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网络舆情监管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面引导监管

——浅论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网络舆情监管工作

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之一,便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互联网作为现代科技的产物越来越

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随着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越来越多的网络信息迅速、广泛、深刻地渗透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超大的信息量为我们带来便利和快捷的同时,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6月20日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特别是在宣传思想工作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现代领导干部特别是广大的宣传思想工作者如何应对网络舆情,这是当前和今后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日益迫切的课题。下面我从两个方面就此谈一下个人的观点。

一、网络舆情的现状及特点

(一)网络舆情的定义。所谓网络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通过网络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公共问题和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信念和价值观,网民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达的各种情绪、态度、意见和意愿。网络舆情的主要来源有新闻评论、论坛、博客等。

(二)网络舆情的发展现状。随着现代经济社会和民主法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越来越多地加入到参政议政的队伍中,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管道表达对国家对社会对民生的关注,以及对自身的合理利益的诉求。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特别是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更多的人通过网络这个具有更多的自由性和巨大影响力的平台来了解社会,表达自己的认知观点和看法。据统计,我国现有网民数超过2.98亿,网站300多万个,居世界第一,而且还在不断地快速增加;我区有网民12万左右,加上手机用户则超过100万。调查显示,以浏览新闻信息为主要目的的网民占77%以上,而经常参与论坛和新闻跟帖的网民占45%。网络已成为百姓了解国家和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成为各级党政了解民意倾听民声的重要途径。

(三)网络舆情的发展特点。从现阶段来看,网络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网民构成的多元性。调查显示,在我国近三亿的网民中,从社会阶层来看,涵盖了党政机关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农民、个体工商户、企业员工等;从年龄结构来看,从最初的青少年主体向中老年扩张;从分布区域来看,从城市等政治经济中心向广大的农村辐射。可以说当今的网民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构成复杂。(2)网络信息的复杂性。我们都知道,网络的特点是超大的信息量和方便快捷的查询系统。正因为如此,它已成为我们工作学习的好帮手和认识了解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但是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真假难辨也是网络信息的一大特点。在多如牛毛的网站中,既有各级党政部门的门户网站,又有个人的小网站,也有社会团体的,只要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都可以建自己的网站,都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和看法。另外,由于网民多身份隐蔽,并且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一些网民把网络作为个人发泄情绪的空间,发表的观点有很强的情绪化和片面性,对如此大容量真假掺杂、虚实难辨的网络信息,再加上构成多元素质不一的网络人群,使得网络舆情工作的监管难度进一步加大。(3)网络舆情强大的影响力。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网络的特点决定了网络信息的不可替代性和强大的影响力,网络的特殊性在于它能无限地放大,极大地提升网民的关注度和参与率,从一定层面上来说,网络媒体已成为网民表达意愿、发表看法、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成为各级党政政策宣传的媒介和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网络自身还具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不具备的覆盖面大、高速、直观、开放、多元等特性,这些都是构成网络舆情强大影响力的要素。(4)网络舆情的突发性。网络舆情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发生后,加上一些情绪化或过激的言论,就有可能加速激化和扩大事态的发展,甚至成为事态恶化的导火绳,酿成不可挽回的事端。(5)网络舆情的互动性和事态发展的连续性。强烈的互动性是网络与其它媒体的区别之一,网民是网络舆论的主体,不管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天下大事,还是发生在身边的家长里短,关乎社会热点、重大事件、文化道德、突发事件等等都积极响应。网民通过新闻跟帖、论坛、博客等直接及时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这些不同意见往往对事态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推动事物向好或不利的方向发展,并且持续影响事态的发展进程,直至平息。

二、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网络舆情工作

(一)正确面对网络舆情工作。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对网络舆情都应该有正确的态度,既不要视之为洪水猛兽谈网色变,也不能等闲视之放任自流,要从发展的角度来深刻理解网络舆论监督对社会主义民主进程产生的积极影响。各级政府利用网络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服务人民、了解民意,网络已成为架设在党委、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并成为树立政府和干部形象的重要平台。作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一方面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发挥其方便、快捷、互动性强、影响力大等优势,为我所用,推动各项工作大发展。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要善于和网络舆论打交道,努力做到不回避不排斥,积极引导,主动参与。领导干部不但要适应网络监督,还要让网络监督成为一面镜子,时刻照清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有一定的胸怀和气度,对于网络反映出来的问题,应以积极的心态和快速的反应来应对。

(二)面对网络舆情要主动出击而非被动应付。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该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对于一些突发事件和关系民生的热点难点事情要学会超前思考,积极引导。要抢占先机占领阵地掌握话语权,最大限度让我们的权威信息在第一时间快速、全面、准确地传达给公众,让公众尽快了解事件的真相而不是被谣言和误导迷惑视听,造成舆论混乱。

(三)加强疏导,答疑解惑,拉近与网民距离。面对网络舆论监督,党政领导要放下架子谦虚平和,坦诚和网民交心谈心,面对网民的质疑、不信任甚至指责要充分理解宽容大度。对处置中的公共突发事件,要及时发布最新动态公开事情真相,面对网民的不理解、不满意、疑惑甚至误解要耐心回复,不可敷衍塞责、应付了事,要让网民看清楚政府在事件中的态度、处理事件的诚意和决心。

(四)科学规范,加大监管力度,坚决打击网络违法行为。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在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越性,让网络信息为我所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网络的监管,特别是对那些别有用心散布谣言,误导网民挑起事端甚至酿成恶果的,一定要从重从快依法打击。公安、工商、文化、网监等要加大对网吧的管理,要通过相关部门的联合执法、齐抓共管,努力构建一个和谐、文明的网络舆论环境,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总之,面对影响日益增强的网络舆情,作为一名党政领导须从容面对,切实做到三个不放松:一是对网络舆情重要性的认识不放松。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优势,为我所用,为民谋利,推动各项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