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情绪与认知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克拉克等人(1982)的研究中,让抑郁被试在一天的 不同时间回忆过去快乐和悲伤的事情。
结果表明,在一天中最抑郁的时候,他们回忆出更多的压 抑事情;而在最轻松的时候,他们回忆出较多令人愉快的 事情,这也支持了心境一致性记忆效应。
心境依赖性记忆
心境依赖性记忆效应是指当一种过去事件的记忆处于一种 与当前加工阶段相类似的心境中时,回忆效果会得到提高。 例如,被试学习时的心境是悲伤的,处于悲伤的情绪状态 下,回忆的效果好。重要的是无论材料本身的情感背景如 何,事件的所有方面都会发生记忆增强现象。
艾森克认为,焦虑被试会过多关注自己的强制思想、担忧 和负面认知等焦虑反应。这种与当前任务无关的反应会分 散个体的注意力,从而消耗有限的工作记忆资源,导致正 确率降低,反应时间增加。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诱发的负性情绪对正常人的词语工作 记忆和空间工作记忆的影响不一样,对词语任务影响较小, 而对空间记忆任务影响较大。
孟昭兰的一项关于情绪对认知操作的研究发现:
愉快比痛苦显示更优的操作效果;兴趣比恐惧显示更优的操作效 果;怒比无怒、爆发怒比潜在怒均显示了更优的操作效果;
同一情绪不同强度对操作效果影响也不一样。在愉快和愤怒状态 下,中强水平比过高或过低的激活导致更优的效果。
(二)情绪影响信息的加工选择
(二)情绪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
1.情绪的产生不需要以认知为中介
勒杜认为,对刺激物的情绪反应常常比认知评估来得更快且及时。 这种及时的情绪反应为生物体的行为选择提供了线索和依据,使 得生物体的快速行动成为可能。
生理机制:大脑中存在着从感觉输入到杏仁核的直接神经投射。 电刺激杏仁核和其他恐怖区域时会产生恐惧情绪。
思考:
个人情绪感受特点与冒险特质的关系? 非理性情绪与决策
第二节:认知对情绪的影响
一、与情绪有关的认知成分
(一)期望
个体所持有的期望会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反应。
标签效应:
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使自己的行为与所 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由于“标签”所引起的变化称之为 “标签效应”
常见的标签:“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你真笨”、“馋猫”、 “懒虫”
实验证据
理学家克劳特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要求一群参加实验 者对慈善事业做出捐献,然后根据他们是否有捐献,分别 说成是“慈善的人”和“不慈善的人”。相对应地,还有 一些参加实验者则没有被下这样的结论。过了一段时间后, 当再次要求这些人做捐献时,发现那些第一次捐了钱并被 说成是“慈善的人”,比那些没有被下过结论的人捐钱要 多,而那些第一次被说成是“不慈善的人”,比那些没有 被下过结论的人捐献得要少 。
第五章 情绪与认知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类似的表述:
知之深,爱之切 爱使人盲目,愤怒的人看不到真理,悲伤使得整个世界阴郁
第一节:情绪对认知的影响
一、情绪对认知过程的影响
(一)情绪影响信息加工的发动、干扰和结束 情绪影响认知加工方向:感情决定对情境是接近或回避的
倾向,从而影响人的响知识的获得——皮亚杰 激活水平影响认知加工效果:一般来说,一定强度的感情 状态(或心境),具有提高认知加工的效果。超高水平感 情的激活则干扰阻断认知加工进程,过低激活则不足以维 持认知加工所需要的激活量。 情绪性质影响认知加工效果:与负性情绪相比,正性情绪 能够改善人的智能操作质量。
研究者通过威胁诱发焦虑,并对词语和空间工作记忆任务 的难度进行匹配,结果发现诱发的焦虑仅仅损伤了空间工 作记忆任务的表现,并未影响到词语任务,因此可以认为 负性情绪选择性地影响了空间工作记忆(Lavric, et al., 2003)。
韦兰德等人(2004)也发现,抑郁症病人完全康复后仍 然存在认知缺陷,主要体现在空间工作记忆上。
(二)情绪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
3.情绪对决策行为的直接影响 贝切纳的赌博实验研究(p147)
被试:前额皮质受损病人和正常人 实验任务:四套游戏卡片,每张卡片上表明输赢的数量,玩家只
需要决定翻看哪张卡片即可。其中两套属于高回报、高风险组 (赢或输100美元)。两套属于低回报、低风险组(50美元)。 被试每轮可以在任一一套卡片中选取一张卡片。 研究发现:无论是病人还是正常人,当抽到高额输钱的卡片后都 避免立即再次抽取此套的卡片。但病人更快回到高风险组。
二、情绪与注意
情绪影响注意范围
有研究也发现积极情绪对于注意范围具有扩大作用 ( Fredrickson,2004),而消极的情绪状态如焦虑或害怕将缩小 个体的注意范围(Derryberry & Tucker, 1994; Mogg et al., 2000; Mogg, Millar, & Bradley,2002)。
张是负性面孔;任务:是否存在不同的图片。 实验二,给被试呈现12张表情面孔,其中11张为负情绪
面孔,1张为中性面孔;任务:是否存在不同类型的图片。 记录被试做出判断需要的反应时间。 实验一检验被试对负情绪面孔的敏感性,实验二检验被试 注意从负情绪背景信息转移/摆脱出来的特性。
研究发现,与一般人群组比较,有社交焦虑障碍的被试对 负情绪面孔更为敏感,但是,在注意力转移方面,与正常 人没有显著差异。也就是说,这项研究证实,有社交焦虑 障碍的人群只是对具有危险信号作用的负情绪表情面孔更 为敏感(Gilboa-Schechtman, Foa, Amir, 1999)。
实验研究
有研究认为,高焦虑人群的注意偏向特点主要是对负情绪 刺激过于敏感,迅速地被危险信号所吸引,从原来的注意 事物转移到危险信息上来。研究者采用“同中选异任务” (odd-one-out-search task)研究有社交焦虑人群的注 意特点(控制组是一般人群,无高焦虑症状)。
研究设计了两个实验。 实验一,给被试呈现12张图片,其中11张是中性面孔,1
考试焦虑
二、情绪与注意
个体特征会影响到对注意对象的选择
研究发现,对于高度焦虑的被试,当积极和消极实验刺激材料同 时呈现时,注意偏向于消极刺激,消极的或令人害怕的实验刺激 吸引了高度焦虑的被试更多的注意。与正常人群比较,这些高焦 虑人群对负情绪刺激给予更多的注意,更倾向选择那些负情绪刺 激进行认知加工。
心境一致性效应的实验证据
鲍尔等人(1981)的研究支持心境一致性记忆效应。 实验中要求被试读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两个角色一个是悲
伤的,一个是愉快的。阅读前,被试通过催眠诱发出愉快 和悲伤的心境。阅读之后,在一种中性心境中回忆故事。 结果发现两组被试有很大不同:在阅读中处于悲伤心境的 被试更多地认同悲伤的角色,认为他就是故事的主角,并 且回忆的80%的事实都是关于悲伤的细节;而阅读时处于 愉快心境的被试则更多地认同愉快的角色,回忆的55%是 关于愉快角色的事情。
进一步研究发现,前额叶皮质受损的病人与正常人的不同 在于翻开卡片之前体验到的情绪唤醒水平不同。正常被试 考虑从高风险组选择卡片时会产生皮肤电反应,而病人则 没有。
后续研究发现,对消极事件有强烈情绪反应的被试更愿意 从低回报、低风险组抽取卡片。
研究者据此得出结论:即时情绪在决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作为躯体标志的情绪代表了对某一行为总体结果的编码, 并借助于一种可感知的方式影响决策过程。缺少这种躯体 标志,前额皮受损的病人就不会考虑自己选择的未来结果, 从而做出糟糕决策。
因此,强烈的情绪反应可以在几乎没有高水平认知参与的情况下 产生。
(二)情绪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
2.情绪反应与认知评估的分离 一般情况下,情绪与认知相互协调,共同指导决策行为,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情绪却与认知相冲突,使决策和行为 产生异常。例如,有关焦虑的研究发现,人们对危险情境 的情绪反应经常偏离认知评估,此种情况下情绪反应的作 用往往处于主导地位,从而使得行为表现偏离常规(越急 越出错)
一、与情绪有关的认知成分
(二)个人建构与图式 建构:建构指个体对外部世界的一种内在认知过程。 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也可以
把它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图式是认知结构 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 个体的图式影响到对相应事物的情感体验(如,老板:黑 心资本家)。
(二)情绪对长时记忆的影响
鲍尔(Bower,1981)曾提出,当一个人在特定的情境下 体验到某种情绪时,这种情绪会连同事件一起储存在他的 记忆当中。这种记忆表征模式会体现在心境一致性记忆效 应和心境依赖性记忆效应方面。
当人们加工与编码信息时,那些材料所包含的情绪信息和 当时心境一致的内容被更好的加工和保持,心境一致性记 忆效应就发生了。
实验证据
鲍尔等人(1978)的实验同样支持心境依赖性记忆。实验 是让被试学习两个词表,一个是在愉快的心境中学习,另 一个是在悲伤的心境中学习,随后让被试在愉快和悲伤的 情境中进行测试。结果发现:被试在心境匹配时的回忆成 绩明显优于不匹配时的成绩。
四、情绪对决策的影响
(一)情绪与决策关系的理论 1.后悔理论 20世纪80年代初,洛麦斯(Loomes & Sgden, 1982)
等人提出了后悔理论,用以说明预期情绪在决策中的作用。 该理论假设:如果决策者意识到自己选择的结果可能不如 另外一种选择的结果时,就会产生后悔情绪;反之,就会 产生愉悦情绪。
后悔理论认为,决策者在决策中会力争将后悔降至最低。 研究发现,如果顾客预先想象到购买某种陌生产品发生故 障时的后悔心情时,就更愿意购买熟悉的产品;如果人们 因违规驾驶而导致生命和财产损失的后悔心情事先得到提 醒,他们关于安全驾驶的态度和信念就会发生极大的变化
一、与情绪有关的认知成分
(三)知觉 1.知觉错误 知觉错误会影响个体的情绪体验
妄想症
一、与情绪有关的认知成分
(三)知觉 2.知觉警戒和注意 知觉警戒:有意维持的选择性注意。
一、与情绪有关的认知成分
(三)知觉 3.知觉防御 知觉防御:注意用于防止收到敏感性或者不想知道的信息。
研究发现:与加工积极信息相比,被试加工消极信息的时 间更长,会采用心理或者身体的方式来避免威胁,并有一 段时间脱离知觉环境。
情绪的正性或者负性特征会影响到信息的加工选择
研究证据: 一项研究用耳机给不同被试分别输入愉快和悲伤的乐曲,同时给
两组被试相同的字词表序列。字词中夹杂着非词的字母组合,字 词分别有表示快乐和悲伤的两种字词。让被试以最快的速度辨别 字词与非字词,分别按不同的键。 结果表明,乐曲诱发了被试相应的情绪。快乐组被试对快乐词比 对悲伤词按键更快。悲伤组对悲伤词按键更快,而两组被试对非 字词的按键速度没有区别。
思考:
后悔理论与品牌忠诚度的关系? 如何规避后悔的产生?
2.主观预期愉悦理论
1999年,梅勒斯等人提出了主观预期愉悦理论。该理论 的模型如下:假设某人需要在具有结果A, B和具有结果C, D的两个赌博间作出选择,首先要对两个赌博的总体情绪 进行评估。评估第一个赌博总体情绪的公式如下: sARA+SBRB,SA、SB、分别是决策者对结果A、B的主观 概率,RA、RB是决策者对A、B两种结果的情绪预测值。
三、情绪对记忆的影响
(一)情绪对工作记忆的影响 情绪与工作记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情绪状态方面。典型研
究方法是先诱发进入正性或负性情绪状态,然后完成工作 记忆任务。 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负性情绪对工作记忆的影响上。20 世纪90年代,艾森克等人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焦虑对认知 的影响是工作记忆受损引起的。
同理,评估第二个赌 博总体情绪的公式如下: SCRC+SDRD,SC、SD分别是对结果C、D的主观概率,RC、 RD是对结果C、D的情绪预测值。
根据效用理论,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会追求愉悦情绪的最 大化。因此,根据公式计算出两个赌博的总体情绪后,如 果前者大于后者,决策者就选择赌博一,反之就选择赌博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