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充放电电路原理

合集下载

锂电池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锂电池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锂电池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锂电池是一种常见的电池类型,广泛应用于现代电子设备、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

本文将从锂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锂电池的结构锂电池的主要结构包括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四个部分。

1. 正极锂电池的正极通常采用的是锂钴氧化物(LiCoO2)、锂镍钴铝氧化物(LiNiCoAlO2)等材料。

正极材料的主要作用是储存锂离子,同时在充放电过程中释放或接收电子。

2. 负极锂电池的负极通常采用的是石墨材料。

负极材料的主要作用是储存锂离子,同时在充放电过程中释放或接收电子。

3. 隔膜锂电池的隔膜通常采用的是聚合物材料。

隔膜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正负极直接接触,同时允许离子通过,以维持电路的连通性。

4. 电解液锂电池的电解液通常采用的是有机溶剂,如碳酸二甲酯、乙二醇甲醚等。

电解液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离子传输的介质,同时在充放电过程中接受或释放锂离子。

二、锂电池的工作原理锂电池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充电和放电两个过程。

1. 充电过程在锂电池充电时,正极材料中的锂离子会向负极材料移动,同时释放电子。

负极材料中的锂离子则会向电解液中移动,形成Li+离子。

在这个过程中,隔膜会阻止正负极直接接触,同时允许离子通过。

电解液中的有机溶剂会接受正极材料中释放出来的电子,以维持电路的连通性。

2. 放电过程在锂电池放电时,正极材料中的锂离子会向负极材料移动,并接受负极材料中释放出来的电子。

负极材料中的锂离子则会向电解液中移动,形成Li+离子。

在这个过程中,隔膜会阻止正负极直接接触,同时允许离子通过。

电解液中的有机溶剂会释放出电子,以维持电路的连通性。

三、锂电池的优缺点锂电池相比于传统的镍氢电池、镍镉电池等电池类型,具有以下优点:1. 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的能量密度相对较高,可以提供更长的使用时间。

2. 长寿命:锂电池的循环寿命相对较长,可以重复充放电多次。

3. 环保:锂电池不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

锂电池过充电、过放电、短路保护电路详解

锂电池过充电、过放电、短路保护电路详解

锂电池过充电、过放电、短路保护电路详解时间:2012-04-23 12:27:18来源:作者:该电路主要由锂电池保护专用集成电路DW01,充、放电控制MOSFET1(内含两只N 沟道MOSFET)等部分组成,单体锂电池接在B+和B-之间,电池组从P+和P-输出电压。

充电时,充电器输出电压接在P+和P-之间,电流从P+到单体电池的B+和B-,再经过充电控制MOSFET到P-。

在充电过程中,当单体电池的电压超过4.35V时,专用集成电路DW01的OC脚输出信号使充电控制MOSFET关断,锂电池立即停止充电,从而防止锂电池因过充电而损坏。

放电过程中,当单体电池的电压降到2.30V时,DW01的OD脚输出信号使放电控制MOSFET关断,锂电池立即停止放电,从而防止锂电池因过放电而损坏,DW01的CS脚为电流检测脚,输出短路时,充放电控制MOSFET的导通压降剧增,CS脚电压迅速升高,DW01输出信号使充放电控制MOSFET迅速关断,从而实现过电流或短路保护。

二次锂电池的优势是什么?1. 高的能量密度2. 高的工作电压3. 无记忆效应4. 循环寿命长5. 无污染6. 重量轻7. 自放电小锂聚合物电池具有哪些优点?1. 无电池漏液问题,其电池内部不含液态电解液,使用胶态的固体。

2. 可制成薄型电池:以3.6V400mAh的容量,其厚度可薄至0.5mm。

3. 电池可设计成多种形状4. 电池可弯曲变形:高分子电池最大可弯曲900左右5. 可制成单颗高电压:液态电解质的电池仅能以数颗电池串联得到高电压,高分子电池由于本身无液体,可在单颗内做成多层组合来达到高电压。

7. 容量将比同样大小的锂离子电池高出一倍IEC规定锂电池标准循环寿命测试为:电池以0.2C放至3.0V/支后1. 1C恒流恒压充电到4.2V截止电流20mA搁置1小时再以0.2C放电至3.0V(一个循环)反复循环500次后容量应在初容量的60%以上国家标准规定锂电池的标准荷电保持测试为(IEC无相关标准).电池在25摄氏度条件下以0.2C放至3.0/支后,以1C恒流恒压充电到4.2V,截止电流10mA,在温度为20+_5下储存28天后,再以0.2C放电至2.75V计算放电容量什么是二次电池的自放电不同类型电池的自放电率是多少?自放电又称荷电保持能力,它是指在开路状态下,电池储存的电量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保持能力。

锂电池充电电路及原理简介

锂电池充电电路及原理简介

锂离子电池的原理及充电器锂离子电池是前几年出现的金属锂蓄电池的替代产品,它的阳极采用能吸藏锂离子的碳极,放电时,锂变成锂离子,脱离电池阳极,到达锂离子电池阴极。

锂离子在阳极和阴极之间移动,电极本身不发生变化。

这是锂离子电池与金属锂电池本质上的差别。

锂离子电池的阳极为石墨晶体,阴极通常为二氧化锂。

充电时,阴极中锂原子电离成锂离子和电子,并且锂离子向阳极运动与电子合成锂原子。

放电时,锂原子从石墨晶体内阳极表面电离成锂离子和电子,并在阴极处合成锂原子。

所以,在该电池中锂永远以锂离子的形态出现,不会以金属锂的形态出现,所以这种电池叫做锂离子电池。

一、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特性500mAh的AA型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特性曲线如图1。

单只锂离子电池的充电电压最好保持在4.1V+50mV,充电电流通常限制在1C(500mA)以下,否则会造成锂离子电池永久性损坏。

锂离子电池通常采用恒流/恒压充电模式,即先采用1C的恒定电流充电,电池电压不断上升,当上升到4.1V时充电器应立即转入恒压方式(4.1V+50mV),充电电流逐渐减小,当电池充足电时,电流降到涓流充电电流。

用此方法,大约两个小时电池可以充足(500mAh)。

锂离子电池放电电流不应超过3C(1.5A),单体电池电压不应低于2.2V,否则会造成损坏。

采用0.2C的放电电流,电池电压下降到2.7V时,可以放出额定电池容量(500mAh),采用1C的放电电流时,电池能够放出90%的电池容量,另外环境的温度对电池的放电容量也会产生影响,所以规定了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的温度为-20℃~+60℃。

锂离子电池的一个特点是比较容易显示剩余电量,因为锂离子电池的工作电压随时间徐徐下降,锂离子电池放电起始电压为4.1V(4.2V),放电终止电压为2.5V。

二、锂离子电池的优缺点优点:1.工作电压高;2.体积小、重量轻、能量高;3.寿命长;4.安全快速充电;5.允许温度范围宽;6.放电电流小、无记忆效应、无环境污染。

3.7v锂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

3.7v锂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

3.7v锂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3.7V锂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是一个重要的电子电路,主要用于保护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安全使用。

这种电路可以防止电池过度充电、过度放电和短路等情况,从而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和防止电池热失控导致的安全问题。

一、电路组成3.7V锂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主要由锂电池、充电电路、放电电路和保护电路四部分组成。

其中,保护电路是核心部分,它由充电保护芯片、放电保护芯片和电压检测芯片等组成。

二、工作原理1.充电工作原理:当锂电池连接到充电电路时,充电保护芯片会检测电池的电压和电流。

如果电池电压或电流超过设定值,充电保护芯片会自动切断充电电路,以避免电池过度充电。

同时,电压检测芯片会检测电池的电压,当电池电压达到设定值时,充电保护芯片会自动关闭充电电路,以避免电池过充。

2.放电工作原理:当锂电池需要放电时,放电保护芯片会检测电池的电压和电流。

如果电池电压或电流超过设定值,放电保护芯片会自动切断放电电路,以避免电池过度放电。

同时,电压检测芯片会检测电池的电压,当电池电压低于设定值时,放电保护芯片会自动关闭放电电路,以避免电池过放。

3.短路保护:如果锂电池发生短路,电流会迅速增加,这时,放电保护芯片会自动切断放电电路,以避免电流过大损坏电池。

同时,充电保护芯片也会自动关闭充电电路,以避免电池过充而损坏。

三、电路特点1.具有充电、放电和短路保护功能:该电路具有全面的保护功能,可以有效地防止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出现过度充电、过度放电和短路等问题。

2.高精度控制:该电路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电池电压和电流的高精度检测和控制,确保电池在安全范围内使用。

3.可靠性高:该电路采用高品质的电子元件和先进的生产工艺,具有高可靠性和长寿命等特点,可以满足各种应用场景的需求。

4.体积小、重量轻:该电路体积小、重量轻,方便携带和使用,适用于各种移动设备和其他小型电子产品中。

5.安全可靠:该电路采用多重保护机制,确保电池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出现过充、过放和短路等现象,从而保证了电池的安全可靠。

锂电池发电原理

锂电池发电原理

锂电池发电原理
锂电池是一种可充电电池,其发电原理是基于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迁移和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

锂电池由一个正极、一个负极和一个电解质隔膜组成。

正极通常由锂化合物(例如锰酸锂、钴酸锂或磷酸铁锂)构成,而负极则由石墨材料构成。

电解质隔膜可以使正负极之间形成电离子通道,但同时阻止电子的传导。

在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通过电解质隔膜迁移到负极,并伴随着氧化反应。

正极材料的锂离子失去电子,被氧化成为锂离子和氧气,而负极材料则接受电子并与锂离子结合形成锂合金。

这个过程是可逆的,即在放电时,锂离子会从负极通过电解质隔膜迁移到正极,同时发生还原反应。

锂电池的工作原理基于离子传导和氧化还原反应,通过这种方式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这使得锂电池成为可再充电的能源存储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手机、电动汽车等领域。

三元锂电池充放电原理

三元锂电池充放电原理

三元锂电池充放电原理
三元锂电池的充放电原理是利用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移动来实现充放电的过程。

具体来说,当电池充电时,正极上的电子通过外部电路传递给负极,同时锂离子从正极脱出,穿过电解液和隔膜上的微孔,到达负极并嵌入到负极的碳结构中;当电池放电时,负极上的电子通过外部电路传递给正极,同时锂离子从负极脱出,穿过电解液和隔膜上的微孔,到达正极并嵌入到正极的氧化物中。

在这个过程中,电解液的作用是提供锂离子传输的介质,而隔膜的作用是阻止电子的传递,保持电池的电中性。

三元锂电池的正极通常采用镍钴锰酸锂(NCM)或镍钴铝酸锂(NCA)三元材料,相对于传统的钴酸锂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低的成本。

总之,三元锂电池的充放电原理是基于锂离子的移动和嵌脱过程,通过正负极材料的化学反应来实现电能的储存和释放。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合理控制充放电过程,避免过充或过放引起的电池性能下降或安全问题。

(完整版)锂电池充电电路详解

(完整版)锂电池充电电路详解

锂电池充电电路图锂电池是继镍镉、镍氢电池之后,可充电电池家族中的佼佼者.锂离子电池以其优良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 手机、摄录像机、笔记本电脑、无绳电话、电动工具、遥控或电动玩具、照相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中。

一、锂电池与镍镉、镍氢可充电池:锂离子电池的负极为石墨晶体,正极通常为二氧化锂。

充电时锂离子由正极向负极运动而嵌入石墨层中。

放电时,锂离子从石墨晶体内负极表面脱离移向正极。

所以,在该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锂总是以锂离子形态出现,而不是以金属锂的形态出现。

因而这种电池叫做锂离子电池,简称锂电池。

锂电池具有:体积小、容量大、重量轻、无污染、单节电压高、自放电率低、电池循环次数多等优点,但价格较贵。

镍镉电池因容量低,自放电严重,且对环境有污染,正逐步被淘汰。

镍氢电池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且不污染环境,但单体电压只有1.2V,因而在使用范围上受到限制。

二、锂电池的特点:1、具有更高的重量能量比、体积能量比;2、电压高,单节锂电池电压为3.6V,等于3只镍镉或镍氢充电电池的串联电压;3、自放电小可长时间存放,这是该电池最突出的优越性;4、无记忆效应。

锂电池不存在镍镉电池的所谓记忆效应,所以锂电池充电前无需放电;5、寿命长。

正常工作条件下,锂电池充/放电循环次数远大于500次;6、可以快速充电。

锂电池通常可以采用0.5~1倍容量的电流充电,使充电时间缩短至1~2小时;7、可以随意并联使用;8、由于电池中不含镉、铅、汞等重金属元素,对环境无污染,是当代最先进的绿色电池;9、成本高。

与其它可充电池相比,锂电池价格较贵。

三、锂电池的内部结构:锂电池通常有两种外型:圆柱型和长方型。

电池内部采用螺旋绕制结构,用一种非常精细而渗透性很强的聚乙烯薄膜隔离材料在正、负极间间隔而成。

正极包括由锂和二氧化钴组成的锂离子收集极及由铝薄膜组成的电流收集极。

负极由片状碳材料组成的锂离子收集极和铜薄膜组成的电流收集极组成。

电池内充有有机电解质溶液。

锂电池的充放电原理

锂电池的充放电原理

锂电池的充放电原理
锂电池的充放电过程是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运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活性物质生成电子,这个过程可以认为是可逆的,因此也可以认为它是可逆的。

由于正极生成电子,因此产生一个从负极出来的电子,这个过程称为负极还原。

在整个充电过程中,负极上的电子(正极上不存在)不断向正极运动。

这个过程从正极开始,随着电池充放电次数的增加,正极发生氧化反应的面积会越来越大,生成的电子越来越多。

而电池中储存的能量(即电动势)也会随之增加。

第二阶段:负极生成金属锂。

锂离子从正极向负极运动时,由于与负极活性物质接触,所以它会带上一部分电荷,这种现象称为金属锂化。

金属锂在负极上形成一层氧化膜。

氧化膜有一定的厚度,在正极形成一层薄而均匀的SEI膜(Solidelectricinternalfilm),这个过程会产生一定的热量。

同时随着时间的增加,SEI膜也会越来越厚。

直到有一天SEI膜
达到最厚状态时,它就变成了一种非常坚硬的物质。

—— 1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技术》
广东合赢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任务5 锂电池充放电电路原理
建议课时:2学时
广东合赢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任务5 锂电池充放电电路原理
知识目标
(1)知道新能源汽车常用的电池种类; (2)能理解三元锂电池的充放电工作特性; (3)能够理解BSM的工作控制过程; (4)能够理解电池的散热类型及工作原理; (5)能够通过实训使用万用表测量锂电池控制电路,正确分析充放电过程; (6)正确规范的使用实训板,养成良好的新能源汽车维修职业素养。
同样,电池放电的过程中,锂离子脱离负极 碳层,在电解液内穿过隔膜运动到正极。而电子 则通过外电路流动,形成电流。回正极的锂离子 越多,放电量越高。
图3-5-3 锂电池的充放电原理
广东合赢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任务5 锂电池充放电电路原理 知识链接4:BMS的功能
知识准备
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也就是电池管理系统,如图35-4所示。其主要作用是通过电池内部安装 的温度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对电池的温度 进行实时检测,监控动力电池充放电过程的 电流大小等信息。简而言之,BMS就是汽 车动力电池的管理者。
本实训通过搭建电路,模拟电池充电过热的工作情况,学习充电保护的原理, 并通过规范的操作,养成良好的任务5 锂电池充放电电路原理
知识准备
知识链接1:新能源汽车常用电池的种类
现在新能源车常用的电池种类主要有两种:锂电池 和镍氢电池。其中锂电池的应用更为广泛,也更具有实 用性。锂电池根据材料的不同,又分为许多种,但目前 应用最成熟的主要为三元锂电池。锂电池整体优点是零 排放、环境污染小、能耗低、能量密度高和充电快等优 点。
图3-5-4 BMS在电池包的位置
广东合赢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任务5 锂电池充放电电路原理
知识准备
知识链接5:新能源汽车电池温度的监控管理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内部的温度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电池自身性能,以及会影响电池充放 电能力,情况严重甚至还会造成电池起火引发事故。一般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箱内每六个单体 电池区域就会安装一个温度传感器,用来检测电池的温度是否有过高的现象发生。
目前在新能源汽车使用最广的电池就是三元锂电池,如 图3-5-2所示为18650封装的三元锂电池实物。三元锂电池具 有以下几种优点:电池可以快速的充放电、电池的充电效率 可达到100%,而且输出功率大、使用寿命长、自放电小。
锂离子电池的主要结构包括: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 膜。正极材料包含镍、钴、锰三种金属材料,三元锂电池也 因此而得名。负极使用导电性好的石墨,电解液为六氟磷酸 锂。
风冷,如图3-5-5所示,BMS控制单元 监测动力电池的温度,当温度过高时,通过 控制电池箱内的鼓风机来给动力电池降温。 为了对电池更好的进行恒温控制,在鼓风机 的进气口安装进气温度传感器,为BMS控 制单元提供的必要的反馈信息。信息经过处 理后控制冷却风扇是否继续运行,防止电池 温度过低。
图3-5-5 风冷电池散热系统
镍氢电池的全称是金属氢化物镍电池,如图3-5-1所 示,一般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电池的正极采用镍氢化 物,负极采用储氢合金。目前丰田系的凯美瑞双擎、卡 罗拉/雷凌双擎使用的动力电池,就是这种镍氢电池。
图3-5-1 镍氢电池
广东合赢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任务5 锂电池充放电电路原理
知识准备
知识链接2:三元锂电池的认知
教学目标
广东合赢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任务5 锂电池充放电电路原理
内容结构
学习目录
广东合赢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任务5 锂电池充放电电路原理
任务导入
BMS,即电池管理系统,是对电池充放电进行管理的系统,负责监控电池的电 压、环境温度、充放电电流大小等信息。其功能是防止电池过放过充、温度过热等 异常状况出现,避免电池造成不可逆的损坏,提高了安全性和延长了使用寿命。
温度传感器里面有热敏电阻(NTC),如果电池的温度较低,热敏电阻阻值会越大。电 池温度越高,热敏电阻阻值会越小。只要汽车的电源接通的情况下,电池的温度信息会一直 受到监测,让电池达到最好的工作状态。
广东合赢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任务5 锂电池充放电电路原理
知识准备
知识链接6: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冷却方式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冷却系统有两种 主要的形式:风冷和液冷。
广东合赢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任务5 锂电池充放电电路原理
知识准备
知识链接6: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冷却方式
液冷,如图3-5-6所示散热系统利用冷 却水泵使散热管中的冷却液循环并进
行散热,吸收的热量通过散热器排到动 力电池的外界环境。
图3-5-6 液冷电池散热系统
广东合赢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隔膜的作用是隔绝电子通过但能让离子透过,迫使电子 必须经外电路移动,而离子则可以通过电解液移动,保证外 电路有电流通过。
图3-5-2 三元锂电池
广东合赢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任务5 锂电池充放电电路原理
知识准备
知识链接3:锂电池充放电的原理
如图3-5-3所示,充电的过程中,正极上生成 锂离子,在电解液内穿过隔膜运动到负极。而负 极的碳有很多微孔,可以把锂离子嵌入到碳层的 微孔中,嵌入的锂离子越多,充电量就越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