更好地理解鲁迅的心路历程。可以边阅读全书边体会,当年的鲁迅和写 作《朝花夕拾》时的鲁迅,对书中人物的情感是否有变化?具体是怎样的? 最后,还要进行鉴赏,围绕内容、主题、手法某一方面对作品进行探究,思考书 的时代价值与当代意义,把书“读透”。比如,五猖会》中所反映的家庭教育问 题,是不是至今还在我们身边出现,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 课件(共35张PPT)

幻灯片上显示一群中国人看到给俄国人做侦探而被杀的同胞而无动于衷, 麻木不仁。
• 幻灯片事件使鲁迅强烈地感受到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
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于是,鲁迅那是的意见 变了,告别了藤野先生,走上了他终生为之奋斗的文学革命道路。
鲁迅弃医从文原因
• 被诬陷作弊 • 挂科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 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 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 合理要求。
古树伏鹿
父亲的病
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 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 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 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满身缺点的“长妈妈”
• 爱在背后说闲话 • 爱向妈妈打小报告 • 睡相不雅
• 满肚子规矩 • 愚昧无知迷信 • 谋害隐鼠
吃福橘,道吉祥
令人尊敬的“长妈妈”
• 想方设法买到“我”日思夜想的《山海经》 • 《山海经》打开了鲁迅买书的大门,从此鲁迅搜集了很多
绘画图书,喜欢上画画,鲁迅作品也受《山海经》极大影 响
鲁迅设计作品
二十四孝图
• 一、文言文与白话文之争; • 二、中国儿童教育问题; • 三、鲁迅对《二十四孝图》的看法。
郭巨埋儿
老莱娱亲
五猖会
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 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 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 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琐记主题
• 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和学非所用,表达了鲁
• 幻灯片事件使鲁迅强烈地感受到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
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于是,鲁迅那是的意见 变了,告别了藤野先生,走上了他终生为之奋斗的文学革命道路。
鲁迅弃医从文原因
• 被诬陷作弊 • 挂科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 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 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 合理要求。
古树伏鹿
父亲的病
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 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 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 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满身缺点的“长妈妈”
• 爱在背后说闲话 • 爱向妈妈打小报告 • 睡相不雅
• 满肚子规矩 • 愚昧无知迷信 • 谋害隐鼠
吃福橘,道吉祥
令人尊敬的“长妈妈”
• 想方设法买到“我”日思夜想的《山海经》 • 《山海经》打开了鲁迅买书的大门,从此鲁迅搜集了很多
绘画图书,喜欢上画画,鲁迅作品也受《山海经》极大影 响
鲁迅设计作品
二十四孝图
• 一、文言文与白话文之争; • 二、中国儿童教育问题; • 三、鲁迅对《二十四孝图》的看法。
郭巨埋儿
老莱娱亲
五猖会
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 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 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 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琐记主题
• 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和学非所用,表达了鲁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整本书阅读 《朝花夕拾》 精读、略读、浏览 课件

表达了鲁 迅对童年 玩乐与读 书生活的 怀念,对 失去童年 美好、纯
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这东西”是三味书屋读 真生活的 书之趣的象征,此句饱含 怅惘。
鲁迅对儿时生活的眷恋,
对童趣不再的叹惋。
210 01
认识鲁迅
原文
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 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 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 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 思。……我至今一想起,还 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 候叫我来背书。
原文
批注
探究结果
个人填写阅读表格,小组内交流阅读体会。
评选并展示优秀的阅读表格。
210 01
交流理解
各小组内汇总专题探究阅读表格。 根据阅读表格和各小组汇报的情况,补
充、完善自己的阅读表格。 表达阅读收获,写信畅谈启示。
210 01
交流理解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阅读成果,基于自己的理解,给创作《朝花夕拾》 时的鲁迅写一封信,说说你对他的认识,谈谈你从书中获得的启示。 当然,在写信之前,我们一定要审清题目要求,了解鲁迅创作《朝花 夕拾》时的背景。
其实暗中使坏的衍太太。
有坏心眼的妇人形象。
《藤野先生》
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 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和原因。
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叙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旧社 《范爱农》 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
受打击迫害的遭遇。
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 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 者的同情与悼念。
210 01
认识鲁迅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用批注法探究鲁迅的成长经历。 阅读任务:鲁迅生活的“那些年” 批注角度:探究鲁迅的成长经历 批注范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2/10
19
• (2)阅读问题的分量、程度要顾及到 学生的自读时间。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 题。
• (3)分组研究,让每组解答一个问题 ,上课时报告给大家知道,在听同学和 教师的批判。
• (4)教师要给学生的报告讨论进行主 持、审核,给予订正、补充。
2020/12/10
20
• 检查略读效果,可以起到自我督促的作用。要 选择适合该年级学生阅读的文字材料;还要注
• 从学习的程度上看,精读在先,略读在 后。
• 从应用价值来看,精读是准备,略读才 是应用。
2020/12/10
8
研究表明,一般人每分钟阅读500 字左右,大脑留下的信息可达90 %左右 ;每分钟阅读200字以下,读后留存在 大脑的信息仅为10%。为什么呢?因为 速度太慢,脑子里其他意念干扰大多,
2020/12/10
13
比较阅读法,就是读书的时候
选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章就内容、 或就形式、或就创作意图、或就写 作背景、或就读者感兴趣的方面等 进行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比较。
2020/12/10
14
表达阅读法,就是把“表达”作为
阅读运用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当成 考察阅读内隐活动的一种外化的行为标 志。“阅读”不单纯是吸收信息,也包 含倾吐信息。读一篇文章,要能把学习 的收获用言语“表达”出来,才算“读 懂了”、“读透了”、“读完了”。阅 读表达不但能有力地强化阅读理解的思 维深度,而且能有效地提高阅读运用的 创造水准。有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写 札记、心得笔记等。
,须在课文或选文之外阅读旁的书籍文 章;他日出校之后,为了需要与兴趣, 一辈子须阅读各种书籍文章;这种阅读 都是所谓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 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其弊 害是想象得到的,学生遇到需要阅读的 书籍文章,也许会因没有教师在旁坐精 度那样的详细指导,而致无所措手。
2020/12/10
2020/12/10
17
• 1、把握大意,抓住重点。略读训练, 重在让学生把握材料大意,准确捕捉关 键信息。
• 2、提高阅读速度。略读训练要以准确 理解为前提,同时也对阅读速度提出了 较高的要求。
2020/12/10
18
• 3、确保阅读的时间和阅读量。
• 4、分阶段指导要点
• (1)阅读以前,对课文的阅读方法 的提示。
意考查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根据研究 ,略读以了解全部基本内容的80%左右为宜; 高于90 %意味着阅读速度太慢,低于70%意 味着阅读质量过低。《课标》要求:“学习略 读,粗知文章大意。“粗知”的水平就可定在 80 %。也就是说,出10道水平差不多的、
• 关于文章大致意思的题目,限时间略读后能答 对8道即可。
2020/12/10
15
(二)“略读指导却需提纲挈领, 期其自得。”提纲挈领:把问题简 明扼要地提示出来。期待自己获得。
2020/12/10
16
• 一半系就教师的指导而言:还是要知道, 但是只须提纲挈领,不必纤屑不遗,所 以叫做“略”。
• 一半系就学生的功夫而言:还要向精读 那样仔细咬嚼,但是精度时候出于努力 钻研,从困勉达到解悟,略读的时候却 以熟能生巧,不需多用心力,自然随机 肆应,所以叫做“略”。
精读与略读
2020/12/10
1
一、精读和略读的关系
《略读指导举隅前言》学生从 精读方面得到种经验,应用这种 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简单 短什,不需要教师详细指导,这就 是“略读”。就教学而言,精读是 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 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
2020/12/10
2
学生在校的时候,为了需要与兴趣
比如低年级小学生要认字、断词、手指
、口动,课文被断裂成许多不连贯的碎
片,阅读的效果就低。所以,能够略读 ,是一个人阅读水平提高的表现。
2020/12/10
9
略读的基础是会默读。还要学
会控制自己不要停下来读每一个字。 以短语或句子为单位阅读,视幅可 达几个字到十几个字。最重要的是 多看多练,略读中每个孩子的大脑 都在飞快地译码,联想。
2020/12/10
10
二、精读和略读的指导
• (一)“精读指导必须纤屑不遗,发挥 净尽;”
• 纤:细小。屑:琐碎。不遗:不遗漏。 净尽:一点不剩。
• 课内精读文章是用细磨细琢的功夫来研 讨;而阅读的练习,不但求其理解明确, 还须求其下手敏捷。
2020/12/10
11
• 1、全面理解,逐次研读。即逐字逐句、 逐段逐章地去钻研,做到精细理解,全面 把握。
• 对于全篇,不仅要领悟它的主旨,还要 明了它的结构方式和作者的思路。
2020/12/10
5
• 在欣赏方面,要求联想丰富、反复涵咏 ,品味领悟文章语言运用的精妙所在, 还要深化理解课文内容、思想和情感。
• 在评价方面,要求能够对文章所表达的 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做出客观地衡量和 判断。
2020/12/10
3
1、什么是精读
精读是一种为了达到对读物的充 分理解而进行的阅读。这种方式要求 认真、仔细、精确地研读读物,最后 完全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形式。
2020/12/10
4
• 在理解方面,要求对文章的词句短篇进 行深入地分析和思考。
• 对于词句,不仅要理解它的大意,还要 懂得它在全篇中的地位和自身结构;
2020/12/10
21
快速阅读的指导
• 浏览后必须检测阅读效果,通过检测提高快速 阅读的能力。“评价阅读能力,重在考察学生 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有用的信息。”
• 2、仔细品味,融会贯通。即对文中的关 键词句要推敲琢磨,达到透彻明了,全面 领悟。
• 要人家真实体会,也从心里头说出一 个“好”字一个“美”字来,必须精细剖析, 指明“好”在哪里,“美”在何处才行。
2020/12/10
12
• 3、读思结合,边读边记。
• 4、灵活运用多种精读方法。如朗读 涵泳法、质疑思辨法、比较阅读法 、表达阅读法等。
6
2、什么是略读
• 略读是在精读的基础上对读物求其大要的 阅读方法。
• 从对读物信息的感知来看,它不如精读那 样“纤屑不遗”,而是重在搜寻有用信息。
• 从对读物内容的理解上看,它不像精读那 样“字求其训,句索其旨”,而是略“次”抓 “要”,略“小”抓“大”。
2020/12/10
7
• 从阅读的要求来看,精读追求的是读物 整体的把握,略读追求的是读物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