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聚丙烯酸钠树脂的合成工艺

合集下载

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合成工艺研究

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合成工艺研究
( . 州大学 实验 管理 中心 , 州 4 0 4 ; . 1中 郑 5 0 4 2 中州大 学 4,- 品 学院 , 州 4 0 4 e 食 . x 郑 5 0 4;
3 中国地 质 大 学 长城 学院 , . 河北保 定 0 10 ) 7 00
摘 要 : 用水溶液聚合 法 , 究 了单体 浓度 、 采 研 引发剂 用量、 反应 温度及反 应时 间对 聚丙烯酸钠分子 量的影响 ,
合 反应 完全 后 , 干燥 , 粉碎 , 得到 白色粉末状产品 。
2 3聚 丙烯 酸 钠 分 子 量 的测 定 .
用 0 2 o L的 N O 溶 液 配 制 浓 度 分 别 为 0 0 g m 、 .m l / aH .5/ L
子 的沉 降, 在食 品添加剂 、 铝红泥 的絮凝 、 动植物蛋 白废 水的
收 稿 日期 :0 1— 1— 0 2 1 0 3 作者简介 : 刘艳 丽 (9 5 ) 女 , 南周 口人 , 士 , 州 大 学 实验 管理 中心 讲 师 , 要 从 事 化 工 专 业 教 学 与 研 究 。 17 一 , 河 硕 中 主

1 4・ 2
度4 ̄ 4%, 0( 5 考察反应时间对 聚丙烯 酸钠分子 量 的影 响 , 2—
反 应 温 度厂 C
减压蒸馏 的方 法重 新提 纯丙 烯酸 , 收集新 蒸馏 的丙 烯 酸单
体 , 于下 步 实验 。 用
2 2聚 丙烯 酸钠 的制 备 .
图 1 反 应 温 度 对 聚 丙 烯 酸 钠 分 子 量 的影 响
从图 1 以看出, 可 反应温度越低 , 分子量越大 ,  ̄ 4℃ 3 C一 O 5 时, 分子量最大 , 由于温度过低 , 引发剂需要 2 h才开始引发反 应, 且反应完成需大约 9 , h 因此 , 确定最 佳反应温度为 4 ℃ 一 0

丙烯酸钠的合成工艺流程设计论文

丙烯酸钠的合成工艺流程设计论文

丙烯酸钠的合成工艺流程设计论文丙烯酸钠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品,广泛应用于聚合物材料、涂料、胶乳、医药和日用化学品等领域。

其合成工艺流程的设计是确保产品质量和产量的关键。

本论文将介绍丙烯酸钠的合成工艺流程设计。

首先,丙烯酸钠的合成可以通过丙烯酸的碱法中和反应得到。

其中,丙烯酸作为主要原料,氢氧化钠作为碱剂。

反应前需要对原料进行预处理,如对丙烯酸进行脱水和浓缩处理、对氢氧化钠进行粉碎和干燥处理。

预处理的目的是去除杂质和调整原料的浓度,以提高反应效率和产量。

其次,反应采用连续式反应方式进行。

将丙烯酸和氢氧化钠按照一定比例和速率加入反应釜中。

反应釜内设置搅拌装置和加热系统,以保持反应均匀和恒定的温度。

反应的温度可以根据反应速率和产物质量要求进行调整,通常在60℃-80℃之间。

配置适当的搅拌速度有助于提高反应效率,防止反应物沉积在反应釜底部。

在反应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反应的时间和反应液的pH值。

反应时间的选择基于反应速率和产物质量要求。

一般情况下,反应时间不宜过长,以避免产物的分解和副反应的发生。

反应液的pH值的控制可以通过添加适量的酸或碱来调整。

通常情况下,pH值应在5-7之间,以保证产物纯度和稳定性。

最后,反应结束后,需要将反应液进行分离和纯化。

首先,通过过滤或离心等方法将反应液中的固体杂质去除。

然后,将得到的溶液进行蒸发、结晶、干燥等过程,以得到纯度较高的丙烯酸钠产品。

在整个纯化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条件的选择,以保持产物的稳定性和纯度。

综上所述,丙烯酸钠的合成工艺流程设计包括预处理、反应、分离和纯化等步骤。

通过合理选择反应条件、优化操作参数和控制产物质量,可以实现高效、稳定和可控的丙烯酸钠合成。

对于工业化生产来说,还需要考虑工艺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的问题,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聚丙烯酸钠的合成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聚丙烯酸钠的合成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聚丙烯酸钠的合成方法及其研究进展作者:李晓丽来源:《职业·中旬》2012年第04期聚丙烯酸钠(polyacrylate sodium)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具有良好的离解性、润湿性、保水性、成膜性(浸渍或涂布时)、冻融稳定性、机械稳定性,经长期贮存后黏度无明显变化,被广泛地应用于涂料、冶金、医药、化妆品、造纸、纺织、石油开采、水处理、食品保鲜等各个领域,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制备它的单体主要有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等。

一、用途聚丙烯酸钠因其相对分子质量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用途。

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丙烯酸钠(106~107)用作絮凝剂及高吸水性树脂。

聚丙烯酸钠用作絮凝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用途:天然水澄清,去除污水中的磷酸盐,从氧化铝中分离赤泥及用做土壤改良剂等。

聚丙烯酸钠类吸水性树脂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开发研究的一种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它是一种具有松散网络结构的低交联度的强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超高的吸水和保水性能,无毒无臭,在医疗卫生、石油化工、土壤保水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中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104~106)可用作增稠剂和保水剂,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103~104)可用作分散剂、阻垢剂,超相对低分子质量(700以下)聚丙烯酸钠的用途还未被完全开发。

二、工艺路线及其合成方法聚丙烯酸钠的生产工艺路线如下。

1.聚合法先用丙烯酸和烧碱反应生成丙烯酸钠单体,再将单体在过硫酸盐、还原剂引发下聚合成聚丙烯酸钠。

2.中和法首先将丙烯酸在氧化还原剂作用下聚合成聚丙烯酸,然后将聚丙烯酸与烧碱中和生成聚丙烯酸钠。

3.皂化法先由丙烯酸与甲醇反应生成丙烯酸甲酯,将丙烯酸甲酯聚合后的悬浮液或乳胶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加热,制得聚丙烯酸钠。

4.水解法先有丙烯酰胺聚合生成聚丙烯酰胺,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将聚丙烯酰胺水解生成聚丙烯酸钠。

目前一般使用聚合工艺路线,中和后的丙烯酸钠聚合速率平稳,工业反应容易控制。

水稳定剂—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盐)的合成与分析.doc

水稳定剂—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盐)的合成与分析.doc

水稳定剂—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盐)的合成与分析1 实验部分1.1 合成方法在三口烧瓶中加入定量的蒸馏水,开动搅拌,于一定温度下,滴加适量的丙烯酸及引发剂水溶液,保温反应至一定时间,用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至中性,停止反应,产物为浅黄色透明粘稠液.1.2 分子量的测定按参考文献[5]进行聚丙烯酸钠分子量的测定.计算公式如下:2 结果与讨论2.1 引发剂种类的选择在丙烯酸钠的聚合过程中添加异丙醇、十二烷基硫醇等链转移剂,可使生成的聚合物分子量降低.但反应温度较高,且要蒸馏回收链转移剂.本文在温度较低的反应条件下,考察了常见几种不同引发剂对聚丙烯酸钠分子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见表1.表1 引发剂对聚丙烯酸钠分子量的影响注: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为70~C 丙烯酸单体浓度为30%,反应时间3h.实验结果表明,以过硫酸铵一亚硫酸钠作为引发体系效果最佳,所得聚丙烯酸钠分子量较低.以过氧化氢一硫酸亚铁作引发剂,反应体系变棕黄色;以过硫酸钾作为引发剂,得到聚丙烯酸钠的分子量较大.故选择过硫酸铵一亚硫酸钠作为合成聚丙烯酸钠的引发剂.2.2亚硫酸钠浓度的影响将不同浓度的亚硫酸钠溶液滴加到质量浓度为30%的丙烯酸溶液中((NUn)2S208浓度为0.1%),于70~C下反应时间3h.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亚硫酸钠浓度的增加,聚丙烯酸钠分子量增大.亚硫酸钠浓度为0.7%时,其分子量最低.表2 亚硫酸钠用量对聚丙烯酸钠分子量的影响2.3 过硫酸铵浓度的影响在亚硫酸钠浓度为0.7%的反应体系中,改变过硫酸铵的浓度,结果表明,随着过硫酸铵浓度的增加,所得聚丙烯酸的分子量增大.但过硫酸铵的浓度为0.02%时,聚丙烯酸的分子量比较高在本实验条件中,过硫酸铵的浓度控制在0.1%左右,可合成较低分子量聚丙烯酸.表3 过硫酸铵的浓度对聚丙烯酸钠分子量的影响2.4丙烯酸浓度的影响以不同丙烯酸的浓度进行了实验对比,结果发现,随着单体丙烯酸浓度的减少,聚丙烯酸分子量明显减小,丙烯酸浓度低于25%时,聚合速度慢,反应不完全,残留丙烯酸溶液较多,难以除掉,因此,将丙烯酸浓度控制在25%~30%之间比较合适.表4 丙烯酸浓度对聚丙烯酸钠分子量的影响2.5反应温度的影响分别在80~C、75~C、70~C和65℃下进行丙烯酸聚合反应,实验发现,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所得聚丙烯酸分子量降低.当反应温度大于75~C时,由于丙烯酸在反应过程中回流过快,致使其损耗较多,故反应温度控制在70~75~C左右较为适宜.2.6 反应时间的影响反应时间对聚丙烯酸分子量的影响见图1.实验结果表明,聚丙烯酸分子量随着反应时间增加而增大.在反应初期,丙烯酸浓度高,反应速度快,聚丙烯酸分子量增大的趋势较大.反应时间增至2~2 5h时,聚丙烯酸分子量变化不大.再继续增加反应时间,聚丙烯酸分子量迅速增加,故反应时间应控制在2~2.5h.__ 又称游离基聚合。

聚丙烯酸钠吸水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聚丙烯酸钠吸水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聚丙烯酸钠吸水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刘琴;程存喜;张铎严【摘要】用NaOH中和后的丙烯酸为单体,以过硫酸钾K2S2O8为引发剂,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钠吸水树脂,考查了中和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对聚丙烯酸钠吸水树脂性能的影响,吸水倍率测试结果表明,当丙烯酸的中和度为80%、K2S2O8用量为占丙烯酸单体质量分数的0.18%、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用量为占丙烯酸单体质量分数的0.02%时,聚丙烯酸钠吸水树脂的吸水性能最佳,为165 g/g,该树脂对质量分数为20%的NaCl盐水的吸收倍率为31.6 g/g.%A microporous hybrid polymer of sodium polyacrylate was synthesized by a water solution polymerization,with sodium hydroxide (NaOH) as a neutralizer,potassium peroxydisulfate (KPS) as a radical initiator,N,N-methylene bisacrylamide (NMBA) as a crosslinker.Effects of neutralization degree of acrylic acid and the dosage of initiator and crosslinker on the properties of sodium polyacrylate were investigated.When the neutralization degree of acrylic acid was 80%,the mass ratio of KPS to acrylic monomer was 0.18%,the mass ratio of NMBA to acrylic monomer was 0.02%,the sodium polyacrylate showed a best performance of water absorption rate and salt-water absorbencyrate,which was 165 g/g and 31.59 g/g,respectively,the salt-water was formed by 20% NaCl and 80% distilled water.【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7(045)011【总页数】3页(P62-64)【关键词】聚丙烯酸钠;吸水树脂【作者】刘琴;程存喜;张铎严【作者单位】厦门工学院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福建厦门 362021;厦门工学院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福建厦门 362021;厦门工学院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福建厦门362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32吸水树脂具有优异的吸水保水性,能吸收水的重量是自身的几十倍甚至上千倍,近年来在建筑、医疗卫生用品、沙漠化治理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聚丙烯酸钠∕高岭土复合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结构与性能

聚丙烯酸钠∕高岭土复合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结构与性能

第!"卷第#"期!""$年#"月精细化工!"#$%&$’"%()*%&’(!",)&(#"*+,(!""$功能材料聚丙烯酸钠!高岭土复合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结构与性能!张小红#,崔笔江!,崔英德!(#(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陕西西安-.#"".!;!(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广东广州-/#""0")摘要:以丙烯酸和高岭土为原料,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钠1高岭土复合高吸水性树脂。

研究了加入高岭土的聚丙烯酸钠复合高吸水性树脂合成中反应温度、中和度、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高岭土添加量等影响树脂吸水性能的主要因素。

结果表明,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的复合高吸水性树脂后处理容易,树脂的吸水率达到/#!212,吸盐水率达到3#212,吸水速度比不加高岭土提高!"4,保水能力提高#/4,在!/"5加热$"678仍能保持原吸水率的0/4。

用9:和;<=研究了复合高吸水性树脂的表面和结构,;<=显示高岭土的加入对树脂颗粒大小和形状有较大的影响,9:初步表明聚丙烯酸与高岭土产生了交联。

关键词:丙烯酸;高岭土;反相悬浮聚合;高吸水性树脂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A(!""$)#"@"/3A@"/*+,-./0102,3%.2425-/4162-17,7897:+(0731;<254+:2-/)=>27:1,*;?/42@074@/,-%7<?701-/BC?)D E7F&GH&82#,IJ9K7GL7F82!,IJ9M782GNO!(#!"#$%&’(#)’*+,%’#&-%./01-#)1#%)23#14)*.*56,7*&’48#/’#&)9*.6’#14)-1%.:)-;#&/-’6,<-=%).#"".!,04%%)>-,4-)%;!!@%1A.’6*+B-54’C)2A/’&6%)2?4#(-1%.D)5-)##&-)5,EA%)52*)5:)-;#&/-’6*+3#14)*.*56,EA%)5F4*A/#""0",EA%)52*)5,?4-)%)(@0-425-:P&’Q(R&N7S6F+TQ’F,O)1UF&’78RSVOTFWR&TWO8,+&6V&R7,O XFR RQ8,HOR7YON WQ78ZOTRO RSRVO8R7&8 V&’Q6OT7YF,7&8SR782VFT,7F’’Q8OS,TF’7YON F+TQ’7+F+7N F8N UF&’78(;HO78[’SO8+O&[TOF+,7&8,O6VOTF,STO,8OS,TF’7YF,7&8NO2TOO&[F+TQ’7+F+7N F8N F6&S8,R&[+T&RR’78U782F2O8,,787,7F,&T,N7RVOTRF8,F8N UF&’78&8 ,HO FWR&TWO8+Q&[,HO+&6V&R7,O XFR N7R+SRRON(;HO TORS’,R RH&XON,HF,,HO N7R,7’’ON XF,OT FWR&TWO8+Q&[ ,HO+&6V&R7,O7R/#!212,F8N,HO RF’78O XF,OT FWR&TWO8+Q7R3#212(I&6VFTON X7,H V&’Q(R&N7S6 F+TQ’F,O)RSVOTFWR&TWO8,,,HO XF,OT FWR&TV,7&8TF,O&[,HO+&6V&R7,O78+TOFRON WQ!"4,,HO XF,OT TO,O8,7&8FW7’7,Q78+TOFRON WQ#/4,F8N,HO F[,OT,TOF,6O8,&[,HO+&6V&R7,O7R OFR7OT(;HO+&6V&R7,O TO,F78ON0/4&[7,R&T7278F’FWR&TWO8+Q F[,OT$"678HOF,782F,!/"5(;HO RST[F+O F8N R,TS+,STO&[,HO +&6V&R7,O XOTO78ZOR,72F,ON WQ9:F8N;<=(;<=RH&XON,HF,,HO FNN7,7&8&[UF&’78F[[O+,R,HO 2TF8S’FT R7YO F8N RHFVO&[,HO+&6V&R7,O2TOF,’Q(9:78N7+F,ON,HF,F+TQ’7+F+7N RF’,XFR2TF[,ON&8,HO RST[F+O&[UF&’78(>/+A7430:F+TQ’7+F+7N;UF&’78;78ZOTRO RSRVO8R7&8V&’Q6OT7YF,7&8;RSVOTFWR&TWO8,!7;,32-17,1-/<:DTF8,ON WQ)\]I(!"#.>"".)F8N,HO R+7O8,7[7+TOROFT+H[S8N&[,HO ONS+F,7&8 NOVFT,6O8,&[DSF82N&82VT&Z78+O(B"!"!>)!收稿日期:!""!@#"@!A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广东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作者简介:张小红(#0>A@),男,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在职博士生,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无机化学!!高吸水性树脂是一种新型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水、保水性能,广泛用于各领域["]。

丙烯酸钠的合成工艺流程设计论文

丙烯酸钠的合成工艺流程设计论文

常熟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聚合物合成工艺课程设计题目:聚丙烯酸-丙烯酸钠的合成工艺流程设计姓名:田江学号:Z15114128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班级:高分子材料141班指导教师耿飞起止日期2016.12.08—2016.12.28目录第1章前言 (1)1.2 聚丙烯酸钠简介 (1)1.3 聚丙烯酸-丙烯酸钠的应用 (2)1.4 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需求、生产和应用前景 (4)第2章 聚丙烯酸-丙烯酸钠合成原理 (6)2.1 合成原理 (6)2.2 合成反应方程式 (6)2.3合成原料以及各原料的性质 (6)2.4分散剂的选择 (7)2.5 反相悬浮聚合及相关高分子化学及物理的原理 (8)2.6选用反向乳液聚合的原因 (9)第3章 聚合物合成工艺设计 (10)3.1聚合物生产工艺流程图 (10)3.2聚合物合成工艺流程图 (11)3.3工艺流程分析 (12)第4章 聚合物合成工艺的物料衡算及效益估算 (14)4.1主要原料丙烯酸(COOH CH CH -=2)的投料量 (14)4.2 V102(中和罐)物料衡算 (14)4.3(NaOH 溶液调配罐)物料衡算 (15)4.4 V103(分散介质调配罐)物料衡算 (16)4.5 R101(聚合反应器)物料衡算 (17)4.6 V104(引发剂调配罐)物料衡算 (17)4.7整理并校核计算结果 (18)第5章 聚合反应反应设备的设计 (20)5.1反应器形式的选择 (20)5.2釜式反应器的选择原因 (21)5.3反应器体积的计算 (21)5.4外形尺寸的设计 (23)5.5搅拌器的设计 (24)5.6分离设备 (21)5.7干燥设备 (25)第6章 建设工程及公用、辅助工程说明 (27)6.1建设工程说明 (27)6.2生产车间布置 (27)6.3给水、排水系统 (27)6.4电力供应及生产控制 (28)6.5车间布置图 (28)第7章 概算与技术经济 (29)7.1成本预算 (29)7.1.1原料成本 (29)7.1.2其他成本 (29)7.2利润预算 (30)7.3应用前景 (30)7.5产品的销售市场 (31)第8章环境保护、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33)8.1丙烯酸的安全使用和储存 (33)8.2环保治理措施 (35)第8章设计总结 (37)设计总结: (37)参考文献 (38)第1章前言1.1 聚丙烯酸简介聚丙烯酸,英文名是Polyacrylic acid,缩写为PAA,结构式为[-CH2-CH(COOH)]n -;无色或淡黄色液体。

聚丙烯酸钠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聚丙烯酸钠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1
。 将聚丙烯酸钠干燥后, 与 KB r 按 1 100 的质
1 . 2 . 2 聚丙烯酸钠晶体的制备及红外光谱测定 量比混合研磨均匀, 然后在压片机上压片 , 并进行 红外光谱测定。 1 . 2 . 3 聚丙烯酸钠溶液的 pH 测定 用烧杯取阳离子交换树脂 1 . 5 g, 加入 5 mL浓 盐酸和 50 m L蒸馏水浸泡 24 h 。向 500 mL烧瓶中 加入 0 . 5 g聚丙烯 酸钠, 加 500 mL蒸 馏水开 始搅 拌 , 溶 液温 度 保持 在 10~ 15 。用 p H 计测 其 p H, 再加入经清水洗净的阳离子交换树脂 , 每隔 15 m in 测一次 p H, 直至 p H 基本不变。 1 . 2 . 4 聚丙烯酸钠溶液的粘度测定 粘度计的处理: 依次用三氯甲烷、 乙醇、 自来 水洗涤晾干后, 再用铬酸洗液浸泡 6 h以上, 用自 来水冲洗至内壁不挂水珠 , 再用蒸馏水洗 3 次, 120 干燥备用。 阳离子交换树脂的预处理同上, 将一定量的 阳离 子 交 换 树 脂 及 0 . 5 g聚 丙 烯 酸 钠 加 入 1 000 mL烧瓶中 , 加 500 mL蒸馏水, 搅拌 30 m in后 取 70 m L聚丙烯 酸钠溶液 , 用滤布滤去阳 离子树
油大学 , 2006
1 李松岩 . 水平井泡沫冲砂技术研究 : [ 学位论文 ] . 东营 : 中国石 2 曹正权 , 马辉 , 姜娜等 . 氮气 泡沫调剖 技术在孤 岛油田 热采井 中的应用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 2006 , 13 ( 5) : 75~ 77 3 庞天海 , 李树 兰 , 刘 树高 . 泡沫 冲 砂作 业 . 钻 采工 艺 , 1990 , 16 ( 3 ) : 34~ 38 4 李 志 龙 . 泡沫 冲 砂洗 井 工 艺技 术 . 钻 井 液与 完 井 液 , 1991 , ( 12 ): 62~ 68 5 马光长 , 唐君 , 高强 . 泡沫充 气流体密 度及液柱 压力的 计算方 法 . 钻采工艺 , 2004 , 27( 4 ) : 16~ 18 6 宋彦武 . 连续冲砂工艺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 石 油机械 , 2004 , 32 ( 8 ) : 40~ 4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熟理工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聚合物合成工艺课程设计

题 目:生产聚合聚丙烯酸钠树脂的工艺 姓 名: 杨鑫 学 号: 150208112 专 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班 级: 08级材料(1)班 指导教师 左 晓 兵 起止日期 2010.12—2011.01 目 录 一、 设计背景 1、关于聚丙烯酸钠树脂 2、聚丙烯酸钠树脂的产品性能和用途 二、设计思路及拟要解决的问题 1、生产方法 2、设计思路 三、聚丙烯酸钠树脂的合成原理 1、合成原料以及原料的各种性质 2、反应方程式 四、聚丙烯酸钠树脂合成工艺过程介绍 1、水溶液聚合方法 2、反向悬浮聚合 五、生产流程图 六、生产中注意的问题 七、聚丙烯酸钠树脂工艺前景 八、参考文献 悬浮聚合生产聚丙烯酸钠树脂的合成工艺 一、 设计背景 1、 聚丙烯酸钠简介 聚丙烯酸钠,英文名Sodium polyacrylate,缩写PAAS或简称PAA-Na,结构式为[-CH2-CH(COONa)]n-。是—种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商品形态的聚丙烯酸钠,相对分子质量小到几百,大到几千万,外观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粘稠液体、凝胶、树脂或固体粉末,易溶于水。因中和程度不同,水溶液的pH一般在6-9。能电离,有或无腐蚀性。易溶于氢氧化钠水溶液,但在氢氧化钙、氢氧化镁等水溶液中随碱土金属离子数量增加,先溶解后沉淀。无毒。 分子式:[C3H3O2Na]n 分子量:一般10↑3-10↑7数量级

水溶性直链高分子聚合物。小相对分子质量的为液体,大的可为固体。固体的商品为白色粉末或颗粒,无臭无味,遇水膨胀,易溶于苛性钠水溶液。吸湿性极强。具有亲水和疏水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缓慢溶于水形成极粘稠的透明液体,其0.5%溶液的粘度约Pa•s,粘性并非吸水膨润(如CMC,海藻酸钠)产生,而是由于分子内许多阴离子基团的离子现象使分子链增长,表现粘度增大而形成高粘性溶液。其粘度约为CMC、海藻酸钠的15-20倍。加热处理、中性盐类、有机酸类对其粘性影响很小,碱性时则粘性增大。不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强热至300度不分解。久存粘度变化极小,不易腐败。因系电解质,易受酸及金属离子的影响,粘度降低。遇足量二价以上金属离子(如铝、铅、铁、钙、镁、锌)形成其不溶性盐,引起分子交联而凝胶化沉淀。但是二价金属离子量少时仍为溶液,因此可作为洗涤助剂,起到防止污垢再沉积的作用。pH=4.0以下时可能产生沉淀。随着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聚丙烯酸钠自无色稀溶液至透明弹性胶体乃至固体。性质、用途也随相对分子质量不同而有明显区别。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10000的,可作为分散剂,应用于水处理(分散剂或阻垢剂)、造纸、纺织印染、陶瓷等工业领域。用作造纸涂布分散剂时,相对分子质量在2000-4000,涂料浓度在65%~70%时,仍可有良好流变性和熟化稳定性。分子量在1000-3000之间的,用作水质稳定剂和黑液浓缩时结垢控制剂。分子量在10以上的,用作涂料增稠剂和保水剂,可使羧基化丁苯胶乳、丙烯酸酯乳液等合成胶乳黏度增长,避免水分析出,保持涂料体系稳定。分子量在10以上的,用作絮凝剂。还可用作高吸水性树脂,土壤改良剂,以及在食品工业中作增黏剂、乳化分散剂等。

2、 聚丙烯酸钠树脂的产品性能和用途 食品级聚丙烯酸钠的用途 1、增稠剂。2、作为电解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改变蛋白质结构,增强食品的粘弹性,改善组织。3、由于在水中溶解较慢,可预先与砂糖、粉末淀粉糖浆、乳化剂等混合,以提高溶解速度。4、作糖液、盐水、饮料等的澄清剂(高分子凝聚剂)。 水处理剂——分散剂 水处理剂——絮凝剂 造纸化学品 造纸涂料上作为分散剂。最合适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000-3000。商品形态一般是30%或42%固含量。粘度小于600mPa.s。外观无色透明至琥珀色液体。pH在6-9之间 。 其他领域 水性涂料,其分散作用; 纺织印染助剂,起浆料分散作用; 陶瓷加工助剂,起分散作用; 洗涤剂中作为洗涤助剂,起分散作用或防污垢再沉积作用; 油田上作为堵漏剂; 农业上作为土壤保湿剂; 医药上作为药物载体; 化肥工业作为化肥的控释剂;

作为高吸水树脂应用于尿布等。 二、设计思路及拟要解决的问题 1、生产方法 (一)水溶液聚合方法 (二)反向悬浮聚合 (三)反向乳液聚合 (四)微波法 (五)辐射聚合

2、设计思路 未经交联的聚丙烯酸钠是一种水溶性的聚电解质类聚合物,通过交联可赋予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性。聚丙烯酸钠的羧酸钠侧基遇水后,电离成羧酸根与Na+ ,Na+ 在水中可移动离子,主链网络骨架则均为带负电的阴离子,不能移动,其间的排斥作用产生网络扩张的动力。Na+具有一定的活动性,但由于受网络骨架相反电荷的吸引、束缚,使得Na+存在于网络中,这样网络内部Na+浓度大于外部水中Na+浓度,离子网络内外产生渗透压力,加上聚电解质本身的-COONa 基团亲水能力很强,水能在很短时间内大量进入网络。由于水的进一步渗透,部分Na+ 脱离高分子链向溶剂区扩散,导致渗透压下降,又导致高分子上带净电荷,由于静电排斥,引起高分子链扩展,高分子链扩展又导致高分子网络的弹性收缩,这几种作用达到平衡时,就决定了其吸水性能。高吸水性树脂三维空间网络孔径愈大,网络结构愈大,吸水倍率就愈高。反之,孔径愈小,吸水倍率愈低。

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性树脂能吸收大量水,并且保水性能优秀。如果环境干燥,会放水,环境潮湿会吸水。添加少量的高吸水性聚丙烯酸钠的土壤,能提高某些豆类的发芽率和豆苗的抗旱能力,并且使土壤的透气性增加。高吸水性聚丙烯酸钠可作增稠剂用,少量的加入使粘度增加很大,用于化妆品乳液等的增稠剂

三、聚丙烯酸钠树脂的合成原理 1、合成原料以及原料的各种性质 主要原材料 丙烯酸:化学纯 氢氧化钠 :化学纯 过硫酸钾 :分析纯 N,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分析纯 Span一60:化学纯 ,成分为单硬脂酸脱水山梨醇 酯 吐温 40:化学纯 ,成分为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棕榈酯 碳酸钙 环己烷 :工业级 主要仪器 电动搅拌器; 温度计; 四口瓶; 恒压滴液漏斗; 球形冷凝管; 磁力搅拌器; 恒温水浴等。 2、 反应方程式 四、聚丙烯酸钠树脂合成工艺过程介绍 1、水溶液聚合法 (1 ) 于1 000 mL 的烧杯中称取200 g 丙烯酸,以24%的氢氧化钠中和,中和度为75%,中和过程不断冷却,当温度到室温时,加入0. 3 g 的过硫酸钾和0. 24 g N,N' -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充分搅拌溶解后,加入适量的添加剂,搅匀,倒入托盘,于80℃的恒温烘箱中反应2 h,然后升温到120℃干燥5 h,破碎,取40 ~ 145 目的样品进行性能测试。 (2 ) 取上述产品100 g,分别加入A 液(5 mL 甲醇+ 适量环氧氯烷) 、B 液(5 mL 甲醇+ 适量甘油) 、C 液(5 mL 甲醇+ 适量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和D 液( 多元醇复配溶液) ,充分混合,然后放入120℃恒温烘箱中进行表面交联反应1 h,以备性能测试。吸水倍率( 吸蒸馏水和吸生理盐水) 采用茶袋法测定,吸水速度采用涡流法测定。 2、反向悬浮聚合 1、复合树脂的合成 在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器、温度计的三口瓶中加入0.8g分散剂(Span一6O或吐温40或碳酸钙)和一定量的环己烷,加热45℃,搅拌30 min使分散剂充分溶解。称取一定量丙烯酸用浓度为7.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设定中和度,冷却后依次加一定量的引发剂过硫酸钾和交联剂N,N _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搅拌混合,充分溶解后加入三口瓶中升温至70℃搅拌反应1.5 h左右,将反应混合物冷却、抽滤、真空干燥后进行性能测定。

2、 性能测定 (1)吸水率 吸水率是指1 g树脂在一定温度、时间下所吸收去离子水的量,可按式(1)计算: (2)保水率 称取一定量充分吸水的树脂凝胶,放人恒温烘 箱中,测定不同时间时树脂凝胶的质量,保水率可按 式(2)计算:

合成聚丙烯酸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单体/引发剂/交联剂=100/0.04/0.02,水油比1/2.2,中和度75% ,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1.5 h。在该条件下合成的树脂的吸水率达606%

五、生产流程图 六、生产中注意的问题 1、中和过程中,氢氧化钠水溶液应滴加到丙烯酸中,时期缓慢放热,中和度用摩尔比计算。 2、搅拌太激烈时,易生成砂粒状聚合体;搅拌太慢时,易生成结块,附着在反应器内壁或搅拌棒上,不宜随意改变搅拌速度 七、聚丙烯酸钠树脂工艺前景 高吸水性树脂是一类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具有高吸水性和高保水性,干燥后还可重复使用,同时又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使用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建筑、园艺、卫生等领域。1980年美国 首先实现了高吸水性树脂的工业化生产,随后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都有不同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但世界年产量很小,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我国对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起步晚,在粒度、吸水速率和吸水率等方面与国外有明显差距,且不能连续化生产,一直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大庆华科股份有限公司引进率先通过部级鉴定的成果,投人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生产性开发,顺利通过中试,研制成功“分项控制合成法”新工艺,解决了以上难题,进行了扩大生产,并申报了国家专利,现已达到年产1.5万t的能力。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方法主 要有水溶液聚合法和反相悬浮聚合法。 八、参考文献 [1]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 孙伯平 石红锦 赵伟 凌 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