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白塔中学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四川省南充高中 -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下)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屏.气摒.弃并.蒂莲秉.烛待旦B.黄鹂.骈俪.霹雳.舞磨砺.意志C.驼.绒滂沱.拓.荒者脱.颖而出D.友谊.游弋.溢.洪道逸.兴遄飞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扭怩/扭捏交接/交结急风暴雨/疾风劲草B.姻缘/因缘机遇/际遇促膝谈心/抵足谈心C.口型/口形飘荡/漂荡轻歌曼舞/清歌妙舞D.意想/臆想定势/定式唾手可得/垂手而得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在今天的成人仪式上,面对国旗无论是庄严宣誓,戴上象征责任、奉献的成人帽,还是聆听家长寄语,穿过成人门,都让在场的“90后”激动不已——“这是我们在成人时刻收到的最好礼物”。
B.林小云在学校有“心算第一人”的美誉,有人说这是训练的结果,也有人说她的速算能力其实能够从家庭遗传的角度得以解释。
C.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从“吃饱”向“吃好”、“吃健康”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D.景德镇陶瓷、宜兴紫砂陶制作、茅台酒酿制……这些享誉海内外的传统手工技艺均在日前首批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占有一席之地。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垂的,。
,,。
,。
①一阵晨风拂过②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③所以有诗人赞叹,愈是成熟,愈是谦虚④在绿叶一片低沉而嘈杂的合唱中,传出她们清亮而高亢的欢叫⑤依然高昂着头,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⑥尚不懂得伟大的谦虚,也不懂得虚伪的世故A.③②⑥⑤①④B.④②①⑤⑥③ C.②⑥⑤①④③ D.③①⑤②⑥④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情绪异常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长期以来,各个领域的学者从自己的学科出发,对此现象纷纷做出各自的解释,但是始终未获解决。
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6596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精品】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在古代文论中,我们常常见到“文”和“质”这一对词语。
它们被用来评论作家作品,概括一定时代的文学风貌,还被用来说明文学的发展等,因此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十分重要。
“文”字的本义是指线条交错或者色彩错杂,由此引申出华丽、有文采的意思。
而“质”字,凡事物未经雕饰便叫做“质”,犹如器物的毛坯、绘画的底子,因此含有质朴、朴素的意思。
这一对词语最初不是用于评论文学,而是用来评论人物的。
《论语·雍也》记载,孔子曾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话。
这段话中的“文”、“质”,人们一般解释为:“质”是指“诚”一类内在的道德,“文”则是指文化知识一类外在的东西,“文”和“质”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其实按孔子原意,这里的“文”、“质”是指文华和质朴,都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言谈举止、礼仪节操而言的。
一个人若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朴,不讲礼仪,便如同“草野之人”;相反,若是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如同那些掌管文辞礼仪的史官了。
这里不存在本末内外的关系。
②以“文”、“质”二字论文学、论社会政治生活,与用它们来论人物有着密切关系。
《韩非子·难言》论述向国君进谏之难:“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
……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
”这句话可能就是本诸《论语》。
其中“繁于文采”即“文”,“以质信言”即“质”,分别指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
再后来,东汉班彪说《史记》“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很可能也是从《论语》的话而来。
“质而不俚”是说文风质朴而不至于俚俗鄙野。
“文质相称”是说文饰润色恰到好处,无过与不及之弊。
魏晋以后文论中用“文”、“质”二字,多数情况下也都是指作品的外部风貌而言;只有少数场合可理解为近似于今日所谓的形式和内容。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四川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南充高中高2022级第三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①小说由叙述和聚焦两部分组成。
叙述与聚焦,是两种不同的叙事方式。
叙述是“讲”,聚焦是“看”。
叙述出自叙述者,聚焦或者出自叙述者,或者出自小说中的人物。
叙述与聚焦,既相矛盾又相依存,当然主要是依存关系。
②《在乡下》是美国作家梅森的代表作:他们现在住在一家“假日酒店”里,就在高速公路对面。
他们离华盛顿只有一百英里,A这里的山脉长而蓝,像画一样。
萨曼莎把婆婆和艾米特留在电视机跟前,B她自己坐在游泳池旁边,观看车流——一条无止尽的河:度假的家庭、打探市场的推销员,流浪的怪人,拉着货物的卡车。
C她身处其间,位于这巨大的能量的正中心——柴油卡车的噪杂声浪之中。
③上面引文由两部分组成。
萨曼莎的聚焦和叙述者的叙述,二者相互依存,既简洁又顺畅。
④然而,这仅是叙述与人物聚焦的一般关系,来自人物的聚焦不仅可以提供呈现式场景,而且可以作为故事的节点推进故事的萌蘖与发展。
⑤例如《红楼梦》第三回描写林黛玉进荣国府的情节。
由于是第一次踏进荣国府,黛玉自然小心翼翼,少用嘴巴多用眼睛与耳朵,从到荣国府始,至晓间歇息止,“见”字用了九处,“听”字用了三次,在黛玉的聚焦中出现了大量人物,每一次聚焦都将故事向前推进,而每一次人物的出场,都为后面故事的发展提供一种可能。
最后是宝玉出场,掀起了故事的高潮,撞击出惊诧的火花与喜剧般的莹莹泪光。
⑥当然,我们也可以有另一种推断,这些人物聚焦是否是叙述者的一种姿态呢?⑦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还是以黛玉为例,《红楼梦》第三回,黛玉初次见到凤姐时的情景: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姊妹不同,彩绣辉煌,忧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3 (2)(共26页)

白塔中学(zhōngxué)2021-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此题一共3小题,9分)当代原创戏剧文学缺失了一些很重要的东西,中国当代话剧要想开展必须找回这些缺失的东西。
当代原创戏剧文学从整体上看缺少深切而真挚的人文情怀,缺少强有力的人道主义精神。
戏剧是“人学〞,从古至今,戏剧存在的价值首先就在于他的“人学深度〞,而人道主义、人文关心是戏剧最根本最核心的内在精神,是戏剧产生“人学深度〞的重要原因。
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戏剧流派、各种各样的创作方法,但这个东西是绝对不能丧失的。
一旦丧失,戏剧就成了空壳,成了各种形式手段的杂耍和小玩闹。
我认为当前国内戏剧原创最薄弱、最欠缺的首先是这个。
不少原创剧作在经营故事、建构情节、寻找特定表达形式、使用各种现代舞台手段上多有可取之处,加上导演、舞美、演员等方面的强力和大笔投入,演出往往不乏光荣。
但它们常常经不起咀嚼,经不起深究,主要是它的“人学〞含量缺乏,我们感受不到内在的人学力量,感受不到艺术家对人的独特发现、独特考虑和对人性的深层体验。
其次,当代现实主义戏剧创作愈来愈薄弱。
现实主义戏剧,或者者往大了说现实主义戏剧精神,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削弱、冷落和无视。
这些年,各种各样的戏剧多起来了,以现实主义名义和方法创作的戏剧也不少,但其中“伪现实主义〞、低程度的现实主义作品不少,真正的有深度的现实主义戏剧日渐式微,对时代生活有高度概括力和深化表现力,充满思想力度和情感真诚度的现实主义作品已成为“稀有品〞,千呼万唤不出来,很是令人忧虑。
话剧已历百年,这一百年间曹禺、老舍等老一辈戏剧家开拓了一条现实主义的道路,?雷雨??日出??原野??茶馆?等没有一部不是现实主义的力作,代表(dàibiǎo)了中国话剧的最高水准,他们为中国当代戏剧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财富。
在他们的现实主义戏剧里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戏剧的力量,感受到了曹禺、老舍们对现实人生的深切关注,对人性的深度体察和解剖,对生命的关爱与悲悯,对中国人情感世界和内心深处种种复杂微妙的律动的精细刻画。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
“木叶”是什么呢?按字面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
可为何古诗中少见用“树叶”呢?这当然可以说是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
然而一遇见“木叶”,情况就显然不同,诗人们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
可见洗炼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那么“树叶”为什么无人过问呢?自从屈原在《九歌》里吟唱出了“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一句,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便将其一用再用,熟能生巧。
而在诗歌的语言中,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
从“木叶”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木”字。
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概念,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而诗歌语言之不能单凭借概念,也就由此可见。
那么,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说,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呢?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
例如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这里用“高树”是不是可以呢?当然也可以。
曹植的《野田黄雀行》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
“高树多悲风”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这里叶子越多,感情才越饱满;而“寒风扫高木”却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所谓“扫高木”者岂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阔吗?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
四川省南充市南充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四川省南充市南充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试卷副标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什么是基本功?画家李可染先生说得通透:基本功是从艺术修炼的全过程中,抽出最根本、最困难、最关键性的规律部分, 这些最根本的规律被掌握被攻破了,以后在创作上遇到具体问题也才容易解决。
艺术创作规律如此, 各个行业也大概不差。
基本功是在技艺传承中沉淀下来的、带有一些规律性的内容,掌握了它,才可以谈 ,谈推陈出新,就好比书法中的横竖点撇捺,虽不是完整的汉字,却是架构的基本素材,要想运笔自如、结构匀称,只能从笔画练起。
然而,在一些“捷径”的诱惑下,有些年轻人偏离了下笨功夫、练基本功的正途。
其实,所谓的那些捷径通往的注定不是成功的彼岸,因而可能是泥潭和陷阱,虽然暂时有了获益,却可能形成路径依赖。
年轻人还是要有长远眼光,喜欢写作就要坚持深度思考、 ,喜欢表演就要坚持艺术学习、锤炼演技,喜欢设计就要殚精竭虑、锐意创新,如此才能慢慢积累优势,到达别人到不了的高度和境界。
源远者流长,根深者叶茂。
( ),终将走在阳光大道上。
锚定根本不放松,不东张西望,才算是扣好了职业生涯的第一粒扣子。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只有 推及 登堂入室 字斟句酌 B .只要 涉及 登峰造极 下笔千言 C .只有 涉及 登堂入室 字斟句酌试卷第2页,总12页D .只要 推及 登峰造极 下笔千言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所谓的那些捷径通往的注定不是成功的彼岸,反而可能是泥潭和陷阱,虽然暂时有了获益,却可能形成路径依赖。
B .那些所谓的捷径通往的注定不是成功的彼岸,反而可能是泥潭和陷阱,即使暂时有了获益,却可能形成路径依赖。
高二年级语文12月月考试题.doc

高二年级语文12月月考试题友情提醒: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自己的考号、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写在答题卷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抹.杀(mā)尸骸.(hài)否.极泰来(pǐ)长途跋.涉(bá)B.呕哑.(yǎ)喋.血(dié)长歌当.哭(dàng)汝识.之乎(shí)C.创.伤(chuàng)歆.羡(yīn)殒.身不恤(yǔn)桴.止响腾(fú)D.蹊.跷(qī)自诩.(xǔ)窗明几.净(jī)盛.以锦囊(ché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三顾矛庐寥落落寞和蔼可亲B.舞榭歌台屠戮糟践催眉折腰C.风餐露宿颓废喧哗云云众生D.冥顽不灵筹划分量忧患备尝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网吧迷上网络游戏后,吴晓便把“作业”二字抛在了脑后,掉书袋...、抄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明显退步。
B.如果日本政府将中国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C.美国态度或明或暗地反对解除对华武器禁售令,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要阻隔..大陆与台湾统一。
D.作为一名公安局长,任长霞并不掩饰她爱动感情的一面。
泪为民而流,情感出于至诚..,可歌可泣;情为民所系,长霞堪称楷模,精神永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媒体认为:有NBA打球经历的王治郅的回归,将成为姚明的最佳搭档,他们二人将联手在今年的世锦赛和2008年的奥运会上给中国球迷带来惊喜。
B.原央视名嘴黄健翔在意澳之战的激烈评论引发了极大争议,这个事件影响到人们对足球评论员公正性的重视,“我们需要怎样的足球评论员”成为世界杯期间各国球迷最喜欢谈论的话题。
2023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儒家传统与鲁迅的精神至上观刘倩鲁迅的通过转变国人的思想意识,振兴疲弱的旧中国的理想,我们称之为“精神至上观”或“精神至上主义”。
精神至上主义是鲁迅思想模式的一个特征,而这一思想特征的形成依据又主要与儒家文化传统有关。
精神至上主义作为鲁迅的一种思想模式,它需要长期的环境、心理、知识的积累和思想的训练才能形成。
就鲁迅的精神结构形成的历史文化语境而言,鲁迅从小受到的是正规的儒家文化的教育,他的最直接的文化环境是一个以儒家传统为信仰的正统家庭,鲁迅的精神结构在本质上是与儒家传统紧密传承的。
鲁迅之所以被誉为“民族魂”,之所以在一个动荡的时代而没有成为昙花一现的思想者,之所以始终没有失去他的现实意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脚踏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自觉或不自觉地与民族传统保持着积极的联系。
鲁迅的“个人”是指一种独立人格,而这种独立人格又是在个性精神的支撑下实现的,所以他才把民族振兴和民族文化重建的基本途径最终归结到“尊个性而张精神”上来。
在鲁迅看来,个人化的思想是历史进化和社会解放的动力之源。
他所强调的人的精神,不仅是一种民族解放和文化重建的历史需要,而且常常在他的历史文化评判中不声不响地成为某种价值标准。
他所提倡的是与肯定个性精神和思想意识的重要地位合拍的文化价值,他所反对的一般也是否定和压制精神至上的历史观念和文化现象。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一生思想和作为虽也不断地变化,但始终没有放弃思想启蒙这个追求。
鲁迅走上文艺的道路是出于他看准了文艺最善于改变人的精神。
作为文艺家的鲁迅,也正是自觉用这样一种价值原则去选择文化和接受文化的选择。
鲁迅批判政治和张扬文艺并非他真正的和最终的目的。
他所急于实现的历史功能是人的精神的改变,即人的精神的独立。
概而言之,从存在角度说,这种精神至上主义,在鲁迅的思维结构中是否是一种自觉,或者是在多大程度上的自觉十分复杂,但无可辩驳的是鲁迅的思维所触及的许多方面都体现出精神至上的思想倾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月考答案(2019/12/12)
1.C A项“被遗忘权和隐私权的提出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曲解文意,原文第一段表明了“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对于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B项将第一段“数字化记忆……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和第四段“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进行简单拼接,强加因果。
D项曲解文意。
原文最后一段可推知,“数据控制者选择和构建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的行为本身属于数字化记忆霸权,而且明确表示“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
2.D 项混淆时态。
“可能”错误,文章分析的是已然发生的问题。
3.A 项以偏概全。
原文说“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选项去掉了“在某种程度上”的限制。
4.B 项曲解文意。
从原文看,作者认为用鲧来比晴雯,够古怪,联系后文的“《红楼梦》作者翻‘直’为‘刚直’,仿佛更进了一步”的一句看,这是值得肯定的一比,选项说“荒唐,全无道理”是错误的。
5.A 项以偏概全。
从全文看,文章最终强调“必须把《红接梦》的传统性跟它的独创性合并地看,才能见出真面目”,《红楼梦》是传统性与独创性的统一。
首段只是全文的第一个分论点,选项理解为统摄全篇的中心论点,这是错误的。
故选A。
6.D 项以偏概全。
从全文看,对文学传统的继承,是《红楼梦》成为巅峰之作的必要条件;作者认为要真正领略其要领,“必须把《红接梦》的传统性跟它的独创性合并地看”,说明《红楼梦》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传统性”和“独创性”缺一不可。
选项“……传统性,决定了《红楼梦》成为中国古代小说巅峰之作的结果”之说错误。
故选D。
7.(B E) B项,并非“直接”,而是含蓄地交代出来。
E.不是甄士隐而是小沙弥,贾母的娘家是史家。
8. ( BC ) 9. B 攀附属理解有误,因果关系不成立
10. ①铺商业街的人行道②铺老民工和小民工之间的心灵之路③铺小民工的人生之路。
11. A 同意:所想的一样12. C
A 代乱石 B大概,难道 C他,他的 D 表祈使带商量语气,还是
13. B 秦是井宿的分野,蜀是参宿的分野。
答案说反了 14.C
15.(1)少游学京师,以文章博通称。
(3分)
(崔琦)年轻时(在)京师游学,凭着文章广博通畅而著称。
(状后句式1分,以1分,著称1分)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分)所以木材经墨线校正(加工)后就直了,刀剑等金属放到磨刀石上一磨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的言行),就能智慧明达而且行动也没有过错了。
(5分,大意1分,“受绳”“就砺”“日”“参省”各1分,“参省”也可译为“多次反省”。
)
16. B
17.(DE) D项“着眼点不在表现弹奏者精湛的技艺,而是借筝声传达心声,抒发感时伤别之情”,故错;E项“既直接摩拟筝声”错,应是“诗人展开联想,以新颖、贴切的比喻,集中描写筝弦上所发出的种种哀怨之声。
诗中重点写‘声’,却又不直接写‘声’,没有用一个象声词。
”二者不构成对比。
这种选择题型考查的点多,或品味字词句所深藏的情思,或分析意象形象,或分析表达特色等。
答题时不能孤立起来品味,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18.①颔联借用比喻,以春风、杨柳、花鸟形象地渲染了筝声中所流露出的伤春惜别之情;
②颈联展开想象,连连发问,通过灯下独愁、楼上空思等形象由景入情,也表现出了筝声中的孤单寂寞的思念之情;
③尾联再作想象,通过友人一南一北的对比,又表现出了筝声中的友人离别思念之情。
18.试题分析:题目问:本诗首联点明“悲怨”,以下三联是怎样表现筝声中蕴含的“悲怨”之情的?是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而且是暗考。
颔联诗人巧妙地把筝声与大自然的景物融为一体,顿时将悲怨的乐声,转化为生动鲜明的形象。
那柳条摇曳、柳絮纷飞、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景,强烈地渲染出一片伤春惜别之情。
颈联随着“抽弦促柱”之声的变化,又唤起诗人更加奇妙的联想,由景入情,情景交融。
尾联诗人再次展开想象,“江南歧路洛阳城”一句,写出南北远离,两地相思。
19.(1)扪.参历井仰胁
...下,不尽长江滚.
..坐长叹。
(2)无边落木萧萧
..息,以手抚膺
滚来。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养在深闺人未识
20.C(“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屡见不鲜”形容事情看
见过多次,就不会觉得新奇。
这里用来形容一种现象,故应使用“屡见不鲜”。
“互
为表里”指甲为乙的外表,乙为甲的内里,比喻相互依存,相互接受。
“相辅相成”
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根据文意,个性的表达方式是年轻人
求新求变这一特点的外在表现,故应使用“互为表里”。
“过甚其辞”指说话说得过
分,不符合实际情况。
“辞不达意”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这里指内
容过于夸张,故应使用“过甚其词”。
“浮光掠影”指对事物观察不仔细,印象不深。
“无稽之谈”指没有根据的说法。
根据文意,应使用“无稽之谈”。
)
21.A(B项,不合逻辑,主客颠倒,应该是读者对浮夸的文风感到不适;C项,中
途易辙,删去“的现象”;D项,表意不明,应去掉“了新形式”。
故选A。
)
22. D(A项,强调新闻信息产品要不断推陈出新,与后文内容不协调;B项,强调
信息产品的价格,不符合语境;C项,主语是“新闻媒体”,未涉及前文“营销心态”。
故选D。
)
23. B 广东省揭阳市关帝庙对联: 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 师卧龙,友子龙,
龙师龙友
24.C A项,“贵恙”是敬辞,对对方的病的敬称,动问他人病情的敬语,不用于自己,句中用在自己身上,错误。
B项,“洽谈”,接洽商谈,一般是指在商业活动中对商业、商品交易、买卖的交谈行为,不能用于求职。
D项,这是一封倡议书,倡议不宜用“务必”,“务必”包含命令的味道。
故选C。
25. B A项,“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的意思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C项,“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的意思是“早年的时光虽然已经逝去,珍惜将来的岁月,还为时不晚”;D项“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的意思是“真正认识一个人,分辨一个人确实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学生”“展望愿景”不符,故选B。
26. C 27. D
28. A(这则故事的大意是苦思不得的情况下,由于偶然的事情而找到了答案。
A重在说对事情的执着,与故事内容理趣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