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本及教师用书指瑕(一).
高一语文人教版教师用书

高一语文人教版教师用书
《高一语文人教版教师用书》是一本为高中一年级语文教师准备
的教学工具书。
本书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备课和教学。
下面将对这本
教师用书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教师用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时数、教学方法等。
教师通过本书可以清晰地了解每个单元的教
学目标,掌握每个部分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给出了相应的教学时
数和合理的教学方法。
这些内容对于教师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有效地组织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用书还提供了每个单元的教学案例和教学设计。
在教
学案例中,教师可以获得一些教学实例和教学成功经验,从而更好地
理解和应用教学内容。
而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了解每个单元的整
体教学安排,包括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以及相应的教
学活动和教学资源。
这样教师只需根据用书的设计方案,就能够更加
轻松地开展教学工作。
此外,教师用书还提供了教学参考资料和教学评价标准。
教学参
考资料包括了一些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参考,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而教学评价标准则可以帮助教师判断学生的学
习情况和教学效果,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总体来说,教师用书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教学工具书。
它为教师提
供了全面的教学指导和教学资源,帮助教师更好地备课和教学。
同时,教师用书还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提升自身的教学
水平。
因此,高一语文人教版教师用书是每个高中语文教师不可或缺
的参考书籍。
高中语文新教材(人教版)指瑕

高中语文新教材(人教版)指瑕新一轮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较以往任何一种教材来说,确乎是一朵出水芙蓉,清新可爱。
选文注重名家名篇,体裁兼及诗词歌赋。
“阅读鉴赏”,敞开文学之殿堂;“表达交流”,激起共鸣之欲望;“梳理探究”,击腾文化之潮头;“名著导读”,饱餐精神之食粮。
然而,“多可喜,亦多可忧”。
笔者于教学探究的过程中,却也发现了不少瑕疵,不能不惜乎大醇小疵。
兹撮要录析如次,以求教方家,抑或引起语文教育界同仁之重视。
一、出现了明显的错别字1、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嬉戏。
(必修①《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加点的“阴”字显然是个别字,应该写成“荫”。
(见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p204之附录“常见的别字”)2.人们可以在五天之内作相当准确的天气预报,但是要做更长远得多的天气预报,就既需要大气现状的准确知识,又需要一种不可逾越的复杂计算。
(必修⑤《宇宙的未来》)同样是支配“天气预报”这一对象,居然在同一句子中出现“作”与“做”的对峙。
笔者以为,“天气预报”的活儿基本上还是属于抽象工作,应该用“作”为是。
3.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人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
(必修②《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加点处怎么可能是“人”字呢!看后面一句便知,是“入”字之误。
这显然是印刷方面大而化之造成的。
二、出现了不少的病句1.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
(必修③《动物游戏之谜》)整个句子呈现“通过……使……使……”的结构,这当然是个病句了。
介词“通过”掩盖主语,使得整个句子主语残缺。
2.人们可以在五天之内作相当准确的天气预报,但是要做更长远得多的天气预报,就既需要大气现状的准确知识,又需要一种不可逾越的复杂计算。
(必修⑤《宇宙的未来》)“更长远得多”的说法,我们可以认为是由“更长远”和“长远得多”造成的句式杂糅,也可以认定“更”与“得多”造成了语义的重复,其语病不可谓不刺眼。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指瑕

I教材I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半月刊2019年03月045化)的人。
不过,上述对“白丁”的这两种解读之间并 非毫不相干,而是存在内在联系的,其中第二 种解读可视为第一种解读的引申,因为从事实 上看,由于古时平民一般没有读书的条件和机 会,往往没有文化和学问,所以,“白丁”的内涵 可由原意“平民,没有功名(官职)的人”自然地 引申出新意“没有学问(文化)的人”。
而“白丁”中词素“白”所具有的“空白”“空无所有”的义 项,则又为该引申义提供了训诂支持。
这就较 充分地表明,“白丁”除了可解读为“没有功名 (官职)的人”外,也可解读为“没有学问(文化)的人”,两种解读皆成立。
纵观语言史,词语内涵的不断变化发展是 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语言发展的正 常规律。
例如,在“白丁”一词中,“白”的“空白”“空无所有”义,虽在古汉语中较为鲜见(一般辞书甚至未予收录),但在现代汉语中已为常 见,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已将其列为一 个普通义项,其“白”释④云:“没有加上什么东 西的;空白:白卷、白饭、白开水、一穷二白。
”此 义其它用例尚多,如白版(指书刊上未印出文字或图表,留下的成块空白)、白票(投票选举 时,未写上或圈出被选举人姓名的选票)、白契 (旧时指买卖田地房产未经官方登记盖印的契 约)、白手(空手;徒手)、白田(未种上庄稼的田 地)、白文(指有注解的书不录注解只印正文的 本子),等等。
所以,就“白丁”而言,虽由典故出 处可断定其原始含义为“没有功名(官职)的 人”,但其后又通过引申而增加了“没有学问 (文化)的人”这一含义是语言发展的正常现 象,顺理成章,合情合理,应予承认。
只不过,其 源自典故出处的原始义可视为其本义,而后在其它语境里引申出来的、在训诂上又有依据的意 义,可视为其引申义而已。
至此,《陋室铭》中“白丁”的真意已明。
概言 之,其并非指“没有功名(官职)的人”,而是指 “没有学问(文化)的人”。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册文言文释义指瑕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册文言文释义指瑕
陈蓉
【期刊名称】《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1(022)003
【摘要】文言文释义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注释的难点和重点,它与文言文教学的效果密切相关.该文以2000年秋季发行的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册为对象,对其文言文释义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概括义与具体义、词汇义与语法义、词义范围的扩大与缩小、通假字与古今字、释义过浅等五个方面做粗略的分析.
【总页数】7页(P124-130)
【作者】陈蓉
【作者单位】潮州市金山实验中学,广东,潮州,52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2.3
【相关文献】
1.新版高中《语文》第一册文言文注释指瑕 [J], 梅永伟
2.高中语文新教材第四册指瑕 [J], 李卫波;刘璐红
3.高中语文第一册新教材注释指误 [J], 王灿
4.新版高中第一册《语文》指瑕 [J], 黄世坤
5.初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新教材·新思路”征稿启事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中语文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1

咏诵青春霜天竞畅谁主沉浮六月看海我信未来开卷有益“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青年毛泽东,用他的信仰,营构了一个充满血与火、汗与泪、阴霾与阳光、痛苦与欢欣的独特世界。
是的,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炙热的恋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
话题链接——青春1.教材赏悟无论是独立寒秋的青年毛泽东,还是相约六月看海的我们,都是青春时代的代言人。
青春时代,是人生黄金期。
它充满朝气,充满活力,它使人充满着渴望和探索精神。
青春的灯火正亮,定会照亮有志青年不懈的追求之路。
让我们携起手来,披着阳光穿行岁月,加快青春的脚步,去点亮挂在心头的那束理想之光,用挚爱的情怀去高歌一曲。
2.名句赏记◆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李大钊◆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
——林宽◆白发无凭吾老矣!青春不再汝知乎?年将弱冠非童子,学不成名岂丈夫?——俞良弼◆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孟郊◆一个民族的年轻一代人要是没有青春,那就是这个民族的大不幸。
——赫尔岑◆青年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
——斯大林◆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补何及!——权德舆◆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
——于谦◆青春的精神是点铁成金的奇异的宝石。
——《泰戈尔评传》◆若是青春只有运动的火,它将变得焦干而枯萎。
但这里却永远潜藏着眼泪,使它保持着鲜美。
——泰戈尔《春之循环》3.典例赏析生命就像一根火柴“孩子,趁年轻,何不埋头苦干,以成就一番事业呢?”一老人劝告一少年。
少年满不在乎地回答说:“何必那么急呢?我的青春年华才刚刚开始,时间有的是!再说,我的美好蓝图还未规划好呢!”“时间可不等人啊!”老人说,并把少年引到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地下室里。
“我什么也看不见!”少年说。
老人擦亮一根火柴,对少年说:“趁火柴未熄,你在这地下室里随便选一件东西出去吧!”少年借助微弱的亮光,四处努力辨认地下室的物品,还未等他找到一样东西,火柴就燃尽了,地下室顿时又变得漆黑一团。
新版高中语文第一册文言文注释指瑕

新版高中语文第一册文言文注释指瑕作者:王盼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04期摘要:文言文注释一直都是高中语文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训诂学的知识在中学语文的教学中也就起到了重要作用。
文章以新版高中语文第一册教材(2007年第二版)所选的三篇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和《鸿门宴》为探讨对象,粗略提出其中注释不妥和忽略之处,并试着提出合理的注解。
关键词:注释,文言文,高中新版教材新版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充实,更加重视语文教育对于学生的情感陶冶,但是在文言文篇目尤其是一些注释的细节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疏漏之处容易给文言知识尚不成系统的高中生造成一定的困扰和误导。
由于篇幅原因,仅就新版高中语文第一册(2007年第二版,下同)所选三篇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和《鸿门宴》的注释内容为研究的对象,粗浅地提出其中还有待商榷的地方。
郭在贻先生在《训诂学》第三章中谈及训诂学的作用时候,首先谈到的就是其在语文教学上的作用,指出训诂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课本注释的不足并帮助判断正确的解释。
[1]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刺秦王》教材注释:[更虑之]再想想别的方法。
更,改变。
“更虑之”整个短语的翻译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教材将“更”注解成“改变”是否妥当有待讨论。
“之”,指示代词,指代的是“用樊将军的人头作为接近秦王的信物”这件事情,做的是“虑”这个动词的宾语。
那么教材将“更”注释为“改变”,也是一个动词,那么整个短语就成了连动结构。
姑且承认这个短语是连动结构,那么两个动词之间,“改变”和“考虑”又构成的是怎样的关系呢?不是动作的先后,如果是先后关系,就该说成是“虑更之”,先是考虑再更改。
也不是一个动作伴随另一个动作。
词汇意义与语法功能是相互制约的。
当词语的注释并不能照顾到其语法功能时,我们是不是应该试着寻找另外的词汇意义呢?既然是放在“虑”这个核心动词的前面的成分,那会不会是做的状语呢?查看《汉语大词典》关于“更”字的解释,“更”共有两个读音:ɡēnɡ和ɡènɡ。
高中语文必修一教师用书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 教师教学用书说明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是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相配套的,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和使用教科书,提高教学质量。
编写这套《教师教学用书》的指导思想是:1在继承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用书》编写传统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充分体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指导思想,为一线教师教学服务,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科书的编写意图,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2力求做到“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教师把握教科书的内容,解决备课中的实际困难;有利于教师发展教学个性,充分激发和调动教师钻研教科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课内外的联系,树立“大语文”的教育观念。
3力求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4注意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的衔接,以实现人教版两套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互动效应。
这套《教师教学用书》“阅读鉴赏”部分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单元说明:简要说明本单元的编排意图,教学时应注意的一般性问题。
2课文研讨:包括“整体把握”“问题探究”两部分,“整体把握”是对课文的整体解读,“问题探究”引导对重点、难点的深入研究。
3关于练习:主要说明“研讨与练习”的设计意图,提供可供参考的答案,力求从多个角度提示解题思路。
4教学建议:一般包括预习指导、教学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注意启发性、实用性和灵活性。
5有关资料:包括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文体知识、有关图表、课文鉴赏与评价、作者写作体会等,选材时力求具有时代性和权威性。
“表达交流(写作、口语交际)”“梳理探究”部分均设有“编写意图”“教学建议”和“有关资料”栏目。
鉴于有些学校工具书、参考书不足,“有关资料”较为丰富,但只供教师参考,不要求一一教给学生。
这套《教师教学用书》配有备课光盘,以方便教师使用。
参加本册《教师教学用书》编写工作的有:温立三、聂鸿飞、刘真福、朱于国、孙移山、顾振彪、黄伟、程翔。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4册)指瑕

一 5 4
维普资讯
教 学 大参 考 ・质 疑 问 难
国 还 不 能 称 为 “ ” “ 上 辇 车 ” 帝 。拉 ,
误 译成 这 些 六 国 王侯 的 女 儿 、 女 孙
贼 . 才 是 合 乎 义 理 的 行 为 ; 靠 这 依 上 天 的神 灵 、 宗 的 福 泽 。 整 武 祖 修 备 … …这 也 是 合 乎 义 理 的 行 为 。 ” 译 文 中 “ 亲 不 答 应 ”后 面 的 母 分 号 应 为 句 号 。 外 。我 只 能 向 祖 另 “ 先 的坟 墓 请 罪 了 ” 面 的 句 号 应 为 后 逗 号 . 样 才 能 理 清 本 段 的 层 次 关 这 系 此 此段 译 文 应 标 点 为 :我 要 因 “ 向 国 君 请 罪 。 君 不 答 应 : 要 向 国 我
在 原 来 颜 色 淡 或 需 要 改 正 的 地 方 重 复 地 涂 抹 , “ 红 ” “ ” 视 如 描 。瞄 把 力集 中在 一 点 上或 注 意 看 。 系文 联 段 的意 思 。是 集 中注 意 力去 看 , 对 准 , 当用 “ 准 ” 故 瞄 。
塞 南越 , 祠 泰 _ 、 土 , 用 乐 祷 后 始
桠” ,课 下 注 解 ⑥ 注 日 : 桠 权 【
(ah ) 容 树 枝 歧 出 。 yc a 】 形
封 禅 书 》 记 载 天 帝 让 素 女 弹 奏 五 中
十 弦 瑟 . 音 悲 不 可 禁 . 是 分 其 其 于
瑟 为二 十 五 弦
查《 代汉 语词典 》桠 权 ” 现 “ 可
写作“ 权” 丫 可 见 不 能 等 同 “ 槎 桠” 再 查 “ ” 意 为 “ 筏 或 同 槎 . 木 茬”而“ ” “ 或根 ” 意思。 。 茬 有 茎 的 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课本及教师用书指瑕(一)
人教社新编高中语文(试验修订本)第一册,有的注释不够妥当,值得商榷;有些常见的文言词语用法不常见,课本又不加注,师生理解比较困难,所以很有必要补充注释。
一、《触龙说赵太后》
1、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哀”字用法特殊,但课本无注。
人教社《教师教学用书》译“亦哀之矣”为“也够可怜的了”,这样解释,一将“之”字漏译,二与触龙身份不符;作为臣子的触龙是决不能也决不会说出太后“可怜”这样的冒犯君主的话的。
这里的“哀”应作“爱”讲。
《释名·释言语》:“哀,爱也,爱乃思念之也。
”《管子·侈靡》:“国虽弱,令必敬以哀。
”郭沫若等集校引李哲明曰:“哀读为爱,古字通。
”《吕氏春秋·报更》:“人主胡可以不务哀士。
”高诱注:“哀,爱也。
”《辞源》《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在“哀”字条下均有“爱”“怜爱”的义项。
将“哀”讲作“爱”,不仅符合“亦哀之矣”的句法特点,也扣住了文章的语脉。
上文触龙说“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紧接着太后说“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下文触龙举例说明“其爱不若燕后”,首先提到“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意思是“你送燕后出嫁时,握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心里惦念着她,为她远嫁而伤心,也是疼爱她啊”,这样讲,以“爱”字贯穿全段,前后文一脉相承,触龙说话的谨严、文章结构的缜密,便可一目了然。
2、恣君之所使之。
课本第66页注{22}:“任凭您派遣他。
”“所”字难讲,课本无注。
郭锡良《古代汉语》把它讲成指示代词,认为是“指代‘使之’的方式”。
可这样的解释,放到句中无法落实。
且依从此说,将“恣君之所使之”读成“恣君之/所使之”,全句节奏不谐,拗口难通。
笔者以为,“恣君之所”为动宾结构,其中“君之所”为偏正短语,“所”为名词,当“意”讲。
《汉书·董贤传》:“上有酒所,从容视贤笑,曰:‘吾欲法尧禅舜,何如?’”王先谦补注:“酒所,犹酒意。
”《汉书·周亚夫传》:“此非不足君所乎?”杨树达《古书疑义举例续补》:“所者,意也;不足君所者,于君意有不足者也。
”《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均有“所”为“意”“意思”的解释。
将“恣君之所使之”译成“任凭您的意思(心意、意愿)派遣他”,文通字顺,课本应从此说,补注:“所,意。
”
二、《季氏将伐颛臾》中的“故远人不服”。
“故”字课本及一般译本均未注。
很多教辅资料都释“故”为“所以”,可照此解释,上下文扌干格不入。
原文是“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译成“能做到这样[即上文“均”(财物平均分配)、“和”(上下和睦共处)、“安”(上下相安无事)],所以远方之人不臣服”,与文意正相反:既“如是”,则远人理当“服”,而不应“不服”。
人教社《教参》觉得“故”不好处理,所以在翻译时干脆不讲。
可“故”在句中并非无实意,不能不讲。
其实,这里的“故”是“如果”的意思。
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故,犹‘若’也。
一为‘若或’之义。
”“若或”即“如果”。
贾谊《新书·修
政语上》:“故使人味食然后得食者,其得味也多;若使人味言然后闻言者,其得言也少。
”“故”“若”互文,“故”即“若”“如果”的意思。
《汉语大词典》也收有“若,如果”的义项。
扬雄《解嘲》:“故有造萧何之律于唐虞之世,则矣。
”“故”“则”
呼应,表假设关系,即今之“如果……就……”。
课文“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句当与此同,翻译成“如果远方之人不降服,就施行文教和德政招徕他们”,语意贯通,文气畅达,依此,课本应补注:“故,如果。
”
三、《归去来兮辞》中的“景翳翳以将入”。
课本第94页注{21}:[景(yǐng)翳翳以将入]阳光黯淡,太阳快落下去了。
景,同‘影’,日光。
”此注大误。
“景”既读“yǐng”,就只能讲成同“影”,“影子”“阴影”的意思,如贾谊《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的“景”就读作“yǐng”;既当“日光”讲,就只能读成“jǐng”,如范仲淹《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的“景”就不可读“yǐng”,因为是“日光”的意思。
关于“景”的这两种用法,所有的工具书的解释都是相同的。
课本注释音义不统一,依文意,当改正为:“(景翳翳以将入)景,日光。
”
四、《烛之武退秦师》中“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课本对“执事”的注释是“对对方的敬称”。
这种解释,笔者认为并不妥当。
人教社出版的与课本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对“敢以烦执事”的翻译是“那就烦劳您的手下的人了”;岳麓书社出版的《古文观止》对“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的注释为“你若认为灭郑对你有利,那就请吧,这里是委婉的说法”,对句子的翻译是“假如灭了郑国而对您有益,那就麻烦您吧!”;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对“执事”的注释是“执事,指秦伯左右从臣,代喻秦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注释“执事,办事人员,这是客气话,实际指秦伯本人”;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简明古汉语字典》注释“执事①主持工作,柳宗元《驳复仇议》‘执事者宜有惭色’。
②(对方的办事人员,《左传·成公十三年》‘敢尽布之执事’,又为书信中对对方的尊称,杨修《答临淄侯牍》‘又尝见执事握牍持笔,有所造作’。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注释“执事①工作,《周礼·天官·大宰》‘九曰闲民,无常职,转移执事。
②古时指侍从左右供使令的人,《国语·越语上》‘寡君勾践之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天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
”旧时书信中用以称对方,谓不敢直陈,故向执事者陈述,表示尊敬,方苞《与安徽李伯书》‘执事服官有年’,韩愈《上张仆射书》‘今之王公大人,惟执事可以闻此;惟愈于执事也,可以此言进’。
③举行典礼时担任专职的人。
④旧时婚丧喜庆,迎神赛会等事所用的牌、伞等物。
”;团结出版社出版的《掌故大辞典?注释“执事①举行典礼时担任专职的人。
②旧时指侍从左右供差使的人。
③旧时书信中向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韩愈《上张仆射书》‘今之王公大人,惟执事可以闻此;惟愈于执事也,可以此言进’。
④旧时婚丧喜庆,迎神赛会等事所用的牌、伞等物。
”
从以上这些资料来看,“执事”只有用在书信中才是表敬称,在面对面的情况下并不表敬称,而《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执事”是烛之武与秦伯面对面说话时所用,在这种情况下解释为敬称是不妥的;此外若当“执事”是敬称,那就是仅指
秦伯而言,事实上秦灭郑主要靠秦伯手下的人,并不专指秦伯。
综上所述,这里的“执事”应指秦伯手下的人,也隐指秦伯,在这里是一个委婉、客气的说法,全句可翻译为:“假如灭了郑国而对您有益,那就烦劳您的手下了。
”
当然,“敢以烦执事”这句话是含有表敬意思,但这得益于句中表谦敬的副词“敢”(冒昧、大胆)的运用,因此,“执事”在这里并不能理解为敬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