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准公共产品和生均幼儿培养成本的学前教育定价研究一
幼儿园成本核算指标分析

幼儿园成本核算指标分析吴雅琴;冀成艳【摘要】The kindergarten-running cost accounting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uplifting the schooling quality, standardizing the charging system and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system of the index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st accounting of kindergartens in the whole process and thus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addressing the problem of arbitrary charges and in 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幼儿园成本核算对提高幼儿园办学质量,规范幼儿园的收费制度,实现幼儿教育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成本核算指标体系是建立在幼儿园全过程的成本核算,因此研究幼儿园成本核算指标对解决当前幼儿教育乱收费、提高幼儿教育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名称】《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27)002【总页数】4页(P48-51)【关键词】幼儿园;成本核算指标;控制【作者】吴雅琴;冀成艳【作者单位】渤海大学管理学院,辽宁锦州121013;渤海大学管理学院,辽宁锦州121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17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幼儿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使得近些年幼儿教育的收费问题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尤其是民办幼儿园往往以通货膨胀为由而上涨学费.有关数据表明:68.2%的公众认为幼儿教育的收费比价高,而幼儿园方面则抱怨收费标准过低,很难维持当前幼儿园发展的需要.对于不同的声音应该如何判断,需要社会立足于对幼儿园成本进行核算,以完善的幼儿园成本核算指标体系,引导幼儿园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制度与收费制度.教育成本核算是审核、汇总、核算一定时期内教育费用的发生额和计算教育成本工作的总称.其主要包括两个环节:一个是按照规定的成本开支对教育费用进行汇集,计算实际发生额;另一个就是按照成本核算对象,采取相应的方法,计算教育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传统的幼儿园教育模式主要是财政承担费用,属于非营利性的公益单位,因此在幼儿园的管理中会忽视成本核算因素.但是随着幼儿园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幼儿园成为个人或者企业盈利的重要工具,追求盈利就必须要强化成本核算,以完善的成本核算指标体系寻求降低幼儿园教育成本的手段,实现幼儿园经济效益、公益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将成本核算指标体系纳入到幼儿园管理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1 成本核算指标体系是提高幼儿教育办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幼儿教育的办学质量与幼儿教育的投入、产出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当前幼儿园的教育经费比较短缺,因此如何保证教育经费的有效使用是幼儿园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因为通过建立成本核算指标体系可以强化幼儿园的成本核算能力,比如通过成本核算指标可以实现幼儿园对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差额的分析,进而找出当前幼儿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不断提高办学的质量.另外幼儿园的各项评级也需要成本核算指标的支撑,因为在注重绩效考核的教育模式下,幼儿园必须要依靠完善的成本核算指标体系作为依据,科学反映幼儿园的办学经济效益,从而获得有关部门的认可[1].1.2 成本核算指标体系是幼儿园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幼儿园的发展规划必须要建立在完善的调查与分析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幼儿园的发展规划符合市场化的要求,教育投入需要研究教育需求与供给的关系,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决定投入规模的大小,也就是说幼儿园的发展规划要根据幼儿园教育成本的变动及时进行调整,比如幼儿园的发展扩大需要根据幼儿园的生源以及生均教育成本进行确定,如果每个儿童的教育成本在不断增加,那么幼儿园的经济效益就会降低,因此需要幼儿园及时调整,这就需要成本核算指标体系反映出来.所以幼儿园的发展规划必须建立在教育成本核算与分析的基础之上,以此保证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1.3 成本核算指标体系也是确定幼儿园收费标准的重要依据虽然幼儿园具有公益性,但是作为一种市场化运作模式,幼儿园的特性要求实施以政府为主导,家庭参与的运行模式,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先进国家行列的时代背景下,单一依靠政府财政支持是不现实的.因此以家庭投入为辅的模式,是幼儿园发展的现实诉求.幼儿园在教育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费用支出,对这些费用必须进行核算,并且计算出教育的成本,作为价值补偿,而幼儿园获得价值补偿的重要手段就是幼儿园的收费,但是幼儿园的收费必须根据幼儿园办学的成本按一定比例进行确定,因此成本核算指标体系是幼儿园收费标准的重要依据. 2.1 幼儿园成本核算指标确定的原则对幼儿园成本核算指标体系的确定,首先要对幼儿园教育成本项目进行划分,以此提高幼儿园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在确定幼儿园成本核算指标时应该遵循的原则.2.1.1 可比性原则幼儿园成本核算的可比性就是按照会计核算的要求,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口径一致[2],相互可比.具体包括横向可比和纵向可比.横向可比就是要求幼儿园设置的成本核算指标要采取尽可能相似的会计处理方法.纵向可比就是要求幼儿园采取的成本核算指标设置要保持前后处理的一致性,也就是要求幼儿园使用的成本核算指标具有一贯性.2.1.2 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该原则要求幼儿园要正确区分当期的计入资产价值的支出,凡是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年度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2.1.3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即要求幼儿园在进行会计成本核算指标设置时,要侧重对实际发展经济事项的会计核算,而不能单一地按照法律形式进行.以幼儿园的办公场地为例,虽然幼儿园的场地多数属于租赁,但是由于民办幼儿园享有对该场地的长期使用权,因此幼儿园可以利用其进行系列的经济活动,因此在进行成本核算指标时,可以将租赁场地的固定资产作为幼儿园的资产.2.2 幼儿园成本核算指标的设定2.2.1 幼儿园成本核算项目本文按照袁连生教授对教育成本项目的设置要求,对幼儿园成本项目进行了分类设计:工资、公务费、业务费、修缮费、折旧费以及投资者的收益.具体到幼儿园的教育成本项目中的归集费用包括:一是人员经费.人员经费是幼儿园的最大费用开支,其主要包括幼儿园教师、后勤人员、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其他人员的工资、福利补贴、奖金以及社会保障缴费等项目.以幼儿园教师的费用支出为例,民办幼儿园教师由于不在财政编制之内,因此他们的工资都需要幼儿园主体承担;二是公务费.公务费就是幼儿园在教学以及管理中的日常费用支出,比如幼儿园的水费、电费、取暖费等;三是业务费.业务费主要是幼儿教学活动中的费用支出,主要包括教师的教育培训费、玩具费以及图书资料费等;四是修缮费.修缮费主要是对幼儿园各种设施的维修与维护而产生的费用,一般在成本核算时对于固定资产的维修应该计入本年的教育成本科目中,而对于较大的维修则要按大修间隔年限分期摊销;五是折旧费.它是幼儿园各项设施在使用过程中损耗的价值费用,是幼儿园教育成本指标的重要项目[3];六是投资者的收益.虽然投资者的投入不属于成本支出,但是投资者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收益,因此成本收费应该有成本和期望盈余构成.另外还包括退职费以及幼儿园管理费用和幼儿办公场地的租金等.2.2.2 幼儿园成本的核算1) 幼儿园成本核算的对象.教育成本核算的对象是归集费用的对象,基于幼儿园的特殊性,儿童是幼儿园成本核算的对象,也就是说对于幼儿园成本的核算要根据学生的培养成本进行,但是由于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还伴随系列的教育活动,比如幼儿教育的科研活动等.因此,对于幼儿园成本的核算指标设定,应该包括所有的经济费用,但是出于简单化原则,与学生培养成本无关的费用都不属于教育产出成果,因此本文将该类型的核算对象排除,而是以培养一名幼儿所花费的费用为主.2) 幼儿园成本核算的周期.一般幼儿园培养一名幼儿的时间为三年,因此理论意义上应该以三年为周期确定为成本核算周期,但是三年的时间外界的各种因素变化比较大,而且三年间抚育的工作量也比较大,因此很容易给成本核算造成一些不真实的信息,因此应该将核算周期确定为1年.3) 三级成本核算指标体系的设立.根据上述对幼儿园成本项目的划分,应该对幼儿园成本核算指标进行设定,并确定具体的核算成本科目.一级核算指标的设立.将“教育成本”设定为一级核算指标,开设“教育成本”总账科目.二级核算指标的设立.在总账科目下,设置“教学成本”“科研成本”“行政运作成本”“后勤服务成本”“预提费用”“累计折旧”等二级科目[4].三级核算指标的设立.在二级科目下,按成本核算的子项目设置三级科目,并将各学段早期教育的开支归属到相应的三级科目上.具体的账务处理和企业的成本核算基本上是一致的.4) 幼儿园成本核算的方法.由于影响幼儿园成本的因素比较多,尤其是影响幼儿园教育成本的因素比较多,因此在进行成本核算指标时需要收集相应的资料,准确掌握幼儿园教育成本的支出项目,然后根据收集的资料按照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凡是与教学没有关系的都不能计入到教育成本中.幼儿园成本核算指标体系对促进幼儿园的办学质量、实现幼儿园教育资源公平、促进收费制度改革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园要实现健康发展就必须要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指标体系,以此指导幼儿园的管理工作,笔者结合幼儿园目前的实际情况,从满足多方会计信息需求者的角度出发,构建统一的幼儿园成本核算指标体系.3.1 科学设置幼儿园成本体系对幼儿园办学质量的评价,人们往往依据幼儿园的收费高低来判断,即幼儿园的收费标准越高,其办学质量也就越高,实际上并非如此.过高的幼儿园成本往往造成资源的浪费.以民办幼儿园为例,有些民办幼儿园的收费达到了上万元,甚至一些地方的幼儿园达到十万.大多数收费高的幼儿园硬件设施齐全,但教学质量却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因此需要对幼儿园的成本分配进行有效调整,将教育经费应用于教学服务体系中[5].3.2 完善幼儿园管理体系运行幼儿园成本核算体系离不开高效的管理机制,因此幼儿园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一方面幼儿园要建立科学化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幼儿园核算管理工作的监督与管理,并且要对幼儿园的所有成本费用情况进行分析与汇总;另一方面幼儿园也要采取科学的核算方法.一般主要采取分级核算法.由于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存在差异,因此为了更好地对教育经费进行核算,需要以年级分级核算方法进行管理,这样可以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准确性[6].3.3 建立幼儿园成本核算研究机制要想保证幼儿园成本核算运行的长效性,就必须要重视对成本核算的研究,以完善的机制运用考察、分析的方式研究成本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而使得幼儿园成本核算更加科学规范,进而实现对幼儿园全局的统筹[7].【相关文献】[1] 高天好. 普惠性幼儿园成本效益分析[J]. 知识经济,2015(4):73,75.[2] 康建琴,刘焱. 幼儿园教育成本核算研究的瓶颈与突破[J].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3(1/2):181-182.[3] 曾李华. 探讨如何做好幼儿园的成本核算[J]. 时代金融,2015(8):181-183.[4] 姚文峰,郑健成. 0-3岁儿童早期教育成本核算研究[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35(1):126-129.[5] 符策红,何春花,刘景祥. 海南学前教育教育成本与收费研究——基于海南民办幼儿园的实施分析[J]. 财经界:学术版,2011(8):114-115.[6] 张曾莲. 基于准公共产品和生均幼儿培养成本的幼儿教育定价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4(5):12-14.[7] 吴雅琴. 低成本战略下幼儿园运营成本的实证研究[J].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5,26(4):40-43.。
关于幼儿园学前教育收费定价的文献综述

关于幼儿园学前教育收费定价的文献综述张一童【摘要】本文从幼儿园学前教育属性、幼儿园学前教育收费定价制度以及幼儿园学前教育收费定价制度的改革创新方向三个方面对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期刊名称】《河北企业》【年(卷),期】2016(000)011【总页数】2页(P32-33)【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收费定价【作者】张一童【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17项目来源:2016年度河北省研究生创新计划省级创新资助重点项目阶段性成果。
幼儿园学前教育与高等教育产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其属性介于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具有明显的有限竞争性和有限排他性特征。
曾娅琴(2010)提出了幼儿教育具有强烈的正外部性特征,即教育不仅仅使幼儿个体受益,更大程度上使社会受益。
而幼儿学前教育具有负外部性,不合理的收费影响了部分较低收入家庭幼儿的受教育机会。
在幼儿园学前教育的产品属性界定方面,学者的研究较少,大部分学者对其认定为准公共物品,但是,对于幼儿园学前教育是偏向于私人产品的准公共物品,还是偏向于公共物品的准公共物品方面,专家学者的研究较少,文献资料不足。
在接下来幼儿园收费定价的研究中,可以从幼儿园教育属性界定方面进行辅助研究,确定幼儿教育是俱乐部产品还是公共资源产品。
在此基础上,可以针对幼儿园是否应该合并到九年义务教育中进行研究,在根本上改变幼儿教育的收费定价制度。
幼儿园收费定价制度主要指定价主体、定价原则、定价程序以及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政策等等。
幼儿园收费定价制度直接影响幼儿园学前教育产品的价格。
崔世泉等(2011)从经济学理论以及实践经验两个角度提出了学前教育市场失灵的必然性以及在学前教育收费定价方面政府进行规制、干预的必要性。
赵乐吟等(2011)在对辽宁省幼儿园收费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公办幼儿园普遍存在收费标准偏低,政府财政在幼儿园教育方面投入较少的现象,影响了幼儿园的正常发展。
学前教育学费定价研究述评

承 担主 体 的高等 教 育 既不 能保 证 有效 ,也不 能保 证
平 等 ,因此 ,实 行 政 府 与 消费 者 ( 教 育 者 )共 同 受
二 、教 育 学 费 的定 价 方 式
负 担其 成本是 必 然 的 。
公共 成 本 例却 没 有厘 清 ,主 要原 因是 教 育成 本 的计 量 存 在一 是 由政 府公 共教 育 经 费支 出形 成 的教 育 “
定 的 困难 。不管 分 担 比例 的计 量标 准 如 何 ,从 目前 价 格 ” ;二 是 学 生及 其 家 长 支付 的学 杂 费 所 形 成 的 的收费 现状来 看 ,高等 教育 成 本分 担 机 制 已基本 实 “ 私人 成 本价 格 ” 。如果 把这 两 部分 合起 来 作 为教 育 行 。B na n L vn ( 9 0 ejmi ei 19 )在 对 加 拿 大 的 高 等 教 的价 格 。那 么调 节 教育 市场 价 格 的机 制就 类似 于 调 育 学费进 行分 析 后得 出结论 :加拿 大 政府 应 该允 许 节一 般 商 品的机 制 。 [1 1 1
2 0 )指 出 ,根 据 市 场经 济 的等 价交 换 原则 ,高 中在 高等 教育 学费领 域 ,从研究 类 型上看 ,主要包 ( 0 3
括学 费性质 、学 费定 价方式 等 方 面的研究 。对 于教 育学 费性质 的思考 ,理 论界主 要有 以下两种 观点 :
等教 育各 利 益获 得 主 体必 须进 行 相应 的成 本 分担 。
此 ,教 育学 费 的决 定方 式也 相 应有 政 府定 价 和市 场
学前教育学费定价研究述评
口 张振 华 王 寰 安
《我国学前教育投入的成本分担研究》

《我国学前教育投入的成本分担研究》一、引言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认知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深远影响。
然而,由于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及其作为准公共产品的特殊性,学前教育投入的成本分担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学前教育投入的成本分担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以期为提高我国学前教育质量和促进其均衡发展提供参考。
二、我国学前教育投入的现状与问题(一)现状我国学前教育投入主要包括政府投入、社会投入和家庭投入三个部分。
政府投入主要来自中央和地方财政,社会投入主要来自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的捐赠等,家庭投入则主要体现在家长为子女接受学前教育所支付的学费等方面。
(二)问题尽管我国学前教育投入总量逐年增加,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投入结构不合理,政府投入比例偏低,社会和家庭负担较重。
其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类型幼儿园之间的投入差距较大,导致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
最后,成本分担机制不完善,缺乏明确的成本分摊标准和责任划分。
三、成本分担的理论基础与原则(一)理论基础根据公共产品理论,学前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具有公共性和私人性的双重属性。
因此,学前教育的成本分担应由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承担。
此外,教育公平理论也要求在成本分担过程中注重公平性,确保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幼儿园的投入差异不导致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二)原则1. 政府主导原则:政府应承担主要责任,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
2. 多元参与原则:鼓励社会各方参与,形成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分担成本的机制。
3. 公平原则:在成本分担过程中,要注重公平性,确保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幼儿园的投入差异不导致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4. 效率原则:要提高学前教育投入的使用效率,确保投入能够产生最大的教育效益。
四、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的优化建议(一)增加政府投入,发挥主导作用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学前教育投入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
《我国学前教育投入的成本分担研究》

《我国学前教育投入的成本分担研究》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前教育在我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它不仅是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更是对未来的投入与建设。
然而,如何科学有效地实现学前教育的成本分担问题一直是我国当前社会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围绕我国学前教育投入的成本分担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学前教育投入的成本构成学前教育投入的成本主要包括人员费用、教学设备投入、教育资源分配以及管理等。
具体包括教职工工资、校园设施建设、教育教学材料的采购以及维护费用等。
此外,还包括了为保障教育质量而进行的师资培训、教育科研等费用。
这些成本构成了学前教育投入的主要部分,也决定了教育质量的高低。
三、成本分担的必要性成本分担是解决学前教育投入问题的有效途径。
通过政府、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参与,可以减轻政府财政压力,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能提高家庭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意愿。
此外,成本分担还能促进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和支持,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动力。
四、成本分担的现状及问题目前,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主要由政府和家庭共同承担。
政府通过财政拨款、政策扶持等方式支持学前教育的发展,家庭则通过缴纳学费等方式承担部分教育成本。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政府投入不足、家庭负担过重、社会参与度不高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普及程度,亟待解决。
五、优化成本分担的策略针对五、优化成本分担的策略针对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的现状及问题,以下提出几点优化策略:1.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政府应进一步增加对学前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在财政拨款方面,提高公共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支持力度。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实施相关政策,如税收优惠、土地使用等,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学前教育建设。
2. 完善成本分担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明确政府、家庭和社会在学前教育中的责任和义务。
学前教育成本与收费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学前教育成本与收费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学前教育的价值越来越被重视。
“入园难、入园贵”的呼声直接反映了解决学前教育成本与收费问题的重要性。
本文首先从财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学前教育成本增加、学前教育资金投入缺乏,资源分配不均等方面分析了学前教育成本与收费存在的问题,接着从政府要制定科学的学前教育成本核算机制和学前教育收费标准,加大财政干预与监督管理,吸引社会力量对学前教育的支持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学前教育成本,学前教育收费;存在问题;改进策略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2022年度教育财务管理科研项目《学前教育成本与收费的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22C39)的研究成果。
一、学前教育成本与收费存在的问题(一)财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普惠性公办幼儿园方面,大多数幼儿园缺乏专业的财务技术人员,一些财务人员身兼数职,他们在做财务工作的同时也担任行政、宣传等工作;有些幼儿园财务核算工作直接由园长担任。
民办幼儿园方面,由于缺乏专业的财务知识或者在财务核算上投入的时间精力有限,大多数幼儿园只能进行最基本的财务收支记录等工作。
财务人员素质偏低,在教育成本核算以及监管上没有构建自己完整的体系,这直接导致了学前教育核算项目混乱,财务管理能力滞后等问题的出现。
(二)学前教育成本增加近些年,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迅速,学前教育的市场化虽然带动了幼儿园的发展,也直接带来了“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
当前学前教育成本不断增加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需求决定供给。
家长对于优质幼儿园的需求与当前优质幼儿园供给不足产生了矛盾。
家长们望子成龙,趋之若鹜的投入较高的教育成本,办园者正是抓住了家长这一心理,不断投入大量教育成本来满足家长的需求,幼儿园的收费也相应不断增加。
第二,通货膨胀的发展。
通货膨胀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幼儿园教育成本增加。
我国学前教育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研究——基于OECD2012年度教育统计报告的数据分析

我国学前教育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研究——基于OECD2012年度教育统计报告的数据分析
袁媛;杨卫安
【期刊名称】《教育与经济》
【年(卷),期】2013(000)003
【摘要】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生均投入较低,家庭花费所占比例偏高.国家需要制定合理的学前教育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通过国际比较来确定这两个标准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根据OECD2012年度教育统计报告的数据分析,201 1年我国学前教育生均经费应为7016.6元,其中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应为5732.56元.学前教育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不是一个静止的概念,要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的变化而有所调整.
【总页数】5页(P15-19)
【作者】袁媛;杨卫安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0117;东北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0117【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8;G40-054
【相关文献】
1.我国义务教育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研究——基于OECD国家的数据分析 [J], 闫德明
2.我国区域生均义务教育经费差异对较研究——基于2005年与2011年数据分析
[J], 刘礼明;高蓓
3.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 [J], ;;
4.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考核标准研究——基于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赛事的经验与思考 [J], 邵宾
5.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考核标准研究——基于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赛事的经验与思考 [J], 邵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学前教育的成本与收费讨论

学前教育的成本与收费讨论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与其他阶段的教育相比,学前教育是最早的一步,是培养孩子健康成长和形成优良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为孩子接受学前教育。
但是,在学前教育领域,成本和收费一直是争论的焦点。
一、学前教育收费存在的问题与其他教育中的收费问题相比,学前教育的收费问题更加重要,因为它涉及到的家庭往往是收入相对较低的家庭。
此外,随着私立学前教育机构的不断增加,学前教育收费的高低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些私立学前教育机构收费高昂,难以负担,使得许多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无法享受到优质学前教育资源。
此外,学前教育收费的不透明性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目前,许多学前教育机构的收费标准并不透明,没有明确的价格标准和计费方法。
有些学前教育机构会采取“一刀切”的收费方式,忽略了不同家庭的实际情况,使得不同家庭之间的负担差距变得更加显著。
二、学前教育收费的成本结构学前教育的收费水平与其成本密切相关。
目前,学前教育机构的成本主要包括教育人员工资、购买教学用具、租金、保险费等方面,这些成本在不同机构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例如,一些高档学前教育机构的成本很高,主要是因为他们提供的教育设施和教育方式更加先进和高效,而一些普通的学前教育机构成本相对较低。
三、学前教育的收费模式目前,学前教育的收费模式主要分为四种:公办、私立、公私合作以及全日制和半日制。
其中,公办学前教育机构一般采用政府补贴和收费相结合的方式,收费相对较低,但是由于政府财政的局限性,公办学前教育机构往往存在着教学设施和教学质量的问题。
私立学前教育机构收费相对较高,但是随着私立学前教育的市场化趋势,一些私立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学质量已经逐渐提高,取得了较好的口碑。
公私合作学前教育机构收费一般较低,但是由于公办学前教育机构的具体政策和规定不同,这种模式存在较大的地区性差异。
全日制和半日制学前教育机构,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收费模式,一般以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学质量、教学设施和教学时间为基础来确定收费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准公共产品和生均幼儿培养成本的学前教育定价研究(一)
〔摘要〕针对近年来学前教育的收费贵问题,本文拟从学前教育准公共产品属性着手,梳理学前教育定价的原则和依据,比较了目前的4种教育定价模式,探讨基于生均幼儿培养成本的学前教育定价模式及其保障措施,以期规范学前教育收费行为。
〔关键词〕教育收费;生均幼儿培养成本;准公共产品;学前教育定价
学前教育是具有公共性和专业性的公共资源,社会在这一资源的分配上应当秉承公正、平等的原则。
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我国学前教育规模较小,办学所需经费全部由国家财政负担。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对学前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长,学前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尽管政府不断加大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但其相对能力却在下降。
为缓解这一矛盾,学前教育成本开始由国家、社会和个人共同分担。
这种成本分担定价模式能有效缓解学前教育经费不足等问题,但也导致学前教育有失公平和收费贵等新问题。
本文以公共产品理论为基础,分析基于生均幼儿培养成本的学前教育定价模式。
〔1〕一、学前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
根据公共产品理论,按照产品收益范围的差别,社会产品可以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
通常,学前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它具有消费的排他性、非竞争性和外部性等基本特征。
①排他性。
学前教育具有一定程度的排他性,因为学前教育资源是稀缺的,并不是每个幼儿都能
够公平地享受优质的学前教育,只有受教育者付费才能消费学前教育资源。
②非竞争性。
学前教育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只需追加相对低廉的社会成本便能连续地为追加的消费者所消费,其边际成本曲线富有弹性。
③外部性。
学前教育能使幼儿在将来的生活中获得更多的货币收益和非货币收益,也有利于提高一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学前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由政府提供产生的外部性使受教育者个人得益;如果由私人提供,也会因学前教育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而使社会得益。
从这个角度看,学前教育不论是完全由政府提供还是完全由私人提供都不合理。
此外,由于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稀缺,政府无法为适龄幼儿提供普遍优质学前教育的机会,使学前教育具有明显的竞争性,而具有竞争性的公共产品如果完全由政府提供,对于那些未能接受优质学前教育的幼儿来说有失公平。
所以,根据“谁受益谁承担”的公平原则,应当形成政府、受教育者个人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学前教育成本补偿机制,即政府的财政补贴、幼儿的学费和社会的捐资助学。
因此,为学前教育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成本补偿机制,特别是学前教育收费政策,是促进学前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关键。
〔2〕二、学前教育定价的依据与原则
由于学前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学前教育能给个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更多的机会,这是个人的直接收益;对社会而言,由于受教育者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会产生更大的社会收益。
因此,学
前教育定价的依据是边际成本等于私人边际收益加上社会边际收益,以此确定学前教育的供给和需求规模,再根据市场供求曲线来确定学前教育价格。
图1中的横轴Y代表学前教育规模,纵轴C,MR,P分别代表成本、边际收益、价格。
MR1代表私人收益,MR2,代表社会收益,MR代表总收益,MR=MR1+MR2,∑MC代表总的边际成本,D代表需求曲线。
为使学前教育效用最大,根据MR=∑MC,确定教育规模Y*,再根据需求曲线D,确定学前教育产品的价格P*。
〔3〕
根据学前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和定价依据,学前教育定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利益获得原则。
学前教育是一种具有明显外部性的准公共产品。
因此,谁从学前教育中受益,谁就应当支付学前教育经费,支付的数额应当以学前教育整体效用最大化为依据。
即学前教育服务按照外部性程度,除了由政府投入资金外,还应由受教育者按照受益程度提供相应的教育经费,以提高政府的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效果。
二是市场机制原则。
市场机制能根据学前教育市场的供求规律和私人成本科学地确定学前教育的价格,并规范学前教育收费行为。
学前教育学费只有按全部显性成本定价,且学费成为补偿幼儿园办学成本的主要来源时,学前教育才能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三是机会均等原则。
不管幼儿家境富足还是贫穷,政府和社会都应最大限度地确保幼儿的受教育机会。
教育的绝对公平是不存在的,但要
做到教育机会起点和教育过程基本平等。
即教育要最大限度地克服由于种族、性别、生理、心理、文化和经济等因素所造成的差别,使每个幼儿都享有受到最基本的学前教育的权利。
四是支付能力原则。
各阶层负担的费用与其支付能力相适应。
即以准公共产品使用者或消费者的收入状况作为确定学前教育价格的依据,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由于社会分配领域不公平导致部分社会成员因经济实力不足而无法使用或消费某些准公共产品,从而引致新的不公平,并由此产生新的社会矛盾。
对于贫困幼儿,应当由社会向他们直接提供教育费用。
四、学前教育定价模式的比较、选择与构建
目前教育定价的模式主要有以下4种。
一是成本定价模式。
该模式认为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因此,学前教育的价格应根据学前教育成本来确定。
为使对于社会和个人都具有重大收益的学前教育能够继续,就必须对幼儿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追加,使学前教育不断发展壮大。
这种定价模式有两种具体做法:分摊法,即学前教育成本应由受教育者分摊;比例法,即学前教育收费应为学前教育成本的一定比例。
〔4〕二是居民收入定价模式。
其基本着眼点是,学前教育的收费标准应当根据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来确定。
按照这一思路,对学前教育的收费标准有3种做法:学前教育收费应考虑低收入水平的家庭,即学前教育收费标准应降低;学前教育收费要看到“孔雀欧美飞”的现象,即学前
教育的收费标准可以提高;世界银行专家卡尔逊认为教育的学费应相当于中等偏下家庭年收入的10%,加上学生未来收入的10%。
三是未来收益资本化模式。
该模式认为学费应是教育所产生的未来收益的资本化价值的一定比例。
学前教育支出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这种投资可以带来个人收益和社会利益。
正由于接受学前教育可以使个人受益,所以上幼儿园要交学费,要进行投资;正由于学前教育可以创造社会利益,所以幼儿只需要交一部分学费,其余部分应由国家和社会承担。
四是学费/经费比率模式。
该模式认为国家拨款和学费是学前教育所耗费资源的主要资金来源,即:学前教育总投入=经费收入+学费收入。
经费比率=经费收入/教育总投入,反映了国家拨款占幼儿园所需教育经费的比例。
学费比率=学费收入/教育总投入,反映了学费收入占学校所需教育经费的比例。
该模式可按以下步骤确定学前教育价格:根据教育部门的规定,估算不同地区、幼儿园和年级所需的教育经费总额,或确定适当的经费/学费比率;确定国家拨款;学费总额=教育经费总额-国家拨款;生均学费=学费总额/学生人数。
这4种模式各有优劣,本文提出另一种学前教育定价模式:幼儿生均培养成本模式。
选择该模式有以下理由。
一是有利于幼儿园加强教育资源管理和利用,提高办园效益。
幼儿培养成本是幼儿园教育经济活动中资源耗费的综合反映,是衡量其经营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的重要指标。
通过生均幼儿培养成本的计算,有
利于本期成本与上年同期成本比较,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比较,考核幼儿园管理水平和领导业绩,增强教职工的成本意识。
二是为政府部门确定拨款标准和学费标准提供依据。
学前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教育成本要由政府、社会和受教育者共同承担。
受教育者直接负担的形式就是缴纳学费,学费并不是教育价格,而是教育成本的部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