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身涂装技术与发展新趋势

汽车车身涂装技术与发展新趋势
汽车车身涂装技术与发展新趋势

汽车车身制造工艺学(论文)

题目:汽车车身涂装的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2013年5月13日

汽车车身涂装的新技术和发展趋势

21世纪被称为面向环境的新世纪,环境保护备受全球关注,并已成为人类最迫切的研究课题。汽车及其零部件的涂装是汽车制造过程中产生三废排放最多的环节之一,所以减少涂装公害、降低涂装成本、提高涂装质量一直是涂装技术发展的主题。

保护地球环境,贯彻落实国际标准ISO 9001-14001,减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涂料中含的有机溶剂等),禁用有害物质(铅、铬、汞、六价铬)。对汽车制造业的污染物产生指标等做了明确的要求,如下表1。

汽车制造业的污染物产生指标表1

,转交给专业公司承包管理。这种涂装方式为汽车生产管理走向专业化、社会化以降低成本,从而汽车厂可以集中精力开发、销售汽车。

1表面处理

当前,国内厂家普遍采用的前处理工艺:预清洗→预脱脂→脱脂→一次水洗→二次水洗→表调→磷化→三次水洗→一次纯水洗→二次纯水洗。

这种工艺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⑴能源消耗大:脱脂、磷化的工作温度一般为40~50℃,在给槽液加热中,同时也有大部分热由于管路及槽体保温不佳而损失;

⑵有大量的含磷、氮、铬等元素的废水排放;

⑶生成锌盐磷化膜时产生的磷化渣,需作为废弃物处理。

所以,耗能小,无污染的材料,是当今前处理发展的主要趋势。

1.1 氧化锆的转化膜

Henkel公司和Parker公司都成功开发了基于氧化锆的转化膜,不含法规限制的重金属和磷酸盐。转化膜是非结晶质的氧化锆,膜重100mg/㎡、膜厚40μm。在工艺上,取消了表调工序、缩短了成膜处理时间(90~120s)。由此可缩短设备长度和工艺时间。在环保方面,沉渣减少90%以上,消除了P、Ni、Mn、F离子减少到原磷化处理工艺的1/8以下。目前这种转化膜的性能已经接近锌盐磷化膜了。丰田汽车公司于2006年在零部件涂装线上开始投产应用,并纳入2010年轿车车上涂装工艺更新规划。

1.2 硅烷技术

Chemetall公司开发成功的最新的预处理技术——硅烷技术。这是采用OXSIAN超薄的类似磷化晶体的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机涂层,同时在界面形成的Si =O=Me(Me为金属阳离子)共价键分子间力很强,与金属表面和随后的涂膜形成良好的附着力。它与锌盐磷化处理相比,具有环保、节能、操作简便及成本低等优点。硅烷预处理工艺无需表面调整和钝化工序,可缩短工艺时间和设备长度,现有前处理设备不用改造,仅需要更换槽液即可投产应用,适用多种金属底材的混线处理。

1.3 卷板前处理和防腐涂料

PPG公司和Henkel公司都相继开发了可满足汽车车身要求的卷板前处理和防腐涂料,使应用预涂钢板制造车身成为可能,这将大大简化汽车车身制造工艺,可能使汽车车身涂装实现零排放。

2电泳

阴极电泳涂料用作汽车车身底漆已有36年历史,它是电泳涂装专用的水性涂料。现今全世界90%以上的汽车车身采用CED涂料,为适应环保节能的要求,已实现了低温化、低VOC化、无铅化及低加热减量化,开发了高泳透力、锐边耐蚀型等CED涂料。为进一步简化工艺、降低涂装成本,正在研发超高泳透力CED涂料和耐侯性优良的CED涂料。

2.1 超高泳透力CED涂料

为使汽车车身内表面的阴极电泳涂膜厚度达到10μm(耐蚀性要求的膜厚),习惯做法是延长电泳时间,提高电泳电压和车身外表面的膜厚。目前,PPG 公司与丰田公司合作,正在开发超高泳透力涂料。丰田公司要求车身内腔膜厚10μm,外表面达到15μm,即内腔达到基本保护的要求下,外边面没必要要用太厚的电泳膜。这样既可以减少涂料的使用量,也可减少VOC的排放量。现在涂装成本可降低10%,目标是降低20%。

2.2 耐候性CED涂料

为确保CED涂料的耐蚀性,多使用环氧树脂,它易受光老化,耐候性不佳。为适应简化工艺,无中涂料的两层涂装体系的需要,开发采用表面平滑性好的耐候性涂料。耐候性涂料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丙烯树脂CED涂料;另一种是层分离型高耐候CED涂料。后者是利用溶解性参数的差异,两种相容性低的树脂配合电泳涂装后,在烘干过程中在膜厚方向产生层分离,在一道工序中使耐候性和防腐性并存,使其上层不仅具有耐候性,还具有耐崩裂性,才具有用于无中涂料的涂装体系的可能性。

2005年,欧洲已全部使用无铅电泳漆,到2015年,将全部转向耐候性电泳漆。

3 PVC涂料

PVC是以聚氯乙烯树脂为主的塑料溶胶涂料,属于无溶剂涂料,固化条件温度110~140℃,加热10~15min或随中涂、面漆一道烘干。在轿车车身涂装工艺中,PVC涂料作为填密缝隙用密封胶和车底涂料,以提高车身的密封性舒适性和车身底板的耐蚀性和抗石击性。PVC涂料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低密度化,其密度由1.4g/cm2可降到0.8 g/cm2;其次是提高其与中涂、面漆的相溶性。

近年来国外公司在开发自干型(空气干燥)无PVC的车底涂料、焊缝密封胶替代现用的PVC系列的车底涂料、焊缝密封胶。日本丰田公司正在开发湿气固化聚氨酯系列车底涂料,是一种橡胶型弹性变形材料,不含PVC、重金属和溶剂,是自干型、不需烘干。在车身涂装合格后涂布。它具有耐崩裂性和防声阻尼功能。

4.中涂面漆(罩光)

汽车涂装中排出的VOC主要来源于涂料和喷具的清洗,在汽车涂装线上VOC的排出比例中,中途和面漆分别占到了19%和36%,两者在VOC排放量中占全部排放的55%,所以控制VOC的排放,主要在于控制中涂和面漆的VOC排放,减少VOC排出量必须更新采用环保型涂料。属于环保型涂料的有水性涂料、粉末涂料和超高固体份涂料。

在欧洲,水性涂料的应用较普遍,一代中涂(水性、粉末)已经开始被低成本转换概念(LCCC)二代中涂(低膜厚水性中涂和低膜厚粉末)所代替,烘干规范和溶剂型完全相同(20℃晾干6~8min、升温6~8min、160℃保温12~15min),外观质量优于第一代;宽施工窗口(50%~80%RH、20~32℃)的金属和塑料通用的水性底色漆开始应用,底色漆喷涂与罩光漆之间不需要红外烘干和冷却,可以降低设备和生产运行成本;双组份高固体份溶剂或水性清漆应用比较普及,在适应VOC排放要求的同时,抗擦伤性能进一步提高;粉末罩光漆的应用不断改进已经成熟,将进一步推广。

为了适应不断提高的环保节能的要求,目前,中涂和面漆开始向简化工艺方向发展。下面就介绍几种新的工艺技术。

4.1 DuPont Herbertsde的Eco concept产品

为了降低涂装成本和减轻涂装公害,杜邦公司开发出将中涂涂料及其工艺全部省掉的新技术。其工艺对比如图1所示。

图1 Eco concept与标准水性漆涂装工艺对比Eco concept是采用静态混合器向水性底色漆中导入稳定化的基色漆,即在第一涂层的WB—BC中导入第2个组分mixing component。在不改变面漆的烘干条件下,与面漆、清漆一起烘干。从而使底色漆具有中涂漆的功能。其化学机理是在特殊设计的宽施工窗口水性底色漆中,采用UV防护颜料、高弹性聚氨酯和稳定剂改性,从而实现了中涂的阻挡紫外线穿透、抗石击和增加涂层附着力的功能。其原理如图2所示。

图2 Eco concept原理图

由于Ecoconcept取消了中涂,它的膜厚也比传统的水性漆膜厚小40~50μm。Eco concept的优点主要有:①新(Eco concept)涂装车间比标准水性漆涂装车间的投资降低30%,减掉中途机器人和输漆系统、中涂喷漆房、闪干区和烘房、中涂的打磨间和擦净区以及中涂的场地和位置;②材料使用比标准水性漆涂装车间降低20%,减掉了中涂工段喷漆间的全部水、压缩空气和能源消耗、中途工段烘房的能源消耗、中途工段的人工费用、中途工段消耗的砂纸、粘性擦布、手套、中途工段的清洁维护费用;③能源消耗比标准水性漆涂装车间降低30%;④VOC排放量比标准水性漆涂装车间降低10%。

目前,全球已有多个工厂采用DuPont EcoConcept工艺:Daimler Chrysler不来梅工厂、BMW(MINI车型)工厂、SEAT在Martorell工厂、VW西班牙工厂(POLO车型)及墨西哥工厂(宝来车型)。在中国,长春一汽正在对DuPont EcoConcept工艺进行认可。

4.2 Nippon的3C1B工艺

立邦公司的有机溶剂型3C1B工艺,又称3WET工艺。即中涂、底色漆及罩光清漆3涂层湿碰湿喷漆涂,在一个喷室内喷完,一起烘干140~150℃。水性3WET产品2007年已完成开发,2008年已投入使用。工艺变化如图3所示。

图3 3C1B工艺流程

3C1B工艺采用高固体份中涂漆、底色漆和罩光漆,通过改善中涂漆性能,得以调整膜厚度和按不同工位有效控制膜厚度(内板无中涂),使中涂有传统的3

0~35μm降到20~25μm,仍能保证对底材的填充型和平流性;采用高效机器人喷涂,减少喷杯数提高涂着效率及涂装有效率,合理设计以减少换色次数和换色溶剂水崩量,从枪头回收溶剂。

3C1B工艺的优点:①经济:取消中途烘干、冷却、打磨等工序;能耗降低20%~30%(通过二氧化碳排放计算);减少设备的使用(中涂喷房、烘炉、打磨工段);涂料使用量降低20%;②环保:VOC排放量降低30%~40%(VOC排放量约35g/㎡)。

3C1B工艺以用于日本马达、海南马自达、南京福特马自达和沈阳金杯客车等涂装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好(符合我国环保和节能政策要求)。但要求使用3C1B体系涂装的车体钢板、磷化膜和电泳漆膜等的缺陷很少或不深,不会影响到面漆后的光泽、表面状态和平滑性。在涂装前就需要对涂装车体、喷漆室、空调送风、涂装设备管路、压缩空气、喷漆工人及涂装材料等严格进行洁净处理,保证达到无尘涂装。

4.3 BASF的双底涂工艺

BASF公司推出的双底涂工艺,即电泳底漆与中涂湿碰湿工艺,其功能与耐候性电泳漆相似。BASF的这项新技术是先在底材上涂上15~25μm的α-Prime 电泳涂料,然后湿碰湿涂上15~25μm的β-Prime水性薄膜中涂,接着,这两层涂料在150℃下烘干15min。这样就减少了底漆打磨工序和电泳烘干。

这种工艺所得涂层的外观和附着力优良,其耐蚀性、抗石击性和抗划伤性也有所提高。但这种工艺在国内还没有应用,也没有汽车厂家对其进行认可。

5 结束语

从上所述,未来的汽车涂装一定朝着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在不断地提高涂膜耐蚀性、抗石击性和装饰性。主机厂要与世界上知名的化学品供应商、设备供应商合作,建立巩固的战略伙伴关系,开发出更简化的、更节能的、更环保的工艺产品。

我国汽车涂装技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但发展仍不平衡,就涂装质量的保证而言,几大轿车生产企业已经达到国际水平,但综合比较仍有10年左右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清洁生产技术方面;就汽车涂装生产关键装备技术而言,我国可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主要依赖进口。预计我国在未来10~15年内,汽车涂装水平将全面与国际接轨,加快节约资源和环保技术的应用。

轿车车身涂装的前处理工艺

轿车车身涂装的前处理工艺 轿车车身涂装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车身的防护性和装饰性,增强车身防腐蚀能力,改善车身外观;另外国内外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更有效地减少汽车制造过程中造成的污染,更好地保护环境,汽车制造商致力于各种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研究与应用,不断提升轿车车身涂装质量。为了增强车身底材钢板与涂层间的附着力,提高车身底材的抗腐蚀能力,在涂漆之前要对白车身进行表面处理。本文就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涂装二车间漆前表面处理的有关工艺、材料、设备、工艺管理等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在各种金属表面处理方法中,磷化处理工艺已被广泛应用。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涂装二车间车身漆前表面处理(简称前处理)的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前处理工艺流程 1脱脂 轿车车身材料一般是钢板,车身在进入涂装车间之前,经过贮藏、冲压拉延、焊接、修磨甚至烘烤等处理过程。在这些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人大量的防锈油、拉延油等油脂类物质,而在压延和焊装过程中又产

生大量的铁粉、铁屑以及残胶等杂物,脱脂工序是清除这些油脂、杂物的重要工序。 车身进入前处理之前设置手工高压水枪冲洗,使用中性脱脂剂和工业水按一定比例混合,通过增压装置输送到两把高压水枪后进行冲洗。高压水枪的工作压力一般为50—100MPa,对车身内仓、夹缝、空腔结构等容易积聚灰粒的部位进行初步清洗。特别是车身内腔地板,影响电泳漆膜质量的灰粒有80%以上分布于车身内腔地板上。经过冲洗后的车身,灰粒大约可减少30%。有利于降低脱脂槽的污染,延长槽液的使用寿命。 脱脂工序采用浸洗和出槽喷洗相结合的处理工艺,可根据白车身质量和车间工艺水平状况设置两个或多个浸洗槽。槽液通过循环泵进行连续搅拌,增强对车身的冲刷清洗效果。除油装置有两种工作状态,生产过程中表面浮油和分散在槽液中的油污随槽液输送到油水分离器,在油水分离器内通过加热使油脂破乳分层,再经多级溢流将油污浓缩收集;停产期间通过补加少量工业水使表面静态浮油溢流到油水分离器,再经多级溢流将油污浓缩收集。使用的脱脂剂根据板材、油污的种类与性质选择,通常由硅酸盐、磷酸盐及表面活性剂等组成。但这些材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环境产生污染,环保成为新型脱脂剂的主要研究方向。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涂装二车间使用的脱脂剂中表面活性剂是生物可降解材料,该种脱脂剂去油能力强,COD低,对环境的污染较传统脱脂剂小。

汽车车身涂装生产线工艺流程

卓科工业汽车车身涂装工艺流程 主要内容; 1涂料和涂装基本知识; 2汽车及零部件涂装工艺; 3涂装工艺方法; 4涂装三废处理;涂料和涂装基本知识 1.1涂料和涂装的概念;涂料:是以高分子材料为主体,以有机溶剂、水或空气; 涂装:将涂料均匀地涂布在基体表面并使之形成一层连;?§1涂料和涂装基本知识; 1.2涂料和涂装的作用;1.保护作用;主要是金属防腐蚀; 2.装饰作用;装饰产品表面,主要内容1涂料和涂装基本知识2汽车及零部件涂装工艺3涂装工艺方法4涂装三废处理涂料和涂装基本知识 1.1涂料和涂装的概念 涂料:是以高分子材料为主体,以有机溶剂、水或空气为分散介质的多种物质的混合物。 涂装:将涂料均匀地涂布在基体表面并使之形成一层连续、致密涂膜的操作工艺称为涂装。 1涂料和涂装基本知识 1.2涂料和涂装的作用 1?保护作用:主要是金属防腐蚀。 2.装饰作用:装饰产品表面,美化产品和生活环境。 3.标志作用:做色彩广告标志,起到警告、危险、安全、禁止等信号作用。 4.特殊作用:电气绝缘漆、船底防污漆、超温报警示温涂料、抗红外线涂料 1涂料和涂装基本知识1.3涂料的组成1涂料和涂装基本知识1.4涂料的分类和命名1.分类 一般可以下几种: 1.)根据组成形态分类(溶剂型、无溶剂型、粉末涂料、水性涂料、高固体 份等) 2.)按用途分类(建筑涂料、汽车涂料、飞机蒙皮漆、木器漆等) 3.)按涂装方法分类(喷漆、浸漆、烘漆、电泳漆等)

4.)按涂装工序分类(底漆、面漆、腻子、罩光漆) 5.)按效果分类(绝缘漆、防锈漆、防污漆等) 6.)按成膜物质分类 以涂料基料中主要成膜物质为基础。分为18类(17类成膜 物质,1类辅助材料)。 A氨基树脂涂料Q硝基涂料B丙烯酸树脂涂料C醇酸树 脂涂料 H环氧树脂涂料G过氯乙烯涂料L沥青树脂涂料 2?命名 全名=颜色或颜料名称+成膜物质+基本名称 (红醇酸磁漆锌黄酚醛防锈漆) 2涂装工艺 涂装是物体表面的最终修饰,涂装质量的好坏对物体的价值有直接的影响。影响涂装质量的好坏的三要素:涂料、涂装技术(方法、设备、环境)和涂装管理涂装类型根据被涂物对外观装饰性要求、涂层使用条件和涂层性能, 一般分下列五种类型: 1?高级装饰性涂层(一级涂层)

汽车车身涂装的新技术和发展趋势

汽车车身涂装的新技术和发展趋势 河南机电 姓名: 班级: 学号: 2013/5/3

一、汽车车身涂装的基本概述 1.1、汽车车身涂装的定义:将涂料涂至清洁的车身表面上干燥成膜的工艺。 1.2、汽车车身涂装的基本工序:漆前表面处(包括净化表面和化学处理),涂布,固化(包 括烘干,干燥)。 1.3、汽车车身涂装的功能 (1)保护作用:保护车身,使其免受周围介质的侵蚀,起到防腐蚀,防老化和耐各种介质的作用。 (2)装饰作用:车身涂装可使其具有色彩,光泽,鲜映性,平滑性,立体感,和标志等,给人以美的,舒适的感觉。 (3)特种功能:涂装可以调节热,电,等的传导性,防止生物的附着(杀菌),示温,控制声波的散发,反射和吸收,产生夜光等。 1.4、车身涂装得到发展历史 汽车涂装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由最初的作坊式涂装发展到适应于现代大量流水线生产的典型的工业涂装,尤其在进二十多年里,历经了多次质的变革。漆前处理磷化,涂底漆阴极电泳涂装实现现代化,其中涂面漆实现了静电自动喷涂,计算机智能化控制技术等高科技的应用,使汽车车身涂装成为高度自动化和现代化的工艺。涂层质量(外观装饰性和耐腐蚀性等)跟上了时代潮流的要求,达到和超过了汽车的使用寿命。 1.5、涂装的三要素 (1)涂装材料。涂装材料的质量和作业配套性是获得优质涂层的基本条件。在选用涂料时,要从涂膜性能,作业性能和经济效果等方面综合衡量。 (2)涂装工艺。涂装工艺包括所采用的涂装技术(工艺参数)的合理性和先进性,涂装设备和涂装工艺的先进性和可靠性,涂装环境条件以及涂装操纵人员的技能,素质等。 (3)涂装管理涂装管理包括材料管理,设备管理,工艺纪律管理,质量管理,现场环境管理,人员管理等。 二、汽车车身涂装新技术 2.1、新材料应用

汽车车身涂装生产线工艺流程

卓科工业汽车车身涂装工艺流程 主要内容; 1涂料与涂装基本知识; 2汽车及零部件涂装工艺; 3涂装工艺方法; 4涂装三废处理;涂料与涂装基本知识 1、1涂料与涂装的概念;涂料:就是以高分子材料为主体,以有机溶剂、水或空气;涂装:将涂料均匀地涂布在基体表面并使之形成一层连;?§1涂料与涂装基本知识; 1、2涂料与涂装的作用;1、保护作用;主要就是金属防腐蚀; 2、装饰作用;装饰产品表面,主要内容1 涂料与涂装基本知识2 汽车及零部件涂装工艺3 涂装工艺方法4 涂装三废处理涂料与涂装基本知识1、1 涂料与涂装的概念 涂料:就是以高分子材料为主体,以有机溶剂、水或空气为分散介质的多种物质的混合物。 涂装:将涂料均匀地涂布在基体表面并使之形成一层连续、致密涂膜的操作工艺称为涂装。 1 涂料与涂装基本知识 1、2 涂料与涂装的作用 1.保护作用:主要就是金属防腐蚀。 2.装饰作用:装饰产品表面,美化产品与生活环境。 3、标志作用:做色彩广告标志,起到警告、危险、安全、禁止等信号作用。 4、特殊作用:电气绝缘漆、船底防污漆、超温报警示温涂料、抗红外线涂料 1 涂料与涂装基本知识1、3 涂料的组成 1 涂料与涂装基本知识1、4 涂料的分类与命名 1、分类

一般可以下几种: 1、)根据组成形态分类(溶剂型、无溶剂型、粉末涂料、水性涂料、高固体份等) 2、)按用途分类(建筑涂料、汽车涂料、飞机蒙皮漆、木器漆等) 3、)按涂装方法分类(喷漆、浸漆、烘漆、电泳漆等) 4、)按涂装工序分类(底漆、面漆、腻子、罩光漆) 5、)按效果分类(绝缘漆、防锈漆、防污漆等) 6、)按成膜物质分类 以涂料基料中主要成膜物质为基础。分为18类(17类成膜 物质,1类辅助材料)。 A 氨基树脂涂料Q 硝基涂料 B 丙烯酸树脂涂料 C 醇酸树 脂涂料 H 环氧树脂涂料G 过氯乙烯涂料L 沥青树脂涂料 2、命名 全名=颜色或颜料名称+成膜物质+基本名称 (红醇酸磁漆锌黄酚醛防锈漆) 2 涂装工艺

汽车车身涂装工艺及其质量控制

汽车车身涂装工艺及其质量控制 摘要汽车涂装是汽车制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影响着汽车车身的美观性和使用性。文中主要论述了汽车车身的涂装的工艺过程以及作用,并且介绍了影响汽车车身涂装质量的因素及其处理措施。 关键词汽车喷涂;涂装;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和运输必备的工具。汽车的外观和内置功能的设置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本文主要讨论汽车的外观设置,也就是汽车涂装工艺的设置及其质量的控制。 1 涂装概述 1.1 涂料和涂装的定义 涂料是指处于流动或者粉末状态的有机物质,将这样的有机物质涂抹在其他物体表面时能够形成一层薄膜,我们称这层薄膜为涂层。将涂料涂抹到清洁的被涂物表面上,经过干燥形成薄膜的工艺过程就是涂装。 1.2 涂装的目的 汽车表面进行涂装的目的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1)起到装饰的作用,汽车车身表面经过涂装可以呈现不同的色彩,并且使得汽车车体具有立体、光滑的视觉效果,从而满足现代人们追求个性的需求和产生美好和舒适的感觉。 2)起到相应的保护作用,这也是汽车涂装最根本的目的。汽车的制造材料是铁和钢等金属,这就使得汽车继承了一般金属材料的缺点,即腐蚀性,所以在汽车涂装的时候我们要选择耐水、耐油、耐热和耐候性好的材料。 2 涂装工艺 车身涂装完成后要在车身由钢板层向上依次得到锌层、磷化层、电泳底漆、中途层、金属底漆和罩光清漆等等,还有在焊缝等汽车连接处有PVC胶层。所以汽车涂装工艺过程包括:前处理、底漆、涂胶、中途、面漆、检查修整和后处理七个步骤。各工序的作用如下所述。 1)前处理。现在经常采用的前处理工艺主要是脱脂和磷化处理。从而去除汽车车身表面的油污,并且得到一层多孔性的磷化薄膜,增加汽车的防锈能力和增加汽车基材和底漆之间的附着力,使汽车的整个图层具有耐腐蚀的能力。

汽车车身面漆修补工艺

1、车身面漆涂装简介 汽车车身面漆是车辆最外层的涂层,它是车辆外观装饰及防腐的直接反映,一般都希望汽车涂层具有极好的光泽度。光泽的优劣除与汽车车身外形设计、车身加工的外表精度以外(如一般感觉圆弧面或凸出面的光泽较平面要好),还与选用的涂料与表面涂层的配套工艺有关。必须进行精心的涂装设计和具备良好的涂装环境条件,才能使表面涂层有优良的装饰性。同时,汽车涂装属于高级保护性涂装,所得的面漆涂膜必须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耐候性和耐崩裂性。 在20世纪20~30年代,汽车漆料是比较单一的品种——硝基纤维素涂料。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醇酸树脂涂料。20世纪60年代中期,热塑性两烯酸树脂涂料在国外开始大量进入市场,取代硝基纤维素涂料而成为汽车修补涂料的主导产品。20世纪70年代中期,一系列双组份涂料开始进入市场,如硝基纤维素丙烯酸异氰酸酯、丙烯酸异氰酸酯等。目前丙烯酸聚氨酯树脂涂料、聚酯聚氨酯涂料已在国外作为汽车修补的主导产品。 目前世界上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修补涂料品种的基本特点可综述如下: (1)硝基纤维素涂料。它属溶剂挥发型涂料,其特点是施工性能良好,有一定的装饰性。但保色性、保光性、丰满度以及耐汽油性均差,并易磨损、老化、失光、粉化迅速。 (2)硝基改性丙烯酸涂料。它属热塑性挥发型涂料。它的特点是施工性能良好,快干。 由于掺入丙烯酸树脂,不但光泽和硬度比硝基纤维素涂料有所改善,修补性能也好,且漆膜的拉伸性和耐磨性均有提高。但保色性、保光性、耐汽油性均不理想。 (3)CAB改性丙烯酸涂料。它也属热塑挥发型涂料。其特点是施工性、修补性良好。 由于掺入醋酸丁酯纤维(CAB),增加了耐光性、不泛黄性,并提高漆膜的流平性及溶剂释放性。但丰满度、耐汽油性、保光性均不理想。 (4)硝基丙烯酸异氰酯涂料。它属双组份涂料。由于交联上异氰酸酯基而带来突出的漆膜性能的特点,使漆膜提高了光泽度,打磨性能良好,耐候,但毒性大。 (5)丙烯酸聚氨酯涂料。它属又组份涂料。具有快干、耐候性、保光、保色性能良好,涂层的物理力学性能和耐介质性优良。室温固化,可抛光,特别适合汽车修补施工,已成为汽车修补涂料的主要漆种,但毒性较大。 (6)聚酯聚氨酯涂料。它属双组份涂料。具有漆膜丰满、光亮、力学性能以及耐候性能等各项性能指标,比起其他类干型漆种均要高出一筹,并具有卓越的耐酸雨、抗划伤性能。它的施工性能、低温固化性能比以往任何一种汽车修补涂料强,是汽车修补行业中,使用较普遍漆种之一,但毒性也较大。 (7)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涂料。其耐候性特别好,无毒,但价格昂贵,施工条件苛刻。 另外,目前国外有的数据显示硝基纤维素系统涂料已经退出修补漆市场,主要汽车修补涂料市场占有率为:聚酯聚氨酯树脂涂料为60%~65%;丙烯酸聚氨酯树脂涂料为

汽车车身涂装技术与发展新趋势

汽车车身制造工艺学(论文) 题目:汽车车身涂装的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2013年5月13日

汽车车身涂装的新技术和发展趋势 21世纪被称为面向环境的新世纪,环境保护备受全球关注,并已成为人类最迫切的研究课题。汽车及其零部件的涂装是汽车制造过程中产生三废排放最多的环节之一,所以减少涂装公害、降低涂装成本、提高涂装质量一直是涂装技术发展的主题。 保护地球环境,贯彻落实国际标准ISO 9001-14001,减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涂料中含的有机溶剂等),禁用有害物质(铅、铬、汞、六价铬)。对汽车制造业的污染物产生指标等做了明确的要求,如下表1。 汽车制造业的污染物产生指标表1 ,转交给专业公司承包管理。这种涂装方式为汽车生产管理走向专业化、社会化以降低成本,从而汽车厂可以集中精力开发、销售汽车。 1表面处理 当前,国内厂家普遍采用的前处理工艺:预清洗→预脱脂→脱脂→一次水洗→二次水洗→表调→磷化→三次水洗→一次纯水洗→二次纯水洗。 这种工艺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⑴能源消耗大:脱脂、磷化的工作温度一般为40~50℃,在给槽液加热中,同时也有大部分热由于管路及槽体保温不佳而损失; ⑵有大量的含磷、氮、铬等元素的废水排放; ⑶生成锌盐磷化膜时产生的磷化渣,需作为废弃物处理。 所以,耗能小,无污染的材料,是当今前处理发展的主要趋势。 1.1 氧化锆的转化膜 Henkel公司和Parker公司都成功开发了基于氧化锆的转化膜,不含法规限制的重金属和磷酸盐。转化膜是非结晶质的氧化锆,膜重100mg/㎡、膜厚40μm。在工艺上,取消了表调工序、缩短了成膜处理时间(90~120s)。由此可缩短设备长度和工艺时间。在环保方面,沉渣减少90%以上,消除了P、Ni、Mn、F离子减少到原磷化处理工艺的1/8以下。目前这种转化膜的性能已经接近锌盐磷化膜了。丰田汽车公司于2006年在零部件涂装线上开始投产应用,并纳入2010年轿车车上涂装工艺更新规划。 1.2 硅烷技术

汽车车身涂装工艺及其质量控制

汽车车身涂装工艺及其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19-04-26T14:50:04.3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作者:朱伟鹏宋义超吴沛然 [导读] 摘要:汽车涂装是汽车制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影响着汽车车身的美观性和使用性。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450007 摘要:汽车涂装是汽车制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影响着汽车车身的美观性和使用性。文中主要论述了汽车车身的涂装的工艺过程以及作用,并且介绍了影响汽车车身涂装质量的因素及其处理措施。 关键词:汽车喷涂;涂装;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和运输必备的工具。汽车的外观和内置功能的设置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本文主要讨论汽车的外观设置,也就是汽车涂装工艺的设置及其质量的控制。 1 涂装概述 1.1 涂料和涂装的定义 涂料是指处于流动或者粉末状态的有机物质,将这样的有机物质涂抹在其他物体表面时能够形成一层薄膜,我们称这层薄膜为涂层。将涂料涂抹到清洁的被涂物表面上,经过干燥形成薄膜的工艺过程就是涂装。 1.2 涂装的目的 汽车表面进行涂装的目的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1)起到装饰的作用,汽车车身表面经过涂装可以呈现不同的色彩,并且使得汽车车体具有立体、光滑的视觉效果,从而满足现代人们追求个性的需求和产生美好和舒适的感觉。 2)起到相应的保护作用,这也是汽车涂装最根本的目的。汽车的制造材料是铁和钢等金属,这就使得汽车继承了一般金属材料的缺点,即腐蚀性,所以在汽车涂装的时候我们要选择耐水、耐油、耐热和耐候性好的材料。 2 涂装工艺 车身涂装完成后要在车身由钢板层向上依次得到锌层、磷化层、电泳底漆、中途层、金属底漆和罩光清漆等等,还有在焊缝等汽车连接处有PVC胶层。所以汽车涂装工艺过程包括:前处理、底漆、涂胶、中途、面漆、检查修整和后处理七个步骤。各工序的作用如下所述。 1)前处理。现在经常采用的前处理工艺主要是脱脂和磷化处理。从而去除汽车车身表面的油污,并且得到一层多孔性的磷化薄膜,增加汽车的防锈能力和增加汽车基材和底漆之间的附着力,使汽车的整个图层具有耐腐蚀的能力。 2)底漆。底漆的作用是用来保证汽车车身良好的耐腐蚀能力,目前常采用的方法是电泳涂装。 3)涂胶:涂胶是在汽车车身焊缝和轮罩等部位封胶,起到防风、防尘和降低噪声等功能。 4)中途。中途是为了增加底漆和面漆之间的附着力,属于中间图层,该图层是用来增加整个图层的丰满度和抗石击能力。 5)面漆。面漆是图层的最外一层,是汽车车身颜色和装饰表现的直接层,分为单色漆和金属底漆加罩光清漆体系,达到进一步提高汽车车身耐腐蚀的能力。 6)检查修整。对图层涂装过程中的缺陷进行修整,使其得到的图层美观。 7)后处理。图层完成后进行的处理工序,包括:注蜡、贴膜以及打蜡等,对涂装好的汽车图层进行保护,使其在运输或者仓储的时间内不被破坏。 按照涂层可以将涂装工艺体系分为三类,即二涂层体系、三涂层体系和四涂层体系。其中四涂层体系主要用于豪华轿车上,目前经常的事采用底漆+中途+面漆的三涂层体系。 2.1 前处理工艺 漆前处理是在途漆前对汽车车身进行除油、除锈和除尘等表面处理和磷化处理的过程。漆前处理是涂装工艺的基础,对整个图层的质量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表面前处理常常采用的工艺是首先用热的碱液或者有机溶剂清洗车身表面的油污,车身表面的黄绣则要用磷酸清洗干净,以保证涂层具有良好的防腐性和与涂料间良好的附着力。然后采用机械方法清除车身表面的缺陷和得到相应的粗糙度,磷化处理是采用喷射或侵式的方法得到一层1 um-2 um的磷化膜,防止车身氧化等。 2.2 涂装 1)喷涂底漆。底漆直接喷涂在经过前处理的车身表面上,这就要求汽车用底漆与车体具有良好的附着力,还要与中途或者面漆相配套,同时具有耐腐蚀、防锈和耐油、耐水等特性。目前常用的喷涂底漆的方法是阴极电泳底漆。一般常常将电泳涂装中槽液的循环次数控制在 6-8次/h,这样既能确保槽液的稳定性也能够保证漆膜的质量。 2)刮腻子。刮腻子前要保证底层漆干透,并且一次性刮除的腻子厚度不能超过0.5 mm。每刮完一次腻子应该对底漆进行打磨平整,然后再刮二次或者三次。刮腻子时要先厚后薄,从而增强腻子层的强度和平整度。 3)喷涂中途。中涂层是介于底漆和面漆之间的涂层,用来改善车体涂层的平整度,且中途层具有很好的抗石击能力。中涂层一般采用十字交叉法进行喷涂,其涂料一般采用浅色,采用静电或者空气喷涂法。对于车身内表面的喷涂多采用人工喷射,对于车身外表面则采用自动喷涂;三途两烘是汽车车身喷涂是最常用的喷涂工艺。中途层喷涂时的施工粘度为18 s-24 s,每道间隔为5 min-10 min,喷完后闪蒸5 min-10 min进行烘干,最终得到中涂层干膜厚度40 um-50 um。第二次喷涂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定,在进行完第一次喷涂后要用240-320目的砂纸打磨车体表面,然后再进行二次喷涂,二次干膜厚度为60 um-80 um。 4)喷面漆。面漆是汽车车身喷涂的最后一道涂层,它主要起装饰和保护作用。如果车身喷涂本色漆时其喷涂方法和中途漆的喷涂方法相仿,但是当车身需要喷涂金属闪光漆时就要先喷涂底色漆,然后再喷射罩光清漆。喷涂的面漆应该具有耐候性和光泽优良的漆膜。对于实色面漆施工时其漆料粘度为18 s-24 s,连续喷涂三道即可,喷涂间隔为5 min-10 min,喷涂完成之后要闪蒸5 min-10 min,得到 45 um-60 um的干膜厚度。对于金属闪光漆,其底色金属漆的施工粘度为14 s-18 s,连续喷射2-3道,每次间隔为5 min-10 min,得到15 um-20 um的干膜;然后再采喷涂罩光漆,施工粘度为18 s-25 s,其喷射次数和间隔与底色漆相同,最后得到45 um-60 um的干膜厚度;金属闪光漆喷射完

汽车车身底层涂装工艺

汽车涂装之车身底层涂装工艺——前处理 1、涂装前的表面处理 汽车车身的表面处理,主要包括清洗、除锈、修补及除油等工序。由于汽车清洗在本书的第二章已详细论述了,所以在此只介绍除锈、除漆、修补及除油的相关内容。 (1)除漆的主要方法 1)化学除漆法;化学除漆法是用脱漆剂(俗称去漆药水)清除旧漆膜。在过去油漆护理中,常用的脱漆剂主要是T—1、T—2脱漆剂。T—1脱漆剂为乳白色糊状液体,是由酮、醇、苯、酯类溶剂,再加适量的石蜡配制而成,主要用于清除油脂、酯胶漆、酚醛漆的旧漆膜。T—2脱漆剂由酮、醇、酯及苯等溶剂混合而成,溶胀漆膜的能力比起T—1来说稍强些,脱漆速度较快,主要用于清除油基漆、醇酸漆及硝基漆的旧漆膜。 近年又出现了以二氯甲烷为主要溶剂的F—4触变型脱漆剂和水冲型不燃脱漆剂等品种,可用来脱除环氧沥青、聚氨酯、环氧聚酰胺或氨基醇酸树脂等固化型涂料。该类脱漆剂不会引起燃烧,无须防火要求,完全适用于各种作业范围的现场。而且由于配方中加入少量增稠剂、挥发阻缓剂及活化剂等添加剂,使之合适于在垂直物面或特殊部位涂刷,不流挂、不滴流,特别适用于轻金属及其合金构件。 化学除漆法的具体操作程序是:1、涂脱漆剂前,把不需除漆的部位用遮盖纸盖好,一般要盖二、三层,所有缝隙也需盖上,防止上脱漆剂时渗入面板的下表面;2、使用脱漆剂时,先在漆面上稍稍划出痕道,可以使脱漆剂渗透得更快些; 3、然后用漆刷将脱漆剂沿着一个方向在整个处理区刷上厚厚一层(注意不要把脱漆剂刷出了范围,同时也要注意脱漆剂对塑料有损害作用,一旦在塑料上残留下来,便很难清除干净,而造成新油漆难以附着);4、一般来说,脱漆剂对大多数漆层都能很快起作用,但有些漆很牢固,如丙烯酸漆会变粘,很难除掉。这时需要涂几次脱漆剂,使用T—1、T—2脱漆剂时,要用铲刀将漆膜清除,而使用触变型脱漆剂时,待涂层松软后,可用铲刀或急水(或高压水)冲除。 施工时注意:利用脱漆剂清除旧漆面时,必须清除彻底,不能留下点滴旧漆痕迹(包括脱漆剂溶液)。因为脱漆剂都含有蜡质,残留在金属表面将会使新涂底漆腻子及面漆不能正常附着、干燥和固化,漆膜有“回粘”现象。清除时,应先用砂纸把残留旧漆膜打磨干净,然后用溶剂将整个金属表面揩擦干净(包括流淌到构件反面的脱漆剂残液)。另外还需注意,脱漆剂中的溶剂容易挥发且易燃烧,触变型脱漆剂对人体有麻醉作用。因此,在使用时应使施工现场通风良好,避免触及皮肤或眼睛引起刺激和灼伤,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定。 2火焰烤铲法:火焰烤铲法是用于旧漆膜中腻了较厚、清除旧漆膜较多的构件表面。是用一种喷灯先将旧漆烧软,随后用铲刀将旧漆膜铲除。喷灯有两种:

汽车车身涂装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汽车车身涂装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汽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扩大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半径,加速了商品的运输速度。汽车涂装是汽车生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此,对汽车车身涂装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概括描述,然后阐述了满足现代、环保、性能更好的涂装材料,并提出了几种汽车车身涂装新技术的应用,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汽车涂装新技术的发展进程。 标签:汽车车身;涂装工艺;涂层质量;涂装新技术;应用研究 1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汽车涂装由初始的小型涂装发展到适应于大量流水生产的工业涂装。世界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人们对汽车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为了跟上世界汽车行业发展的步伐,汽车车身涂装技术的更新,不容迟缓。 涂装是将涂料涂覆与经过处理的物质上,经干燥成膜的工艺。在生活中,汽车用途非常广泛,活动范围宽广,运行环境复杂,表面易受到破坏。汽车涂装通过屏蔽作用与缓蚀作用来防止锈蚀,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的崛起,我国经济步入了新的高度,我国每年的汽车销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全球化、快速化、环保、低成本成为当今世界的热点话题和发展方向,我国汽车消费中除德系、日系汽车之外,国产汽车已经逐渐占领中国市场。汽车行业中,汽车涂装材料的发展与汽车涂装技术的进步是向汽车全球化、快速化、环保、低成本方向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 2 我国汽车车身涂装现状与发展趋势 世界各大汽车制造企业历来对汽车车身涂装应用和管理极为重视,使用新的汽车车身涂装,使汽车生产厂的涂装大大简化,涂装一次合格率提高,生产成本降低,使公司实现利益最大化,稳步世界汽车制造也之林。 目前,我国在汽车制造过程中,车身涂装是工艺流程最长、技术复杂程度最高的环节之一,也是产生三废排放最多的环节之一。在汽车及制造相关法规的驱动下,减少涂装公害、降低涂装成本、提高涂装质量一直是涂装技术发展的主题。 近年来,国外部分有实力的涂装材料公司和涂装设备公司又推出了BOT服务模式,即汽车公司的涂装车间由涂装材料公司或涂装设备公司投资建设,并负责生产管理,根据汽车公司的整车生产计划进行涂装生产,供给汽车公司的是合格的涂膜。汽车公司只需制定技术标准的和验收监督涂装产品质量。这将成为涂装管理的一大发展趋势。 但是,我国汽车涂装技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在还很大,发展仍不均衡,就涂

汽车车身面漆的涂装工艺与施工流程

汽车车身面漆的涂装工艺与施工流程 慧聪网2005年6月3日8时47分信息来源:慧聪网涂装表面处理行业频道 1、车身面漆涂装简介 汽车车身面漆是车辆最外层的涂层,它是车辆外观装饰及防腐的直接反映,一般都希望汽车涂层具有极好的光泽度。光泽的优劣除与汽车车身外形设计、车身加工的外表精度以外(如一般感觉圆弧面或凸出面的光泽较平面要好),还与选用的涂料与表面涂层的配套工艺有关。必须进行精心的涂装设计和具备良好的涂装环境条件,才能使表面涂层有优良的装饰性。同时,汽车涂装属于高级保护性涂装,所得的面漆涂膜必须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耐候性和耐崩裂性。 在20世纪20~30年代,汽车漆料是比较单一的品种——硝基纤维素涂料。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醇酸树脂涂料。20世纪60年代中期,热塑性两烯酸树脂涂料在国外开始大量进入市场,取代硝基纤维素涂料而成为汽车修补涂料的主导产品。20世纪70年代中期,一系列双组份涂料开始进入市场,如硝基纤维素丙烯酸异氰酸酯、丙烯酸异氰酸酯等。目前丙烯酸聚氨酯树脂涂料、聚酯聚氨酯涂料已在国外作为汽车修补的主导产品。 目前世界上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修补涂料品种的基本特点可综述如下: (1)硝基纤维素涂料。它属溶剂挥发型涂料,其特点是施工性能良好,有一定的装饰性。但保色性、保光性、丰满度以及耐汽油性均差,

并易磨损、老化、失光、粉化迅速。 (2)硝基改性丙烯酸涂料。它属热塑性挥发型涂料。它的特点是施工性能良好,快干。由于掺入丙烯酸树脂,不但光泽和硬度比硝基纤维素涂料有所改善,修补性能也好,且漆膜的拉伸性和耐磨性均有提高。但保色性、保光性、耐汽油性均不理想。 (3)CAB改性丙烯酸涂料。它也属热塑挥发型涂料。其特点是施工性、修补性良好。由于掺入醋酸丁酯纤维(CAB),增加了耐光性、不泛黄性,并提高漆膜的流平性及溶剂释放性。但丰满度、耐汽油性、保光性均不理想。 (4)硝基丙烯酸异氰酯涂料。它属双组份涂料。由于交联上异氰酸酯基而带来突出的漆膜性能的特点,使漆膜提高了光泽度,打磨性能良好,耐候,但毒性大。 (5)丙烯酸聚氨酯涂料。它属又组份涂料。具有快干、耐候性、保光、保色性能良好,涂层的物理力学性能和耐介质性优良。室温固化,可抛光,特别适合汽车修补施工,已成为汽车修补涂料的主要漆种,但毒性较大。 (6)聚酯聚氨酯涂料。它属双组份涂料。具有漆膜丰满、光亮、力学性能以及耐候性能等各项性能指标,比起其他类干型漆种均要高出一筹,并具有卓越的耐酸雨、抗划伤性能。它的施工性能、低温固化性能比以往任何一种汽车修补涂料强,是汽车修补行业中,使用较普遍漆种之一,但毒性也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